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來,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是一樣的知識點,那么這兩者之間真的是一樣的嗎?有哪些不同呢?如果不太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有哪些不同?
簡單來說:準則和制度的發布都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因此兩者在內容上沒有實質性的差別,而只是制度制定的理念不一樣,前者是屬于原則導向的,而后者則屬于規則導向的。其實在這兩者之間是完全可以二選一的,而我國之所以即有準則,又有制度,正是因為當初沒有確定采取那一種理念來制定我們的制度
1、基本框架不同;企業會計準則是在基本準則的指導下,處理會計具體業務標準的規范。其具體內容可分為一般業務準則、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準則、財務報告準則三大類,一般業務準則是規范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計量要求,如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職工薪酬、所得稅等
2、頒布背景不同;會計制度的出臺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其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業自身的特色,而企業會計準則在稅收規范上,采取了和稅法更為趨同的計量規則,大大簡化了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在利稅影響因素方面,相對于《小企業會計準則》也有了具體的改進
3、特點不同;企業會計準則:在會計計量方面,要求小企業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在財務報告方面,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足稅收征管信息需求與有助于銀行提供信貸相結合:以稅務部門和銀行作為小企業外部財務報告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基于這兩者的信息需求確定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減少了職業判斷的內容,消除了小企業會計與稅法的大部分差異
以上就是有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區別,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相關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規定,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應當于年度終了后4個月內對外提供,請問年度財務報表和匯算清繳的數據是否一致?
年度財務報表與匯算清繳的數據一致嗎?
年度財務報表和匯算清繳的數據需要保持一致。
對于匯算清繳報表和財務報表不匹配的數據,一般而言,需要更改匯算清繳報表的數據與財務報表的數據保持一致。
注意:在匯算清繳與財務報表的數據生成中,若涉及企業損益,則通過以前年度損益進行調整后,轉入未分配公司利潤(如招待費用扣除標準導致的差異);若不涉及損益,則直接將以前年度的錯賬沖回重做。
財務報表是反映企業或預算單位一定時期資金、利潤狀況的會計報表。
匯算清繳是指所得稅和某些其他實行預繳稅款辦法的稅種,在年度終了后的稅款匯總結算清繳工作。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中,要求報送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可以不報送現金流量表。
年度財務報表的提交時間
申報時間:年度財務報表應于年度終了后4個月內對外提供。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第一百五十七條規定:
月度中期財務會計報告應當于月度終了后6天內(節假日順延,下同)對外提供;季度中期財務會計報告應當于季度終了后15天內對外提供;半年度中期財務會計報告應當于年度中期結束后60天內(相當于兩個連續的月份)對外提供;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應當于年度終了后4個月內對外提供。
企業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要求設置的賬簿屬于印花稅應稅項目,應按規定繳納印花稅。繳納賬本印花稅時,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賬本印花稅如何做賬?
賬簿分為資金賬簿和其他賬簿,按規定均需繳納印花稅。一般而言,在金額不大的情況下,印花稅不需要進行計提,可以直接根據繳納印花稅的完稅憑證,在費用發生的當月計入“稅金及附加”科目,具體分錄為:
借:稅金及附加
貸:銀行存款
資金賬簿印花稅能否減半征收?
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對營業賬簿減免印花稅的通知》(財稅〔2018〕50號)規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對按萬分之五稅率貼花的資金賬簿減半征收印花稅,對按件貼花五元的其他賬簿免征印花稅。
印花稅繳納方法
印花稅的納稅辦法,根據稅額大小、貼花次數以及稅收征收管理的需要,分別采用以下三種納稅辦法:
(1) 自行貼花。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應稅憑證較少或者貼花次數較少的納稅人。在憑證書立或領受的同時,由納稅人根據憑證上所載的計稅金額自行計算 應納稅額,購買相當金額的印花稅票,粘貼在憑證的適當位置,然后自行注銷。
注銷的方法是:可以用鋼筆、毛筆等書寫工具,在印花稅票與憑證的交接處畫幾條橫線注銷。不論貼多少枚印花稅票,都要將稅票予以注銷,印花稅票注銷后就 完成了納稅手續,納稅人對納稅憑證應按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一個時期,以便稅 務人員進行納稅檢查。
(2) 匯貼或匯繳辦法。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應納稅額較大或者貼花次數頻
繁的納稅人。對有些憑證應納稅額較大,不便于在憑證上粘貼印花稅票完稅的, 納稅人可持證到稅務機關,釆取開繳款書或完稅證繳納印花稅的辦法,由稅務機 關在憑證上加蓋印花稅收訖專用章。
(3) 委托代征辦法。
這一辦法主要是通過稅務機關的委托,經由發放或者辦理應納稅憑證的單位代為征收印花稅稅款。
企業會計制度主要包括會計制度的原則規定、會計業務核算的具體規定等;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業自身的特色。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準則主要有哪些區別?
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準則區別
首先是適用范圍不同:《企業會計制度》適用于除金融保險企業以外的所有符合條件的大、中型企業。而《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于小企業,具體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經營規模符合國務院發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所規定的小企業。
其次側重點不同:《企業會計制度》側重于對會計要素的記錄和報告作可操作性規范,確認和計量的內容只是有機地體現在會計科目及使用說明中。側重于實操。《小企業會計準則》是在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大前提下,對小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進行了簡化處理。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有哪些影響?
