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學習中如果公式只停留在強制性的記憶水平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有一種不流暢的感覺,因為在操作層面上很困難,通常是因為財務分析工具沒有使用到位。會計網總結了彈性預算差異-間接費用差異分析的相關知識點。
CMA重要知識點之彈性預算差異-間接費用差異分析
總間接費用彈性預算差異=變動間接費用的彈性預算差異+固定間接費用差異
變動間接費用的彈性預算差異=實際值-彈性預算值=AQ*AR*AP-AQ*SR*SP=(AQ*AR*AP-AQ*AR*SP)+(AQ*AR*SP-AQ*SR*SP)=變動間接費用開支(價格)差異+變動間接費用效率差異
1、變動間接費用開支(價格)差異=實際變動間接費用-(成本動因的實際數量*標準變動間接費用分攤率)=(AQ*AR*AP-AQ*SR*SP)
2、變動間接費用效率差異=標準變動間接費用分配率*(成本動因的實際耗用量-成本動因的標準耗用量)=(AQ*SR*SP-AQ*SR*SP)
A是實際,P是工資率(美元/小時),S是預算,Q是產量,R是單位耗用小時總間接費用彈性預算差異=變動間接費用的彈性預算差異+固定間接費用差異
1、固定間接費用差異=固定間接費用開支差異+固定間接費用產量差異=實際固定間接費用-分攤的固定間接費用
2、固定間接費用開支差異=實際固定間接費用-預算固定間接費用
3、固定間接費用產量差異=預算固定間接費用-分攤的固定間接費用
分攤的固定間接費用=實際數量×單位產品標準固定間接費用分攤率=實際數量×(預算的固定間接費用成本動因的耗用量×標準固定間接費用率)
彈性預算差異-間接費用差異分析練習
ugarPlums公司生產童裝。變動間接費用成本根據預算的直接人工工時進行分攤。根據十二月份預算,生產每件童裝需要四小時工時。預算每工時變動制造間接費用成本是$12,預算生產數量是1,040件。十二月份的實際變動制造成本是$52,164,生產了1,080件童裝。實際直接人工工時是4,536小時。變動間接費用耗費差異是
A.$2,592有利差額。
B.$2,592不利差額。
C.$2,268有利差額。
D.$2,268不利差額。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變動間接費用耗費差異=52,164-4,536×12=$2,268F
在復習CMA時應該特別注意CMA教材中強調的術語和公式,并確保理解CMA知識體系中常用的縮寫,彈性預算差異中就存在許多縮略詞,會計網已經整理好供大家學習。
CMA重要知識點之彈性預算差異分析
彈性預算基于實際產量和預算價格與成本
直接人工的彈性預算差異=實際值-彈性預算值=AQ*AR*AP-AQ*SR*SP=(AQ*AR*AP-AQ*SR*SP)+(AQ*AR*SP-AQ*SR*SP)=價格(工資率)差異+效率差異
后者為直接人工效率差異DLEV。
產生量差的主要原因是單位產品的實際耗時(AR)與標準耗時(SR)不一致。(AR>SR)→DLEV>0→不利差異;反之有利差異。
前者為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DLRV,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實際工資率(AP)與標準工資率(SP)不一致,又稱“價差”。(AP>SP)→DLRV>0→不利差異;反之有利差異。
A是實際,P是工資率(美元/小時),S是預算,Q是產量,R是單位耗用小時。
直接人工價格差異產生原因
1、市場對合適人工的需求變化、人工短缺、加班工資或因生產中要求的人工技能等級發生改變,因而需要支付的工資率有別于標準工資率等因素引起;
2、人事部門通常應對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負責;
3、如果生產部門選擇雇用超過標準成本單規定的高技能的工人,則也對此負有責任。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的產生原因
表明制造產品的實際工時與實際產出量所需標準工時的差異,通常由生產部門負責,產生原因可能有:
1、工人或主管新來工作或缺乏訓練;
2、工人技能與標準成本單中的規定有別;
3、批量規模與標準規模有異;
4、材料與指定的不同;
5、機器或設備處于非正常工作狀態;
6、監管力度不夠;
7、時間安排較差,等等。
管理會計CMA考試涉及廣泛的知識點和大量的試題。因此考生在準備CMA考試時必須提前準備,熟記公式。會計網整理好了彈性預算差異分析中直接材料差異的公式及知識點。
CMA必背知識點之彈性預算差異分析
直接材料的彈性預算差異=實際值-彈性預算值=AQ*AR*AP-AQ*SR*SP=(AQ*AR*AP-AQ*SR*SP)=價格差異+用量差異
