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央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明確要求,2019年要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針對突出問題,打好重點戰役。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打贏三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
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千頭萬緒,金融監管機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結合金融監管機構自身職責權限,充分發揮金融市場監督管理的作用,為金融安全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首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需要金融監管機構苦練內功,提到自身金融監督管理的水平。
◇壓實金融監管責任。長期以來金融監管部門肩負監管和行業發展職責,兩個目標之間會產生沖突,金融監管機構須權衡,往往結果是重發展、輕監管。壓實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責任,促使其專心負責金融監管,將金融監管真正落到實處。
◇完善金融監管手段和方式。金融監管常用方式主要依靠金融監管機構外部監管,金融企業的自我監管以及社會監督,手段主要是法律、經濟,輔之以行政手段。而目前隨著金融科技的進步與發展,金融業衍生出許多新業態,這無疑都增達了金融機構監管的難度。所以金融機構需要創新金融監管手段和方式,方能更好履行自身的職責。
◇提高金融機構監管人員綜合能力。金融監管機構的從業人員,不管在審批,還是分析、識別、判斷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過程中都需要擁有扎實的金融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特別在當下世界金融聯系密切,金融創新層出不窮,新興金融業態不斷涌現,對金融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不光要懂金融,還要掌握經濟、法律、金融科技等諸多領域知識的綜合能力。
◇提高金融監管覆蓋面。近些年金融監管機構體系的改革和優化,目的之一便是要提高金融監管的覆蓋面。長久以來,銀行、保險業業務交叉領域繁多,業務進展過程中關聯性強,混業監管一直是其中的難題。金融機構的改革優化,為化解混業監管,提高金融監管覆蓋面,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金融領域監管全覆蓋已成為趨勢。
其次,金融機構在履行金融監管的過程中,還須注意政策措施要做到點穴一般的精準
◇協調好金融機構與金融企業的關系。辨證唯物主義哲學清楚指出外因要通過內因發揮作用。全靠金融機構的外部監管,并不能完全解決金融風險問題,須要金融企業本身構建一套的要有防控風險機制和制度安排。所以,金融監管機構須督促金融企業加強內控制度建設,企業自己防風險。
◇平衡好監管與服務的關系。金融監管機構須轉變監管理念,與被監管的金融企業建設成伙伴關系。金融監管機構可以主動了解被監管者面臨的實際困境,對金融企業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詢服務,減少因金融企業人為因素引發金融風險的概率。同時,對故意試探、觸碰法律紅線的金融企業,按照規章制度實施懲罰,
◇把握好監管與創新的尺度。金融監管機構在實際工作中,須注意對金融企業的發展現況和的未來前景,做細致的甄別。并據此因類施策,使金融監管機制更加具有靈活性和彈性。對那些具有發展前景,代表金融創新發現方向的企業,金融監管機構可給與適當的支持,促進金融創新發展,推動金融行業整體發展水平,降低金融風險。
◇借助專業力量。金融監管機構,提升金融監管專業化水平,既要苦練內功,也要借助其他外部力量,才能實現葵花點穴般精準監管。譬如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公司合作,提高金融監管的科技化水平;亦或與法律機構合作,借助法律專業力量,形成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合力。
無論是苦練內功還是練就葵花點穴,都要有能力的金融人才去貫徹、執行,方能取得預期效果。現狀是中國高階金融風險管理人才與現實需求之間的人才缺口非常大。尤其持有FRM證書的金融風險管理人才更少,據不完全統計數字顯示,中國大陸的FRM持證人不足萬人。人民日報都曾發文《大力培育金融風險管理人才(大家手筆)》,呼吁要重視和培養金融風險管理人才。
那么FRM人才有什么特別之處,能夠受到如此重視?通過FRM考試又能得到什么?
FRM由美國全球風險管理專業人士協會所開發,至今已有多年歷史,成為金融風險管理領域的專業證書,并得到金融風險管理領域業內人士的廣泛贊譽。
FRM考試有2個級別,共計9個科目,如風險管理基礎、估值與風險建模、金融市場與金融產品、數量分析,市場風險管理與測量、操作及綜合風險管理、金融市場前沿話題等。每個級別考試的側重點不一樣,FRM一級考試內容側重基本的金融工具理論知識;FRM二級考試強調金融風險管理應用概念,以及金融工具實際應用能力。確保FRM考生滿足作FRM持證人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
同時,FRM協會每年都會邀請全球金融風險管理資深人士,參與到FRM考試內容的更新工作中來,此舉也是為了確保考生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到全球金融風險管理最新的理念和方法。
通過這些完善的體系化的學習,將會為考生構建一套涵蓋金融多領域內容的知識框架,強化對金融風險的認知,能夠從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中,識別出潛在的金融風險,并能夠在第一時間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風險應對方案,為金融機構和金融企業構建第一道風險防火墻。
為此持有FRM證書的金融風控人才,成為金融風控人才市場中的稀缺資源。得到了金融監管機構、金融企業以及設有風控崗位的大型企業的認可和欣賞。這也吸引越來越多的金融業者爭相報考FRM,寄希望以此在通往高階金融風險人才的道路上邁出一大步。
成為FRM持證人,同時意味個人職業選擇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除金融監管機構之外,投資銀行、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對沖基金、保險公司、咨詢公司等都是FRM持證人可以從事的崗位。截至目前數據顯示,招聘FRM持證人比較多的金融機構和銀行企業有:
前十位金融機構: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匯豐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花旗集團、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德意志銀行、瑞士信貸、瑞銀(UBS)和普華永道
前十大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匯豐銀行、花旗集團、美國銀行和桑坦德銀行
來源:高頓網校、互聯網整理發布
審計是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相關資料進行審查和監督,用以維護財經法紀的一項經濟監督活動。那么審計職能都有哪些?
