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控制審計的對象是特定基準日內部控制設計與運行。內部控制審計是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內控制度的審查、分析測試與評價,確定其可信程度,從而對內部控制是否有效作出鑒定的一種審計方法。
內部控制審計有哪些程序?
1、了解企業內部控制情況,做出相應記錄。需通過一定手段,了解被審計單位已經建立的內控制度及執行情況,并做出記錄與描述;
2、初步評價內部控制的健全性。確認內部控制風險、確定內部控制是否可依賴以及為進行符合性測試確定前提;
3、實施符合性測試程序,證實有關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效果;
4、評價內部控制的強弱,評價控制風險,確定在內控薄弱的領域擴展審計程序,制定實質性的審計方案。
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有哪些?
內控審計報告的意見類型包括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和非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其中,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是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依照獨立審計準則要求進行審查后,認為財務報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并實現公允反映時發表審計意見的書面文件;
保留意見審計報告是審計人員出具的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的反映有所保留的審計意見的審計報告。保留意見表明審計人員認為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活動和會計報表在整體上是公允的,但個別方面存在重要錯誤或問題所給予的一種大部分肯定、局部否定的評價,實質上是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編制的會計報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慣性所打的折扣。
內部控制五要素有哪些?
1、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具體包括治理結構、內部審計、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人力資源政策與企業文化等;
2、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并應對策略;
3、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采用相應的控制活動,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限度內;
4、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且準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可以在企業內部或者企業與外部進行有效溝通;
5、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及時予以改進。
管理會計的服務對象側重于企業內部管理人員。一般來說,現代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從財務會計單純的核算拓展到解析過去、控制現在與籌劃未來有機地結合起來。
管理會計的服務對象側重于哪些人員?
管理會計的服務對象側重于企業內部管理人員。一般來說,現代管理會計的職能作用,從財務會計單純的核算拓展到解析過去、控制現在與籌劃未來有機地結合起來。
管理會計是什么?
管理會計是成本管理會計的簡稱,管理會計從傳統的會計系統中分離出來,與財務會計并列,為企業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企業會計分支。管理會計需要針對企業管理部門編制計劃、作出決策、控制經濟活動的需要,記錄與分析經濟業務,獲取和呈報管理信息,并直接參與決策控制過程。
管理會計的職能
1、解析過去:主要是對財務會計所提供的資料進行進一步的加工、改制和延伸,更好地適應籌劃未來和控制現在的需要;
2、控制現在:通過一系列的指標體系,及時修正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使企業的經濟活動嚴格按決策預定的方向進行;
3、籌劃未來:預測與決策是籌劃未來的主要形式,管理會計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豐富資料,進行定量分析,幫助管理部門客觀掌握情況,提高預測與決策的科學性。
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內容有哪些?
1、作業成本法和目標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是對事物在經濟、技術方面,運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管理的方法;目標成本法以市場導向,對制造過程的產品進行利潤計劃和成本管理的方法;
2、預算管理體系和風險管理體系:預算管理體系作為預算管理體制產生、存在的前提與基礎;風險管理體系是組織管理體系中與管理風險有關的要素集合;
3、平衡計分卡:從多維度或層面對企業或部門,采用多重指標進行績效評價;
4、績效管理和因素分析法:績效管理是企業與單位、員工間對于如何實現績效目標達成一致的管理方法;因素分析法根據價值工程對象選擇應考慮的各種因素,憑借分析人員的知識和經驗集體研究確定所選擇的對象。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根本區別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根本區別在于財務會計以財務收支為依據,記錄和反映企業資金的增減變化與結果,管理會計主要是利用財務會計資料進行管理的特有方法,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規劃和控制,從而以提高經濟效益這一目的。
審計對象選取的方法有三種,分別是風險特征法、業務比重法、隨機抽樣法,相關解釋如下:
審計對象選取的方法
風險特征法
首先梳理審計對象可能存在的風險種類,將各審計對象的風險進行逐項分析排序,對風險等級設置一定的分值,風險等級高的則得分高,并以其得分高低作為選擇審計對象的依據。風險特征法可盡最大可能將高等級風險領域納入審計對象,有效防范風險。
業務比重法
首先區分不同的業務性質,然后分析各審計對象所占業務比重,對占比大的審計對象重點審計,同時兼顧占比小的,或者也可選擇不同占比中各一定數量的審計對象。此外,若涉及多個業務性質,則可設定相關權重,以最后加權比重來決定審計對象。業務比重法可有效解決審計實務中面臨的業務種類多、數量大、覆蓋面廣的問題。
隨機抽樣法
該方法是從眾多審計對象中隨機抽取一個或若干個來實施審計檢查,如單位、月份、合同、訂單等。其優點是操作簡便,但缺陷也比較明顯,由于審計對象存在差異,一些存在重大風險的審計對象有可能被忽略,從而導致審計結果嚴重偏離實際情況。
審計對象選取的意義
審計對象的選取貫穿整個內部審計項目中,從項目立項、審前調研、方案制定等前期階段,到現場實施、補充取證等后期階段,審計對象的選取都是內部審計項目工作中的核心內容。通過運用合理、有效的方法選取合適的審計對象,揭示典型問題和風險,可極大提高審計效率;通過分析,精準選取審計對象,可最大程度降低內部審計風險;通過優選審計對象,可推動內部審計有效發揮職能,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審計對象解釋
審計對象又稱審計客體,即參與審計活動關系并享有審計權力和承擔審計義務的主體所作用的對象。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外延上的審計實體,即被審計單位,其二是內涵的審計內容或審計內容在范圍上的限定。
審計對象的載體
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審計對象是歷史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審計對象的載體是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是反映企業或預算單位一定時期資金、利潤狀況的會計報表。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或財務狀況變動表、附表和附注。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報告、管理分析及財務情況說明書等列入財務報告或年度報告的資料。
會計科目包含哪些要素,這應該是作為會計人要知道的,如果你不了解這部分的內容,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會計科目包含哪些要素?
