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預算編制一般以明確的經營目標作為為前提,要求做到全面性和完整性。對于很多會計新人來說,不是很清楚財務預算的編制流程。本文將主要介紹財務預算的編制流程和方法,來跟隨會計網一同了解下吧。
財務預算編制流程
1、提出下一年度企業財務預算目標,下達目標
首先按照企業發展戰略和預算期經濟形勢的初步預測,在決策的基礎上提出下一年度企業財務預算目標,確定財務預算編制的政策后,將由預算管理層下達各部門。
財務預算目標:銷售目標、成本費用目標、利潤目標、現金流量目標
2、提出預算方案并上報
各部門以預算管理層下達的財務預算目標和政策為根據,并結合自身特點、預測的執行條件,提出相應的財務預算方案并向企業財務管理部門上報。
3、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審查
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審查各部門上報的財務預算方案,匯總后提出綜合平衡的建議。審查、平衡過程中,預算管理層對于發現的問題,應當及時提出并做出初步調整。
4、編制企業年度財務預算草案,待審議批準
企業財務管理部門以各部門修正調整的方案為基礎,編制企業財務預算方案,上報預算管理層并進行討論并調整不足之處。在討論、調整的基礎上,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編制企業年度財務預算草案,向董事會或總經辦提交,等待審議批準。
5、財務預算管理層下達執行
對于董事會或總經辦審議批準的年度總預算,由企業財務管理部門分解成一系列的指標體系,最后由財務預算管理層下達執行。
財務預算編制方法
1、固定預算和彈性預算
固定預算也被稱為靜態預算,是針對某一特定業務量編制的,彈性預算是固定預算的對稱,主要是針對一系列可能達到的預計業務量水平編制的。
2、增量預算和零基預算
增量預算指的是以基期成本費用水平為基礎,結合預算期業務量水平及有關降低成本的措施,對原有關成本費用項目進行調整來編制預算的一種方法。
零預算,也稱為零底預算,所有的預算支出都以零為基礎。優勢在于能對環境變化做出較快反應,可以緊密地復核成本狀況。
3、定期預算
定期預算,指的是以會計年度為單位編制的各類預算。
審計重要性水平是審計人員為發現被審計單位會計信息中的重大錯報而確定的一個具體標準,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之中。
審計重要性水平的確定方式
一、選擇基準
在確定重要性水平時,注冊會計師通常先選定一個基準,再乘以某一百分比,得到一個恰當的金額,將其作為財務報表整體的重要性。在選擇基準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1、財務報表要素,如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和費用。
2、是否存在特定會計主體的財務報表使用者特別關注的項目,如為了評價財務業績,使用者可能更關注利潤、收入或凈資產,這時使用報表使用者關注的項目作為基準更為恰當。
3、被審計單位的性質、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以及所處行業和經濟環境。比如企業處于新興行業,企業目前的戰略側重于搶占市場份額、擴大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所以產品的定價不會很高,花費在宣傳等方面的成本很高,審計年度利潤很低,此時可以選擇營業收入作為基準。
4、被審計單位的所有權結構和融資方式。比如被審計單位僅通過債務而非權益進行融資,財務報表使用者可能更關注資產及資產的索償權,而非被審計單位的收益。
5、基準的相對波動性。如果企業的盈利水平比較穩定,可以將經常性業務的稅前利潤作為基準;但是如果企業的經營狀況不穩定,盈利和虧損交替發生,或者由正常盈利變為微利或微虧,或者本年度稅前利潤因情況變化而意外增加或減少,那么可以選擇過去3至5年經常性業務的平均稅前利潤或虧損作為基準,也可以選擇其他相對穩定的基準。
二、確定百分比
確定百分比需要注冊會計師運用職業判斷,應當考慮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被審計單位是否為上市公司或公眾利益實體,當被審計單位涉及公眾利益時,確定的百分比通常會很低。
2、財務報表使用者的范圍。
3、被審計單位是否由集團內部關聯方提供融資或是否有大額對外融資。
4、財務報表使用者是否對基準數據特別敏感。
通常情況下,在風險評估階段,被審計單位的評估情況越好,或是報表使用者對錯報的容忍程度高,確定的百分比越高,反之則越低。
審計重要性的概述
