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合并的稅收籌劃怎么做是會計工作中的常見問題,企業合并的稅收籌劃中應當注意合并方式的選擇以及對合并方整體情況的了解。本文就針對企業合并的稅收籌劃做一個相關介紹,來跟隨會計網一同了解下吧!
企業合并的稅收籌劃
1、選擇橫向并購進行籌劃
橫向并購會導致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可以改變企業的納稅人身份,能夠適用于增值稅納稅人,增值率較低,存在大量可抵扣稅額的企業。
2、選擇股權式合并,能夠節稅
企業合并,如果選擇股權式合并,則可以適用于特殊性稅務處理,合理遞延企業所得稅。
非股權支付金額占合并總額的比例如果大于15%,則適用于一般性稅務處理。
企業合并稅收籌劃注意事項
1、需要對合并方整體情況進行了解
企業合并稅收籌劃中,要加強對合并方整體情況的了解。對合并方整體情況的了解包括合并方、被合并方的情況的了解。相對而言,對被合并方的了解較為重要,與企業合并是否成功有著直接的關系。合并方需要對被合并方的發展環境、生產經營、企業文化制度等情況深入了解,加強風險管理。
2、合并方式的選擇很重要
從稅收的角度來看,企業合并又分為吸收合并和新設合并,最后選擇哪種方式,可以從合并目的、合并雙方持有資質是否有特殊的要求等方面著手。
3、合并過程當中需要考慮稅負
由于稅負對于合并成本有著一定的影響,所以合并企業過程中,需要考慮稅負問題。通常會涉及到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增值稅、印花稅、營業稅及附加等。
以上就是關于企業合并的稅收籌劃的全部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有關企業合并的稅收籌劃的內容,請持續關注會計網!
法律關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屬于法律關系三大要素范疇。對于初級會計考生而言,法律關系主體種類及應具備的能力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知識點,需要重點掌握。
法律關系主體種類
法律關系主體的種類是初級會計職稱的較高頻考點。首先能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有這些種類:
自然人,自然人包括中國公民,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因此并不是只有中國國籍的人才能成為我國法律關系的主體。而且還要注意的是稅法上的“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戶(商自然人)和其他個人。
組織,其中組織當中有法人組織與非法人組織之分。(其中法人組織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非法人組織不具有)法人組織又可以分為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其中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屬于營利組織,而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屬于非營利組織。而非法人組織有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等。
國家,國家在一定情況下,可以作為一個整體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例如,國家作為主權者是國際公法關系的主體,可以成為外貿關系中的債權人或債務人。
法律關系主體應具備的能力
法律關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是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受者和義務的承擔者。享有權利的一方稱為權利人,承擔義務的一方稱為義務人。要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應當具備權利能力和相應的行為能力。
權利能力。權利能力是權利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
行為能力。行為能力是指權利主體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
一家企業購入或取得了另一家企業有投票表決權的股份,并已達到可以控制被合并企業財務和經營政策的持股比例即為控股合并,對于控股合并,可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兩種情況,相關會計分錄是什么?
控股合并的會計分錄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1.合并方以支付現金、轉讓非現金資產或承擔債務方式作為合并對價的,應當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權益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的余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銀行存款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借或貸)
2.合并方以發行權益性證券作為合并對價的,應按發行股份的面值總額作為股本,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股本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借或貸)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
1.一次交換交易實現的企業合并
(1)以現金作為合并對價的
借:長期股權投資 (購買日的合并成本)
應收股利(享有被投資單位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
貸:銀行存款
(2)以存貨作為合并對價的
借:長期股權投資 (購買日的合并成本)
應收股利 (享有被投資單位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
貸:主營業務收入 (庫存商品的公允價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存貨跌價準備
貸:庫存商品
(3)以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作為合并對價的
借:長期股權投資 (購買日的合并成本)
應收股利 (享有被投資單位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
累計攤銷
貸:無形資產(固定資產清理)等
營業外收入(或借:營業外支出)(差額)
2.通過多次交換交易分步實現的企業合并,合并成本為每一單項交易成本之和
其個別報表中的處理思路:
(1)達到企業合并前對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為原成本法下的賬面價值加上購買日為取得進一步的股份新支付的對價的公允價值之和;
(2)達到企業合并前對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采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為原權益法下的賬面價值加上購買日為取得進一步的股份新支付的對價的公允價值之和;
(3)合并前以公允價值計量的(如原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為原公允價值計量的賬面價值加上購買日為取得進一步的股份新支付的對價的公允價值之和;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被購買方的股權涉及其他綜合收益的,應當在處置該項投資時將與其相關的其他綜合收益(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的部分)轉入當期投資收益。
控股合并是什么意思?
