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百家乐官网 (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客服服務
收藏本站
手機版
來源 會計網
0
會計網專家一對一答疑
微信掃碼,在線提問!
相關學習資料
采購成本的核算與賬務處理
2020-06-07 23:02:45 1634 瀏覽

  采購成本核算問題是會計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想要了解采購成本核算和賬務處理的相關內容,就一起來看看吧。

采購成本的核算與賬務處理.jpg

  一、采購價格處理

  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1.相關稅費:包括計入存貨的進口關稅、消費稅、資源稅、不能抵扣的增值稅等。

  2.運輸費:注意7%可以抵扣的問題,但是不包括倉儲費用、包裝費等。

  3.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包括倉儲費用、包裝費、運輸途中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

  4.商品流通企業,在采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等,應當計入存貨采購成本。

  二、采購成本的核算與賬務處理

  (一)采購物資發生損失處理

  1.采購過程中發生合理損耗

  存貨采購過程中的合理損耗價款應該計入存貨成本,進項稅額正常抵扣。

  按照新準則,對于商品流通企業購貨途中的合理損耗也應計入存貨成本,不再計入當期損益。

  一般工業企業購入存貨,根據企業存貨的具體核算方法不同,核算過程有所不同,但存在均隨同原材料結轉到產品成本中。具體分為:當企業采用實際成本法核算時,計入“原材料”科目。當企業采用計劃成本法核算時,合理損耗部分計入“材料采購”科目,計劃成本法下由于“原材料”科目核算的是計劃單位成本乘以實際入庫數量,所以“原材料”科目中不含合理損耗部分,入庫時最終是將合理損耗部分計入了“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查明原因后系正常損耗,會計分錄為: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查明原因后系管理不善造成,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處理時:

  借:管理費用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物資在運輸途中的短缺與損耗,除合理的途耗應當計入物資的采購成本外,能確定由過失人負責的,可做以下處理:

  借:應付賬款、其他應收款等科目

  貸:在途物資 或 物資采購等科目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如果已抵扣進項稅額的,應當轉出相應的進項稅額)

  2.非正常損失的處理

  企業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除合理損耗之外的物資毀損、短缺等,價款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會計處理,但對應增值稅進項稅額部分不允許抵扣。

  (1)可以從供應單位、外部運輸機構等收回的物資短缺或其他賠款,應沖減物資的采購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災害發生的損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損耗,不得增加物資的采購成本,應暫作為“待處理財產損溢”進行核算,待查明原因后分別處理,或結轉計入“其他應收款”科目,或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或計入“管理費用”科目等。

  正常損失是指生產經營過程中合理的損耗,比如說由于計量的精確度問題、氣體揮發、液體滲漏等原因造成的貨物的實存數與賬面不符,這些都是合理損耗

  非正常損失主要強調的是管理人員的失職,比如由于倉庫管理人員管理不善造成貨物被盜、天災等,這就是非正常的,主要強調的是人員的過失和自然災害

  有關的稅收事項

  1、增值稅:根據增值稅條例,非正常損耗,不論是什么原因,對應轉出相應的進項稅額;

  對于毀損的存貨是否要轉出進項稅額?對于毀損的存貨是否要轉出進項稅額?有不同的觀點:

  (1)、認為可不轉出,因為存貨毀損,與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被盜、霉爛變質”不同,稅法也沒有對這方面要轉出進項稅的規定,對此項存貨損失,所以可以不作轉出進項稅的處理;

  (2)、應轉出。雖然沒有明確的法規要求這種情況進項稅要轉出,但從增值稅計稅原理來講,企業為生產或流通購進貨物所負擔的進項稅額可從當期銷項稅中抵扣,但這種抵扣是有條件的,即準予抵扣的進項稅額必須是用于應稅生產或流通的購進貨物所負擔的進項稅額。既然存貨已毀損而不能用于生產應稅貨物或進入流通,當然也就不能抵扣。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你是傾向于后者,還是更欣賞前者?

  2、所得稅處理對于計入“管理費用”的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損失,因為屬于責任單位管理上的原因,國家不可能因此而受稅款的損失,因此這部分損失不能在稅前扣除;而對于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不是企業主觀原因造成的。

  根據國稅發[1997]190號文件規定,納稅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的盤虧、毀損、報廢凈損失、壞賬損失,以及遭受自然災害等人類無法抗拒因素造成的非常損失,經稅務機關審查批準后,準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應該可以在稅前扣除。也就是說,“管理費用”中存貨的非正常損失,不能在稅前扣除,須作納稅調增,而“營業外支出”中的損失,可在稅前扣除,不用作納稅調整。

展開全文
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怎么理解?
2020-07-16 11:54:01 11182 瀏覽

  我們在剛開始學習會計的要素計量時知道,會計的要素計量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怎么理解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呢?

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jpg

  一、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是傳統的財務會計計量屬性。它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發生時買賣雙方自愿達成的交換價格。它的優點是具有客觀性和可靠性。因為它是市場上客觀又確定的交換金額。比如你買了一臺電腦,花了6000元。到了明年,這臺電腦的歷史成本還是6000元。

  二、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比如花了6000元購買的電腦,用了幾年,賣了2000元。這2000元就是電腦的公允價值。而在投資性房地產,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等都會采用公允價值計量。

  三、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的聯系與區別

  在初始計量日,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兩者是一致的。比如剛買入的6000元電腦,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都是6000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市場價格的變化,購入的資產重新售出,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價格就會發生變化。因此歷史成本雖然反映了資產的實際價格,但是在不斷變化的經濟條件下,用歷史成本計量就無法正確的反映出資產的實際價值。公允價值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保全企業的資本,提供有效的經營決策。但是公允價值也有其不足之處,由于市場環境是復雜多變的,對公允價值的判斷有時難以找到類似的對比價格,會造成主觀性強和操作性差,容易導致利潤被操縱,而且運用公允價值計量的成本也較高,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是不低的,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才能運用好公允價值計量。

展開全文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有哪些區別?
2021-02-03 13:38:36 3585 瀏覽

  變動成本法又稱直接成本法,是變動成本計算的簡稱,完全成本法又稱全部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對于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具體應如何區分?

