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盈利能力的提高除了是尋找更科學效率更高的方式,接下來就是節約生產成本了,成本節約下來后,還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有關預算成本的一些知識點,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責任成本管理
責任成本作為生產成本重要的一部分,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做好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辦法,怎么做好這部分的工作是管理者要多加思考的。
(二)案例分析
甲企業內部A車間為成本中心,生產X產品,預算的產量為5000件,單位成本為400元,實際的產品產量為2650件,實際的單位成本為290元,那么,該成本中心的預算成本節約率為多少?
A:27.5%
B:28%
C:25%
D:24.5%
解析:
1、這道題考核成本中心,是對責任成本管理知識點進行考核的;
2、預算成本額=預算責任成本—實際責任成本=2650*400—2650*290=291500元
3、預算成本節約率=預算節約成本額/預算節約成本*100%=291500/(2650*400)=27.5%
(三)預算成本
預算成本是預算未來的成本,預計將來發生的預期內的成本。企業必須以預算成本為控制線,努力使實際成本低于預算成本,才能避免更多的虧損,使企業得到較多的盈利。
以上就是有關責任成本管理相關的知識點,想了解更多有關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的知識點,請多多關注會計網哦!
企業要提高利潤,除了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如今經濟全球化,企業要生存求發展、強化成本管理尤其重要。那么成本管理的意義何在?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成本管理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降低和控制成本,為公司制定價格以及經營決策提供依據。降低和控制成本事關企業的經營效益。而且準確的進行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夠為公司的運營、投資、融資等重大決策出謀劃策。
第二,可以提高生產要素營運效果,實現生產耗費與補償的統一,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整合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企業能夠獲得優質資源,企業生產出優質產品,提供優質服務,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提供企業的競爭優勢。
第三,有助于企業順應市場機制,改進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強企業實力。
第四,有助于在統一企業形成全員的成本意識。成本管理不只是生產部門的責任,企業中的全體人員都應該樹立這樣的成本意識,例如財務部門出具成本預算,生產部門落實執行,管理層執行考核。最后財務部門總結報考成本控制情況。
第五,調控宏觀成本管理,可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實現合理的工業布局,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企業結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與項目的選擇,設備的更新改造,技術進步的推進,還可以利用國外資金、資源、技術和管理等。
第六,有助于行業產業能級提升和產業鏈延長。根據不同企業在行業內的位置,結合各國家或地區在本行業內的定位,結合多方面信息對該行業的產業鏈進行管理和革新,提高產業能級。
企業因管理和組織生產經營活動發生的公司經費、辦公費、折舊費等,均屬于管理費用。管理費用在實務中屬于可變動成本還是固定成本?
管理費用屬于可變動成本還是固定成本范疇?
可變成本是指隨技術方案產品產量的增減而成正比例變化的各項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動力費、包裝費和計件工資等。
固定成本是指在技術方案一定的產量范圍內不受產品產量影響的成本,即不隨產品產量的增減變化的各項成本費用,如工資福利費(計件工資除外)、折舊費、修理費、管理費、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攤銷費、其他費用等。因此管理費用屬于固定成本。
管理費用是什么?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管理和組織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費用。
管理費用包括的內容較多,以工業企業為例具體包括:公司經費,即企業管理人員工資、福利費、差旅費、辦公費、折舊費、修理費、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和其他經費。
企業應通過“管理費用”科目,核算管理費用的發生和結轉情況。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管理費用,結轉后該科目應無余額。該科目按管理費用的費用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注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考試計算量大、覆蓋面廣,有一定的備考難度,但只要規劃好備考時間,掌握重點難點,相信通過考試的概率也會大大提高,有哪些實用的備考經驗呢?
注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備考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3月(新大綱前)
預習階段,使用舊教材學習變動小的重點章節,零基礎學員應在本階段掌握基本原理并對部分重點章節進行第一輪學習,減少后續學習障礙。
2021年3月(新大綱后)-7月上旬
基礎階段,這個階段要全面進行學習,掌握這個學科的基礎概況。
2021年7月中旬-8月上旬
強化階段,集中練習重點章節,掌握其主觀題做法,串聯關聯知識點,訓練解題思路,攻克主觀題。認真聽課學習,跟進進度,課后回憶加深印象,攻克客觀題。對于易錯知識點要加強鞏固,利用錯題本查漏補缺。
2021年8月中旬-考前
沖刺階段,可以在電腦上進行模擬測試,熟悉機考模式。及時進行查漏補缺,整體回顧復習,尤其是薄弱的章節要提高練習強度。
《財務成本管理》重點章節
財管命題重點章節為第二章財務報表分析和財務預測、第五章投資項目資本預算、第八章企業價值評估、第十章長期籌資、第十三章產品成本計算、第十六章本量利分析等。其他章節一般情況下占分比例不多,考客觀題情況比較多。
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屬于結合實際、側重于理解和計算的科目,很多考生擔心備考時間不足,難以通過考試。但是只要做好計劃認真執行,考試通過率還是較高的,那么如何備考這門科目呢?
