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是時點,資產負債表上所有的數據反映的是到某一天的一個累計的數,比如說12月31號這一天的資產負債表說明的就是所有項目至12月31號這一天的累計數(自建賬以來的累計數),因此它表明的是一個時點的數。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原則
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帳、分類帳、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其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于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有哪些?
1、根據總賬科目余額直接填列;
2、根據總賬科目余額計算填列;
3、根據明細科目的余額計算填列;
4、根據總賬科目和明細科目余額分析計算填列;
5、根據科目余額減去其備抵項目后的凈額填列。
資產負債表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能夠提供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完整圖景,反映企業所擁有的經濟資源及其分布情況,是分析企業經營能力的重要數據,可了解公司在銀行的存款以及變現能力,掌握資產的實際流動性與質量。
第二、反映某一特定日期的負債總額和結構,表明企業未來需要償還多少資產或服務,如果短期負債多,若對應的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與短期投資凈額與可變現總額低于流動負債,說明公司不但還債壓力較大。
第三、反映所有者權益,即投資者在企業資產中的比例,了解股權結構。
第四、為財務分析提供基礎信息,計算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了解企業短期償債能力。
財務管理現值和終值區別:現值是把未來時點的資金折算到現在的價值,即把未來現金流量折算為基準時點的價值,用以反映投資的內在價值;終值是指某一時點上的一定量現金折合到未來的價值,俗稱本利和。
現值如何計算
復利現值系數
P=F×(1+i)^n=F×(P/F,i,n);式中:(1+i)^n、(P/F,i,n)為復利現值系數。復利現值是指未來一時點的特定資金按復利計算方法,折算到現在的價值,或者說是為取得將來一定本利和,現在所需的本金。
普通年金現值
普通年金現值是指將在一定時期內按相同時間間隔在每期期末收付的相等金額,折算到第一期期初的現值之和。
終值怎么計算
復利終值指一定量的貨幣,按復利計算的若干期后的本利怠和。復利終值的計算公式如下:F=P(1+i)n,式中,(1+i)n為復利終值系數,記作(F/P,i,n);n為計息期。
復利計算方法是每經過一個計息期,要將該期所派生的利息加入本金再計算利息,逐期滾動計算,俗稱“利滾利”。這里所說的計息期,是相鄰兩次計息的間隔,如年、月、日等。除非特別說明,計息期一般為一年。
現值指數
現值指數是指投產后按基準收益率或設定折現率折算的各年現金流入量的現值合計與原始投資的現值合計之比。只有獲利指數大于1或等于1的投資項目才具有財務可行性。其計算公式為:現值指數=未來現金凈流量現值/原始投資額現值。
該方法的優點是可以從動態的角度反映項目投資的資金投入與總產出之間的關系;缺點無法直接反映投資項目的實際收益率。
公允價值也被稱為公允市價、公允價格。會計理論當中,公允價值盡可能反映報告時點企業的資產的市場價值。那么如何理解公允價值?來跟隨會計網一同了解下吧!
公允價值是什么意思?