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區別

  一、成本基本不同

  變動成本法首先要求進行成本性態分析,把全部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部分,尤其要把屬于混合成本性質的制造費用按生產量分解為變動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性制造費用兩部分,如果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或財務費用需要分解,則必須按銷售量分解。

  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發生的領域或經濟用途分為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凡在生產領域中為生產產品發生的成本就歸于生產成本,發生在流通領域和服務領域由于組織日常銷售或進行日常行政管理而發生的成本則歸屬于非生產成本。

  二、產品成本內容不同

  變動成本的產品成本內容是制造成本中的變動部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制造費用。

  完全成本法的產品成本內容是全部制造成本(包括固定和變動)。

  三、期間費用的內容不同

  變動成本法期間費用的內容是制造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費用)和全部非制造成本。

  完全成本法期間費用的內容是全部非制造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

  四、存貨估價不同

  變動成本法存貨估價是在產品和產成品存貨中只有變動制造成本,存貨計價低于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存貨估價是在產品和產成品存貨中既有變動制造成本也含有固定生產成本。

  變動成本法有什么缺點?

  1、不符合傳統的成本概念。AAA的成本概念和準則委員會認為“成本是為了達到一個特定的目的而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以貨幣計量的犧牲”。依照這個傳統觀點,不論固定成本還是變動成本都要記入產品成本。

  2、不能適應長期決策的需要。變動成本法對短期經營決策有明顯的作用,但不適合長期決策。

  3、影響征稅部門的收益和投資者及時取得的收益。變動成本法,一般會降低期末存貨估價,降低了營業利潤額,在某種程度上會暫時降低所得稅和股利。

  4、成本分解不夠精確。將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設的結果,不是一種精確的計算。

展開全文
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有哪些差異?
2021-03-05 15:43:45 2294 瀏覽

  會計人員日常工作中,經常需處理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的問題,對于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應如何區分?

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區別

  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差異

  標準成本是按照預先制定的標準成本為基礎,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相互比較,用于核算和分析成本差異的一種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實際成本就是企業在采購、加工時實際發生的成本。

  這兩種方法的主要區別在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計算方法不同。

  實際成本制度采用每種產品實際發生直接成本數額;而標準成本制度則采用從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中,產生的標準單位成本.

  標準成本和計劃成本區別

  計劃成本是指根據計劃期內的各種消耗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預先計算的成本。它反映計劃期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標準,是計劃期在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標。計劃成本是按計劃期內平均定額水平計算的,計劃成本反映平均水平,而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運轉情況下制造產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實際發生的成本。

展開全文
管理會計知識:生命周期成本法
2022-02-21 11:23:42 983 瀏覽

  在高新技術環境下,互聯網時代撲面而來,顧客的需求日新月異,企業產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縮短。企業對成本產生的根源及其結果的考察必須超越生產階段,拓展到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今天會計網以案例結合的方法講解生命周期成本法。

生命周期成本法

  管理會計知識之生命周期成本法

  追蹤并積累與產品或服務整個生命周期相關的所有真實成本。追溯和歸集在價值鏈(研發、設計、生產、營銷和配送、客服)中,可以分配到每個產品上的業務職能成本。產品生命周期定價法就是在產品整個時間跨度中,基于價值鏈上所有成本而確定的價格。

  產品生命周期概念假設:

  (1)產品具有有限的生命

  (2)產品會經歷各個存在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具有不同的銷售機會和威脅

  (3)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每一個階段,需要采取不用的營銷策略。

  產品生命周期的四個階段:

  1、市場引入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高成本、銷售進展緩慢、競爭壓力較小、需要創造需求、利潤微薄。

  2、成長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由于規模經濟效應,成本逐漸下降;銷售量上升、競爭壓力增大、獲利能力增強,但有時必須以下調價格為代價。

  3、成熟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成本進一步下降,銷售達到最大峰值,競爭激烈,價格趨向下降,以及為維持市場份額,必須追求差異化。

  4、市場飽和與衰退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銷售量下滑,利潤減少,價格下跌。

  某公司將在第1年引入一款使用壽命預計為三年的新產品。該公司預計每年銷售100,000件產品。估算成本如下:

                                  第0年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研究/設計                   $260,000            $0                    $0                          $0

生產                           $0                       $900,000         $900,000                $900,000

營銷                           $10,000              $300,000         $100,000                $50,000

客戶服務                    $0                       $40,000           $60,000                  $80,000

  如果該公司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法來為其新產品定價,并且希望在成本的基礎上有10%的加成,則第3年的單位售價應為A.$13.20 B.$12.21 C.$11.66 D.$9.90

  答案:A解析:在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法下,產品成本包括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價值鏈上所有與成本對象相關的成本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研發成本=$260,000產生成本=$900,000×3=$2,700,000營銷成本=$10,000+$300,000+$100,000+$50,000=$460,000客服成本=$40,000+$60,000+$80,000=$180,000整個生命周期的產品成本=$260,000+$2,700,000+$460,000+$180,000=$3,600,000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的總銷量=100,000×3=300,000單位產品成本=$3,600,000/300,000=$12/個基于成本加成的價格=$12/個×(1+10%)=$13.2/件

展開全文
管理會計知識: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
2022-02-25 15:36:41 3587 瀏覽

  CMA是一門含金量高、系統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的非常緊密。通過CMA的學習,財務人不僅能掌握系統的管理會計理論知識,還能培養其考生的全局思維。今天會計網就為大家介紹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