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實施,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主力軍,因此,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能夠有效促進市場的和諧穩定,而這離不開制定一套新的更有效、更全面的會計標準。當前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著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完善、運作不夠規范等問題,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制約了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所以,也要通過制定規范的會計標準來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質量,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實施,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需要。我國搞經濟體制改革,搞對外開放,一靠誠信,二靠法制。會計既與誠信有關,也與法制有關,是一個基礎。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已經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了實質性趨同,同時,新準則作為促進共同發展的趨同標準和可比互通的統一信息平臺,可以降低在國際資本市場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我們的企業“請進來”和“走出去”。
我們原來有一些會計準則,但不夠全面,而且從整體制度層面來分析基本上是國內制度,與國際準則尚有一定差距。從世界范圍看,現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本市場,對其上市公司執行的會計準則有不同要求。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范圍是什么?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同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的企業:
1、不承擔社會公眾責任;
2、經營規模較小;
3、既不是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
民辦幼兒園建賬一般采用《民辦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私立幼兒園建賬可以采用企業會計制度,也可以采用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下主要介紹幼兒園會計科目。
幼兒園會計科目設置
按目前相關法規,民辦幼兒園是公益性事業,屬于民辦非營利性組織,因此民辦幼兒園執行《民辦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私立幼兒園既不是財政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也不是民間非營利組織,因此可以根據企業會計制度設置會計科目,進行會計核算;也可以根據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進行會計核算。(所用會計科目依據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財務制度》的通知)
幼兒園主要會計科目如下:
一、資產類
101現金
102銀行存款
112應收及暫付款
115借出款
120材料
140固定資產
二、負債類
201借入款項
212應付及暫存款
222應交稅金
三、凈資產類
310固定基金
320專用基金
351經營結余
352結余分配
四、收入類
431教育事業收入
451經營收入
471其他收入
五、支出類
521教育事業支出(含工資、職工福利費、社保、公務費、業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和其他費用等)
551經營支出
幼兒園相關賬務處理
1、支付教師工資(包含基本工資+津貼)
借:事業支出——基本工資
——津貼
貸:現金
2、支付教師房租費用(房補)
借:事業支出——租賃費
貸:現金
3、收取學生的入學費用
借:現金
貸:應繳財政專戶
4、支付職工工衣款項
借:事業支出——專用材料費
貸:現金
5、退還學生的學費
借:應繳財政專戶
貸:現金
6、支付電話補貼(話補)
借:事業支出——話補
貸:現金
7、支付水電費用
借:事業支出——水電費
貸:現金
8、現金采買學生伙食原料
借:事業支出
貸:現金
9、支付廣告宣傳費用
借:事業支出——辦公費
貸:現金
10、扣除職工的工衣押金
借:現金
貸:其他應付款
更多推薦:幼兒園伙食費賬務處理怎么做?
《小企業會計準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發布的《小企業會計制度》同時廢止。以下將主要介紹小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
小企業會計準則指的是什么?
2011年10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以財會〔2011〕17號印發《小企業會計準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小企業會計準則》分為十章九十條,如下所示: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第四條
第二章:資產,第五條——第四十四條
第三章:負債,第四十五條——第五十二條
第四章:所有者權益,第五十三條——第五十七條
第五章:收入,第五十八條——第六十四條
第六章:費用,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
第七章:利潤及利潤分配,第六十七條——第七十二條
第八章:外幣業務,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八條
第九章:財務報表,第七十九條——第八十八條
第十章:附則,第八十九條——第九十條
頒發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背景
小企業與大企業的概念是相對的,小企業是指規模較小或處于創業和成長階段的企業,包括規模在規定標準以下的法人企業和自然人企業。
頒發《小企業會計準則》,主要是為了促進小企業發展以及財稅政策日益豐富完善,形成以減費減免、資金支持、公共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體系。
實施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意義
《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出臺,對《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作了較大的改變,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核算方法上又具備了小企業自身的特色。尤其是稅收規范方面,大大簡化了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相比《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利稅影響因素上有了更具體的改進。
財政部發布的《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簡化了核算要求。那么小企業會計準則適合哪些企業?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范圍
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總則第二條:
本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
下列三類小企業除外:
(一)股票或債券在市場上公開交易的小企業。
(二)金融機構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質的小企業。
(三)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前款所稱企業集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定義與《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相同。
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其他規定
1、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若是本準則對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未作規范,則可以參照《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2、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同時,不得執行本準則的相關規定。
3、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的,應當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因經營規模或企業性質變化導致不符合本準則第二條規定而成為大中型企業或金融企業的,應從次年1月1日起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4、上市公司、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已經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不得轉為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小企業會計準則特點
1、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簡化了核算要求。
(1)會計計量上,要求小企業采用歷史成本計量;
(2)財務報告上,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2、滿足稅收征管信息需求,有助于銀行提供信貸相結合。
小企業外部財務報告信息的主要使用者為稅務部門和銀行,在這兩者的信息需求的基礎上確定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職業判斷的內容隨之減少,可以消除小企業會計與稅法的大部分差異。
3、《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合理分工,形成有序銜接。
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呢?有哪些企業是例外的?如果對這部分知識點不太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不是所有企業都需要交企業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這兩類企業征收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1、國有企業;
2、集體企業;
3、私營企業;
4、聯營企業;
5、股份制企業;
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
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伙企業除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下統稱企業)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依照本法的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不適用本法,企業分為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本法所稱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
以上就是有關企業所得稅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企業購進的固定資產,應按月計提折舊。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對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處理,應如何做賬?