《財務成本管理》備考計劃
《財務成本管理》需要結合實際、側重于理解和計算,因此考生要有良好的會計和經濟學素養,同時又要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尤其是重點部分需要扎實掌握計算原理和計算公式。《財務成本管理》總共有21章的內容,需要掌握的知識比較多,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進度制定好學習計劃。
2020年11月-2021年3月(新大綱前)
預習階段:
使用舊教材學習變動小的重點章節,零基礎學員應在本階段掌握基本原理并對部分重點章節進行第一輪學習,減少后續學習障礙。
2021年3月(新大綱后)-7月上旬
基礎階段:
這個階段要進行全面學習,掌握這個學科的基礎概況。
2021年7月中旬-8月上旬
強化階段:
集中練習重點章節,掌握其主觀題做法,串聯關聯知識點,訓練解題思路,攻克主觀題。首先聽課學習,跟進進度,課后回憶,攻克客觀題。對于易錯知識點要加強鞏固,利用錯題本查漏補缺。
2021年8月中旬-考前
沖刺階段:
可以在電腦上進行模擬測試,熟悉機考。及時進行查漏補缺;整體回顧復習,尤其是薄弱的章節。
通過以上幾個階段的備考學習,相信同學們應該可以較好的掌握財務成本管理的知識,祝愿大家在考場上超常發揮,考到理想的成績。
在日益發展的經濟現狀中,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成本的提升是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表現,對于企業成本管理,可采取哪些方法?
成本管理方法
企業成本管理常用的六種方法有:基于經驗的成本管理方法、基于歷史數據的成本控制方法、基于預算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基于標桿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基于市場需求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基于價值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企業如果綜合采用了這六種成本管理手段,并且運用的比較嫻熟,其成本是可以有較大程度降低。極少數的企業雖然并用了這六種手法,或采取了其中主要幾種方法,但由于受多方面的實施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他們使用的并不專業和得心應手,因而其應有的效果被大大地打了折扣。
其中前兩種是國內用的比較多的,作業成本法在國內剛剛應用.目標成本法是一種以市場導向,對有獨立的制造過程的產品進行利潤計劃和成本管理的方法。目標成本法的目的是在產品生命周期的研發及設計階段設計好產品的成本,而不是試圖在制造過程降低成本。
成本管理的目的
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系統而全面、科學和合理,它對于促進增產節支、加強經濟核算,改進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義。成本管理是由成本規劃、成本計算、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四項內容組成:
1、成本規劃是根據企業的競爭戰略和所處的經濟環境制定的,也是對成本管理做出的規劃,為具體的成本管理提供思路和總體要求。
2、成本計算是成本管理系統的信息基礎。
3、成本控制是利用成本計算提供的信息,采取經濟、技術和組織等手段實現降低成本或成本改善目的的一系列活動。
4、業績評價是對成本控制效果的評估,目的在于改進原有的成本控制活動和激勵約束員工和團體的成本行為。
降低成本的方法
1、基于經驗的成本管理方法
2、基于歷史數據的成本控制方法
3、基于預算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4、基于標桿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5、基于市場需求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6、基于價值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成本控制手段
1、全面成本控制:全面成本控制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所有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成本形成中的全過程、企業內所有員工參與的成本控制。企業應圍繞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根據自身的具體實際和特點,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和成本控制模式,確定以成本控制方法、管理重點、組織結構、管理風格、獎懲辦法等相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體系,實施目標管理與科學管理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
2、絕對成本控制:絕對成本控制是把成本支出控制在一個絕對的金額中的一種成本控制方法。標準成本和預算控制是絕對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
3、相對成本控:相對成本控制是指企業為了增加利潤,要從產量、成本和收入三者的關系來控制成本的方法。這種成本控制,一方面可以了解企業在多大的銷量下收入與成本的平衡,另一方面可以知道當企業的銷量達到多少時,企業的利潤最高。所以相對成本控制是一種更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僅是基于實時實地的管理思想,更是從前瞻性的角度,服務于企業戰略發展的管理來實現成本控制。
4、經濟采購批量:經濟采購批量,它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進貨總量不變的條件下,使采購費用和儲存費用總和最小的采購批量。
6、定額法 :定額法是以事先制定的產品定額成本為標準,在生產費用發生時,就及時提供 實際發生的費用脫離定額耗費的差異額,讓管理者及時采取措施,控制生產費用的發生額,并且根據定額和差異額計算產品實際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和控制的方法。
7、目標成本法:“目標成本法”是日本制造業創立的成本管理方法,目標成本法以給定的競爭價格為基礎決定產品的成本,以保證實現預期的利潤。即首先確定客戶會為產品/服務付多少錢,然后再回過頭來設計能夠產生期望利潤水平的產品/服務和運營流程。
8、 成本控制即時化:成本控制即時化,就是通過現場施工管理人員每天下班前記錄當天發生的人工、材料、機械使用數量與工程完成數量,經過項目經理或者交接班人員的抽檢合格,經過計算機軟件的比較分析得出成本指標是否實現及其原因的成本管理方法。
在高新技術環境下,互聯網時代撲面而來,顧客的需求日新月異,企業產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縮短。企業對成本產生的根源及其結果的考察必須超越生產階段,拓展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今天會計網以案例結合的方法講解生命周期成本法。
管理會計知識之生命周期成本法