(AQ*AR*SP-AQ*SR*SP)為直接材料用量差異DMUV。產生量差的主要原因是單位產品的實際耗材量(AR)與標準耗材量(SR)不一致。(AR>SR)→不利差異;反之有利差異。
(AQ*AR*AP-AQ*AR*SP)為直接材料價格差異DMPV。直接材料價格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單位材料實際價格(AP)與標準價格(SP)不一致。(AP>SP)→不利差異;反之有利差異。
A是實際,P是單價,S是預算,Q是產量,R是單位耗用量
注意事項
直接材料的價格差異按照“采購量”計算,而效率差異則按照“耗用量”計算。由于直接材料屬于“可儲存”的資源,因而某一期間的材料采購量與該期的材料耗用量不一定相等。只有在某一期間的材料采購量等于該期間的材料耗用量,即材料存貨余額未發生變化時,直接材料價格差異與效率差異之和才等于直接材料彈性預算差異。如果直接材料的采購量與耗用量不等,則在直接材料價格差異的計算中應使用采購量。
不利的直接材料用量差異,可能源于:
1、材料的過量使用可能由于低成本購入了劣質材料。(不利的原材料用量差異常與有利的原材料價格差異相關聯)
2、定期盤存制的存貨管理體系,發生了材料的偷盜、浪費或毀損。
3、低技能的勞動力(有利的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或機器故障導致生產線材料損耗較高。
4、糟糕的產品設計或生產流程(價值鏈,產品流程重組)。
有利的直接材料用量差異,可能源于:
1、工人生產效率的提升。例如,通過生產流程重組或通過降低正常損耗。
2、工人用低于標準數量的原材料生產低質量的產品。
今天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高級會計實務的考點戰略定位分析的相關知識,戰略定位分析法是指根據不同的企業類型和企業不同的發展戰略來確定核心競爭力要素的方法。考生在備考的時候遇到這些問題,可以來這里了解一下,具體內容一起到正文中看看吧。
戰略定位分析的定義
戰略定位分析法是指根據不同的企業類型和企業不同的發展戰略來確定核心競爭力要素的方法。如果在SWOT分析基礎上確定企業的競爭戰略,按照邁克爾·波特的競爭理論,企業的競爭戰略一般分為三類: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和集中化戰略。
這三類企業的競爭戰略,具體內容分析如下:
1、成本領先戰略。該戰略是指企業決定在其所在產業中成為低成本生產的廠家,它們運用規模經濟、專用技術、原材料優惠供應等方法,使其產品成本低于競爭對手,以此形成超越其他廠家的競爭優勢。
2、差異化戰略。該戰略是指從其產業里挑出為許多客戶所重視的一種或數種產品的特質,把自己置于與眾不同的地位上滿足這些需求,形成獨家經營或相對壟斷的市場局面,從而取得高于競爭對手的經濟效益。
4、集中化戰略。該戰略是指企業選擇產業中的一部分市場,使其戰略適合于為這一部分市場服務,而不顧及其他。集中化戰略有兩種不同的形式:成本的集中與差異化的集中。成本集中是從其特定目標市場通過成本領先而取得高出平均水平的利潤;而差異化的集中則是從其特定目標市場通過滿足客戶的特殊要求而取得高出平均水平的利潤。
波特提出的成本領先戰略和差異化戰略是在廣泛的產業內謀求競爭戰略,而集中化戰略則著眼于在狹窄的范圍內謀求成本優勢或差異化的優勢。
在當今全球商業環境中,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已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準。隨著社會各界對ESG議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ESG風險逐漸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潛在威脅,本模板將深入探討ESG風險的含義,并闡述ESG分析師在這一領域中的關鍵角色和定位。
ESG風險解析
ESG風險,簡而言之,是指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三個方面可能面臨的潛在風險。這些風險不僅關乎企業的短期經濟利益,更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和品牌形象產生深遠影響。
環境風險:包括碳排放超標、水資源浪費、污染排放。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和環保法規的日益嚴格,環境風險已成為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若企業未能有效管理環境風險,可能會面臨高額罰款、聲譽受損甚至業務中斷。
