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它公司不一樣,對于新注冊成立的公司,由于涉及到比較多新制度、新流程等諸多賬務問題,所需注意的事情也比較多,那么作為會計人員該懂得哪些重要財務知識?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一起探討。
新成立的公司,會計人第一件事要做些什么?
對于新注冊成立的公司,除了業務以外,像各類賬簿、稅種的財務事宜都處于初始化狀態,因此,最為會計人的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幫助企業完善好各項的財務規章制度,并且確定好企業相關的會計準則等條文,做好相對應的財務工作準備。
建立好相對應的賬簿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的規定,對于新成立注冊的公司,必須要依法設置建立好相對應的會計賬簿。一般來說,公司的賬簿有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備查賬等。
其中,備查賬簿是帶有輔助性質的賬簿,規定上不需要企業必須要建立,因此,公司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性進行設置,這個不做強制性的要求。
每個月會計的核算流程是怎么樣的?
無論是舊公司還是新成立的公司也好,作為企業的會計人員每個月都需要進行會計核算,簡單來說就是從初始憑證到最后的報表全過程。要注意的是,當完成了整個會計核算的流程以后,會計人還需要到當地的稅務機關自行報稅、納稅。
除了按規定設立會計賬簿外,還可以額外設立其它賬簿嗎?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是不行的。在未經法律允許的情況下,企業、會計人員私自設立其它賬簿是屬于違法行為。作為會計人員,必須要知道這一點的后果,時時刻刻都要做一個合格的會計人,遵守好職業道德規范,誠實守信,不私自設立賬外賬。
各位會計人,應該對公司即將要上市時的財務分析指標分析的把控是有一定的了解的,當公司即將上市時,對財務報告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在上市條件中的一點就有提過,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說說,上市公司的特殊財務分析指標,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稀釋每股收益
上市公司必然是股份制公司,那么就會涉及到每股收益,我們今天說的稀釋每股收益是指在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礎上,潛在普通股轉換為普通股之后,普通股的股數增加,需要重新計算每股收益,這樣子的可轉換債券的每股收益已經被稀釋了,稱為稀釋每股收益也稱為沖淡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當期凈利潤/當期實際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二)案例分析
甲公司全年1月1日發行票面利率為6%的可轉換債券,面值為1200萬元,規定每120元可面值可轉換為1元面值的普通股100股,去年的凈利潤為6000萬元,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為5000萬股,甲公司適用的稅率為25%,那么甲公司去年的稀釋每股收益為多少?
A:1.009
B:1.0
C:2.1
D:2.12
解析:
1、凈利潤的增加=1200*6%*(1-25%)=54萬元
2、普通股股數的增加=(1200/120)*100=1000股
3、稀釋每股收益=(6000+54)/(5000+1000)=1.009元/股
由上可得,甲公司去年的稀釋每股收益為1.009元/股,想了解更多的有關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方面的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哦!
中級會計師考試財務管理內容,其實和財務報表分析的內容是相近的,主要是對企業經營管理進行數據分析,數據從報表中得來,但是投資者和運營者的立場不同,所以對報表所在意的角度不同,要從多角度進行分析,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有關財務指標分析的一些問題,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財務分析指標
我們首先要知道,財務分析指標有哪些,在企業通則中規定了三種財務指標,分別是償債能力指標、營運能力指標、盈利能力指標。其中又是以各種利率來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分別有息稅前利潤、權益乘數、總資產周轉率、凈資產收益率、財務杠桿系數等,我們接下來就來看看有關的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甲公司是大型的企業集團,為了對各控股的子公司進行績效管理評定,所以需要掌握相關的財務數據,其中特別是公司的財務指標對公司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控股子公司的財務數據如下:
(1)營業收入:8.58萬元
(2)利息支出:0.38萬元
(3)利潤總額:0.51萬元
(4)凈利潤:0.37萬元
(5)平均負債總額:4.34萬元
(6)平均資產總額:7.66萬元
那么,請分別計算子公司的財務指標
1、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費用=0.51+0.38=0.89萬元
2、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0.89/0.51=1.75萬元
3、營業凈利潤=凈利潤/營業收入=0.37/8.58萬元=4.3%
4、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總資產=8.58/7.66=1.12次
5、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7.66/(7.66-4.34)=2.31
6、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股東權益=0.37/(7.66-4.34)=11.1%
以上就是有關企業財務狀況指標分析的案例,想了解更多有關注冊會計師《財務管理》方面的內容,請多多關注會計網哦!
財務管理的第三章節內容,都是關于預算管理的,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有關財務預算編制的知識內容,和會計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財務預算的編制
財務預算是集中反應一定期間內的現金收支、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預算,財務預算可以根據財務狀況的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編制。
(二)案例分析
某公司要編制第四季度的現金預算,現金多余或者是不足的部分為—18450元,資金的籌集和運用部分列示歸還借款利息700元,如果企業需要保留的現金余額為4000元,銀行借款的金額要求是1000元的整數倍,那么公司的第四季度的借款金額為多少?
