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財務在處理所得稅問題上,有可能涉及到多計提。那么關于調整多計提所得稅的會計分錄怎么做呢?下面,快隨著會計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調整多計提所得稅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1、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
關于會計分錄的知識延伸:
實際工作過程中,會計分錄通過填制記賬憑證來實現,其保證了會計記錄的正確可靠性。會計核算中,任何經濟業務都需通過會計分錄對賬戶進行記錄及事后檢查。會計分錄又包括了簡單分錄、復合分錄。
層析法:會計分錄利用層析法進行編制,教學效果上更清晰。其指的是將事物的發展過程進行若干個階段、層次的劃分,以逐層遞進的方式進行分析得出最終結果。包括了以下步驟:
1、對經濟業務中所涉及的會計科目進行分析并列出;
2、對于會計科目進行分析;
3、對各會計科目金額增減變化情況進行分析;
4、以2、3步驟所反映的經濟內容為依據,對會計科目方向進行判斷。
5、會計分錄根據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原則進行編制。
業務鏈法:會計分錄根據會計業務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編制,特點是前后業務之間的會計分錄關系是相連的。
記賬規則法:編制會計分錄的時候,以“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原則進行。
企業為什么要進行所得稅的匯算清繳工作?由于會計和稅收在核算計量上都存在較大的差別,從而導致同一時期同一企業在計算會計利潤和稅收利潤之間存在差異,導致了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需要進行適當地調整,那么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調整項目又有哪些呢?我們在工作處理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那些問題呢?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所得稅匯算清繳需要調整的項目
第一、收入類
1.國債利息收入。不計入應納所得稅額,但中途轉讓所得應計稅。
2.不征稅收入。財政撥款、依法收取并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第二、支出類
1.工會經費。工會經費仍實行計提、劃撥辦法核算,己按照工資總額的2%計提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準予扣除。
2.職工教育經費。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8%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的部分,準予在以后年度結轉扣除,產生的時間差異,應做納稅調增項目處理。
3.職工福利費。稅法明確了職工福利費稅前列支的額度不得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作納稅調整處理,且為永久性業務核算。
4.五險一金。依照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或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范圍和標準企業為職工繳納的五險一金等,準予扣除;企業為投資者或者職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在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繳納的保險費,準予扣除。企業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為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全體員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分別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標準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額時準予扣除,超過部分,不予扣除。
5.利息支出。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準予扣除:1、《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第37條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資本化的借款費用,準允扣除;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38條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準允扣除;(1)非金融機構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準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2)非金融機構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過按照金融機構同期同類貸款利息計算的數額的部分;(3)企業從其關聯方接受的債券性投資與其權益性投資比例超過規定標準而發生的利息支出,超過部分不得在發生當期和以后年度扣除。
6.業務招待費。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千分之五。同時應該區分給客戶的回扣等非法支出,這些都不能作為業務招待費而是應該直接作納稅調整項目。
7.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企業發生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等各類支出,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產生的時間差異,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8.罰款、罰金、滯納金。業務核算會計上是按照實際發生數據實扣除;而稅務上是有扣除限定的。(1)稅收滯納金是指納稅人違反稅收法規,而被罰繳的滯納金,不得扣除,應作為納稅調增;(2)罰金、罰款和被沒收財務的損失是指納稅人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被有關部門罰的款,以及被司法機關罰的罰金和被沒收的錢財,都屬于行政性罰款,不得扣除,應作納稅調增。
9.捐贈、贊助支出。企業發生的公益性的捐贈支出,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扣除,而非公益性捐贈支出不得扣除,應作納稅調增。如是公益性捐贈支出,然后再按比例計算扣除限額,超過部分應作納稅調增;如是非公益性捐贈則不能扣除,全額做納稅調增項目處理。稅法規定只有廣告性的贊助支出才能據實扣除,而非廣告性贊助支出不能扣除,應作納稅調增項目處理;業務規定會計上不分性質一律按實際發生數據扣除;而稅務上則做了嚴格的區分,只有廣告性贊助支出才能據實扣除。
企業所得稅是每個企業都需要申報的稅種,除了所得稅的稅率以外,計算企業所得稅時,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也是會計人員必須要弄清楚明白的一個項目。
應納稅所得額= 收入總額-免稅收入-不征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收入總額包括哪些?
