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理和會計領域,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是一種將企業消耗的資源按作業分配至不同產品或服務的成本計算方法。這種方法提供了對成本產生的具體動因和過程的清晰視圖,從而有助于優化資源配置和改善經營效率。本文旨在探討單位級作業的概念及其相關動因——強度動因、持續時間動因和交易動因,并分析這些因素如何影響作業中心設計。
首先,讓我們界定何為單位級作業。單位級作業是指那些與產品產量直接相關的作業,它反映了生產每個單位產品所要執行的任務。這類作業的典型代表是直接材料添加、直接勞動等。單位級作業的成本通常隨著產品產量的增減而相應變化,因此,在成本分配中,它們通常根據產品的實際生產數量進行追蹤和分配。
接下來,我們討論三種重要的動因類型,它們各自對成本分配有著不同的影響。
1.強度動因:這指的是那些影響作業強度的因素,而非作業的頻率或次數。例如,質量檢測的次數可能不受生產批次數量的影響,而是受到產品質量要求的影響。在單位級作業中,強度動因可能會體現在對生產材料的質量或規格要求上,導致不同產品即使生產數量相同,但因其質量和規格要求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成本。
2.持續時間動因:這種動因關注的是完成特定作業所需的時間長度。在單位級作業中,生產速度、工人技能水平以及工藝流程的復雜性都可能成為影響持續時間的因素。持續時間動因對于安排生產計劃和勞動力配置具有重要意義。
3.交易動因:交易動因涉及到各種非生產性的業務活動,如采購訂單的處理、材料的搬運以及產品的運輸等。這些活動的頻率往往與生產數量無直接關系,但它們對整個生產過程的流暢性和成本效率有顯著影響。
在作業成本法的應用中,作業中心設計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一個作業中心是組織內一系列相關活動的集合,它可能是一個部門、一條生產線或者一組服務流程。在設計作業中心時,需要綜合考慮上述提到的各種動因,以確保成本分配的準確性和效率。
舉例來說,若一個制造企業的某個作業中心專門負責產品裝配,那么該中心的成本分配應考慮到單位級作業如裝配工時,以及與裝配相關的設備維護、折舊等固定費用。同時,還需要關注裝配工序的復雜度(強度動因)、完成每件產品裝配所需的時間(持續時間動因),以及物料供應和成品轉移的頻繁程度(交易動因)。通過這些數據的分析,管理者可以更好地掌握各個環節的成本情況,并據此進行成本控制和價值優化。
綜上所述,單位級作業和各種動因分析是作業成本法的核心組成部分。通過對這些要素的深入理解,企業能夠更精確地進行成本分配,為決策提供支持,并實現持續的流程改進和成本節約。
我們秉承系統化財務培訓的理念,幫助您掌握企業管理運營中最新和最實用的管理工具,通過系統的ABC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的介紹,還原ABC的本來面目,結合實際案例深入分析ABC的實施步驟和適應對象,幫助您解決企業實際困難,掃除成本控制盲點。
隨著企業全球化戰略的普及和競爭的加劇,標準產品大量生產的格局逐漸被小批量多品種、個性化生產所打破,規模經濟更多的轉向了定制化/訂單化生產。以最短的時間生產出滿足顧客特定需求的產品成為企業間競爭制勝的法寶。ABC成本作業法已經在國際上得到廣泛運用,并在一些企業收到良好效果,但我國的運用水平還比較低,因此,企業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學習掌握這一成本控制工具就勢在必然。
了解ABC作業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和特點
掌握ABC作業成本法的基本步驟
明確ABC作業成本法的實施困難
掌握ABC在企業管理中的實際運用
一、ABC作業成本法概述 | 二、作業成本計算基本步驟 |
-ABC作業成本法基本原理 -分配與間接分配的矛盾 -成本分配基礎與成本動因 -固定成本與流動成本 -ABC作業成本法的特點 -縮小制造費用的分配范圍 -增加分配標準 -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原因 | -步驟1——識別作業并進行作業分析 -單位級作業 -批別級作業 -產品級作業 -管理級作業 -步驟2——作業中心的設置 -步驟3——將資源成本分配給作業 -步驟4——將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 -步驟5——最終產品的明確化 -案例:戴爾公司ABC實施 -案例:莫科公司案例 |
三、設計和實施ABC的困難 | 四、ABC作業成本法的應用 |
-收集ABC資料 -調整ABC系統 -和現行會計系統的融合 -評估成本和收益 -標識作業成本庫 -向雇員推銷ABC -確定成本動因 | -實施作業成本法的公司特征 -實施作業成本法的行業情況 -實施作業成本法的規模結構 |
想了解最新詳細課程大綱及資料,點擊網頁左側的在線咨詢圖標,與在線老師交流。
對教材的理解和一系列知識點的形成必須在前三個月內完成,然后在剩下的三個月內進入加速沖刺階段,作業成本法的知識點也是知識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會計網為考生們總結了關于作業成本法的知識點。
