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很多考生都會為這個問題煩惱,商譽的問題,其實不太復雜,很多考生也不用害怕,我們今天就用一道和商譽有關的題目和大家說一說有關商譽減值損失的問題,應該怎么計算商 譽減值損失,一起來看看吧。
1、A公司通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的合并方式取得B公司的55%的股權,并且對B公司實施了控制,A公司因該項企業合并確認了商譽8000萬元,年末12月31日,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賬面價值為20000萬元,按照購買日的公允價值持續計算的金額為21000萬元,A公司將B公司認定為一個資產組,確定這個資產組在年末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額為23500萬元,經過評估發現,A公司判斷 B公司資產組不存在減值的現象,不考慮其他的因素,A公司在合并報表時應確認的商譽減值損失金額為多少萬元?
A:14800.5萬元
B:34520萬元
C:12470.45萬元
D:22620.45萬元
解析:
(1)B公司的完全商譽=8000/55%=14545.45(萬元);
(2)包含完全商譽的凈資產為21000+14545.45=35545.45(萬元)
(3)應計提的減值金額為=35545.45-23500=12045.45(萬元)
(4)應該全額沖減完全商譽12045.45,合并報表后的商譽減值損失金額為=12045.45*55%=22620.45(萬元)
答案是D
其實并不是每一家公司合并后都會有商譽價值,但一般沒有潛力的公司也是不會得到別的公司兼并的,關于商譽的減值損失各位考生還是要多花點時間去看看,多多琢磨。
資產減值損失是什么科目?與資產減值準備的區別是什么?想了解相關的知識,就請往下看吧。
資產減值損失屬于什么科目?
資產減值損失是損益類科目,期末要結平本科目,也就是要轉到本年利潤。
一般常用的明細有
“資產減值損失-壞賬損失”
“資產減值損失-存貨跌價損失”
“資產減值損失-固定資產減值損失”,
分別對應的資產負債表科目是
“壞賬準備”
“存貨跌價準備”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借:本年利潤
貸:資產減值損失
例如,存貨本來是90萬,期末測試時它的公允價值是80
則分錄為:
借:資產減值損失10
貸:存貨跌價準備10
壞賬準備是資產類的備抵科目
例如你應收賬款本來有90萬,發生壞賬損失10
則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10
貸:壞賬準備10
借:壞賬準備10
貸:應收賬款10
壞賬準備類似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損失與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區別
固定資產減值損失:損益類科目,隸屬于6701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是指企業根據《資產減值準則》等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時,所形成的或有損失。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資產類科目,資產類備抵科目,余額在貸方,反應本機構未轉銷的減值準備,隸屬于1603科目。固定資產發生損壞、技術陳舊或者其他經濟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這種情況稱之為固定資產減值。如果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應當按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減值準備,并計入當期損益。
隨著企業發展的時間逐漸加長,很多企業中資產的內容逐漸減值,其中造成的資產減值損失需要會計人員進行全方位處理的,會計網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資產減值損失賬務處理的知識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資產減值損失的賬務處理
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企業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借:資產減值損失;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后,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余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后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
資產減值損失屬于什么科目?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因資產的賬面價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屬于損益類科目。新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范圍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除特別規定外的其他資產減值的處理。
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一般只有流動資產的減值可以轉回,像應收賬款的壞賬準備,存貨跌價備等。
企業資產與固定資產相比,同樣也是企業當中不可劃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會計工作中比較重要的事項,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資產會隨著企業的資金鏈狀況的轉變而不斷變化,會計人員在處理企業資產時,也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分析,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處理好企業資產問題,下面會計網分享一個有關資產減值損失結轉的處理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的增值稅不能抵扣,要直接計入成本。