1. 日常生產經營所取得的收入;相關利息收入;對外租賃收入;對外轉讓財產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股票利息收入等。
2. 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其他收入: 固定資產盤盈收入;債權人緣故導致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企業物資溢余收入;現金溢余收入;相關罰款所取得收入;繳納的教育費附加返還收入;逾期未退還沒收的包裝物押金收入;其他相關收入等。
扣除項目具體包括哪些?
1. 免稅收入指:企業所取得應稅收入,但是按照稅法規定免于征收所得稅的收入額。
2. 不征稅收入指:從根源上說不屬于企業日常經營活動所帶來的經濟利益,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其減除。如,政府補助收入,財政撥款收入等。
3. 各項扣除:具體包括工資薪金支出,社會保險費支出,利息支出等。
4. 以前年度虧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是指,以前年度的凈利潤總和為負,本年計算稅前凈利潤時,先彌補這部分虧損后的余額才能作為今年供分配的凈利潤額。
企業計算企業所得稅都是預繳制的,等待匯算清繳時再做統一調整,企業每年進行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一些項目作適當的調整。具體情況來和會計網一起了解吧。
為什么要調整?
由于會計和稅收在核算目的、核算口徑、計量方法和時間上都有較大區別,從而使得同一企業在同一時期按會計方法計算的稅前會計利潤與按稅法規定計算的應稅利潤之間存在差異,這種差異的調整成為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的重要一環。
企業每年進行所得稅匯算清繳時都要對以下項目進行適當調整:
1、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費附加三項經費
2、捐贈、罰金、罰息等營業外支出
3、廣告費和業務招待費
4、稅金(增值稅和代繳的個人所得稅不允許稅前扣除)
5、白條做賬部分,需要自行挑出來
6、固定資產折舊(不符合稅法部分,如加速折舊或者計提比例高出稅法規定)
7、無形資產攤銷、低值易耗品攤銷
8、收到的補貼款,不需要納稅的要做調減,需要納稅的做調增
注意:調整沒有公式,按照稅法規定進行計算,超出部分進行調整,沒有超出的,據實扣除。
例如:三項經費,分別是依據工資總額的14%、2%、8%部分計算,超出的部分做納稅調增。
我司上一年度發生的一項業務,在今年因質量問題發生折扣,需要開具增值稅紅字發票給購買方,那么我司在企業所得稅上是否需要去修改上一年的報表中的收入?
答:今年開具的增值稅紅字發票,雖然是對上一年度發生的業務收入的沖減,但是這個折扣行為是發生在今年而非去年,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這個折扣是歸屬于本年度的行為。
因此,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75號)第一條規定,除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另有規定外,企業銷售收入的確認,必須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其中第(五)款指出,企業為促進商品銷售而在商品價格上給予的價格扣除屬于商業折扣,商品銷售涉及商業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商業折扣后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據此,企業只需要直接沖減今年當期的收入,不需要調整上一年度的銷售收入。
企業上年度計提的壞賬準備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做了納稅調增,本年度測算壞賬準備時發現壞賬準備上年多計提,所以沖回了上年度多計提的壞賬準備。沖回的壞賬準備,需要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做納稅調整嗎?
答: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十條第七款以及《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五條規定,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即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風險準備等準備金支出,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稅前扣除。
另外,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八條以及《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實際發生的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以及其他損失,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可見,會計上計提的未實際發生的壞賬準備,在稅法上不允許稅前扣除。待損失實際發生以后,才允許稅前扣除。
由于企業會計上根據應收賬款余額計提相應的壞賬準備,同時將預計的壞賬損失計入信用減值損失科目,會導致利潤的減少。如果將多計提的壞賬準備以及壞賬損失沖回,就會導致利潤的增加。
綜上,企業沖回的未實際發生的壞賬準備增加了企業的利潤,需要在匯算清繳時做納稅調整,應調減應納稅所得額。
許多財務人員還不太理解,發票屬于印花稅的應稅憑證嗎?公司是否可以根據發票金額繳納印花稅?有疑問的小伙伴來一起學習吧。
開具/收到的發票可以作為印花稅的應稅憑證嗎?