社會風險:包含產品安全、員工權益、社區關系。例如,產品安全質量問題可能引發消費者信任危機,員工薪酬糾紛可能導致人才流失和勞資沖突,社會風險的爆發往往迅速且廣泛傳播,對企業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治理風險:聚焦于企業內部的管理結構和決策過程。包括貪污腐敗、財務欺詐、商業道德問題,治理風險不僅影響企業的內部穩定和運營效率,還可能引發監管部門的調查和處罰,嚴重損害企業的市場形象和投資者信心。
ESG分析師的角色定位
面對復雜多變的ESG風險,ESG分析師作為專業的風險識別者和評估者,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ESG分析師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廣泛的行業視野。他們需要熟悉ESG領域的國際標準和最佳實踐,了解不同行業在ESG方面的特點和挑戰,通過深入研究和分析,ESG分析師能夠準確識別企業面臨的ESG風險,并為企業提供針對性的建議和解決方案。
其次,ESG分析師需要強大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ESG數據往往包含多個領域和層面,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和工具進行收集和整理,ESG分析師需要熟練掌握數據分析技能,能夠深入挖掘數據背后的信息,為企業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ESG分析師還需要出色的溝通和協調能力。他們需要與企業的各個部門和利益相關者進行有效溝通,需求和關注點,確保ESG策略的順利實施,ESG分析師還需要與監管機構、行業協會外部組織保持密切聯系,及時獲取最新的法規動態和市場信息。
全面預算分析方法有差異分析、對比分析、對標分析、結構分析、趨勢分析、因素分析、排名分析以及多維分析。
一、差異分析
差異分析就是計算各預算報表的數據與實際績效之間的差異,分析引起差異的內外部原因,及時發現和解決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存在的風險,為預算控制提供目標、方向和重點。
差異分析包括:銷售差異分析、生產預算差異分析、采購差異分析、管理費用差異分析、財務費用差異分析、產品成本差異分析、利潤差異分析等。通常,差異包括量差和價差兩部分。
二、對比分析
對比分析是將某項指標與性質相同的指標項進行對比來揭示差異,分析報表中的項目與總體項目之間的關系及其變動情況,探討產生差異的原因,判斷企業預算的執行情況。
對比分析包括:
1. 實際數與預算數的對比分析;
2. 同比分析,即將本期實際數與上年同期實際數進行對比分析;
3.環比分析,即將本期實際數與上期實際數進行對比分析等。
三、對標分析
預算管理中的對標分析就是選取行業內標桿企業作為比較標準,通過對標分析,可以了解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的地位,明確差距,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
四、結構分析
結構分析就是分析實際數結構與預算數結構之間的差異,分析結構變化對預算完成情況的不同影響。
五、趨勢分析
趨勢分析是根據企業連續幾個時期的分析資料,確定分析各個時期有關項目的變動情況和趨勢。
六、因素分析
在對比分析中,為細分差異,需要將指標構成分解為幾項因素,并對幾項因素進行逐一替換分析。
七、排名分析
排名分析,是指針對企業內部功能相同或相似的責任單位,選擇一些能夠反映責任單位運營情況的核心指標(如人均營業收入、人均管理費用等)進行排名,再進一步分析差距的原因,促進排名落后的責任單位加強管理、改善業績。
八、多維分析
多維分析能夠使分析者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觀察數據庫中的數據,從而深入了解包含在數據中的信息和內涵。
面對重要的企業決策、復雜的經營環境,財務及投資分析者們需要提供更完整、更系統的定量數據分析報告,來更客觀的評價企業財務績效、投資收益、決策風險等,傳統的財務工具和處理方法,已然無法滿足現在的要求。在工作中,您是否常遇到過下列問題:
■每月都要重復做大量數據分析計算,耗時費力,但其實算法流程都是一樣的;
■每天都要編制復雜的公式,還需要一遍遍的重復著手工輸入,卻仍有很多紕漏?
■預算編制、財務預測工作經常需反復修改,一個數據的變化就需要調整大量數據;
■想為管理層的決策分析提供支持,但面對大量信息不知從何入手,有沒有好的工具?