A:22000元
B:21000元
C:23000元
D:24000元
解析:
1、這道題主要考察財務預算的編制知識點
2、假設借入金額為X元
3、X—18450—700>=4000,解:X>=21750
4、因為銀行借款的金額要求是1000元的整數倍,所以借款的金額為22000元
以上就是有關財務預算的編制的案例分析,這里面涉及到了整數倍的問題,如果不要求是整數倍的話,那就直接按照算出來的得數,選擇答案,所以要注意整數倍這一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知識點,請多多關注會計網哦!
大家可能聽過財務杠桿這個名詞多于財務杠桿系數,其實財務杠桿和機會成本的意思有點相近,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財務杠桿系數的知識點,和會計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財務杠桿系數
財務杠桿系數一般是用來反應財務杠桿作用的大小程度,包括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也是指每股稅后利潤和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在普通股范圍里)
(二)案例分析
甲公司的資本總額為1200萬元,其中債務資本為400萬元(年利率為12%),甲公司生產的產品,固定的經營成本為200萬元,變動成本率為65%,銷售額為1100萬元,那么,財務杠桿系數為多少?
A:1.76
B:1.28
C:1.17
D:1.34
解析:
1、這道題主要考察的是財務杠桿系數的知識點
2、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
3、財務杠桿系數= [1200*(1—65%)—200]/[1200*(1—65%)—200—400*12%]=1.28
(三)總杠桿系數
總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利潤總額=(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利潤總額*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利潤總額)=經營杠桿系數*財務杠桿系數
以上就是和財務杠桿系數有關的案例和總杠桿系數有關的公式,想了解更多有關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知識點,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信用成本在中級會計師考試的考點不是很多,但是考生們也要對這個知識點有了解,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知識點,和會計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信用成本
應收賬款信用成本,是指企業在持有一定應收賬款的付出的代價,應收賬款信用成本還包括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壞賬成本;信用成本包括風險成本、機會成本和資金占用成本,我們考生了解和接觸最多的就是風險成本和機會成本了。
(二)案例分析
甲公司的年賒銷收入為800萬元,平均的收賬期為70天,壞賬損失為賒銷額的10%,年收賬費用為6萬元,甲公司認為通過增加收款人員這個措施,可以縮短收賬期,可以把平均收賬期縮短為60天,壞賬的損失額降為賒銷額的8%,假設甲公司的資本成本率為7%,變動成本率為60%,那么為了使得變更經濟更為合理,計算一下新增收賬費用的上限為多少?每年的時間按照360天計算。
解析:
1、這道題主要考察的是信用成本的知識點
2、要使得變更經濟更為合理,那么,新方案的信用成本<=原來方案的信用成本
3、800*60/360*60%*7%+800*8%+新方案收賬成本<=800*70/360*60%*7%+800*10%+6
4、新方案費用<=25.44萬元
5、新增的收賬費用=25.44—6=19.44萬元
所以新增的收賬費用不應該超過19.44萬元
以上就是有關信用成本以及新增收賬費用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有關中級會計師《財務管理》知識點,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如何區分債券和借貸是財務工作中必須要掌握的技能,兩者之間對象和發行方式均有不同。今天會計網將主要為大家介紹債券和借貸的區別。來一起了解下吧!
債券和借貸區別
1、兩者對象不同
債券購買者或投資者與發行者之間存在債權債務關系,債務人為債券發行人,債權人為投資者(債券購買者)。
借貸指的是貸款人將貨幣所有權向借款人轉移,借款人需要歸還相同數額的貨幣并附加利息。
2、兩者發行方不一樣
債券的發行方是政府、企業、銀行等債務人,但是借貸的發行方沒有限制,可以是私人、機構等。
3、發行方式的區別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政府、企業、銀行等債務人因籌集資金,按照法定程序發行并向債權人承諾于指定日期還本付息 。
而借貸指的是債券融入方以一定數量的債券作為質物,從債券融出方借入標的債券,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歸還所借入標的債券,債券融出方向債券融入方返還相應質物的債券融通行為。
債券和股票有什么區別?
1、兩者法律性質的區別
債券屬于債權憑證,債券持有人與債券發行人存在的法律關系為債權債務關系。
股票屬于所有權證書,股票持有者是公司所有者,股東在法律上享有股權。
2、兩者法定權利和義務不同
股票的持有人是組成公司的成員,屬于公司股東,所有有權參加股東大會,參與公司的經營決策等,但同時要承擔相應風險。
公司的債券的持有人只是公司的債權人,是公司的局外人。按照所約定的期限,有權收回本金,取得利息,但不能參與公司經營。
除了以上區別之外,股權當中,股利從稅后利潤中支付,債權當中,債券的利息從稅前利潤中支付。
最近會計網在群里看大家聊天,看到了小伙伴這個問題,今天來給大家說說發票蓋章的問題。
01、公司那么多章怎么用啊?