答:不可以。
根據《印花稅暫行條例》第二條規定,印花稅的應納稅憑證包括購銷、加工承攬、建設工程承包、財產租賃、貨物運輸、倉儲保管、借款、財產保險、技術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產權轉移書據;營業賬簿;權利、許可證照以及經財政部確定征稅的其他憑證。
根據《印花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第四條規定,合同,是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和其他有關合同法規訂立的合同。具有合同性質的憑證,是指具有合同效力的協議、契約、合約、單據、確認書及其他各種名稱的憑證?!逗贤ā返诙l規定,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橐?、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
而根據《發票管理辦法》第三條規定,發票,是指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收付款憑證。
綜上所述,發票僅是收付款憑證,不具有合同性質,不能作為經濟合同以及合同性質憑證,因此不能作為印花稅的應稅憑證,公司不能夠根據發票金額繳納印花稅。
一直以來個稅繳納都是會計人員比較關注的話題,我們知道平時工資薪金所得是需要繳納個稅的,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個人所得要交個稅呢?
個人所得稅應稅項目
個人所得稅以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為征稅對象。其應稅項目具體包括:
1、工資、薪金所得
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津貼、補貼、其他所得等,都屬于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
個體工商戶從事飲食業、工業、服務業、交通運輸業、手工業、商業、建筑業等有關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3、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
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
4、稿酬所得
個人以圖書、報紙形式出版、發表的作品所取得的所得。
5、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個人提供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
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個人因債權、股權所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7、財產租賃所得
個人出租土地使用權、建筑物、機器設備車船等財產取得的所得。
8、財產轉讓所得
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土地使用權、建筑物等自有財產給他人/單位所取得的所得。
計提繳納個稅分錄處理
1、計提工資:
借:成本費用等科目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2、實際發放: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應交稅費-代扣代繳個稅
3、繳納個稅:
借:應交稅費—代扣代繳個稅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
利潤表應該怎么編制?編制的主要依據是什么?如果對這部分知識點不太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編制利潤表的主要依據是什么?
編制利潤表的主要依據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表是一個動態數據表,依據的是會計要素中的三個動態數據,即:收入、費用、利潤,收入-費用=利潤 這是損益表平衡的等式要求。
1、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登記總帳及明細賬,并進行賬賬核對、賬實核對及賬證核對;
2、保證所有會計業務均入賬的前提下,編制試算平衡表,檢察會計賬戶的正確性,為編制會計報表作準備;
3、依據試算平衡表損益類賬戶的發生額,結合有關明細賬戶的發生額,計算并填列利潤表的各項目;
4、檢驗利潤表的完整性及正確性,包括表頭部分的填制是否齊全、各項目的填列是否正確、各種利潤的計算是否正確;
5、有關人員簽字蓋章。
利潤表編制的原理是"收入-費用=利潤"的會計平衡公式和收入與費用的配比原則。
在生產經營中企業不斷地發生各種費用支出,同時取得各種收入,收入減去費用,剩余的部分就是企業的盈利。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相關費用的對比情況就是企業的經營成果。如果企業經營不當,發生的生產經營費用超過取得的收入,企業就發生了虧損;反之企業就能取得一定的利潤。會計部門應定期(一般按月份)核算企業的經營成果,并將核算結果編制成報表,這就形成了利潤表。
利潤表是根據損益類科目發生額還是根據余額填列?