追蹤并積累與產品或服務整個生命周期相關的所有真實成本。追溯和歸集在價值鏈(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和配送、客服)中,可以分配到每個產品上的業務職能成本。產品生命周期定價法就是在產品整個時間跨度中,基于價值鏈上所有成本而確定的價格。
產品生命周期概念假設:
(1)產品具有有限的生命
(2)產品會經歷各個存在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具有不同的銷售機會和威脅
(3)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需要采取不用的營銷策略。
產品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
1、市場引入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高成本、銷售進展緩慢、競爭壓力較小、需要創造需求、利潤微薄。
2、成長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由于規模經濟效應,成本逐漸下降;銷售量上升、競爭壓力增大、獲利能力增強,但有時必須以下調價格為代價。
3、成熟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成本進一步下降,銷售達到最大峰值,競爭激烈,價格趨向下降,以及為維持市場份額,必須追求差異化。
4、市場飽和與衰退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銷售量下滑,利潤減少,價格下跌。
某公司將在第1年引入一款使用壽命預計為三年的新產品。該公司預計每年銷售100,000件產品。估算成本如下:
第0年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研究/設計 $260,000 $0 $0 $0
生產 $0 $900,000 $900,000 $900,000
營銷 $10,000 $300,000 $100,000 $50,000
客戶服務 $0 $40,000 $60,000 $80,000
如果該公司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法來為其新產品定價,并且希望在成本的基礎上有10%的加成,則第3年的單位售價應為A.$13.20 B.$12.21 C.$11.66 D.$9.90
答案:A解析:在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下,產品成本包括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價值鏈上所有與成本對象相關的成本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研發成本=$260,000產生成本=$900,000×3=$2,700,000營銷成本=$10,000+$300,000+$100,000+$50,000=$460,000客服成本=$40,000+$60,000+$80,000=$180,000整個生命周期的產品成本=$260,000+$2,700,000+$460,000+$180,000=$3,600,000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總銷量=100,000×3=300,000單位產品成本=$3,600,000/300,000=$12/個基于成本加成的價格=$12/個×(1+10%)=$13.2/件
Cma是管理會計師的證,管理會計師和財務會計師眼中的利潤又是不一樣的,那么不一樣的地方在哪里呢?在于機會成本。而今天會計網將為各位考生介紹帶來管理會計中機會成本的相關知識點。
Cma知識點之成本的概念
一、財務會計師眼中的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產過程的各項費用。
間接成本:不與生產過程直接發生關系、服務于生產過程的各項費用。
二、經濟學家眼中的成本:
變動成本:指按相關作業或數量總水平的改變而在總額上發生變動的成本。
固定成本:在一定時間內其總額都是保持不變的。
經濟學關于成本的幾個重要概念
機會成本
資源具有稀缺性。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沒有將有限的資源用于次優方案而放棄的收益。簡言之,機會成本就是放棄的好處。
對財務會計師和企業經營者而言,只要損益表上的總銷售收入大于所有的會計成本(顯性成本),企業即為盈利。
而從經濟學家和企業所有者的角度來看,企業有會計利潤并不意味著該企業的經營是成功的,因為財務會計師沒有考慮企業所有者投資的隱性成本,即企業的資本成本。
經典例題:
李老師持有5萬元存款,用于購置收益率為5%的理財產品,每年收益為2500元。現在李老師考慮從銀行取出5萬元,并另向銀行以12%的利率借入15萬元,合計總資產20萬,開辦一個包子店鋪。
若店鋪開辦后,息稅前收益為20000元,則計算稅前會計利潤:20000-150000×12%=2000(元)
但是若考慮機會成本,計算經濟利潤:
=2000-2500=-500(元)
CMA是一門含金量高、系統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的非常緊密。通過CMA的學習,財務人不僅能掌握系統的管理會計理論知識,還能培養其考生的全局思維。今天會計網就為大家介紹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
CMA知識點之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
1.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的概念
邊際:指的是額外。
邊際收入/邊際營收/邊際收益:額外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
邊際成本:額外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
在短期運營中,
如果邊際營收大于邊際成本,企業就應該增加產量;
如果邊際營收小于邊際成本,企業就應該減少產量;
當邊際營收等于邊際成本時,企業能實現最佳的產量,此時該最佳產量能確保企業利潤最大化。
邊際分析的基礎
1.相關性的界定
有效的決策必然是基于相關性的,即我們在做判斷時必須選擇與決策相關的數據。
數據的相關性(relevance)需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1)只考慮在未來發生的數據。即決策涉及未來發生結果,過去發生的任何情況都與決策無關。
(2)不同方案所產生的數據必須要有差異。
相關成本:指預期的未來成本
相關收入:指預期的未來收入
2.沉沒成本
過去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成本就是沉沒成本(sunk cost)。
毫無疑問,沉沒成本一定與決策無關。
邊際成本的經典例題分析
ABC公司每日生產成本的信息如下所示:
QQ截圖20220225152700.png
ABC公司第7個單位的邊際成本應為:
A.$179
B.$210
C.$286
D.$464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CM7=TVC7-TVC6=$1,250-$1,040=$210
2022年注會報名時間為4月6日-29日,考試時間是8月26-28日,8月26-28日舉行的是專業階段考試,8月27日舉行綜合階段考試。《財務成本管理》是專業階段中較難的一門科目,那么這門科目主要是考察考生的什么能力?