審計重要性是審計學科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所謂審計重要性是指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財務報表等會計信息中,存在著可能導致財務報表使用者改變其經濟決策和判斷的重大錯報。這些財務報表中的錯報可能是由于錯誤或舞弊所導致的。重要性水平是審計人員為了發現被審計單位會計信息中的重大錯報,根據具體審計環境和目標,運用職業判斷確定的一個可接受的具體標準,它是重要性的數量化表示。
審計重要性和審計風險的關系
所謂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通過審計工作未能發現被審計單位財務報表等會計信息中存在重大錯誤和舞弊的可能性。審計重要性水平是審計人員從財務報表使用者角度,運用職業判斷確定的一個可接受的重要性數量標準。審計實踐證明,重要性水平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著反向關系,即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就越高。
重要性水平的概述
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額額度表示的會計信息錯報與錯弊的嚴重程度,該錯報錯弊未被揭露足以影響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判斷或者決策。只有在確定的審計目標是“對會計報表真實性、公允性發表意見”的情況下,才需要確定重要性水平。
預算存在的價值到底在哪里?全面預算是否真的如傳說中的那么有價值,可以助力業績增長?到底,怎么才能做好年度財務預算呢?財務預算的內容有哪些呢?
財務預算可以用來協調企業的業務活動,又可以作為控制成本參數來測度企業的效率。所以,成功做好財務預算,是成為領導好參謀的重要法寶,更是影響財務人升職加薪的關鍵因素。
財務預算內容
1、首先,編制三大會計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
2、其次,編制預算項目,包含銷售、成本、費用、固定資產和資金等,并做好財務假設。
3、然后,根據銷售額倒推出生產成本及相關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最后,根據利潤表的歷史數據和新一年公司的經營方向,推算出負債表的相應科目,如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
財務預算表怎么做?
1、預算損益表的公式
毛利=銷售收入預算-經營成本預算
利潤=毛利-銷售費用預算-管理費用預算-財務費用+投資收益
注意:財務費用是預算現金流量表中“發生籌資費用及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
所得稅=利潤×相對應稅率
凈利潤=利潤-所得稅
預算損益表中只有確定了銷售收入,才能進一步對與銷售收入配比的成本費用進行規劃和測算。
2、預算現金流量表的公式
現金支出=期初現金結存額+預算期間的現金收入-預算
期末理想的現金結存余額=預算期間的現金支出
其中,期初現金結存額來源于預算資產負債表貨幣資金的期初數。
注意:現金收入由投資活動、經營活動、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收入三個方面組成。
編制此表是以企業期初現金的結存額為基點,充分考慮預算期間的現金收入,預計期末的理想現金結存額,確定預算期間的現金支出。
3、預算資產負債表的公式
資產及負債的期末數=期初余額+預算期增加數-預算期減少數
所有者權益期末數=期初余額+預算期增資數-預算期分紅數
我們按資產負債表的分類和順序,把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期末數據予以適當排列后,即編制成預算資產負債表。
財務管理是指企業合理有效地組織、控制和監督資金運轉,正確處理財務關系的一系列工作的總稱。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管理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在加強宏觀控制和微觀盤活的基礎上,以提高經濟效益、壯大企業經濟實力為宗旨,財務管理工作要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在企業經營中制止鋪張浪費和一切不必要的開支,減小消耗,降低成本,增加積累。
談到財務管理,很多企業都比較迷茫,不知道財務管理涉及到哪些要素,互和科技在此簡單分析幾個要點,僅供參考,希望企業在實施財務管理系統的時候,能夠多加注意:
一、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包括流動資產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無形資產以及遞延資產管理。資產管理要注意幾個方面:
