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制度主要包括會計制度的原則規定、會計業務核算的具體規定等;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業自身的特色。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準則主要有哪些區別?
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準則區別
首先是適用范圍不同:《企業會計制度》適用于除金融保險企業以外的所有符合條件的大、中型企業。而《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于小企業,具體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經營規模符合國務院發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所規定的小企業。
其次側重點不同:《企業會計制度》側重于對會計要素的記錄和報告作可操作性規范,確認和計量的內容只是有機地體現在會計科目及使用說明中。側重于實操。《小企業會計準則》是在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大前提下,對小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進行了簡化處理。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有哪些影響?
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實施,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主力軍,因此,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能夠有效促進市場的和諧穩定,而這離不開制定一套新的更有效、更全面的會計標準。當前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著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完善、運作不夠規范等問題,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制約了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所以,也要通過制定規范的會計標準來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質量,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實施,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需要。我國搞經濟體制改革,搞對外開放,一靠誠信,二靠法制。會計既與誠信有關,也與法制有關,是一個基礎。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已經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了實質性趨同,同時,新準則作為促進共同發展的趨同標準和可比互通的統一信息平臺,可以降低在國際資本市場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我們的企業“請進來”和“走出去”。
我們原來有一些會計準則,但不夠全面,而且從整體制度層面來分析基本上是國內制度,與國際準則尚有一定差距。從世界范圍看,現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本市場,對其上市公司執行的會計準則有不同要求。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范圍是什么?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同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的企業:
1、不承擔社會公眾責任;
2、經營規模較小;
3、既不是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
會計恒等式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稍有財務基礎的同學都可以脫口而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等式源于15世紀的意大利,左邊描述公司擁有多少資產,右邊描述資產的產權歸屬。這是一個天才的設計,一經問世便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最終成為全世界記賬者的圭臬。
然而,這個等式是完全站在做賬人的角度說的,如果站在看賬人的角度,還有一個等式,即會計=經濟真相+計量差錯+偏見,會計信息不可避免地被計量差錯和信息提供者的偏見所影響。從使用目的來看,會計報表是企業管理層做出的、提供給外部第三方使用的、了解企業經營信息的一套語言體系。和漢語、英語一樣,既然是語言,那么它就不僅有紀實功能,還有文學功能。
因此,閱讀報表、了解會計準則不能止于熟練,很多時候我們還要站在會計準則制定者的角度,思考會計制度的底層邏輯,把握會計核算的發展趨勢,而不僅僅是記住當下的每一條規定。隨著現代社會經營活動越來越復雜,會計準則在不斷變化,變得越來越煩瑣,時常令從業者苦不堪言。
但是換一個角度看,制度制定者之所以要讓準則變得煩瑣,就是想讓會計報表中蘊藏更多的信息,更加全面地展示企業的經營情況,這實際上是送給從業者的大禮。只不過,更多的信息可能不在利潤表或者任何一個單一報表中,在慣性思維下盯住一張報表看可能會產生重大偏誤。
如果我們能夠完全吃透三張報表,那么可以看到會計準則的歷次修訂其實都是有利于投資者的,真正不利于投資者的,是那些不體現在報表中的交易或協議,在報表中出現的權利或者義務,從信息量的角度看,其實是越復雜越好。
整體來看,會計核算有四大發展趨勢,這四大趨勢正是歷次會計準則修訂的原動力。
第一,在所有資產中,企業金融資產的占比正在變得越來越高,由此導致金融資產的計量方式越來越細化、越來越煩瑣。與生產類資產、營運資產相比,金融資產本質上是一種產權安排,是對別人的生產類資產、營運資產的占有。隨著生產方式的復雜化、產業鏈分工的深化,股權投資、交叉持股、衍生品套期、財務管理愈發成為企業的“經常性業務”,為了更好地描述這些產權安排,金融資產的計量方式正在快速迭代,按照各種情況分類,最終將形成一個準則矩陣。
第二,公允價值計量的適用面變得越來越廣。從會計計量的底層原則來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規則制定者本身也在糾結,會計報表究竟是描述歷史還是面向未來,應該采用成本計量還是公允價值計量。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目的是多樣的,因此規則制定者必須在多方面需求之間尋求平衡,謹慎又謹慎。
但是從近年來歷次準則修訂來看,會計核算的發展方向是面向未來的,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科目正在快速擴容。這個趨勢與第一條中金融資產占比提升是一脈相承的,金融資產最大的特點是擁有更高的流動性,從而為公允價值計量提供條件。除此之外,資產的定期減值測試、匯兌損益調整等都是廣義的公允價值計量。
預計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定價功能的完善、審計行業監管的成熟,公允價值計量的范圍還會進一步擴大,使得報表更加面向未來。
第三,管理層的意圖正在成為會計核算方法的影響因素。以少量、非重大影響的股權投資為例,按照財政部2017年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如果管理層打算長期持有,則計入“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或“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如果打算短期持有,則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管理層的持有意圖是該項資產計量方式的核心參考因素。這種規定毫無疑問增加了報表的調節空間,但是同時也讓投資者可以從計量方式中得知管理層的持有意圖,增加信息量。
第四,表外項目越來越少,凡是能夠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的、和企業經營活動有關的交易安排,都要盡可能地體現在報表中。以保修條款、消費積分、經銷商返利等為例,凡是因企業當期經營行為而產生的潛在義務,都要按照估計量,在本期報表中計提“預計負債”“預提費用”“其他流動負債”等。至于估計量是否準確,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這項潛在義務必須體現在報表中。
