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級經濟師考試已經結束,馬上又有不少小伙伴開始備考2024年中級經濟師考試了,這里小編整理了2024年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
【考點】財政政策乘數
(一)政府購買支出乘數
計算公式及結論
(1)政府購買支出乘數KG
=國民收入變動率?Y/政府購買支出變動率?G
=1/(1-b)
式中:b代表邊際消費傾向。
(二)稅收乘數
計算公式及結論
(1)稅收乘數KT
=國民收入變動率?Y/稅收變動率?T
=-b/(1-b)
(2)同稅收乘數比較,購買性支出乘數大于稅收乘數。
(3)這說明增加財政支出政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大于減稅政策。
(三)平衡預算乘數
計算公式及結論
(1)平衡預算乘數Kb
=國民收入變動率?Y/稅收變動率?T
+國民收入變動率?Y/政府購買支出變動率?G
=KT+KG
=-b/(1-b)+1/(1-b)=(1-b)/(1-b)=1
(2)即使增加稅收會減少國民收入,但如果同時等額增加政府支出,國民收入也會以支出增加的數量增加。
(3)這意味著即使實行平衡預算政策,仍具有擴張效應,其效應等于1。
2023年中級經濟師考試已經結束,馬上又有不少小伙伴開始備考2024年中級經濟師考試了,這里小編整理了2024年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考點,希望對大家的備考有所幫助。
【公式】一元線性回歸模型
1.一元線性回歸模型是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相關關系的最簡單的回歸模型。只涉及一個自變量的回歸問題。
Y=β0+β1X+ε
式中:
β0和β1為模型的參數,回歸模型可以用描述因變量Y如何依賴自變量X和誤差項ε的方程來表示。
(1)Y是X的線性函數(β0+β1X)加上誤差項ε。
(2)β0+β1X反映了由于X的變化而引起的Y的線性變化。
(3)誤差項ε是個隨機變量,反映了除X和Y之間的線性關系之外的隨機因素對Y的影響,是不能由X和Y之間的線性關系所解釋的Y的變異性。
2.一元線性回歸方程
E(Y)=β0+β1X
式中:
(1)描述因變量Y的期望E(Y)如何依賴自變量X的方程稱為回歸方程
(2)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的圖示是一條直線,β0是回歸直線的截距,β1是回歸直線的斜率,表示X每變動一個單位時,E(Y)的變動量。)
政府收入超過支出的部分,與預算赤字相對應,稅務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額,就是政府預算盈余,可以通過BS=t*Y+T-G-Tr公式計算得出。
政府預算盈余的計算公式
BS=t*Y+T-G-Tr;公式中:BS:預算盈余;t:稅率(比例稅形式);T:稅收(定量稅形式);Y:國民總收入;G:政府購買支出;Tr:政府轉移支付支出。
預算盈余,是指政府收入超過支出的部分,稅務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額,與預算赤字相對應稅務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額。
政府預算赤字計算公式
政府預算赤字=政府預算支出-政府預算收入,即T-G,T指稅收,G指政府支出。
什么是政府預算盈余?
政府預算盈余指的是政府收入超過支出的部分,與預算赤字相對應,稅務收入大于政府支出的余額。
財政盈余的影響有哪些?
1、財政盈余對經濟方面的影響。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財政盈余的情況的出現,則表明國家的稅收沒有很好地被利用和運轉,資源也沒有被合理充分地利用。就有可能出現國家經濟發展緩慢。
2、財政盈余對政府的影響。
如果國家財政盈余過多,那么就說明支出很少,或者還有一方面是稅收很高。如果一個國家的支出很少或者是稅收太高,那么會對國家政府產生不好的影響,比如說國家政府會越來越沒有威信,稅收太高了,老百姓留在自己這里的錢就少了,那么老百姓對生活就會越來越沒有積極性了。
財政赤字會造成什么影響?
①財政赤字可以擴大總需求,在原有需求的基礎上出現新的需求,兩者疊加從而使總需求擴大。
②財政赤字會使政府增發國債,很多國家通過發行國債來彌補赤字,也是比較可靠的一種方式。但是,增發的國債很多也是用來彌補赤字,并且會隨著赤字的增長而增長。同時,債務需要還本付息,這也使財政赤字增大。
③財政赤字的出現往往表示財政收入的貨幣無法滿足支出,向銀行進行借款成為一種彌補方式,而向銀行借款使銀行的準備金增加,也就意味著基礎貨幣增加。
回歸直線方程公式為Yi-y^=Yi-a-bXi,離差作為表示Xi對應的回歸直線縱坐標y與觀察值Yi的差,其幾何意義可用點與其在回歸直線豎直方向上的投影間的距離來描述。
回歸直線方程指在一組具有相關關系的變量的數據(x與Y)間,一條最好地反映x與y之間的關系直線。
什么是回歸直線方程?