政府會計制度固定資產折舊如何做賬?
固定資產會計分錄,看取得情況
外購的固定資產不需安裝的
借:固定資產
貸:財政撥款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應付賬款/銀行存款等
預算會計:
借:行政支出/事業支出/經營支出等
貸:財政撥款預算收入/資金結存
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財務會計:
借: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等
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固定資產折舊是什么意思?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企業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機器設備、食品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個人獨資企業一般規模較小,會計制度不夠健全,往往采取核定征收的方式進行納稅。那么核定征收的個人獨資企業需要進行匯算清繳嗎?
核定征收的個人獨資企業是否需要匯算清繳?
核定征收的個人獨資企業不需要匯算清繳,查賬征收的企業才需要進行所得稅的匯算清繳,核定征收不需要進行所得稅匯算清繳。核定征收指的是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在正常經營的條件下,對其生產的應稅商品查實核定產量和銷售額,然后根據稅法規定的稅率征收稅款。
匯算清繳是什么?
匯算清繳指的是所得稅和某些其他實行預繳稅款辦法的稅種,在年度終了后的稅款匯總結算清繳工作。根據現行稅法規定所得稅的預繳可以按年,按月或按季,年終再以清繳的方式進行征收。所得稅的納稅人需要根據會計處理與稅收法規規定不一致的地方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納稅調整,將會計所得調整為應納稅所得,再根據適用的稅率計算年度應納稅額,與之前按月或按季預繳稅額相比較的差額,確定企業應該補的稅額或應該退的稅額。
什么情況下需要辦理匯算清繳?
(1)納稅人從兩處以上取得的綜合所得,年收入額在減去轉向扣除后余額超過6萬元的,需要進行匯算清繳。
(2)納稅人取得稿酬,報酬,特許權使用費中的一項或多項所得,年收入額減去專項扣除的余額如果超過6萬元,需要進行匯算清繳。
(3)納稅人在納稅年度內預繳稅額低于應納稅額,需要進行匯算清繳。
(4)納稅人申請退稅則需要進行納稅清繳。
企業生產經營和存放貨物時,難免會因為種種原因產生壞賬損失,由于備抵法符合權責發生制及收入與費用相配比的會計原則,因此《企業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只能采用備抵法核算壞賬損失。
備抵法是什么?
備抵法,依據權責發生制的原則,一般在壞賬損失實際發生前按期估計壞賬損失,并同時形成壞賬準備,是一種對壞賬處理的方法。使用這一方法是認為應收賬款存在收不回來或收回的可能性極小。
當某一應收賬款全部或部分被確認為壞賬時,其具體的處理方法如下:
1、應當根據其金額沖減壞賬準備,同時轉銷相應的應收賬款金額。
2、計提時,將其轉作當期損益,具體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信用減值損失
貸:壞賬準備
備抵法的優點
1、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來看,較為客觀地反映企業應收款項的賬面價值,避免或消除虛列資產,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財務狀況;
2、同時,將估計的壞賬損失計入當期損益,防止企業虛盈實虧,有利于加強企業經營與財務管理,加快資金周轉.
在會計處理上,需要設置“壞賬準備”賬戶,這一該賬戶是“應收款項”的備抵賬戶,其賬務處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1)資產負債表日,應收款項發生減值的處理。
(2)對于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款項,按管理權限報經批準后作為壞賬,然后轉銷應收款項進行處理。
(3)已確認并轉銷的應收款項以后又收回的處理。
上述應收款項主要涉及到: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應收分保賬款、預付賬款、長期應收款、其他應收款等科目。
工會經費是企業按照企業會計制度,根據工資總額計算和提取費用的基金,計提工會經費時一般計入管理費用、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進行計算,相關的會計分錄要怎么做?
計提工會經費的會計分錄
1、工會經費計提時:
借:管理費用——工會經費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會經費
2、工會經費繳納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會經費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應付職工薪酬是什么?
應付職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離職后福利、辭退福利和其他長期職工福利。企業向員工配偶、子女、受撫養人、已故員工遺屬和其他受益人提供的福利也屬于員工福利。應付職工薪酬屬于負債類科目。應付職工薪酬是企業根據有關規定應付給職工的各種薪酬,按照“工資,獎金,津貼,補貼”、“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補償”等應付職工薪酬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管理費用包括什么?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具體項目包括:公司資金、工會資金、失業保險費、勞動保險費、董事費、聘用中介機構費、咨詢費、訴訟費、業務招待費、辦公費、差旅費、郵電費、綠化費、董事會、行政部門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當由企業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費用統一承擔的。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有關規定,企業在籌建期間取得籌建期間驗資款的利息收入時,應沖減開辦費。對于籌建期利息收入的會計分錄,應如何編制?