《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的考察內容
1、單項選擇題,一共有14道題,分值為21分,重點考察考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2、多項選擇題:一共有12道題,分值為24分,重點考察考生的知識理解能力。
3、簡答(分析)題、計算(分析)題,一共有5題,分值為40分,重點考察考生的基本應用能力。
4、綜合題、案例分析題:1道題,分值為15分,重點考察考生的綜合運用能力。
《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的考試內容
1、財務管理基礎:財務管理基本原理,財務報表分析和財務預測,價值評估基礎;
2、長期投資決策:資本成本,投資項目資本預算,債券、股票價值評估,期權價值評估,企業價值評估;
3、長期籌資決策:資本結構,長期籌資,股利分配、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
4、營運資本管理:營運資本的投資和籌資管理;
5、成本計算:產品成本計算,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
6、管理會計:本量利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全面預算,責任會計,業績評價。
《財務成本管理》的重點章節
《財務成本管理》的重點章節有財務報表分析、企業價值評估、以及股權分配、長期籌資,后面的重點章節都涉及到計算,所以考生要多花時間在第十三章到十九章的學習上。建議考生將每一個公式都推導一遍,對公式理解和記憶會有很大幫助。
《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的特點
財務管理是注會考試中難度較大的科目之一,其主要特點是計算問題多,計算過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公式。它對考生的計算能力、公式記憶和應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
2022注會的考試科目
注冊會計師考試分為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兩個階段,專業階段考試共有6科,分別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綜合階段考試共有2科,分別為:《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一)》、《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二)》。
CPA考試專業階段一共包括有6科,與其它科目相比《財務成本管理》涉及的考點比較多、范圍廣,究竟該科目難度怎么樣?有哪些學習方法?
CPA《財管》難度解析
1、根據歷年考情來看,注冊會計師財管科目有一定難度。涉及了比較多的計算,并且公式也相對復雜,考生要想拿下這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2、注冊會計師財管這一科目知識體系覆蓋面很廣,考查知識點也非常細致、全面。這也是很多考生認為財管的一大因素。
3、注冊會計師財管涉及到三方面的考試內容,分別是管理會計、成本計算及財務管理方面。知識點較難理解,對于零基礎考生更是難以掌握。
CPA《財管》學習建議
1、回歸課本教材
在注冊會計師CPA考試中,教材、考綱可是最為核心重要的考試輔導資料,各科目的出題思路、出題方向都是圍繞著教材和考綱進行。所以在來到考試最后沖刺階段,大家還是要回歸到教材課本當中。《財務成本管理》科目涉及的考點主要以會計實務類知識為主,大家在閱讀完教材內容后,可以結合歷年的例題、真題進行對知識點加以鞏固。
2、重溫錯題
在來到了CPA《財務成本管理》科目考試最后沖刺階段,考生除了回歸教材課本內容外,還要把之前所整理的錯題重溫一遍,檢查自己是否已經對錯題上的考點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嘗試重新把錯題做一遍,如果全部答對了證明已經對知識點掌握透徹了。
3、機考模擬
眾所周知,注會各科目考試均采取的是計算機機考的形式進行,無論是否熟悉對機考操作,建議考生在考前均進行一輪的機考模擬答題,考前做幾套的機考模擬題,對于接下來的科目考試都帶來一定的幫助。
《財務成本管理》的課程是一門理科性很強的學科。它的計算量較大,考試時間相對緊張,難度較大,但只要梳理好財管的邏輯,是能夠很好的掌握財管這門課程的。
如何備考《財務成本管理》科目
《財務成本管理》的課程是一門理科性很強的學科。它的計算量較大,考試時間相對緊張,難度較大,但只要梳理好財管的邏輯,是能夠很好的掌握財管這門課程的。
1、理解記憶:在具體章節中學習一些建議。必須熟練地記住核心公式和核心概念。財務管理涉及很多概念。只有在第2章財務報表分析中才能理解無數公式和概念。事實上,背誦公式的核心仍然是花足夠的精力去記憶,這里提供了兩種加速記憶的方法:理解公式內部的含義;致于如何理解公式含義,多練習推導公式。比如在《財務報表分析》一章中,母子率、子比率和周轉率,實際上我觀察下剩下的公式,還有一種是子母比(利息保障倍數、市盈率、市銷率、市凈率)。
2、多做練習題:財務管理是一門非常需要練習的學科。不做大量練習就幾乎不可能通過財務管理。保留大量的問題,不斷總結問題的規律,最好能有自己的錯題本。當然,在做題的時候一定要限制時間,不僅要做對,而且還要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更要注重章節知識點之間的連接。
《財務成本管理》的重點章節
《財務成本管理》的重點章節有財務報表分析、企業價值評估、以及股權分配、長期籌資,后面的重點章節都涉及到計算,所以考生要多花時間在第十三章到十九章的學習上。建議考生將每一個公式都推導一遍,對公式理解和記憶會有很大幫助。
注會《財務成本管理》中財務報表分析、企業價值評估、以及股權分配、長期籌資這幾章的難度是最大的。《財務成本管理》是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中計算量最大的一門科目,它涉及了很多計算公式,主要考察考生實際財務運用與分析的能力。所以考生在備考時應該要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在練習時整理出做題技巧,這樣考試時更加得心應手。
《財務成本管理》考試特點
關于《財務成本管理》,計算量是它的特點,在整個注會考試中計算量都是最大的。并且計算的題目都是環環相扣,一步錯步步錯的各種陷阱,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特別注意這些點。
學習《財務成本管理》,概念以及公式都應該通過理解從而進行記憶,如果只是死記硬背,知識點往往是做不到靈活運用的。計算公式有很多不同的變形,學習的時候要自己多推導,通過大量的練習從而形成肌肉記憶以及感官記憶,這樣在考場上才可以更加的得心應手!