在一組具有相關關系的變量的數據(x與Y)間,通過散點圖我們可觀察出所有數據點都分布在一條直線附近,這樣的直線可以畫出許多條,而我們希望其中的一條最好地反映x與Y之間的關系,即我們要找出一條直線,使這條直線“最貼近”已知的數據點,記此直線方程為(如右所示,記為①式)這里在y的上方加記號“^”,是為了區分Y的實際值y,表示當x取值Xi=1,2,3……)時,Y相應的觀察值為Yi,而直線上對應于Yi的縱坐標是①式叫做Y對x的回歸直線方程,相應的直線叫做回歸直線,b叫做回歸系數。
回歸直線方程的意義是什么?
回歸直線方程的意義是反映了樣本整體的變化趨勢統計就是要用樣本來分析整體。回歸直線方程是利用樣本數據計算出來,反映的是兩相關關系的變量整體的變化趨勢。
直線回歸方程的應用有哪些?
直線回歸方程的應用有描述兩變量之間的依存關系;利用直線回歸方程即可定量描述兩個變量間依存的數量關系;利用回歸方程進行預測;把預報因子(即自變量x)代入回歸方程對預報量(即因變量Y)進行估計,即可得到個體Y值的容許區間。應用直線回歸時,需要注意做回歸分析要有實際意義;回歸分析前,最好先作出散點圖;回歸直線不要外延。
注冊會計師機考錄入公式時,考生移動鼠標選擇在答題區域需要插入公式的地方;點擊“公式和符號”按鈕,彈出選擇公式對話框,點擊相應的公式進行插入;在公式中輸入數字,輸入完成將光標移出公式框。如需刪除公式,點擊鼠標將光標移至公式的右側,點擊鍵盤上的退格鍵即可,刪除公式需要進行二次確認。
此外,考生還可以將輸入法切換為搜狗拼音輸入法,在“工具箱”中的“特殊符號”或者“數字/單位”一欄尋找需要的公式符號。
在考試過程中,如果遇到任何與機考系統軟件、設備硬件故障相關的問題,可以立即舉手向監考人員示意。
注冊會計師各科目均為機考,客觀題主要包括單選題、多選題,考生根據題意選擇正確選項即可。主觀題包含簡答題、計算題、案例分析題以及綜合題,需要考生按照題目要求在答題區域中寫出正確答案。
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科目有:《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會計》、《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和《稅法》;綜合階段考試科目有《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一)》、《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二)》。
1、理解性記憶。在進行注冊會計師備考的時候,必須要熟記官方教材的每一個知識點,可能很多考生認為這些知識點比較枯燥,而且不容易記憶。為了能夠加強記憶力,在學習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就一定要學會理解性記憶。可以通過理解的方法來梳理知識點,增強自己的記憶力,這樣才容易把知識點記住,不容易遺忘。
2、鞏固強化記憶。總是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就很容易把舊的知識遺忘,這就要求考生在學習的同時也要不斷的去復習。建議每學習完一個章節就要做一次總結,然后重新把所有章節的內容串聯起來,重新復習一遍。
3、掌握答題技巧。在最后的沖刺階段,可以多做一些歷年模擬題和真題練習,這樣可以盡快的熟悉考試的題型,可以從考題當中總結經驗,學會一些答題技巧,能夠在考試過程當中節省大量的時間。
線性內插法計算公式是Y=Y1+(Y2-Y1)×(X-X1)/(X2-X1)。線性內插是假設在二個已知數據中的變化為線性關系,因此可由已知二點的坐標(a,b)去計算通過這二點的斜線,其中a為函數值。
什么是線性內插法
線性內插法是根據一組已知的未知函數自變量的值和它相對應的函數值,利用等比關系去求未知函數其他值的近似計算方法,是一種求未知函數逼近數值的求解方法。通俗地講,線性內插法就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來計算內插點的數據。
線性內插法的計算原理
根據未知函數f(x)在某區間內若干點的函數值,作出在該若干點的函數值與f(x)值相等的特定函數來近似原函數f(x),進而可用此特定函數算出該區間內其他各點的原函數f(x)的近似值,這種方法,稱為內插法。
內插法的分類
按特定函數的性質分類,有線性內插、非線性內插等;按引數(自變量)個數分類,有單內插、雙內插和三內插等。
線性內插法的具體計算過程
線性內插法是指兩個量之間如果存在線性關系,若A(X1,Y1),B(X2,Y2)為這條直
線上的兩個點,已知另一點P的Y0值,那么利用他們的線性關系即可求得P點的對應值X0。通常應用的是點P位于點A、B之間,故稱“線性內插法”。在求解X0時,可以根據下面方程計算:
(X0-X1)/(X2-X1)=(Y0-Y1)/(Y2-Y1)。
在具體應用中,關鍵是要搞清楚6個量X1,Y1,X2,Y2,X0,Y0之間的關系。