公允價值(Fair Value)也稱為公允市價、公允價格。具體指的是熟悉市場情況的買賣雙方,在公平交易和自愿的情況下所確定的價格。
公允價值可以通俗理解為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理解公允價值:
1、公允價值在公平交易的不受干擾的市場中產生。但如果沒有相應證據可以證明所進行的交易為不公平或不自愿的,那么市場交易價格也就是我們說的公允價值。
2、某些事項不存在實際交易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將市場上相類似的交易價格作為公允價值的計量基礎。如果在市場上不能找出相類似的交易價格,則必須是在合理的基礎上估計相關的計量屬性。
公允價值的基本要求
公允價值的基本要求包括以公允價值計量相關資產或負債;應用于相關資產或負債公允價值計量的有序交易;有序交易發生的主要市場或最有利市場。
公允價值的確定方法
1、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若是存在活躍市場,則按照市場價格為基礎對公允價值進行確定。
2、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若是不存在活躍市場,但在同類或類似資產存在活躍市場的情況下,應以同類或類似資產市場價格作為基礎確定公允價值。
3、如果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不存在同類或類似資產可比交易市場,則可以采取估值技術對公允價值進行確定。
單項履約義務是指企業需要履行合同當中的履約義務。履約義務是指合同中企業向客戶轉讓可明確區分商品的承諾。履約義務既包括合同中明確的承諾,也包括由于企業已公開宣布的政策、特定聲明或以往的習慣做法等導致合同訂立時客戶合理預期企業將履行的承諾。
新CAS 14改革了現有的收入確認模型,明確收入確認的核心原則是“企業應當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約義務,即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或服務的控制權時確認收入”。基于該核心原則,新準則設定了統一的收入確認計量的“五步法”模型。這五步法的內容為:識別與客戶訂立的合同、識別合同中的單項履約義務、確定交易價格、將交易價格分攤至各單項履約義務、履行每一單項履約義務時確認收入。
單項履約義務的判斷方法
1、是否屬于某一時段內履行履約義務。
2、是否屬于某一時點內履行履約義務。本準則采用排除法,如果不符合某一時段內履約義務的情形,就屬于某一時點履行的履約義務。
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的收入確認方法
對于在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企業應當在該段時間內按照履約進度確認收入,但是,履約進度不能合理確定的除外。
某一時點內履行的履約義務的收入確認方法
對于在某一時點履行的履約義務,企業應當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點確認收入。
通過資金集中度,可反映企業集團通過財務公司進行資金集中管理的成效和能力,對于資金集中度這一重要指標,應如何計算?
資金集中度如何計算?
對于資金集中度,可用以下公式計算:
計算公式:
1、銀監會口徑資金集中度=財務公司各項存款/(集團合并報表貨幣資金+財務公司各項存款-財務公司存放同業款項-財務公司存放央行款項);
分子、分母所需數據均為時點余額數據。分子反映的是成員單位在財務公司的存款余額,分母則反映的是由集團合并報表貨幣資金剔除財務公司數據所得出的集團合并貨幣資金,因此,我們也稱分母為集團合并貨幣資金。
2、時點可歸集口徑資金集中度=財務公司各項存款/集團合并貨幣資金-其他貨幣資金-共管資金-海外資金-資本項目資金-其他。
分子、分母所需數據均為時點余額數據。分子與銀監會口徑資金集中度選取的數據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分母變化較大,分母是在銀監會口徑資金集中度分母的基礎上,剔除成員單位實際不能進行歸集的資金。因此,我們稱分母為集團合并可歸集資金。
財務公司資金集中度的計算口徑:一般分為全口徑資金集中度(也稱銀監會口徑資金集中度)和可歸集口徑資金集中度。具體計算過程中,使用數據的又分為:時點數據和時期數據。因此根據不同的數據及計算口徑得出的資金集中度所反映的資金集中成效和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目前監管部門主要統計的是時點全口徑資金集中度,而各財務公司內部使用的主要資金集中度則是時點及時期可歸集口徑資金集中度。
資金集中度是什么?
資金集中度是反映企業集團通過財務公司進行資金集中管理成效及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這一指標是監管部門進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風險評價、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進行非現場監管、審批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新業務時統計參考的重要指標,也是財務公司協會每年在編寫年鑒時統計的指標之一。
土地增值稅清算的條件或時點是什么?房開企業將開發產品用于出租取得的租金收入是否征收土地增值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增值稅清算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6]187號),土地增值稅以國家有關部門審批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為單位進行清算,對于分期開發的項目,以分期項目為單位清算。而土地增值稅的清算條件如下:
(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納稅人應進行土地增值稅的清算:
1.房地產開發項目全部竣工、完成銷售的;
2.整體轉讓未竣工決算房地產開發項目的;
3.直接轉讓土地使用權的。
(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主管稅務機關可要求納稅人進行土地增值稅清算:
1.已竣工驗收的房地產開發項目,已轉讓的房地產建筑面積占整個項目可售建筑面積的比例在85%以上,或該比例雖未超過85%,但剩余的可售建筑面積已經出租或自用的;
2.取得銷售(預售)許可證滿三年仍未銷售完畢的;
3.納稅人申請注銷稅務登記但未辦理土地增值稅清算手續的;
4.省稅務機關規定的其他情況。
而房開企業將開發產品用于出租取得的租金收入,根據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將開發的部分房地產轉為企業自用或用于出租等商業用途時,如果產權未發生轉移,不征收土地增值稅,在稅款清算時不列收入,不扣除相應的成本和費用。
如果你所在的企業是從事諸如核電站核設施等建設項目,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則應承擔起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的義務。企業承擔這部分義務所確定的費用支出就是棄置費用。那么對于固定資產的棄置費用,應如何做會計處理?