CMA必備知識點之作業成本法
1、作業成本法(ABC)是以企業制造產品過程中的作業為成本動因來分配間接成本的一種計算方法。
2、成本歸集庫:按作業歸集。
3、作業成本法適用于產品種類多,工藝流程復雜,間接制造費用占比很高且僅使用1-2個數量基礎進行分配的企業。
4、資源成本動因:用來衡量一項作業消耗的資源量。生產一批網球需要的橡膠數量;工程師為設計、建造和維護某個工程計劃所花費的小時數。
5、作業成本動因:用來衡量成本對象需要的作業量。例:為生產特定產品,及其安裝調試所需要的人工工時數。
作業成本法的主要步驟
1、確認作業和資源成本:
(1)產品級作業:指為生產每一單位產品所履行的作業,如:產品檢驗;
(2)批次級作業:指為生產每一批次產品而實行的作業,如:生產前的機器調試;
(3)生產存續作業:指為支持生產流程而實施的作業。如:設計一種產品,搞一次管一個種類產品;
(4)設施存續作業:指為支持生產而對整個設施實施的作業。如:維修廠房;
(5)客戶級作業:指為滿足客戶需要而發生的作業。如:客戶服務。
2、將資源成本分配到作業:動因和作業之間一定要有明確的因果關系。如:安裝機器作業-安裝小時,生產訂單作業-訂單量。
3、將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作業成本分攤率=成本集庫/作業成本動因。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高級會計考試中的知識點:作業成本法。所有考生在備考時如果遇到類似的知識點不理解的時候,可以來看看有沒有幫助。
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作業消耗資源、產出消耗作業。
(一)兩步制分配程序
假設有資源成本庫1與資源成本庫2;資源動因1與資源動因2;作業或作業中心A與作業或作業中心B;作業動因1與作業動因2;成本對象Ⅰ與成本對象Ⅱ。
具體分配程序如下:
1.將資源成本分配給作業
運用恰當的資源成本動因,把有關生產或服務的資源耗費歸集到作業中心,形成成本庫。這是第一步分配,資源成本庫1與資源成本庫2的資源,按照資源動因1與資源動因2選擇恰當的動因分配給作業或作業中心A與作業或作業中心B。
2.將作業中心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
運用恰當的作業成本動因,把作業中心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形成相應的產品或服務成本。這是第二步分配。
運用恰當的作業動因1與作業動因2,將作業或作業中心A與作業或作業中心B歸集的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Ⅰ與成本對象Ⅱ,經過第二步分配計算產品(或勞務)的成本。
(二)作業成本法的核算
基于兩步制分配程序,實施作業成本法,“制造費用”歸集和分配依據以下程序:
1.按工作內容區分不同類型的作業。
在企業的生產活動過程中,構成價值鏈上的業務內容各不相同。作業成本法下根據業務內容區分出不同類型的作業,如材料整理準備、機器設備調整準備、機器設備維修保養、產品運送、產品質量檢驗等。
2.分析成本與作業間的關系以確定各項作業的作業動因。
作業成本法下,開展每種作業所發生的成本是按產品生產消耗的作業動因數量分配的,為此要分析成本與作業之間的關系,確定每種作業的作業動因。作業動因是引起某類作業成本發生的活動或因素。例如,材料整理數量就是材料整理準備作業的作業動因,機器調整工時就是設備調整準備作業的作業動因,生產線上運送產品的數量就是產品運送作業的作業動因。
學習要靠不斷地積累知識,不斷地反復記憶,把每個知識點都爛熟于心,才能達到好的學習效果,學習CMA的過程亦是如此。今天會計網給大家分享CMA知識點中作業成本法的相關內容。
CMA重要知識點之作業成本法
概念:現代管理學將ABC成本法定義為“基于活動的成本管理”。ABC成本法是根據事物的經濟、技術等方面的主要特征,運用數理統計方法,進行統計、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點與一般,從而有區別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種定量管理方法。
指導思想:“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準確真實。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作業成本法的特點:
1、作業是以人為主體的工作,強調管理的基本屬性;通過管人去管物,通過人的行為調整促進使用價值生產過程的優化及價值的最大化。
2、作業消耗一定資源,使管理能從產生價值的最直接和最小單位入手,去促進有限資源的最大利用,達到低碳高效的經濟目標。
3、區分不同作業的標志是作業目的(包含具體工作例如采購作業)。
4、作業分為增值作業和不增值作業,站在競爭角度調整價值鏈。
作業成本法的作用:
1、決策有用性
2、存貨(財務狀況)/主營業務成本(期間損益)/特殊產品訂單價格/考核業績(在環節降低費用)
與傳統成本法的比較:
1、間接費用計入最終產品或服務時采用單一標準,假定制造費用的支出有助生產。