最新的變化是有關租賃資產的,自2021年1月1日起,A股報表全面執行租賃新規。在此之前,租賃分為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兩種,其中經營租賃屬于表外租賃,除了每年計入利潤表的租賃費用外,我們從報表中看不到租賃資產本身的任何情況。2021年之后,所有的租賃資產都必須按照未來租賃金額的現值,同時增加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類似的規定還有套期會計中的衍生金融資產和衍生金融負債,新規則讓報表變得越來越臃腫,但是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作為專業的投資者,我們不僅需要知道這些變化及當前最新的會計規定,更要知道這些變化背后的邏輯。會計報表里面記載了公司的過去和現在,財務分析既是投研決策的起點又是邏輯驗證的終點,但這也僅僅是投研決策中的一個環節。
更進一步地說,把財務分析技巧都背下來其實不叫財務功底好,它僅僅是一項工具,我們需要的是將財務分析融入整個投研流程中,為投研工作賦能。就像管理學大師大衛·梅斯特在其著作《專業主義》中所說,專業的對立面不是不專業,而是熟練。
企業購進的固定資產,應按月計提折舊。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對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處理,應如何做賬?
政府會計制度固定資產折舊如何做賬?
固定資產會計分錄,看取得情況
外購的固定資產不需安裝的
借:固定資產
貸:財政撥款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應付賬款/銀行存款等
預算會計:
借:行政支出/事業支出/經營支出等
貸:財政撥款預算收入/資金結存
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財務會計:
借: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等
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固定資產折舊是什么意思?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企業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機器設備、食品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財政部發布的《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簡化了核算要求。那么小企業會計準則適合哪些企業?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范圍
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總則第二條:
本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
下列三類小企業除外:
(一)股票或債券在市場上公開交易的小企業。
(二)金融機構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質的小企業。
(三)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前款所稱企業集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定義與《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相同。
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其他規定
1、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若是本準則對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未作規范,則可以參照《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2、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同時,不得執行本準則的相關規定。
3、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的,應當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因經營規模或企業性質變化導致不符合本準則第二條規定而成為大中型企業或金融企業的,應從次年1月1日起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4、上市公司、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已經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不得轉為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小企業會計準則特點
1、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簡化了核算要求。
(1)會計計量上,要求小企業采用歷史成本計量;
(2)財務報告上,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2、滿足稅收征管信息需求,有助于銀行提供信貸相結合。
小企業外部財務報告信息的主要使用者為稅務部門和銀行,在這兩者的信息需求的基礎上確定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職業判斷的內容隨之減少,可以消除小企業會計與稅法的大部分差異。
3、《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合理分工,形成有序銜接。
《小企業會計準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發布的《小企業會計制度》同時廢止。以下將主要介紹小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
小企業會計準則指的是什么?
2011年10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以財會〔2011〕17號印發《小企業會計準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小企業會計準則》分為十章九十條,如下所示: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第四條
第二章:資產,第五條——第四十四條
第三章:負債,第四十五條——第五十二條
第四章:所有者權益,第五十三條——第五十七條
第五章:收入,第五十八條——第六十四條
第六章:費用,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
第七章:利潤及利潤分配,第六十七條——第七十二條
第八章:外幣業務,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八條
第九章:財務報表,第七十九條——第八十八條
第十章:附則,第八十九條——第九十條
頒發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背景
小企業與大企業的概念是相對的,小企業是指規模較小或處于創業和成長階段的企業,包括規模在規定標準以下的法人企業和自然人企業。
頒發《小企業會計準則》,主要是為了促進小企業發展以及財稅政策日益豐富完善,形成以減費減免、資金支持、公共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體系。
實施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意義
《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出臺,對《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作了較大的改變,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核算方法上又具備了小企業自身的特色。尤其是稅收規范方面,大大簡化了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相比《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利稅影響因素上有了更具體的改進。
在很多人看來,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是一樣的知識點,那么這兩者之間真的是一樣的嗎?有哪些不同呢?如果不太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有哪些不同?