控股合并,是指一家企業購入或取得了另一家企業有投票表決權的股份,并已達到可以控制被合并企業財務和經營政策的持股比例。通過合并,原有各家公司依然保留法人資格。
例如,A公司購入B公司有投票表決權股份的60%,控制了B公司的生產經營權,以及財務與經營決策權,則A公司成為控股公司即母公司,B公司成為A公司的附屬公司即子公司,但B公司仍保留法人資格。這種情況下,A公司要編制合并會計報表。
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成本法,二是權益法。
(1) 成本法核算的范圍
①企業能夠對被投資的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
②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2)權益法核算的范圍
①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
②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重大影響(占股權的20%-50%)的長期股權投資。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信息所反映的單位,是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任何單位或組織。其中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會計主體是什么?
根據其主體定義:會計主體是會計人員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時采取的立場以及在空間范圍上的界定。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應當對其實際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獨立地記錄和核算企業本身各項生產經營活動。
會計主體分為哪幾類?
1、會計主體是具有能動認識和改造會計客體能力的會計工作人員。
2、能夠獨立地進行會計核算的經濟實體(如企業等)。
3、會計工作為之服務的單位。
4、指具有獨立資金和經營業務,能夠獨立核算的單位。
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的關系
在會計基本假設中,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而言,法律主體一定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會計主體大于法律主體。會計主體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由若干個企業構成的集團公司;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實體。法律主體是指活躍在法律之中,享有權利、負有義務和承擔責任的自然人。
可通過以下例子區分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
例子一:在企業集團下的母公司與子公司,集團下屬各企業在母公司的統一領導下開展經營活動,母公司與子公司是不同的法律主體也分別是會計主體,但為了能夠全面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就需要將這個企業集團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編制合并會計報表,這時的企業集團是會計主體但不是法律主體。
例子二:生產車間、管理部門與銷售部門等也可以作為會計主體來反映其財務狀況,但它們并不是法律主體。
由于財務報表與預算會計報表之間存在勾稽關系,通過勾稽關系就可以檢驗報表是否正確,勾稽關系實質是指賬簿和財務報表中有關數字之間存在的,可據以相互查考、核對的關系。
什么是勾稽關系?
勾稽關系,實質是指賬簿和財務報表中有關數字之間存在的,可據以相互查考、核對的關系。在編制財務報表時,勾稽關系顯得十分重要。例如我們完成三大財務報表的制作后,因為數字金額較多,無法逐項檢查,但是通過勾稽關系就可以檢驗報表是否正確。如果通過計算發現報表之間或者項目之間的關系不相等或者不對應,則很有可能說明報表的編制出現了問題。
財務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
1、財務報表內部項目之間的勾稽關系。比如“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收入-費用”。
2、財務報表與財務報表項目之間的勾稽關系。比如資產負債表中未分配利潤的期末數減去期初數應該等于利潤表的未分配利潤項。
3、報表中的某些項目之間存在勾稽關系。比如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現金流量表中的“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資產負債表中的“應付賬款”等項目之間的勾稽關系。
4、前后期財務報表之間的勾稽關系。比如本期財務報表有關項目的期初數應與前期報表的期末數相等。
5、財務報表主表和附表之間的勾稽關系。比如固定資產及累計折舊明細表既與固定資產原價、凈值和累計折舊發生勾稽關系,又與現金流量表的固定資產折舊發生勾稽關系。
財務報表勾稽關系的公式
1、資產負債表的勾稽關系公式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2、利潤表的勾稽關系公式:利潤=收入-費用;
3、現金流量表的勾稽關系公式:現金凈流量=現金流入量-現金流出量。
子公司,也稱為附屬公司,在法律上獨立于母公司,屬于法律主體,因此也屬于會計主體。
子公司屬不屬于會計主體?