《財務成本管理》的備考建議
1、回歸課本教材
在注冊會計師考試中,教材和考試大綱是最為核心重要的考試輔導資料,各科目的出題思路、出題方向都是圍繞著教材和考試大綱進行。所以在備考時,考生是離不開教材和考試大綱的。《財務成本管理》科目涉及的考點主要以會計實務類知識為主,大家在閱讀完教材內容后,可以結合歷年的例題、真題進行對知識點加以鞏固。
2、從理解基礎上記憶
從歷年的考情來看,注會《財務成本管理》科目的出題方式都比較靈活多變,其出題的不確定性和隨機性也使得考生難以取得高分。所以作為考生的你,還是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全面理解,不要死記硬背,從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將公式及相關知識點靈活運用,這樣才能拿到好成績。
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各題型解題思路
1、客觀題解題思路
客觀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亦可從考點的模式進行劃分。一是單純的客觀題,主要考查財務成本原理、概念等,這類題目考點相對單一,簡單不費時,只要考生了解該表述是否正確就能得分。這類型的題目也要求考生在備考時需要花大量時間進行理解記憶。還有一種主觀化的客觀題,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出現了跨章節的多考點計算的選擇,這種題目的難度相對較大,考生需多心思。
2、主觀題解題思路
主觀題主要考查了考生對《財務成本管理》全面、透徹的理解,以及靈活、綜合的運用。因此,考生們除了要掌握各章節重要的計算公式的運用外,還要明確各章節的聯系,這就需要考生在備考時多練習、多思考、多總結,提升綜合能力。
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和會計相比,會計更難。根據歷年的考試通過率來說,專業階段各考試科目的難度排序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一般來說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難度是高于綜合階段考試的,可以說,《會計》科目是注冊會計師考試中難度最高的一個科目。
注會《會計》與《財務成本管理》特點
1、《會計》科目
會計是整個注會科目的一個基礎,內容繁雜,考試內容也很靈活,與各個科目的聯系都非常深,想要學好其他的科目,會計肯定是要學習好的。會計是一門注重理解的科目,有一定邏輯性和合理性的,在學習的時候要以基礎為主,聯系為輔,重視例題,多看會計分錄。會計中所需要運用的計算是非常簡單的,所以計算對會計的影響是非常薄弱的!
2、《財務成本管理》科目
財管是一門偏理科的科目,其中計算公式非常的多,不僅僅有原始的公式還有很多衍生的公式。其主要難點在于書中有大量的公式和計算,比較繁雜。財管學習公式需要去理解原理,理解后再去做題就會輕松很多,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需要背的東西并不多。財管的計算題每年變化并不大,其關鍵在于計算要準確。
注會《會計》與《財管》和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的內容對比
1、注會《會計》與稅務師《財務與會計》內容對比
注冊會計師《會計》與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的會計部分重合的內容大約75%,重合內容大部分的會計處理相同,注冊會計師考試的試題難度較大,題目較少;但稅務師考試難度相對較低,題量較大,所以大家在備考不同科目時,應選擇適當的方法。
2、注會《財務成本管理》VS稅務師《財務與會計》內容對比
注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科目與稅務師《財務與會計》財務管理部分相似度非常高,重合的內容大約90%。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的財務管理部分內容較為簡單,考查的多數是公式原型與文字內容;注會《財務成本管理》考試難度較大,幾乎包括《財務與會計》財務管理部分所有的內容。但是,兩個科目部分重要考點分布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備考時應有所側重。
學注會《財務成本管理》的方法有很多,考生首先要掌握該科目的特點,之后通過考試大綱明確考試范圍,然后再制定的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財務成本管理》與《會計》、《審計》并稱為注會考試的"三座大山"。需要背記的公式有很多,考試涉及到很多計算和演練,需要考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考生要在保證計算速度的同時,也要提高計算質量。
1、重視考試、保持正確的備考心態。《財務成本管理》科目雖然有難度,但是它也是有范圍的,考生要根據考試大綱了解這個考試范圍,明確考試重點,這樣學習起來更有目標。
2、明確考綱要求。通過考試大綱把握正確的備考方向,可以使考生即節省時間,又能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還不會給考生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
3、及時做好各章節的筆記。考生要學習的同時,做好相應的筆記,把知識復雜的知識內容,通過知識梳理的方法來簡化。
單選題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多選題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計算分析題4小題共36分,其中一道小題可以用中文或英文解答,如使用英文解答,須全部使用英文,答題正確的,增加5分,計算分析題最高得分為41分;綜合題1題14分。