籌建期間利息收入賬務處理
借:銀行存款
貸:管理費用-開辦費(紅字)
1、我國發布的《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00〕25號)文件,對開辦費的攤銷期限做出了重大的調整。我們知道原先的行業會計制度明確規定了:企業發生的開辦費是應該從生產經營的當月起在不超過五年的期限內進行分期平均攤銷的。
2、根據《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相關規定:企業在籌建期發生的開辦費,應該是從開始生產、經營月份的次月開始,在不短于五年的期限內進行分期扣除的。故而,企業在生產經營的當月一次性攤銷的開辦費應當從生產經營的次月起分五年平均扣除。并且我們要知道,納稅人在年終申報所得稅時,應該做好納稅調整工作,并建立“開辦費稅前扣除臺賬”或備查登記簿,為以后年度準確申報稅前扣除(調減)額打好基礎。
3、根據我國所發布的《企業會計制度》有關規定,我們可知:“除了購建固定資產以外,所有在籌建期間所發生的費用,都是應該先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歸集,之后再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倘若企業長期待攤的費用項目并無法使以后會計期間受益的,則應當將尚未攤銷的該項目的攤余價值全部轉入當期損益。”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對開辦費的會計處理,不管是從攤銷的期限還是會計科目的設置都與原先的行業財務制度大有不同。這一新出的規定同現行所得稅法規對比也是存在著較大差異的。
由于會計制度和稅收法規差異,導致利潤總額的計算也有所不同。因此,企業在計算企業應稅所得時,一般會以會計上的利潤總額為基礎,再根據稅法的規定進行調整。那么怎么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呢?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調整
1.納稅調整增加額
(1)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中,企業已計入當期費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
①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的扣除限額:工資的14%、2%、8%。
②業務招待費: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了解)
③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銷售(營業)收入的15%以內據實扣除。(了解)
(2)企業已計入當期損失但稅法規定不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
①稅收滯納金、罰款、罰金;
②計提的各種資產的減值準備。
2.納稅調整減少額
按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虧損和準予免稅的項目,如國債利息收入、前五年內的未彌補虧損等。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調整方法
(一)調表不調賬。
凡當期不能稅前扣除,以后各期均不得稅前扣除的事項,即永久性差異,則通過調整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調增應納稅所得額,無須調賬
1、因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而支付的罰款、罰金、滯納金,不得稅前扣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2、根據稅法“企業納稅年度內,應計未計扣除項目,包括各類應計未計費用,應提未提折舊等,不得移轉以后年度補扣”的規定,不得稅前扣除,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
(二)調表又調賬。
凡當期不能扣除,以后年度按規定可分期攤銷或計提并允許稅前扣除的事項,即時間性差異。則通過調整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補繳漏繳的企業所得稅,并調賬轉回,在以后年度按規定稅前扣除。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調整事項
(1)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2)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3)企業流轉稅查補及賬表調整;(4)資產減值準備的分析;(5)暫估商品進行納稅調整;(6)職工福利費調整;(7)合并企業納稅調整;(8)折舊調整。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環節
納稅環節,主要指征稅對象根據稅法規定的,在從生產到消費的流轉過程中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如流轉稅在生產和流通環節納稅;所得稅在分配環節納稅等。
中國納稅環節的規定,在商品流轉課稅中表現得比較明顯。如應稅工業品的納稅環節,一般為銷售環節;應稅農林牧水產品的納稅環節,在產品銷售給國家規定的收購單位時為收購環節;在銷售給消費者及個體商販時為銷售環節。
應納所得稅額和應納稅所得額的區別
應納所得稅額是指實際應該繳納的所得稅的金額,主要強調的所得稅的金額。
應納稅所得額強調的是所得額,也就是指一般收入扣除各種支出、成本等得到的金額。應納稅所得額乘以稅率,就得到了應納所得稅額。
有會計小伙伴過來問會計網,我們公司向甲企業借款,但是甲企業并沒有向我們收取利息,這筆借款我們需要進行繳稅嗎?進行簽訂合同或者協議是不是就不用納稅?
其實對于這個問題,我們是需要分情況進行討論的。首先,可以明確的是,不管有沒有簽訂合同或者是協議,和需不需要進行納稅沒有關系。
而是要看,企業之間的關系,2個企業之間屬于集團內還是外的關系。如果2個企業是集團內的企業之間無息借款,是不需要進行繳納增值稅的,可一旦視同銷售是需要進行繳納增值稅的;如果2個企業不是集團內的企業之間無息借款,那是需要進行繳納增值稅的。
我們也可以一起來看看相關的政策規定:
肯定有會計小伙伴就會追問,那除了增值稅以外,還也沒有別的稅需要繳納。
那肯定是有的,既然繳納了增值稅,那就意味著需要進行繳納附加稅的。但是否需要交納印花稅?就視情況而定了,具體可參考以下相關的政策規定:
在規定中,并沒有提及到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無息借款需要繳納印花稅,所以是不需要的。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也會很常見個人向企業借款、或者是企業向個人借款的情況,那么這兩者之間的一些稅務問題又是什么樣的?接下來也和大家一起說說。
也有不少會計小伙伴問到借款的一些其他問題,這邊也給大家羅列一些日常工作中常見的實操問題,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1、老板想向公司借錢,叫我直接打他的對私賬戶,這樣操作符合規定嗎?
答:如果老板向公司借錢的手續齊全的話,是可以放心大膽地轉的。但是要記住年底是要還的,要不然就會涉及到很多稅費問題,就不僅僅是增值稅的問題了。
2、以其他員工的名義借錢然后私下轉給老板能不能不提前還?