1.要破除只講滿足需要,不講采購成本和資金占用的觀念;
2.要樹立低價少儲的觀念,使得儲備的物資既能滿足生產的需要,又要節約占用資金;
3.要抓好固定資產的管理,避免資產的閑置與流失,同時盤活閑置資產,使其保值增值,給企業帶來效益;
4.要重視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的形象與信譽,是給企業帶來效益的重要保障;
5.要樹立極強的經濟意識,讓企業的資產活起來,流動起來。
二、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包括產品開發、生產組織、質量管理和設備管理等。這些部門容易出現重技術,輕效益的現象,更應樹立幾個財務觀念:
1、產品開發要適銷對路,工藝安排和原料配比上不能只講質量不講成本;
2、工序配合不能只講速度,不講半成品資金占用;
3、質量管理上要謀求質量收入大于質量成本。
三、收入管理
銷售是經營的過程,而收入回款是銷售成果的實現。很多中小企業的銷售工作只管產品發運,不考慮產品成本、售價和貨款回收,結果產品是賣出去了,資金沒收回來,最終導致企業財務資金難以周轉,效益并沒有真正實現。所以在銷售工作中一定要把銷貨和回款結合起來,只有產品效益兌現,企業財務資金才能正常運轉。
四、計劃管理
企業在制定各種計劃的時候,要重點考慮資金觀念、效益觀念。如果不考慮資金約束,不進行效益分析,就會造成計劃要么半途而廢,要么損失巨大,造成資源浪費。如果計劃只以產量為中心,不講經濟效益,就會造成產品積壓,大量財務資金被占用,最后導致周轉出現問題。
企業的成本控制問題是每一家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如果不對成本進行控制,那么企業就會少盈利或者是不盈利,那么這就難以達成成立企業的目的,接下來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如果企業發展壯大,那么企業各方面的支出就更多了,成本在達到一定峰值之后,是很難控制住的,有一句俗語特別相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就單單拿辦公用品來說,一直用習慣好的東西,成本就高,如果一下子用性價比高的東西,成本就降下來了,但是實施起來是比較麻煩的。
成本控制的意義
就算是不開公司應該也知道,開源節流這個說法,成本只要降下來了,利潤就高了,公司盈利的基本途徑就是利潤的增加啊,如果在成本比較高的情況下,只能把產品售價定的更高,但是如果違背了市場的規則或者是和同行業的同類產品比起來價格虛高,那也是沒有銷量的。通過成本控制去降低成本,然后為企業的擴大生產或者是再投資創造條件,這樣才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成本控制的目的
目的是在于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成本的高低也直接決定了利潤。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一定要在源頭上控制質量成本的發生,從傳統的節省成本,轉向成本避免,而且要與企業的戰略結合起來考慮,如果是奉行低成本戰略,那么就要從低成本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成本和產品質量的關系還關乎到企業的形象,如果企業只是為了提高市場的占有率,那更要從成本源頭出發,才能獲得更多的流動資金,開拓市場。
成本控制的方法
1、生產方面
提高設備的利用度,讓每一臺設備提升到飽和的工作狀態,如果需要更換陳舊的設備,那么就要更換設備,達到更高的工作效率,減少商品庫存和精簡員工,控制與員工成本。
2、財務方面
開源節流,在做每一個項目之前要做好成本預測,和一系列的計劃的工作,嚴格控制和節約開支,是能夠盡量降低費用,優化資金結構,控制好期間費用。
3、銷售方面
降低銷售成本,制定銷售方案,能夠盡可能的把銷售費用降到最低,包括物流運輸成本等等這方面的內容,還有利用成本的最優決策,提高廣告費用的使用效率。
以上就是有關企業成本控制的一些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有關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財務工作通常包括根據財政政策和法令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機構和規章制度,根據上級發布的財務指標,結合市場和實體的實際情況,編制財務計劃,以及相關的計劃、預算和定額數據,以及按規定來源獲取和合理使用資金的情況。那么財務工作對于一個公司來說有沒有重要意義呢?