2、間接費用按工時分配會造成產量多的多負擔,但產量不是主要原因。
3、以企業為主體,不能反映內部不同責任部門。
作業成本法,是指以“作業消耗資源、產出消耗作業”為原則,按照資源動因將資源費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項作業,計算出作業成本,然后再根據作業動因,將作業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對象,最終完成成本計算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作業成本法的內涵與產生
作業成本法由美國會計學家羅伯特·卡普蘭教授和湯·約翰遜教授共同創立。這是一種基于傳統成本計算制度下間接成本分配不真實而提出來的成本計算和控制方法。
傳統成本法下,間接成本的分配標準一般采用人工小時或機器臺時,在品種少或間接成本數額不大的情形下較適用。但隨著生產環境等因素的不斷變化,直接人工成本的比重大大下降,產品成本中“間接成本(制造費用)”的比重卻逐漸增加,與此同時,制造費用的發生與直接人工成本、機器小時、直接人工小時等傳統成本分配標準的相關性越來越小,如果仍然按照原有單一標準分配制造費用,則所得的成本核算結果必然失真,而這種成本信息扭曲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經營決策的失誤。
作業成本法的邏輯依據是:生產導致作業發生,產品耗用作業,作業耗用資源,資源消耗產生成本。作業成本法不僅大大提高了成本計算結果的精度,還引導企業經營者高度關注成本動因,從而克服傳統成本法中間接費用責任不清的不足,使傳統成本法下的很多不可控的間接費用,都能在新的核算系統中找到相關責任人,并實施必要的成本控制。
二、作業成本法相關的概念
1.資源
(1)資源是指在作業進行中被運用或使用的經濟要素。所有進入企業作業系統的人力、財力、物力等都屬于資源范疇,它是企業生產耗費的最原始形態
(2)資源費用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設備、材料、商品等有形資源的耗費,也包括信息、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各種無形資源的耗費,還包括人力資源耗費以及其他各種稅費支出等
(3)企業按照資源與不同層次作業的關系,將資源分為以下五類。
2.作業
3.成本動因
4.作業中心
作業中心是指具有同質作業動因的作業集合。作業中心可以是某一項具體的作業,也可以是由若干個相互聯系的能夠實現某種特定功能的作業的集合。
5.成本庫
成本庫(也稱為成本池)歸集了一個作業中心所耗用的全部資源,它是由若干個同質作業動因組成的一個特定集合體。
例如:某生產企業生產甲、乙兩種產品,質量檢驗作業按照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及分配過程如下圖:
作業成本法是cma考試的必考內容,也是企業在生產管理當中常用的方法,因此考生需要重點掌握,接下來由會計網給大家講解作業成本法和廢料處理的相關知識。
廢料與返工的定義及處理方式
廢料:如果可以追溯到特定批次,就把特定批次的費用追溯到相應的批次上;如果無法追溯即共
有的費用則確認為企業的制造費用。
正常返工:計入制造費用
異常返工:計入當期的損益
作業成本法:
1.適用范圍
a.間接制造成本在總制造成本中的比重較大
b.產品的種類多,而且在產品的存貨量,生活流程和生產批次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分配間
接制造費用時,只使用一個或兩個分配的基礎
c絕大多數間接成本被認定為與產出量有關,但事實上與其他類型的成本動因有關
d.產品實際的盈利能力與預計值出現很大的偏差
2.優點
基于作業及其成本之間的因果關系降低了在傳統成本核算方式中容易出現的交叉補貼。精確
的成本計量可以為決策提供有效的數據,確保決策的精準性與合理性
此外,在分析生產流程時,可以獲取對生產流程進行改進的數據和信息,以此作為作業管理
法的基礎
3.局限性:
作業成本法需要不斷評估成本動因,更新和維護系統,這使系統相對昂貴。
一個復雜的系統,有時會使高級管理層迷惑。
估計成本的活動和成本動因的選擇有時會導致估計錯誤,誤導了成本信息。
作業成本法例題分析
下列各項關于作業成本法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A.它是一種財務預算的方法
B.它以作業為基礎計算成本
C.它是一種成本控制的方法
D.它是一種準確無誤的成本計算方法
正確答案:BC
知識點:作業成本法
試題解析:作業成本管理包含兩個維度的含義:成本分配觀和流程觀。作業成本法是一種成本控制的方法,所以選項A不正確,選項C正確;作業成本法是以作業為計算基礎,選項B正確;從費用分配的準確性來講,由于作業成本法采用多樣化的分配標準,使間接成本的分配較為準確,因此成本信息相對更為客觀、真實和準確,但是并非準確無誤,所以選項D不正確。
變動成本法又稱直接成本法,是變動成本計算的簡稱,完全成本法又稱全部成本法,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對于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具體應如何區分?