簡單來說:準則和制度的發布都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因此兩者在內容上沒有實質性的差別,而只是制度制定的理念不一樣,前者是屬于原則導向的,而后者則屬于規則導向的。其實在這兩者之間是完全可以二選一的,而我國之所以即有準則,又有制度,正是因為當初沒有確定采取那一種理念來制定我們的制度
1、基本框架不同;企業會計準則是在基本準則的指導下,處理會計具體業務標準的規范。其具體內容可分為一般業務準則、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準則、財務報告準則三大類,一般業務準則是規范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計量要求,如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職工薪酬、所得稅等
2、頒布背景不同;會計制度的出臺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其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業自身的特色,而企業會計準則在稅收規范上,采取了和稅法更為趨同的計量規則,大大簡化了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在利稅影響因素方面,相對于《小企業會計準則》也有了具體的改進
3、特點不同;企業會計準則:在會計計量方面,要求小企業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在財務報告方面,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足稅收征管信息需求與有助于銀行提供信貸相結合:以稅務部門和銀行作為小企業外部財務報告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基于這兩者的信息需求確定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減少了職業判斷的內容,消除了小企業會計與稅法的大部分差異
以上就是有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區別,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相關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很多小企業有個會計做賬就感覺可以了,沒有資金,也沒有什么人,感覺財務管理沒有必要。很多的小企業資金,技術上都有很多不足,在管理上也很困難。但是必要的內控和管理的漏洞可能會導致企業的資產流失,讓企業資產的運營效率降低,企業的成本就會失控,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
小企業的財務管理不能像大企業那樣,會有千萬資金的管理或者是有相對的人員細分化管理。小企業更多的是要考慮堵漏來防止經營管理中存在的風險。
小企業如何進行財務管理?
1、財務制度的制定
建立起相應的財務制度,可以規范大部分不規則的行為。一來有制度的規定,二來有流程的規范,三來有相關領導和財務的檢查。那么可以降低發生風險的概率,也可以選擇對公司來說最有利的方式。
同時,通過對公司的資產進行管理,也可以加強資產的保護,避免出現損失,同時提高資產的運營效率。
2、人員與系統的配備
人員配備
小企業中可能沒辦法配備非常完善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很多企業會用代理記賬,或者兼職會計,有時候安排親戚朋友來做賬。這種情況會造成人員素質與企業的發展和要求不相匹配。因此,對于稍具規模的小企業,能夠有能力招聘會計人員的,要盡可能找到經過系統化訓練的專業人員來進行內部的財務管理。財務的職能不僅僅是做賬報稅,更重要的是對企業內部關鍵節點的把控,幫助企業規避經營、財務和稅務的風險。對于會計人員,企業還應鼓勵其不斷學習,以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
系統配備
之前有朋友去給小企業做咨詢,給老板提出,根據企業現有的規模,必須要配備相應的軟件系統了。老板當即表示答應,結果過了3個月,還是沒有行動。又過了幾天,跑來跟那位朋友說,"我們能不能買個盜版的?"很多老板想的,就是省下這點錢,可以干別的了,殊不知這些投入可以幫助企業梳理業務流程,防止各種因為人為操作而出現的風險,實現企業財務的規范化,信息的及時化和效率化,在未來是可以帶來相應的收益的。
因此,小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現有的規模選擇適合自己的信息系統,來實現數據的集成,效率的提升。
3、建立起企業的內控體系。
小企業人不多,但也同樣可以設立其最基本的約束和監督機制。關鍵要把握住內控的關鍵節點。比如,各個不相容的崗位,必須要進行分離。
存在一定的內控和約束機制,會對各個崗位都有一定的監督作用,從而也能進一步規范員工的行為。
財務人員需要掌握哪幾項基本技能呢?