審計的職能是什么?
1、經濟監督職能是審計的基本職能
審計的經濟監督職能,主要是指通過審計,監察和督促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在規定的范圍內、在正常的軌道上進行;揭露有關違法違紀且查明錯誤弊端,判斷管理缺陷和追究經濟責任等。
2、經濟鑒證職能
對于審計的經濟鑒證職能,是指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及其他經濟資料進行檢查和驗證,審計人員在進行賬務明細處理時需確定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否真實、公允、合法并出具相關的書面證明,以便為審計的授權人或委托人提供確切的信息,并取信于社會公眾,保障相關審計內容的可信度。
3、經濟評價職能
關于審計的經濟評價職能,是指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資料及經濟活動進行審查,并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所查明的事實進行分析和判斷的一項職能;有關審計人員在進行工作時要指出賬務問題所在,并積極尋求改善管理、提高工作效益的途徑,更好的提升自我。
審計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獨立性特征
獨立性是審計的本質特征,也是保證審計工作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2、權威性特征
審計的權威性,是保證有效行使審計權的必要條件。審計的權威性總是與獨立性相關,它離不開審計組織的獨立地位與審計人員的獨立執業。
3、公正性特征
與權威性密切相關的是審計的公正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公正性,也就不存在權威性。審計的公正性,反映了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
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而會計監督是會計核算的質量保障。
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是指什么?
會計的基本只能有兩個:一個是會計核算,一個是會計監督。
1.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計量單位,運用會計方法,對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地記錄、分類、匯總、分析,形成會計信息,為決策提供依據的一項會計活動。
2.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是針對經濟活動的一個相關檢查,它的存在能夠控制經濟活動向一定的方向,遵循既定的原則進行。會計監督是貫穿整個經濟活動的,它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
會計拓展職能包括哪些?
會計的拓展職能有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濟決策,評價經營業績。
預測經濟前景,是指根據財務報告等提供的信息,定量或者定性地判斷和推測經濟活動的發展變化規律,以指導和調節經濟活動,提高經濟效益。
參與經濟決策,是指根據財務報告等提供的信息,運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對備選方案進行經濟可行性分析,為企業經營管理等提供決策相關的信息。
評價經營業績,是指利用財務報告等提供的信息,采用適當的方法,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資產運營、經濟效益等經營成果,對照相應的評價標準,進行定量及定性對比分析,作出真實、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判。
企業為加強對出納工作的監督,經常對庫存現金進行清查。清查庫存現金過程中,一般采取什么方法?
庫存現金清查方法
庫存現金的清查方法是實地盤點法。實地盤點法就是運用度、量、衡等工具,通過點數,逐一確定被清查實物實有數的一種方法。
庫存現金是指存放于企業財會部門、由出納人員經管的貨幣。庫存現金是企業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企業應當嚴格遵守國家有關現金管理制度,正確進行現金收支的核算,監督現金使用的合法性與合理性。
庫存現金的核算,還應包括它的總分類核算和明細分類核算。
庫存現金的總分類核算是通過設置“庫存現金”賬戶進行的。“庫存現金”賬戶是資產類賬戶,借方反映庫存現金的收入,貸方反映庫現金的支出,余額在借方,表示庫存現金的余額。
庫存現金溢余的會計分錄
1、發現時:
借:庫存現金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2、按管理權限經批準后: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其他應付款(屬于應支付給有關人員或單位的)
營業外收入(無法查明原因的部分)
庫存現金屬于什么賬戶?
庫存現金屬于資產類賬戶。借方反映庫存現金的收入,貸方反映庫現金的支出,余額在借方,表示庫存現金的余額。
資產類賬戶是反映資產增減變動的賬戶,資產賬戶按照資產變現速度又可分為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兩類,流動資產類賬戶主要有庫存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賬款、原材料、庫存商品、待攤費用等,非流動資產類賬戶包括反映企業的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累計折舊、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等企業的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的賬戶。
會計監督的對象和內容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會計監督職能,也稱為控制職能。那么會計監督職能主要包括哪些內容?作用是什么?
什么是會計監督職能?
也稱控制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主體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的功能。會計監督是通過預測、決策、控制、分析和考評等具體方法,促使經濟活動按照既定的要求運行,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會計監督的內容
(1)監督經濟業務的真實性;
(2)監督財務收支的合法性;
(3)監督公共財產的完整性。會計監督應貫穿會計工作的全過程,包括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
會計監督職能的作用
1、履行會計監督職能的效應、會計監督職能對社會經濟活動產生一定的影響。
2、會計監督的最終目的: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保證會計信息達到會計信息使用者需要的“規定要求或者符合某些特征”。
會計監督職能顯著的特征
(1)會計是對經濟活動全過程進行監督;
(2)會計以貨幣計量監督為主,輔之以實物監督。
會計監督職能的監督體現
1、有利于保障國家宏觀調控和所需要經濟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有助于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
3、有利于維護企業的債權人、投資者以及其他利益集團的合法權益;
4。有利于提高企業經營決策的準確可靠性。
財務管理是單位的重要工作,既是核心部門也是服務部門,在工作中既要做好基礎的財務管理工作,也要鼓勵創新,不斷地把財務管理工作做得更好。那么應該如何加強財務管理工作呢?
