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義務產生是由稅法規范的,必須繳納稅款的應盡責任的形成。通常認為,納稅義務是以納稅人符合稅法規定的納稅條件時產生。再具體一些講,就是納稅人拿到應該納稅的收入或所得,他的納稅義務就產生了。
對于不同稅種和不同的經營方式,納稅義務產生時間有所不同。例如,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銀行收款方式銷售貨物,為發出貨物并辦妥托收手續的當天;增值稅中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銷售貨物,不論貨物是否發出,都為收到銷售額或取得索取的銷售額憑據,并將提貨單交給買方的當天,等等。
一般規定具體如下:進口貨物的時候,他的納稅義務就是報關貨物進口的當天;增值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只要納稅人發生應稅銷售行為,那么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清銷售款憑據的當天。還有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當天。收清銷售款項,納稅人發生應稅銷售行為過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到的款項。拿到索取銷售款憑據當天,指書面合同確定的付款日期。
納稅義務是稅法義務其中的一種。它是稅收法律關系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所承受的一定的行為上的約束。它包括依照法律規定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為。違反納稅義務就產生稅法責任的問題,因而納稅義務是稅法責任產生的前提之一。
稅收是國家政府的主要財政來源,是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經濟杠桿。如今,政府充當各種角色,有關公共事件的開支只能由政府提供,而政府不能夠直接創造財富,只能通過稅收把一部分公民的錢積累,形成足夠的財力;體現公平原則,合理調節個人收入差距;有利于調節經濟運行。
納稅義務變更是指由于某一法律事實的發生,使稅收法律關系變化,進而引起納稅義務的變化。其中,納稅義務是稅法義務的一種,是稅收法律關系主體依照法律規定所承受的一定的行為上的約束,包括依照法律規定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為。違反納稅義務就產生稅法責任的問題,因而納稅義務是稅法責任產生的前提之一。
變更的原因主要包括:1、納稅人自身組織狀況發生變化。例如,某國有企業改組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則其由繳納企業所得稅改為繳納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
2、納稅人的經營或財產情況發生變化。例如,某企業銷售額大幅度增加后,納稅期限可以適當延長。
3、稅法的修訂。
4、不可抗力的破壞。在這種情況下,納稅人通常能夠得到一定的減免稅或延期納稅照顧。與稅收法律關系變更不同的是,當納稅主體滅失后,稅收法律關系發生變化,但是在一定的條件下,納稅義務卻可以繼承。
納稅義務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稱為“納稅人”。
納稅人的納稅義務主要有:1、按稅法規定辦理稅務登記;2、按稅法規定的期限和手續辦理納稅申報,并按期如數繳納稅款;3、依法向稅務機關及時提交會計報表及其他資料;4、接受稅務機關對納稅情況的檢查,并如實反映和提供稅務檢查人員所需了解的情況和資料等。
中國的稅收主要分為三部分:1、對流轉額征收的,包括工商稅、增值稅、鹽稅、關稅、集市交易稅和牲畜交易稅等。
2、針對收益額的征稅,包括工商所得稅、國營企業所得稅、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外國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農業稅(自2006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廢除農業稅。)
3、針對財產、行為的征稅,包括城市房地產稅、契稅、燒油特別稅、建筑稅、屠宰稅、車船使用牌照稅
中國的稅收原則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體現了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的一致性。
契稅的納稅義務發生的時間是納稅人簽訂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的當天,或者納稅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性質憑證的當天。契稅是指不動產產權發生轉移變動時,就當事人所訂契約按產價的一定比例向新業主(產權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稅收。