CMA知識點之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

  CMA知識點之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

  1.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的概念

  邊際:指的是額外。

  邊際收入/邊際營收/邊際收益:額外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

  邊際成本:額外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

  在短期運營中,

  如果邊際營收大于邊際成本,企業就應該增加產量;

  如果邊際營收小于邊際成本,企業就應該減少產量;

  當邊際營收等于邊際成本時,企業能實現最佳的產量,此時該最佳產量能確保企業利潤最大化。

  邊際分析的基礎

  1.相關性的界定

  有效的決策必然是基于相關性的,即我們在做判斷時必須選擇與決策相關的數據。

  數據的相關性(relevance)需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1)只考慮在未來發生的數據。即決策涉及未來發生結果,過去發生的任何情況都與決策無關。

  (2)不同方案所產生的數據必須要有差異。

  相關成本:指預期的未來成本

  相關收入:指預期的未來收入

  2.沉沒成本

  過去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成本就是沉沒成本(sunk cost)。

  毫無疑問,沉沒成本一定與決策無關。

  邊際成本的經典例題分析

  ABC公司每日生產成本的信息如下所示:

  QQ截圖20220225152700.png

  ABC公司第7個單位的邊際成本應為:

  A.$179

  B.$210

  C.$286

  D.$464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CM7=TVC7-TVC6=$1,250-$1,040=$210

展開全文
CMA備考知識點:成本管理與公司理財
2022-03-08 11:40:13 556 瀏覽

  CMA考試的熱度越來越高,考生們對于管理會計的備考也越來越積極,接下來會計網為大家總結了成本管理和公司理財的知識點。

成本管理與公司理財

  CMA備考知識點之成本管理與公司理財

  1、成本管理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傳統的產品成本核算技術;第二,現代成本管理。這兩個方面代表了管理會計的過去和未來。

  產品成本會計又稱成本會計,是管理會計的前身。產品成本會計的目的是準確計算產品庫存的價值。這項工作不僅旨在實現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還旨在幫助企業管理者做出更好的定價決策。

  標準成本法出現后,成本會計開始從簡單的會計發展到企業管理工具。成本會計逐漸成為管理會計,以活動為基礎的概念的創立標志著現代管理會計的開始。管理會計有助于企業管理者深入研究成本與經營活動之間的因果關系。這項工作可以為企業帶來三個價值:

  (1)幫助企業管理者更好地預測未來成本,制定更準確、更合理的成本標準,為未來成本控制打下良好基礎。

  (2)使每種產品的成本分配更加合理和準確,這可以幫助企業經理更好地設定價格和衡量產品的盈利能力。

  (3)幫助業務經理識別增值和非增值活動,并通過減少非增值活動來降低成本。

  2、公司理財包括與回報和風險相關的知識、金融工具的投資與融資技術以及營運資本的技術。金融工具投資與融資的核心技術也是折現現金流法,其原理非常簡單,但運用起來卻非常復雜。其挑戰性主要來自未來現金流的不確定性。

  公司理財可以培養企業管理者有效使用公司資產的意識和能力。如果說企業的利潤率是一個基本面,那么企業資產的使用效率就是加速器和放大器。因此,學習公司理財對提高投資人的回報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展開全文
注冊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
2022-07-06 17:54:26 610 瀏覽

  注冊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含義不同、涵蓋側重點不同、考試所需要的耗費時間不同、考試科目量和考期不同、職業發展方向也有所不同、就業方向也有不同

注冊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

  注冊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別

  1、含義不同

  注冊會計師:指的是依法取得注冊會計師證書并接受委托從事審計和會計咨詢、會計服務業務的執業人員,CPA是中國唯一官方認可的注冊會計師資質,唯一擁有簽字權的執業資質。

  管理會計師: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協會(IMA)旗下的注冊管理會計師認證(CMA認證),被譽為財會領域的三大黃金認證之一,在全球范圍內被企業財務高管所認可。

  2、涵蓋的側重點不同

  管理會計師知識體系更偏向于財務管理范疇,對企業內部的預測與規劃、控制與風險管理、業績評價、戰略決策支持等實用性比較強,考試難度比較科學合理,大部分就業于企業。

  注冊會計師知識體系則偏向于核算、審計、報表范疇,對于從業于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比較占據優勢。同時,因為其為國內唯一擁有簽字權的執業資質,考試難度也不容小覷。

  3、考試所需要耗費的時間不同

  管理會計師基本一年左右的時間差不多就可以通過。

  注冊會計師常規來說則需要2~3年的時間。

  4、考試科目量和考期不同

  管理會計師只需考兩門,有中英文兩種考試,試卷主要由選擇題和簡答題組合而成。每年三個考期,通過率相對較高。

  注冊會計師的考試科目為六門專業課加兩門綜合。考試成績具有5年的時效性。

  5、職業發展方向也有所不同

  管理會計師側重于管理,更適合在企業里工作的人員,成為走向管理層的助力。

  注冊會計師則適合在事務所從事偏審計方面的工作,或者想從事投行、券商、投資等工作。

  6、就業方向不同

  管理會計師就業大致方向為:會計師、成本會計師、管理會計師、高級會計師、財務分析師、預算分析師、內部審計師、財務經理、財務控制財務總監司庫/集團財長、首席財務官(CFO)、首席執行官(CEO)等。

  注冊會計師就業大致方向為:會計師事務所、銀行、券商、保險公司做分析、投資、研究等。

展開全文
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和會計哪個更難
2022-09-07 09:23:03 1226 瀏覽

  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和會計相比,會計更難。根據歷年的考試通過率來說,專業階段各考試科目的難度排序為:《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一般來說注冊會計師專業階段考試難度是高于綜合階段考試的,可以說,《會計》科目是注冊會計師考試中難度最高的一個科目。

注會財管考試難度

  注會《會計》與《財務成本管理》特點

  1、《會計》科目

  會計是整個注會科目的一個基礎,內容繁雜,考試內容也很靈活,與各個科目的聯系都非常深,想要學好其他的科目,會計肯定是要學習好的。會計是一門注重理解的科目,有一定邏輯性和合理性的,在學習的時候要以基礎為主,聯系為輔,重視例題,多看會計分錄。會計中所需要運用的計算是非常簡單的,所以計算對會計的影響是非常薄弱的!