答:根據財稅[2008]83號的相關規定,不管是哪種方式,錢總是會倒老板手里,那肯定是需要進行繳納個人所得稅,還款也是需要年底要還的,可以選擇還了繼續借。
3、員工或者是老板向公司借款需要簽訂合同嗎?
答:簽訂合同是很有必要的。
4、假如老板的錢能是用于經營的,那還需不需要還給老板?
答:如果有合理的憑證或者證明的,可以讓老板進行報銷即可。
5、企業可以通過跟銀行合作的形式向員工借款嗎?
答:跟員工借款最核心的問題是途徑是否合法的問題,比如借款利率等等。跟銀行合作是否合法需要結合具體條款判斷。建議咨詢律師了解。
本文為會計交流圈公眾號原創首發,作者:清心。
在中國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中,遞延收益應用的范圍非常有限,主要應用在企業收到政府補助之中,這與企業的所得稅匯算清繳息息相關。下面由會計網給大家具體看看遞延收益與所得稅的問題。
遞延收益和所得稅問題
企業在進行遞延收益處理的時候,應特別注意與此相關的所得稅問題。根據《關于企業補貼收入征稅等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5]081號)第一條:除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國家財政補助和其他補助所得不計入損益外,應當計入實際收到補助所得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根據本規定,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的會計要求,企業在未來收到政府補助金額時,應當在年度所得稅匯總清算中,在滿足遞延所得稅負債確認條件時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企業當期收到政府補助金額的,在年度匯算清繳時,在滿足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條件時,確定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收益是什么?
遞延收益是指尚待確認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說是暫時未確認的收益,它是權責發生制在收益確認上的運用。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較,在中國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中,遞延收益應用的范圍非常有限,主要體現在租賃準則和政府補助準則的相關內容中。
什么是所得稅?
地方政府對不同時期的個人應納稅所得額有不同的定義和百分比。有時還根據稿費收入、工資收入以及偶然所得(例如彩票中獎)等等情況分別納稅。所得稅,又稱所得課稅或者收益稅,是指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對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經濟組織的各種收入征收的一種稅。
港資企業屬于外資企業。港資企業即由中國香港的組織或者個人投資的企業。外資企業是指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在我國境內設立的由外國或者港、澳、臺投資者獨自投資經營的企業。
港資企業是不是外資企業?
港資企業屬于外資企業。港資企業即由中國香港的組織或者個人投資的企業。外資企業是指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在我國境內設立的由外國或者港、澳、臺投資者獨自投資經營的企業。“境內”特指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主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臺灣地區之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第三條申請企業法人登記,經企業法人登記主管機關審核,準予登記注冊的,領取《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取得法人資格,其合法權益受國家法律保護。依法需要辦理企業法人登記的,未經企業法人登記主管機關核準登記注冊,不得從事經營活動。
外資企業的類型有哪些?
1、外商獨資經營企業,是指外國投資者依照我國法律,經批準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全部資本由外國投資者投資的企業。
2、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外國股東同中國股東依照我國法律,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中外股東共同持股的股份公司。外商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的外國股東購買并持有的公司股份必須占公司的注冊資本的25%以上。
3、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是指外國合作者依照我國法律,經批準同中國合營者在我國境內共同投資舉辦的契約式經營企業。
4、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是指外國合營者依照我國法律,經批準同中國合營者在我國境內共同投資舉辦的股權式經營企業。
外資企業的注冊條件有哪些?
1、企業董事會名單和董事會成員及正副董事長的委派文件及上述人員的身份證明。
2、企業法定代表人的登記表。
3、正副董事長簽署的外商投資企業登記注冊相關申請書。
4、相關項目批準文件、和可行性研究報告。
5、相關合同和公司章程,含附件中外文本及相關審批機關批準的文件。
6、相關投資者政府主管部門所頒發的營業執照。
7、投資者的銀行資信證明。
8、企業住所相關證明,企業租憑住所需能夠提交房屋租憑協議,租憑期應在一年以上和出租房的房產證明。
9、如果企業涉及有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需能夠提交相關主管機關的批件。
10、對于企業從事國家相關規定的專項經營項目的,需提交相關主管機關的批準文件。
外資企業注冊時公司名字不能包括的信息
1、不能包括有損于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相關內容。
2、不能包括有黨政軍機關名稱、政黨名稱、群眾組織名稱、社會團體名稱和部隊番號等內容。
3、不能包括有可能對公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相關內容。
4、不能包括有漢語拼音字母和相關的一些數字,當然有外文名稱中使用的除外。
5、不能包括有外國國家名稱和國際組織名稱等相關信息。
6、不能包括有其他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信息內容。
審計是指企業的財務審計報告,主要是由具有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出具。包含企業的基礎工作,即記賬、會計檔案、計量、核算等工作是否符合會計的制度,以及公司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等。主要是對企業的財務收支、經營成果以及企業的經濟活動的一個全面審查后作出的客觀評價報告。那么對于企業來說,審計報告有什么作用和好處呢?哪些企業又需要做審計呢?