本課程是對傳統EXCEL管理課程的重大延伸,以決策支持為目標,通過內部經營分析、外部投資評估等多個經典模型,滲透到企業經營的資產、利潤管理和金融工具定價評估中。課程從經典易懂的預算、財務分析與決策模型入手,層層深入,系統梳理財務建模的方法,幫助財務及投資分析者全面掌握利用財務模型解決具體問題的思路,真正達到“授之以漁而非魚”。
【財務建模技術】學習財務建模的基本步驟,幫助學員掌握財務建模的使用技巧
【函數模型設計】掌握預算編制、財務分析、投資分析和利潤管理的模型設計方法
【模型功能拓展】拓寬財務模型應用邊界,提升財務人運用模型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財務總監,財務經理
負責預算、投資分析和項目分析的高級財務人員
銀行、投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的財務數據分析人員
一、設計與建立有效的EXCEL財務模型 | 二、商業分析與經營管理模型 |
◆公司財務模型的建立流程 ◆建模前需要掌握的常用技術 | ◆如何利用杜邦分析進行模擬決策 ◆利潤管理模型設計 ◆流動資金管理模型設計 ◆財務預測模型的建立及應用 ◆敏感性分析模型分析在預算差異分析中的運用 案例演練:利潤隨變量變化的三維曲面圖和俯視圖制作 |
三、經營決策模型 | 四、投資決策模型 |
◆經濟訂貨批量模型 ◆自制與外購模型——不同決策下成本的比較 ◆產品定價模型——量本利下的價格選擇 ◆產品組合線性規劃模型——多產品下的最優生產組合
| ◆基于凈現值的投資決策模型建立及應用 ◆投資項目可行性分析模型建立及應用 ◆各種規劃求解報表與影子價格 ◆檢驗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與投資組合有關的受險價值(V&R)技術 案例演練:計算A公司的最優投資組合 |
五、籌資決策模型 | 六、用EXCEL模型解決復雜的期權問題 |
◆確定資金需求量預測模型 ◆不同方式下分析償還借款分析模型 ◆可轉款債券發行的定價模型 ◆融資租賃和經營租賃籌資模型 | ◆歐式期權的數學模型 ◆保護性看跌期權策略 ◆股票期權權益-利潤計算模型 |
想了解詳細課程資料,點擊網頁的在線咨詢圖標,與在線老師交流。
本文在闡述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涵及作用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了目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困境,隨之提出化解困境的對策,希望這些措施可以幫助管理層促進企業健康的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戰略目標。
全面預算管理的概述
1、全面預算管理的內涵
全面預算管理是指企業以戰略目標為邏輯起點,在全體員工共同參與的前提下,預估與規劃未來的所有業務活動和對應的財務結果,調配企業各項資源,并對執行管理流程監督控制和分析,及時地將評析結果報告給管理層,以便對經營活動進行整改,幫助管理層管理企業,促進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管理活動。
其內容包含經營預算、專門決策預算及財務預算,而其管理層級與企業內部層級相一致。一般而言,管理層級不同,全面預算管理的內容與特點也不相同。比如,企業集團層面的預算管理具有全局性、宏觀性等特點,而末級組織的預算管理就具有局部性、微觀性等特點。
2、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
(1)資源配置與風險防范全面預算管理的本質決定了其資源配置的功能,企業要完成各項職能與任務,實現價值最大化,必須對各職能部門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
由于傳統的預算管理沒有將戰略與業務融合,不注重資源使用效率和市場供求的關系,只注重成本降低而無視價值創造,已經不能滿足高效資源配置和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需要,而價值鏈理論彌補了傳統預算管理的短板。
通過橫向價值鏈分析,企業可以了解同行業中競爭對手的優勢與劣勢,幫助企業實現差異化競爭優勢,避免陷入惡性競爭之中,使得企業在同行業激烈的競爭中勝出。通過縱向價值鏈分析,可以使企業充分的了解供應商與客戶的經營狀況及其他信息,定位自身在行業價值鏈中的位置,悉知自身的強項與不足,幫助企業優化供應商結構、制定營銷策略及風險防范政策。
融入價值鏈理論的全面預算管理在配置資源的過程中,能夠收集分析企業各項相關的經營數據與非經營信息,使企業管理層及時掌握企業的發展狀況,幫助企業管理層科學決策,未雨綢繆,有效應對各種風險。
(2)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全面預算管理是以企業戰略規劃及經營目標為依據,以預算編制為基礎,以預算執行控制為手段來實現的。全面預算編制通過業財融合,加強企業各部門及分子公司等的溝通協調,量化資源配置標準,結合企業生命周期的特點,采用恰當的預算編制方法,實現預算編制的精準化,減少資源錯配及浪費,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在全面預算執行控制過程中,通過內部及外部價值鏈成本分析,發掘增值作業,找出驅動因素并加以優化控制,提高資源配置的科學性和高效性,從而達到提升企業效益的目的。
全面預算管理的困境
1、全面預算管理的意識不足及業務水平偏低
全面預算管理包含全員參與、業務全覆蓋及流程全程跟蹤三層含義,故此全面預算管理涉及企業運營的方方面面。但是,從目前我國企業的情況來看,還普遍存在著全面預算管理意識不足且理念落后、員工預算管理業務水平偏低等情況。