沒有經驗的小會計到公司一看公章、發票章、法人章、財務章和合同章五個章,傻傻分不清。
1、公章
公章主要用于公司名義發出來的信函、合同、公文、介紹信、證明,或者是其他公司的材料。
公章一般是由董事長或者總經理保管。
2、合同章
合同章主要用于對外簽訂合同時使用。
合同章一般由公司法務人員、行政部門或者合同律師保管。
3、財務章
財務章主要用于銀行的憑證、匯款單、支票的用印和財務往來結算。
財務章一般是由財務人員保管,多數是財務主管或者出納。
4、發票章
發票章主要用于企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在購買和開發票時使用。
發票章一般是由財務部門發票管理員保管。
5、法人代表人章
法人章主要在公司一些重大會議的決議需要蓋章的事項,或者辦理一些銀行的業務的時候。
法人章一般由法人自己或者出納保管,法人章在法律上沒有特定規定,可以根據公司情況自己設置保管者。
02、會計業務印章用的印章有哪些?
03、相關問題答疑
1、電子發票上面沒有章,這樣還能用嗎
當然是能用的。
為了國家統一標準,現在的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有PDF和OFD這兩種文件格式,可以防止篡改。
具體操作可以在這里查看:https://inv-veri.chinatax.gov.cn/czsm.html
2、發票蓋什么章?
發票只能蓋發票專用章。
3、發票專用章蓋反了怎么辦?
沒關系,只要發票章蓋得完整清晰就行。
4、代開發票怎么蓋?
首先要看代開的是增值稅專用發票還是普通發票。
如果是增值稅專用發票代開,那就由收款方蓋發票專用章;如果是普通發票代開,那就由稅務機關來蓋發票專用章。
本文為財會人俱樂部公眾號原創首發,作者:點點 。
在為CMA做準備的過程中,可以說是一場長期的斗爭,如果想贏得這場“戰斗”,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財務報表是CMA學習中相當重要的知識點,那么它有什么局限性?
CMA重要知識點之財務報表的局限性
1、歷史成本。歷史成本法比較可靠,但相關性相對較差。
2、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的選擇。采用不同的會計核算方法計算得到的凈利潤是不相同的。
3、忽視無法量化的項目價值。例如,人力資源的價值、品牌認可和信譽的價值,或公司客戶基礎的價值,這些項目都無法準確或可靠估計。
4、會計估計和判斷的運用。財務報表運用了大量的估計和職業判斷。估計的差異意味著很難對兩家或多家公司的利潤表進行對比。
5、資產負債表的表外信息。
6、非付現交易。現金流量表忽略了非現金交易,例如,用股票交換不動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優先股或債權轉化為普通股股票,或者發行股票償還債務。任何會影響資產或負債的非現金交易事項僅僅只在附注或補充材料中列報。
作為CMA考試的主要知識點,財務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提供實體財務信息
財務報告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公司的財務信息。這是財務報告概念框架的首要目標。
2、現有及潛在投資者支持
關于目標公司的信息很多。投資者應該獲得投資并進行評估,增加現有投資,回收投資。財務報告是信息的主要來源,幫助投資者獲取有關評估和決策的大部分財務信息。如果他們想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財務報告將是你評估的主要信息來源。現有和潛在投資者一般利用財務報告分析和分解潛在的投資決策。
3、監督實體預期未來凈現金流入
財務報告的目的不是讓使用者知道企業的財務狀況好壞,而是讓他們知道企業大小。他們還準備幫助用戶,特別是投資者預測實體的未來現金流量。潛在投資者和現有投資者可以使用財務報告來評估對公司現金流量前景的潛在不利影響。
CMA管理會計會涉及到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等方面的知識,杠桿分析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接下來會計網將會以案例結合的方式講解相關知識點。
CMA管理會計之杠桿分析
由于固定成本或費用的存在,某一財務變量的變動會放大另一相關財務變量的變動。公司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利用杠桿作用:
投入固定的經營成本——經營杠桿
通過債務的方式融資——財務杠桿
杠桿指標:衡量風險
杠桿系數:分子的變化幅度/分母的變化幅度
邊際貢獻和息稅前利潤的區別
邊際貢獻=(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數量
息稅前利潤(EBIT)=邊際貢獻-固定成本
稅前利潤(EBT)=息稅前利潤-利息凈利潤=稅前利潤-所得稅
1、經營杠桿
(1)原因:使用固定的經營成本
(2)表現形式:一定幅度的銷售收入(銷售量)的變化引起大幅的息稅前利潤(EBIT)的變化
(3)經營杠桿系數(DOL)=銷售收入的變化百分比/息稅前利潤的變化百分比
2、財務杠桿
(1)原因:使用固定成本的融資方式
(2)表現形式:一定幅度的經營收益(EBIT)的變化引起大幅的凈利潤的變化
作用:以較低的融資成本投入收益率更高的項目,增加股東價值
經營杠桿與財務杠桿之間的關系
經營杠桿與固定成本有關,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財務杠桿跟資產負債表右邊的負債有關,存在負債就有債務利息,
經營杠桿跟成本結構有關,財務杠桿跟資本結構有關,這2個結構決定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從而決定了企業整體的風險水平。
總桿桿經營杠桿度量的是由于銷量波動所帶來的EBIT的波動。財務杠桿度量由于EBIT的波動所帶來的凈利潤的波動。總杠桿度量由于銷量波動所帶來的凈利潤的波動
CMA考試重點繁多,今天會計網為大家歸納總結了p2部分第一章的知識點,主要是關于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的分享,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
百分比式財務報表
(1)垂直百分比式財務報表(縱向)
(2)水平百分比式財務報表(橫向)
財務比率(優點:同行比較分析/表明效率和風險/平衡不同規模的影響)【缺點:
歷史數據不準/公司政策不同/特殊事件影響】
一、短期償債能力
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酸性測試比率)=(現金+有價證券+應收賬款)/流動負債
現金比率=(現金+有價證券)/流動負債
