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向并購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生產和銷售相同或相似產品公司之間的并購行為。橫向并購對企業發展的價值在于彌補了企業資產配置的不足,由于規模效應而使生產成本降低,提高了市場份額,從而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和贏利能力。
橫向并購對企業發展的價值在于彌補了企業資產配置的不足,由于規模效應而使生產成本降低,提高了市場份額,從而大大增強了企業的競爭力和贏利能力。
橫向并購理論概述
韋斯頓的協同效應理論認為,公司兼并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有益的,它主要通過協同效應體現在效率的改進上,表現為管理協同效應和營運協同效應的提高。而威廉森則應用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的局部均衡理論,對并購導致的產業集中和產業壟斷與社會福利的損失進行了分析,提出了福利權衡模型。他認為并購推動獲得規模效益的同時,也形成了產業壟斷,進而引起社會福利的損失,因此判斷一項并購活動是好是壞的標準,取決于社會凈福利是增加還是減少。
橫向并購的理論基礎
(1)規模經濟論。具體到銀行業來說,是指隨著銀行業務規模、人員數量、機構網點的擴大而發生的單位經營成本下降,單位收益的上升的現象。波思斯頓最早研究了銀行業的規模經濟效應,結論是,不管自身規模大小,給定其它條件不變,銀行規模擴大一倍,平均成本下降5%-8%。
(2)市場占有論。也就是所說的“大而不倒,大則是美”。英國經濟學家認為,銀行進行橫向并購,經常是出于增強對經營環境的壟斷控制需要,城市商業銀行在面臨內外壓力的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為了抵御外部壓力,提高本國銀行的競爭能力和市場占有率,只有聯手進行重組和合并。
橫向并購的優勢
(1)降低成本。對于并購后的銀行,由于銀行的管理層次和和單位產品的管理費用降低,并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實現優勢互補,產生經營協同效應,并可以產生科技進步效應,加快金融創新的步伐。可以集中使用人財物資源,有利于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使其成本將逐漸減少。
(2)集中優勢。并購后,各個銀行之間可以集中各自原來的優勢,并對原來的不足進行取長補短,不憂的變優,優的更優,其經營優勢更加明顯。通過橫向并購,是使行業的相對集中度提高,促進資產存量的合理流動,提高資源的整體配置效率。增強城市商業銀行的抵御能力,抗風險能力。
注冊會計師是行業內公認難度最高的考試,要想順利通關除了努力備考外,更需要注意科目的搭配,對此,會計網給出幾種不同的CPA科目組合方案,值得考生參考。
搭配一:會計+稅法
會計這一科目較難,稅法這一科目較簡單。這樣搭配是難易程度合理搭配,能夠產生協同效應。稅法當中的增值稅和所得稅是每年考試的重點,而會計知識里也會涉及到所得稅,還有一些增值稅的內容。所以這兩個科目搭配起來備考,可以說是黃金搭檔。
搭配二:會計+經濟法
同樣的會計是較難的科目,經濟法又是較簡單的科目,這兩門科目搭配在一起不會讓考生感到壓力太大。經濟法是偏向記憶理解性的科目,考生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去記憶相應的法律條文,用整塊的時間去學習會計,這樣的搭配方法學習起來也不會太辛苦。
搭配三:會計+審計
會計科目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石,審計與財務成本管理都是圍繞會計科目進行展開。并且會計和審計之間的關聯性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審計的綜合題考試當中,基本都會涉及會計的知識點。所以會計與審計兩個科目搭配起來學習,雖然難度系數會比較大,但對于時間比較充裕,基礎比較好的同學來說,這樣的搭配方式是很好的,可以起到非常棒的協同效應。
搭配四:財務成本管理+戰略
這兩個科目搭配做到了難易搭配。戰略當中的部分內容是從財務成本管理老教材當中分出來的,所以戰略這一門科目與財務成本科目是密切聯系的。兩門科目結合在一起,可以獲得很大的協同效應。而且戰略這一科目又比較簡單,財務成本管理這一科目相對較難。這樣的搭配組合方式,不會給考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和備考壓力。
企業收購與兼并的戰略目的不外乎做大、做強、做專。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有什么樣的結果。不論收購兼并是哪種目的,企業都必須十分清楚,因此要求企業在并購前要非常清楚一種結構化的層次戰略體系。一個戰略清晰,目標層次感清晰的并購,其成功的可能性會大的多。但是收購兼并到底能不能為股東創造價值?這是大家非常關心的議題。收購兼并本身是一個過程,是持續的,從決定為什么兼并收購,目的到底是什么,戰略到底是什么,選擇收購兼并的對象,到執行交易,做盡職調查,估價,到最后的整合,都至關重要的決定著一個企業收購與兼并是否成功。