1、“內插法”的原理是根據等比關系建立一個方程,然后解方程計算得出所要求的數據。
2、仔細觀察方程會看出一個特點,即相對應的數據在等式兩方的位置相同。例如:X1位于等式左方
表達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右側,與其對應的數字Y1應位于等式右方的表達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右側。
協方差表示的是兩個變量的總體的誤差,這與只表示一個變量誤差的方差不同。協方差在概率論和統計學中用于衡量兩個變量的總體誤差。
方差是協方差的一種特殊情況,即當兩個變量是相同的情況。如果兩個變量的變化趨勢一致,那么兩個變量之間的協方差就是正值。如果兩個變量的變化趨勢相反,那么兩個變量之間的協方差就是負值。
協方差在農業上的應用
農業科學實驗中,經常會出現可以控制的質量因子和不可以控制的數量因子同時影響實驗結果的情況,這時就需要采用協方差分析的統計處理方法,將質量因子與數量因子(也稱協變量)綜合起來加以考慮。比如,要研究3種肥料對蘋果產量的實際效應,而各棵蘋果樹頭年的“基礎產量”不一致,但對試驗結果又有一定的影響。要消除這一因素帶來的影響,就需將各棵蘋果樹第1年年產量這一因素作為協變量進行協方差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實驗結果。當兩個變量相關時,用于評估它們因相關而產生的對應變量的影響。當多個變量獨立時,用方差來評估這種影響的差異。當多個變量相關時,用協方差來評估這種影響的差異。
協方差計算公式
協方差計算公式為:COV(X,Y)=E(XY)-E(X)E(Y)。EX為隨機變量X的數學期望,EXY是XY的數學期望。協方差在概率論和統計學中用于衡量兩個變量的總體誤差。而方差是協方差的一種特殊情況,即當兩個變量是相同的情況。
協方差變量間相關的關系
一般有三種:正相關、負相關和不相關。
1、正相關:假設有兩個變量x和y,若x越大y越大;x越小y越小則x和y為正相關。
2、負相關:假設有兩個變量x和y,若x越大y越小;x越小y越大則x和y為負相關。
3、不相關:假設有兩個變量x和y,若x和y變化無關聯則x和y為負相關。
注冊會計師輸入財管公式時,可以點擊“公式和符號”按鈕,彈出選擇公式對話框,點擊相應的公式進行插入;在公式中輸入數字,輸入完成將光標移出公式框。如需刪除公式,點擊鼠標將光標移至公式的右側,點擊鍵盤上的退格鍵即可,刪除公式需要進行二次確認。
在進行注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考試時,主觀題使用公式較多,需要考生按照題目要求在答題區域中寫出正確答案。通常一道主觀題會包括多個答題要求,須逐一點擊標簽查看并回答所有問題,以免漏答。
1、多次開方
輸入被開方數,按一下2ndf鍵或者shift鍵,再按下開多次方鍵(一般就是多次乘方的鍵“yz”),再輸入開方次數,按“=”號即得出開方后的數據。
或者,直接輸入被開方數,按一下2ndf鍵或者shift鍵,再按下開方鍵,即可得出結果。
如果您的計算器帶有“^”符號的,該符號表示的就是開方的意思,例如271/3,那么依順序按一下鍵27、^、1/3再按等號就可以了。
2、多次乘方
多次乘方的計算原理同多次開方是一樣的,只不過需要將上標的1/n改為n。
輸入被乘方數,按下多次乘方鍵“yz”,再輸入乘方次數,按“=”號即得出開方后的數據。
如果您的計算機帶有“^”符號的,例如273,那么依順序按一下鍵27、^、3再按等號就可以了。
注會財管科目考核的內容主要如下:
1、財務管理基礎:財務管理基本原理,財務報表分析和財務預測,價值評估基礎;
2、長期投資決策:資本成本,投資項目資本預算,債券、股票價值評估,期權價值評估,企業價值評估;
3、長期籌資決策:資本結構,長期籌資,股利分配、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
4、營運資本管理:營運資本的投資和籌資管理;
5、成本計算:產品成本計算,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
6、管理會計:本量利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全面預算,責任會計,業績評價。
《財務成本管理》與《會計》、《審計》并稱為注會考試的“三座大山”。這個科目有很多需要背記的公式,考試涉及到很多計算和演練,需要考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些公式如何正確運用?理解是前提,練題是重點。
注冊會計師的公式難不難主要取決于考生個人的知識水平和學習、理解能力。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多,涵蓋范圍廣,涉及的公式也多,需要考生多加理解、記憶,并懂得將其靈活運用于實際試題中。在注會的備考中,記住公式會用公式善用公式很重要!