利潤表是根據損益類科目發生額填列的,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間的情況,所以,又被稱為動態報表。有時,利潤表也稱為損益表、收益表。利潤表中,“本月數”欄反映各項目的本月實際發生數,“本年累計數”欄反映各項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計實際發生數。應根據上月利潤表的“本年累計數”欄各項目數額,加上本月利潤表的“本月數”欄各項目數額,然后將其合計數填入該欄相應項目內。
以上就是有關編制利潤表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營業外收入需要開票嗎?是否需要開票首先要弄懂營業外收入屬于應稅收入嗎?如果對這部分內容不太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營業外收入是否需要開票呢?
營業外收入屬于應稅收入一種需要開具發票的,如果屬于應征增值稅的業務,應當開具增值稅發票;如果不屬于應當征收增值稅的業務,可以不開具增值稅發票。
1、生產、經營、服務收入,是指納稅人的商品(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服務收入、營業收入、工程價款結算收入、工業性作業收入以及其他業務收入;
2、財產轉讓收入,是指納稅人有償轉讓各類財產取得的收入,包括轉讓固定資產、有價證券、股權以及其他財產而取得的收入;
3、利息收入,是指納稅人購買各種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利息,外單位欠款付給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
4、租賃收入,是指納稅人出租固定資產、包裝物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租金收入;
5、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納稅人提供或者轉讓專利版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6、股息收入,是指納稅人對外投資入股分得的股利、紅利收入;
7、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收入、罰款收入(事業單位代行政府職能取得的罰沒收入除外)、包裝物押金收入、因債權人緣故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物資及現權金的溢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以上就是有關營業外收入和應稅收入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會計更多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我司采購一件器材,供應商以舊換新之后價格有優惠,請問我司是否可以直接接收供應商優惠之后的發票,我司的舊器材不再開具銷售發票?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增值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3]154號)第二條第(三)款規定,納稅人采取以舊換新方式銷售貨物,應按新貨物的同期銷售價格確定銷售額。納稅人采取還本銷售方式銷售貨物,不得從銷售額中減除還本支出。
因此,在以舊換新時,企業作為舊器材的所有者,應視同銷售給供應商,開具二手器材銷售發票,同時,供應商應開具新機器的全額發票給企業。即視同銷售二手器材和購入新器材同時發生。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未來預計能用于抵稅的資產,由于會計利潤與計稅基礎不一致而形成的所得稅暫時性差異。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時,如何做賬務處理?
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賬務處理
(1)增加時: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2)減少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什么?
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
遞延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有什么關系?
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的關系:所得稅費用=當期應納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
遞延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是企業涉稅業務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匯算清繳時,對于超過標準的費用需做扣除處理,對于不能入賬的成本需做所得稅納稅調增。那么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需要調整的項目有哪些?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調整的范圍
1.企業如果發生職工福利費的支出,在不超過企業實際發生的工資薪金14%部分,可以進行扣除。而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14%的部分,需要進行納稅調整。
2.工會經費在不超過企業工資薪金的2%部分,可以進行扣除。
3.職工教育經費在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的8%的部分,可以進行扣除;而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可以在以后的納稅年度進行扣除,但應進行納稅調增的處理。
4.業務招待費可以根據發生額的60%進行扣除,但是扣除的最高額度不允許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0.5%。
5.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的支出在不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15%部分,可以進行扣除,超過的部分,可以在以后的納稅年度進行結轉扣除。
6.企業發生的稅收滯納金是違反稅收法規需要繳納的滯納金,不可以進行扣除,需要作納稅調增。罰款罰金是指納稅人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處以的罰款,不可以進行扣除,應該作為納稅調增處理。
7.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不超過年度利潤總額的12%部分,可以進行扣除,但是非公益性捐贈需要作為納稅調增處理。
補交以前年度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
補提所得稅: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結轉以前年度損益:
借:利潤分配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對于會計人員而言,除了要掌握正確做賬的技能,也要把握調賬的基本方法。調賬方法一般包括五個,具體內容有哪些?