會計科目包含六大要素,主要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利潤和費用。
會計科目與會計對象之間有什么區別?
會計對象就是指會計工作所要核算和監督的內容,會計對象是指企事業單位在日常經營活動或業務活動中所表現出的資金運動,即資金運動構成了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內容會計科目是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的項目。
會計要素和會計科目之間有什么區別?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會計科目是指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的項目。
會計科目與賬戶有什么區別?
1、會計科目僅僅是賬戶的名稱,不存在結構;而賬戶則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結構。
2、會計科目僅說明反映的經濟內容是什么,而賬戶不僅說明反映的經濟內容是什么,而且系統反映和控制其增減變化及結余情況。
3、會計科目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開設賬戶、填憑證所運用;而賬戶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體會計對象的會計資料,為編制會計報表所運用。
會計科目是指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的項目。
會計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詳細程度及其統馭關系不同,分為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
會計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經濟內容不同,分為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損益類等科目。
以上就是關于會計科目與會計要素、會計對象和賬戶的區別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有關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我們都知道稅收是分為很多不同種類的,資源稅也是我們作為財務人員實際工作中可能會接觸到的工作內容。相信大多數會計同行對資源稅這個稅種比較陌生,今天會計網為大家整理了關于繳納資源稅的知識內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什么是資源稅?
資源稅是對我國開采應稅礦產品和生產食鹽的單位和個人征收的一種應稅資源稅。一般資源稅是國家國有資源,如我國憲法規定城市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領域,根據國家的需要,單位和個人使用某些自然資源,以獲得使用稅征收權應稅資源。
資源稅是對自然資源征稅的稅種的總稱。我國現行資源稅實行從量定額征收,根據"資源條件好、收入多的多征;資源條件差、收入少的少征"的原則,確定了不同的稅額。
資源稅的征稅對象
1、資源稅納稅人
在我國境內開采《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規定的礦產品或者生產鹽的單位和個人,為資源稅的納稅義務人。
2、資源稅扣繳義務人
在某些情況下,可由收購未稅礦產品的單位代為扣繳稅款。
3、資源稅征稅范圍
原油、天然氣、煤炭、其它非金屬礦原礦、黑色金屬礦原礦,有色金屬礦原礦、鹽7類。
以上就是要介紹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關于資源稅的方面應該有所了解了,對以后的工作也能有所幫助。
合規性審計的對象為已發生的經營行為。通過審核已發生的經營行為來判斷該行為的發生是否已遵循企業的既定政策流程;在審批流程中有無完全澄清并排除了潛在風險點;在行為發生中是否有效進行了監控;在行為發生后有無進行常規的對比。
合規性審計的目的
合規性審計目的在于揭露和查處被審計單位的違法、違規行為,促使其經濟活動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及內部控制制度等要求的審計。實施合規性審計,為企業排除潛在的違規違法風險以及防止潛在風險擴大,為企業預防因違規違法而帶來的不必要損失。
合規性審計的參與人員
合規性審計以合規人員為主導進行,若有必要,則需企業的相關部門,如法律部、財務部、人力部、業務部門等加以配合。
合規性審計的后續措施
合規性審計中若發現違規問題,會依據問題的性質及嚴重程度進行不同的后續措施:
1、嚴重程度較低的問題,可以通過更新企業的合規管理政策、改進企業的合規管理流程來進行完善;
2、較嚴重的違規問題,將啟動合規調查流程,對該問題進行深入調查,查看問題的根本原因并對相關人員進行處理。
3、若涉及到更為嚴重的違法問題,合規人員將會第一時間將此案件轉移至國家相關行政機關處進行處理,防止擴大后續負面影響。
合規性審計解釋