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難度
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難于綜合階段考試,一般專業階段考試難度排序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綜合階段考試科目只有一門,為《職業能力綜合測試(試卷一、試卷二)》。考生可以報名培訓班或者網上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下,理清學習思路,構建完整的知識架構和知識框架,學習效率也能大大提升。
報考注冊會計師考試的考生,需在連續五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考試科目,方能獲取專業階段考試合格證,取得該證書后才能報考綜合階段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多,涉及的知識面廣,考試難度很大,其含金量也相對應的高,在財會領域很是吃香。
注冊會計師考試方式
注冊會計師考試采用閉卷、計算機化考試方式,即機考,考生需在計算機終端獲取試題、作答并提交答題結果。答題時考生可選擇使用僅限于考試系統支持的輸入法及其功能,其中,考試系統支持5種輸入法,包括:微軟拼音輸入法、谷歌拼音輸入法、搜狗拼音輸入法、極品五筆輸入法、搜狗五筆輸入法。另外,考試系統提供的微軟新倉頡輸入法、速成輸入法和新注音輸入法僅供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持有人使用。
在考試前建議考生熟讀機考注意事項,提前操作機考模擬試題,做好充分的備考工作,避免因操作失誤耽誤考試!
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科目考察的知識點眾多,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是金融市場的結構、抽樣調查中的誤差、公共選擇、償債能力分析、描述統計、模型的檢驗和預測、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考點的相應考題,備考考生需要及時進行相關訓練。
1、【單選題】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時,其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是()。
A.應納稅額=銷售額X征收率
B.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X稅率
C.應納稅額=組成計價稅額X征收率
D.應納稅額=銷售額X稅率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增值稅。對小規模納稅人不實行扣稅法,其應納稅額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銷售額X征收率。
2、【單選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的是()。
A.偶然所得
B.財產轉讓所得
C.稿酬所得
D.勞務報酬所得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個人所得稅。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3、【單選題】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人總額,減除不征稅收人、免稅收人、各項扣除以及()。
A.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和抵免稅額后的余額再乘以稅率
B.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再乘以稅率
C.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和抵免稅額后的余額
D.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4、【多選題】在某城市隨機抽取1000戶居民作為樣本對該城市居民消費水平進行研究,對居民月消費支出Y(單位:元)和月收入X(單位:元),建立回歸模型,得到估計的回歸系數Y=1300+0.6X,決定系數0.96,關于該模型的說法正確的有()。
A.居民月收入和月消費支出之間正相關
B.回歸模型的擬合效果很好
C.居民月收入難以解釋月消費支出的變化
D.居民月收入每增長1元,月消費支出將平均增長0.6元
E.居民月收入為10000時,居民人均月消費支出大約為7300元
正確答案:A、B、D、E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模型的檢驗和預測。由Y=1300+0.6X,可以看出X和Y同方向變化,即正相關,選項A正確;0.6表示X每增加一個單位,Y的平均增加量,選項D正確;將X=10000元代入回歸方程即Y=1300+0.6×10000=7300(元),選項E正確。決定系數0.96接近于1,可看出回歸模型的擬合效果很好,選項B正確,選項C錯誤。
5、【多選題】在描述統計中,測度的數據分布特征主要包括()。
A.對稱程度
B.離散程度
C.相關性
D.集中趨勢
E.偏斜方向
正確答案:A、B、D、E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描述統計。在描述統計中,可以通過統計量描述數據的分布特征。對于數據分布特征的測度主要分為三個方面:(1)分布的集中趨勢,反映各數據向其中心值靠攏或聚集的程度;(2)分布的離散程度,反映各數據之間的差異程度,也能反映中心值對數據的代表程度;(3)分布的偏態,反映數據分布的不對稱性。對于兩個定量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經常采用的描述方法是散點圖和相關系數統計量。
以上就是【2024年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每日一練6.19】的全部內容。想知道自己是否具備2024年經濟師報考資格?趕緊點擊免費測!