子公司屬于會計主體,子公司既是法律主體,也是會計主體,子公司因為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所以子公司是法律主體。
法律主體和會計主體的區別
法律主體和會計主體的區別在于定義不同、涉及領域不同以及包容性不同。
1、定義不同
法律主體是指活躍在法律之中,享有權利、負有義務和承擔責任的人;會計主體既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若干個企業組織起來的集團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實體,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時采取的立場以及在空間范圍上的界定。
2、涉及領域不同
法律主體涉及司法領域,會計主體涉及會計核算和會計行為領域。
3、包容性不同
一般情況下,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未必是法律主體,會計主體大于法律主體。
會計主體的具體含義
會計主體是現代會計學的基本概念,指的是會計信息所反映的單位,一個會計主體是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任何單位或組織,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獨立地記錄和核算企業本身各項生產經營活動,而不能核算、反映企業投資者或者其他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
子公司和分公司有什么區別?
子公司和分公司最明顯的區別是: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而分公司不是獨立的法律主體,其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除此之外,設立子公司,必須嚴格按照設立公司的要求提出申請,依法取得營業執照、辦理相關手續后方可營業;而分公司是總公司的分支機構,設立時只需辦理簡單的登記和開業手續即可。
公司合并的兩種形式是吸收合并、新設合并。吸收合并是指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新設合并是指兩個以上公司合并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九章的相關規定,公司合并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公司依照公司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通過訂立合并協議,共同組成一個公司的法律行為。
公司合并的程序有哪些?
公司合并的程序有:
1、擬合并的雙方訂立合并協議。
2、通過合并協議
3、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
4、合并決議的形成。
5、向債權人通知和公告。
6、合并登記。
公司合并和收購的區別是什么?
公司合并和收購的區別是并購是指兩家或者更多的獨立企業,公司合并組成一家企業,通常由一家占優勢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并購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購。收購屬于并購的一種形式;其次,并購除了采用收購的方式,還可以采用兼并的方式,兼并又稱吸收合并,是指兩個獨立的法人兼并和被兼并公司,通過并購的方式合二為一,被兼并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消亡其財產和債權債務等權利義務概括轉移于實施并購公司,實施兼并公司需要相應辦理公司變更登記;然而收購則是收購者取得了目標公司的控制權,目標公司的法人主體資格并不因之而必然消亡,在收購者為公司時,體現為目標公司成為收購公司的子公司。
公司合并肯定是利大于弊嗎?