固定資產的棄置費用會計處理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預計負債
上述會計分錄的在建工程科目的貸方登記實際發生的建造成本, 預計負債科目的貸方登記棄置費用的現值。如果是特殊行業特定固定資產,棄置費用的現值是需要計入相關固定資產成本。與此同時確認相應的預計負債。
借:財務費用
貸:預計負債
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每期期初預計負債的攤余成本×實際利率”的方法計算利息費用,并在發生時計入財務費用。
當實際發生棄置費用時:
借:預計負債
貸:銀行存款等
影響特定固定資產的履行棄置義務發生的支出金額、預計棄置時點、折現率的因素:
特定固定資產的履行棄置義務發生的支出金額、預計棄置時點、折現率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還會受到諸如技術進步、法律要求,又或是市場環境變化等因素的影響。
而特定固定資產的履行棄置義務發生的支出金額、預計棄置時點、折現率的變化會引起預計負債的變動。
由預計負債變動引起的固定資產成本變化如何調整?
如果預計負債變少,以該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為限扣減固定資產成本。
如果預計負債的減少額超過該固定資產賬面價值,超出部分確認為營業外收入。
如果預計負債變多,就增加該固定資產的成本 。
依據上述原則調整的固定資產,在資產剩余使用年限內計提折舊。一旦該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結束,預計負債的所有后續變動應在發生時確認為損益。
為了促進顧客的消費,超市經常會有銷售購物卡的促銷方式,出售購物卡其實是超市的一種預收款項,相關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超市發售購物卡的會計分錄
1、超市發售購物卡時
借:銀行存款
貸:預收賬款
2、消費者實際消費時
借:預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超市發售購物卡相關會計處理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銷售商品收入需要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才能夠予以確認:
1、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2、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3、企業已經將商品所有權的主要風險以及報酬轉移給購貨方;
4、企業既沒有保留與所有權通常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對已經售出的商品實施有效的控制;
5、相關的已經發生或者將要發生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規定,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增值稅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應該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首先開具發票的,應為開具發票的當天。其中:采取預收貨款的方式銷售貨物的,為貨物發出的當天;采取直接收款的方式銷售貨物的,無論貨物是否已經發出,均為收到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按照收入準則規定,購買購物卡時并不符合會計處理上確認收入的條件。
購買購物卡的客戶在繳費辦理卡的時候要求開具發票,從形式上來說符合“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的規定,但是考慮到超市日常經營的實際特征,更傾向于將這部分款項記入預收賬款科目核算,仍以POS機收到款項的時點作為實際確認收入和納稅義務成立的時點。依照“采取預收貨款的方式銷售貨物的,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應當為貨物發出的當天”的規定確認增值稅納稅義務時點。
參加了2024年中級會計考試的考生,目前正在焦急地等待成績公布中。財政部通知的24年中級會計考試成績將在10月31日前公布,具體時間還未確定,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大家快來預測一下吧!
一、2024年中級會計考試成績是白天出還是晚上出?