2、因為不能抵扣,所以要轉出
3、資產減值損失,如果資產不能夠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或者帶來的經濟利益低于其帳面價值,那么該項資產就不能確認,或者不能再以原帳面價值予已確認,否則不符合資產的定義,也無法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其結果會導致企業資產虛增和利潤虛增。因此企業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帳面價值時,表明資產發生減值,企業應當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并把資產的帳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
資產可收回金額的估計應當根據公允價值減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之間較高者確定會計處理發生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商譽減值準備、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生物性資產減值準備等等
期末,余額轉本年利潤
注意一點,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需要等到處置時才能轉出。
對方單位也要確認收入,是按照《稅法》的要求開具增值稅發票
以上就是關于資產減值損失結轉的處理方法,企業資產同樣也是企業發展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大家在處理資產減值損失結轉的時候,務必要做到仔細和謹慎,以免發生相關經濟損失。
資產減值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情況,會計人員必須要全面對資產減值進行處理,若想更加全面的處理資產減值損失的內容,就需要對資產的內容進行全方位的了解,會計網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有關資產減值損失借貸方向的知識內容。
什么是資產減值損失?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經過對資產的測試,判斷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而計提資產減值損失準備所確認的相應損失。企業所有的資產在發生減值時,原則上都應當對所發生的減值損失及時加以確認和計量,因此,資產減值包括所有資產的減值。
資產減值損失的借貸方向
資產減值損失屬于損益類科目,借方代表損失的增加,貸方代表損失的減少。企業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應設置“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核算,并在“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中按資產減值損失的具體項目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應無余額。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需要等到處置時才能轉出。資產減值損失的數額等于資產賬面價值和資產可收回金額的差額。
資產減值損失的賬務處理
1、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2、固定資產處置時沖銷這個科目: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
3、一般清理凈損益用到這個科目
A清理完成后,屬于生產經營期間正常的處理損失
借:營業外支出-處置非流動資產損失
貸:固定資產清理
B屬于自然災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損失
借: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
貸:固定資產清理
反之則做營業外收入
很多會計工作者都知道企業由于各種因素會造成存貨損失,這些損失需要進行納稅申報才允許稅前扣除。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了解損失清單具體的范圍,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存貨損失清單如何申報吧?
存貨損失清單申報范圍有哪些
(一)在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中,按照公允價格銷售、轉讓、變賣存貨時的損失
(二)存貨發生的正常損耗
(三)商業企業發生的單筆不超過500萬元的存貨正常損失(包括存貨因零星失竊、報廢、廢棄、過期、破損、腐敗、鼠咬、顧客退換貨等正常因素形成的損失)
(四)總機構清單申報分支機構存貨損失
(五)企業生產性生物資產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發生的資產損失
清單申報范圍的存貨損失會計和稅法處理
案例說明:某企業是一般納稅人企業,于2020年5月1日購進一批原材料10噸,每噸單價2000元,增值稅稅率13%,2020年6月01日,由于該商品供大于求,按每噸1500元的市價將該批原材料轉售。
購進時:
借:原材料 2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600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22600
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 1695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5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950
銷售時,按照公允價出售,按照實際價格計提銷項稅,屬于正常損失,進項稅不轉出。
結轉收入、成本時:
借:本年利潤 20000
貸:主營業務成本 20000
借:主營業務收入 15000
貸:本年利潤 15000
本年利潤借方余額=20000-15000=5000
存貨按公允價銷售損失金額為5000 元。
稅法處理:
企業在實際處置、轉讓資產過程中發生的合理損失(實際資產損失),應當在其實際發生且會計上已作損失處理的年度申報扣除,未經申報的損失,不得在稅前扣除。應當清單申報存貨損失5000元。
存貨損失在利潤表中會計分錄是什么?