1、審計報告的作用
(1)、改善企業內部財務環境
企業內部的審計可以幫助企業分析內部的控制體系,可以有效、公允地評判公司的內部財務環境,可以幫助企業完善和優化公司的內部控制環境。
(2)、及時發現公司會計活動的問題
內部審計可以通過對企業會計活動的監督,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保障會計資料的真實性以及會計活動的合法合規性,保障企業資金安全,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3)、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
企業內部審計可以通過對企業的業務活動以及管理情況,協調企業各個部門的關系,提高公司各個部門的聯動,加強企業的管理水平,幫助企業建立更科學、更規范的企業制度。
(4)、控制企業風險
財務審計可以幫助企業提高風險識別的能力,對企業的風險更有效、實時地進行監督和排除,減少企業的經營風險。
2、審計報告的好處
(1)、調整不當的會計處理
在進行稅務檢查時,能夠及時調整企業不當的會計處理,一般可以準確地貫徹全年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
(2)、用于辦理多種事宜
辦理工商年檢、貸款、公司清算、企業兼并收購等事宜,都可以用到審計報告。
(3)、彌補損失,減少稅收支出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企業虧損時可以連續五年彌補虧損。但如果企業要彌補損失,稅務局通常會要求企業提供稅務檢查報告。
(4)、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通過做審計,可以調節企業發展的平衡。當企業盈利后,按要求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企業虧損,第三方出具審計報告,稅所對其認可,可以彌補企業的虧損,在調節企業發展平衡的同時,還能對企業起到保護作用。
3、哪些企業需要做審計報告
(1)、注冊資本實行分期付款未完全繳齊的公司。
(2)、長期欠債或做虧損的企業。
(3)、教育行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
(4)、三年內有虛報注冊資本、虛假出資、抽逃出資違法行為的公司。
(5)、外資企業。
(6)、從事保險、創業投資、驗資、評估、擔保、房地產經紀、出入境中介、外派勞務中介、企業登記代理的公司。
(7)、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8)、從事金融、證券、期貨的公司。
(9)、上市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就是企業做審計的好處與作用,以及哪些企業需要做審計報告的內容,對于企業來說,如果條件允許,都可以做一下企業的財務審計報告,不僅可以排除自身的風險,也可以優化自身的財稅管理,便于企業日后的經營。
會計恒等式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稍有財務基礎的同學都可以脫口而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等式源于15世紀的意大利,左邊描述公司擁有多少資產,右邊描述資產的產權歸屬。這是一個天才的設計,一經問世便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最終成為全世界記賬者的圭臬。
然而,這個等式是完全站在做賬人的角度說的,如果站在看賬人的角度,還有一個等式,即會計=經濟真相+計量差錯+偏見,會計信息不可避免地被計量差錯和信息提供者的偏見所影響。從使用目的來看,會計報表是企業管理層做出的、提供給外部第三方使用的、了解企業經營信息的一套語言體系。和漢語、英語一樣,既然是語言,那么它就不僅有紀實功能,還有文學功能。
因此,閱讀報表、了解會計準則不能止于熟練,很多時候我們還要站在會計準則制定者的角度,思考會計制度的底層邏輯,把握會計核算的發展趨勢,而不僅僅是記住當下的每一條規定。隨著現代社會經營活動越來越復雜,會計準則在不斷變化,變得越來越煩瑣,時常令從業者苦不堪言。
但是換一個角度看,制度制定者之所以要讓準則變得煩瑣,就是想讓會計報表中蘊藏更多的信息,更加全面地展示企業的經營情況,這實際上是送給從業者的大禮。只不過,更多的信息可能不在利潤表或者任何一個單一報表中,在慣性思維下盯住一張報表看可能會產生重大偏誤。
如果我們能夠完全吃透三張報表,那么可以看到會計準則的歷次修訂其實都是有利于投資者的,真正不利于投資者的,是那些不體現在報表中的交易或協議,在報表中出現的權利或者義務,從信息量的角度看,其實是越復雜越好。
整體來看,會計核算有四大發展趨勢,這四大趨勢正是歷次會計準則修訂的原動力。
第一,在所有資產中,企業金融資產的占比正在變得越來越高,由此導致金融資產的計量方式越來越細化、越來越煩瑣。與生產類資產、營運資產相比,金融資產本質上是一種產權安排,是對別人的生產類資產、營運資產的占有。隨著生產方式的復雜化、產業鏈分工的深化,股權投資、交叉持股、衍生品套期、財務管理愈發成為企業的“經常性業務”,為了更好地描述這些產權安排,金融資產的計量方式正在快速迭代,按照各種情況分類,最終將形成一個準則矩陣。
第二,公允價值計量的適用面變得越來越廣。從會計計量的底層原則來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規則制定者本身也在糾結,會計報表究竟是描述歷史還是面向未來,應該采用成本計量還是公允價值計量。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目的是多樣的,因此規則制定者必須在多方面需求之間尋求平衡,謹慎又謹慎。
但是從近年來歷次準則修訂來看,會計核算的發展方向是面向未來的,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科目正在快速擴容。這個趨勢與第一條中金融資產占比提升是一脈相承的,金融資產最大的特點是擁有更高的流動性,從而為公允價值計量提供條件。除此之外,資產的定期減值測試、匯兌損益調整等都是廣義的公允價值計量。
預計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定價功能的完善、審計行業監管的成熟,公允價值計量的范圍還會進一步擴大,使得報表更加面向未來。