會計調賬方法
1、追溯調整法:
是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時,如同該交易或事項初次發生時就開始采用新的會計政策,并以此對相關項目進行調整。即,應當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并相應調整變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
追溯調整法的運用,首先,累計影響數;第二,進行相關的賬務處理(調賬),對留存收益(包括法定盈余公積,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積及未分配利潤,外商投資企業還包括儲備基金、企業發展基金)進行調賬;第三,調整相關的會計報表,在提供比較會計報表時,要對受影響的各該期間會計報表的相關項目進行調整;第四,在表外進行披露,即在財務報告附注中進行說明。
其中,累計影響數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從三種不同角度給出了三種定義:
(1)變更后的會計政策對以前各項追溯計算的變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應有的金額與現有的金額之間的差額;
(2)指它是假設與會計政策相關的交易或事項在初次發生時即采用新的會計政策,而得出的變更年度期初收益應有的金額與現有額之間的差額;
(3)指它是變更會計政策所導致的對凈損益的累積影響,以及由此導致的對利潤分配及未分配利潤的累積影響金額,不包括分配的利潤或股利。
2、未來適用法:指對某項交易或事項變更會計政策時,新的會計政策適用于變更當期及未來期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即,不計算會計政策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也不必調整變更當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在變更當年采用新的會計政策。根據披露要求,企業應計算確定會計政策變更對當期凈利潤的影響數。
3、紅字更正:又叫紅筆訂正、赤字沖賬法。它是指記賬憑證的會計分錄或金額發生錯誤,且已入賬。更正時,用紅字填制內容相同的記賬憑證,沖銷原有錯誤記錄,并用藍字填制正確的記賬憑證,據以入賬的一種更正錯賬的方法。
4、補充登記法:適用于記賬后發現記賬憑證中應借、應貸的會計科目正確,但所填的金額的金額小于正確金額的情況。采用補充登記法時,將少填的金額用藍字填制一張記賬憑證,并在“摘要”欄內注明“補充第×號憑證少計數”,并據以登記入賬。這樣便將少記的金額補充登記入賬簿。
5、不能按錯誤額直接調整的調賬方法:稅務檢查中審查出的納稅錯誤數額,有的直接表現為實現的利潤,不需進行計算分攤,直接調整利潤賬戶;有的需經過計算分攤,將錯誤的數額分別攤入相應的有關賬戶內,才能確定應調整的利潤數額。后一種情況主要是在材料采購成本、原材料成本的結轉、生產成本的核算中發生的錯誤,如果尚未完成一個生產周期,其錯誤額會依次轉入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銷售成本及利潤中,導致虛增利潤,使納稅人多繳當期的所得稅。因此,應將錯誤額根據具體情況在期末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和本期銷售產品成本之間進行合理分攤。則一旦全部調增利潤后就會造成虛增利潤,征過頭稅。
會計調賬是什么?
會計調賬是指會計處理的的一個內容,即調整賬務以達到預期的或規定的結果。如:某企業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或稅務稽查后對本企業會計賬務的進行調整(包括收入、成本調整,年度審計后調整等)。
查賬人員對錯賬進行調整,應分以下兩種情況:
1、年度內錯賬調整
年度內發現的錯賬,可通過編制與原錯誤分錄相同的紅字分錄,對錯賬予以沖銷,再編制正確的藍字分錄進行調整等即可。但是,應注意其錯誤是否涉及現金和銀行存款。如果涉及現金和銀行存款,則不宜編制紅字分錄,而應根據其錯誤差額編制調整分錄予以調賬。
2、跨年度錯賬調整
跨年度的錯賬,即是上年度決算已經報出,下年度發現其錯誤,對該錯賬的調整,一般要調整上年利潤總額和利潤分配,可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來進行調整。如某項開支經查明不能列為成本支出,則應從成本中剔除。如果在年度內調賬,則只需調成本賬。如果在下年度內調賬,就不能追溯到成本的形成過程,不能調成本,而應該調整利潤和所得稅,即從后果上來考慮調增上年利潤總額和利潤的分配。賬和總分類賬是否一致,存貨的產權是否全部為企業所有,是否有被抵押的物資,是否有提前入賬或推遲入賬的發票。存貨應在會計報表上得到恰當的反映,存貨總數應該與有關科目的總數相符,工業企業應按"材料采購"、"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材料成本差異"、"委托加工材料"、"自制半成品"、"產成品"、"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等項目總數填列,凡是有關存貨計價方法上的變動、存貨質量上的問題以及存貨成本上的重大變動,均應在附注中說明。
企業在銷售過程中會對退貨率有一個大概預算,稱為預計退貨率,當實際的退貨率跟這個預計退貨率不一樣時就要做一定的調整。對于有預計退貨率調整的情況如何做會計分錄?
