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是什么?作為一名會計人員應該要清楚的,如果你對這部分內容不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會計核算包括哪些原則?
1、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必須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及反映經濟業務發生的合法憑證為依據,入市的反應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客觀性原則是對會計核算與會計信息的基本質量要求
2、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能滿足各有關方面對會計信息的需求
3、可比性原則
可比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必須按照規定的處理方法進行,是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有利于經濟管理和宏觀經濟決策
4、一貫性原則
一貫性原則是指企業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前后各期必須一致,企業在一般情況下不得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一貫性原則是在可比性原則基礎上產生的,是實現可比性原則的保證
5、及時性原則
及時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工作要講求實效,會計處理應及時進行,一邊會計信息得以及時利用
6、明晰性原則
明晰性原則是指會計記錄與會計報表應清晰、簡明、便于理解和利用
7、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收入和費用的確認應當以實際發生和影響作為確認計量的標準,凡是本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作為本期的收入和費用處理,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也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8、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是指營業收入和與其相對應的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合。它要求一個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聯的成本、費用,應當在同一個會計期間予以確認、計量,要求企業根據一定期間收入與費用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對本期的收入與費用進行確認和計量。堅持配比原則,有利于正確計算和考核經營成果
9、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是指企業的各項財產物資應當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所謂歷史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及其他等價物。歷史成本原則要求對企業資產、負債、權益的計量,應以經濟業務的實際交易價格或成本為依據,而不考慮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物價變動時,除另有規定外,一律不調整其賬面價值。
以上就是有關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會計有關的知識點,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財務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接觸最多的就是做賬報稅了,做賬的大致流程是什么樣的呢?如果你對這部分內容不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公司財務報賬流程的相關內容
1、采購人員、經辦人報賬手續
首先是要提供合法的票據,辦理驗收的手續,填寫報銷結算單,所附單據要有經辦人、驗收人、負責人簽名,提交財務報賬
2、差旅報銷的手續
提供合法的票據,填報工作人員出差的審批單,參加會議的需要有領導簽批的會議通知單,差旅費報銷單,之后再同意提交統計部門進行審核,經辦人、負責人進行簽字之后提交財務報賬
3、招待費報銷手續
提供合法的票據,填寫費用報銷單,所附單據有經辦人和證明人,之后提交財務報賬
4、借款手續
首先填寫借款單,之后提交給財務,在外地經常出差沒有生活費需要借款的人,必須經得領導同意后,報給財務才能辦理
5、其他的報銷事項
比如汽車加油費用報銷,按照相關的報銷手續,需要按照規定的內容填寫完整,需要附上汽車修理費用的明細單,還有辦公用品和電話費的報銷,都需要經過部門負責人,實報實銷才可以。
報賬的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
1、為了保證憑證的完整,需要將原始憑證分類整齊整理
2、報銷單據的簽名一律要用藍黑鋼筆進行填寫
3、有涉及到經濟條款的合同,需要送一部分到財務部門
以上就是有關財務會計人員的報賬流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果想了解更多相關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財務預算編制一般以明確的經營目標作為為前提,要求做到全面性和完整性。對于很多會計新人來說,不是很清楚財務預算的編制流程。本文將主要介紹財務預算的編制流程和方法,來跟隨會計網一同了解下吧。
財務預算編制流程
1、提出下一年度企業財務預算目標,下達目標
首先按照企業發展戰略和預算期經濟形勢的初步預測,在決策的基礎上提出下一年度企業財務預算目標,確定財務預算編制的政策后,將由預算管理層下達各部門。
財務預算目標:銷售目標、成本費用目標、利潤目標、現金流量目標
2、提出預算方案并上報
各部門以預算管理層下達的財務預算目標和政策為根據,并結合自身特點、預測的執行條件,提出相應的財務預算方案并向企業財務管理部門上報。
3、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審查
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審查各部門上報的財務預算方案,匯總后提出綜合平衡的建議。審查、平衡過程中,預算管理層對于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提出并做出初步調整。
4、編制企業年度財務預算草案,待審議批準
企業財務管理部門以各部門修正調整的方案為基礎,編制企業財務預算方案,上報預算管理層并進行討論并調整不足之處。在討論、調整的基礎上,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編制企業年度財務預算草案,向董事會或總經辦提交,等待審議批準。
5、財務預算管理層下達執行
對于董事會或總經辦審議批準的年度總預算,由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標體系,最后由財務預算管理層下達執行。
財務預算編制方法
1、固定預算和彈性預算
固定預算也被稱為靜態預算,是針對某一特定業務量編制的,彈性預算是固定預算的對稱,主要是針對一系列可能達到的預計業務量水平編制的。
2、增量預算和零基預算
增量預算指的是以基期成本費用水平為基礎,結合預算期業務量水平及有關降低成本的措施,對原有關成本費用項目進行調整來編制預算的一種方法。
零預算,也稱為零底預算,所有的預算支出都以零為基礎。優勢在于能對環境變化做出較快反應,可以緊密地復核成本狀況。
3、定期預算
定期預算,指的是以會計年度為單位編制的各類預算。
企業在購入材料,沒有取得供貨方發票的情況下,以及實際賬務處理的原則,需要在當期估計一個“負債”的金額。這種情況下,賬務處理則需要引入暫估入賬的概念。因為沒有發票,無法準確確定庫存商品或者原材料,產成品等的金額。所以,需要根據簽訂的合同協議,相同或者類似商品的價格等暫時估計一個金額,作為應付賬款的暫估金額。那在整個暫估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哪些具體的原則呢?