1、保管中發生的定額內的合理損耗
借:管理費用
貸:庫存商品(或原材料等)
2、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毀損
借: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或原材料等)
3、管理不善所造成的損失
借:管理費用(或其他應收款)
貸:庫存商品(或原材料等)
存貨損失指的是有關商品、產成品、半成品、在產品以及各類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燃料等發生的盤盈、盤虧、變質、毀損、報廢、淘汰等造成的凈損失。
2020年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倒計時4天!可以說,留給考生備考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大家還是利用好所剩時間作最后的沖刺!今天,會計網繼續為大家重點講解一下關于《初級會計實務》核心考點內容,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的核算。
內容導航 | 初級會計核心考點 | 初級會計報考理由 |
初級會計命題規律 | 初級會計備考誤區 |
今日高頻考點
2020年初級會計實務高頻考點: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的核算
高頻考點概述
(1)廢品損失內容
①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和入庫后發現的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
②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
③扣除回收的廢品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后的損失。
(2)廢品損失不包括
①經質量檢驗部門鑒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價出售的不合格品;
②產品入庫后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損壞變質的產品;
③實行“三包”企業在產品出售后發現的廢品。
【注意】如果廢品是在完工以后發現的,單位廢品負擔的各項生產費用應與單位合格產品完全相同,可按合格品產量和廢品的數量比例分配各項生產費用,計算廢品的實際成本。
(3)賬務處理
①發生廢品損失時結轉不可修復的廢品成本
借:廢品損失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②收回殘料的價值和應收的賠款
借:原材料/其他應收款
貸:廢品損失
③結轉廢品凈損失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貸:廢品損失
(4)可修復廢品損失
①可修復廢品返修以前發生的生產費用,不是廢品損失,而應留在“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和所屬有關產品成本明細賬中,不需要轉出。
②返修發生的各種費用,應根據各種費用分配表,記入“廢品損失”科目的借方。
借:廢品損失
貸: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等
③其回收的殘料價值和應收的賠款,應從“廢品損失”科目貸方分別轉入“原材料”和“其他應收款”科目的借方。
借:原材料/其他應收款
貸:廢品損失
④結轉后“廢品損失”的借方余額反映的是歸集的可修復損失成本,應轉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貸:廢品損失
(5)停工損失的核算
(1)正常停工:包括季節性停工、正常生產周期內的修理期間的停工、計劃內減產停工等,正常停工費用在產品成本核算范圍內,應計入產品成本。
(2)非正常停工:包括原材料或工具等短缺停工、設備故障停工、電力中斷停工、自然災害停工等。
【注意】季節性停工、修理期間的正常停工費用在產品成本核算范圍內,應計入產品成本;非正常停工費用應計入企業當期損益。
賬務處理:
①停工期內發生、應列作停工損失的費用
借:停工損失
貸:原材料/應付職工薪酬等
②應由過失單位及過失人員或保險公司負擔的賠款
借:其他應收款
貸:停工損失
③期末,將停工凈損失從該科目貸方轉出
屬于自然災害部分:
借:營業外支出
貸:停工損失
應由本月產品成本負擔的部分: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貸:停工損失
為什么要考初級會計證書?
理由如下:
1、初級會計證書是進入會計界的“入場券”
以前大家都知道還有一個證書叫會計從業證,現在從業證取消了,再上去就是初級會計證書了,雖然國家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考下初級會計證書才能從事會計工作,但是這早在會計界就是不成文的規定了,誰有證才能工作,就像以前額會計從業證書一樣,沒有證書是很難給你安排工作的。
2、自身能力的體現
證書其實就是能夠證明自己是擁有這項工作能力的,很多人把考證的初衷都本末倒置了,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考證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考試中的內容和知識,才要去考證,以后出去面試還是應聘也好證明自己是有這樣的能力的,但是現在很多人考試,真的只是為了考試而考試,考下證書就萬事大吉的心態是絕對不可取的。
3、敲門磚
證書一方面是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表現出這個面試者的態度,如果真心要學習,真心想求一份工作的,那么肯定會花一些時間去證明自己的能力,憑空說,誰都可以,如果能直接拿出證書來證明,起碼你是一個愿意把時間花在學習上的人,招聘公司也會優先考慮擁有證書的你。
命題規律1:命題范圍廣,涉及考點多
從往年初級會計考情來看,初級會計考試命題上很明顯的一個規律是:命題范圍很廣,涉及的考點也多,考查得相對細致。有些考生問到:考試會不會出現原題?建議各位考生還是打消這一念頭,因為每次考試試題并不會出現重復。
初級會計考試考題偏向于基礎性知識,出現難題的概率比較小。由于初級會計考試涉及考點廣泛,因此,備考時全面學習教材十分重要。
應對方法1:建議各位考生,無論初級會計的備考到了哪一階段,都應全面研讀教材,及時回顧知識。才能應對更靈活的考題。
命題規律2:重點知識的考查十分突出,年年考
過來人都清楚,初級會計考試很明顯的一個考查特點就是核心考點,年年考。每年,試卷上都會出現必須要掌握的一些重點知識。設置的提問方式雖然不一樣,但考查的知識點是一樣的。因此,2020年初級會計考試的復習中,考生一定要掌握相應重點內容。
應對方法2:時間緊迫的前提下,建議考生可以先將重點知識一一羅列,重點學習重要考點。待學習框架建立起來了,針對知識弱項,繼續查漏補缺。
命題規律3:命題靈活化,各章節內容相互聯系
每年初級會計考試結束后,都有考生反映:“這次的題型好靈活,而且都是綜合知識的考查。”說明了初級會計考試雖然涉及的題型很多,但出題都是相對靈活的。可以單單考查一個知識點,也可以多個知識點綜合考查。因此,考生復習時更應當學會將知識點相互聯系,學會舉一反三。
應對方法3:初級會計考試出題靈活,各章節內容又相互聯系。考生備考切忌死記硬背,應當理解記憶并掌握,并且學會畫思維導圖,掌握其知識框架。
誤區一:平時復習不用心,總喜歡臨時抱佛腳
每年考完初級會計職稱考試后,都有考生反映:“都該平時復習不用心,臨時就喜歡抱佛腳。”這一現象很是常見。如果此時的你是這種狀態,則要注意了!因為知識都是需要不斷累積的,如果沒有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想要通過臨時抱佛腳就取得較好的成績,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兒!