企業有預計退貨率調整的會計分錄
1、企業調低預計退貨率時的會計分錄
借:預計負債——應付退貨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同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收退貨成本
2、企業調高預計退貨率時的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預計負債
同時:
借:應收退貨成本
貸:主營業務成本
3、當預計退貨與實際退貨不一致時的會計分錄
實際退貨比預計退貨的少時: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預計負債——應付退貨款
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收退貨成本
主營業務收入
銀行存款
預計負債屬負債類科目,一般反映的是企業未來將要承擔的現時義務。
4、實際退貨與預計退貨相等時: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預計負債——應付退貨款
貸:應收退貨成本
銀行存款
應收退貨成本是資產類科目,本科目核算在銷售時預計要退回的商品賬面價值,扣除收回該商品預計發生的成本(包括退回商品的價值減損)后的余額。
5、實際退貨比預計退貨的多時: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預計負債——應付退貨款
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收退貨成本
銀行存款
主營業務成本
由于會計制度和稅收法規差異,導致利潤總額的計算也有所不同。因此,企業在計算企業應稅所得時,一般會以會計上的利潤總額為基礎,再根據稅法的規定進行調整。那么怎么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呢?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調整
1.納稅調整增加額
(1)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中,企業已計入當期費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
①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的扣除限額:工資的14%、2%、8%。
?、跇I務招待費: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了解)
?、蹚V告費和業務宣傳費:銷售(營業)收入的15%以內據實扣除。(了解)
(2)企業已計入當期損失但稅法規定不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
①稅收滯納金、罰款、罰金;
②計提的各種資產的減值準備。
2.納稅調整減少額
按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虧損和準予免稅的項目,如國債利息收入、前五年內的未彌補虧損等。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調整方法
(一)調表不調賬。
凡當期不能稅前扣除,以后各期均不得稅前扣除的事項,即永久性差異,則通過調整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調增應納稅所得額,無須調賬
1、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而支付的罰款、罰金、滯納金,不得稅前扣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2、根據稅法“企業納稅年度內,應計未計扣除項目,包括各類應計未計費用,應提未提折舊等,不得移轉以后年度補扣”的規定,不得稅前扣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二)調表又調賬。
凡當期不能扣除,以后年度按規定可分期攤銷或計提并允許稅前扣除的事項,即時間性差異。則通過調整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補繳漏繳的企業所得稅,并調賬轉回,在以后年度按規定稅前扣除。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調整事項
(1)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2)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3)企業流轉稅查補及賬表調整;(4)資產減值準備的分析;(5)暫估商品進行納稅調整;(6)職工福利費調整;(7)合并企業納稅調整;(8)折舊調整。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環節
納稅環節,主要指征稅對象根據稅法規定的,在從生產到消費的流轉過程中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如流轉稅在生產和流通環節納稅;所得稅在分配環節納稅等。
中國納稅環節的規定,在商品流轉課稅中表現得比較明顯。如應稅工業品的納稅環節,一般為銷售環節;應稅農林牧水產品的納稅環節,在產品銷售給國家規定的收購單位時為收購環節;在銷售給消費者及個體商販時為銷售環節。
應納所得稅額和應納稅所得額的區別
應納所得稅額是指實際應該繳納的所得稅的金額,主要強調的所得稅的金額。
應納稅所得額強調的是所得額,也就是指一般收入扣除各種支出、成本等得到的金額。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就得到了應納所得稅額。
增值稅稅率根據具體的情況分成13%、9%、6%和零稅率,每檔稅率適用不同的應稅銷售行為,那么適用6%稅率的情況有哪些?