第三,管理層的意圖正在成為會計核算方法的影響因素。以少量、非重大影響的股權投資為例,按照財政部2017年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如果管理層打算長期持有,則計入“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或“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如果打算短期持有,則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管理層的持有意圖是該項資產計量方式的核心參考因素。這種規定毫無疑問增加了報表的調節空間,但是同時也讓投資者可以從計量方式中得知管理層的持有意圖,增加信息量。
第四,表外項目越來越少,凡是能夠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的、和企業經營活動有關的交易安排,都要盡可能地體現在報表中。以保修條款、消費積分、經銷商返利等為例,凡是因企業當期經營行為而產生的潛在義務,都要按照估計量,在本期報表中計提“預計負債”“預提費用”“其他流動負債”等。至于估計量是否準確,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這項潛在義務必須體現在報表中。
最新的變化是有關租賃資產的,自2021年1月1日起,A股報表全面執行租賃新規。在此之前,租賃分為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兩種,其中經營租賃屬于表外租賃,除了每年計入利潤表的租賃費用外,我們從報表中看不到租賃資產本身的任何情況。2021年之后,所有的租賃資產都必須按照未來租賃金額的現值,同時增加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類似的規定還有套期會計中的衍生金融資產和衍生金融負債,新規則讓報表變得越來越臃腫,但是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作為專業的投資者,我們不僅需要知道這些變化及當前最新的會計規定,更要知道這些變化背后的邏輯。會計報表里面記載了公司的過去和現在,財務分析既是投研決策的起點又是邏輯驗證的終點,但這也僅僅是投研決策中的一個環節。
更進一步地說,把財務分析技巧都背下來其實不叫財務功底好,它僅僅是一項工具,我們需要的是將財務分析融入整個投研流程中,為投研工作賦能。就像管理學大師大衛·梅斯特在其著作《專業主義》中所說,專業的對立面不是不專業,而是熟練。
中國A股已正式邁入“全面注冊制”時代,監管層更加重視擬IPO企業的信息披露,強調合規披露、規范運營的趨勢逐步加強。
上市企業財務門檻有所降低,但內控問題要求趨嚴,因此企業如何順應監管的這一趨勢要求是首要面臨的一道難題。全面注冊制之后出現首例因注冊批文到期而IPO失敗的案例,而這家企業的主要問題就是內部控制及管理存在缺陷,且未在相關年報及招股說明書等文件中披露上述事項。證監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發行人內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執行,能夠合理保證公司 運行效率、合法合規和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并由注冊會計師出具無保留結論的內部控制鑒證報告。本文將從多個案例分析IPO審議中內控問題到底問什么?幫助企業了解在A股IPO過程中應如何順應監管趨勢,滿足監管要求。
IPO內控的問詢問題
從IPO終止企業關于內控制度問詢問題來看,監管層重點關注的內控問題主要包括:會計、財務基礎工作是否規范,資金占用、資金管理問題,業務與生產相關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等,具體類別被提及的案例如下:
一、會計、財務內控是否規范
1、山西**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輪問詢,2024年1月18日終止)請發行人:(1)說明無真實交易背景的票據背書轉讓行為和通過關聯方進行轉貸融資的具體情況,是否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及其他有關法律法規,是否屬于重大違法行為或受到主管部門處罰,最近一期仍在發生的原因,發行人內控措施是否健全有效。(2)說明題述不規范行為發生的具體情況,包括金額、時間及原因,上述財務不規范行為履行的內部決策程序,發行人采取的具體整改措施、稅款繳納情況,內控措施是否健全、有效;最后一個審計截止日后是否仍然存在財務不規范行為。2、深圳**精密給藥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輪問詢,2024年1月8日終止)請發行人:(1)說明發行人客戶通過第三方回款的具體原因,發行人針對財務內控不規范情形采取的整改措施,期后是否未發生新的財務內控不規范情形,整改后內控制度運行情況及有效性。(2)對照《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發行類第5號》第5-8條財務內控不規范情形的要求,自查并說明發行人報告期內是否存在其他財務內控不規范情形。3、天津**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輪問詢,2023年9月7日終止)請發行人結合本所《創業板股票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審核問答》問題 25 的要求,補充說明報告期內發行人是否存在轉貸、第三方回款等財務內控不規范的情形。若存在,請說明整改措施,是否存在被行政主管機構處罰的風險。4、湖北**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輪問詢,2023年8月29日終止)請發行人說明 2019、2020 年涉及第三方回款的客戶及指定外貿公司代為支付的具體情況,指定回款的原因、終止合作的原因,發行人 2021 年以來是否與該客戶關聯方或產業鏈內客戶等進行合作。
請保薦人、申報會計師發表明確意見,并結合《審核問答》問題 26 的要求說明發行人財務內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二、資金占用問題
1、**重機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輪問詢,2023年1月24日終止)
請發行人說明:(1)逐項列示關聯方資金拆借的時間和金額,具體資金來源、實際流向,是否存在將資金回流至發行人和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發行人的客戶或供應商的情況,是否存在體外資金循環等情形;(2)公司防止關聯方占用公司資金的內控制度建設情況及有效性,保障相關制度措施有效執行的具體手段。