我們應當合理制定好學習計劃,按照復習節奏一步一步走穩,避免陷入臨時抱佛腳的誤區。注意不斷提升個人學習效率,把握學習效果,才能更大幾率通過考試!
誤區二:學習總是“趕、趕、趕”,沒做好及時復習
很多同學備考初級會計職稱,容易陷入“學習拼命往后學,趕進度,平時不注重知識回顧”的誤區。其實這種學習現象,往往最終導致基礎知識不穩固的后果,看書感覺啥都會,一到做題大腦一片空白。
因此,各位考生,如果此刻出現了“總是趕進度”現象,就要好好思考:自己的學習方法對不對?該如何安排學習,才能更有條理性?效果更好?你要知道,溫故而知新,及時鞏固知識非常重要,把握基礎知識能力上去了,才能更靈活做題!
誤區三:不想看教材,只想大量做題
由于考試日期越發接近,很多同學非常急躁。這就容易走進“不看教材,只想大量做題”的學習誤區。其實,想要通過初級會計職稱考試,教材一定要重視,并且反復翻看。因為,脫離了教材,即使做了大量題型,你會發現,錯誤率只升不降。
教材是知識的基礎,考題命題形式往往以教材為前提。只有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再通過做題鞏固知識,你的做題準確率才會上去,才能越發接近拿到好成績的目標!
以上這些誤區,看看自己是否踩坑了?大家一定要注意了!
企業對資產進行測試,發現減值現象時,應對相應的減值損失及時加以確認和計量。資產減值損失主要有哪些內容?
資產減值損失主要內容是什么?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因資產的賬面價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屬于損益類科目,影響利潤。其常見的包括: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商譽減值準備、貸款損失準備、礦區權益減值等。
資產減值損失的賬務處理
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企業應當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
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后,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余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后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的區別是什么?
這二者主要的區別在于核算的對象。信用減值損失主要核算金融資產的減值,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2017年)應用指南,金融資產減值準備所形成的預期信用損失應通過“信用減值損失”科目核算。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則適用資產減值損失核算。
年末,企業一般會對資產進行減值測試。當資產發生減值時,應對相應的減值損失進行確認和計量。那么資產減值損失可以轉回嗎?怎么轉回?
資產減值損失是怎樣轉回的?
新會計準則只允許流動資產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日后可以轉回,比如存貨、交易性金融資產等。資產減值損失轉回會計分錄如下:
借:計提的減值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可以轉回的資產減值損失主要包括存貨跌價準備、壞帳準備、消耗性生物資產跌價準備、貸款損失準備、未擔保余值減值準備、損余物資跌價準備、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值準備、長期應收款——應收融資租賃款等。
資產減值損失:由于資產的可回收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而造成的損失。 新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范圍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除特別規定外的其他資產減值的處理。
確認資產減值損失:應將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對于確認后的資產減值損失,以后期間不得轉回。
不可以轉回的資產減值損失有哪些?
一些長期的減值準備不可以轉回,主要包括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商譽減值準備、工程物資減值、采用成本模式進行后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探明石油天然氣礦區權益和井及相關設施減值準備等。
企業購進材料發生毀損,一般涉及非正常損失和正常損失兩種情況,它們之間應如何區別?