一、具備職業道德與素養
財務人員經手的賬務無不與錢息息相關,經受不住誘惑就會犯這樣那樣的罪,或者在自己還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已經觸犯了法律。所以作為財務人員首先要具備職業道德和素養,清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堅守職業操守,明確崗位職責的情況下,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在誘惑面前,擺正心態。
二、有序的整理會計憑證
財務的記賬過程,就是一個對單據進行整理、歸納、分類、定性的過程。每一筆經濟業務的發生,在財務上反映為單據的書面記載。單據的填寫和單位的各個部門有關,財務部門需要根據單位制定的財務制度,對單據的使用、填開等做出詳盡的要求。而對單據的整理等工作,則是財務人員必須諳熟的基本功之一。
三、登記會計賬簿
設置和登記會計賬簿,是重要的會計核算基礎工作,是連接會計憑證和會計報表的中間環節,做好這項工作,對于加強經濟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保證賬簿記錄、成本計算和會計報表不出現差錯,登記賬簿必須根據審核無誤的記賬憑證進行。
如果企業有初步的能力可以進行財務管理了,那就立足于當下,著眼于未來,建立起企業的初步財務管理體系,以助力企業更好的發展。
企業經營過程中可以通過增加出資或發行新股的方式進行增資,對于增資行為,一般設置實收資本科目核算,對于小企業而言,增資時應如何做會計處理?
小企業增資的會計處理
實收資本指企業實際收到的投資者投入作為資本金的資金以及按照有關規定由資本公積金、盈余公積金轉為資本金的資金。小企業增資時,將實際收到的資金計入到銀行存款科目,并確認對應的實收資本或者資本公積的金額,其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貸:實收資本
另外,增資行為需要繳納資金賬簿印花稅,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對營業賬簿減免印花稅的通知》(財稅〔2018〕50號)規定,自2018年5月1日起,對按萬分之五稅率貼花的資金賬簿減半征收印花稅,小規模納稅人可以再根據地方小微政策享受減半。
小企業減資的會計分錄
借:實收資本或者股本
貸:銀行存款
企業增資的好處是什么?
1、增資后可以使企業生產擴大化,進而提高行業資質,增強公司實力,提高公司信用。資本規模直接反映公司的資產實力和經營規模,增資由此成為顯示和提高公司商業信用并取得競爭優勢的重要方式。
2、增資后,企業可提升銀行授信度,同時企業貸款額度也會隨之增加。
3、擁有簽訂大額合同的資本。
4、增資是可體現出一個企業設立的資質,這個資質也是企業設立的硬性門檻。例如一些小額貸款公司,都必須驗資才能設立。
5、調整現有股東結構和持股比例,改變公司管理機構的組成。吸收新的股東,可以改變股東成分和結構。在現有股東范圍內的增資,通過認購新股比例的安排,則可以調整現有股東相互間的持股比例。而在股東結構和持股比例變更之后,公司將可實現其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的重新安排和調整。
6、增資后,公司可擴大股權收購規模。
小企業經營過程中,購進的固定資產屬于企業的主要資產,對于固定資產,該如何分類?
小企業固定資產分類
1、按經濟用途分類:
按固定資產的經濟用途分類,可分為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和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1)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是指直接服務于小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各種固定資產,如生產經營用的房屋、建筑物、機器、設備、器具、工具等。
(2)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是指不直接服務于生產、經營過程的各種固定資產,如職工宿舍、食堂、浴室、理發室等使用的房屋、設備和其他固定資產等。
2、按使用情況分類:
按固定資產使用情況分類,可分為使用中的固定資產、未使用的固定資產和不需用的固定資產。
(1)使用中的固定資產,是指正在使用中的經營性和非經營性的固定資產。由于季節性經營或大修理等原因,暫時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仍屬于小企業使用中的固定資產;小企業出租給其他單位使用的固定資產和內部替換使用的固定資產,也屬于使用中的固定資產。
(2)未使用的固定資產,是指已完工或已購建的尚未交付使用的新增固定資產以及因進行改建、擴建等原因暫停使用的固定資產,如小企業購建的尚待安裝的固定資產、經營任務變更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等。
(3)不需用的固定資產,是指小企業多余或不適用,需要調配處理的各種固定資產。
3、綜合分類:
按固定資產的經濟用途和使用情況等綜合分類,可把小企業的固定資產劃分為五大類:
(1)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2)非生產經營用固定資產;
(3)租出固定資產(指在經營租賃方式下出租給外單位使用的固定資產);
(4)不需用固定資產;
(5)未使用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如何理解?
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資產:
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
固定資產的核算:
入賬價值的確定:按進價入賬(一般納稅人可以抵扣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不可以抵扣,按全部進價入賬。如購入的固定資產需安裝,則先計入在建工程,待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轉入固定資產。
計提折舊:根據該固定資產的類型定折舊年限和預計凈殘值,按一定的折舊方法計算折舊(注意:當月確定的固定資產,當月不提折舊,從下月起提折舊)
小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因資金問題需要籌措資金的,可以采取哪些籌資方式?