加強財務管理工作的方法
1、做好規范管理工作
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就是制度實施的規范化。本單位財務管理人員要深入領會制度精神,做好預算編制和執行工作,嚴格執行制度條款,確保不留漏洞。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招投標、成本審計等工作中,財務人員嚴格按照程序和要求開展工作,杜絕徇私枉法。
推行標準化作業。財務管理工作要按人的崗位和事的流程加以明確、準確、精確,從而形成標準化的操作程序。梳理、確認流程崗位,明確崗位責任人,制定崗位標準化操作程序。使得思路更加清晰、職責更加明確、責任落實到人。
我們要搞好精細化管理。在財務成本核算方面,準確分析收支情況,科學提出改進措施,為單位管理提供決策支持。嚴格檔案管理,夯實財務管理基礎,減少管理漏洞,經得起監督考核。在清理債務工作中,要落實責任制,明確責任,以責治人,確保單位經濟利益。
2、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財務管理負責人以及單位領導要充分重視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與專業素質建設,不斷帶領他們學習新的財務管理法規與知識。轉變會計觀念,思考工作中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確定改進計劃,并定期報告計劃任務的完成情況。建立內部財務考核評分制度,以評分為獎勵分配標準,調動人員積極性。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要讓他們充分認識財務管理本身的責任和風險,充分認識財務管理對單位和社會工作的影響,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增強法制觀念和責任感。同時,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溝通技巧的訓練,正確處理好私人關系與工作嚴肅性之間的界限,讓他們在維護與單位職工和諧人際關系的同時,保證單位財務管理“高壓線”的穩固。
加強職業技能學習,促進他們互相學習,掌握熟練的財務核算、分析、審計等知識,提高財務管理的規范性與科學性,為單位領導提供決策依據,促進單位經濟效益的提升,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積極鼓勵信息化管理技能的學習,用計算機自動化系統替代人工重復性的勞動。建立崗位結對工程,鼓勵財務人員相互協作,互相學習,信息共享。
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會計的核算職能就是為經濟管理搜集、處理、存儲和輸送各種會計信息。會計監督是指通過監管、指導和控制,對客觀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和評價,那么二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的關系
1、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
2、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沒有核算提供的各種信息,監督就失去了依據。
3、會計監督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沒有監督,就難以保證核算提供信息的質量。
會計核算的內容
會計核算的內容主要包括: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4、資本、基金的增減。
5、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7、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會計基本職能的影響
會計的基本職能并非一成不變。它的發展變化不僅取決于會計環境的變化,還取決于人們的思想水平。只有在對會計期間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人們才能對會計職能做出正確的結論。因此,在研究會計職能,揭示會計本質時,不僅要把"會計"作為一個專業術語或純技術工作來看待,而且要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也就是把它作為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會計工作來看待,,在一定的會計部門組織下,在一定的會計法律制度控制下,在一定的歷史發展階段,這項工作與會計思想、會計理論、會計技能和會計方法的整合關系。
銷售費用主要服務于產品銷售的全過程。企業的銷售部門要做好統一調度和平衡工作,使其合理分配,有效運用于銷售工作的各個方面。那么加強銷售費用控制的措施有哪些?
銷售費用的控制措施
1、轉變管理方向。隨著競爭的加劇,大多數行業和企業都進入了微利時代,粗放式管理已不能滿足激烈競爭的要求,營銷也需要向精細營銷的方向轉變。
2、加強預算管理,建立預算外資金的審批和資金使用跟蹤制度。銷售費用預算以銷售收入預算為基礎,通過分析銷售收入、銷售利潤和銷售費用之間的關系,努力實現銷售費用的最有效使用。
3、建立管理制度。建立一個清晰的費用體系是為了在銷售人員的頭上戴上一個緊箍,確保銷售人員在費用政策不會變形。
4、健全財務制度。形勢的發展要求改進財務部門的職能,不僅要記賬,還要分析財務數據,因此需要逐漸健全財務制度。
5、設計薪酬體系。對銷售人員薪酬體系的設計應當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要體現出當前營銷管理的重點。
銷售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在銷售商品過程中發生的包裝費、保險費、展覽費和廣告費、運輸費、裝卸費等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2、企業發生為銷售本企業商品而專設的銷售機構的職工薪酬、業務費等經營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付職工薪酬”、“銀行存款”、“累計折舊”等科目。
3、期末,應將本科目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后本科目應無余額。
銷售費用包括哪些內容?
1、銷售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材料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保險費、包裝費、運輸費、手續費等。
2、采購過程中發生的保險費、包裝費、運輸費、手續費計入存貨成本。
3、展覽費和廣告費。
4、估計的商品維護成本和產品質量保證損失。
5、專門為銷售企業商品而設立的銷售機構(包括銷售網點、售后服務網點等)的職工薪酬、營業費用、折舊費、維修費等營業費用。
6、委托銷售支付的傭金。
會計的監督職能,主要是對各單位經濟活動全過程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進行監督。那么會計的監督職能主要監督哪些方面?