非正常損失和正常損失區別
非正常損失是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貨物被盜、丟失、霉爛變質,以及因違反法律法規造成貨物或者不動產被依法沒收、銷毀、拆除的情形。
正常損失是指的是購進的貨物或應稅勞務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正常損耗,也就是合理損耗。
非正常損失的進項稅額能否抵扣?
非正常損失批準之前賬務處理是: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
貸: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批準之后賬務處理是:
借:營業外支出
其他應收款
貸:待處理財產損益
如果是管理不善導致的非正常損失,進項稅額不能抵扣。如果是自然災害導致的非正常損失,進項稅額可以抵扣。
采購材料時發生合理損耗的會計分錄
按照新準則,對于企業購貨途中的合理損耗也應計入存貨成本,不再計入當期損益。采購材料時發生合理損耗會計分錄怎么做,具體如下:
借:原材料/在途物資/材料采購等(買價+采購費用。包括損耗部分材料的價值)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等。
當應收賬款發生減值計提壞賬準備時,一般通過信用減值損失科目核算,那么它和資產減值損失有區別嗎?
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區別
這二者主要的區別在于核算的對象。信用減值損失主要核算金融資產的減值,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2017年)應用指南,金融資產減值準備所形成的預期信用損失應通過“信用減值損失”科目核算。因此,企業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2017年)后,其發生的壞賬準備應通過“信用減值損失”科目核算,不再通過“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核算。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存貨還是適用資產減值損失核算。
信用減值損失會計分錄
計提壞賬準備:
借:信用減值損失—計提的壞賬準備
貸:壞賬準備
發生壞賬時:
借:壞賬準備
貸:應收賬款等
收回已確認壞賬并轉銷應收款項
撤銷壞賬
借:應收賬款等
貸:壞賬準備
收回賬款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等
資產減值損失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
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后,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余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后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從近年來的CPA考試來看,很多考生CPA考出了2科后就不想考了,那么注冊會計師選擇棄考到底值不值得?棄考將會帶來哪些損失?我們來看看吧。
沉沒成本:1000元
一般來講,備考CPA的時候前期投入是比較大的,我們按照正常邏輯來計算,假設報了3科,考出了2科,那么報名費大約為270元左右,教材費為150元左右,資料和課程費用大約為600元左右,那么前期可預見投入為:
270+150+600=1020元
也就是說,如果考出了2科CPA后選擇放棄的話,已經損失了1000元的沉沒成本。
時間成本:3—5年
備考中途放棄的話,浪費的時間成本是3—5年,當然折合成金錢的話,可以用0元來算,因為大多數考生放棄備考,把時間都用來吃喝玩樂,沒有產生額外的價值費用。
但是3—5年的時間,其實是把CPA所需的備考時間全部計算在內,因為中途放棄,前面花費的1年時間已經浪費掉了,后面本來應該用來復習產生價值的2—3年時間也荒廢了,所以實際時間成本,和備考6科相比還是不變。
壓力成本:1年
壓力成本是所有的損失成本中最低的,因為壓力成本只存在在備考CPA的過程中,一般考生放棄的話,最多付出的備考時間就是在1年左右,所以可以算是忽略不計。
但是從時間上來算,CPA專業階段的6科考試,通常可以在3—5年內完成。如果已經考出了2科的話,選擇放棄其實是最笨的行為。
可預測收入成本:240000元
這里的可預測收入成本,其實是一種最簡單的計算方式。
因為CPA是會計行業含金量最高的證書,而且實務性非常強,只要你一直在會計行業,哪怕剛考出來的2年時間里沒有用,但是它遲早會在職場中發揮出作用。
我們以30歲開始,CPA證書可以給持證人加薪計算,考出CPA比沒有CPA證書,每個月多1000元的薪資,假設持有CPA和沒有CPA證書的兩個人的薪資水平同比例上漲,那么以工作20年,每年12個月來計算,持有CPA證書要多收入:
1000×12×20=240000元
但現實是,考出CPA以后,無論是晉升還是加薪,都要比沒有CPA證書的幅度更大一些,再加上金融行業的分紅等機制,很可能考出CPA1年就能多賺240000,。
那么備考2科就放棄的話,損失的成本其實是無法估量的。
企業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是指資產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所造成的損失,減值范圍一般是固定資產減值或無形資產減值。實務中資產減值損失屬于費用嗎?
資產減值損失屬于費用類科目嗎?