契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契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納稅人簽訂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的當天,或者納稅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性質憑證的當天。
契稅是以所有權發生轉移的不動產為征稅對象,向產權承受人征收的一種財產稅。
納稅人應當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10日內,向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契稅征收機關辦理納稅申報。
契稅在土地、房屋所在地的征收機關繳納。
契稅的特點
1、契稅屬于財產轉移稅
2、契稅以發生轉移的不動產,即土地和房屋為征稅對象,具有財產轉移課稅性質。土地、房屋產權未發生轉移的,不征契稅。
3、契稅由財產承受人繳納
4、一般稅種都確定銷售者為納稅人,即賣方納稅。契稅則屬于土地、房屋產權發生交易過程中的財產稅,由承受人納稅,即買方納稅。對買方征稅的主要目的,在于承認不動產轉移生效,承受人納稅以后,便可擁有轉移過來的不動產產權或使用權,法律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房屋契稅的計算
房屋買賣:房屋契稅=成交價格×稅率
房屋贈與:房屋契稅=參考價格×稅率
房屋交換:房屋契稅=差價×稅率
單項履約義務是指企業需要履行合同當中的履約義務。履約義務是指合同中企業向客戶轉讓可明確區分商品的承諾。履約義務既包括合同中明確的承諾,也包括由于企業已公開宣布的政策、特定聲明或以往的習慣做法等導致合同訂立時客戶合理預期企業將履行的承諾。
新CAS 14改革了現有的收入確認模型,明確收入確認的核心原則是“企業應當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約義務,即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或服務的控制權時確認收入”。基于該核心原則,新準則設定了統一的收入確認計量的“五步法”模型。這五步法的內容為:識別與客戶訂立的合同、識別合同中的單項履約義務、確定交易價格、將交易價格分攤至各單項履約義務、履行每一單項履約義務時確認收入。
單項履約義務的判斷方法
1、是否屬于某一時段內履行履約義務。
2、是否屬于某一時點內履行履約義務。本準則采用排除法,如果不符合某一時段內履約義務的情形,就屬于某一時點履行的履約義務。
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的收入確認方法
對于在某一時段內履行的履約義務,企業應當在該段時間內按照履約進度確認收入,但是,履約進度不能合理確定的除外。
某一時點內履行的履約義務的收入確認方法
對于在某一時點履行的履約義務,企業應當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點確認收入。
有權利就有義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企業在使用票據作為結算手段時,行使其權利就應當履行相應的義務,那么票據的權利和義務有哪些?
票據的權利與義務是什么?
票據權利包括付款請求權和追索權。付款請求權是持票人最基本的權利,也是票據的第一次權利。持票人可以向付款人請求付款,并對持票人承擔付款責任。持票人這里要注意,如果票據超過了期限,持票人會喪失票據權利。追索權也叫做第二次請求權,因為是在第一次請求得不到付款之后才行使,追索權的追索對象包括出票人、背書人、保證人、承兌人和參加承兌人,持票人可以對其中的任何一人、數人或者全體行使追索權;也可以對其他匯票債務人行使追索權。持票人是可以不按照先后順序向匯票債務人進行追索的,被追索人在清償債務后,可以對相關責任人行使追索權,這方面與持票人享有相同權利。票據權利的行使不是可以任意行使的,持票人要取得款項,要在規定期限內提示付款:持票人取得的見票即付的匯票需要自出票日起一個月內向付款人提示付,持票人取得的是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或者見票后定期付款的匯票要在自到期日起十日內向承兌人提示付款。另外匯票和本票的票據權利是自票據到期日起2年以內行使;見票即付的匯票和本票的票據權利是自出票日起2年以內進行行使;因此為了防止喪失票據權利,要注意相關票據的權利行使時間。
票據的義務包括付款義務、償還義務、像匯票承兌人,本票出票人,支票付款人與出票人有資金關系都需要承擔付款義務。匯票、本票、支票的背書人,匯票、支票的出票人、保證人,在票據得不到承兌或付款時負有付款清償義務。
什么是票據?
票據是指出票人依法簽發的由自己或指示他人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有價證券,即某些可以代替現金流通的有價證券。
車船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取得車船所有權或者管理權的當月。已辦理退稅的被盜搶車船失而復得的,納稅人應當從公安機關出具相關證明的當月起計算繳納車船稅。納稅年度為公歷1月1日至12月31日。
車船使用稅是對行駛于公共道路的車輛和航行于國內河流、湖泊或領海口岸的船舶,按照其種類(如機動車輛、非機動車輛、載人汽車、載貨汽車等)、噸位和規定的稅額計算征收的一種使用行為稅。
車船稅計入什么會計科目?