在ACCA考試中,F2階段時間序列知識點一直都是比較重要且每年都會出現在試卷里,今天會計網就跟大家詳解這個知識點內容。
01、時間序列的組成部分,及局限性
1.1)Time series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4 categories:
a) Trend.(趨勢)
Key words: underlying long-term movement
√ 根據當下actual sales,通過數學計算得出大致銷售趨勢。
即:默認現行趨勢在未來也適用。
b) Seasonal variation.(季節性變動)
Key words: short-term fluctuations
affect results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year
√ 在時間上不一定是按“季節”發生的偏差,可以是每天的或每周的有規律的偏差。
即:短期內有規律的偏差都可歸為季節性變動。
c) Cyclical variation.(周期性變動)
Key words: longer time period
√ 相對于季節性變動,它是長期的有規律的變動,比如:經濟周期。
d) Random variation. (隨機性變動)
Key words: unforeseen circumstances
√ 通常不可預見,比如:政變、戰爭。
由于是突發事件,所以在做預測時(forecasting)不考慮該元素。
Ps:在F2中做Time series計算題時,不考慮Cyclical variation,到了P level才會涉及。
1.2)時間序列計算的局限性源于3個前提假設
a. a straight-line trend exists.
b. seasonal variations are constant.
c. what has happened in the past is a reliable guide to the future
因此,如果事件的發生帶有不可預見性,則不適用這種方法。
02、時間序列的組成部分——Trend計算
第1步:用moving average方法平滑actual sales units注意:偶數的時間跨度比奇數的時間跨度多一步計算!a) 當時間跨度是奇數時(以3年時間跨度為例)
b) 當時間跨度是偶數時(以4年時間跨度為例)
第2步:actual sales units被平滑后,根據high-low method 求出Trend表達式,即:Y=a + b XY(因變量)=Trend,X(自變量)=時間,一個X代表一個時間跨度注意:時間是自變量,trend是因變量!所以根據high-low method的計算原則,先選出時間(X)最大值和最小值,再找到對應trend(Y)的值,求出表達值即可
以第1步中3年時間跨度為例:假設20X1在X軸上代表1,往后每一年都依次共一個數字代表,則20X5 在X軸上代表5通過X找到對應Y的值,則得到兩個點(1,410);(5,470)求的Y=395+15X
辨析:圖中傾斜向上的直線就是trend表達式在坐標軸上的體現。這條直線沒有具體的X范圍規定(即:時間序列計算的前提假設,暗含現在的趨勢以后仍將繼續)為了便于理解可以將時間序列分解成兩部分來看
1)當下狀況(actual)
圖中藍色曲線是actual units,根據前面兩個步驟的計算得到藍色傾斜直線。即:現有狀況下的趨勢
2)預測未來(forecasting)
圖中黑色傾斜直線,是藍色傾斜直線的延長線,延續現有趨勢,代表未來趨勢再根據給出的藍色粗實線調節對應季節性波動,得到黑色曲線 Forecasting figure
03、時間序列的組成部分——Trend + Seasonal variation計算
涉及2元素:Y= Forecasting figure T= TrendS= Seasonal variation上圖中藍色實線,是在求出的trend上調整季節性波動,最終得到Forecasting figure(Y)a) 加法模型的計算公式Y = T + S例子1: Based on the last 15 periods the underlying trend of sales is y = 345.12 – 1.35x. If the 16th period has a seasonal factor of –23.62, assuming an additive forecasting model, what is the forecast for that period, in whole units?解:將x=16代入y = 345.12 – 1.35x,得到y=323.52.這里的y,就是trend。所以在加法模型中對應T=323.52又已知S=–23.62代入公式得到Y=323.52+(–23.62)=299.9
b) 乘法模型的計算公式Y = T * S例子2: The trend for monthly sales ($Y) is related to the month (t) by the equation Y = 1,500 – 3t where t = 0 in the first month of 20X8. What are the forecast sales (to the nearest dollar) for the first month of 20X9 if the seasonal component for that month is 0.92 using a multiplicative model?解:這里t=0對應 20X8 month1,一年有12個月則20X9 month1,對應t=12 (12+0=12) 代入 Y = 1,500 – 3t,求的Y=1464,這里的Y,就是trend。所以在乘法模型中對應T=1464又已知S=0.92代入公式得到Y=1464*0.92=1346.88
c) 兩種模型下季節性變動求和以一年為一個周期,中間有n個季節性波動時間點1) 加法模型∑ Δ S=0即:一年內,n個季節性波動相加=0例子3:The multiplicative quarterly seasonal variations for the time series were as follows:
以一年為一個周期,中間有4個季節性波動時間點,相加=00.82+1.41+?+(-1.09)=0求得?=-1.14 2) 乘法模型∑ Δ S=n即:一年內,n個季節性波動相加=n例子4:The multiplicative quarterly seasonal variations for the time series were as follows:
以一年為一個周期,中間有4個季節性波動時間點,相加=40.82+1.41+?+1.09=4求得?=0.68Ps :在乘法模型中不可能出現某個季節性波動系數是負的的情況
04、Deseasonalization(去季節化因素)計算
“seasonally adjusted”是”Deseasonalization”的同義詞辨析:該知識點可以理解為是以上知識點的逆向思維,不涉及forecasting即:已知actual units,和去季節化因素后,得到當下trend結合圖形理解:給出藍色曲線(actual units),和季節性波動系數(藍色粗實線),求藍色傾斜直線上的點
加法模型:T=Y-S乘法模型:T=Y/SY =the actual sales units S =Seasonal variationT =seasonally adjusted trend = current trend例子5:In January, the unemployment in Ruritania is 567,800. If the seasonal factor using an additive time series model is +90,100, what is the seasonally-adjusted level of unemployment (to the nearest whole number)?加法模型:T=Y-S =567,800-90,100=477,700