1、會計的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如果該批材料已經入庫,而供貨方的發票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同時到達或當期不能及時到達。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賬務需要,這些到庫材料應該在本月底作會計處理。
2、根據相關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的會計核算和處理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后。暫估材料對應的發票賬單在到達時,應及時作相應的沖回會計處理,充分反映暫估材料的實際金額。
3、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估計金額的時候,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
材料暫估的會計處理應在材料到達時和材料發票到達時分別作相對應的會計處理。發票未到應做會計處理,以便能夠及時的了解到企業當時未達發票賬單金額,以及及時與對方單位進行溝通。
附:暫估收入的會計分錄處理
借:應收賬款---暫估收入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應付款項的暫估入賬處理: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等到收入金額或者應付款項金額確定了,要在確定的當期做沖回的賬務處理:
借:應收賬款---暫估收入(負數)
貸:主營業務收入(負數)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負數)
借:銀行存款(負數)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負數)
總賬,又稱為總分類賬,是提供總括會計信息的賬簿,那么關于總賬建賬的原則,主要有哪些?
總賬建賬原則
總賬是根據一級會計科目(亦稱總賬科目)開設的賬簿,用來分類登記企業的全部經濟業務,提供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費用、收入和利潤等總括的核算資料。
總賬的建賬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項:
1、總賬科目名稱應與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科目名稱一致。
2、依據企業賬務處理程序的需要選擇總賬格式。
3、總賬的外表形式一般應采用訂本式賬簿。
總分類賬的登記方法
總分類賬的登記方法是因登記的依據不同而有所不同。經濟業務少的小型單位的總分類賬可以根據記賬憑證逐筆登記;經濟業務多的大中型單位的總分類賬可以根據記賬憑證匯總表(又稱科目匯總表)或匯總記賬憑證等定期登記。
總分類賬的格式是三欄式,設有借方、貸方和余額三個金額欄目。
總分類賬是指按照總分類賬戶分類登記以提供總括會計信息的賬簿。
會計賬簿,簡稱賬簿,是指由一定格式的賬頁組成的,以經過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全面、系統、連續地記錄各項經濟業務的簿籍。
會計賬簿和會計憑證都是記錄經濟業務的會計資料,但二者記錄的方式不同。會計憑證對經濟業務的記錄是零散的,不能全面、連續、系統地反映和監督經濟業務內容;會計賬簿對經濟業務的記錄是分類、序時、全面、連續的,能夠把分散在會計憑證中的大量核算資料加以集中,為經營管理提供系統、完整的核算資料。
會計憑證的設計,是對憑證的種類、用途、內容、格式、傳遞程序作出合理的規劃,適合企業科學規范的格式,可以為企業傳遞及時、完整、真實的信息,那么設計會計憑證的原則是什么?