車船稅計入稅金及附加會計科目。依據財會[2016]22號文規定,全面試行“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后,“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名稱調整為“稅金及附加”科目。“稅金及附加”科目用于核算企業經營主要業務應負擔的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等。
企業發生車船稅時:
借: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車船稅
實際繳納車船稅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車船稅
貸:銀行存款
期末結轉本年利潤時:
借:本年利潤
貸:稅金及附加
車船稅征收范圍是什么?
車船稅的征稅范圍為:依法應當在車船登記管理部門登記的機動車輛和船舶;依法不需要在車船登記管理部門登記的在單位內部場所行駛或者作業的機動車輛和船舶。
車船稅和車船使用稅是一樣的嗎?
車船稅和車船使用稅是一樣的,屬于一個稅種,車船使用稅也稱為車船稅,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船舶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應繳納的一種稅。
公司購買的一處房產,房產稅從什么時候開始交,是達到可使用狀態還是在房產證辦下來以后交?
答:根據相關規定,如果購置的是新建商品房,那么應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次月起計征房產稅;如果購置的是存量房,那么應自辦理房屋權權屬轉移、變更登記手續,房地產權屬登記機關簽發房屋權屬證書之次月起計征房產稅。
法規參考: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有關政策規定的通知》(國稅發[2003]89號)
二、關于確定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問題
(一)購置新建商品房,自房屋交付使用之次月起計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二)購置存量房,自辦理房屋權權屬轉移、變更登記手續,房地產權屬登記機關簽發房屋權屬證書之次月起計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納稅人,指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或個人,其為真正承擔納稅義務的人;扣繳義務人是有義務從持有的納稅人收入中扣除應納稅款并代為繳納的企業或單位,只是負有代繳的義務,并不屬于真正的納稅人。
扣繳義務人和納稅人的區別是什么?
納稅義務人簡稱為納稅人,指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或個人,其為真正承擔納稅義務的人;扣繳義務人是有義務從持有的納稅人收入中扣除應納稅款并代為繳納的企業或單位,只是負有代繳的義務,并不屬于真正的納稅人。
扣繳義務人有哪些義務?
扣繳義務人的義務主要包括依法辦理扣繳稅款登記、依法接受賬簿及憑證管理、依法代扣代繳和代收代繳稅款、依法履行扣繳稅款申報的義務、依法接受稅務機關所應進行的檢查。扣繳義務人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扣繳義務人主要包括各種類型的企業及機關、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部隊、學校和其他單位,或者是個體工商戶、個人合伙經營者和其他自然人,對于不同形式的扣繳義務人其扣繳范圍也各不相同。
負稅人與納稅人有什么區別?
1、含義不同,納稅人是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而負稅人是最終實際承擔稅負的單位和個人;
2、納稅人不一定是稅款的實際承擔者,即是說,納稅人不一定是負稅人。當納稅人所繳的稅款由自己負擔時,納稅人與負稅人一致;當納稅人通過一定的途徑將稅款轉嫁給他人負擔時,納稅人則不是負稅人;
3、在我國現有稅法規定的范圍內,不一定每個公民都是直接的納稅人,但人人都是商品和勞務的消費者,因而都是實際的負稅人,都為增加國家財政收入作出了貢獻。
納稅主體怎么理解?
納稅主體是稅收法律關系中依法履行納稅義務,進行稅款繳納行為的一方當事人。具體分為狹義的納稅主體和廣義的納稅主體。狹義的納稅主體僅指納稅人,是依稅法規定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廣義納稅主體是在稅收征納活動中所履行的主要義務、在性質上屬于納稅義務的主體,包括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以及納稅擔保人等。
不動產產權發生轉移變動時,需要征收一定比例的契稅,是否需要辦理產權登記,會影響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和申報繳納時間。
契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和繳納時間
一、需要辦理產權登記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和申報繳納時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二號)第九條、第十條規定,契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簽訂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的當日,或者納稅人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性質憑證的當日。納稅人應當在依法辦理土地、房屋權屬登記手續前申報繳納契稅。也就是說,需要辦理產權登記的,申報繳納時間為辦理權屬登記前即可,而不論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二、不需要辦理權屬登記手續的,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90日內申報繳納。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貫徹實施契稅法若干事項執行口徑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23號)的規定:(一)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的生效法律文書或者監察機關出具的監察文書等發生土地、房屋權屬轉移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法律文書等生效當日。(二)因改變土地、房屋用途等情形應當繳納已經減征、免征契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改變有關土地、房屋用途等情形的當日。(三)因改變土地性質、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需補繳土地出讓價款,應當繳納契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改變土地使用條件當日。發生上述情形,按規定不再需要辦理土地、房屋權屬登記的,納稅人應自納稅義務發生之日起90日內申報繳納契稅。
什么是契稅?