財務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
1、通過績效管理降低成本。生產經營非常穩定,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剩余空間會更小。財務部有必要設法降低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的記錄、核算、統計和分析成本。此時,經濟工作變得很重要。
2、融資安排。當有好的投資項目,但財務問題無法解決時,財務部門變得重要。
3、稅務規劃。通過掌握知識,可以規劃整個業務活動的稅務問題,為管理者提供投資方案、最低的稅務負擔、如何簽訂具體合同、每次征收的最低風險等。目前,財務的作用不容忽視。
4、確保咨詢其他部門,并為管理人員提供及時的決策數據庫。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的整合。由于財務部門的工作特點,只要有業務,就會有經濟反映,因此通過不同的數據和對未來事件的相對合理的預測,不同部門之間的業務關系可以更加合理地聯系起來。
5、內部控制。組織實施內部控制,確保其有效性。
6、它既是一個管理部門,也是一個服務部門,必須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做好財務控制和監督工作,包括對預算執行情況的控制、評估和分析。
7、了解并分析客戶細分。
預算管理是指企業在戰略目標的指導下,對未來的經營活動和相應的財務結果進行充分、全面的預測和籌劃,并通過對執行過程的監控,將實際完成情況與預算目標不斷對照和分析,從而及時指導經營活動的改善和調整,以幫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業和最大限度地實現戰略目標。
如何進行財務預算管理?
1、探索形成有效的機制,保證基礎上報的財務預算數據真實、合理。
編制預算支出均應以零為基底,從實際需要出發,逐項審議各種費用開支的必要性,合理性及開支數額的大小,從而有效的進行資源分配,提高經濟效益。
2、加強財務預算管理的組織領導,保證財務預算的剛性。
各企業應成立財務預算管理委員會,強化其職能,并對預算的編制及執行情況負責。財務預算一經批準,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隨意調整。
3、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財務預算指標及定額標準,在制定財務預算標準時,要考慮歷史水平、企業內部平均水平和先近水平,使其制定的預算指標及定額標準成為激勵和鞭策各單位以至全體職工的目標,并使企業成本得以有效的控制,正常的運行。
4、財務預算的執行必須真正做到事前控制,并有相應的激勵制度。
預算目標的分解明確了各責任單位的目標和責任,并使他們擁有了相應的權利,與激勵制度相結合,把責任和利益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會更有利于責任單位在執行過程中對偏離預算的不利活動進行自我糾正,調動責任單位實行自我控制的積極性。財務預算的完成情況不但對執行者進行考核,而且還要對財務預算編制的的準確性、財務預算批復的合理性進行考核,這樣才能使預算管理高效,高質量進行。
5、建立財務預算的分析機制。
預算的分析貫穿于預算執行的全過程,是對預算執行者業績評定及整個預算體系運行效果評價的主要依據,所以要切實地選擇分析方法,找出造成差異的因素,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企業財務預算管理是企業利用市場背景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在企業的整個管理過程中發揮著規劃、協調、控制與業績評價職能,是降低企業風險,提高經濟效益與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因此深化財務預算管理勢在必行。
財務的規劃預算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后期還應配合控制、績效管理,要打出一套漂亮財務管理,的組合拳,才算把預算做的好。
你了解企業如何編制年度財務預算嗎?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一下關于這方面的一些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財務工作中,你是否遇到焦頭爛額不知如何解決的問題呢?