會計監督職能的內容
主要包括:
(1)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和監督;
(2)對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賬簿或者賬外設賬行為,應當制止和糾正;
(3)對實物、款項進行監督,督促建立并嚴格執行財產清查制度;
(4)對指使、強令編造、篡改財務報告行為,應當制止和糾正;
(5)對財務收支進行監督;
(6)對違反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經濟活動,應當制止和糾正;
(7)對單位制定的預算、財務計劃、經濟計劃、業務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
會計的監督職能,是指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和相關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
真實性審查:是指檢查各項會計核算是否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是否如實反映經濟業務或者事項的真實狀況
合法性審查:是指檢查各項經濟業務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遵守財經紀律,執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以杜絕違法亂紀行為
合理性審查:是指檢查各項財務收支是否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及經營管理方面的要求,保證各項財務收支符合特定的財務收支計劃,實現預算目標
會計監督的主要依據
主要依據有以下四點:
(1)國家法律、法規、規章
(2)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
(3)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4)單位內部預算、財務計劃、業務計劃
事前監督與事中監督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防患于未然;事后監督便于全面、真實、準確地檢查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提高會計監督的準確性.因此,應結合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監督的方法。
審計是一項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在企業管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監督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正確;監督被審計單位是否遵守國家的財經紀律和財經法規等方面。
審計的作用
審計作用,指的是審計在實踐中,所發揮出來的客觀影響及產生的實際效果,我國審計的作用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1、監督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正確。
2、監督被審計單位是否遵守國家的財經紀律和財經法規。
3、督促被審計單位改善經營管理,加強經濟核算,以提高經濟效益。
4、為宏觀經濟控制和管理服務。
審計是什么?
審計,指的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托的專職機構和人員,根據國家法規、審計準則以及會計理論,采用專門的方法,審查和監督被審計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財政、財務收支及其相關資料的合規性、合法性、正確性、真實性、效益性,鑒證經濟業務,評價經濟責任,用以改善經營管理、維護財經法紀、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1、按審計活動執行主體,可分為:政府審計、獨立審計、內部審計。
2、按財務審計,可分為:運作審計(作業審計)、履行審計(遵行審計)、財務報表審計、信息科技審計。
3、按審計內容,可分為:財政財務審計、經濟效益審計。
4、按審計實施時間,可分為:事前審計、事中審計、事后審計。
5、按采用的技術模式,可分為:系統基礎審計、風險基礎審計、賬項基礎審計。
6、按執行的地點,可以分為:報送審計、就地審計。
會計監督知識點主要考察屬于社會監督、政府監督和單位內部監督的內容、主體,以及不相容職務的范圍,一般以案例或者教材原文的形式考察。
1.【單選題】(2020年)對M市甲公司實施的下列會計監督中,屬于社會監督的是()。
A.市財政局對甲公司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
B.甲公司的審計部門審核本公司會計賬簿
C.市稅務局對甲公司開展增值稅專項稅務檢查
D.乙會計師事務所接受委托審計甲公司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
2.【多選題】(2021年)根據會計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各項中,屬于財政部門對各單位實施監督的內容有()。
A.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B.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C.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專業能力、遵守職業道德
D.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
3.【多選題】(2020年)根據會計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職務中,屬于不相容職務的有()。
A.業務經辦與稽核檢查
B.會計記錄與財產保管
C.授權批準與監督檢查
D.業務經辦與會計記錄
參考答案:
1.D【解析】選項A、C屬于政府監督,選項B屬于單位內部的監督。
2.ABCD
3.ABCD
審計師初級審計考《審計相關基礎知識》和《審計理論與實務》,考試時間均為2.5個小時,《審計相關基礎知識》試題類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綜合分析題;《審計理論與實務》試題類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以及案例分析題。
審計師初級審計學習方法
1、摘要學習法
在自學過程中,為更好提高學習效率,可以邊學習邊進行摘要。在做同步練習題和自測題時,還要對平時的摘要進行校對和更正,它有助于知識的深層理解。
2、邏輯分類法
自考復習階段,可適當地打破教材章節的限制,按照全書的邏輯結構,編制一個比較簡明的邏輯關系圖表,這對于知識系統化,是一個很好的復習途徑。
3、做題拓展法
很多復習參考書的單選題,數量比較多,覆蓋面也很大。因此,在做單選題時,要全面考慮題目所包含的知識點、相互關系和可能出現的變型。
初級審計師的就業方向
可在大中型企業和跨國公司從事內部審計工作,也可在政府審計機關和司法機關從事審計檢查與鑒定工作,或者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
審計師的工資受工作年限、工作經驗以及個人擁有的證書等級的影響較大,因此只有初級審計師證,工資并沒有很高,需要積累更多的審計經驗和考取更高級別的證書,才能拿到更高的工資。
從招聘數據來看,審計師行業中,工作年限在3-5年的薪資水平可以達到8000-10000元/月,而工資年限在10年以上的薪資水平部分可以達到20-30萬/年。
審計機關總審計師是要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5年以上,擔當部門經理及以上職位5年以上,高級會計師或者相關高級職稱,熟悉國家審計相關法規、程序和方法,對內外部控制有較強的平衡能力,豐富的專業技能及極強領導力,具有較強的組織、計劃、控制、協調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操守和敬業精神。
(一)參與公司指標制定與績效考核,參加“三重一大”的評審;參與內部控制的制度建立及執行評估,參與經營風險評估。
(二)組織建立和完善內部審計監督體系、審計制度建設;組織制定審計工作中長期戰略發展規劃。
(三)督促、指導內部審計機構加強審計監督工作,并對審計工作質量負總責。
(四)組織領導內部審計機構制定年度審計工作計劃,并督促實施。
(五)審定公司內部審計報告,負責組織審計成果運用的落實和檢查工作。
(六)負責協調外部審計機構的審計工作。
總審計師制度是確保內部審計能夠有效、規范地開展,充分保護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快速并有效完成審計任務,實現促進公司管理與治理的目標。從而設立的總審計師制度,我國的總審計師制度首先在金融領域開展,逐步拓展到大型央企,進而向各類國企鋪開。