契稅是指不動產(土地、房屋)產權發生轉移變動時,就當事人所訂契約按產價的一定比例向新業主(產權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稅收。
契稅如何計算?
應納稅額=計稅依據×適用稅率。其中計稅依據屬于正常買賣的按照合同成交價格確認,屬于房屋或土地使用權互換的,支付差價方按照差額確認計稅依據;贈與以及其他沒有標明價格的轉移行為,參照市價進行確認。適用稅率為3%——5%,某些地區會有部分優惠政策。
契稅的計稅依據是什么?
契稅的計稅依據就是不含增值稅的成交金額。
企業為不動產出租行業的一般納稅人,房屋租賃合同約定年底一次性付全年租金,那么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怎么確定?
1、增值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根據財稅[2016]36號附件一第四十五條、財稅[2017]58號第二條規定,納稅人提供租賃服務采取預收款方式的,其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到預收款的當天。但如果提前開具發票的,其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發票開具的當天。
因此,合同約定年底一次性付全年租金,如果企業在年底之前未收到預付款或提前開票,則增值稅的納稅義務時間為合同約定的時間,即年底;如果在年底之前已經收到預付款或提前開票,則以收到預付款或提前開票最先的時間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時間。
2、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承租人應付租金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又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企業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第一條 關于租金收入確認問題 的規定,企業提供固定資產、包裝物或者其他有形資產的使用權取得的租金收入,應按交易合同或協議規定的承租人應付租金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其中,如果交易合同或協議中規定租賃期限跨年度,且租金提前一次性支付的,根據《實施條例》第九條規定的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出租人可對上述已確認的收入,在租賃期內,分期均勻計入相關年度收入。
因此,如果房屋租賃合同租期沒有跨年,則約定的付款日期即為企業所得稅上的收入確認時間;如果合同約定的租期跨年度,則需要分期均勻計入相關年度。企業所得稅按季度申報的需要在季度終了的申報期內完成申報繳款。
換工作后,別忘了變更扣繳義務人!以下是具體操作流程:
第一步:打開個人所得稅APP,點擊“我要查詢”,進入界面,點擊“專項附加扣除信息查詢”;
第二步:選擇正確的年份,找到最新的填報信息,點擊進入,在詳情界面可以看到當前設置的扣繳義務人,點擊下方的修改,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修改申報方式,進入界面后重新選擇扣繳義務人,然后理由選擇變更工作單位,最后點擊確認修改。
如果在選擇扣繳義務人時未查詢到新入職公司的信息,記得提醒扣繳義務人在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扣繳客戶端辦理人員信息采集。
同樣的方式,也可以用于修改租房信息、基本信息等其他信息哦。
內容來源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會計網整理發布。
消費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按以下規定確定:
1、納稅人銷售應稅消費品,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2、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除受托方為個人外,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貨時代收代繳稅款,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受托方向委托方交貨的當天;
3、未對外銷售,自用應稅消費品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移送貨物的當天;
4、進口應稅消費品,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為進入關境的當天。
消費稅納稅義務人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委托加工和進口《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規定的消費品的單位和個人,以及國務院確定的《消費稅暫行條例》規定的消費品的其他單位和個人。
消費稅征稅范圍依照《消費稅暫行條例》所附《消費稅稅目稅率表》執行。包括:煙、酒及酒精、化妝品、貴重首飾及珠寶玉石、鞭炮及焰火、成品油、汽車輪胎、摩托車、小汽車、高爾夫球及球具、高檔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電池、涂料。《消費稅暫行條例》所附《消費稅稅目稅率表》中所列應稅消費品的具體征稅范圍,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確定。
消費稅的納稅期限分別為1日、3日、5日、10日、15日、1個月或者1個季度。納稅人的具體納稅期限,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應納稅額的大小分別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納稅的,可以按次納稅。
每個人都與增值稅息息相關,因為增值稅是我國最重要的稅種之一,那么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要如何界定呢?