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流動負債
二、營運能力分析
應收賬款周轉率=年賒銷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x100%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5/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x100%
存貨周轉天數=365/存貨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銷售額/總資產平均余額x100%
固定資產周轉率=銷售額/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平均凈值x100%
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現金周期=經營周期-應付賬款期
三、資本結構分析
杠桿
1、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的百分比/銷售額的變動百分比(定義
式)
(計算式)=邊際貢獻/息稅前利潤
2、財務杠桿系數=凈利潤的變動百分比/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百分比(定義
式)
(計算式)=息稅前利潤/稅前利潤
3、總杠桿系數DTL=DOLxDFL(計算式)-邊際貢獻/稅前利潤
4、財務杠桿比率=資產/權益
長期償債能力的計算公式
1、資產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2、長期負債比率=長期負債/(長期負債+權益)
3、權益乘數=資產總額/權益總額
4、利益保障倍數(利息覆蓋數)=息稅前利潤/利息支出
5、固定費用保障倍數=扣除固定支出和稅款前的利潤/固定支出(固定支出
包括:利息支出,本金償還,租金支出)
6、現金流量固定支出保障倍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固定自處+稅款
支出)/固定支出
CMA即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自09年引進中國以來,一直深受國內人士的高度認可和關注,報考人數持續上升,今天會計網會為大家介紹財務報表分析。
CMA知識點歸納之財務報表分析
1、獲利能力分析
利潤率分析
銷售毛利率=毛利/銷售額*100%
營運利潤率=營業利潤/銷售額*100%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額*100%
資本投資回報率
ROI投資回報率=業務單元利潤/業務單元資產*100%
ROA總資產收益率=稅后利潤/總資產*100%
ROE權益報酬率=稅后利潤/股東權益總額*100%
杜邦分析模型
權益報酬率=凈利潤/凈資產
權益報酬率=利潤率x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可持續增長率=(1-股利分配率)*權益報酬率(ROE)
2、反映市場價值的財務比率
市盈率=市場價格/每股收益(EPS)
市凈率=市場價格/每股凈資產
基本每股收益=提供給普通股股東的稅后利潤/發行在外的加權平均普通股股數
稀釋每股收益=稀釋后提供給普通股股東的稅后利潤/稀釋后發行在外的加權平均普通股股數
股利收益率=每股現金股利/每股市場價格
股利支付率=每股現金股利/每股凈利潤
3、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
會計利潤=總收入-顯性成本
經濟利潤=總收入-顯性成本-隱性成本
經濟利潤=息前稅后利潤-(長期負債+股東權益)*WACC
4、會計差異造成的影響
會計估計變更
會計政策變更
會計差錯更正
5、收益質量
收益質量高的公司特點:持續穩健的會計政策,謹慎;收益是經常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收入迅速轉化現金,債務水平適當,收益趨勢穩定;收益創造過程中使用的固定資產維修良好并保持至今
6、通貨膨脹
收入增加不意味著公司業務獲得了真正的增長,通貨膨脹較高報表中要說明。
7、外幣報表的折算
功能性貨幣:經營活動的環境中主要使用的貨幣。
CMA,其中文名稱為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然而作為一門國際級考試,很多考生不清楚其考試內容具體情況如何,今天會計網將詳細介紹cmap2考試中技術支持與財務轉型的內容。
cma考試重點:技術支持與財務轉型
一、系統開發的生命周期
系統分析,概念設計,物理設計,實時與轉換,運行和維護。
二、業務流程分析
業務流程分析是一個系統性的流程,改進方法包含以下四個基本步驟:
1、明確定義流程
2、演練整個流程,清晰完整的記錄流程
3、檢查現流程,識別流程中的優點和缺點
4、在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流程改進計劃
三、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產生的原因:
很多業務流程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數據的獲取整理,匯總對比等工作,這些工作繁瑣細致。占用很多時間,還會因為人員的疏忽和疲勞而發生錯誤。
RPA能為企業帶來的好處有:
1、處理速度快,錯誤率更低;
2、所有操作留有痕跡,方便審計跟蹤;
3、操作一致性強;
4、把人員從枯燥重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它們專注于更多增值的工作,從而提高員工的士氣和生產力;
5、機器人可以不間斷的工作。
四、人工智能AI
相關概念:
人工智能是設計用于感知,推理和理解的計算機軟件。AI的一個顯著優勢,是他可以從過去的錯誤中不斷學習并進行編程,以避免重蹈覆轍。
人工智能系統用于商業環境,能為企業帶來以下好處:
1、提高業務處理的速度和減少錯誤
2、使會計核算流程更加透明
3、24小時工作,不會生病,罷工死亡
五、人工智能AI
相關概念:
人工智能是設計用于感知,推理和理解的計算機軟件。AI的一個顯著優勢,是他可以從過去的錯誤中不斷學習并進行編程,以避免重蹈覆轍。
人工智能系統用于商業環境,能為企業帶來以下好處:
1、提高業務處理的速度和減少錯誤;
2、使會計核算流程更加透明;
3、24小時工作,不會生病,罷工死亡。
作為一名剛入職的財務新人,可能內心會有點期待和緊張,期待的是我們可以接觸做賬和財務操作,緊張是自己僅有財務知識理論,但我們要明白,作為新人,步入職場,也要做好一定的心里準備,很多小伙伴就會想知道我們需要懂哪些財務知識?以下是會計網給大家整理的作為職場新人,需要明白的財務知識。
一般的財務知識有哪些?