審計的工作內容是要對財務會計報告進行審計,評估企業或團體的財務報表是否根據公認會計準則編制,一般由審計經理進行,審計助理協助評估企業財務狀況,然后就資料及一般公認準則之間的相關程度作出結論及報告。是最常規的審計業務。通常提供給公司的股東、上級單位,以及政府主管部門。
在審計資源整合中需要注意四點內容,包括加強頂層設計;加強制度建設;加強培訓指導;加強隊伍建設,具體如下:
審計資源整合注意事項
1、加強頂層設計
國家審計機關在重大審計項目的立項、實施、結果報告等各個環節,都要對相關資源配置進行綜合考慮,做好統籌協調。要明確牽頭職能部門和協作部門的職責,完善好工作方案,及時研究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2、加強制度建設
建立完善有關意見和制度,規范審計資源整合和途徑和方法,避免主觀隨意性,如制訂有關職能部門之間的協作聯系制度、社會中介機構審計資源的政府采購制度和審計整改督查制度等,以科學合理地調配和利用好各類審計資源。
3、加強培訓指導
由于整合的審計力量專業素質千差萬別,需要在完善審計工作方案、統一審計依據和定性標準的基礎上,開展多平臺、多層次、多種形式、針對性強的業務培訓。同時,在審計實施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現場管理,規范審計操作流程,防范審計風險,確保審計質量。
4、加強隊伍建設
通過完善績效考核,對參與重大項目的審計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充分調動協作人員的積極性。同時,由于該類項目往往涉及黨委政府重大決策或民生重大事項,必須重視審計人員廉政、保密等方面的教育和檢查,做到審計結果嚴格保密、廉政要求承諾到位。
審計資源整合目的
整合審計資源旨在通過對現有審計資源的科學配置和組合,以及對潛在資源的充分挖掘和提升,構建出新的審計資源組合,提高審計生產力,最大限度地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
審計資源解釋
審計資源是指為實現審計目標所需要的基礎性條件的總稱。狹義的審計資源主要指審計人力資源。每一個審計項目都必須耗費相應的審計資源,并受制于審計資源。
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組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統一負責除證券業之外的金融業監管,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統籌負責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加強風險管理和防范處置,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在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基礎上組建,將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團的日常監管職責、有關金融消費者保護職責,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投資者保護職責劃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不再保留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監會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由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調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強化資本市場監管職責,劃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企業債券發行審核職責,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負責公司(企業)債券發行審核工作。
加強金融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管理
根據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議案,加強金融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統一規范管理。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支機構、派出機構均使用行政編制,工作人員納入國家公務員統一規范管理,執行國家公務員工資待遇標準。
銀保監會的歷史回眸
200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確定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健全金融監管體制,設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監會”)。為加強金融監管,確保金融機構安全、穩健、高效運行,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將中國人民銀行對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能分離出來,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關職能進行整合,設立銀監會,作為國務院直屬的正部級事業單位。
銀監會根據授權,統一監督管理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及其他存款類金融機構。其主要職責是:擬訂有關銀行業監管的政策法規,負責市場準入和運行監督,依法查處違法違規行為等。
有關金融監管職責調整后,中國人民銀行、保監會、銀監會加上于1992年成立的證監會,“一行三會”中國金融業分業監管的格局正式形成。這樣的金融監管格局從2003年延續到2018年。
2018年,為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解決現行體制存在的監管職責不清晰、交叉監管和監管空白等問題,強化綜合監管,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更好統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逐步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明確,銀監會和保監會不再保留。將銀監會和保監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銀保監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同時,將銀監會和保監會擬訂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
2018年11月13日,中國銀保監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三定”方案正式出爐,在其中明確了15條主要職責。
“三定”方案指出:中國銀保監會要圍繞國家金融工作的指導方針和任務,進一步明確職能定位,強化監管職責,加強微觀審慎監管、行為監管與金融消費者保護,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按照簡政放權要求,逐步減少并依法規范事前審批,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優化金融服務,向派出機構適當轉移監管和服務職能,推動銀行業保險業機構業務和服務下沉,更好地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
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后,新的金融監管格局‘一行兩會’形成。
2023年,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進一步職責重組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則將退出歷史舞臺。
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生存能力弱、競爭力不強的狀況,主要問題是企業內部管理出現問題,特別是不重視發揮財務管理的重要作用。
然而,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對企業的資金進行合理的計劃、調度、運用及分配,幫助企業控制風險、提高收益,所以有必要對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外部環境和內部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對如何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提出改進建議。中小企業如何加強財務管理?