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的概念
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其中單位指的是企業、行政、事業、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
需要注意的是稅法將增值稅納稅人按會計核算水平和經營規模分為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分別采取不同的登記管理辦法。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的會計分錄
銷售商品確認收入: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什么是小規模納稅人?
會計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規定報送有關稅務資料的,年銷售額在規定標準以下的增值稅納稅人就是小規模納稅人。
增值稅納稅人為什么要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為了既簡化增值稅的計算和征收,也有利于減少稅收征管漏洞,原因是我國增值稅納稅人眾多,并且會計核算水平參差不齊。
如何計算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起征點?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相關規定:小規模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合計月銷售額未超過15萬元的,免征增值稅,如果是以一個季度為一個納稅期的,則合計季度銷售額不能超過45萬元。
小規模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合計月銷售額超過15萬元,但扣除本期發生的銷售不動產的銷售額后未超過15萬元的,免征增值稅的是其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取得的銷售額。
每個公民都有納稅的義務,增值稅作為我國最重要的稅種之一,毋庸置疑它和我們也是息息相關的,那么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該怎么確定?
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確定
(一)發生應稅銷售行為,如果開具了發票,則為開具發票的當天,如果沒有開具發票,則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
但是又因為銷售結算方式的不同而分為了不同情況:
(1)采取直接收款方式的,為收到銷售款或者取得銷售款憑據的當天,無論貨物是否已經發出。
(2)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銀行收款方式的,為辦妥托收手續發出貨物的當天。
(3)采取賒銷和分期收款方式的,如果沒有書面合同或者書面合同里面沒有約定好收款日期,為貨物發出的當天,如果書面合同已約定好,則為收款日期的當天。
(4)采取預收貨款方式的,為貨物發出的當天,但也有特殊情況,即像大型機械設備、飛機、船只等生產銷售生產工期超過12個月的貨物,則為收到預收款或者書面合同約定的收款日期的當天。
(5)采取其他納稅人代銷貨物的,為收到代銷單位的代銷清單或者收到部分或全部貨款的當天,如果是未收到代銷清單及貨款的,為發出代銷貨物滿180天的當天。
(二)進口貨物,為報關進口的當天。
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是誰?
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其中單位指的是企業、行政、事業、軍事單位、社會團體及其他單位。個人指的是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
需要注意的是稅法將增值稅納稅人按會計核算水平和經營規模分為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分別采取不同的登記管理辦法。
車輛購置稅是一種財產稅,以購置的特定車輛為課稅對象,實行一次課征制,以價格為計稅標準,以下是會計網整理的車輛購置稅納稅義務人的內容,來一同了解下吧。
車輛購置稅納稅人
車輛購置稅是以在中國境內購置規定車輛為課稅對象、在特定的環節向車輛購置者征收的一種是。此處的購置是指以購買、進口、自產、受贈、獲獎或者其他方式取得并自用應稅車輛的行為。
車輛購置稅的納稅人:在中國境內購置汽車、有軌電車、汽車掛車、排氣量超過一百五十毫升的摩托車的單位和個人。
單位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以及其他企業和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家機關、部隊以及其他單位;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戶以及其他個人。
車輛購置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車輛購置稅有關具體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71號)相關規定,車輛購置稅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以納稅人購置應稅車輛所取得的車輛相關憑證上注明的時間為準。
車輛購置稅應納稅額如何計算?
車輛購置稅應納稅額應按以下公式計算:
應納稅額=初次辦理納稅申報時確定的計稅價格×(1-使用年限×10%)×10%-已納稅額
注意應納稅額不得為負數。
使用年限是指自納稅人初次辦理納稅申報之日起,至不再屬于免稅、減稅范圍的情形發生之日止。使用年限應取整計算,不滿一年的不計算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