一、財務人員在預算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現在又到年末了,很多公司可能正在做年度財務預算。預算到底該由誰來做呢?大公司一般都出臺了專門的預算管理文件,公司也有專門的預算管理機構——預算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成員包括主任、副主任以及一堆委員。不管公司預算制度如何規定預算委員會的權限,有個事實是預算委員會是“虛擬”機構,實際上所有公司的操作都一樣,預算工作由財務部門主導和主持。
預算成了財務部的事,成了財務人員與財務負責人的事,這沒有什么好疑惑的。但有一點要說明,財務負責人主持預算工作,并非就是預算工作的領導者,財務負責人可以是預算工作的組織者、協調者、匯總者,但不是決策者,也不能包辦預算工作的所有方面。
財務人員在編制年度預算的工作中都做什么呢?需要對接各預算責任單位,和相關人員一起協商、溝通,確定預算規則,指導各預算責任單位按照既定規則填報各自的預算,最后把分部預算收上來匯總形成公司整體預算。當然,這個流程不會一蹴而就,它伴隨著反復的溝通與博弈。
各預算責任單位的預算數據出來后,一定要得到兩方的認可,一是得到他們自己的認可,二是得到財務的認可。分布預算兩方認可這一默契達成后,財務人員就可匯總生成公司層面的預算了。
公司層面的預算做出來后,需要提交給總經理(預算工作負責人)審核,總經理審核同意后,再報經董事會批準。在這一系列的匯報過程中,如果上級領導對預算數據有質疑或否定,都需要財務人員與各預算責任單位重新溝通,重新修訂預算數據,直至得到領導們的認可。
二、年度預算編制的流程
說清了財務人員在年度預算編制過程中的角色定位,再來說預算編制的流程。
大中型企業一般是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啟動下一年度的預算編制工作。要啟動這項工作,這少不得要開會。開會的目的有二:一是把預算工作布置下去,二是統一預算思想,宣貫預算編制方法。
首先要開的是什么會呢?應該開下一年度的經營規劃會,先定好下年度的經營計劃,說清楚該做什么。
計劃與預算,是有先后順序的。經營計劃在先,財務預算在后。公司應該先把下一年度要做的事(經營計劃)確定下來,然后才是針對要做的事去編制預算。把“事”先說清楚了,再定每一事項允許花多少錢,可以動用公司多少人,可以占用公司多少資源。
下一年度的經營規劃會一般是由公司總經理主持。這個會開完后,接下來要開預算啟動會,預算啟動會由財務負責人主持。預算啟動需要明確幾件事:第一,把預算編制的規則給大家講清楚,把預算模板發下去;第二,把預算模板填報說明給大家講清楚;第三,把預算表格填報的截止時間以及完成整個預算工作的時間節點給大家講清楚。
預算編制工作是有時效性要求的,工作布置下去了,一定要有時間節點要求。各預算責任單位如到期不反饋,財務人員不能不聞不問,放縱隨意性很可能會把預算編制工作搞拖沓了。
三、預算博弈與資源配置
做預算的過程,既是資源分配的過程,也是搶奪資源的過程。各預算責任單位難免會有私心,編制預算時想著,給我多配置點資源,少分擔點責任。這么想也屬正常,誰不希望下一年度的考核壓力輕一點呢?
公司做預算需要實現的目的是,把有限的資源配置到最能產生經濟效益的地方去,預算追求責權利統一。個人的利益訴求與公司追求經濟效益的訴求不統一,怎么辦?每個人(預算責任單位)都希望自己過得舒服些,但公司一定要追求最好的經濟效益,如果個人(預算責任單位)追求舒服影響到了公司目標達成,公司就不能讓他如愿。
在一定程度上,預算也是對各預算責任單位利益訴求的牽引。牽引的過程中,少不了討價還價。討價還價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對產出目標討價還價,各預算責任單位要實現多少收入,要搶占多少市場份額,要完成多少利潤,要實現多少回款啊,總想壓得低一點;第二,對支出目標討價還價,明年要花多少錢,要用多少人,要占用多少資源,各預算責任單位都想多索取一點。
編制預算時,公司與各預算責任單位既涉及到產出類指標的博弈,也涉及到支出類指標的博弈。既然是博弈,就要有退讓,通過退讓達成均衡,達成共識,最終達成公司上下都能接受的預算目標。
四、如何確定預算編制的原則
博弈時不好達成均衡,或者說財務人員不知道均衡在哪里,怎么辦?有沒有參考依據呢?建議編制預算時,財務人員要先建立參照系,確定編制原則。
先來說如何給產出類指標做預算。譬如說,給一個利潤中心定產出類指標的預算,完成多少收入、多少利潤、多少回款,要有一個參照,如歷史數據,還要有浮動的原則。
以華為公司為例,華為制定主要產出指標預算,遵循的“兩個不低于”的原則就很好。來年的增長率不低于公司過去三年的平均增長率,不低于過去一年主要友商(競爭對手)的增長率。兩個不低于,一是和過去的自己比,二是和競爭對手比。把“兩個不低于”作為預算目標,既貼近實際,又具有挑戰性。
每個公司都有自身的不同情況,財務人員可以根據公司實際,設定預算原則。預算原則的核心思想就一個,目標不能輕易實現,也不能永遠完不成,要想完成,一定要付出努力。