公司合并肯定是利大于弊的。主要是在規模效益上比較明顯,另外人員整合后會更加精干,減少成本。還有財務上也有好處。至于不利的方面,那就是如何安置人員,還有如何對公司進行管理主要是內部管理架構如何搭建,以及與上級主管單位關系的處理等。
ACCA F7是ACCA中其中一門科目,現在給大家進行知識點解析:“合并財務報表”,一共分為三部分,這是第一部分,幫助大家對逐個擊破合并財務報表中的“疑難雜癥”。另外,合并財務報表疑難解析part2和合并財務報表疑難解析part3分別點擊紅色字體即可查看哦。
相信大家在初次學習合并財務報表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撓頭的問題,本期我們針對很多細心的學員提出的“為什么在合并財務報表中權益(Equity)部分只反映母公司的權益,以及為什么母公司個表財務報表中對子公司的投資(Investment),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時候就“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做一個解析。
我們通過下面的例子做一個解析:
假定P公司于2015年1月1日以支付USD 100 million現金的方式取得了S公司全部10萬股股份(假設股票面值為USD 1),即取得了S公司100%的股權。為了簡便起見,我們假設P公司和S公司本期除了投資和接受投資外,沒有發生任何其他業務。那么P公司在一定會在其賬上確認對S公司的股權投資,同時S公司在自己的賬上也會確認接受P公司的投資。P公司和S公司各自的賬務處理如下:
以上是P公司和S公司在其各自的賬上的處理。但是,在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時候,我們將P和S視為一個報告主體,也就是說,我們要有“局外觀”。
什么意思呢?比如說你向父親借了100元錢,站在父親的角度,他就有應收你100元的債權(應收款項)。而站在你的角度,你會有應付父親100元的債務(應付款項),相信這個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如果站在一個外人的角度來看你的家庭會是什么結果呢?那就是你的家庭并沒有發生任何的債權債務,你和家人的所謂“債權”、“債務”只不過是家庭內部的事項。我們的合并財務報表正是采納了這種“全局觀”。
我們回到上面的例題,用“全局觀”來看看P公司對S公司的這筆投資,站在集團的層面是什么樣的。在把P公司對S公司看成一個集團后,我們會發現,從集團角度看,這個所謂的P公司對S公司的投資相當于是把集團的資金從左口袋挪到右口袋去了,并沒有流出集團,同時也沒有發生所謂“投資”。在明確了這一點后,我們來看如何在集團合并財務報表層面來處理P公司對S公司的“投資”呢?
我們知道,合并財務報表的編制是在母子公司的單體財務報表的基礎上先進行簡單加總,然后通過一系列的調整,來達到合并報表所需的最終數據。
我們把P公司和S公司的報表先簡單相加,看看是什么結果。
通過上面的簡單加總我們看到Bank已經在簡單加總的過程中自動抵消了。根據剛才的分析,站在集團的層面,并沒有發生任何投資和接受投資的業務,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合并報表層面把上面加總后結果里面的P公司的Investment和S公司的Share capital和share premium沖掉。具體只需要做一筆相反的調整分錄即可:
經過上表中的調整后,我們看到P公司的investment和S公司的share capital和share premium都在合并層面被沖掉了(因為在集團層面壓根兒不認這個所謂的“投資”)。
這樣我們的合并財務報表中的子公司的equity就沒有了。只留下了母公司自己的equity。同時母公司賬上的對子公司的investment也沒有了。道理就是這樣的簡單,各位親愛的學員,你們懂了嗎?
ACCA F7是ACCA中其中一門科目,現在給大家進行知識點解析:“合并財務報表”,一共分為三部分,這是第二部分,幫助大家對逐個擊破合并財務報表中的“疑難雜癥”。另外,合并財務報表疑難解析part1和合并財務報表疑難解析part3分別點擊紅色字體即可查看哦。
F7.合并財務報表(consideration transferred)主要討論
所謂consideration(對價)
在合并中用大白話解釋就是投資方為了獲得被投資方的股權所付出的代價。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這個“代價”確定一個合適價值。對于本知識點的考察,既可以像以往考試出現在合并財務報表的大題,也可以單獨以選擇題,可以說是每次考試必考的內容。
在實務中,合并的對價多種多樣,有直接支付現金的;有拿股權置換的;也有以非貨幣性資產投資的等等。在考試中,通常考察下列四類合并對價的類型
※逐一展開說明:
【類型1:土豪型,不差錢】
直接支付現金購買被投資方股權(Cash consideration以現金作為合并對價)
這種土豪支付方式會計處理也最簡單。
舉個栗子:
P公司于2016年1月1日支付USD100 m購買S公司90%的股權,對S公司形成了控制。此時,作為購買方的P的賬務處理如下
Dr.Investment—Company S 100 m
Cr.Bank 100 m
很簡單,Consideration transferred就是100m
【類型2:差點錢】
以發行權益性證券為合并對價
這種方式也成為shareexchange(換股合并),類似于我們常說的“定向增發”
舉例說明:
On1 October 20X5 P purchased 75%of the equity shares in S.Theacquisition was through a share exchange of two shares in P for everythree shares in S.The stock market price of P’s shares at 1October 20X5 was$4 per share.The number of ordinary shares of S atdate of acquisition is 160,000.
