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所得稅發生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時,應當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所得稅費用”。那么遞延所得稅資產轉回的會計分錄怎么做?快來跟著會計網了解下吧!
遞延所得稅資產轉回的會計分錄
1、確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轉回: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案例說明
第一年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100,稅率為25%,確認25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第二年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變成了50,這時候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應當是12.5,所以需要轉回12.5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相應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借:所得稅費用 1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12.5
遞延所得稅資產指的是什么?
1、遞延所得稅資產指的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有關遞延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怎么做?
2、遞延所得稅可以理解為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與暫時性差異相對應。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對應的是遞延所得稅資產。
3、遞延所得稅通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適用稅率進行計算。
CMA學習中如果公式只停留在強制性的記憶水平上,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有一種不流暢的感覺,因為在操作層面上很困難,通常是因為財務分析工具沒有使用到位。會計網總結了彈性預算差異-間接費用差異分析的相關知識點。
CMA重要知識點之彈性預算差異-間接費用差異分析
總間接費用彈性預算差異=變動間接費用的彈性預算差異+固定間接費用差異
變動間接費用的彈性預算差異=實際值-彈性預算值=AQ*AR*AP-AQ*SR*SP=(AQ*AR*AP-AQ*AR*SP)+(AQ*AR*SP-AQ*SR*SP)=變動間接費用開支(價格)差異+變動間接費用效率差異
1、變動間接費用開支(價格)差異=實際變動間接費用-(成本動因的實際數量*標準變動間接費用分攤率)=(AQ*AR*AP-AQ*SR*SP)
2、變動間接費用效率差異=標準變動間接費用分配率*(成本動因的實際耗用量-成本動因的標準耗用量)=(AQ*SR*SP-AQ*SR*SP)
A是實際,P是工資率(美元/小時),S是預算,Q是產量,R是單位耗用小時總間接費用彈性預算差異=變動間接費用的彈性預算差異+固定間接費用差異
1、固定間接費用差異=固定間接費用開支差異+固定間接費用產量差異=實際固定間接費用-分攤的固定間接費用
2、固定間接費用開支差異=實際固定間接費用-預算固定間接費用
3、固定間接費用產量差異=預算固定間接費用-分攤的固定間接費用
分攤的固定間接費用=實際數量×單位產品標準固定間接費用分攤率=實際數量×(預算的固定間接費用成本動因的耗用量×標準固定間接費用率)
彈性預算差異-間接費用差異分析練習
ugarPlums公司生產童裝。變動間接費用成本根據預算的直接人工工時進行分攤。根據十二月份預算,生產每件童裝需要四小時工時。預算每工時變動制造間接費用成本是$12,預算生產數量是1,040件。十二月份的實際變動制造成本是$52,164,生產了1,080件童裝。實際直接人工工時是4,536小時。變動間接費用耗費差異是
A.$2,592有利差額。
B.$2,592不利差額。
C.$2,268有利差額。
D.$2,268不利差額。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變動間接費用耗費差異=52,164-4,536×12=$2,268F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主要是對暫時性差異產生因素及其對期末資產負債表影響的相應分析。那么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會計處理程序包括哪些內容呢?接下來快跟著會計網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1、了解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相關含義及特點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從暫時差異產生的本質而出發,對暫時性差異產生原因及其對于期末資產負債表的影響作相關分析。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特點:隨著稅率變動或者稅基變動,則遞延所得稅負債及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戶余額必須按照預期稅率進行調整。
即,應當先對資產負債表上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進行確定,接著,對利潤表項目當期所得稅費用進行倒擠。
2、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會計處理計算公式
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公式釋義:
1、以資產負債表為出發點,從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賬面價值及按稅法規定確定的計稅基礎兩個方面進行對比,從而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進行計算。
2、對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已經符合條件)分別確認為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
3、按照相關稅法規定對稅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接著加上納稅調整增加項,最后減去納稅調整減少項。
4、將應納稅所得額乘以所得稅率,可得出應交所得稅是多少。
5、其所得稅費用依據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和應交所得稅計算而得。
對于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應確認為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那么應如何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
遞延所得稅負債如何計算?
遞延所得稅負債=(資產賬面價值-資產計稅基礎)×企業所得稅稅率,遞延所得稅負債是指根據應稅暫時性差異計算的未來期間應付所得稅的金額。
遞延所得稅負債主要指: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根據所得稅準則確認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負債;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三、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主要賬務處理。
遞延所得稅負債如何做會計分錄?
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會計分錄:借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應有余額大于其賬面余額的,應按其差額確認,借記“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資產負債表日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應有余額小于其賬面余額的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遞延所得稅怎么計算?
遞延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企業因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產生的遞延所得稅,一般應當記入所得稅費用,但以下兩種情況除外:某項交易或事項按照會計準則規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的,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及其變化亦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構成利潤表中的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企業合并中取得的資產、負債,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不同,應確認相關遞延所得稅的,該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影響合并中產生的商譽或是記入合并當期損益的金額,不影響所得稅費用。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計算遞延所得稅款的一種會計處理方法,主要依據為估計轉銷年度的所得稅率,那么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會計處理程序都包括了哪些內容?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什么?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基于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本質出發,分析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其對期末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特點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特點:隨著稅率或稅基的變動,會計人員必須按照預期稅率調整“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賬戶余額。即,通過確定資產負債表上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去倒擠出利潤表項目當期所得稅費用。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會計處理適用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所得稅費用=本期應交所得稅+(期末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
1、基于資產負債表,比較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確定的賬面價值和按稅法規定確定的計稅基礎,我們可以計算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2、再分別將以上符合條件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3、根據以下公式計算所得稅費用: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項-減去納稅調整減少項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對應的所得稅率
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相對于收益表債務法,資產負債表法債務法在差異的處理上更符合資產和負債的定義,因此其能夠提供更多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從而促進企業做出更好的決策。
以上就是關于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會計處理程序的全部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會計知識,請繼續關注會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