本課程包括了國內外企業并購實踐中的一系列典型案例,這些案例發生在不同的經濟背景下和不同的行業中。在展示這些案例的過程中,提出一些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以使學員對企業并購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巧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值得一提的是本課程引入了并購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不僅從金融的角度出發分析和解釋了這些交易,還考慮了經濟、法律、稅收的監管等其他因素。講師用專業性和國際性的眼光分析并購的動機,并且提供了實施或防御敵意收購的攻防策略,并從管理層和股東的不同角度出發解釋這些方法,從財富變化的角度強調不同的策略對于股東的影響。
您不得不參加的課程:
1、確保并購戰略目標的實現
2、深入剖析并購一系列熱點話題
3、了解我國企業戰略并購的障礙
4、了解收購兼并中會涉及到的法律法規
5、控制在收購兼并過程中的風險
6、理解兼并后隱含的種種危機和風險
1、如何通過產生協作效應的機構重組來實現并購的戰略
2、如何通過產生協作效應的機構重組來實現并購的戰略
3、并購前期戰略規劃
4、尋求中國市場的全球戰略合作伙伴
5、并購后整合策略與規劃,變革管理,溝通策略
6、解決經理人控股權收益的補償問題
1、企業投資人
2、董事長、總裁、總經理、副總經理等公司管理層
3、財務總監、投資總監
4、財務經理、投資經理、資金經理及其相關部門人員
5、金融機構
1、企業發展戰略與并購策略 | 2、戰咯并購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塑造 |
穩定發展戰略 | ●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
3、戰略并購的決策過程 | 4、兼并收購及并購中的資產重組與股權置換 |
●戰略并購決策特點 | 兼并收購的模式分類 |
5、企業戰略并購中目標企業價值評估方法 | 6、經理人控制權收益補償問題 |
財務分析 | 國外對未來控制權損失補償的做法 |
7、管理層收購MBO | 8、戰略并購事后協同效應的檢驗- -以我國上市公司戰略并購為例 |
管理層收購MBO的發展 | 管理協同效應 |
想了解詳細課程資料,點擊網頁的在線咨詢圖標,與在線老師交流。
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的定義
縱觀世界經濟發展,企業并購重組以其通過盤活資產、擴大規模、優化結構來實現資源配置優化、尋求更多發展空間而被業界廣泛重視。
特別是在我國經濟處于歷史發展高度的新時期,企業并購重組還因賦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這一新的歷史使命,而受到國家政策的鼓勵。在不斷高漲的企業并購重組大潮中,不難發現企業并購重組其實質就是企業的產權投資交易,而在這一投資交易過程中,整合利益主體、防范財務風險就成為并購重組成敗的關鍵。本文通過對財務風險及其形成機制的剖析,進而尋求確保企業并購重組成功的有效路徑。
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最為本質的表現是企業資金供給不足,從經濟學視角可以歸結為企業風險的貨幣化形態。
(一)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的定義目前,學術界對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的定義歸納為:企業進行資本運作,開展并購重組,無論是在調查評估時,還是在融資支付策略選擇等方面,都可能隱藏著一些無法預估的隱患,而這些隱患遇到適宜的條件,就會爆發形成財務風險,直接導致企業并購重組的失敗。盡管表現形式可能是多樣的,但最為本質的仍可歸結為企業風險的貨幣化形態。
(二)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的特征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其特征首先表現為客觀現實性,企業重組與財務風險如影相隨。其次表現為動態流變性,始終處于一個漸進式、可逆性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再次是表現為突發破壞性,財務風險是一個漸進的積累過程,有時突然爆發,帶來的破壞更讓人難以應對。
(三)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的負面影響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給企業帶來負面影響。首先表現為阻礙并購重組進程。因財務風險導致資金不到位,直接影響并購重組進程的有序推進。其次是影響優質資產收購。若危機縮減收購計劃,目標企業可能會優先考慮優質資產的存留。再次是整合后造成損失。債務風險和法律糾紛,會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嚴重時,其負面影響將直接導致企業并購重組失敗。