  2、《財務成本管理》科目

  財管是一門偏理科的科目,其中計算公式非常的多,不僅僅有原始的公式還有很多衍生的公式。其主要難點在于書中有大量的公式和計算,比較繁雜。財管學習公式需要去理解原理,理解后再去做題就會輕松很多,在理解的基礎之上,需要背的東西并不多。財管的計算題每年變化并不大,其關鍵在于計算要準確。

  注會《會計》與《財管》和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的內容對比

  1、注會《會計》與稅務師《財務與會計》內容對比

  注冊會計師《會計》與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的會計部分重合的內容大約75%,重合內容大部分的會計處理相同,注冊會計師考試的試題難度較大,題目較少;但稅務師考試難度相對較低,題量較大,所以大家在備考不同科目時,應選擇適當的方法。

  2、注會《財務成本管理》VS稅務師《財務與會計》內容對比

  注冊會計師《財務成本管理》科目與稅務師《財務與會計》財務管理部分相似度非常高,重合的內容大約90%。稅務師《財務與會計》的財務管理部分內容較為簡單,考查的多數是公式原型與文字內容;注會《財務成本管理》考試難度較大,幾乎包括《財務與會計》財務管理部分所有的內容。但是,兩個科目部分重要考點分布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備考時應有所側重。

展開全文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區別
2022-09-30 13:49:30 565 瀏覽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雖然都屬于會計類,但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比如主要參與人員不同、會計職能定位不同、會計服務的對象不同等等。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主要參與人員的區別

  一般而言,財務會計信息的提供是以財務人員為主體,按照“交易或事項原始信息”——“商業信息”——“財務會計信息”——“財務會計報告”的邏輯脈絡,組織單位相關部門提供相關信息、進行匯總加工并對外呈報。

  而管理會計的主體則是單位的各個部門和人員,財務部門不一定是最重要的牽頭部門,而變成了主要參與部門之一,財務人員必須要了解企業的運營管理知識,企業的運營管理部門和人員也必須要了解管理會計的相關知識,這樣才能彼此密切配合。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職能定位的區別

  管理會計的職能主要是對企業財務活動的管理,目的主要在于解析過去,同時對現在的運營進行控制,預測未來的趨勢;而財務會計的職能則是,對單位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記錄、加工處理,提供并解釋歷史信息。可以說管理會計更多的是面向未來,而財務會計更多的是面向過去。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服務的對象區別

  管理會計是滿足內部管理的需要,服務的是企業等組織的內部管理要求,針對的是日常經營管理中所遇見的特定情況,搜集數據給組織的管理者提供內部管理與控制的信息,改善企業等組織的經營管理水平;而財務會計,則是為了對外部相關單位和人員提供財務信息,主要通過定期的編制財務報表,集中、概括的對企業等組織的資產估價、資本結構以及經營成果等進行說明,從而向企業等組織的外部單位或者個人提供必要的資料。

展開全文
付現成本與非付現成本區別
2022-12-12 14:02:13 3771 瀏覽

  付現成本亦稱“現金支出成本”,那些由于未來某項決策所引起的需要在將來動用現金支付的成本,一般包括現金購買的原材料,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

付現成本與非付現成本區別

  而非付現成本指的是企業在經營期不以現金支付的成本費用,一般包括固定資產的折舊、無形資產的攤銷額、開辦費的攤銷額以及全投資假設下經營期間發生的借款的利息支出。

  付現成本和非付現成本公式

  付現成本=營業成本-折舊與攤銷=總成本-利息-折舊與攤銷

  非付現成本=固定資產年折舊額+無形資產攤銷額+開辦費年攤銷額+經營期利息

  營業成本的組成

  營業成本是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于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產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

  營業成本是與營業收入直接相關的,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對象的各種直接費用。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常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確認的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支出。

  固定資產的折舊公式

  固定資產的折舊公式是:固定資產年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值-凈殘值/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其中年折舊額除以12=月折舊額。企業應當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與無形資產,是用來生產產品的,也是有成本的。它的價值,就是他的成本,需要計入到產品的成本中去。需要攤銷。這就是固定資產為什么要計提折舊的原因。

展開全文
戰略成本與價值鏈課
2023-08-16 11:17:50 330 瀏覽

課程背景

  在經濟全球化和電子商務沖擊的微利時代,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傳統成本管理的弊端使其無法承載企業競爭需要,戰略成本管理應運而生。企業需要站在價值鏈的整體高度,運用價值鏈分析方法,讓特定的價值活動創造最大價值,從企業的全方位、全流程角度優化和控制企業成本。

戰略成本與價值鏈

  我們打造理論講解和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模式,幫助學員從現代成本管理的新視角分析和控制成本,掌握用價值鏈分析的方法進行成本管理,優化企業內外部價值鏈,實現價值活動增值,非價值活動不浪費成本的要求,落實成本控制,保持企業在價值鏈某些特定戰略環節上的競爭優勢。

課程收益

  【立足戰略高度】立足企業戰略高度,了解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分析框架和應用理念

  【全新分析工具】學會將價值鏈分析應用于成本管理,掌握價值鏈成本管理的應用方法

  【打造核心優勢】掌握價值鏈成本控制的核心和關鍵環節,保持價值鏈環節的競爭優勢

課程對象

  董事長、總經理、運營總監

  研發、采購、生產、物流等成本中心負責人

  CFO、財務總監、財務經理、內控內審經理

課程大綱

第1天 【戰略成本管理概述】

第2天 【核心工具——價值鏈】

一、戰略成本管理的概述
- 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
- 戰略成本管理的內容
- 戰略定位
- 價值鏈分析
- 成本動因分析
二、戰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驟
- 戰略環境分析
- 戰略規劃
- 戰略實施與控制
- 戰略業績計量與評價