資產減值損失不屬于費用。
資產減值損失屬于損益類科目,借方代表損失的增加,貸方代表損失的減少。企業發生的資產減值損失,應設置“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核算,并在“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中按資產減值損失的具體項目進行明細核算。期末應將“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應無余額。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需要等到處置時才能轉出。資產減值損失的數額等于資產賬面價值和資產可收回金額的差額。
費用類科目包括哪些內容?
費用類科目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在借貸記賬法下,費用類賬戶的借方登記增加額;貸方登記減少額。本期費用凈額在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用以計算當期損益,結轉后無余額。
資產減值損失會計分錄
計提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各種資產減值準備
月末結轉資產減值損失時:
借:本年利潤
貸:資產減值損失
當應收賬款發生減值計提壞賬準備時,一般通過信用減值損失科目核算,而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都屬于損益類科目,那么二者有什么區別呢?
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區別
資產減值損失和信用減值損失都是屬于損益類科目,影響利潤,只是對應科目不同。
信用減值損失是指因應收賬款的賬面價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其對應科目是壞賬準備。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因資產的賬面價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新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范圍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除特別規定外的其他資產減值的處理。
信用減值損失會計分錄
計提壞賬準備:
借:信用減值損失—計提的壞賬準備
貸:壞賬準備
發生壞賬時:
借:壞賬準備
貸:應收賬款等
收回已確認壞賬并轉銷應收款項
撤銷壞賬
借:應收賬款等
貸:壞賬準備
收回賬款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等
資產減值損失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
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后,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應當在未來期間作相應調整,以使該資產在剩余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后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利得和損失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屬于損益類科目。一般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或損失用“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科目來核算;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或損失一般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核算。
利得和損失的含義?
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利得的增加計入貸方,減少計入借方。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損失的增加計入借方,減少計入貸方。
利得和損失應通過什么科目核算?
利得和損失分為兩種:
1、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或損失,是指企業發生的與日常活動無關的各項利得和損失。主要通過以下科目核算:一般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或損失用“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來核算。
2、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或損失,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或損失一般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核算。
營業外收入與營業外支出是什么?
營業外收入是指與企業日常營業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項利得,是企業財務成果的組成部分,是企業財務成果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政府補助、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盤盈利得、捐贈利得、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利得、債務重組利得等,期末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主要包括非流動資產處置損失、公益性捐贈支出、盤虧損失、罰款支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損失、債務重組損失等,期末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
利得和損失會計如何處理?
1、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
(1)權益法核算下,被投資單位除凈損益之外的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存貨或自用房地產轉換為“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借:投資性房地產(以轉換當日的公允價值計量)
累計折舊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的差額列為損失)
資產減值準備(轉換當時已提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存貨(按轉換當時的賬面余額結轉)
資本公積(公允價值大于賬面價值的差額不得列為收益,而是追加資本公積)
(3)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或反之
(4)金融資產重分類: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按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入賬)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也可能記借方)
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可能記借也可能記貸)
(5)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換取職工或其他方提供服務:
借:管理費用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在行權日: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股本(實收資本)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資本溢價)
2、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和損失
(1)盤盈的現金、非建設過程中盤盈的工程物資,計入“營業外收入”中;非正常原因導致的盤虧存貨、非建設過程中盤虧的工程物資以及盤虧的固定資產,計入“營業外支出”中。
(2)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時,將處置的凈損益計為“營業外收入”(利得)或“營業外支出”(損失)。
(3)在債務重組過程中,產生的債務重組利得和損失,分別計入“營業外收入”和“營業外支出”。
廢品損失通過“廢品損失”科目進行核算,借方增加,貸方減少。其借方登記不能夠被修復的廢品成本,以及能被修復的廢品所需要的修復費用;貸方登記減掉成本后廢品所具有的回收價值。
廢品損失借貸方登記什么?