本例中:
P公司通過發行股份獲取了S公司75%的股權。那么為了這75%S的股權,P究竟付出了多少代價呢?
根據題目信息,P所付出的代價是以購買日P公司的股價乘以其向S公司發行的股票的數量所確定的價值。那么P到底發行了多少數量的股票呢?
首先P獲得了S75%的股份75%×160,000=120,000股,然后按照2換3的比例發行股票(也就是說每獲取S公司3股P公司就要發行2股),這樣可以求得P公司要發行股票的數量為:120,000/3×2=80,000股。最后再乘以P公司在購買日的股價即可得出P公司所付出的對價=80,000×$4=$320,000。
用會計分錄來表示
FV of consideration via share exchange
160,000X75%X2/3X$4=320,000
【類型3:磨嘰型的】
Deferred consideration遞延對價
簡單說來就是,現在投資方囊中羞澀,只能先支付一部分對價,剩下的部分則需緩一緩再支付。只要雙方你情我愿,這本身沒什么問題,但是考生需要注意,這延期支付的部分需要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也就是說需要考慮折現discounting的因素(除非題目明確表示忽略折現),一般題目中會給出相應的折現率(F7的考試中,考生不會被要求自己計算折現率)。
還是來個栗子:
CompanyP acquired 75%of the Company S’s 80m$1 shares on 1 January20X6.It paid$3.50 per share and agreed to pay a further$108m on 1January 20X7.Company P's cost of capital is 8%.
在購買日丨P公司確定的合并對價分為兩部分:
一部分是現在按照3.50每股乘以其獲得的S股份數量確定的現金對價=80m*75%*$3.50=210m。另一部分則是在一年后支付108m,該部分按照8%的折現率折現=108/(1+8%)=100m。所以在合并日,P公司支付的對價合計為310m。
當然,在合并財務報表的大題中,題目要求準備的合并財務報表往往是年末的報表。那么,剛才在合并日的折現需要在期末考慮計提利息。在本例中,由于遞延期只有一年,故期末需要計提的利息為100m*8%=$8m。
【類型4:帶點忽悠性質的】
Contingent consideration或有對價
從字面上不難看出這個所謂“或有”就是或者有,或者沒有。是不是有點像“畫大餅”的感覺呢?簡而言之就是支付一部分對價,還有一部分到底支付還是不支付則要看被投資方未來的表現,表現好了達到預先設定的目標了就支付,反之則不支付。
我們來看個栗子,看著長,其實很簡單哦~
On1 April 20X0 Pi cant acquired 75%of Sander’s equity shares in ashare exchange of three shares in Picant for every two shares inSander.The market prices of Picant’s and Sander’s sharesat the date of acquisition were$3.20 and$4.50 respectively.
Inaddition to this Picant agreed to pay a further amount on 1 April20X1 that was contingent upon the post-acquisition performance of¥Sander.At the date of acquisition Picant assessed the fair value of thiscontingent consideration at$4·2 million,but by 31 March 20X1it was clear that the actual amount to be paid would be only$2·7million(ignore discounting).Picant has recorded the share exchangeand provided for the initial estimate of$4·2 million for thecontingent consideration.The number of ordinary shares of Sander is8,000,000 at date of acquisition.