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資金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有:一是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二是中小企業經營風險高,中小企業經營規模不大,自有資金較少,技術水平落后,經營業績不穩定,抵御風險能力差,加上財務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觀和透明,給銀行和投資方帶來了投資風險。
財務意識薄弱,財務結構失衡
一方面,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另一方面過度負債是高速成長企業的典型通病,也是財務危機的根源。中小企業發展如此迅速,與高速成長戰略有著直接關系。高速成長戰略必然會造成資金短缺,在自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企業就不可避免地要負債經營。而經營不利和內部財務管理弱化等因素又會加劇債務水平,造成企業過度負債。在過度負債的情況下,企業的經營成本和財務壓力就會加大,支付能力日漸脆弱,加快了財務危機的爆發,最終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倒閉、破產的道路。
經營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
中小企業由于生存的壓力,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企業產品的銷售之中,只要產品銷路暢通,銷售收入在不斷增長,企業領導者就不太重視財務管理的建設,更多的是把會計作為一種信息披露的需要或是記賬的手段,而沒有把它視為一種管理工具。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把財務管理放在企業管理的中心地位,而只是簡單地追求產品銷售的增長和市場份額的擴大。這樣的狀況在企業生產經營還算順暢的情況下還不是很大的問題,而一旦企業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或利潤大幅下降甚至嚴重虧損、企業無法正常運營等重大問題的時候,就會因為平時財務管理的工作不到位而不能立即做出正確的補救措施,從而使企業出現破產的危機,危及到企業的生存。
加強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對策
選擇合適的財務管理目標
中小企業在進行具體的財務管理操作之前,其經營者與財務負責人應該首先為企業制定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因為財務管理目標具有導向約束和評價的功能,有了明確的目標以后,企業可以有明確的前進方向,能夠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來促進整個企業的快速、健康和長遠的發展。
從根本上說,財務目標取決于企業生存目的或企業目標,取決于特定的社會經濟模式。一般情況下,企業都會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但是,中小企業有著不同于其他大型企業的特點,因此在財務管理目標的選擇和確定上,必須要根據企業自身的需要和發展要求來制定,這樣才可以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目標導向、約束和評價的功能,才可以指導企業向著科學的方向前進。
強化資金管理,加強財務控制
現金流量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中心,必須加強日常資金管理,盡可能使企業資金投放少、回收快、保持良性循環。這就要求企業在應收賬款管理、物資合理庫存、設備購置與管理等方面作進一步細致入微的工作,協調好資金的流動性、安全性與效益性的關系。這牽涉到企業內部管理的方方面面,企業經營者要轉變觀念,認識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財務不單是財務部門的職責,而是關系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生產經營環節的大事。各部門要層層落實,共同為企業資金的管理做出貢獻。
優化財務結構
平衡高成長和穩健發展優化財務結構是企業財務穩健的關鍵。其具體標志是綜合資金成本低、財務杠桿效益高、財務風險適度。企業應當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對資本、負債、資產等進行結構性調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資產結構的優化主要是確定一個既能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又能在減少或不增加風險的前提下給企業帶來盡可能多利潤的流動資金水平。因為流動資產過多,影響企業的效益;流動資產過少,周轉失靈,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
經濟越發展,財務管理就越重要。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化,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和生存壓力,積極進行企業管理的改革和創新,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走得長遠。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只有重視財務管理,搞好財務管理,企業的生產經營才能順利進行。
目前,我國稅收法律體系不斷完善,在全面踐行依法稅收原則理念的基礎上,全面強化了企業合法納稅的意識。
企業在經營生產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著許多稅務風險,其中包括政策風險、財務風險、內控風險、決策風險等,直接關系到企業內部控制效力,以及企業內部治理能力。
因此,企業有必要從內部控制角度入手,對稅務風險進行有效防范,在降低稅務成本,規避稅務風險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寬企業效益空間,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01
加強環境建設,注重隊伍培養
為構建完善有效的現代化財務風險防控體系,企業必須全面梳理稅務法律法規、執行準則等內容,明確新時代自身經營發展定位,優化稅務風險內容體系的執行環境。
在具體構建實踐中,企業要綜合分析戰略發展目標,依據經營實際和發展階段,全面考慮投融資規劃、運營成本、資產結構、負債率、現金流等因素,單獨成立專門的稅務管理部門,明確風險戰略、運營管理、常規管理的具體范圍和目標任務,確保各項稅務執行活動的規范執行。
另外,企業在持續深化戰略規劃、提高企業管理者思想認識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加強稅務管理人才隊伍的培養建設。
具體而言,企業可結合COSO內控建設理論與優秀案例,以內控管理為切入點,全面構建稅務風險防控體系,并加強知識講座、宣傳教育,讓整個企業上下都明確內部控制的價值作用,不斷提高并豐富企業管理者、稅務工作者的知識,提高他們的能力素養,引導相關人員樹立正確風險防范意識和內控管理意識,為實現二者的整合應用夯實基礎。
02
做好動態識別,完善評估機制
1、做好稅務風險動態識別
根據稅務風險發生階段與管控重點的不同,企業需要從不同方面入手,做好稅務風險的動態識別。
首先,做好戰略風險識別。戰略管理維度的涉稅業務管理主要由投融資管理、利益分配等構成,其中融資模式、規模的差異,也會造成風險差異的產生。如果大規模融資造成企業運營資本結構的顯著改變,就會帶來稅收負擔的明顯加大。而投資戰略的規劃會對企業經營涉稅項目管理形式產生直接影響。分配戰略的稅務風險集中體現在分配方式、安排變化對股東稅務所產生的影響方面。