來源:ACCA學習幫
Time Series中文名稱為時間序列,它是ACCA考試MA科目中一個常考的重要考點之一,歷年有很多考生都會在這個考點上失分,對此,會計網今天就為大家重點解析這個常考點內容,希望有所幫助。
01、Four components of a time series:
Trend -- underlying long-term movement over time in the values of the data recorded
趨勢:數據的潛在變化情況
Seasonal variations – short-term fluctuations
季節性波動:短期數據波動
Cyclical variations – longer than seasonal variation
周期性變化:更長期的數據波動
Random variations – caused by unforeseen circumstances
隨機事件
在MA中,通常只做短期預測,所以重點在于Trend 和Seasonal variation的掌握,不考慮Cyclical variations和Random variations.
02、Finding the Trend (T)
2.1 Moving average -- 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就是根據已知的實際數據,求出固定期數的平均值,且均值對應的時間點也是對應期數的中間點。我們來看一道例題:
(1) Take a moving average over a period of three quarters.
第一種情況便是求奇數期數的移動平均數,所以第一個平均數=Year 1 Q1 - Q3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2,第二個平均數=Year 1 Q2 - Q4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3,以此類推,結果如圖:
(2) Take a moving average over a period of four quarters.
第二種情況便是求偶數期數的移動平均數,第一個平均數=Year 1 Q1 - Q4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但是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2.5,第二個平均數=Year 1 Q2 - Year2 Q1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3.5, 所以為了得到Q3對應的平均值,還需要再進行一次Q2.5和Q3.5的均值計算,結果如圖:
【總結1】:用移動平均法求奇數期的平均數時,只需求一次移動平均;求偶數期的平均數時,則需求兩次移動平均
2.2 High-low method -- 高低點法
根據移動平均法求得的結果,我們可以提煉出來這樣的數據:
根據這些數據是可以利用線性回歸法和高低點法求出Trend的表達式的,從而用于預測后面期數的Trend值。此時,以時間為自變量x,以trend值為因變量y。
當題中給了我們自變量的取值情況,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計算。如果沒有給出,默認Year1 Q1時x1=1, Year1 Q2時 x2=2 ...... 所以本題中高低點分別為:
Year1 Q3 x3=3, y3=1391
Year2 Q2 x6=6, y6=1418
帶入高低點法公式:
Trend的最終表達式為 y = 1364 + 9x
【總結2】:移動平均法和高低點法是兩種不同的方法,同學們要區分它們的適用情況
2.3 Deseasonalization/ seasonally-adjusted figure —— 去季節化
可以用兩種模型:
(1) Additive model 加法模型 T=Y-S
(2) Multiplicative model 乘法模型 T=Y/S
(Y is the actual result in case)
【總結3】:看到Deseasonalization/ seasonally-adjusted figure的表達要知道是在讓我們求出Trend的值,注意使用的是實際的Y
03、Find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 (S)
3.1 Additive model -- 加法模型
(1) S = Y – T
以上面數字為例
(2) 加法模型下季節性波動的總和為0,也就是
舉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5,Q2對應的S2= -3,Q4對應的S4= -4,讓我們求Q3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根據這個結論求出S3= 0 - (+5 -3 -4)= +2
(3) 對應期間的S是相等的
解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5,Q2對應的S2= -3,Q3對應的S3= +2,Q4對應的S4= -4,讓我們求第二年Q2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直接將S2= -3代入計算
3.2 Multiplicative model -- 乘法模型
(1) S = Y /T
以上面數字為例
(2) 加法模型下季節性波動的總和為n,也就是
舉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1.1,Q2對應的S2= 0.8,Q4對應的S4= 1.4,讓我們求Q3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根據這個結論求出S3= 4 - (1.1 + 0.8 + 1.4) = 0.7
(3) 對應期間的S是相等的
解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 1.1,Q2對應的S2= 0.8,Q3對應的S3= 0.7,Q4對應的S4= 1.4,讓我們求第二年Q2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直接將S2= 0.8代入計算
【總結4】:沒有找到所求期間的季節性波動不要慌,仔細閱讀一下題目看是否能夠根據其他方式得到。
04、Finding the Forecast figure (Y)
4.1 Additive model -- 加法模型
Y = T + S
4.2 Multiplicative model -- 乘法模型
Y = T * S
兩種方法下的T和S可以先根據之前介紹的方法確定,再帶入公式進行計算就能得到最終的預測量了。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審題,找到關鍵的提示信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時間序列相關的全部考點啦,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
來源:ACCA學習幫