EXAMPLE:
本例中
合并對價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我們之前說過的換股合并,這里不再贅述。另一部分則是或有對價。相關的國際會計準則要求購買方(Picant)應當將合并協議約定的或有對價作為企業合并轉移對價的一部分,按照其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計入企業合并成本。
換股合并對價部分=8,000,000x75%x3/2x$3.2=$28,800,000。
對于或有對價部分,我們需要按照其在購買日的公允價值計入企業合并成本。那么公允價值到底是$4.2m還是$2.7m呢?答案是$4.2m,因為該價值才是在購買日評估的公允價值,至于這個價值后續是否發生變動并不影響或有對價在購買日這天的公允價值,因為這個4.2m是基于購買日這天所能獲得的信息做出的最佳估計。
所以在合并日,P公司支付的對價合計為28.8m+4.2m=$33m
最后要說:
以上四類合并對價的確定是考生們100%需要掌握的內容,該部分并不難,也是考官有心送分給你的部分,當然送的分數考生們得接住了。
ACCA F7是ACCA中其中一門科目,現在給大家進行知識點解析:“合并財務報表”,一共分為三部分,這是第三部分,幫助大家對逐個擊破合并財務報表中的“疑難雜癥”。另外,合并財務報表疑難解析part1和合并財務報表疑難解析part2分別點擊紅色字體即可查看哦。
首先,我們從一個ACCAer常問的問題開始:
問:“A公司是B公司的投資方,B公司是A公司的Associate,如果B公司將商品賣給A公司,B公司的利潤多了,所以要調減利潤;但是在upstream transaction中,如果A公司賣給B公司,B公司的利潤也沒多,為什么要調減呢?”
問題集中
很明顯,問題集中在看不懂對順流交易(upstream transaction)和逆流交易(downstream transaction)的調整上
部分同學反應,該部分在考試中并不是高頻考點,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時間的關系,部分老師會善意的建議學員將調整分錄直接背下來,不必深究。本文旨在幫助大家從原理上理解這些調整的原因。當然,在應試中,適當的記憶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先從原理上回答這個問題
之所以這樣調整是因為把投資方和聯營企業看成一個整體。無論是投資方向聯營企業銷售還是聯營企業向被投資方銷售,只要期末未對第三方銷售,從整體來看都說明內部的利潤虛增了。但按照合并報表準則,聯營企業、合營企業是不納入合并范圍的,不能像合并編制合并報表那樣進行內部交易抵消,取而代之的一個簡化方法是直接按照抵減未實現的利潤之后的凈利潤調整母公司投資收益。基于該簡化的方法,對于未實現的內部交易損益,無論是順逆流都需要調整被投資單位凈利潤。
我相信大部分學員看完上面的理論解釋依然是一頭霧水,不知所云。表慌,下面我們就舉例子啦!走起~
Example1:Downstream transacation逆流交易
In20X7,A Co,a parent with subsidiaries,holds 20%of the equityshares in B Co.During the year,B Co makes sales of$10m to A Cowith a cost of$6m.At the year-end,A Co has all these goods stillin inventories.B made a net profit of$32m during the year.
應進行的相關調整如下:
A公司在按照權益法確認應享有B公司20×7年凈損益時,在個別財務報表中應進行以下賬務處理:
進行上述處理后,投資企業由于有子公司(注意:B公司不是子公司),需要編制合并財務報表的,應在合并財務報表中進行以下調整:
關于上述調整分錄的理解:
首先,假定對于上面第一筆分錄先不考慮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的影響,則分錄為:
(1)
其次,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假定將A公司和B公司看成一個整體,則抵消分錄為:
(2)
Note:根據第母公司與子公司抵消分錄可知,此處應該沖Sales和Cost ofsales,但是因為B公司沒有納入合并財務報表,所以此處用一個損益科目Investmentincome代替Sales和Costof sales。另外,注意是按比例抵銷。
把以上分錄(1)和(2)合并起來就是我們在合并報表中要達到的“終極目標”(不是“沒有蛀牙”哦,仔細往下看)
有了“終極目標”我們就很容易做出合并報表中的調整分錄了
“終極目標”①
個別表報表中已經做出的調整②
所以我們只需要做出如下調整即可達到目標③
大家看看,現在是不是①=②+③了呢?
其實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難理解,是不是?
我們繼續下一個例子,可以比照Example1的思路
Example2:Upstream transaction順流交易
In20X7,A Co,a parent with subsidiaries,holds 20%of the equityshares in B Co.During the year,A Co makes sales of$10m to B Cowith a cost of$6m.At the year-end,B Co has all these goods stillin inventories.B made a net profit of$20m during the year.