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的類型
企業在推進并購重組過程中,可能因不同的因素影響和特定的時空環境變化引發財務風險,并在不同的企業主體間有不同表現形式。
(一)商譽減值風險企業商譽是指企業并購中,購買企業支付的買價超過被購買企業凈資產公允價值的溢價部分,是對被收購企業未來現金流和時間的預期,認定其能在未來獲取超額收益而確認的無形資源。而這一切,均依賴于對目標企業的客觀估值。根據最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每年度至少要進行一次商譽減值測試,對其收購資產估值和溢價支付進行重新評估。當賬面價值評估結果低于其資產可收回金額時,就需計提商譽減值損失,企業商譽減值的計提將直接影響收購主體的利潤和現金流,嚴重時可能直接導致企業陷入被動困境。
(二)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更多地表現為在推進并購重組時或重組后,企業因債務負擔過重而導致其短期內融資不足和支付困難。一般而言,出于對資源占有的考量,企業大都會采用杠桿收購。一方面,如果并購后的實際收益達不到預期,意味并購企業主體需要承擔更多的融資風險,支付更多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面,超出預期的資金支付和企業收益下降,可能會對企業資金流動性產生影響,直接降低企業對資金的支配調動能力,進而引發財務風險和更多的連鎖負面反應。
(三)債務風險企業融資并購,雖然搶占了更多發展空間,但同時由于融資自身存在的不可預估風險,無限擴張也可能給企業帶來新的債務危機。這主要表現為企業債務壓力的不斷增加,導致企業出現債務困境而無法正常運營。若被并購企業的負債和或有負債在并購估值階段被忽視或嚴重低估,重組后必將帶來企業現金流的大幅流出,影響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和償債能力。如果存在較多的債務,又缺乏企業收益和現金流支撐,當外部融資條件發生變化時,將會導致債務償還危機,進而影響資本結構,甚至導致企業破產。
(四)運營風險由于被并購企業文化、組織結構、經營戰略存在的差異性,給重組企業協同發展也可能帶來新的挑戰,出現運營風險。這一方面表現為企業如果在經營戰略、企業文化不能有效融合,尤其是在人事安排和財務管理上,企業不能集權掌控,就可能面臨財務混亂、業績下滑的局面;另一方面則表現為并購企業正式投入運營,由于整合不力,并購企業可能出現財務收益與預期產生背離,使企業處于被動地位,進而影響企業的戰略選擇和協同效益的發揮。
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企業并購重組出現的財務風險,既有來自企業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有受制于信息不對稱陷阱等客觀因素的困擾,但更多的還是由于企業自身主觀方面原因所致。
(一)違背市場準則的非理性選擇并購重組大潮涌動,其動力主要來自于企業自身為適應激烈市場競爭所做的理性選擇。但在企業并購重組的實踐中,如果企業不顧長遠發展,或因其他一些非市場因素的介入,強制將經濟目標轉化為非經濟目標,并購一些不良資產,不但不能發揮協同效應,違背企業并購重組的初衷,而且可能直接導致財務危機,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特別是在一些法律滯后的糾紛和突發事件的處理上,更會使重組后的企業陷入極端被動地位,誘發難以控制的財務風險。
(二)超出安全邊界的盲目擴張放大杠桿,通過向銀行借貸等籌資方式開展并購活動已成為當前企業并購重組采用的主要融資方式。企業并購融資,在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同時,也將顯著提高財務杠桿率。由于提供這些融資的權益人大多是以固定收益為交換條件,企業盲目擴張,財務杠桿超出安全邊界,在企業未來的現金流不能覆蓋其財務成本的支出時,就可能陷入流動性不足的困境,進而誘發財務風險。
(三)信息來源過分倚重財務報表數據開展盡職調查,特別是在評估預判中,往往因信息來源匱乏,過分倚重企業財務報表數據。只強調財務報表是信息來源和價值判斷的依據,而忽略會計政策具有的可選擇性,使財務報表存在人為操縱的制度性缺陷,不能反映或有事項與期后事項,甚至刻意隱瞞這一客觀存在。而且,現行的會計制度對新型的金融工具,還未能進行準確的會計計量與確認,無法進行有效披露。若大量諸如售后回租、資產證券化、應收賬款抵借、現金調劑等表外融資行為未能在會計報表中反映,阻斷了負面信息傳遞,就可能直接影響企業價值與未來盈利能力判斷,誘發財務風險。
(四)并購整合出現明顯滯后傾向企業重組后是否出現財務風險,更多取決于企業收益能否覆蓋重組成本。而重組企業收益預期實現,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企業整合能否順利推進,充分發揮其協同效應。如果無視并購企業差異性存在,未能及時將并購企業的人、財、物、企業文化、戰略定位進行整合,特別是對被并購企業不良資產未能及時處置或處置不當,將會直接增加企業成本,降低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當這一局面出現時,必將降低企業資金利用效率。同時,還將拉低并購企業的整體資產質量,影響企業信用評級,財務風險隱患就會出現。