由于員工對全面預算管理認識不清,普遍認為預算管理只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跟他們沒關系,再加上企業預算管理人才缺乏,企業內部又不重視預算業務培訓,使得預算編制不合理,執行控制無效,預算考評不全面,導致員工對全面預算管理產生了誤解和抵觸情緒,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無法順利進行,致使預算目標不能實現。
2、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預算編制制度、定額標準制度缺失。沒有明確的預算編制依據、內容、程序及方法,導致預算編制不合理,內容不全面,無法做到可接受性及可實現性。
第二,預算授權控制、執行監督及分析制度不完善。使得企業在施行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不能做到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任務,無法實現強化預算責任、嚴格預算控制及提高預算管理對業務的控制能力。
第三,預算考核制度不健全。企業沒有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估機制,不能有效地對預算執行結果進行評價,致使考評不能做到公平、公正,沒有切實做到獎懲激勵,使得員工積極性大大降低,甚至出現負面情緒,影響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落實。
3、全面預算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目前,我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融入信息化技術的理念還比較落后,大部分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還在使用電子表格建立的預算模型和會計軟件系統。雖然近些年信息化技術發展迅速,且中介機構構建的信息化系統模塊更加完善,但就整個社會來看仍舊處于初級階段。
很多企業的預算,大都還依賴手工編制,沒有借助信息化系統來完成,使得溝通不及時,計劃和需求評估不精確,預算編制準確性下降和編制周期過長。
雖然一些大型企業已經采用財務共享等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進行全面預算管理,但大多僅停留在事中控制方面,導致預算管理效果比較差。同時,信息化建設投入資金不足,相關配套制度跟不上步伐,使得預算管理信息化無法發揮其優勢。
全面預算管理的化解對策
1、增強全面預算管理意識,提高全面預算管理業務水平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對全面預算管理最佳的表達。基于此,企業要想在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開展始于管理層而止于基層員工的全面預算管理的廣泛宣傳及培訓,使企業內部全體員工認識到工作處處有預算。
其一,企業要定期組織員工學習全面預算管理相關知識,學習成績作為員工考核的一項指標,或是舉辦全面管理知識有獎競答等,以此提高員工的預算管理業務水平和對預算管理的重視度及參與度。
其二,企業管理層要高度重視,并以身作則,帶頭遵守預算管理制度,處處以預算標準為準繩,引領員工習慣于、適應于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最后,嚴格執行預算考評制度,公開、公平、公正考核員工預算執行控制的結果,做好獎懲激勵,充分調動員工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2、健全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就是規矩,是全面預算管理得以順利實施的保證。根據當前企業發展需要,結合全面預算管理流程,分步健全預算管理制度。
第一步,企業要建立全面預算編制制度及預算定額標準制度,這是編制預算的基礎,是確保預算控制目標符合先進性、可行性、適應性、導向性及系統性的“緊箍咒”。
第二步,建立預算授權控制、執行監督及分析制度,以便使企業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任務指標、都能參與到全面預算管理中來,使預算責任得到強化、預算控制得以落實,提高預算管理對所有經營業務的控制水平。
第三步,建立健全高效的科學的預算考評制度,考核堅持以公平、公正、客觀為基本原則,做到“權、責、利”完全統一,對考核過程、結果施行全面記錄,并結合預算執行情況有針對性地優化調整,選擇合理的考核時機,采用多元化的考核形式,真正做到及時考核、及時獎懲,積極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3、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隨著以“大數據+云計算”為主線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現代企業管理工具的更新,實現了數據資產化的轉換。當下,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礎上植入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對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創建業財信息共享平臺勢在必行。在此,關于信息化建設有以下三點建議。
(1)構建信息共享交流平臺平臺的構建要以規范全面預算管理流程,提高全面預算管理效率為原則,實現全員參與、業務全覆蓋及全流程監控為目標。同時要做到相互協同配合、內外部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實時傳輸、適度有效共享、保障信息安全與技術維護及時到位。