在ACCA考試中,Time Seriest一個比較核心重要的高頻考點,也是考生備考時必須要理解和掌握的考點內容,為了幫助考生們進一步清晰理解這方面考點,下面會計網為大家著重講解關于Time Seriest相關知識點。
01、Four components of a time series:
? Trend -- underlying long-term movement over time in the values of the data recorded
趨勢:數據的潛在變化情況
? Seasonal variations – short-term fluctuations
季節性波動:短期數據波動
? Cyclical variations – longer than seasonal variation
周期性變化:更長期的數據波動
? Random variations – caused by unforeseen circumstances
隨機事件
* 在MA中,通常只做短期預測,所以重點在于Trend 和Seasonal variation的掌握,不考慮Cyclical variations和Random variations.
02、Finding the Trend (T)
2.1 Moving average -- 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就是根據已知的實際數據,求出固定期數的平均值,且均值對應的時間點也是對應期數的中間點。我們來看一道例題:
(1) Take a moving average over a period of three quarters.
第一種情況便是求奇數期數的移動平均數,所以第一個平均數=Year 1 Q1 - Q3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2,第二個平均數=Year 1 Q2 - Q4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3,以此類推,
(2) Take a moving average over a period of four quarters.
第二種情況便是求偶數期數的移動平均數,第一個平均數=Year 1 Q1 - Q4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但是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2.5,第二個平均數=Year 1 Q2 - Year2 Q1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3.5, 所以為了得到Q3對應的平均值,還需要再進行一次Q2.5和Q3.5的均值計算,結果如圖:
【總結1】:用移動平均法求奇數期的平均數時,只需求一次移動平均;求偶數期的平均數時,則需求兩次移動平均
2.2 High-low method -- 高低點法
根據移動平均法求得的結果,我們可以提煉出來這樣的數據:
根據這些數據是可以利用線性回歸法和高低點法求出Trend的表達式的,從而用于預測后面期數的Trend值。此時,以時間為自變量x,以trend值為因變量y。
當題中給了我們自變量的取值情況,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計算。如果沒有給出,默認Year1 Q1時x1=1, Year1 Q2時 x2=2 ...... 所以本題中高低點分別為:
Year1 Q3 x3=3, y3=1391
Year2 Q2 x6=6, y6=1418
帶入高低點法公式:
Trend的最終表達式為 y = 1364 + 9x
【總結2】:移動平均法和高低點法是兩種不同的方法,同學們要區分它們的適用情況
2.3 Deseasonalization/ seasonally-adjusted figure —— 去季節化
可以用兩種模型:
(1) Additive model 加法模型 T=Y-S
(2) Multiplicative model 乘法模型 T=Y/S
(Y is the actual result in case)
【總結3】:看到Deseasonalization/ seasonally-adjusted figure的表達要知道是在讓我們求出Trend的值,注意使用的是實際的Y
03、Find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 (S)
3.1 Additive model -- 加法模型
(1) S = Y – T
以上面數字為例
(2) 加法模型下季節性波動的總和為0,也就是
舉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5,Q2對應的S2= -3,Q4對應的S4= -4,讓我們求Q3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根據這個結論求出S3= 0 - (+5 -3 -4)= +2
(3) 對應期間的S是相等的
解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5,Q2對應的S2= -3,Q3對應的S3= +2,Q4對應的S4= -4,讓我們求第二年Q2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直接將S2= -3代入計算
3.2 Multiplicative model -- 乘法模型
(1) S = Y /T
以上面數字為例
(2) 加法模型下季節性波動的總和為n,也就是
舉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1.1,Q2對應的S2= 0.8,Q4對應的S4= 1.4,讓我們求Q3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根據這個結論求出S3= 4 - (1.1 + 0.8 + 1.4) = 0.7
(3) 對應期間的S是相等的
解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 1.1,Q2對應的S2= 0.8,Q3對應的S3= 0.7,Q4對應的S4= 1.4,讓我們求第二年Q2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直接將S2= 0.8代入計算
【總結4】:沒有找到所求期間的季節性波動不要慌,仔細閱讀一下題目看是否能夠根據其他方式得到。
04、Finding the Forecast figure (Y)
4.1 Additive model -- 加法模型
? Y = T + S
4.2 Multiplicative model -- 乘法模型
? Y = T * S
兩種方法下的T和S可以先根據之前介紹的方法確定,再帶入公式進行計算就能得到最終的預測量了。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審題,找到關鍵的提示信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時間序列相關的全部考點啦,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
本文為ACCA學習幫原創文章,獨家版權歸于本平臺,受到原創保護。任何渠道的轉載請后臺留言聯系授權,侵權必究。
通常計算債券久期的方法是平均期限,也稱麥考利久期。這種久期計算方法是將債券的償還期進行加權平均,權數為相應償還期的貨幣流量(利息支付)貼現后與市場價格的比值,即:債券久期=時間加權現值÷總現值=[∑年份×現值]÷[∑現值]。
什么是債券久期?