注會的考試分為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兩個部分,專業階段一共包括六個科目,除了上述的《財務成本管理》科目,還包括《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以及《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綜合階段則設一科《職業能力綜合測試》。
未來的競爭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著名管理學家高德拉特在《目標》一書中所說,“一條鐵鏈的強度取決于其最弱的一環。”我們以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理論基礎為切入點,學習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幫助學員掌握從整個價值鏈的角度分析和控制不善成本、學會準確核算、分析和控制產品制造中所涉及的供應鏈成本、掌握供應鏈價值流圖財務損益分析等等,提高每一個供應環節的強度,協助管理人打造出無堅不摧的供應“鐵”鏈。
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和電子商務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商業規則。企業已經難以再依靠傳統的成本控制手段,供應鏈核心在于形式各異的產業形態背后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時至今日,制造商、供應商和最終客戶之間的協作日益加強,許多公司已經意識到他們可以一起努力,降低供應鏈中的多余成本,創造更有力的競爭優勢。管理者需要樹立供應鏈成本管理的理念,學會供應鏈成本的分析框架,改善企業自身供應鏈成本管控系統的缺陷、明確改進方向。
了解精益供應鏈管理的理論與方法
學習供應鏈庫存管理的方式與技巧
準確掌握核算、分析和控制產品制造成本、質量成本、效率成本、資金占用成本、采購成本、營銷成本等成本
深入了解如何從整個價值鏈的角度分析和控制包括七大浪費等在內的管理不善成本
學習建立全面的成本績效指標(KPI)
學會供應鏈價值流圖財務損益分
工廠總經理、中高層管理人員
采購部、制造部、管理部、運營部、生產計劃、物流部、研發部負責人
財務經理、財務人員
供應業管理人員
一、供應鏈成本管理理論概述 | 二、供應鏈成本管理模式 |
-供應鏈成本管理理論基礎 -供應鏈成本管理的方法 -目標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 -生命周期成本法 -改善成本法 | -供應鏈成本預算管理模式 -供應鏈無形成本動因管理模式
|
三、供應鏈中成本管理的主要環節 | 四、精益供應鏈價值流損益分析 |
-銷售——保證產品和服務在顧客需要時準時送達 -生產——盡量降低產成品的加工成本 -采購——降低原材料的采購成本 -案例分析:沃爾瑪和戴爾電腦公司。 | -什么是供應鏈管理不善成本 -成本控制的基礎 -供應鏈全面成本核算 -供應鏈全面成本分析與控制 -以利潤和成本為導向的價值分析和管理 -VA比率分析法 -成本結果為導向的持續改進方法(DAPDCI) -精益供應鏈價值流財務損益分析 -精益供應鏈暨庫存管理演練 |
五、企業實施供應鏈成本管理存在問題思考 | |
-缺乏成本整體效益觀念。 -標準成本會計限制著公司的業績 -成本管理只是本企業內部專業成本管理機構的職責,缺乏全員成本意識 -缺乏主動出擊市場的動力和積極性,外部資源利用率低,與上下游企業還沒有形成戰略聯盟的關系 -沒有建立用戶服務和合作伙伴的評價標準與激勵機制,沒有有效的市場協調機制 |
想了解最新詳細課程大綱及資料,點擊網頁左側的在線咨詢圖標,與在線老師交流。
創新是企業的源泉,成本是企業壽命,質量是企業生命,現在企業想生存和發展,越來越關注創新、成本和質量的管理。俗話說省下就是利潤,成本作為企業管理的重點,抓不好成本,企業就難以維持,而作為各級管理者,成本管理自然是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想做好成本管理,就需要了解下現代成本管理的核心要素并圍繞這些要素落實推進。
第一、成本意識:全員參與
成本不是某個領導或某個部門的事,而且全公司所有員工的事,成本無小事,蚊子雖小也是肉,積少成多。想全面控制和節省成本,就必須推進全員參與,提高全員的成本意識,通過管理、培訓、獎懲等措施讓員工意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實際工作中加以落實。
第二、成本避免:盡可能避免無效成本的發生
企業成本很大的因素就是浪費和無效投入太多,比如返工、材料異常損耗、不必要的投入等。作為管理者要對所有的流程環節和所有涉及成本的項目進行細化梳理,從中尋找改進的機會。
第三、成本控制:關鍵是制定目標成本,同時考慮生產者的目標成本與消費者的目標成本。
成本管理也必須有目標和標準,否則就無法判斷的到底是花多了還是花少了,成本標準的基礎是日常管理的日積月累,對某一業務活動或工作消耗的基礎數據積累和總結分析,如果企業缺少日常的成本項目記錄統計分析,就必須從基礎抓起。
第四、成本節省:零庫存
目前主流的管理思路和有效的方式就是豐田的即時生產,目標是零庫存,只要有庫存就需要管理投入和資金占用,企業應該在可控的前提下追求零庫存。盡可能減少備品備件庫存、在制品庫存、成品庫存、原料庫存等。
第五、成本效益:投入要有產出,且產出應該大于投入
任何的投入都要計算產出,不計成本的做事是大忌。有些安全環保的投入計算經濟產出困難,但也有社會效益產出和隱性改進的產出。任何花錢的事情都要分析下是否有必要,是否急需,不必要的不花,不繼續的緩花,把錢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第六、成本責任:目標分解,成本中心的建立,責任到人
前面提到的全員參與,但如何實現全員參與呢,這就必須跟員工的具體工作和個人收益掛鉤,不然員工沒有積極性。簡單的方式就是目標層層分解,責任落實到人,按照目標和標準進行過程控制。
消耗定額標準就是一個很不錯的工具,所謂定額標準就是生產某個產品需要投入多少資本、人力、物力,要標準明確,避免投入過多造成浪費。在此基礎上就要開展標準化管理:對于每個動作、工序等都找出最優的成本控制并建立標準。