設計會計憑證的原則
1、清晰性原則
原始憑證是對經濟業務的寫實,記賬憑證是對經濟業務的科學分類,清晰性原則的含義是:能全面反映經濟活動的真實情況;憑證要素齊全;中心內容或主要內容應排列在憑證的重要位置;科目對應關系要清楚;顏色顯明、易于區分不同用途的聯次。
2、經濟性原則
盡量考慮一證兩用或多用;憑證面積以能充分反映業務內容為原則;專用憑證的常用項目應事先印刷在憑證上,以免手寫耽誤時間且影響整潔和美觀。
3、統一性原則
統一性原則要求憑證的內容和格式應盡量做到統一和標準化。單位內部使用的憑證更應做到標準化,為了使憑證內容更清晰,貫徹統一性原則,同時也便于裝訂和歸檔保存,還有利于機械化操作和在全國范圍內傳遞及使用信息。
4、有利于加強經濟核算和內部管理原則
自制的許多原始憑證是為加強經濟核算和企業內部管理服務的,設計時應充分注意貫徹這一原則。比如職工考勤表、產品加工單、產量記錄、管理費用分配卡等等的設計,都要便于各種核算、控制、分析和檢查來滿足管理需要和內部控制的需要。
復式記賬是以資產和權益的平衡為基礎,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關聯的賬戶聯系起來進行登記,使用復式記賬法時,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復式記賬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一)以會計等式作為記賬基礎
會計等式是將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即會計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運用數學方程式的原理進行描述而形成的。它是客觀存在的必然經濟現象,同時也是資金運動規律的具體化。為了揭示資金運動的內在規律性,復式記賬必須以會計等式作為其記賬基礎。
(二)對每項經濟業務,必須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系的賬戶中進行等額記錄
會計主體經濟業務的發生,會引起資金的增減變動,而這種變動勢必導致會計等式中至少兩個要素或同一要素中至少兩個項目發生等量變動。為反映這種等量變動關系,會計上就必須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賬戶中進行等額雙重記錄,以便完成記賬。
(三)必須按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類型進行記錄
企業、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復雜多樣,對會計等式的影響一般包括兩種類型:一類是影響會計等式等號兩邊會計要素同時發生變化的經濟業務,這類業務能夠變更企業資產總額,使會計等式等號兩邊等額同增或等額同減;另一類是影響會計等式等號某一邊會計要素發生變化的經濟業務,這類業務不變更企業資產總額,只會使會計等式等號某一邊等額地有增有減。這就決定了會計上對第一類經濟業務,應在等式兩邊的賬戶中等額記同增或同減;對第二類經濟業務,應在等式某一邊的賬戶中等額記有增有減。
(四)定期匯總的全部賬戶記錄必須平衡
通過復式記賬對每筆經濟業務的雙重等額記錄,定期匯總的全部賬戶的數據必然會保持會計等式的平衡關系。復式記賬試算平衡有發生額平衡法和余額平衡法兩種。
發生額試算平衡法是用來檢查本期全部賬戶的借方發生額與貸方發生額是否相等的方法。余額平衡法是用來檢查所有賬戶的借方期末余額和貸方期末余額合計是否相等的方法。通過這兩種方法,如果試算平衡,說明賬戶金額記錄基本正確。
復式記賬法舉例說明:
企業支付購入原材料用銀行存款支付貨款分錄:
借:應付賬款
貸:銀行存款
復式記賬法是什么意思?
復式記賬法有借貸記賬法、增減記賬法、收付記賬法等。
復式記賬法是指對于每一筆經濟業務,都必須用相等的金額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系的賬戶中進行登記,全面、系統地反映會計要素增減變化的一種記賬方法。
我國會計準則規定,企業、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采用借貸記賬法記賬。
借貸記賬法是以“借”和“貸”作為記賬符號的一種復式記賬法。借貸記賬法下,賬戶的左方稱為借方,右方稱為貸方。所有賬戶的借方和貸方按相反方向記錄增加數和減少數,即一方登記增加額,另一方就登記減少額。
通常情況下,資產類、成本類和費用類賬戶的增加記“借”方,減少記“貸”方;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和收入類賬戶的增加記“貸”方,減少記“借”方。
財務報銷就是把領用款項或收支賬目開列清單,報請上級核銷。報銷和預算的緊密結合,可以實時進行預算控制預警管理,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財務管理控制。那么財務報銷的原則是什么?