(2)注重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的功能性對信息系統的升級更新要重點放在預算編制功能、執行控制功能、分析功能以及預警監控功能四個模塊。預算編制模塊,要以實現預算在線編報共享,縮短編制、審批、下發執行的周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為根本。
在執行控制功能模塊時,可以結合企業特點,選擇不同的控制方法并可以及時、靈活、快速調整控制規則,滿足預算管理信息實時更新,對經營業務實時控制的需要。
分析模塊可以實時監控預算執行情況,及時準確獲得反饋信息,達到多維分析需要。預警監控模塊要注重實現預算過程預警,預算指標支持設置預警值,在經營活動中,當達到預警值,系統自動發出預警提醒。
(3) 加強信息系統的高度集成化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是集戰略化、人本化與系統化為一體的現代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具備資源配置、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等特征。企業想要實現全面預算管理效能最大化,就要加強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與ERP系統或會計核算、財務報銷、人力資源等業務系統以及外部的銀行稅務系統高度集成。
讓各個信息孤島互聯互通,以此實現全面預算管理與企業優勢的定制性融合,也進一步完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最終達到全面預算管理能更好地服務現企業戰略目標的要求。
結論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舊的預算管理模式已成為過去,新的預算管理模式隨著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的到來應運而生。新的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給企業的生存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威脅,企業要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全面預算管理模式來提高管理水平、增強核心競爭力,使得企業能夠健康可持續的長期發展,實現其戰略目標。
次貸危機、歐債危機的接連爆發,同時緊張的信貸環境,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等,沖擊著企業最敏感的神經線——資金鏈。民企、大中型企業資金鏈斷裂的消息比比皆是。盡管當前大多企業都表現出對現金流預算、預測的關注,但在進行現金流預算、預測過程中還是存在諸多問題:
■只注重現金需要量,忽略現金預算管理;
■缺乏對未來短期內的現金規劃的能力;
■忽視現金流預測的預警功能;
■無法基于現金預測的數據進行財務風險分析。
【理念強化】強化企業現金流預算與預測理念,落實現金流規劃工作
【學以致用】掌握現金流預算方法和預測技術,從源頭上把控資金頭寸
【前沿接觸】接觸全球500強跨國企業現金流預算與預測的實踐經驗
■CFO、資金總監、司庫
■財務經理、資金經理
■資金管理相關人員
一、解讀現金流量:認識理解現金流 | 二、規劃企業現金流動:現金流預算 |
-現金至尊——現金流量而非會計利潤決定企業價值 -解讀現金流量表:企業現金流量的晴雨預報 -不同行業的現金流動規律與本質 -企業業務布局、商業模式與企業現金流動 | -財務預算編制內容與流程與方法 -現金流預算的考核指標的確定與分解 -現金流預算、融資規劃、財務風險與財務報表平衡 |
三、掌握企業現金流動:短期現金流預測的步驟與方法 | 四、分析企業現金流量:透過現象看本質 |
-現金流預測模型、技術與方法 -如何提高現金流預測準確性 -不同部門的現金流預測技巧 | -現金流預測表數據解讀 -現金流分析與財務報表分析 -洞悉企業經營質量和潛在風險 -審視企業投融資效益 |
五、把控企業現金流動:短期資金安排與計劃 | |
-資金缺口的把握,控制財務風險 -如何確定合理資金存量 -短期融資產品的選擇與計劃 -制定短期貨幣性投資計劃,實現資金保值增值 -跨境現金流動計劃與管理 |
想了解最新詳細課程大綱及資料,點擊網頁左側的在線咨詢圖標,與在線老師交流。
如何看待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是屬于資產類還是屬于所有者權益?相關問題讓我們來一起了解吧。
長期股權投資是否屬于企業的資產?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對外進行的長期股權投資屬于資產類,從賬務處理時的會計分錄就可以看出來,在不考慮溢(折)價投資的情況下(下同),借方一般是“長期股權投資”,貸方一般是“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資產或負債項目”。站在被投資方的角度,收到的長期股權投資屬于所有者權益類,從會計分錄看,收到股權投資一般借記“貨幣資金、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應付賬款等資產或負債項目”,貸記“實收資本”。
長期股權投資既然是企業資產,那它屬于企業的金融資產嗎?
長期股權投資通常不是為了短期收益而進行的投資,而是與企業長遠的規劃有關,所以不作為狹義上的金融資產處理。長期股權投資是單獨作為一種資產進行核算的,通過“長期股權投資”核算,從金融學角度來說,它投資屬于廣義上的金融資產。
長期股權投資為什么在會計核算中屬于金融資產,在財務管理中又屬于經營資產?這兩種不同的類型是如何劃分的呢?