合規性審計是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依據國家法律、法規和財經制度對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及其有關資料是否合規所進行的一種經濟監督活動。
中外合作辦學碩士主要可以滿足想要免聯考入學的人、想積累國際人脈的人、想提升專業知識的人讀研究生的需求。
一、中外合作辦學碩士招生對象——想要免聯考入學的人
中外合辦在職研究生采用審核制入學,入學無需與統招生一起參加全國聯考,部分院校可免試入學,部分院校需參加筆試和面試,審核及考核通過可到校上課,這對于一些沒有時間和精力備戰全國聯考的在職人員而言十分理想。所以,想要免聯考入學者可踴躍報考。
二、中外合作辦學碩士招生對象——想積累國際人脈的人
報讀中外合辦在職研究生的學員多數是來自不同領域、層次不同、見識見地也不同,大家通過課程學習彼此交流學習心得,久而久之可以建立屬于自己的人脈圈子,從而達到資源共享、達到共贏。
三、中外合作辦學碩士招生對象——想提升專業知識的人
中外合辦在職研究生課程均由國內外知名導師親臨授課,這些老師都有相當的學術背景,其教學經驗豐富,且教學手法嫻熟,可以為報考者帶來優質課程。另外,此種方式課程理論結合實踐,學員通過其課程學習可掌握前沿的專業知識,從而實現在國內攻讀國外研究生課程的愿望。
注: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具體信息請聯系在線老師了解。
函證對象主要包括三點內容,分別是銀行存款、借款及與金融機構往來的其他重要信息;應收賬款;函證的其他內容,具體如下:
注冊會計師應當對銀行存款、借款(包括零余額賬戶和在本期內注銷的賬戶)及與金融機構往來的其他重要信息實施函證,除非有充分證據表明某一銀行存款、借款及與金融機構往來的其他重要信息對財務報表不重要且與之相關的重大錯報風險很低。
如果不對這些項目實施函證,應當在審計工作底稿中說明理由。
除非存在下列兩種情形之一,注冊會計師應當對應收賬款實施函證:
(1)根據審計重要性原則,有充分證據表明應收賬款對財務報表不重要。
(2)注冊會計師認為函證很可能無效。
如果不對應收賬款函證,注冊會計師應當在工作底稿中說明理由。
非強制要求,注冊會計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對下列內容(包括但并不限于)實施函證:
如投資;應收票據;往來款項;保證、抵押或質押;由他人代管的存貨;或有事項;重大或異常的交易等。
函證通常適用于賬戶余額及其組成部分,還可向第三方函證交易或事項的協議或細節。
函證是指審計師為了獲取影響財務報表或相關披露認定的項目的信息,通過直接來自第三方對有關信息和現存狀況的聲明,獲取和評價審計證據的過程。比如通過函證的方式核對單位銀行存款日記賬的余額與銀行方面實存金額是否一致。
稅法的調整對象是稅收分配過程中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負責管理全國稅收征收工作,各地各級稅務局應當按照國務院的稅收征收管理規定,在特定范圍內進行征收管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稅收管理工作進行領導或協助,支持稅務機關依法履行職務,依法征收稅款。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支持、協助稅務機關依法執行職務,稅務機關依法履行職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
稅法是什么?
稅法即稅收法律制度,是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機關制定的用以調整稅收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國家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以憲法為依據,調整國家與社會成員在征納稅上的權利與義務關系,能夠發揮維護經濟秩序和稅收秩序、保障國家利益和納稅人合法權益的作用,是國家稅務機關及一切納稅單位和個人依法征稅的法律依據。
稅法的分類
稅法可按照其立法目的、征稅對象、權益劃分、適用范圍等進行分類,一般會按照稅法的功能作用將其分為稅收實體法和稅收程序法兩大類。
稅收實體法主要是指確定稅種立法,具體規定各稅種的征收對象、征收范圍、稅目、稅率等的法律,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車船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車輛購置稅、契稅和耕地占用稅等;稅收程序法是指涉及稅務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稅收管理法、發票管理法、稅務機關法、稅務機關組織法、稅務爭議處理法等。
稅法構成要素
稅法構成要素是指稅收制度中的基本因素,一般在國家制定的各種基本法中具體規定。主要包括納稅人、征稅對象、納稅地點、稅率、稅收優惠、納稅環節、納稅期限、違章處理等。其中納稅人、課稅對象、稅率三類因素是一種稅收制度構成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