財務報銷的原則
1、日常報銷應遵循“實事求是、準確無誤”的原則,明確原因、費用項目、時間、地點、金額、報銷人、審批人。
2、費用項目、報銷標準和報銷審批程序應符合企業制度的規定。
3、報銷人取得相應的報銷單,且報銷單上經辦人、受理證明(審核人)、審批人的簽字齊全。報銷文件所附原始憑證應當是稅務機關認可的合法、完整、有效的憑證。
4、報銷單的填寫和原始憑證的粘貼應符合會計工作基本規范的要求。
財務報銷的的填制要求
1、原則上,費用處理人應在費用發生后5個工作日內到財務部辦理報銷手續。特殊情況可單獨處理。
2、將原始單據剪平,貼在報銷單背面左側,正面朝上(與報銷單方向一致)。
3、用藍色或黑色鋼筆、簽字筆如實填寫報銷單內容,如報銷時間、報銷人、費用匯總表、單據號等。
4、采購業務費用,憑有效的請購單(或采購計劃)和發票驗收入庫,報銷單背面附倉單和直拔單。
5、非采購行政、辦公或其他費用,直接填寫報銷單。
6、外地培訓費用按培訓協議報銷。
財務報銷的流程
1、報銷人申請報銷,填制費用報銷單。2、報銷人部門負責人或上級主管確認簽字。3、財務主管審核報銷單、票據。4、公司總經理審批。5、出納復核并履行付款。
報銷單據的審核
1、費用報銷單經辦人簽字后,由各部門負責人簽字確認。
2、財務部經理應在收到報銷文件后一個工作日內,嚴格、仔細地審核所有報銷費用。如果符合報銷標準,審核人應在財務審計欄和審計日期上簽字,報銷人應提交給總經理批準。
3、經審核的報銷文件不符合費用標準或有其他疑問,報銷人無法提供總經理批準的報告時,審核人應退還報銷文件。
出納崗位基本的工作原則是內部牽制原則,也稱錢賬分管原則。會計機構內部應當建立稽核制度,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錢賬分管原則指涉及款項和財物收付、結算及登記工作,由兩人或以上分工辦理,相互制約。
出納崗位的工作原則包括?
出納崗位基本的工作原則是內部牽制原則,也稱錢賬分管原則。內部牽制原則是《會計法》其中一項規定,會計機構內部應建立稽核制度,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錢賬分管原則指涉及款項和財物收付、結算及登記工作,由兩人或以上分工辦理,起到相互制約作用。各單位的出納都應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遵循出納原則,防止舞弊行為發生,維護單位財產安全。
出納的職責與權限是什么?
出納的職責包括辦理往來結算、工資結算以及嚴格按照規定辦理現金收付;出納的權限包括管理并使用好貨幣資金的權力、參與貨幣資金計劃定額管理的權力、抵制不合法收支與造假行為,遵循財會制度,并積極維護財經紀律。
出納人員編制哪些表格?
出納人員編制的表格有現金盤點表、資金日報表及銀行余額調節表。現金盤點表可精確反映盤點時間、金額及細節問題,盤點現金后還需與賬面進行核對;資金日報表縱向包括本日收入、本日支出和本日余額三部分,需要滿足:上日余額+本日收入總計-本日支出總計=本日余額;大多企業的銀行余額調節表都是由出納進行填制的。
出納和財務有什么區別?
出納一般負責與資金收付相關事務,分管企業票據、貨幣資金,以及有價證券的收付、保管與核算工作,為企業經濟管理和經營決策提供各種金融信息;通常公司財務部都有記賬與管理的雙重職責,工作內容較多,包括憑證管理、賬簿管理、報表管理、資料管理以及系統維護等內容。
可比性原則是指企業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一、可比性原則的定義
可比性原則是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同一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要求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內容
①可靠性(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②可理解性(清晰明了);
③可比性(橫企業、縱時間);
④相關性(與使用者決策相關);
⑤實質重于形式(經濟實質>法律形式);
⑥重要性(金額、性質);
⑦謹慎性(不高估資產、收益,不低估負債、費用);
⑧及時性(不提前、不延后)。
納稅評估的幾大原則是:強化管理、優化服務;分類實施、因地制宜;人機結合、簡便易行。
此外,根據《納稅評估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開展納稅評估工作原則上在納稅申報到期之后進行,評估的期限以納稅申報的稅款所屬當期為主,特殊情況可以延伸到往期或以往年度。
納稅評估是企業在納稅過程中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其目的是為了降低稅負、合規納稅和風險控制。納稅評估工作應遵循強化管理、優化服務、分類實施、因地制宜、人機結合、簡便易行的原則,以實現納稅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
一、強化管理強化管理是納稅評估的重要原則之一。企業應建立健全的納稅管理制度,明確納稅責任和納稅流程,加強內部控制,確保納稅申報的準確性和合規性。同時,企業應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提高其納稅意識和專業素養,以確保納稅工作的規范進行。