(五)缺乏快速反應的預警機制在并購重組的實踐中,其財務風險隱患具有客觀現實性特征。這一方面可能來自于企業并購重組主體信息不對稱原因所致,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被并購企業“水土不服”觸發原本自身潛伏的危機凸現所困。這些財務風險隱患必將隨著并購推進逐漸積累,而此時若被企業所忽視,缺乏必要的預警機制,未能及時應對化解,就有可能導致財務危機。因缺乏預警機制,未能及時有效應對化解潛伏的財務危機,具有極強的爆發性特征,其破壞性更為強烈,有時直接導致企業并購重組的失敗。
財務風險的控制策略
防范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需要整體謀劃、全方位布局。既要在戰略定位上運籌帷幄,也要在操作層面多措并舉,積極應對。
(一)確立符合企業戰略定位的收購原則企業并購重組,不能只強調規模效益盲目擴張,而應以長遠利益和持續發展為考量,以滿足企業戰略定位為第一標準,根據企業自身發展戰略需要選擇目標企業,排除非市場因素的干擾。
企業的收購只有符合企業發展的長遠目標和戰略定位,才有可能實現企業整合后的協同效應發揮和企業自身優勢的彰顯。符合企業戰略定位的并購對象一般都表現為資源優勢互補、規模效益溢出的特征。選擇符合企業戰略定位的并購目標,發揮協同效應,是防范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最為根本的措施之一。
(二)選擇漸進式穩步推進的收購策略有效防范財務流動性風險,企業大多把注意力放在融資渠道的拓展和支付形式的選擇上。如果把融資渠道的拓展和支付形式的選擇考量放在一個更大的視野中,就不難發現,選擇漸進式適時收購的策略,不僅可豐富融資渠道的拓展和支付形式的選擇,而且還能更好地實現穩步推進、確保成功的預期。
漸進式收購策略強調有序分步推進,先收購目標企業部分股權,介入其生產經營活動,預判并購可能帶來的企業價值,并以此為依據來選擇是退出投資及時止損,還是擴大收購適時推進。這既可有效防范流動性風險,又能減少失誤,有利于企業整合,發揮更大協同效應。
(三)規避盡職調查信息不對稱陷阱確保估價的合理性是規避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最為有效途徑,而這一切都要以強化盡職調查為前提。盡職調查既要強化責任意識,避免重大失誤,又要堅持科學的態度和評估標準,克服信息來源過分倚重財務報表問題出現,構建以“基礎分析價值評估和企業價值評估體系”為核心的評估體系,以規避盡職調查信息不對稱陷阱。
在實踐中,若確定目標企業的具體選擇范圍時,應以企業的并購戰略為指向,采用基礎分析價值評估體系。若對目標企業進行調查評估時,應運用企業價值評估體系,將并購前企業價值和并購溢價分開進行分析。并購前企業的價值可運用現行市價法和收益現值法等測量;而并購溢價應以運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進行分層次多角度分析為佳。
(四)快速整合發揮協同效應企業并購重組后,最為緊迫的任務是對并購企業進行整合,以期盡快實現協同發展。企業整合是一個長期漸進過程,涉及到企業各個方面。既有戰略定位的整合,也有經營策略、企業文化的融合。
特別是在企業并購重組過渡時期,快速建立統一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至關重要。同時,要突出不良資產的優化處置。企業并購重組中,有些被并購企業因資產結構不合理、不良資產偏大,常常處在艱難困境之中。因此,在企業并購重組后,要突出被并購企業不良資產的處置,優化資產結構,通過訴訟賠償、債權轉股權、多樣化出售、破產清算等方式,來規避企業并購低效益行為陷阱,以期達到企業資源配置優化。
(五)構建快速反應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有效管控企業并購風險,還應防范于未然,在預警防范上下功夫,建立起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首先要成立具有權威的風險控制部門,賦予其預警風險的歷史使命。對可能遇到的戰略決策、審計、政策等風險合理評估,及時反應,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并購損失。特別是要強化審計獨立性。
并購重組涉及的企業、部門、人員較多,面對多方博弈,要建立合理的制約機制,加強審計人員工作的獨立性,確定合理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案,做好業務交接、機構整合、人員分流等風險預警,以期有效防范財務風險。
本文總結
企業并購重組以通過盤活資產、擴大規模、優化結構來實現資源配置優化、尋求更多發展空間而被業界廣泛重視。
但在并購重組中的商譽減值、流動性、債務、運營等不同類型的財務風險時有發生,違背市場準則的非理性選擇、超出安全邊界的盲目擴張、信息來源過分倚重財務報表數據、并購整合出現明顯滯后傾向、缺乏快速反應的預警機制是企業并購重組財務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
通過確立符合企業戰略定位的收購原則、選擇漸進式穩步推進的收購策略、規避盡職調查信息不對稱陷阱、快速整合發揮協同效應、構建快速反應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等措施是最為有效的控制策略。