編制成本費用預算,原則有二:其一,和業務規模掛鉤;其二,和歷史水平看齊。和業務規模掛鉤,說白了就是要做彈性預算,這是針對與業務相關的成本費用而言的。與歷史水平看齊,針對平臺性費用而言,它們的發生與業務拓展基本無關。
五、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
預算編制出來后,一般還會有幾下幾上的反復。
編制預算,需要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開經營規劃會與預算啟動會,把預算工作布置下去,這是自上而下的過程。各責任單位把預算報上來,這是自下而上的過程。財務人員匯總預算后,報送給總經理審核,總經理提出修訂要求,這又是自上而下的過程。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目的是保證預算編制過程中實現有效溝通。
編制年度預算,應以自上而下為主呢,還是以自下而上為主呢?教科書里的答案是以自下而上為主。為什么呢,因為預算最終需要由下級來執行,下級最了解自己的實際情況,所以上級應該多傾聽他們的意見。上級在聽取他們意見的基礎上,再做一些平衡,做一些調整。
但我們也要明白,自下而上為主編制預算,有著先天不足——各預算責任單位會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在編制預算時趨于保守。財務人員在平衡預算時一定要考慮到這點。作為上級領導,也應該考慮到這點。上級領導必須了解各預算責任單位的實際業務,否則他沒法去做這個平衡。
六、預算分解與目標下達
當預算達成共識后,財務人員需要把預算分解開,下發給各預算責任單位去執行。預算分解下發的過程大多有一定的儀式感,往往有簽署目標責任狀之類的舉措。
目標責任狀一簽定,各預算責任單位就要據此執行。到時能否完成目標,公司都應兌現獎懲。這樣做是為了維護預算工作的嚴肅性。
至此,年度預算編制工作就結束了。但預算工作并未因此結束,因為編制預算只是預算工作的一環,后面還會有預算執行、預算監控、預算調整、預算分析、預算考核等內容。今天的文章只是給大家講預算編制,就不繼續往下拓展了。
資本預算又稱建設性預算或投資預算,是指企業為了今后更好的發展,獲取更大的報酬而作出的資本支出計劃。財務預算是集中反映未來一定期間 (預算年度) 現金收支、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預算。下面我們來看看資本預算、財務預算怎么編制?
資本預算
資本預算是公司在預算期內進行資本性投資活動的預算,包括固定資產投資預算、權益性資本投資預算、債券投資預算等。
(1) 固定資產投資預算是公司在預算期內購建、改建、擴建、更新各類固定資產進行資本投資的預算,根據公司有關投資決策資料和年度固定資產投資計劃編制。處置固定資產所引起的現金流入,也列入資本預算;
(2) 權益性資本投資預算是在預算期內為獲得其他企業單位的股權及收益分配權而進行資本投資的預算,根據有關投資決策資料和年度權益性資本投資計劃編制。公司轉讓權益性資本投資或者收取被投資單位分配的利潤(股利)所引起的現金流入,也列入資本預算。
(3) 債券投資預算是企業在預算期內為購買國債、企業債券、金融債券等所做的預算,應當根據企業有關投資決策資料和證券市場行情編制。企業轉讓債券收回本息所引起的現金流入,也應列入資本預算。
財務預算
財務預算主要以預計現金流量表、預計資產負債表和預計損益表等形式反映。
(1) 預計現金流量表是按照現金流量表主要項目內容編制的反映公司預算期內一切現金收支及其結果的預算。以業務預算、資本預算和籌資預算為基礎,是其他預算有關現金收支的匯總,主要作為公司資金頭寸調控管理的依據;
(2) 預計資產負債表是按照資產負債表的內容和格式編制的綜合反映公司期末財務狀況的預算報表。根據預算期初實際的資產負債表和銷售預算、生產預算、采購預算、資本預算、籌資預算等有關資料分析編制;
(3) 預計損益表是按照損益表的內容和格式編制的反映公司在預算期內利潤目標的預算報表。根據銷售預算、生產預算、產品成本預算、期間費用預算、其他預算等有關資料分析編制。
財務預算和業務預算區別是:1、業務預算即經營預算,主要是各部門按照各職能編制的業務預算;財務預算主要是業務預算數據在財務三大報表上的指標反映。2、在預算編制時編制主體不同,業務預算是業務或職能部門編制的,財務預算是財務部門匯總的。
財務預算和業務預算的內容
1、業務預算的內容可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直接反映生產經營活動的預算,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直接材料預算、直接人工預算、制造費用預算、產品單位成本預算、銷售及行政管理費預算等。另一部分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財務狀況和財務成果的預算,包括預計損益表、預計資金平衡表、現金預算等。