以下是往年中級會計成績公布時間:
2023年中級會計成績查詢日期及具體時點:2023年10月27日晚上11點半左右;
2022年中級會計成績查詢日期及具體時點:2022年10月19日晚上10點左右;
2021年中級會計成績查詢日期及具體時點:2021年10月18日晚上10點半左右;
參考往年中級會計考試成績查詢時間規律,2024年中級會計考試成績在晚上出來的概率比較大。
二、2024年中級會計考試成績查詢流程
1、進入“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網址:http://kzp.mof.gov.cn/cjcx/cjcx.jsp
2、選擇“考試成績信息查詢”——“2024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成績查詢(中級)”;
3、根據提示輸入“用戶名、密碼、驗證碼”登錄即可查詢。
4、查詢成績的時候也要根據提示選擇“省份”,輸入“身份證號碼”等基本信息進行查詢。(注意:身份證最后一位為X時應當使用大寫)。
三、中級會計考試成績有效期
中級會計考試成績有效期是兩年,考生需要在連續2年內拿下中級會計三科才能順利拿到中級會計證書。舉個例子:考生如果2023年報考了《經濟法》和《中級會計實務》兩科并且都通過了,那么2024年只需要考過剩余的《財務管理》就可以了,如果2024年《財務管理》沒有考過,那么2023年已經通過的《經濟法》和《中級會計實務》成績作廢,2025年需要重新報考。
日前稅務總局、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優化預繳申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有關事項的公告》(2023年第11號),允許企業在7月份預繳申報第2季度(按季預繳)或6月份(按月預繳)企業所得稅時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與之前的規定相比,享受優惠的時點提前了3個月。
在2021年以前,企業只能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2021年起,企業可以在每年10月申報期申報享受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此前兩部門聯合發文,明確從2023年起,將企業享受優惠的時點再提前三個月,讓企業能盡早享受到政策紅利,進一步支持科技創新。
那如果企業未在7月份預繳申報時享受優惠怎么辦呢?按照政策規定,也可以在10月份預繳申報或年度匯算清繳時享受。
內容來源稅務總局新媒體、山東稅務,會計網整理發布。
增值稅申報表的銷售收入是應稅銷售收入和免稅銷售收入及以免抵退銷售收入,而利潤表上是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所得稅表上是營業收入,三者金額不同是很正常的。
1.增值稅申報表與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的收入可能不一致
它有以下兩個因素造成:
A.兩項收入各自包涵的項目內容差異:
我們先來了解企業所得稅報表中的營業收入是由哪些內容構成。企業所得稅申報表《收入明細表》附表一中包括以下項目:
a.銷售(營業)收入合計:
⑴銷售貨物;⑵提供勞務;⑶讓渡資產使用權;⑷建造合同;⑸材料銷售收入;⑹代購代銷手續費收入;⑺包裝物出租收入;⑻其他。
b.視同銷售:
⑴非貨幣性交易視同銷售收入;⑵貨物、財產、勞務視同銷售收入。
由此可見,如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和提供增值稅應勞務,納稅義務時間與會計確認收入相一致,同時又發生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業務,顯然會產生同期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主營業務收入大于增值稅申報表中的銷售貨物和提供應稅勞務金額。這就是說主營業務收入中即有增值稅應稅收入,又有營業稅應稅收入時,兩報表一定存在不一致情形。
B、兩者對同一銷售對象確認收入口徑不同而產生差異。
對于僅發生增值稅應稅業務的企業,也會存在兩表收入(僅以銷售商品收入為例)不同情形。這是因為在確認收入時,企業所得稅規定與會計核算基本相同,較注重商品風險轉移、商品管理權等。企業所得稅中的確認收入是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75號)文件規定:除企業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另有規定外,企業銷售收入的確認,必須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和實質重于形式原則。
2.增值稅申報表與會計報表的收入可能不一致
(1)若企業發生正常固定資產清理、提前收房租并開具發票,可能使增值稅申報表與會計報表收入不一致。 (2)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確認收入或利得的時點早于按照增值稅制度確認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點的、按照增值稅制度確認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點早于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確認收入或利得的時點的兩種情況下的賬務處理,會造成兩者的收入不一致。
3.會計報表與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的收入可能不一致
(1)涉及到跨期收取的租金、利息和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時,會計上按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八、十九、二十條要求按“應付”日期確認收入,兩者存在差異。 (2)有關政府補助遞延收入、政策性搬遷的業務處理時,會導致會計報表與企業所得稅申報表中的收入不一致。
4.年度會計報表利潤與年度企業所得稅申報表應納稅額所得額一般情況下不一致
因為企業所得稅申報表應納稅額所得額是在年度會計報表利潤的基礎上納稅調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