三、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工具——價值鏈分析
- “價值鏈”概念的淵源
- 價值鏈分析的基本原理
- 波特的價值鏈分析模型
- 價值鏈分析的步驟
- 價值鏈分析的內容
- 縱向價值鏈分析
- 橫向價值鏈分析
- 內部價值鏈分析
- 價值鏈的意義
- 行業分析
- 競爭優勢
- 關鍵控制點
四、價值鏈在戰略成本管理中的應用
- 內部價值鏈優化
- 確定價值鏈
- 降低價值鏈的資源消耗
- 業務流程再造
- 建立戰略聯盟,重構企業間價值鏈

想了解詳細課程資料,點擊網頁的在線咨詢圖標,與在線老師交流。

展開全文
標準成本與作業成本的中國實踐培訓課程
2023-08-23 19:11:12 172 瀏覽

課程背景

  隨著經濟一體化和技術進步步伐的加快,市場競爭愈演愈烈,企業的利潤空間逐漸縮小,為有效地對內外部動態環境做出反應,培育長期競爭優勢,企業必須加強管理。其中,強化企業成本管理就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然選擇。成本管理的目標不僅僅局限于企業成本的實時控制,還包括對成本的事前制定與監控,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幫助決策者預測、控制成本活動,制定最佳決策方案,促進戰略管理目標的實現。

標準成本與作業成本的\n中國實踐

  ★如何更加準確地預測企業成本,有效地幫助決策者制定成本控制計劃?

  ★標準成本法or作業成本法,如何選擇最適合企業的成本核算方式?

  ★如何克服水土不服的障礙,將作業成本法更好的融入企業的日常管理中?

  ★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各有哪些利弊,如何更好地結合兩者的優勢,充分發揮成本管理效

課程收益

  【掌握先進的成本管理模式】引進西方先進的成本管理方式,助力企業發展

  【搭建適宜的成本管理體系】借鑒國內外企業成本管理經驗,尋找適合企業自身的成本管理模式

  【優化內部的成本管理控制】通過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有機結合,開辟新的內部成本管控方式

課程對象

  ★財務總監、財務經理

  ★項目總監、項目經理

  ★成本總監、成本經理

課程大綱

一、標準成本法的由來

二、什么樣的企業適合運用標準成本法?

  ◆標準成本法的產生背景

  ◆標準成本法在歐美、日本等國家的傳播應用

  ◆標準成本法在我國運用過程中遭遇“水土不服”

  ◆建立標準成本的重要意義

  ◆標準成本制定的核心理念—標準化

  ◆標準成本的適用對象及其基本要求

三、標準成本法的企業運用

四、標準成本法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及改進建議

  ◆標準成本的實施

  ◆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計算與分析

  案例1:德國大陸集團標準成本制度建立與應用案例分析

  ◆缺陷與不足

  ◆改進建議

 

五、間接成本分配的新方法—作業成本法

六、作業成本法的優劣分析

  ◆實施作業成本法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

  ◆作業成本系統的設計步驟

  ◆資源動因選擇要點

  ◆作業動因選擇難點

  ◆作業成本法的在不同行業的實踐運用

  案例2:萬科物業作業成本案例分析

 

  ◆通過對間接費用的合理分配,糾正了標準成本法得出的產品成本扭曲缺陷

  ◆作業成本法是計算的是歷史作業成本動因率,成本控制具有滯后性

  ◆成本動因難以確定和劃分,主觀性較高,信息處理成本高

  ◆作業成本法與現行會計慣例存在沖突,成本系統升級改造困難,適用性較弱

七、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的有機結合

  ◆標準成本法與作業成本法融合的必要性

  ◆兩種成本法融合的前提

  ◆兩種成本法結合構建的原則(戰略導向原則、成本效益原則、可控性原則、有效性原則)

  ◆兩種成本法結合的具體方法(用作業成本法確定間接成本,用標準成本法確定直接成本)

  案例3:山東富倫鋼鐵有限公司標準作業成本法案例分析

想了解最新詳細課程大綱及資料,點擊網頁左側的在線咨詢圖標,與在線老師交流。

展開全文
財務管理中的風險預防與成本控制
2023-09-27 15:22:14 675 瀏覽

  一、引言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財務管理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為了確保企業的穩健發展,企業需要對各種財務風險進行有效預防,并合理控制成本。本文將從預防成本、普通日記賬、買斷式貼現待簽收、略式保證、全部保證、償債準備金、對方科目、集合分配類賬戶、財務環境、最初追索權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為企業提供一些建議。

  二、預防成本

  預防成本是指在企業經營過程中,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或減少可能發生的損失。企業應建立健全風險防范機制,對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預測和評估,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例如,企業可以通過加強對供應商的管理,確保采購價格的合理性;通過對生產過程的監控,降低生產成本;通過對銷售策略的調整,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等。

財務管理中的風險預防\n與成本控制

  三、普通日記賬

  普通日記賬是企業用于記錄日常經營活動的一種會計賬簿。企業應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合理的會計科目,確保日記賬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企業還應定期對日記賬進行審計,以便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

  四、買斷式貼現待簽收

  買斷式貼現是指企業在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后,將收到的票據向銀行貼現,以獲取資金。在實際操作中,企業應注意以下幾點:1.確保票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2.選擇合適的貼現方式,以降低貼現成本;3.及時簽收貼現款項,防止資金占用過多。

  五、略式保證

  略式保證是指企業在對外擔保時,為了簡化手續,只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證。這種做法雖然可以節省時間成本,但可能導致企業在承擔擔保責任時,面臨較大的風險。因此,企業在對外擔保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保證方式。