2、財務預算的內容指企業在計劃期內反映有關預計現金收支、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預算,一般包括“現金預算”、“預計損益表”和“預計資金平衡表(預計資產負債表)”。
財務預算和業務預算有什么聯系
業務預算是指為供、產、銷與管理活動所編制的,與企業日常業務直接相關的預算,主要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等。財務預算是一系列專門反映企業未來一定期限內預計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與現金收支等價值指標的各種預算的總稱。業務預算和專門決策預算是財務預算的基礎,財務預算是業務預算和資本支出預算的現金流量總結。
企業預算的分類
1、根據預算內容不同,可以分為業務預算(即經營預算)、專門決策預算、財務預算。
2、從預算指標覆蓋的時間長短劃分,企業預算分為長期預算和短期預算。
各種預算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一般將由業務預算、專門決策預算和財務預算組成的預算體系,又可稱為全面預算體系。
審計客體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點,分別是審計客體的思想端正與否制約著審計信息質量的高低;審計客體本身的組織次序也制約著審計信息的質量,具體如下:
審計客體的重要性體現
1、審計客體的思想端正與否制約著審計信息質量的高低。
相對于審計主體來說,審計客體掌握著豐富的信息,審計主體相對于審計客體是信息不對稱的。
由于審計客體的利己性客觀存在,當審計主體對審計客體實施審計行為時,審計客體有可能采用一種消極的態度對待,或是提供虛假審計信息,或是銷毀證據,或是遮短揚長,由于審計客體對審計主體的不支持,本身提供給審計主體的原始審計信息就是不全面的,甚至是虛假的,這就給審計主體搜集審計證據帶來了許多困難,人為的增加了審計信息的風險性。
2、審計客體本身的組織次序也制約著審計信息的質量。
審計客體本身就是審計原始信息的生產機構,而審計原始信息是審計信息的基礎,只有真實可靠的審計原始信息通過審計人員的整理、綜合、分析,才有可能產生科學的審計信息。由于審計原始信息是審計客體各個子系統的相互協作、有效配合的結果,各個子系統是否合理配置、協調機制是否健全,都將影響和制約審計原始信息的質量,從而進一步影響審計信息的質量。因此說,審計客體的組織次序與審計信息的質量密切相關。
審計客體解釋
審計客體是指接受審計人審計的經濟責任承擔者和履行者,即被審計單位,包括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各級政府及其所屬部門、財政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等。
相關術語解釋
審計信息是指審計人員在全面審查相關單位的經濟活動過程中,運用一定技術、方法、手段加工處理后所得的各種情報、資料的總稱,是審計工作情況、流程、經驗和成果的具體反映。
審計主體,是指在審計活動中主動實施審計行為,行使審計監督權的審計機構及其審計人員.審計主體貫穿著審計信息產生過程的始終,對審計信息質量起著決定作用,是制約審計信息質量的第一因素。
發展越好的企業對內部控制就越看重,企業的內部控制已經是很多企業重視的方面,那么企業的內部控制有哪些辦法呢?如果你不太了解這部分的內容,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首先我們要先來了解,企業內部控制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企業內部控制的一般方法包括職責分工控制、授權控制、審核批準控制、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系統控制、內部報告控制、經濟活動分析控制、績效考評控制、信息技術控制等。
1、職責分工控制
是要根據企業的目標和只能,按照最高效的方法合理的設置部門和工作崗位,明確各部門的具體任務,各司其職,能夠讓各部門更好的工作;在這里還要考慮不兼容的職務,比如:授權批準、業務經辦、會計記錄、財產保管、稽核檢查等。
2、授權控制
要求企業的各個部門之間辦理經濟業務和權限的范圍,審批程序等的相應責任內容,在各級管理人員的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一定的業務。
3、審批控制
要求各個部門按照規定授權和流程辦事,對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和合理性進行復核和審查,一般會出具批準意見簽字或者蓋章,或者是不予批準的其他處理意見。
4、預算控制
要求加強預算編制執行分析各環節的管理,明確預算的項目和標準,對預算發生差異時改進措施,確保預算的執行。
5、財產保護控制
對固定資產之類的要定時定期進行盤點,做到賬實相符,確保財產的安全完整性。
6、會計系統的控制