應進行的相關調整如下:
A在個別財務報表中應進行以下賬務處理:
A公司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對該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應在個別報表已確認投資損益的基礎上進行以下調整:
對上述調整分錄的理解:
首先,不考慮內部交易調整,A公司在個別報表中應該確認:
(1)
其次,按合并報表要求,抵銷A公司多確認的收入和成本:
(2)
Note:本來應該是Cr.Inventories,但是由于B公司不納入合并范圍,以一個資產類科目Investment inassociate取代。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上面的分錄(1)+(2)
可是A公司在個別報表上只做了
所以在合并層面,只需要打一個“補丁”到終極目標即可
怎么樣?看到這是不是覺得這些也不是那么的難理解呢?
征稅主體又叫征稅人,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行使稅收征管權,依法進行稅款征收行為的一方當事人。判斷和認定某一主體是否為征稅主體,主要應看其行使的權利和實施的行為的性質。
征稅主體,是指稅務主管機關,包括各級稅務機關、海關等。由海關負責征收的稅種主要有:關稅、船舶噸稅;由海關代征的稅種主要有: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稅務機關征收:其他所有稅種。
1、稅收立法權:包括參與起草稅收法律法規草案,提出稅收政策建議,在職權范圍內制定、發布關于稅收征管的部門規章等。
2、稅務管理權:包括對納稅人進行稅務登記管理、賬簿和憑證管理、發票管理、納稅申報管理等。
3、稅款征收權:包括依法計征權、核定稅款權、稅收保全和強制執行權、追征稅款權等。
4、稅務檢查權:包括查賬權、場地檢查權、詢問權、責成提供資料權、存款賬戶核查權等。
5、稅務行政處罰權:對稅收違法行為依照法定標準予以行政制裁的職權。
6、其他職權:例如,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限內,對納稅人的減、免、退、延期繳納的申請予以審批的權利;阻止欠稅納稅人離境的權利;委托代征權;估稅權;定期對納稅人欠繳稅款情況予以公告的權利;上訴權等。
征稅主體的權利主要有稅收管理權、稅款征收權、稅務檢查權、稅務行政處罰權等;其義務主要有依法征稅、依法減免稅、為納稅人服務、保守秘密、依法回避、依法進行稅務檢查等。
財務報表附注的特征主要有四個,分別是附屬性、解釋性、補充性、建設性,具體如下:
附屬性
財務報表與附注之間存在一個主次關系:財務報表是根。附注處于從屬地位。沒有財務報表的存在,附注就失去了依靠,其功能也就無處發揮;而沒有附注恰當的延伸、說明。財務報表的功能就難以有效地實現。兩者相輔相成,形成一個完善的有機整體。
解釋性
財務報表項目是被高度濃縮的會計信息企業需要通過財務報表附注對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事項等進行解釋,以此增進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
補充性
通過報表附注的文字說明.輔以某些統計資料或定性信息,可彌補財務信息的不足,從而能全面反映企業面臨的機會與風險,將企業價值充分體現出來,保證了信息的完整性。
建設性
財務報表附注除了解釋和補充說明財務報表內容外,還要對其加以分析、評價,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改進工作的建議、措施。
附注的形式
(1)括弧說明:常用于為財務報表主體內提供補充信息,因為它把補充信息直接納入財務報表主體,所以比起其他形式來,顯得更直觀,不易被人忽視,缺點是它包含內容過短。
(2)尾注說明:這是附注的主要形式,一般適用于說明內容較多的項目。
(3)腳注說明:指在報表下端進行的說明,例如說明已貼現的商業承兌匯票和已包括在固定資產原價內的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原價等。
(4)補充說明:有些無法列入財務報表主體中的詳細數據、分析資料,可用單獨的補充報表進行說明,如可利用補充報表的形式來揭示關聯方的關系和交易等內容。
財務報表附注解釋
附注是會計報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報表中列示項目所做的進一步說明和解釋,以及對未能在這些報表中列示項目的說明等。可以使報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審計主體具體包括:國家審計機關,即審計署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審計機關;審計人員,即各級審計機關具體從事審計業務的人員;授權性主體,包括審計機關授權實施審計的審計特派員等。
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其審計管轄范圍內派出審計特派員,審計特派員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進行審計工作,也可以向一些管理、使用預算資金比較多的部門派出審計機構,負責審計所在部門及其下屬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情況,審計機關還可以聘請具有與審計事項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參加審計工作。