廢品損失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和入庫后發現的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以及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扣除回收的廢品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后的損失。通過“廢品損失”科目進行核算,屬于成本類科目,借方增加,貸方減少。廢品損失的借方登記不能夠被修復的廢品成本,以及能被修復的廢品所需要的修復費用;貸方登記減掉成本后廢品所具有的回收價值。
廢品損失科目的核算內容
1、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廢品殘料的回收價值和應收賠款;分配結轉廢品凈損失。
廢品損失的分類
企業的殘次品可以根據是否可以修復,分為可修復廢品和不可修復廢品。
1、可修復廢品。企業的可修復廢品,經過修復以后可以正常使用或者可以通過降價的方式實現銷售。但為修復支付的費用,應作為廢品損失。
2、不可修復廢品。不可修復廢品是指在技術上不能修復或沒有了修復的價值的廢品。
企業出售廢品的收入,不能確定為“收入”,而是要沖減廢品產生的損失。
不屬于廢品損失的三種情況
1、保管損失。產品入庫后在待售期間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產品變質、毀壞,造成的部分損失要計入管理費用,不作為廢品損失核算;由于災害造成的損失,也不作為廢品損失核算,而是計入“營業外支出”。
2、“三包”損失。產品銷售后實行“三包”的費用。“三包”問題發生的費用,按現行制度,也計入管理費用,不作為廢品損失核算。
3、產品雖未達到質量標準,但可降價出售造成的降價損失。這部分產品并沒有增加成本,只是減少了收入,它表現為銷售損益,是通過減少收入來解決,不作為廢品損失核算。
正常損失和非正常損失的區別在于兩者的概念不同。前者指遭受自然災害等人類無法抗拒的因素造成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凈損失;后者指因管理不善造成被盜、丟失、霉爛變質的損失,兩者實質上有所區別。
非常損失計入什么科目?
非常損失是由于非常事故所造成的各項損失,例如因遭受火災、水災、風災等發生的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毀損,造成停工損失、善后清理費用等。非常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營業外支出中的“非常損失”屬于企業對于因客觀因素(如自然災害等)造成的損失,在扣除保險公司賠償后計入營業外支出的凈損失。
非正常損失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嗎?
如果是自然災害導致的非正常損失,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但如果是管理不善導致的非正常損失,進項稅額則不能抵扣。
非正常損失怎么進行賬務處理?
1、購進貨物時:
借:原材料等(實際入庫材料的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實際入庫材料負擔的增值稅)
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損失貨物的價稅合計金額)
貸:應付賬款/銀行存款(全部應付或實付價款)
2、企業由于管理不善導致原材料損失時: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原材料等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自然災害原因除外)
3、由保險公司或者對應相關負責人承擔損失時:
借:其他應收款(保險公司或責任人賠償)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4、對于剩余的損失計入管理費用以及營業外支出,做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扣除應由他人承擔的賠款后的一般經營損失或管理不善)
營業外支出(非常損失)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資產損失專項申報指的是企業發生的資產損失以專項申報的形式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無法進行清單申報的都應該進行專項申報。企業無法準確判別是否屬于清單申報扣除的資產損失,能采取專項申報的方式申報扣除。
資產損失是指企業清產核資清查出的在基準日之前,已經發生的各項財產損失和以前年度的經營潛虧及資金掛賬等。企業清產核資中清查出各項資產損失的核實和認定,依據有關會計科目,按照貨幣資金損失、壞賬損失、存貨損失、待攤費用掛賬損失、投資損失、固定資產損失、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資損失、無形資產損失、其他資產損失等分類分項進行。
稅前扣除的資產損失可以分為什么?
稅前扣除的資產損失分為實際資產損失與法定資產損失兩類。實際資產損失,應當在其實際發生且會計上已作損失處理的年度申報扣除;法定資產損失,應當在企業向主管稅務機關提供證據資料證明該項資產已符合法定資產損失確認條件,且會計上已作損失處理的年度申報扣除。也就是說,實際資產損失只有轉讓了才會發生損失,并在轉讓年度進行扣除。而法定資產損失必須要提供證明資料,且會計上已作處理才能扣除。實際資產損失與法定資產損失在扣除的時間上有所差別,主要體現在以前年度發生的資產損失。
企業資產損失責任分為哪些?
企業資產損失責任分為直接責任、主管責任、分管領導責任和重要領導責任。直接責任是指相關人員在其職責范圍內,未履行或者未正確履行職責,以及違反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對造成資產損失起決定性作用時應當承擔的責任。主管責任是指企業部門主管負責人在其職責范圍內,未履行或者未正確履行主管工作職責,以及違反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造成資產損失時應當承擔的責任。分管領導責任是指企業分管負責人在其職責范圍內,未履行或者未正確履行分管工作職責,以及違反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造成資產損失時應當承擔的責任。重要領導責任是指企業主要負責人在其職責范圍內,未履行或者未正確履行管理職責,以及違反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造成資產損失時應當承擔的責任。
企業資產損失申報種類分為哪兩種?