適用6%稅率的情況
除另有規定外,納稅人銷售服務、無形資產,稅率為6%。同時下列情況也按6%的稅率征收增值稅:
1、納稅人通過省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的交易平臺轉讓補充耕地指標。
?。?、采取填埋、焚燒等方式進行專業化處理后未產生貨物的,受托方屬于提供《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財稅〔2016〕36號文件印發)“現代服務”中的“專業技術服務”,其收取的處理費用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以及如果產生貨物,且貨物歸屬受托方的,受托方屬于提供“專業技術服務”,其收取的費用均適用6%的增值稅稅率,托方將產生的貨物用于銷售時,適用貨物的增值稅稅率。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產生貨物,且貨物歸屬委托方的,受托方屬于提供“加工勞務”,其收取的處理費用適用13%的增值稅稅率。
納稅人分為哪幾種?
為了簡化增值稅的計算和征收,同時有利于減少稅收征管的漏洞,增值稅法將增值稅納稅人按會計核算水平劃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計提增值稅的賬務處理
1、小規模企業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實際繳納增值稅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2、一般納稅人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實際繳納時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應交稅費是什么?
應交稅費主要核算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應交納的各種稅費,包括但不僅限于增值稅、所得稅、教育費附加、消費稅、個人所得稅、車船稅等。
應交稅費屬于負債類科目,應當按照應交稅費的稅種,如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增值稅、契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稅種設置明細科目,從而進行明細核算。
CMA考試即將開始,無論是零基礎考生,還是上班族考生,都要留有充足的備考時間。今天會計網給考生講解調整貼現率的知識點,希望各位考生成功通過考試。
CMA考點之調整貼現率
對所有新項目使用企業資本成本進行貼現,容易導致在不考慮項目風險水平的情況下,僅僅因為該項目提供了比公司資本成本更高或更低的回報率而錯誤地接受或拒絕一個項目。
這會造成雙重問題:
?。?)好的低風險項目可能會被拒絕。
?。?)不好的高風險項目可能會被接受。
總結:
將與特定項目有關的風險加入到項目的折現率中,對高風險的項目采用較高折現率計算凈現值,并據以進行投資決策分析的方法。
可以通過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確定調整貼現率。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公式為:
E(Ra)=Rf+βa[E(Rm)-Rf]
式中E(Ra):項目的要求回報率;
Rf:無風險報酬率;
E(Rm):市場組合的報酬率;
βa:項目的β值。
調整貼現率經典例題分析
1、甲公司將要投資一個新項目,項目初始投資$735,425,預期投資期限10年,資本成本18%。此新項目受到省政府的支持,同意投資支出免稅。進行投資后,公司每年增加的營業收入$426,000,銷售成本占銷售額的46%,另外需增加管理費用$80,000,公司有效所得稅稅率為40%,調整后的貼現率為14%。請問公司是否投資該項目,并且凈現值是多少?