考生想順利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除了要用正確的方法備考外,也要了解各科目的特點,掌握科目搭配的技巧。
注冊會計師科目特點
考生報考前,要對每個科目的側重點有所了解,比如有些科目考察的內容有一定的聯系,就能減輕考生備考的重擔,每個科目都有它的特點,具體如下:
注會科目搭配方案
根據各科目的特點,做出了以下科目搭配方案:
1、會計+稅法
稅法里的增值稅和所得稅,是稅法考試的重點,而會計涉及所得稅會計和增值稅的相關內容,會計與稅法兩者結合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2、會計+經濟法
會計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而經濟法側重法條的記憶,這兩門搭配在一起學習,可以做到合理地分配時間,記憶和理解相結合,有助于調節復習狀態。比如在進行會計科目的學習時,可以利用碎片時間學習經濟法,這樣有助于加深我們的記憶。
3、會計+審計
會計和審計的關聯性很大,在審計考試的綜合題,會計和審計的知識結合起來考察,比如考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從而判斷審計風險在哪里。將這兩科結合學習,可以幫助我們在考試的時候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問題。
4、財管+戰略
注會考試中,戰略的部分內容就是從財管里分出來的,這兩科一起備考可以獲得最大的協同效應,他們都是與公司管理有著緊密的聯系。
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帶來更高利潤的商業價值。對于商譽,可以計入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核算,有關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商譽的賬務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合并中形成的商譽價值。
商譽發生減值的,可以單獨設置“商譽減值準備”科目,比照“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科目進行處理。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確定的商譽價值,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
三、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商譽的價值。
商譽是什么?
商譽是在將來能為企業經營帶來更高投資報酬率所形成的價值。在舊會計準則中,商譽是歸入無形資產的,商譽的處理方法與其他無形資產一致,自創商譽不算。商譽和無形資產都屬于資產類科目,表面上很相似,但有著本質的區別:無形資產不具有實物形態、具有可辨認性、屬于非貨幣性資產;商譽的存在無法與企業自身分離,不具有可辨認性,只能整體計算。
商譽減值測試的基本要求:
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時進行減值測試。商譽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應當是能夠從企業合并的協同效應中受益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但不應當大于企業所確定的報告分部。
商譽的計算公式
商譽的計算公式:商譽=初始投資時點的投資成本-投資時點子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持股比例
商譽屬于什么科目?
商譽屬于資產類科目。 企業應按企業合并準則確定的商譽價值,借記本科目,貸記有關科目。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根據資產減值準則確定商譽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商譽—減值準備。
外購商譽,又稱為合并商譽,是企業在合并或者收購時,購買成本與被收購企業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差額。
外購的商譽是否屬于無形資產?
外購的商譽不是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商譽的存在無法與企業自身分離,不具有可辨認性。
無形資產具有可辨認性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則認為其具有可辨認性:
①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并能單獨用于出售、轉讓等,而不需要同時處置在同一獲利活動中的其他資產,說明無形資產具有可辨認性。
②源于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商譽如何理解?