  六、全部保證

  全部保證是指企業在對外擔保時,提供完全的擔保。這種做法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信用風險,但同時也會增加企業的負擔。因此,企業在對外擔保時,應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合理安排擔保額度。

  七、償債準備金

  償債準備金是企業為了應對債務違約風險而設立的一種儲備資金。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營狀況和債務規模,合理確定償債準備金的數額。同時,企業還應定期對償債準備金進行審查和調整,以確保其充足性。

  八、對方科目

  對方科目是指在企業進行交易時,涉及到的其他企業或單位的會計科目。企業應加強對對方科目的了解和管理,確保交易的準確性和合規性。同時,企業還應與對方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協作,以便及時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

  九、集合分配類賬戶

  集合分配類賬戶是指企業在進行內部資金調配時,使用的一種會計科目。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業務需求,合理設置集合分配類賬戶的分類和名稱。同時,企業還應加強對集合分配類賬戶的管理,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

  十、財務環境

  財務環境是指影響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各種外部因素。企業應關注財務環境的動態變化,及時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例如,當經濟增長放緩時,企業可以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式,應對財務壓力;當利率上升時,企業可以通過融資結構調整、優化負債結構等方式,降低融資成本。

  十一、最初追索權

  最初追索權是指企業在承擔債務違約風險時,具有優先追討債權的權利。企業應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合理設置最初追索權的范圍和條件。同時,企業還應加強與債權人的溝通和協商,以便在發生債務違約時,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利益。

  十二、結論

  綜上所述,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應注重風險預防和成本控制,合理運用各種會計方法和工具,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和競爭力。同時,企業還應關注財務環境的動態變化,不斷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


展開全文
全面預算管理與實踐:突破難點,實現目標成本管控
2023-10-10 11:27:58 761 瀏覽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機遇。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和抓住機遇,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全面、科學、有效的預算管理體系,以實現企業的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本文將圍繞全面預算編制以及預算的執行、控制與分析實務、利潤導向的滾動預測沙盤模擬實戰、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實踐、從年度經營計劃到財務預算落地、預算管理難點與瓶頸突破、預算編制與控制實務企業目標成本管控與成本適配模型解析對標一流實踐,全案例解析企業風險管理企業經濟合同財務審查要點業務循環中的內部控制等關鍵詞展開討論。

  一、全面預算編制以及預算的執行、控制與分析實務

  全面預算編制是企業管理的核心環節之一,它涉及到企業的各個方面,包括銷售、生產、采購、人力資源等。在編制預算時,企業需要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市場環境、政策法規、競爭狀況等。同時,企業還需要制定相應的預算執行和控制措施,以確保預算的有效實施和達成預期目標。在預算執行過程中,企業需要不斷地進行監控和調整,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最后,企業還需要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和評估,以總結經驗教訓并為下一年度的預算編制提供參考。

全面預算管理與實踐:\n突破難點,實現目標成本管控

  二、利潤導向的滾動預測沙盤模擬實戰

  利潤導向是企業經營的重要目標之一,而滾動預測則是實現利潤導向的關鍵手段之一。通過滾動預測沙盤模擬實戰,企業可以模擬不同的情景和方案,預測未來的經營狀況和利潤水平,從而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支持。同時,滾動預測還可以幫助企業發現潛在的風險和機會,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應對。

  三、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實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平臺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通過建立信息化平臺,企業可以實現對預算數據的實時監控和管理,提高預算編制和執行的效率和精度。此外,信息化平臺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數據分析和報告功能,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

  四、從年度經營計劃到財務預算落地

  年度經營計劃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而財務預算則是實現經營計劃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將年度經營計劃轉化為財務預算時,企業需要考慮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市場需求、生產能力、人力資源等。同時,企業還需要制定相應的預算執行和控制措施,以確保預算的有效實施和達成預期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不斷地進行溝通和協調,確保各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和信息共享。

  五、預算管理難點與瓶頸突破

  在預算管理實踐中,往往會遇到一些難點和瓶頸問題,如預算編制的準確性不高、預算執行不到位、預算控制不嚴格等。為了突破這些問題,企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以解決,如加強人員培訓和管理、優化流程設計和規范操作程序、引入先進的技術和工具等。只有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預算管理體系,才能實現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展開全文
企業風險管理與成本控制策略
2024-03-07 14:31:54 584 瀏覽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面臨著各種內外部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市場波動、政策變化、技術進步或自然災害等。為了確保企業的穩健發展,有效的風險管理和成本控制至關重要。通過構建風險地圖、分析產品生命周期成本、進行敏感性分析和加強資產管理,企業可以更好地識別、評估和應對潛在風險,同時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盈利能力。

  風險地圖是一種直觀的風險管理工具,它幫助企業識別和定位潛在風險,并了解風險的來源、類型和影響程度。通過構建風險地圖,企業可以全面了解其所面臨的風險狀況,為制定風險管理策略提供依據。風險地圖通常包括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兩個層面,涉及財務、運營、市場、法律等多個方面。企業應定期更新風險地圖,以反映業務環境和市場條件的變化。

企業風險管理與成本\n控制策略

  產品生命周期成本是指從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到售后服務等全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成本。通過對產品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企業可以全面了解各階段的成本結構和成本驅動因素,從而找出降低成本的機會和途徑。產品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有助于企業在產品設計和開發階段就考慮成本因素,實現成本的前端控制和整體優化。

  多因素敏感性分析是一種評估多個不確定因素對某一目標值影響的方法。在企業管理中,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可以幫助決策者了解不同因素對盈利能力、成本和風險的影響程度,從而制定更加科學和合理的決策。例如,企業可以通過多因素敏感性分析來評估原材料價格、銷售量、匯率變動等因素對利潤的影響,以便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單因素敏感性分析是評估單個不確定因素對某一目標值影響的方法。與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相比,單因素敏感性分析更簡單易行,適用于快速評估某個關鍵因素的風險。例如,企業可以通過單因素敏感性分析來評估利率變動對貸款成本的影響,或者評估客戶需求變化對銷售收入的影響。