其次,做好運營風險識別。企業運營實踐中的涉稅風險主要體現在生產、物流、銷售等環節。最后,做好日常風險識別。
日常風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會計核算、申報執行、稅企關系。目前,我國稅法體系調整的關系相對復雜,稅法法律法規內容較多,且變動較為頻繁,使得企業對政策的把握與理解難度也隨之加大。
2、完善風險評估體系
在構建稅務風險動態評估體系時,可采用小組討論、問卷調查等定性分析方法,及時發現潛在的稅務風險,然后結合具體表現對其風險等級進行評定。
一般來講,企業要根據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嚴重性和影響力三大指標,對風險進行五個等級的界定評判,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一級風險可忽略,二級風險要酌情關注并采取控制措施,三級風險需要認真關注并進行及時反饋,同時采取針對性應對策略,四級風險需要重點關注并啟動應急防控機制,五級風險需要企業管理者和專門負責人予以高度重視,及時進行整改,并對整改過程進行全過程監管,切實降低風險等級。
03
規范運維流程,提高內控效力
企業稅務風險防范的關鍵是依托內控機制對相關應對措施進行有效執行,否則一切都將流于形式。對此,企業要規范內控機制的運維流程,嚴格執行各項稅務風險內控活動,全面提高內控效力。
目前,企業稅務管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在于企業稅務執行效力較低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員工專業能力較低帶來的稅務操作不規范、流程處理不標準、問題反饋不及時等問題。如何對稅務處理流程進行優化革新,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無疑是企業稅務風險內部控制的一大難題。
企業在具體稅務問題的處理中,會因為諸多因素而耽誤進程,尤其是制造企業,因每一個運營環節都存在涉稅問題,處理起來就十分復雜且難度較大,稍有不當就會導致整個稅務處理的延后,進而加大稅務風險。
對此,企業首先要提高員工專業能力,降低稅務處理中的人為操作失誤發生率。其次,要積極構建專項、高效的涉稅問題處理機制,如RPA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利用數字技術解決傳統稅務處理中繁瑣、重復的工作,在優化稅務流程的同時,將相關財會人員解放出來,以便將更多人力資源投入后續風險防控和內控執行中,提高稅務風險管理效力。最后,企業要加強員工綜合素養、風險意識的教育培養,從根本上規避稅務風險的發生,全面降低稅務成本,釋放內部控制優勢效能。
另外,企業在具體運營實踐中,內控作為貫穿始終的重要機制,廣泛涉及經營戰略、組織模式、預算管理、資金管理、投融資管理等內容,所以內控機制的構建與運行必須確保規范性、有效性、可持續性。只有如此,才能為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全過程提供制度保障,確保稅務管理及內部控制運維流程的規范生成。
在制度體系構建過程中,首先,企業要以稅收高效籌劃目標為導向,對原有內控流程進行改造升級,構建相應的應急處理機制,提高關鍵環節風險防范的力度。其次,企業要構建標準化、統一化的內控管理體系,要求相關人員嚴格按照既定規范操作執行。
我國財稅管理體系持續優化,稅務管理制度也不斷規范,這就要求企業依據先行財稅制度和政策內容,對內部控制機制進行及時調整,并引導相關人員在稅務工作中加強貫徹執行,以降低稅費核算、繳納流程等可能產生的風險影響。
04
強化內審監督,優化監督程序
企業稅務風險防范中,內部稅務審計監督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在解決管理無序、權責不明等問題上有著重要作用。為此,企業要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內審監督,優化監督程序。
一方面,企業要加強單位層面的內控審計,成立專門領導小組,明確牽頭部門,然后其他部門進行協同配合,針對國家各項稅務政策及制度內容進行系統培訓,并根據內控目標和業務特點,做好全面風險評估工作,系統梳理業務流程,定期開展專題會議,確保決策權與執行權的有效制衡,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并糾正內控問題。
另一方面,企業要做好業務層面的內控審計,通過動態監督和精準執行,確保各項業務與事項的有效落實,加強經濟活動的規范控制,并重點對內控執行情況、負責人履職情況、權力制約情況等進行監督。
此外,企業還要重點對程序優化與執行過程進行監督。監督程序主要分為兩類,即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日常監督是一個動態長期推進的過程,內容包括:
根據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情況,對稅務風險管理效果進行評判;
外部市場信息與企業內部信息是否存在較大出入,是否會引發異常風險;
企業內部管理人員是否有著明確的責權范圍界定,是否存在越權行使的問題;
企業各業務流程是否存在稅務風險防范疏漏,是否存在沒有被識別出的風險點;
針對已經存在的稅務風險制定針對性應對方案等。
專項監管就是在企業經營發生重大調整或需要對某一重大事項進行決策時,要對上述調整或決策過程中的關鍵稅務風險防范情況予以監督。上述情況的發生是日常監督很難把握的,相關信息獲取也是較為困難的,所以需要通過轉向監督進行動態把控和精準評估。
此時,企業內部涉稅人員可能會因經驗不足而無法進行有效監督,所以可聘請第三方機構或專家實施內部專項監督,并針對監督過程中已經存在的風險給出相應監督建議。
整體而言,日常監督程序是確保企業日常稅務風險防范常態實施的前提,專項監督程序則是對企業在重大決策時發生不常見稅務風險的重點監督,二者整合應用才能最大程度規避稅務風險。
綜上所述,內部控制視角下企業稅務風險防范有著較強的現實必要性和可行性,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從內部控制目標入手,對稅務風險防范體系進行系統構建,并在二者整合應用中,做好稅務管理環境、體系、隊伍等的建設工作,在協同配合中切實提高風險防控效力,助推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都開始注重審計工作地開展,因而都會按照國家政策的要求規范開展公司審計。尤其是對于一些大企業來說,其不僅高度重視審計工作,而且還專門設置了審計部門,以推進審計工作更加有序地進行。
通常,人們普遍認為,審計部門與財務部門是一體的,其實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觀念。事實上,審計的確與財務部門有對接關系,但其主要職責是監督。接下來,本文將對審計部門的職責進行簡要說明。
經濟監督職責可以說是公司審計部門的第一個職責和最重要的一個職責。一般而言,大部分審計部門的設置,其職責主要是經濟監督。審計部門不僅有權利監察和督促企業財務部門的經濟活動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同時還要通過日常監督確保公司財務的良好運行。而且,公司審計部門還要監督和督促財務部門合法開展工作,并稽查損壞浪費情況,進行防錯糾弊,以追究相關人士的經濟責任等。
經濟鑒證職責說的是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對于公司的會計報表以及其它有關的經濟資料進行檢查和驗證,進而判斷和確定公司的財務狀況以及經營情況是否是正常的,合法合規的。同時還會出具書面的證明,以監督好公司財務部門的工作,保證公司財務狀況不出問題。