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區別
一、成本基本不同
變動成本法首先要求進行成本性態分析,把全部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部分,尤其要把屬于混合成本性質的制造費用按生產量分解為變動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性制造費用兩部分,如果銷售費用、管理費用或財務費用需要分解,則必須按銷售量分解。
完全成本法首先要求把全部成本按其發生的領域或經濟用途分為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凡在生產領域中為生產產品發生的成本就歸于生產成本,發生在流通領域和服務領域由于組織日常銷售或進行日常行政管理而發生的成本則歸屬于非生產成本。
二、產品成本內容不同
變動成本的產品成本內容是制造成本中的變動部分,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制造費用。
完全成本法的產品成本內容是全部制造成本(包括固定和變動)。
三、期間費用的內容不同
變動成本法期間費用的內容是制造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費用)和全部非制造成本。
完全成本法期間費用的內容是全部非制造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
四、存貨估價不同
變動成本法存貨估價是在產品和產成品存貨中只有變動制造成本,存貨計價低于完全成本法。
完全成本法存貨估價是在產品和產成品存貨中既有變動制造成本也含有固定生產成本。
變動成本法有什么缺點?
1、不符合傳統的成本概念。AAA的成本概念和準則委員會認為“成本是為了達到一個特定的目的而已經發生或可能發生的,以貨幣計量的犧牲”。依照這個傳統觀點,不論固定成本還是變動成本都要記入產品成本。
2、不能適應長期決策的需要。變動成本法對短期經營決策有明顯的作用,但不適合長期決策。
3、影響征稅部門的收益和投資者及時取得的收益。變動成本法,一般會降低期末存貨估價,降低了營業利潤額,在某種程度上會暫時降低所得稅和股利。
4、成本分解不夠精確。將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假設的結果,不是一種精確的計算。
管理會計CMA考試有許多的重要知識點,考生只有掌握并熟記了相關知識點才能更順利地通過考試,今天會計給大家介紹變動成本法和吸收成本法的相關知識。
CMA必考點之變動成本法和吸收成本法
一、CMA考點:吸納成本法
吸納成本法產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間接制造費用,固定間接制造費用
吸納成本法期間成本:變動銷管費用,固定銷管費用
二、CMA考點:變動成本法
變動成本法產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間接制造費用
變動成本法期間成本:固定間接制造費用,變動銷管費用,固定銷管費用
固定間接費用在兩種方法下的區別
完全成本法:銷售部分計入損益表銷貨成本、未銷售部分計入資產負債表存貨
變動成本法:無論是否銷售都計入損益表期間費用
損益比較(重點考核)
1、產量=銷量;當期生產的產品全部在當期售出,因此吸納成本法下本期發生的全期末存貨=部固定間接費用均計入當期損益,則:期初存貨吸納成本法下計入當期損益的固定間接費用=當期固定間接費用發生額吸納成本法下的利潤=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
2、產量>銷量;當期生產的產品有一部分未在當期售出,因此吸納成本法下本期發期末存貨>生的固定間接費用有一部分計入了期末存貨,則:期初存貨吸納成本法下計入當期損益的固定間接費用<當期固定間接費用發生額吸納成本法下的利潤>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
3、產量<銷量;當期生產的產品以及一部分期初存貨均在當期售出,因此吸納成本期末存貨<法下期初存貨中的固定間接費用有一部分計入當期損益,則:期初存貨吸納成本法下計入當期損益的固定間接費用>當期固定間接費用發生額吸納成本法下的利潤<變動成本法下的利潤。
對于準備參加ESG考試的考生來說,了解考試難度并制定相應的備考策略至關重要。以下是對ESG考試難度的詳細分析和高效備考策略的建議。
一、ESG考試難度概述
ESG考試難度適中,但涵蓋面廣,要求考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綜合能力。考試內容不僅包含ESG理論,還包括實踐應用,全面考察考生的專業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
二、考試內容難度分析