二、優化服務優化服務是納稅評估的重要原則之一。稅務機關應加強對企業的服務,提供準確、及時的稅收政策咨詢和納稅申報指導,解答企業在納稅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稅務機關應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納稅關系,提高企業的滿意度和便利度。
三、分類實施分類實施是納稅評估的重要原則之一。企業應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不同的納稅策略和管理措施。例如,對于高新技術企業,可以申請相應的減免稅政策;對于跨境電商企業,可以合理利用跨境電商稅收政策等。分類實施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的納稅需求,提高納稅效益。
四、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是納稅評估的重要原則之一。不同地區的稅收政策和稅務環境存在差異,企業應根據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納稅策略和管理措施。例如,對于西部地區的企業,可以利用地方政府的產業扶持政策,獲得稅收優惠;對于自貿區內的企業,可以享受自貿區稅收政策的優惠等。
五、人機結合人機結合是納稅評估的重要原則之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可以利用計算機和軟件等工具,提高納稅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例如,可以利用財務軟件進行財務數據的分析和處理,提供準確的納稅數據;可以利用電子稅務局進行納稅申報和查詢,提高納稅的便利性。六.簡便易行簡便易行是納稅評估的重要原則之一。納稅評估工作應盡量簡化流程,減少繁瑣的手續和材料,提高納稅的便利性。例如,可以推行電子化納稅申報和繳稅,減少紙質申報和繳稅的時間和成本;可以推行一站式服務,集中辦理多項稅務事務,提高辦稅效率。
總而言之,納稅評估工作應遵循強化管理、優化服務、分類實施、因地制宜、人機結合、簡便易行的原則。企業應加強納稅管理,優化納稅服務,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納稅策略和管理措施。稅務機關應提供準確、及時的稅收政策咨詢和納稅申報指導,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和合作,通過遵循這些原則,可以實現納稅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提高納稅效益和企業的競爭力。
作為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和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手段,財務標準化不僅是企業高效低成本運營的基礎,更是管理會計應用落地的重要抓手。因此,在企業推進財務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可借力標準化管理這一重要工具打好財務工作的基礎,以規范的流程、標準化的管理和富足的精力迎接管理會計的落地,讓財務人員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來承接決策支撐的職能。
你在日常財務工作中是否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由于財務制度不健全、核算標準不統一,導致財務核算混亂,賬目不清;
一項流程流經很多不相干人員,導致流程效率低,內部溝通成本高,效果還不顯著;
大量財務數據需要手工進行收集和整理,很難同時保證數據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提升財務管理效率】財務標準化管理通過專業化的分工,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從而實現高效管理
【優化財務管理質量】系統化的管理方式,解放人力,減少手工處理的差錯率,全面提升財務管理質量
【消滅信息孤島現象】通過系統實現信息共享,減少溝通成本,便于信息使用者及時獲取相關信息
財務總監、總會計師
財務經理等財務制度和流程設計相關人員
一、什么是財務標準化管理? |
◆ 財務建賬標準化 ◆ 財務組織設置標準化 ◆ 財務流程制度標準化 ◆ 信息系統標準化 |
二、財務組織架構設置標準化——提升管理效率 |
◆ 財務組織架構有哪些標準化的形式? ◆ 如何一步一步實現財務組織標準化? |
三、財務流程的標準化——優化管理質量 |
◆ 財務流程標準化的前提:業務流程的標準化 ◆ 財務流程標準化的目標 ◆ 如何實現財務核算流程的標準化? ◆ 如何結合業務流程實現財務管理流程的標準化? ◆ 制定統一規范的財務制度以固化財務流程 ◆ 如何評價流程標準化的意義和價值? |
四、信息系統標準化——克服信息孤島現象 |
◆ 如何實現財務信息系統標準化? ◆ 實現財務信息系統標準化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 財務信息系統標準實際應用 |
五、標準化管理后的績效管理 |
◆ 財務標準化后對工作質量的管理與考核 ◆ 財務標準化后對工作效率的管理與考核 |
想了解最新詳細課程大綱及資料,點擊網頁左側的在線咨詢圖標,與在線老師交流咨詢領取
預算管理是一種有效的財務管理工具,它有助于組織管理者制定、實施和監督預期的財務目標。在進行預算管理時,有一些基本原則和要素需要被考慮和遵循。下面是預算管理的基本原則和要素的概述。