1、我們明白我們用到的做賬軟件是什么,自己是否熟練應用,我們要明白如何做賬,清楚公司業務以及如何記賬入賬。
2、我們要清楚我們哪些業務發生是掛在那個會計科目,以及如何科學清楚做賬流程。
3、我們財務每天在和公司的錢打交道,對公司的資產、負債要有基本了解,要有信任感。
4、財務新人一定要具備最新國家出臺財政政策以及對公司的業務有什么影響都要熟悉。
財務做賬真的很難嗎?
1、對于老財務人來說一點都不難,這已經是家常便飯,經常要做的事情,但對于我們財務新人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畢竟沒有接觸過,但其實真正上手之后就不難了。
2、做賬最難的地方是我們要明白這個業務發生我們也計入那個會計科目比較好,符合財務規范,以及起到一個管理會計的作用。也是一個難點。
3、我們要明白要登記的賬目是否和我們業務符合,不可亂做賬,這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地方,還有我們要明白賬目去看我們財務報表,這也也是我們做賬需要注意的地方,當你掌握該有的理論知識,還有加上實際操作,所以做賬一點都不難的。
對于剛入職場的財務小白而言,一定要提前掌握基本的財會知識,才能為工作打下堅實基礎。那么財務工作的基礎知識有哪些?
財務會計知識
1個目標:
財務管理的目標是確保公司戰略在資本層面的順利實施,最終實現公司的價值最大化。
2個關鍵詞:
包括借和貸兩個方面。借貸是雙重核算的兩個特殊條件。有一個會計公式叫做“如果有借方,就必須有貸方,借方和貸方必須相等”。借貸就像陰陽兩極,充分反映了資本運動背景下矛盾的統一。作為會計符號,“借方”和“貸方”具有上升和下降的雙重含義。當“借方”和“貸方”增加或減少時,可以結合賬戶的具體性質進行精確解釋。資產類別和費用類別為“借”增“貸”減,而負債類別、所有權類別和收入類別為“借”減“貸”增。
3張報表:
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
1、資產負債表可以反映公司在某一時間擁有多少資產,它欠其他人多少錢,即有多少負責。以及股東從所有資產中扣除負債后的凈資產。
2、損益表可以告訴投資者,一個公司在給定的時期內產生了多少銷售收入,為實現這些銷售收入投入了多少成本和費用,以及扣除所有發票和稅單后賺了多少錢,即盈余情況。
3、現金流量表顯示了會計主體從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中獲得現金流量和相應現金流量的能力。
4本賬簿:
包括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
財務分析的五個維度:
包括償付能力、運營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和流動性吸收能力分析。
6個基本會計概念:
它包含六個基本概念: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資產負債表列示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損益表列示收入、費用和利潤。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收入-費用=利潤
財務需要的基礎知識很多也很雜,最先需要掌握會計的“借”和“貸”,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這六要素等等。
財務基礎的三張報表
學習財務,就不得不說起財務的三大報表。財務基礎的三張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
1、資產負債表可以反映公司在某一時間擁有多少資產,以及股東從所有資產中扣除負債后的凈資產。
2、損益表可以讓投資者清晰地觀察到,公司在一定的時期內,究竟產生了多少銷售收入,并且為了實現這些銷售收入,到底投入了多少成本和費用,還有扣除所有發票和稅單后,到底賺了多少錢,即公司的盈余情況。
3、現金流量表,顯示了公司從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中獲得現金流量的能力等等。
財務會計的六要素
根據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按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特征,確定會計要素,而俗稱的“會計六大要素”,也是一個財務專業人員在初期必須學習的知識,具體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我們只有認真學習領會、準確把握并依據會計要求對經濟事項進行正確地確認、計量和記錄,才能為公司的財務核算工作打下堅實基礎。而對于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必須進行分類記錄,是通過設置“賬戶”進行的,這就不得不說到“借貸記賬法”。
財務會計的“借”和“貸”
財務中的“借”、“貸”兩個字,意思并不是真正的借貸,而是只作為一種記賬符號的用途。借貸記賬法,是反映經濟業務增減變化的一種復式記賬方法,是以“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為記賬規則的,分別代表賬戶的左方和右方。“借”、“貸”是會計上借貸記賬法的專業術語,用以標明記賬的方向。