第七、成本分析:成本項目有哪些,如何控制和減少,根據實際發生的成本和目標的差異制定改進措施。
成本控制的好不好,如何來評價呢,這就需要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和制定改進措施。比如生產一件產品,需要多個工序和各種原輔料的投入,那么達到客戶要求前提下最經濟的投入是什么,這就是成本標準,如果實際跟目標發生了偏差就必須從人機料法環測等方面查找原因,找出波動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控制。
第八、成本反饋:用于企業的決策。
成本控制的過程,尤其是結果需要反饋給決策者和管理者或者直接相關者,以便于在策略、方式上做出調整和改進,也就是說,成本管理最終要支持管理者決策,從而達到利益最大化。
第九、合理成本概念:最低的未必時最好的。
應考慮綜合成本和平均成本等,從整體考慮,著眼于降低系統成本,而不是單獨的某一個區域的,總成本最優才是最好的。如果片面追求局部成本降低或價格最低,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結果反而背道而馳。
比如,2塊錢一個燈泡,壽命是1年,年平均成本是2元,5塊錢一個的燈泡,壽命是三年,年平均成本1.67元。短期看5塊錢貴于5塊錢的,但從長遠看5塊錢的就是比2塊錢的更劃算。
再比如,采購人員有時候為了降低物流成本或采購成本,會大批量購買,從局部看確實能剩下一部門采購成本和物流成本,但會帶來庫存成本的增加和其他相關管理費用的增加,從整體看企業總的成本反而更高了。
所以,成本控制一定要看全局看整體,而不能只看眼前和局部。
加快資金周轉,資金流動起來就是創造價值和節省成本。
第十、質量成本:一次性把事情做對,減少返工可以節省很多成本。
返工其實是非常費工費時的,造成的浪費有時候遠遠大于物料損壞。所有的返工都涉及材料的浪費、工時的浪費、設備的損耗、管理費用等,一次性把事情做好,避免返工,這就可能節省很多成本。
第十一、人力成本:對工作量化并且具體化、明確化,并以此為基礎確定合理的薪資體系。
對企業來說,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而且受政策法律限制,逐年上升,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如果從降薪裁員或不繳納保險等途徑,短期是可以節約一定成本,但長期看,嚴重損害員工利益,留不住人,沒了人,企業還怎么發展呢?這就要求企業合理控制人工成本,提高人工的效率,工作量化才便于監督和提升效率,間接降低總體的人力成本。
第十二、成本比較:不同的工藝、路線、方法有不同的成本,應該進行對比找出最優的。
很多企業前期策劃不夠,盲目推進新項目等,造成后續存在很大的隱患,不僅成本難以受控,質量安全都存在風險。因此在上馬新項目前一定要綜合考察比較分析,找出最合適的方式和設備,這樣才能從源頭開始節省成本。
第十三、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
對某一產出所對應的投入要加以區分,能合理的指導對成本的控制,簡單說就是成本細分,設立成本中心,區分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合理的財務分類對于精確計算成本是非常必要的,成本核算不精確,后續的市場定價、利潤等就容易出現問題。
第十四、分步驟核算成本
對于多工序生產的過程,以工序為單位細分,并對每一工序的成本進行分析、比較、計算、找出合理的成本投入。也可以用來指導工序的重組與調整。尤其是生產型企業,這點做好了,成本改善是非常明顯的。
總之,成本對企業很好重要,很重要,很重要,一定要說三遍,優秀的管理者必須了解和掌握這些東西,才能從根本上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不管是中小企業還是大企業的成本管理都是一個大問題,那么成本管理這部分的內容戰略應該怎么做呢?
成本管理的意義主要體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降低和控制成本,為公司制定價格以及經營決策提供依據。降低和控制成本事關企業的經營效益。而且準確的進行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夠為公司的運營、投資、融資等重大決策出謀劃策。
第二,可以提高生產要素營運效果,實現生產耗費與補償的統一,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整合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企業能夠獲得優質資源,企業生產出優質產品,提供優質服務,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提供企業的競爭優勢。
第三,有助于企業順應市場機制,改進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強企業實力。
第四,有助于在統一企業形成全員的成本意識。成本管理不只是生產部門的責任,企業中的全體人員都應該樹立這樣的成本意識,例如財務部門出具成本預算,生產部門落實執行,管理層執行考核。最后財務部門總結報考成本控制情況。
第五,調控宏觀成本管理,可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實現合理的工業布局,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企業結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與項目的選擇,設備的更新改造,技術進步的推進,還可以利用國外資金、資源、技術和管理等。
第六,有助于行業產業能級提升和產業鏈延長。根據不同企業在行業內的位置,結合各國家或地區在本行業內的定位,結合多方面信息對該行業的產業鏈進行管理和革新,提高產業能級。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都有哪些成本開支?