審計的經濟評價職責也是基本的職責,審計部門要對于財務部門的工作給予一定的評價,肯定其成績,并找出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通常,審計人員需要對于一些財務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判斷,總結好經驗,用于幫助企業的管理人員來改善不良的財務狀況,提高公司的實際收益,并讓公司可以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另外,審計人員對于公司管理者的一些決策也是有評價權的,其會根據專業知識來確定該決策是否能夠貫徹實行,進而嚴格的把關公司的決策以及項目的投資方向,讓公司在合法合規中更好的前行。
以上就是公司審計部門職責的簡要說明。實際上,審計部門的職責不僅僅只有以上三個而已,它還具有其它的職責。此外,公司的管理人員也賦予給審計部門一些權利,以便讓審計部門更好地去約束公司一些違規行為。不過,審計部門的工作主要還是與賬目有關。因而可以說,它是牽制公司財務部門的一大利器,也是保證公司利益的一大法寶。
會計監督職能也稱控制職能,是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對特定主體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查的功能。會計監督是通過預測、決策、控制、分析和考評等具體方法,促使經濟活動按照既定的要求運行,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一、會計監督職能的特點是什么?
會計監督職能的特點: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1.真實性審查,是指檢查各項會計核算是否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
2.合法性審查,是指檢查各項經濟業務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遵守財經紀律,執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以杜絕違法亂紀行為。
3.合理性審查,是指檢查各項財務收支是否符合客觀經濟規律及經營管理方面的要求,保證各項財務收支符合特定的財務收支計劃,實現預算目標。
二、會計的監督職能主要包括:
1.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和監督。
2.對偽造、變造、故意毀滅會計賬簿或者賬外設賬行為,應當制止和糾正。
3.對實物、款項進行監督,督促建立并嚴格執行財產清查制度。
4.對指使、強令編造、篡改財務報告行為,應當制止和糾正。
5.對財務收支進行監督。
6.對違反單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經濟活動,應當制止和糾正。
7.對單位制定的預算、財務計劃、經濟計劃、業務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
三、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當符合哪些要求?
1.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2.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
3.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4.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財會監督的機制是什么?財會監督的機制包括財會監督主體橫向協同、中央與地方縱向聯動、財會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
4.
一、財會監督主體橫向協同
1.構建財政部門、有關部門、各單位、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等監督主體橫向協同工作機制。
2.各級財政部門牽頭負責本級政府財會監督協調工作機制日常工作,加強溝通協調,抓好統籌謀劃和督促指導。稅務、人民銀行、國有資產監管、銀行保險監管、證券監管等部門積極配合、密切協同。
3.建立健全部門間財會監督政策銜接、重大問題處理、綜合執法檢查、監督結果運用、監督線索移送、監督信息交流等工作機制,形成監督合力,提升監督效能。
4.建立部門與行業協會聯合監管機制,推動行政監管與自律監管有機結合。相關中介機構要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準則制度進行執業,并在配合財會監督執法中提供專業意見。
5.中介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行為,應及時向主管部門、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報告。各單位應配合依法依規實施財會監督,不得拒絕、阻撓、拖延,不得提供虛假或者有重大遺漏的財會資料及信息。
二、中央與地方縱向聯動
1.壓實各有關方面財會監督責任,加強上下聯動。國務院財政部門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制度建設和統籌協調,牽頭組織制定財會監督工作規劃,明確年度監督工作重點,指導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組織實施。
2.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依法依規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財會監督工作。
3.國務院有關部門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和上級部門授權實施監督工作。
4.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暢通財會監督信息渠道,建立財會監督重大事項報告機制,及時向上一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反映財會監督中發現的重大問題。
三、財會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
1.建立健全信息溝通、線索移送、協同監督、成果共享等工作機制。開展財會監督要自覺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探索深化貫通協調有效路徑,加強與巡視巡察機構協作,建立重點監督協同、重大事項會商、線索移交移送機制,通報財會監督檢查情況,研究辦理巡視巡察移交的建議;
2.加強與紀檢監察機關的貫通協調,完善財會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在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治“四風”、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等方面要求貫通協調機制,加強監督成果共享,發現黨員、監察對象涉嫌違紀或職務違法、職務犯罪的問題線索,依法依規及時移送紀檢監察機關。
3.發揮財會監督專業力量作用,選派財會業務骨干參加巡視巡察、紀委監委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
4.強化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的配合協同,完善與人大監督在提高預算管理規范性、有效性等方面貫通協調機制。
5.增強與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統計監督的協同性和聯動性,加強信息共享,推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形成監督合力。
6.暢通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渠道,健全財會監督投訴舉報受理機制,完善受理、查處、跟蹤、整改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