可轉換債券是中級會計考試中《財務管理》的重要知識點,內容包含可轉換債券的基本要素、可轉換債券的籌資特點。其中基本要素包括標的股票、票面利率、轉換價格、轉換比率、轉換期等。具體如下:
可轉換債券的基本要素
(1)標的股票
(2)票面利率
①一般會低于普通債券的票面利率,有時甚至還低于同期銀行存款利率。
②可轉換債券的投資收益:債券利息收益,股票買入期權的收益。
(3)轉換價格
①轉股價格應不低于募集說明書公告日前20個交易日該公司股票交易均價和前1個交易日的均價。
②因配股、增發、送股、派息、分立及其他原因引起上市公司股份變動的,應當同時調整轉股價格。
(4)轉換比率=債券面值/轉換價格
(5)轉換期
(6)贖回條款(有利于發行人)
另外補充:還有“強制性轉換條款”也是對發債公司有利。
贖回時機:一般發生在公司股票價格在一段時期內連續高于轉股價格達到某一幅度時
贖回價格:一般高于可轉換債券的面值
贖回功能:強制債券持有者積極行使轉股權,因此又被稱為加速條款
(7)回售條款(有利于持有人)
回售時機:一般發生在公司股票價格在一段時期內連續低于轉股價格達到某一幅度時
回售功能:對于投資者而言實際上是一種賣權,有利于降低投資者的持券風險
(8)強制性轉換條款
可轉換債券的籌資特點
可轉換債券籌資的優點為籌資性質和時間上具有靈活性;可轉換債券的利率低于同一條件下普通債券的利率,降低了公司的籌資成本;籌資效率高。
可轉換債券籌資的缺點為存在不轉換的財務壓力;存在回售的財務壓力;股價大幅度增加風險。
可轉換債券相關例題
多選題-根據公司法律制度的規定,下列關于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可轉換公司債券可以轉換為公司股票
B.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持有人在轉換條件具備時必須行使轉換權
C.可轉換公司債券在發行時必須規定轉換辦法
D.可轉換公司債券應當在債券上標明可轉換公司債券字樣
答案:ACD
解析:發行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的,公司應當按照其轉換辦法向債券持有人換發股票,但債券持有人對轉換股票或者不轉換股票有選擇權。
財務報表分析的基礎知識包括獲利能力分析、反映市場價值的財務比率、經濟利潤與會計利潤、會計差異造成的影響、收益質量、通貨膨脹、外幣報表的折算。
財務報表分析的是什么表
財務報表分析主要分析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以及現金流量表。
財務報表分析基礎知識的具體介紹(一)
1、獲利能力分析
利潤率分析
銷售毛利率=毛利÷銷售額×100%
營運利潤率=營業利潤÷銷售額×100%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額×100%
資本投資回報率
ROI投資回報率=業務進行單元利潤÷業務處理單元通過資產×100%
ROA總資產收益率=稅后利潤÷總資產×100%
ROE權益報酬率=稅后利潤÷股東權益總額×100%
杜邦分析模型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凈資產
股本回報率=利潤率x總資產周轉率x股本乘數
可持續增長率=(1-股利分配率)×權益報酬率(ROE)
2、反映市場價值的財務比率
市盈率=市場價格÷每股收益(EPS)
市凈率=市場價格÷每股凈資產
基本實現每股經營收益=提供給普通股股東的稅后營業利潤÷發行在外的加權資產平均普通股股數
攤薄每股收益=向普通股股東提供的攤薄稅后利潤后的未平倉普通股加權平均數
股息率=每股現金股息=每股市價
股利進行支付率=每股經營現金股利÷每股企業凈利潤
財務報表分析基礎知識具體介紹(二)
3、經濟發展利潤以及與會計利潤
會計利潤=總收入-顯性成本
經濟利潤=總收入-顯性成本-隱性成本
經濟利潤=息稅前利潤-(長期負債+股東權益)×WACC
4、會計差異的影響
會計信息估計變更;會計管理政策變更;會計工作差錯更正
5、收益質量
收益進行質量高的公司發展特點:持續穩健的會計管理政策,謹慎;收益是經常性的而不是一次性的;收入增長迅速轉化現金,債務能力水平可以適當,收益變化趨勢穩定;收益創造學習過程中我們使用的固定資產維修良好并保持至今
6、通貨膨脹
收入的增加并不意味著公司已經實現了其業務的實際增長,如高通脹報表所示。
7、外幣報表折算
功能貨幣:主要用于經營活動的貨幣。
在企業運營中,各部門管理者由于沒有共同溝通語言,導致企業管理效率低,溝通成本高。公司上下沒有財務價值觀念特別是管理者,只關注營銷而忽略了消耗,導致企業銷售額上升而利潤在下降。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企業要想基業長青,必須管理好現在及未來。從事管理工作的人,都應該清楚,管理是由“管”和“理”組成 ,“理”是規則、制度,“管”是監督,促使規則和制度運行。簡單說,管理就是制定規則,教導、強制人們按照規則行事,并形成習慣性機制。
而管理的目的,都會指向一個結果:財。
因此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不僅要有出色的業務能力,還需要具備一定的財務管理能力。
所謂術業有專攻,對公司的管理者來說,財務知識掌握得當然越多越好,但管理者畢竟不是財務會計,太專業的財務知識可以交給公司財務打理,但是管理者作為公司財務風險的“第一責任人”,基本的財務管理知識還是必須掌握。
要讀懂四張表
財務報表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經營能力和經營成果!