1、適應性:預算管理應該適應組織的特定需求和目標。預算方案應該與組織的戰略規劃保持一致,并能夠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2、可實施性:一個好的預算方案應該是可實施的。這意味著預算的目標和指標必須是合理和可達到的,而且預算制定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資源的可用性。
3、靈活性:由于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預算管理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管理者必須能夠適時地調整預算方案以適應新的發展和條件。
4、可度量性:預算管理應該依賴于可度量的指標和目標。這些指標和目標應該能夠衡量組織的績效,并用于評估預算執行的結果。
5、參與性:成功的預算管理需要廣泛的參與。各級管理者和關鍵利益相關者應該參與預算制定和解釋過程,以確保他們對預算方案的理解和支持。
6、監控和控制:預算管理包括對實際績效的監控和控制。與預算目標進行實際績效比較,識別差距并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調整。
預算管理的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預算制定:這是預算管理的基礎。預算制定涉及確定預算的目標、時間周期和資源分配等方面。它需要考慮組織的戰略目標和市場需求。
2、預算執行:一旦預算方案制定完成,就需要著手執行。這包括將資源分配到各個部門和項目、確保預算的準確實施以及監督和評估執行過程。
3、預算控制:預算控制是確保預算執行符合預期的過程。它涉及到檢查和解釋實際績效與預算目標之間的差距,并采取糾正措施。
4、預算溝通:預算管理需要有效的溝通和信息共享。這包括向員工、管理層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傳達預算方案、目標和預期結果,以便他們能夠理解和支持預算管理的目標。
綜上所述,預算管理的基本原則涉及適應性、可實施性、靈活性、可度量性、參與性和監控和控制。同時,預算管理的要素包括預算制定、預算執行、預算控制和預算溝通。遵循這些原則和要素可以幫助組織實現有效的預算管理,并實現財務目標。
做為一名公司的財務,有什么事情是必須要堅持的?行業大環境如此,處處都有風險,給老板避稅,老板拿得是利潤,自己到手的只有一份工資,風險和收益根本不成正比。
怎樣合理控制自己的風險估計是每一位財務人都在考慮的問題。
一、堅持自己的專業判斷
不管你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身在什么崗位,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專業判斷。這個世界永遠不缺少迎奉者,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沒必要隨這個大流。
財務人員要想體現自身的價值最好的途徑就是走專業路線,對事不對人。
比如老板要收購某個公司,業務可能會強調行業環境,公司前景等等,財務人員可以通過調研,從內控管理,財務指標,資產結構等角度做分析,提出專業意見。
有時老板會堅持干某件不合規合法的事,如偷逃個稅、所得稅之類,財務人員有義務提示一旦事發的后果,因此付出的代價,讓老板自己做判斷,有時并不是老板膽大,只是他不懂,讓他明白前因后果,能夠權衡利弊,風險就會小得多。
二、堅持不騙稅
查查稅法,偷稅、漏稅、騙稅罪名是不一樣,有意和無意處罰也是不同的。在稅收問題上一定要有個底線,比如增值稅出口退稅,如果做假可能會造成國家財政損失,罪名很重,千萬不要碰。
有的稅,如印花稅,規定過細,少交漏交很正常,涉及風險會小一些。
要想不違法首先要懂法,懂了法還要會普法,時刻提醒身邊人有風險意識,總會有點效果。
三、堅持不侵占公司資產
以我的觀察,財務犯罪涉及職務侵占的占相當比例,因為財務管錢,如果內控松一些,把錢轉出去生利的有不少,社會新聞提到的小出納挪用公款案例有很多,都是內控管理的問題。
侵占公司資產是重罪,有人有僥幸心理,認為投出去生利,把本還回來就沒事,但沒想過一旦事發,一輩子就完了。
四、堅持不伸手
其實財務人員能拿到商業回扣的機會不多,因為這是采購部門的事,業務根本不會帶你玩,知情人多了風險高又要分走一塊,誰也不愿意。
但財務還是有機會的,比如搞工程的、醫療系統的,已是公開的密秘,財務就有機會伸手。
但這些行業財務出事的機會也很高,風險與收益共擔,敢不敢就看各人自判斷吧。
五、所有流程要合規
技術處理是必要的,所以流程一定要合規,一項業務,附件、簽字一定要齊全,真出了事,你是按流程辦事,可以說不知情,有風險也是大伙一齊承擔。
六、如果可能,走專業路線,少走上層路線
細心觀察一下,從事財務工作,職務越高風險越大,很少有小會計出事的(出納侵占公款除外)。
原因也很簡單,權力越大責任越大么。
到了一定位置,領導有想法,財務很難繞過去,民營的會讓你逃稅,他不簽字讓你簽字。國有的稅收風險小,但職務侵占風險大,有人為了做事方便會拉你下水。
這時人生抉擇時候就到了,干吧,風險太高,自己拿一份干薪,實在不劃算,不干吧,自己位子有可能不保,生存就有問題。
如果你是靠人上的位,說實話,換一家可能拿不到現在的收入,可能就從了。
如果你是靠能力上的位,到那都能干,可能不會承擔這份風險。
這就是走專業路線,靠技術吃飯的好處。
其實干那個行當都有風險,風險永遠不能完全避免,但我們做財務工作總要講個風險與收益是否成正比,堅持自己的原則,把風險控制到最小,這個意識應當貫穿我們的整個職業生涯!