企業資產損失申報分為清單申報和專項申報。清單申報項目,企業可按會計核算科目進行歸類、匯總,然后再將匯總清單報送稅務機關,有關會計核算資料和納稅資料留存備查。專項申報項目,企業應逐項(或逐筆)報送申請報告,同時附送會計核算資料及其他相關的納稅資料。
貸款損失準備是指有客觀證據證明貸款確實發生減值時,銀行根據相關規定所計提的減值準備。銀行在期末分析各項貸款的可收回性,并預計可能產生的貸款損失。該項目是貸款的預計收回資金的現值與其賬面價值間的差額。
貸款損失準備屬于什么科目
貸款損失準備亦指“貸款損失準備”會計科目,屬于銀行專用科目。該科目是資產類科目,應按照單項貸款損失準備和組合貸款損失準備等分別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核算。
貸款損失準備貸方余額表示什么
貸款損失準備科目,其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貸款損失準備。
貸款損失準備包括的內容
貸款損失準備包括一般準備、專項準備和特種準備,具體解釋如下:
1、一般準備是根據全部貸款余額的一定比例計提的、用于彌補尚未識別的可能性損失的準備;
2、專項準備是指根據《貸款風險分類指導原則》,對貸款進行風險分類后,按每筆貸款損失的程度計提的用于彌補專項損失的準備。
3、特種準備指針對某一國家、地區、行業或某一類貸款風險計提的準備。
貸款損失準備的主要賬務處理
1、資產負債表日,貸款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貸款損失準備”科目。
2、對于確實無法收回的各項貸款,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轉銷各項貸款,借記“貸款損失準備”科目,貸記“貸款”、“貼現資產”、“拆出資金”等科目。
3、已計提貸款損失準備的貸款價值以后又得以恢復,應在原已計提的貸款損失準備金額內,按恢復增加的金額,借記“貸款損失準備”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貸款損失準備相關會計分錄主要涉及4種情況,分別是銀行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時,貸款發生實際損失確系無法收回時,收回貸款時貸款損失準備沖回時,不良貸款核銷的會計分錄,具體如下:
貸款損失準備怎么做分錄
1、銀行計提貸款損失準備金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貸款損失準備
2、貸款發生實際損失確系無法收回時:
借:貸款損失準備
貸:貸款等資產類科目
3、收回貸款時貸款損失準備沖回時:
借:貸款損失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4、不良貸款核銷會計分錄
(1)核銷呆賬貸款時的會計分錄:
借:貸款損失準備
貸:逾期貸款——某某單位逾期貸款戶
(2)已確認并轉銷的呆賬貸款,以后年度又收回來的的金額增加呆賬準備:
借:逾期貸款——某某單位逾期貸款戶
貸:貸款損失準備
(3)應按收回同時應在借款單位存款賬戶內扣收逾期貸款:
借:活期存款——某某單位存款戶
貸:逾期貸款——某某單位逾期貸款戶
貸款損失準備是什么科目
貸款損失準備屬于銀行專用科目。該科目是資產類科目,應按照單項貸款損失準備和組合貸款損失準備等分別設置明細科目進行核算,其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貸款損失準備。
銀行應根據借款人的還款能力、還款意愿、貸款本息的償還情況、抵押品的市價、擔保人的支持力度和銀行內部信貸管理等因素,分析其風險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以判斷其是否發生減值。如有客觀證據表明其發生了減值,應對其計提貸款損失準備。
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
貸款損失準備的計提范圍為承擔風險和損失的資產,具體包括:貸款(含抵押、質押、保證等貸款)、銀行卡透支、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墊款、信用證墊款、擔保墊款、進出口押匯、拆出資金等。
銀行應按季計提一般準備,一般準備年末余額應不低于年末貸款余額的1%。銀行提取的一般準備,在計算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時,按《巴塞爾協議》的有關原則,納入銀行附屬資本。
銀行可參照以下比例按季計提專項準備:對于關注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對于次級類貸款,計提比例為25%;對于可疑類貸款,計提比例為50%;對于損失類貸款,計提比例為100%。其中,次級和可疑類貸款的損失準備,計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動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