  資產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資金、存貨、固定資產等各類資產的配置、使用和維護。通過加強資產管理,企業可以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和高效使用,提高資產周轉率和投資回報率。資產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資產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資產登記、盤點、評估、維護和處置等環節。同時,企業還應關注資產的風險狀況,如折舊、損耗、滯銷等,及時采取措施降低資產風險。

  綜上所述,企業應通過構建風險地圖、分析產品生命周期成本、進行敏感性分析和加強資產管理等手段,全面提升風險管理水平,實現成本控制和資源優化。這將有助于企業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展開全文
企業財務管理中的資金運作與成本控制
2024-03-07 14:41:06 611 瀏覽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計息余額表、一般余額表、存貨性成本、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以及賬務清理是影響企業資金運作和成本控制的關鍵因素。這些項目不僅關系到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也涉及到企業的風險防控和運營效率。因此,對這些項目的管理和控制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

  計息余額表是記錄企業各類存款賬戶的余額和利息的表格。這部分資金雖然不屬于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但合理的管理和運用可以為企業帶來額外的收益。企業需要對計息余額表進行定期的更新和分析,確保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企業財務管理中的資金\n運作與成本控制

  一般余額表是記錄企業所有賬戶的余額情況的表格。它反映了企業在某一特定時間點的財務狀況,是企業進行財務分析和決策的重要依據。企業需要對一般余額表進行定期的編制和審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存貨性成本是指與存貨相關的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儲存成本和損耗成本等。這部分成本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企業需要通過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和庫存控制來降低存貨性成本,提高存貨周轉率和企業效益。

  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是指企業因接受政府的捐贈而獲得的收入。這部分收入雖然增加了企業的收益,但也需要企業進行嚴格的管理和合理的使用。企業需要根據相關法規和政策,對捐贈收入進行準確的會計處理和稅務申報,避免產生不必要的法律風險。

  賬務清理是指對企業的財務記錄進行整理、核對和調整的過程。它旨在確保企業的財務數據真實、準確和完整,為企業的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企業需要定期進行賬務清理,及時發現和糾正財務錯誤或舞弊行為,保障企業的財務健康和聲譽。

  綜上所述,計息余額表、一般余額表、存貨性成本、以政府名義接受的捐贈收入以及賬務清理是企業財務管理中不可忽視的項目。企業需要對這些項目進行細致的管理和控制,以確保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降低存貨性成本,合理使用捐贈收入,并保持財務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通過這些措施,企業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盈利能力,降低風險和損失,實現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的發展。


展開全文
固定資產增加與成本管理:自然損耗與在產品清查的角色
2024-03-25 14:10:19 606 瀏覽

  在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中,固定資產的增加是企業規模擴張和生產效率提升的重要標志。然而,隨著固定資產的不斷增加,如何合理地進行成本分配、歸集以及處理自然損耗和進行產品清查,成為了企業管理中不可忽視的環節。本文將深入探討固定資產增加對企業成本管理帶來的影響,以及在此過程中自然損耗和在產品清查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首先,固定資產增加意味著企業必須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購買或升級設備、建筑和其他長期使用的資產。這些投資雖然能夠為企業帶來長期的經濟效益,但同時也會短期內對企業的現金流產生壓力。因此,企業在做出固定資產投資決策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資金的籌集、使用效率和預期回報率。固定資產增加與成本管理:\n自然損耗與在產品\n清查的角色

  在固定資產投入使用后,自然損耗便成為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自然損耗指的是資產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因磨損、腐蝕、老化等原因導致的價值的減少。這種損耗是無法避免的,但通過定期的維護和保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其速度。對于自然損耗的管理,企業需要制定合理的折舊政策,將資產的原值在其預計的使用年限內逐步分攤到每個會計期間的費用中,以反映資產的真實價值和使用成本。

  除了自然損耗,企業還需要定期進行在產品清查,即對在制品(未完成的產品)的數量、質量和成本進行盤點和評估。這一過程對于準確計算產品成本、及時發現生產中的問題以及優化存貨管理至關重要。在產品清查可以幫助企業掌握在制品的實際狀況,從而更加精確地進行成本分配和歸集。

  成本分配是指將企業的總體成本按照一定的基礎分配到不同的產品、部門或項目中。這一過程要求企業有一套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體系,以確保各項成本能夠準確地反映到對應的產品或服務上。而成本歸集則是將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匯總到一起,形成完整的成本信息,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支持。

  在固定資產增加的背景下,合理地處理自然損耗和有效地進行在產品清查,對于確保成本分配和歸集的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還能夠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總結而言,固定資產的增加為企業帶來了發展機遇,但也帶來了成本管理上的挑戰。通過科學地處理自然損耗、定期進行在產品清查,并確保成本分配和歸集的準確性,企業能夠有效地管理固定資產,實現成本控制和價值最大化。這一系列管理活動不僅體現了企業財務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也是企業持續發展和市場競爭力提升的關鍵所在。


展開全文
固定資產循環與成本管理:企業財務的精細運作
2024-03-27 14:43:41 342 瀏覽

  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對各項資產和成本的精準控制是至關重要的。固定資產循環、抵支收入、共同成本、空職成本以及存貨儲囤成本是影響企業財務健康的重要因素。就像籃球賽中的每一次進攻和防守都影響著比賽的結果,這些關鍵詞代表著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關鍵動作,它們的有效管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財務穩定和盈利能力。