小企業籌資方式
籌資方式是指可供企業在籌措資金時選用的具體籌資形式。我國企業主要有以下幾種籌資方式:
①吸收直接投資;
②發行股票;
③利用留存收益;
④向銀行借款;
⑤利用商業信用;
⑥發行公司債券;
⑦融資租賃;
⑧杠桿收購。
籌資如何理解?
籌資是通過一定渠道、采取適當方式籌措資金的財務活動,是財務管理的首要環節。
籌資的分類:
籌集的資金可按多種標準分類。
按資金使用期限長短分
(1)短期資金(一年內償還)
(2)中長期資金(一年后償還)
1.中長期資金的籌集方式有:
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發行長期債券、長期銀行借款、融資租賃等。
2.短期資金的籌集方式有:
發行短期債券、短期銀行借款、商業信用等。
3.組合原則及策略:
原則:將資金來源與資金運用結合起來,合理進行期限搭配。
策略:用長期資金來滿足固定資產、無形生產、長期占用的流動資產的需要,用短期資金滿足臨時波動的流動資金需要。
小企業發生的匯兌收益,可通過財務費用—匯兌損益科目核算,收到貨款形成的匯兌損益,如何做賬?
小企業的匯兌損益賬務處理
小企業的匯兌收益會導致財務費用—匯兌損益貸方發生額增加,比如收到貨款形成的匯兌收益賬務處理是: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
財務費用—匯兌損益
匯兌損益也是匯兌差額,指的是由于匯率的浮動所產生的結果。企業在發生外幣交易、兌換業務和調整期末賬戶及換算外幣的時候,由于采用不同貨幣,或同一貨幣不同比價的匯率核算時產生的、按記賬本位幣折算的差額。
財務費用包括什么內容?
財務費用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凈損失(有的企業如商品流通企業、保險企業進行單獨核算,不包括在財務費用)、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籌資發生的其他財務費用如債券印刷費、國外借款擔保費等。
小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嗎?主要是對哪部分內容進行核算?如果你對這部分內容不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什么是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先要搞清楚它的概念,指的是把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的費用,按照它的性質和發生地點進行分類和歸集以及匯總核算,計算出該時期內生產經營費用發生總額和分別計算出每種產品的實際成本和單位成本。
不同的行業,成本核算的方法不一樣
1、完整地歸集與核算成本計算對象所發生的各種耗費
2、正確計算生產資料轉移價值和應計入本期成本的費用額
3、科學地確定成本計算的對象、項目、期間以及成本計算方法和費用分配方法,保證各種產品成本的準確、及時,成本核算的實質是一種數據信息處理加工的轉換過程,即將日常已發生的各種資金的耗費,按一定方法和程序,按照已經確定的成本核算對象或使用范圍進行費用的匯集和分配的過程,正確、及時地進行成本核算,對于企業開展增產節約和實現高產、優質、低消耗、多積累具有重要意義。
小企業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是企業管理和財務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問題之一,小企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應對成本核算方法進行簡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適應其管理現實的需要,也決定了他們多數應使用的是實際成本法,還做不到使用標準成本法或作業成本法
采用何種成本核算方法?
按產品品種計算成本,是產品成本計算最一般、最起碼的要求,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中小企業一般也應選擇品種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批或訂單生產,則使用分批法。
以上就是有關小企業成本核算方法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相關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大型企業集團需要遵守企業會計準則,還有一些小型企業需要遵循小企業會計準則。那么小企業會計準則沒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應該怎么辦呢?
小企業會計準則沒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處理方法
如果金額較小(小于前一年利潤的10%),則直接根據今年的成本或收入調整去年的賬戶。如果金額很大,增加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處理。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什么?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是對以前年度財務報表中的重大錯誤的更正。這種錯誤包括計算錯誤、會計分錄差錯以及漏記事項。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應在留存收益表(或股東權益表)中予以報告,以稅后凈影響額列示。對于報表期間之前發生的事項,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將改變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額。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會計處理
(一)企業調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潤或減少以前年度虧損,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調整減少以前年度利潤或增加以前年度虧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二)由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增加的所得稅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等科目;由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減少的所得稅費用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經上述調整后,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本科目如為貸方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為借方余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作為一家小企業的財務人員,必須非常清楚的是,小企業的會計準則不存在本文所示的以前年度損益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