長期股權投資在會計概念里原則上確實屬于金融資產,因為它是持有被投資公司的股票,但是你可以看到會計把它從金融資產里獨立出來單獨來講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有特殊性,它雖然持有股票,但主要目的是為了生產經營增加企業財富,而不是為了短期的收益,站在管理角度來說就是經營性資產了,也因此長期股權投資收益屬應該于經營性的投資收益。
長期股權投資屬于流動資產還是非流動資產?
長期股權投資是非流動資產。非流動性資產是指不能在1年內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非流動資產是指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主要包括持有到期投資、長期應收款、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等。
長期股權投資到底該怎么理解呢?
簡單的理解就是成為某企業的股東,對該企業進行長期投資。投資的企業包括母子公司、合營企業等,比如甲企業有子公司叫乙公司,甲公司對乙公司投資,就是母公司對子公司投資。又例如甲和丙企業一起創辦了丁公司,甲和丙一起經營丁,那么甲公司投資的是共同控制的合營企業。在合營模式下,如果甲對丙企業投資很少,經營權在丙上,那么甲就是對不具有控制的企業投資。如果甲投資很多,成為丙的大股東,就有對丙的經營活動產生重大影響了。
近些年來備考CMA考試的考生越來越多,對于備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那么會計網將舉例直接材料預算例題來鞏固下知識。
直接材料預算例題分析
1、如果一家公司期望的直接材料(DM)的期末存貨是20%的下月DM的使用量,那么以下哪項是錯誤的?假設DM的成本沒有變化。
A、當銷售在以后的月份里交替地增加和減少,DM采購預算的波動將大于DM使用預算的波動
B、當銷售每月都增長時,DM的采購預算也將每月都增長
C、當銷售每月都增長時,DM采購預算將大于DM的使用預算
D、如果銷售額每月都下降的話,DM的采購預算將小于DM的使用預算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條件:期末存貨是20%的下月DM的使用量等價于期末存貨=下月預計使用量*20%
公式:期初存貨+預計采購量=期末存貨+預計銷售量
由于題干中使用的是預計使用量,由此將預計使用量等同于預計銷售量,因此:期末存貨=下月預計使用量*20%=下月預計銷售量*20%
所以,公式:期初存貨+預計采購量=期末存貨+預計銷售量
轉化為公式:期初存貨+預計采購量=期末存貨+預計使用量
再將公式變化一下得:預計采購量=預計使用量(預計銷售量)+期末存貨-期初存貨
假設本月為4月,則上述公式中,期末存貨=5月預計使用量*20%,期初存貨=4月預計使用量*20%。
根據A選項的條件,4月銷售量(使用量)增加,5月銷售量(使用量)減少。
所以,期末存貨<期初存貨,所以,期末存貨-期初存貨<0,而4月本月的預計使用量(預計銷售量)增加,假設增加100,
由于期末存貨-期初存貨<0,所以,預計采購量的增加變化<100。
所以,預計采購量的波動應小于預計使用量的波動。
綜上,選擇A選項。
隨著2020年ACCA12月考季結束,很快又到了新一輪考試備考預習。在備考過程中,很多考生都對flexible budget預算管理知識點存在疑惑,尤其在做題方面,不知道如何進行解答。針對此情況,會計網接下來就跟大家關于預算管理知識點的考試題型。
01、Flexible budget-計算題
例題二:基于實際生產活動水平例題二:基于實際生產活動水平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shows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production and sale of a product of Gaodun company.