商譽就是一種無形資源,是企業持續經營擁有的一種,能使企業獲得未來超額收益的無形資源。
商譽減值測試的基本要求
企業合并所形成的商譽,至少應當在每年年度終了時進行減值測試。由于商譽難以獨立產生現金流,所以商譽應當結合與其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進行減值測試。相關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應當是能夠從企業合并的協同效應中受益的資產組或者資產組組合,但不應當大于企業所確定的報告分部。
企業進行資產減值測試,對于因企業合并形成的商譽的賬面價值,應當自購買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難以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的,應當將其分攤至相關的資產組組合。
對于已經分攤商譽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不論是否存在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可能發生減值的跡象,每年都應當通過比較包含商譽的資產組或資產組組合的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進行減值測試。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商譽是什么意思?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商譽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不會產生商譽,但被合并方在企業合并前賬面上原已確認的商譽應作為合并中取得的資產確認。
注冊會計師可以加司考。注冊會計師和司法考試均為難度比較大的考試,如果能夠取得這兩個證書,對于考生幫助還是很大的。雙證可以證明自身的能力,在司法界懂財務的人員和在財務界懂法律的人作為復合型人才競爭力強,自身的價值就會很快凸現出來,也可以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
什么是司考?
司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和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設立的法律類職業證書考試。
注會和司考的考試制度
注冊會計師考試的每一科都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每一科實行100分制,60分為合格分數線。按照規定,考生需先通過專業階段考試,才能報考綜合階段考試。
司法考試實行的是不分割科目的考試。客觀題考試共兩卷,每張試卷分值為150分,總分為300分,及格分數為180分;主觀題考試為一卷,分值為180分,及格分數為108分。
如何備考注會和司考?
1、合理搭配科目
注冊會計師的專業階段一共有六個科目,考試需要在五年之內全部通過,司考不論是客觀題還是主觀題也涉及多門科目的內容,故同時備考兩門考試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及精力,所以應當要合理搭配科目,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提高備考效率。
2、合理制定學習計劃
對備考中的每一個學習階段,考生都要有規劃,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安排考試內容的學習和鞏固,并且平衡兩門考試的備考時間。前期考生需扎實地掌握各類知識點,認真閱讀教材、聽課件,書后每章每節的習題一定要做,有利于鞏固學習過的知識點;在掌握好基礎知識后,重心應該放在廣泛做題上,多熟悉真題的模式和思路,了解出題方式。
考注會的《稅法》可以搭配稅務師的《稅法一》和《稅法二》;考注會的《會計》、《財務成本管理》與《經濟法》,可以搭配稅務師的《財務與會計》和《涉稅服務相關法律》。
如何備考注冊會計師和稅務師
1、合理搭配科目
注冊會計師的專業階段一共有六個科目,考試需要在五年之內全部通過,稅務師有五門科目。故同時備考兩門考試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及精力,所以應當要合理搭配科目,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提高備考效率。
2、合理制定學習計劃,反復練習
對備考中的每一個學習階段,考生都要有規劃,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合理安排考試內容的學習和鞏固,并且平衡兩門考試的備考時間。前期考生需扎實地掌握各類知識點,認真閱讀教材、聽課件,書后每章每節的習題一定要做,有利于鞏固學習過的知識點;在掌握好基礎知識后,重心應該放在廣泛做題上,多熟悉真題的模式和思路,了解出題方式。以文字題為主的科目,把所有題目看一遍即可,但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認真看,從題目去掌握知識點。計算部分,將不同類型的題目歸納總結,提升效率。
注會和稅務師成績有效期
注會考試的科目比稅務師更多,但成績有效期和稅務師一樣都是實行五年的滾動管理方式,考生需要在連續五個考試年度內通過注會專業階段全部科目的考試,在完成后才能參加綜合階段的考試。從考試科目和考試成績有效期上來看,注會考試的難度也要高于稅務師考試,而從考生們多年的考后反饋來看,注會考試相較稅務師考試更困難。
無法參加注冊會計師報名的人群
有下列情形的人員,無法參加注會報名:
1、被吊銷注冊會計師證書,自處罰決定之日起至申請報名之日止不滿5年者;
2、以前年度參加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因違規而受到禁考處理期限未滿者;
3、已經取得注會全科合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