理論知識:ESG考試的理論知識部分涵蓋環境、社會和治理的多個方面,包括ESG投資、ESG風險管理、ESG報告。這部分內容要求考生扎實的理論基礎,能夠準確理解和應用相關概念、理論和模型。
實踐應用:實踐應用部分要求考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解決ESG領域的實際問題。這部分內容通常包含案例分析、數據分析和策略制定,要求考生較高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合能力:ESG考試還注重考察考生的綜合能力,包括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些能力在ESG領域尤為重要,因為ESG問題往往包含多個利益相關方,需要考生全面的視角和協調能力。
三、高效備考策略
制定備考計劃:考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備考計劃,合理安排時間,確保每個科目都能得到充分的復習。備考計劃應包括理論學習、實踐應用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充分利用資源:考生可以充分利用官方提供的教材、在線學習資源、模擬題和真題。加深對ESG領域的理解和掌握,考生還可以參加線上或線下的培訓課程,與同行交流學習心得,共同提高。
注重實踐應用:實踐應用是ESG考試的重要部分,考生應注重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通過案例分析、數據分析和策略制定。提高自己的實踐應用能力。
提升綜合能力:考生應注重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包括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些能力不僅有助于考生順利通過考試,還能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發揮重要作用。
保持積極心態:備考過程中,考生應保持積極的心態,遇到困難時及時調整心態,保持信心和耐心。考生還應注重身體健康,合理安排作息,確保備考過程的高效和持久。
ESG考試難度適中,但要求考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綜合能力。通過制定詳細的備考計劃、充分利用資源、注重實踐應用和提升綜合能力,考生可以高效備考,順利通過考試。希望本模板能夠為考生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祝愿每位考生都能在ESG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在往年ACCA考試中,Absorption costing 吸收成本法和Marginal costing 邊際成本法一直都是MA科目考試的必考內容,很多同學對于這兩個知識點并不是很理解,下面會計網就跟大家詳細講解。
一、對于AC和MC究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點,掌握到什么程度?
A: 對于這兩種成本法,大家需要掌握4部分的內容:1) 兩種成本法的利潤表2) 兩種成本法的區別3) 兩種成本法的聯系4) 兩種成本法的優缺點
前三點是大家一定!一定!要熟練掌握的內容,我們的考查重點也是前面三個部分;最后的優缺點通常會出現在文字題當中,考察的頻率不高,大家只要有個基本的了解就可以了。
二、AC MC兩種成本法具體的利潤計算公式是什么呢?
A:AC MC下的利潤是要根據利潤表進行計算的,二者的利潤表結構如圖。
三、AC和MC兩種成本法又有什么聯系?
A:兩種成本法的凈利潤是存在聯系的:
AC凈利潤 = MC 凈利潤 + OAR * (purchase – sales )同時根據存貨的變動公式:opening inventory + purchase - closing inventory = sales我們還可以得到AC凈利潤 = MC 凈利潤 + OAR * (closing inventory – opening inventory )兩種成本法凈利潤產生聯系的原因在于二者對于固定生產間接費用的處理方式不同。由于在AC法中,cost of sales中固定生產間接費用是按照銷售數量來計算的,而MC下減掉的是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全部固定生產間接費用,所以二者的凈利潤會因為生產數量和銷售數量的差異而有不同的結果,這個也是上面公式的來源。
同時,這三個公式是我們解決AC MC利潤轉換相關計算題的關鍵,同學們一定要牢牢記在心中,并要會利用公式解決問題。
四、AC MC的優缺點又是什么?
A:對于AC MC的優缺點,老師有一個表格可以分享給大家。同學們只要能夠做到對表格中的內容有基本的辨析就可以了~
來源:ACCA學習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