人工成本:銷售、財務、生產、行政、采購等各個人員的各項工資開支。
基礎設施成本:房租、水電費等固定開支。
原料成本:采購原材料的成本開支。
部門間內耗:部門間協作過程中,部門間信息不對稱,或者遇到問題相互推諉,形成企業內耗。
營銷成本:通過各種線上線下活動,或廣告媒體來宣傳并獲取客戶的成本。
企業降低企業成本方法
一、全流程
企業要對產品設計、工藝、采購、制造、銷售、使用的整個過程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不僅對產品生產成本的發生過程進行控制,也要對生產前的設計、工藝和生產后的銷售、使用所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
二、全員化
企業要樹立全員成本控制的理念,而不是僅靠管理者自己。
每一個企業員工都要增強成本意識,努力降低生產成本,這就是所謂全員參與成本控制。
企業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內外資源,只有全員參與的成本控制,才能真正實現費用成本、時間成本和質量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標準化
成本管理要力求做到量化,能夠定量的要定量,不能定量的要定性,做到成本管理有標準可依。
標準成本是一種計劃成本,這是進行成本管控的標桿。
四、責任化
實行目標成本責任管理,要將指標層層分解,實行定額定量管理和限額消耗承包,從而形成人人身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擔子,真正落實到個人,并起到促進員工“天天精打細算,月月經營核算”的作用。
同時,還要根據員工的管理權限和管理范圍,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面臨著各種內外部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市場波動、政策變化、技術進步或自然災害等。為了確保企業的穩健發展,有效的風險管理和成本控制至關重要。通過構建風險地圖、分析產品生命周期成本、進行敏感性分析和加強資產管理,企業可以更好地識別、評估和應對潛在風險,同時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盈利能力。
風險地圖是一種直觀的風險管理工具,它幫助企業識別和定位潛在風險,并了解風險的來源、類型和影響程度。通過構建風險地圖,企業可以全面了解其所面臨的風險狀況,為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提供依據。風險地圖通常包括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兩個層面,涉及財務、運營、市場、法律等多個方面。企業應定期更新風險地圖,以反映業務環境和市場條件的變化。
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是指從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到售后服務等全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成本。通過對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企業可以全面了解各階段的成本結構和成本驅動因素,從而找出降低成本的機會和途徑。產品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有助于企業在產品設計和開發階段就考慮成本因素,實現成本的前端控制和整體優化。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是一種評估多個不確定因素對某一目標值影響的方法。在企業管理中,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可以幫助決策者了解不同因素對盈利能力、成本和風險的影響程度,從而制定更加科學和合理的決策。例如,企業可以通過多因素敏感性分析來評估原材料價格、銷售量、匯率變動等因素對利潤的影響,以便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單因素敏感性分析是評估單個不確定因素對某一目標值影響的方法。與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相比,單因素敏感性分析更簡單易行,適用于快速評估某個關鍵因素的風險。例如,企業可以通過單因素敏感性分析來評估利率變動對貸款成本的影響,或者評估客戶需求變化對銷售收入的影響。
資產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資金、存貨、固定資產等各類資產的配置、使用和維護。通過加強資產管理,企業可以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和高效使用,提高資產周轉率和投資回報率。資產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資產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資產登記、盤點、評估、維護和處置等環節。同時,企業還應關注資產的風險狀況,如折舊、損耗、滯銷等,及時采取措施降低資產風險。
綜上所述,企業應通過構建風險地圖、分析產品生命周期成本、進行敏感性分析和加強資產管理等手段,全面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實現成本控制和資源優化。這將有助于企業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企業成本管理是高級高級會計實務高頻考點,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企業成本管理中涉及的考點環境成本的分類及內容。
一、從環境成本發生時間范圍的角度分類
1. 歷史環境成本
是指企業對環境的損害行為發生在過去的某些會計期間,只是在當時的環境法規政策和標準下,并未檢測到這種環境損害行為及其需要相應承擔的代價,而在后期會計法規和法律制度逐漸完善的過程中得以發現,企業必須對之前的經營活動造成的自然環境損失進行清理或者彌補社會影響,從而產生的環境成本。例如,以前年度生產經營因損害環境所發生的后續處理成本,包括恢復成本和再生成本。
2. 運行環境成本
它是指與企業當期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環境成本,包括耗減成本和惡化成本及其相關管理費用。
3.未來環境成本
它是指企業為避免或減輕對未來環境的污染損害而事前予以開支的成本,具體包括:環境資源保護項目的研究、開發、建設、更新費用;社會環境保護公共工程和投資建設、維護、更新費用中由企業負擔的部分;企業其他與環保相關預防費用等。
二、從環境成本形成的角度分類
1.企業環保系統的研究開發成本
主要包括綠色產品的開發、增加原生產品環保功能的研究、企業生產工藝路線的調整及材料采購的選擇等方面所需的成本。
2. 生產過程直接降低環境負荷的成本
包括產品廢棄物的處理、再生利用系統的運營、對有環境污染影響的材料替代、節能設施的運行等方面的成本。
3.生產過程間接降低環境負荷的成本
包括環保設備的購置、職工環境保護教育費、環境負荷的監測計量、環境管理體系的構筑和認證等方面的成本。
4. 企業配合社會地域的環保支援成本
主要包括企業周邊的綠化成本、對企業所在地域環保活動的贊助成本、與環境信息披露和環境廣告有關的成本支出,以及在開征環境稅的國家里所支付的環境稅成本等。
5.其他環保支出
包括由于企業活動而造成對土壤污染、自然破壞的修復成本及公害訴訟賠償金、罰金等方面的支出。
三、從環境成本空間范圍的角度分類
1. 內部環境成本
它是指應當由本企業承擔的環境成本,包括由于環境因素而導致發生的、已明確由本企業承擔和支付的費用,如排污費、環境破壞罰金或賠償費、環境治理費或環境保護設備投資等。
2.外部環境成本
它是指那些由本企業經濟活動所導致但尚不能明確計量的,并由于各種原因而未由本企業承擔的不良環境后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