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不僅要有出色的業務能力,還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的財務知識。看懂財務報表背后的數字,才能掌握企業運營的核心,從而制定出一系列經得起挑戰的實用的企業決策,幫助企業更好地發展。
那么,對于這些復雜繁瑣的財務知識,企業管理者需要重點關注哪些內容呢?
①利潤表:
利潤表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毛利率。巴菲特認為,只有具備某種可持續性競爭優勢的公司才能在長期運營中一直保持盈利,尤其是毛利率在40%及其以上的公司,投資者應該查找公司在過去10年的年毛利率以確保其是否具有“持續性”,這個指標代表了公司產品相對于其他公司具備的競爭能力。
②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描述了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企業擁有什么(資產狀況),企業欠別人什么(負債狀況),資產減去負債就是企業的凈資產,又叫做所有者權益,如果這是一家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那么所有者權益就是股東權益。
③現金流量表:
還有一張現金流量表,這是對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的補充,它關注于最直接的東西——現金,并告訴你錢在哪兒。
④資金日報表:
資金日報表,就是反映現金和銀行存款科目在當日借貸方發生額及余額情況的報表。通過查看資金日報,查看者可以得知資金收付的金額以及方向,還有當日的余額。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查看這些資金信息,了解資金的運作方向,以及確定下一步計劃。
時刻關心現金流
流動的現金流就好像公司流動的血液,很多創業公司有好想法,但沒錢什么都干不了,有錢了,不會花,一樣會失敗。
企業的現金來源是多方面的,眼前看得到的是賬戶里的存款,但我們不放太多在里面,多了等于浪費。
所以保證現金流不在于保證有多少存款儲備,關鍵是需要用錢時能隨時拿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做好資金收支計劃,尋找多個資金來源渠道。
1、做一個合理的資金計劃表,長短期的都應該有。現金流出也會流入,所以一味強調現金儲備是只考慮流出沒考慮流入了,只有量入為出才能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
2、提高資產的變現能力。固定資產變現能力弱,創業初期,少賣樓多租房、租設備,有閑錢買理財也要注意長短期結構,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3、信用也是錢,要尋找快速提現的融資渠道。如果可能,最大化的利用個人信用、公司信用,找金融機構提供信用額度,越大越好,平時不用沒有成本,要用時隨時提現,方便快捷,這實際上也是一種現金儲備方式。
提前做好預算
不需要多正規,但預算是必須的,大到年度經營計劃,小到一個會議的召開,提前做個預算就是對未來作一次規劃。
有時項目負責人做了一個不靠譜的計劃,你知道有問題可又說不清問題在哪,就可以讓他做個預算。
預算出來了,說不定提議的人自己就把自己否了,這樣等于無形中多了一道關口,也不用做惡人了。
預算也是一個很好的控制手段,很多項目頭開的很好,到后來沒成功就是因為過程沒有控制好,有了預算按進度可以實時比較,控制過程。
所以管理者們可以不懂做賬,但預算計劃書是一定要會看的,最好親力親為。
了解基本的內控知識
所謂內部控制是為了防范風險而采取的措施,目的是防止錯報和舞弊的發生。
如果風險已經發生就意味著給公司造成了損失,管理者們也許收獲了經驗,但失去了金錢,甚至整個公司,這樣的結果誰也不想出現,所以內部控制怎么重視也不為過。
作為出資人,防范風險是自然反應,內控手段公司的管理者們多少都會點,比如找可靠的親戚當出納管錢,找父母妻子當采購員之類,創業初期人手不足,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后期企業發展了,就要再學一點理論知識。內控的核心就規范化、流程化,一切都要按制度來。
那制度的核心又是什么呢?個人理解就是分工要科學,一人為私,兩人為公,部門之間,員工之間要能通力合作,又要相互牽制。
財務核算方法有時可以照搬,但內控制度不可以。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規模,甚至不同的員工,建立出來的內控體系都是不同的,這就要求公司的管理者板不斷學習和調整,找到合適自己企業的內控制度。
學會區分成本與費用
管理者要學會分清成本和費用的關系,要知道成本是依附于產品,費用不是;成本是要和收入配比結轉的,費用是當期發生的,兩者不是一回事。
實務中兩者的界限也可能不那么清晰,業務經理為了完成任務會把費用成本化,也可以隱藏利潤把成本費用化。
了解清楚就不會輕易讓人忽悠,如果學精了,就可以做盈余管理。
掌握基本的稅務知識
稅務知識其實是非常專業,由于法規、政策多變,很多財務人員都不見得懂多少,對老板當然不能要求太多。
但稅收的基本原理還是要知道的,最起碼要知道虛開增值稅發票是違法行為,一旦被稅務稽查,罰款是小事,嚴重的老板還可能被送進去。
所以,作為企業的負責人,務必要建立起相應的稅負管理知識體系,知道國家費的政策哪些我們可以使用,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干,會給企業帶來風險。
一個優秀的公司管理者一定是半個財務專家。 掌握基本的財務知識,才能讓企業在經營中生財有道、理財有術,步伐穩健地實現做大做強!