Answer: $ 424750
解析:
本道題目根據成本性態直接明確了成本類別,所以同學們不需要再對于成本進行分類,但是當成本無法直接區分時,需要像上一個例題根據成本性態進行區分,然后再計算。
Net profit= sales-total variable cost-total fixed cost
此時計算的是 flexed budgeted net profit,所以基于實際數量
Sales=預計單價*實際數量=26.5*30500=$808250
Variable cost= 預計單價*實際數量=7*30500=$213500
對于fixed cost 大家要注意了,題目中顯示的是fixed cost的單價,但是根據固定成本的特點:
總價不變,不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 那么此時無論是彈性預算還是固定預算都是基于budget fixed cost=budget volume * budget cost per unit=5*34000=$170000
flexed budgeted net profit=808250-213500-170000=$424750
02、Flexible budget-文字題
對于彈性預算的文字題,通常就是問以下情況適用于固定預算還是彈性預算。
這個其實就是對固定預算和彈性預算之間的差異,再進行選擇。固定預算和彈性預算之間只存在數量間的差異,價格是一致的,固定預算下基于預計數量,數量不發生變化,彈性預算下基于不同生產活動水平,數量發生變化。差異只有數量,那么我們可以圍繞數量從以下兩個角度去判斷:
1,數量是否時常變化:時常變化用彈性預算會更加精確,較為固定用固定預算即可。
比如:
a. 企業每個期間內數量會產生變化,那么此時用彈性預算會更加精確合適
b. 銷售部門要達成銷售目標,對銷售部門而言,銷售目標不能是動態變化的,是年初定死的目標,銷售人員才會朝著這個固定的目標努力,所以此時fixed budget 更合適。
c. 公司的主預算(master budget),master budget 是整個公司根據各部門的預算進行溝通和匯總得來的,是基于整個公司的主預算,包含了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一般在一個經營周期內是不會改變的,所以用固定預算更為合適。
2,數量對于總成本的影響程度:
Total cost=total variable cost+total fixed cost, 對于變動成本會受數量的影響,總變動成本隨著數量的變化而變化;對于固定成本不受數量的影響。
所以當變動成本占總成本比例較大時,數量的變化對于總成本的影響較大,此時用彈性預算更合理。
當固定成本占比較大時,數量的變化對于總成本的影響較小,固定預算和彈性預算下的成本都是一致的,此時用固定預算即可。
03、Summary
以上是關于flexible budget的相關內容,在考試中如果不出大題考試分值為4分左右,如果出大題考試總分值在10-12分左右。
因此大家重點要掌握彈性預算下的計算流程,以及彈性預算和固定預算的適用性。
來源:ACCA學習幫
預算是經法定程序審核批準的國家年度集中性財政收支計劃,決算是指根據年度預算執行結果而編制的年度會計報告。二者的區別有哪些?
預算和決算的區別有哪些?
1、預算是經法定程序審核批準的國家年度集中性財政收支計劃。它規定國家財政收入的來源和數量、財政支出的各項用途和數量,反映著整個國家政策、政府活動的范圍和方向。預算包含的內容不僅僅是預測,它還涉及到有計劃地巧妙處理所有變量,這些變量決定著公司未來努力達到某一有利地位的績效。
2、決算是指根據年度預算執行結果而編制的年度會計報告。它是預算執行的總結。當國家預算執行進入終結階段,要根據年度執行的最終結果編制國家決算。它反映年度國家預算收支的最終結果,是國家經濟活動在財政上的集中反映。
預算和決算的聯系
兩者構成了國家財政分配的全過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它們都可以構成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預算是決算的前提,決算是對預算的檢驗和評價,二者相輔相成。
預算的作用
1、以相對長遠的眼光來看待企業發展,將各項收支以量化的形式展示在預算中;
2、通常需要各層級和部門交流情況、相互協調,了解各自在實現整體目標中的作用;
3、建立了標準和績效考核指標,以測量完成整體目標的進度,對于產生的差異及時反饋,據此予以糾正或改進;
4、可用于員工績效的考核,將整體預算的指標分解到負責人。
企業一般什么時候做預算?什么時候做決算?
企業一般是每年的11、12月開始做下年度的預算,決算一般是年末最后幾天,也即是將一年的財務報表、報銷以及其他的和財務有關的數據進行歸集,統一入賬。
財務管理這門科目在中級會計師的考試范圍,大多是與銷售產品有關的,案例分析的內容也差不多都是,我們今天來說說有關產品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析,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成本差異的計算以及分析
成本差異主要是指產品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之間的差額,實際成本超過標準成本的差異稱為不利差異,實際成本小于標準成本的差異稱為有利差異,成本差異還分為好幾類,有直接成本、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固定制造費用等成本差異,涉及的計算公式也比較多。
(二)案例分析
甲公司生產A產品,實行標準成本管理計算,每件產品的標準工時為4小時,固定制造費用的標準成本為8元,企業生產能力為每月生產產品600件,4月份生產實際產品450件, 發生固定制造成本3300元,實際的工時為2300小時,根據上述的數據,企業4月份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為多少元?
A:800元
B:900元
C:1000元
D:1100元
解析:
1、這道題考核固定制造費用差異的計算
2、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1000元
3、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2300-450*4)*8/4=1000元
(三)成本差異的賬務處理
接下來以材料成本差異為例,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時,材料成本出現超支差的時候在借方;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時,出現節約差的時候在貸方。
1、出現超支差時: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
貸: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2、出現節約差時: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貸: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
物資采購(實際成本)
以上就是有關成本差異有關的一些內容和賬務處理,想了解更多有關的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科目的知識點,請多多關注會計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