審計主體解釋
審計主體是指在審計活動中主動實施審計行為,行使審計監督權的審計機構及其審計人員。審計主體貫穿著審計信息產生過程的始終,對審計信息質量起著決定作用,是制約審計信息質量的第一因素。
審計解釋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托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準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審計的分類
按審計活動執行主體的性質分類,審計可分為政府審計、獨立審計和內部審計三種,具體如下
1、政府審計
政府審計是由政府審計機關依法進行的審計,在我國一般稱為國家審計。我國國家審計機關包括國務院設置的審計署及其派出機構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置的審計廳(局)兩個層次。
2、獨立審計
獨立審計,即由注冊會計師受托有償進行的審計活動,也稱為民間審計。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CICPA)在發布的《獨立審計基本準則》中指出:“獨立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依法接受委托,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及其相關資料進行獨立審查并發表審計意見。”
3、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指由本單位內部專門的審計機構和人員對本單位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實施的獨立審查和評價,審計結果向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報告。
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對資金的優化配置和風險的有效控制至關重要。企業在進行投資、融資和經營活動時,往往會涉及多個主體之間的合作與交易。其中,“在其他主體中的權益”和“結構化主體”的概念日益成為財務分析和策略制定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合營安排、可回售工具以及分部費用的管理也是企業需要關注的重要領域。本文將圍繞這些關鍵詞展開討論,旨在提供對企業多主體財務管理的深入理解。
首先,“在其他主體中的權益”指的是企業在不完全控制的子公司或聯營企業中的所有權份額。這種權益通常包括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它們可能涉及不同的風險和回報特性。企業需要對這些權益進行細致的會計處理和公允價值評估,以確保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透明度。此外,這些權益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業績表現,因此企業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
其次,“結構化主體”是一種特殊目的實體,通常用于資產證券化、融資租賃或其他金融交易。結構化主體可以使企業獲得資金、分散風險或進行稅務籌劃。然而,結構化主體的使用也帶來了復雜的會計問題,如控制權的判斷、合并報表的范圍以及收益和費用的分配等。企業在使用結構化主體時,需要遵循相關的會計準則和法律法規,確保其財務操作的合規性。
接下來,“合營安排”是指兩個或多個獨立主體為了共同控制某項經濟活動而建立的合作關系。在這種安排下,各參與方共享收益和風險,并對合營活動有重大影響。合營安排的會計處理取決于參與方對合營主體的共同控制程度,可能涉及到權益法或合并報表的應用。企業需要對合營安排進行詳細的合同分析和風險評估,以確保其在合營活動中的權益得到妥善管理。
“可回售工具”是一種金融工具,持有者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有權將其賣回給發行者。這種工具通常用于提供流動性和減少投資者的風險。在會計上,可回售工具的處理取決于其性質和條件,可能被視為負債或權益。企業在選擇使用可回售工具時,需要考慮其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以及對現金流和風險管理的要求。
最后,“分部費用”是指企業在分部層面發生的各種成本和費用。分部費用的管理對于企業的成本控制和利潤分析至關重要。企業需要建立有效的分部費用核算和控制系統,確保費用的合理性和效率。此外,分部費用的信息也是投資者和管理層評估企業運營績效的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企業在進行多主體財務管理時,需要綜合考慮在其他主體中的權益、結構化主體、合營安排、可回售工具和分部費用等因素。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業可以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風險,提高財務透明度,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價值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