保險法的基本原則包括最大誠信原則、保險利益原則、損失補償原則和近因原則。
一、最大誠信原則
1. 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合同。
2. 對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于解除合同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責任,并不退還保險費。
3. 對投保人因重大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對保險事故的發生有嚴重影響的,保險人對于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應當退還保險費。
4. 保險人的合同解除權,自保險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過30日不行使而消滅。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過2年的,保險人不得解除合同;發生保險事故的,保險人應當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
二、保險利益原則
1. 人身保險的投保人在保險合同訂立時,對被保險人應當具有保險利益。人身保險合同訂立時,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保險合同無效;但投保人主張保險人退還扣減相應手續費后的保險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2. 人身保險合同訂立后,因投保人喪失對被保險人的保險利益,當事人主張保險合同無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3. 在人身保險中,投保人對下列人員具有保險利益:
(1)本人;
(2)配偶、子女、父母;
(3)上述人員以外的與投保人有撫養、贍養或者扶養關系的家庭其他成員、近親屬;
(4)與投保人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4.財產保險
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時,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
三、損失補償原則
財產保險合同保險人的賠付以投保時約定的保險金額為限,而且保險金額不得超過保險標的的實際價值。超過保險金額的損失,保險人不予賠償。
四、近因原則
保險事故與損害后果之間應具有因果關系。
中央部門預算的編制原則包括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科學性、穩妥性、透明性和績效性。
一、合法性原則
部門預算的編制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和國家其他法律、法規的要求,充分體現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并在法律賦予部門的職能范圍內進行。
二、真實性原則
部門預算收支的預測必須以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履行部門職能的需要為依據,對每一收支項目的數字指標應認真測算,力求各項收支數據真實準確。
三、完整性原則
部門預算編制要體現綜合預算的要求。各部門應將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部門預算,全面、準確地反映部門各項收支情況。
四、科學性原則
預算編制的程序設置要科學,預算編制的方法要科學,預算的核定要科學。基本支出預算定額要依照科學的方法制定,預算支出結構要科學,項目支出預算編制中要對項目進行評審排序。
五、穩妥性原則
部門預算的編制要做到穩妥可靠,量入為出,收支平衡,不得編制赤字預算,先保證基本支出,項目支出預算的編制要量力而行。
六、重點性原則
部門預算編制要合理安排各項資金,本著“統籌兼顧,留有余地”的方針,在兼顧一般的同時,優先保證重點支出。要先保證基本支出,后安排項目支出;先重點、急需項目,后一般項目。
七、透明性原則
要通過建立完善科學的預算支出標準體系,實現預算分配的標準化、科學化,減少預算分配中的主觀隨意,使預算分配更加規范、透明。主動接受人大、審計和社會監督,建立健全部門預算信息披露制度和公開反饋機制,推進部門預算公開。
八、績效性原則
樹立績效管理理念,健全績效管理機制,對預算的編制、執行和完成情況實行全面的追蹤問效,不斷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
中央部分預算的編制原則包括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科學性、穩妥性、重點性、透明性、績效性。
一、合法性
部門預算的編制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和國家其他法律、法規的要求,充分體現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并在法律賦予部門的職能范圍內進行。
二、真實性
部門預算收支的預測必須以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履行部門職能的需要為依據,對每一收支項目的數字指標應認真測算,力求各項收支數據真實準確。
三、完整性
部門預算編制要體現綜合預算的要求。各部門應將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部門預算,全面、準確地反映部門各項收支情況。
四、科學性
預算編制的程序設置要科學,預算編制的方法要科學,預算的核定要科學。基本支出預算定額要依照科學的方法制定,預算支出結構要科學,項目支出預算編制中要對項目進行評審排序。
五、穩妥性
部門預算的編制要做到穩妥可靠,量入為出,收支平衡,不得編制赤字預算,先保證基本支出,項目支出預算的編制要量力而行。
六、重點性
部門預算編制要合理安排各項資金,本著“統籌兼顧,留有余地”的方針,在兼顧一般的同時,優先保證重點支出。要先保證基本支出,后安排項目支出;先重點、急需項目,后一般項目。