從管理決策角度,不需要掌握太多的財會知識(實話講,我覺得很多財務知識根本無法應用到管理中),如果撿重點,關注兩個方面就可以: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和數據對比。
先說第一個,為什么不是收入、利潤,而是現金流,而且是經營活動現金流?因為收入利潤是按權責發生制核算出來的(聽這個名詞是不是已經暈了),很容易調節,財務人員或業務人員可以在合規的情況下調節利潤(簡稱盈余管理),審計都找不出什么毛病。
比如收入,通常的手法是過票,A把產品賣給C,每年銷售2000萬,賬期一年,很穩定,后來B跳出來了說公司今年有銷售任務,怕完不成,請A先把產品賣給它,它再平價賣給C,這樣A和C平時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但B增加了2000萬銷售額。
這時你可能會有疑問,平進平出是不是太明顯了,領導又不是傻子。實務中當然沒有那么簡單。B的業務員會和A說,你把貨先賣給我,我給現金,條件是降價2%。A一算賬,賣給B現在就能拿到錢,只須多付40萬塊的利息,賣給C呢,一年后才能拿到錢,一年期銀行貸款也要8%了,還不一定到貸到手,一下最少省了120萬,這么好的事上那找,當然干了。
B呢,一邊從銀行貸款,付了160萬的利息,換來了是40萬的利潤和2000萬的銷售,劃算嘛?對股東當然不劃算,對銷售員就太劃算了,因為他完成任務了。
這個例子很極端,現實中手法會更復雜更有隱蔽性。比如業務員為了完成任務會把原本半年的賬期延長到一年,價格不變。客戶變相的獲得了半年期的無息貸款,公司卻背上了沉重的資金壓力。
光收入做假當然不夠,還要搭配上利潤才完美。有的子公司領導為了完成年度任務會指使財務配合客戶提前或延遲開票,按會計制度發貨并不等于收入的實現,但實務中很難準確分辨,所以發出商品的確認就成了調節收入利潤的一大利器。
還資產損失的確認,比如機器設備的減值、壞賬損失的發生等等,時間點也是可以操縱的。
總之權責發生制下的收入利潤很不可靠,不要說管理層了,就是老會計想把里面的彎彎繞搞清楚也不容易。
但收入利潤可以做假,現金流做不了假。現金是真金白銀的東西,它的流入流出意味著風險,客戶和供應商可以在發票上配合你一下,但大額現金就不大可能。所以不懂財務不要緊,把現金流量表拿出來看看,收入利潤增長30%,經營性現金流量還下降了,如果沒有合理解釋,這個數據大概率是做假了。收入利潤增長,現金流也同比增長,那就可以相信。
創業者要關注現金流,現金流對初創公司就是生命線。成熟的企業一樣要關注現金流,現金流的增減代表了管理水平的高低。
再說說數據對比,孤立的數據是沒有意義的,只有對比才能發現問題。
比如我們分析一家公司的營收狀況,最少要拿到三到五年的數據做對比。前面說過發出商品提前開票確認的問題,單獨看一年的數據你很難發現有什么問題,把時間線拉長,你還能連續幾年提前開票嗎?發出商品總量也不夠呀。
通過數據對比,我們能找到差異,通過分析差異就能找到問題的根源。但數據差異不是簡單的加減法,首先要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可比性,整理出有用的數據再做分析找原因。我舉一個關于采購分析的案例說明一下。
最近想分析一下集團內部單位對某項加工服務的采購情況,涉及到八家采購公司,加工的產品都是一樣的,但供應商有內部單位也有外部單位(內部有三家,外部有十幾家),現在我們想知道內部單位在采購中占比多少,占比是否合理。
第一步是數據采集。采購金額按什么標準,是合同金額還是實際發生額,表面上看當然實際發生額,但這么多家數據很難統計,工作量太大。我的建議是應收發生額為準,應收賬款大多就是開票金額,可能與實際發生額不完全對得上,但只要口徑一致,做分析夠用了,最大的優點是發生額都在賬上,可以快速取得。
第二步是標準統一。有的加工是來料加工,有的加工是含料加工,前者只有加工費,后者還材料成本,口徑不統一金額會差距很大,要把材料成本剔除,保證數據橫向縱向都有可比性。
第三步就是出結果了,做個EXECL表格,把公式設好,結果出來就可以分析了,內外采購總占比是什么情況,是否合理。理論上講,內部采購占比不宜過低,低了就要找原因,尤其是內部供應商開工率不足的情況下。我們要知道為什么有的采購公司不把定單交給自己人做,是他們服務不好、質量不好還是價格過高?又或者這里面有其他貓膩。
做為財務,分析這步工作量就算基本完成了,管理者應該按財務分析的結論做出相應對策(解決方案要視企業情況而定,小企業可以直接一點,大企業,尤其是國企就要上一些手段和技術,有時間我再補充說)。
我一直都認為管理者不用學習太多財務知識(有的財務指標會計自己都不怎么用),我們要做的就是平時多關心現金流,工作中發現問題,讓會計收集數據從財務角度分析問題,然后從管理角度去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