規范會計政策的選用標準和審批程序,建立、完善會計檔案保管和會計工作交接辦法,實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確保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真實、準確、完整。
7、內部報告控制
企業建立和完善內部報告制度,明確相關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和處理程序,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經濟活動情況,增強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8、經濟活動分析控制
企業綜合運用生產、購銷、投資、財務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因素分析、對比分析、趨勢分析等方法,定期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進行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查找原因,并提出改進意見和應對措施。
9、績效考評控制
對照預算指標、盈利水平、投資回報率、安全生產目標等業績指標,對各部門和員工當期業績進行考核和評價,兌現獎懲,強化對各部門和員工的激勵與約束。
10、信息技術控制
企業結合實際情況和計算機信息技術應用程度,建立與本企業經營管理業務相適應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業務處理效率,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
以上就是有關企業內部控制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相關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不管是中小企業還是大企業的成本管理都是一個大問題,那么成本管理這部分的內容戰略應該怎么做呢?如果你不了解這部分內容,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中小企業在成本管理上必須進行戰略的考慮,要從單純降低工費料專案的生產過程成本的管理上,拓寬到從產品設計開始,包括技術開發、制造、銷售、市場營銷、服務在內的全過程的成本管理,進一步深入到為最終產品形成過程中發生的所有作業成本的管理,達到實現企業長期目標的持續的動態的成本管理。
結合中小企業的經營優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成本管理的戰略思考。
1、以技術創新促進成本管理
中小企業具有技術創新優勢,應樹立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降低產品成本的觀念。以技術創新促進成本管理,通過技術創新,在產品質量、款式、性能和工藝裝備上不斷改進,以滿足消費者對需求的升級和變化,并保持成本領先的戰略。低成本不等于低品質,低成本不能來自于偷工減料,也不等于減少產品功能。
2、重視差異化戰略中的成本問題
中小企業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具有服務多樣化、特色化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宜選擇差異化戰略,形成“人無我獨有”的戰略。差異化戰略也稱特色經營戰略,其戰略主題是,通過公司形象、產品特性、產品服務、技術特點、經銷網路等形式,努力形成一些在全產業范圍內部具有特色的東西,使用戶建立起品牌偏好與忠誠。
3、采用作業成本管理思維
中小企業不能像大企業通過大批量生產來降低單位產品成本,獲取規模效益。中小企業生存的空間恰恰是存在于那些缺乏規模效益,適應于分散經營的行業,或者是大企業不愿意涉足的根據顧客要求進行的小批量的多品種的生產領域。必須采用以“顧客為中心”的作業成本管理方法。作業成本管理是以作業為基礎的科學資訊系統,它從以“產品”為中心轉移到以作業為中心上來,通過對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盡可能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改進“可增加價值的作業”,及時提供有用資訊,從而把有關的損失、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
以上的內容就是有關成本管理戰略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有關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