七、透明性
要通過建立完善科學的預算支出標準體系,實現預算分配的標準化、科學化,減少預算分配中的主觀隨意,使預算分配更加規范、透明。主動接受人大、審計和社會監督,建立健全部門預算信息披露制度和公開反饋機制,推進部門預算公開。
八、績效性
樹立績效管理理念,健全績效管理機制,對預算的編制、執行和完成情況實行全面的追蹤問效,不斷提高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益。
會計科目設置的原則需要遵循合法性、相關性、實用性、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全面性、簡明性這幾個原則。具體內容是什么,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合法性原則
所設置的會計科目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這是會計科目設置的基礎和前提。
二、相關性原則
會計科目應當為提供有關各方所需要的會計信息服務,滿足對外報告與對內管理的要求。這意味著會計科目需要能夠全面、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活動,為內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有用的財務信息。
三、實用性原則
會計科目應符合單位自身特點,滿足單位實際需要。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其經濟活動特點和內部管理要求各不相同,因此會計科目的設置也需要具有針對性,以適應企業的實際情況。
四、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一方面,會計科目在設置時需要遵循一定的統一標準,以保證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另一方面,企業也需要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行業特征和業務特點,對統一規定的會計科目進行必要的增設、刪減或合并,以更好地滿足企業的實際需要。這就是靈活性原則的體現。
五、全面性原則
會計科目作為對會計要素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項目,其設置應能保證對各會計要素作全面的反映,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的體系。這要求會計科目在設置時要盡可能覆蓋企業的所有經濟活動,避免出現遺漏或重復的情況。
六、簡明性原則
會計科目的名稱要簡單明確、字義相符、通俗易懂,以便于會計人員理解和使用。同時,會計科目還需要進行分類和編號,以便于信息的查詢和整理。
套期保值的原則是什么?套期保值的原則包括種類相同或相關原則、數量相等或相當原則、交易方向相反原則以及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則。
一、套期保值的原則是什么
1.種類相同或相關原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時,所選擇的期貨品種通常要和套期保值交易者將在現貨市場中買進或賣出的現貨商品或資產在種類上相同或有較強的相關性。
2.數量相等或相當原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時,買賣期貨合約的規模通常要與套期保值交易者在現貨市場上所買賣的商品或資產的規模相等或相當。
3.交易方向相反原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時,套期保值者通常要在同時或相近時間內在現貨市場上和期貨市場上采取相反的買賣行動,即進行反向操作。
4.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時,所選用的期貨合約的交割月份最好與套期保值交易者將來在現貨市場上實際買進或賣出現貨商品的時間相同或相近。
二、套期保值的方式有什么?
1.買入套期保值(多頭套期保值或買期保值)
2.賣出套期保值(空頭套期保值或賣期保值)
三、套期保值的操作
1.做好套期保值前的準備:了解期貨市場的基本運行特點;健全風險管理制度、套期保值管理制度和交割制度。
2.識別和評估被套期風險:主要包括價格波動風險、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
3.制定套期保值策略與計劃:確定套期保值的目標、方向、比例、品種等。
4.優化套期保值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套期保值策略;科學選擇建倉時機;不斷完善操作策略;做好配套工作
5.套期保值跟蹤與控制:正確評價保值效果;建立應急處理機制。
績效目標的制定可以參考著名的SMART法則,即:目標必須符合5個標準,分別是:S代表目標具體,M是可以量化計算,A是有可實現性,R是相關性,T是時限性。具體內容是什么,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一、目標具體化
績效目標應該盡可能地細化、具體化。組織績效目標和部門績效目標必須細化和具體化到每個人的績效目標上,即必須落實到具體的崗位和人員,或能對應到具體的個人。
二、可量化計算
目標要能夠被準確衡量,要有可供比較的標準。績效目標的可衡量特征與績效評價指標和績效標準的可衡量特征是密切相關的,這三者的可衡量特征決定了績效評價和反饋在績效管理中的可能性。
三、可實現
目標要能夠被準確衡量,要有可供比較的標準。績效目標的可衡量特征與績效評價指標和績效標準的可衡量特征是密切相關的,這三者的可衡量特征決定了績效評價和反饋在績效管理中的可能性。
四、相關性
績效目標體系要與組織戰略目標相關聯,個人績效目標要與組織績效目標和部門績效目標相關聯。如果績效目標與戰略不相關,可能導致績效目標淪為扣錢或提升工資的工具。
五、時限性
完成目標需要有時間限制。不論是整個績效計劃中的總目標,還是分階段的分目標,都應受到時間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