答:
凈現值=-$735,425×(1-40%)+[$426,000×(1-46%)-$80,000]×(1-40%)×(P/A,14%,10)=$28,319所以,應該進行投資。
2、在進行資本預算時,Q的管理層對于X項目選擇了較高的最低報酬率,這是因為管理層:
A、只希望采用股權融資的方式
B、認為太多的項目會被拒絕
C、認為銀行貸款的風險低于資本投資
D、希望在投資決策中考慮風險因素
答案:D
解析:項目的風險越大,就應該用更高的風險調整貼現率對項目進行評估。
免稅合并和應稅合并的區別在于:免稅合并下,稅法不承認公允價值,免稅合并下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就是原賬面價值,而取得資產或負債的入帳價值是其公允價值時,對于二者的差異,要確認遞延所得稅;應稅合并下,稅法認可其公允價值,資產或負債的計稅基礎就是公允價值,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什么是免稅合并
免稅合并,即被合并企業不確認全部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不計算繳納所得稅。應稅合并下被合并方需要計算繳納所得稅。
什么是應稅合并
應稅合并是指通常情況下,被合并企業應視為按公允價值轉讓、處置全部資產,計算資產的轉讓所得,依法繳納所得稅,合并企業接受被合并企業的有關資產計稅時可以按經評估確認的價值確定計稅基礎。
免稅合并形成的商譽所得稅問題
稅法不認可免稅合并產生的商譽,即商譽計稅基礎為0,商譽賬面價值則形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但會計上不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原因有二:
第一,若確認,則產生新的遞延所得稅負債,進而改變商譽賬面價值的計算結果(增加)商譽賬面價值增加后,又產生遞延所得稅負債,從而二者無限循環;
第二,由于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導致商譽賬面價值增加,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免稅合并的所得稅處理
被合并方可以不確認全部資產的轉讓所得或損失,不計算繳納所得稅。被合并方的全部納稅事項由合并方承擔,以前年度未超過法定彌補期限的虧損,可由合并方用以后年度實現的與被合并方資產相關的所得彌補。合并方接受被合并方全部資產的計稅成本,須以被合并方原賬面凈值為基礎確定。
年末將至,企業賬務關賬在即,但伴隨后“營改增”時代的稅改浪潮帶出的依然是層出不窮的稅務問題。然而年末作為衡量企業全年稅負水平,審視企業稅務風險的絕佳時機。如何在這個忙碌的時期理清思路,做好稅務總結,安排好稅務自查工作,為應對全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做好充足的準備,對每個企業都至關重要。此外,由于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影響公司盈利模式,有效的稅務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經營風險
的重要課題,年終稅務管理對企業而言也尤為重要。準確的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是企業未來稅務籌劃的基礎,它影響著企業的稅負情況及現金流等諸多問題。本次課程詳細梳理今年那些影響企業的重要稅收政策,教會企業如何正確認識并合理運用。并審時度勢,提前做好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實施恰當的納稅規劃,為企業創造節稅的價值。
【把握政策導向】精細盤點本年度企業所得稅政策,挖掘變革趨勢
【明晰調整重點】深入分析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項目,杜絕稅會差異
【掌控自查要點】梳理企業年終稅務自查要點,規避納稅風險
【優化納稅安排】調整企業稅收安排,實現“降本增效”
01財務經理、財務主管
02財務經理、稅務主管
03財務專員、稅務專員
一、所得稅新政梳理及匯算清繳前期準備 | 二、收入類納稅調整項目盤點 |
所得稅匯算結果高稽查風險分享 新出臺的重要企業所得稅政策 ……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填報前的必備工作 | 收入類納稅調整項目盤點 稅法中“收入”的理解與掌握 會計收入與所得稅收入的確認時間 企業所得稅收入的劃分及意義 免稅收入、不征稅收入的區別 不征稅收入稽查評估關注 所得稅視同銷售 企業所得稅視同銷售判斷及稅法規定
|
三、扣除類納稅調整項目盤點 | 四、資產類納稅調整項目盤點 |
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 扣除類費用支出項目 會計與稅法對扣除項目規定的差異 合理工資薪金認定事項 職工福利費支出項目 職工外出旅游的問題 交通、住房補貼的問題 私車公用的問題 | 資產類調整項目認知 資產損失的風險防控 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解析 資產損失范圍及稅務確認 清單申報與專項申報的注意要點 損失的扣除需留存的證據 資產損失的申報時間與風險管理 固定資產填表注意事項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與折舊辦法 固定資產折舊的稅會差異分析 |
五、年終納稅自查要點透析 | 六、企業年終稅務安排思路與納稅籌劃方向 |
企業財務報表數據異常情況檢查 企業所得稅指標異常分析與檢查 企業票據檢查要點 合法性檢查 合理性檢查 有效性檢查 財務人員涉稅違法行為的檢查 | 企業所得稅納稅安排與風險規避 預繳技術運用及風險控制 控制盈虧的涉稅風險規避 限額支出的精準控制 全年稅負考量與供應商的選擇 企業年終利潤安排與股息支付的財稅安排 |
想了解最新詳細課程資料,點擊網頁的在線咨詢圖標,與在線老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