2、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輪問詢,2023年9月5日終止)
公司在報告期內存在實際控制人占用公司資金的情況。
請發行人說明:
(1)年終獎重新分配的具體事項,相關事項對財務的影響,需要重新分配的原因,所涉及的稅務事項合規性。
(2)個人卡事項影響的科目較多的原因,相關影響金額與發生額的匹配性,是否存在未提供的個人卡事項。(3)理財購買及贖回、個人卡間相互轉賬的相關數據。(4)各期個人卡借款事項對應的對象、原因、流出流入金額的匹配性、相關外部證據的充分性,未訪談的具體情形。(5)相關個人卡與發行人實控人控制的公司往來流入與流出金額差異較大的原因。(6)大額資金未嚴格按照公司財務管理制度通過 OA 審批流程付款的合理性及相關財務制度執行的有效性、內控的有效性。3、**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輪問詢,2023年8月10日終止)報告期內發行人存在通過員工個人賬戶收付款、第三方代收貨款、關聯方代收貨款、與關聯方或第三方直接進行資金拆借等情形。請發行人:(1)說明各類第三方回款產生的具體原因、對應的客戶情況,是否符合自身經營模式特點,第三方回款的付款方是否為發行人的關聯方或其他有利益傾斜的情形;第三方回款與相關銷售收入是否勾稽一致,是否具有可驗證性,是否影響銷售循環內部控制有效性的認定。(2)說明存在較多個人賬戶收取貨款的原因,同行業可比公司是否存在類似情形。(3)說明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且被有效執行。4、河南**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輪問詢,2023年4月27日終止)根據申報材料,(1)發行人于 2021 年 12 月存在轉貸行為,轉貸交易對手為武漢恒龍包裝有限公司,金額 2,000 萬元。(2)2019 年通過發行人員工魏凱代收 4 家客戶貨款,合計金額 114.73 萬元。(3)報告期內存在關聯方資金拆借情形。請發行人說明:(1)轉貸融資的背景,參與轉貸的公司基本情況及主營業務,與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關系;(2)通過發行人員工代收款項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其他由員工代收貨款的情況,是否存在體外資金循環等情形;(3)關聯方資金拆借的具體用途、流向、還款及利息支付情況,約定的借款利率是否符合市場水平,是否存在關聯方代墊成本、費用的情形。請保薦機構、申報會計師結合科創板審核問答相關要求,說明針對發行人財務內控整改規范情況及首次申報審計截止日后是否出現類似或其他不規范情形所履行的核查程序、核查證據及核查結論。三、經營相關內控
1、贛州**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輪問詢,2024年1月17日終止)
結合報告期內主要研發成果和在研項目投入情況、主要研發項目的研發過程、研發活動與生產活動在設備、工藝、人員、地理位置上的區分情況等,說明發行人研發投入較高且研發費用率大幅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研發費用中投料數量和金額與研發產出的匹配關系、研發費用結構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差異情況、發行人研發相關內控制度及其執行情況,研發費用的歸集、核算的準確性。
2、**奧(廣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輪問詢,2023年12月31日終止)
補充說明上述違規事項的具體情況,出現違規的具體環節及流程,發行人后續整改措施及其有效性,發行人關于第三方檢測業務的內控制度是否健全、完善;上述事項是否對發行人后續業務承接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3、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輪問詢,2023年9月5日終止)
請發行人:
(1)補充說明在針對“是否實施未簽約項目”的內控過程中,通過審批和未通過審批項目的占比情況,發行人上述內控措施的有效性。(2)說明在 2022 年預計收入變動較小的情況下,2022 年 9 月末未完工項目實施成本中的職工薪酬遠高于 2021 年度營業成本-職工薪酬總額的合理性。(3)結合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補充說明發行人將未簽約項目成本確認為存貨的合規性。(4)補充說明 2021 年末、2022 年 9 月末未簽約項目存貨的后續簽約情況,若仍保持在較低水平請說明原因及合理性。(5)補充說明項目已實施但最終未簽約項目的金額和占比情況,發行人的會計處理方法及其合規性。4、江蘇**金剛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輪問詢,2023年9月4日終止)說明廢料銷售的數量、價格、主要客戶,銷售數量與產量、廢品率變動的匹配情況,廢料銷售的定價依據及銷售單價變動合理性,不同客戶廢料價格差異的情況與原因,收入波動的合理性,廢料銷售業務相關的內控制度的有效性。總結及建議
總體來說,未來內部控制仍將是擬上市企業重點關注的重要領域。上市程序極具挑戰,需要很大程度的投入并按既定時間逐步完成工作。擬上市企業應在恰當且盡早的時間著手準備,在首次上市過程中規劃好每個階段的工作,建立符合自身行業特點的內控合規體系,不要讓內控和合規成為公司上市途中的絆腳石,早做診斷,盡早整改。
IPO企業內控建設主要有兩個方面:1、建設內容上應滿足財務相關內部控制的要求;2、關注合規化問題,特別是稅務、社保、環保等領域合規化問題。任何可靠的財務報告均依賴于良好的內部控制,良好的內部控制才能保證企業經營從業務活動發生到財務報告生成全過程是合理有效的。
企業在完善內控機制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從下列方面入手:加強對企業管理層的合規指導,提高公司高級管理層的合規觀念,明確管理層的合規責任是提高業務運營合規性的基礎保障和核心要素,奠定管理層合規基調。利用技術手段、推動合規監管,將企業業務運營管理流程(包括銷售流程、報銷流程)線上化,利用技術工具監控,識別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