  首先,讓我們來理解什么是固定資產循環。固定資產循環是指固定資產從購入、使用到最終報廢或出售的整個過程。這個過程類似于籃球賽中的一次進攻回合,從發起進攻(購買固定資產)到得分(資產產生收益)再到回合結束(資產報廢或出售)。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需要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的折舊和維修,以確保其持續產生價值。

固定資產循環與成本管理:\n企業財務的精細運作

  接下來是抵支收入。抵支收入是指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可以從總收入中扣除的一部分收入。這部分收入雖然不直接為企業帶來現金流入,但卻可以減輕企業的稅負。這就像籃球賽中的罰球,雖然不算作正式得分,但卻能為球隊帶來額外的優勢。

  共同成本是企業在多個產品或部門之間分攤的成本。這些成本不能直接歸屬于某一特定的產品或部門,但確實是企業運營所必需的。例如,企業的管理費用、租金等。這就像籃球賽中的后援隊員,雖然他們不是主力球員,但他們的存在確保了球隊能夠持續比賽。

  空職成本則是指企業因員工離職而產生的損失。這包括重新招聘和培訓新員工的費用,以及在找到新員工之前,該職位空缺對生產的影響。這種成本就像籃球賽中的犯規,不僅會讓球隊失去一名球員,還可能給對方球隊帶來罰球的機會。

  最后,存貨儲囤成本是指企業為儲存存貨而支付的費用。這包括倉庫租金、保險費用、存貨損壞的損失等。這些成本就像籃球賽中的失誤,過多的失誤會讓對方球隊獲得更多的得分機會。

  在這五個關鍵詞中,固定資產循環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基礎,它決定了企業如何利用固定資產創造價值;抵支收入是企業減輕稅負的策略,它能夠合法地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共同成本和空職成本是企業在日常運營中需要注意的成本,它們影響著企業的利潤水平;而存貨儲囤成本則是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需要考慮的因素,它影響著企業的資金流動和利潤空間。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循環、抵支收入、共同成本、空職成本和存貨儲囤成本是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概念。它們就像籃球賽中的進攻和防守策略,需要精心規劃和執行。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成功,實現盈利目標。


展開全文
高級會計實務高頻考點-企業成本管理
2024-09-30 10:25:41 242 瀏覽

企業成本管理是高級高級會計實務高頻考點,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企業成本管理中涉及的考點環境成本的分類及內容。

高級會計實務高頻考點\n-企業成本管理

一、從環境成本發生時間范圍的角度分類

1. 歷史環境成本

是指企業對環境的損害行為發生在過去的某些會計期間,只是在當時的環境法規政策和標準下,并未檢測到這種環境損害行為及其需要相應承擔的代價,而在后期會計法規和法律制度逐漸完善的過程中得以發現,企業必須對之前的經營活動造成的自然環境損失進行清理或者彌補社會影響,從而產生的環境成本。例如,以前年度生產經營因損害環境所發生的后續處理成本,包括恢復成本和再生成本。

2. 運行環境成本

它是指與企業當期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環境成本,包括耗減成本和惡化成本及其相關管理費用。

3.未來環境成本

它是指企業為避免或減輕對未來環境的污染損害而事前予以開支的成本,具體包括:環境資源保護項目的研究、開發、建設、更新費用;社會環境保護公共工程和投資建設、維護、更新費用中由企業負擔的部分;企業其他與環保相關預防費用等。

二、從環境成本形成的角度分類

1.企業環保系統的研究開發成本

主要包括綠色產品的開發、增加原生產品環保功能的研究、企業生產工藝路線的調整及材料采購的選擇等方面所需的成本。

2. 生產過程直接降低環境負荷的成本

包括產品廢棄物的處理、再生利用系統的運營、對有環境污染影響的材料替代、節能設施的運行等方面的成本。

3.生產過程間接降低環境負荷的成本

包括環保設備的購置、職工環境保護教育費、環境負荷的監測計量、環境管理體系的構筑和認證等方面的成本。

4. 企業配合社會地域的環保支援成本

主要包括企業周邊的綠化成本、對企業所在地域環保活動的贊助成本、與環境信息披露和環境廣告有關的成本支出,以及在開征環境稅的國家里所支付的環境稅成本等。

5.其他環保支出

包括由于企業活動而造成對土壤污染、自然破壞的修復成本及公害訴訟賠償金、罰金等方面的支出。

三、從環境成本空間范圍的角度分類

1. 內部環境成本

它是指應當由本企業承擔的環境成本,包括由于環境因素而導致發生的、已明確由本企業承擔和支付的費用,如排污費、環境破壞罰金或賠償費、環境治理費或環境保護設備投資等。

2.外部環境成本

它是指那些由本企業經濟活動所導致但尚不能明確計量的,并由于各種原因而未由本企業承擔的不良環境后果成本。


展開全文
相關內容
百家乐官网如何骗人| 印江| 威尼斯人娱乐官方| 正规百家乐平注法口诀| 金界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网络百家乐官网证据| 百家乐官网大路图| 百家乐官网游戏图片| 百家乐官网怎样下注| 真人百家乐网西陆| 百家乐投注方法| 百家乐高手论| 大发888在线娱乐城21点| 大庆冠通棋牌下载| 澳门赌场黄金城| 行唐县| 圣淘沙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真人百家乐官网大转轮| 大家旺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玩百家乐上高尔夫娱乐场| 百家乐真人游戏| 大发888下载官网| 百家乐官网如何稳赢| 百家乐官网扎金花斗地主| 凱旋門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带百家乐官网的时时彩平台| 百家乐官网博国际| 百家乐桌布小| 大发888娱乐城游戏lm0| 博盈开户| 新朝代百家乐官网开户网站| 百家乐官网免费破解外挂| 博必发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有真假宝单吗| 威尼斯人娱乐平台开户| 红河县| 百家乐官网23珠路打法| 菲律宾百家乐太阳城| 大发888真人存款| 百家乐官网必赢法软件| 百家乐赌场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