債券久期是指由于決定債券價格利率風險大小的因素主要包括償還期和息票利率,因此需要找到某種簡單的方法,準確直觀地反映出債券價格的利率風險程度。
久期是指債券的平均到期時間。主要用來衡量債券價格變動對利率變化的敏感度,久期越短,債券價格波動越小,風險越小,反之,債券價格波動越大,風險就越大。
久期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久期是債券平均有效期的一個測度,它被定義為到每一債券距離到期的時間的加權平均值,其權重與支付的現值成比例。
如果市場利率是Y,現金流(X1,X2,...,Xn)的久期為:D(Y)=[1×X1/(1+Y)^1+2×X2/(1+Y)^2+...+Xn/(1+Y)^n],即D=(1×PVX1+...n×PVXn)/PVX。其中,PVXi表示第i期現金流的現值,D表示久期。
債券久期和利率變動的關系
票面利率、到期時間、初始收益率是影響債券價格的利率敏感性的三個重要因素,它們與久期之間的關系也表現出一些規則。
1、保持其它因素不變,票面利率越低,息票債券的久期越長。
2、一般來說,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到期時間越長,久期越長。
貼現利息可以理解為匯票持有人向銀行申請貼現面額時需要向銀行支付的利息,以下一文主要介紹貼現利息的計算公式和相關會計分錄。
貼現利息相關計算公式
承兌匯票貼現利率利息計算的時間:銀行辦理的當天到銀行承兌匯票到期日為止。
注意:一般期限短、快到期、票面金額相對較小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比較困難。
承兌匯票貼現利率計算公式如下:
貼現利息=票面金額*換算成的日利率*貼現日至銀行承兌匯票到期日的天數
由于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的標準不同,可能以月、年為標準:
1、按照月利率計算
貼現計算公式為:匯票面值×月貼現率y%×貼現日至匯票到期日的月數
2、按照天數計算
貼現計算公式為:匯票面值×年貼現率x%×(貼現日-承兌匯票到期日)的天數/360
溫馨提示:由于利率變化等因素,關于最新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建議及時向當地銀行咨詢。
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公式的貼現率
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是指貼現利息與承兌匯票票面金額的比例。
未到期的承兌匯票貼現需要支付多少給銀行作為利息?
按下面的銀行承兌匯票貼現率公式計算(設年貼現率為x%,月貼現率為y‰):
根據月利率計算:公式為匯票面值-匯票面值×月貼現率y‰×貼現日至匯票到期日的月數;
根據天數來計算:公式為匯票面值-匯票面值×年貼現率x%×(貼現日-承兌匯票到期日)的天數/360。
貼現利息會計分錄
貼現利息計入財務費用科目:
借:銀行存款
財務費用
貸:應收票據
會計平衡公式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或者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會計平衡公式是反映資產負債表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的等式,表現了會計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是會計方法的出發點和基礎。
權益是對企業資產可以提出要求的權利,它是由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組成的。
什么是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是所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余索取權,它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資本的保值增值情況,又體現了保護債權人權益的理念。
資產是什么?
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產是企業、自然人、國家擁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貨幣來計量收支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收入、債權和其他,資產包含流動資產、長期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資產具有其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是一項由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資源的特征。
怎么理解負債?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負債具有其為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負債的清償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和負債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特征,負債一般按其償還速度或償還時間的長短劃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