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對資金的優化配置和風險的有效控制至關重要。企業在進行投資、融資和經營活動時,往往會涉及多個主體之間的合作與交易。其中,“在其他主體中的權益”和“結構化主體”的概念日益成為財務分析和策略制定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合營安排、可回售工具以及分部費用的管理也是企業需要關注的重要領域。本文將圍繞這些關鍵詞展開討論,旨在提供對企業多主體財務管理的深入理解。
首先,“在其他主體中的權益”指的是企業在不完全控制的子公司或聯營企業中的所有權份額。這種權益通常包括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它們可能涉及不同的風險和回報特性。企業需要對這些權益進行細致的會計處理和公允價值評估,以確保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透明度。此外,這些權益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業績表現,因此企業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
其次,“結構化主體”是一種特殊目的實體,通常用于資產證券化、融資租賃或其他金融交易。結構化主體可以使企業獲得資金、分散風險或進行稅務籌劃。然而,結構化主體的使用也帶來了復雜的會計問題,如控制權的判斷、合并報表的范圍以及收益和費用的分配等。企業在使用結構化主體時,需要遵循相關的會計準則和法律法規,確保其財務操作的合規性。
接下來,“合營安排”是指兩個或多個獨立主體為了共同控制某項經濟活動而建立的合作關系。在這種安排下,各參與方共享收益和風險,并對合營活動有重大影響。合營安排的會計處理取決于參與方對合營主體的共同控制程度,可能涉及到權益法或合并報表的應用。企業需要對合營安排進行詳細的合同分析和風險評估,以確保其在合營活動中的權益得到妥善管理。
“可回售工具”是一種金融工具,持有者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有權將其賣回給發行者。這種工具通常用于提供流動性和減少投資者的風險。在會計上,可回售工具的處理取決于其性質和條件,可能被視為負債或權益。企業在選擇使用可回售工具時,需要考慮其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以及對現金流和風險管理的要求。
最后,“分部費用”是指企業在分部層面發生的各種成本和費用。分部費用的管理對于企業的成本控制和利潤分析至關重要。企業需要建立有效的分部費用核算和控制系統,確保費用的合理性和效率。此外,分部費用的信息也是投資者和管理層評估企業運營績效的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企業在進行多主體財務管理時,需要綜合考慮在其他主體中的權益、結構化主體、合營安排、可回售工具和分部費用等因素。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業可以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風險,提高財務透明度,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價值創造能力。
預算管理并不是一個新生事物,英文中全面預算管理是“Total Budge Solution”,直接翻譯就是“全面預算解決方案”,漢語翻譯就是,用預算手段全面提升企業經營績效。
過去的預算管理功夫都花在了編制上,只要編制完成,即告管理結束,其過程管理功能很弱,預算基本上局限在一年一次的“事先算算”,很多情況下只是對未來財務狀況的預測。也就是說,通過預算了解未來量入為出的可能,而且未來實際工作中也不一定按照這種安排來做。在一些人腦子里,沒有預算并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所以,在一些企業中,預算管理的意義很差。
除此,中國企業的預算管理是由政府預算移植到企業上來的,所以預算管理容易局限在花錢上,并不關注花錢的效果。
當下,全面預算管理發展至今,已拋棄了以花錢為主的財務預算,而是以花錢的效果為依據,全方位的推動企業提高績效,是一種價值創造活動。而價值創造的源泉來自企業的業務運營系統,全面預算管理就是配置合理的資源以推動業務運營系統創造價值。所以創造價值是第一位的,消耗資源是第二位的,資源消耗與價值創造必須是對等的。
因此,基于任務第一、價值創造第一、業務推動第一的目的,全面預算的方案溝通與傳統預算管理發生了很大的差異。其內容由業務預算和財務預算兩部分構成。
全面預算管理的方案設計是從企業年度戰略規劃開始的,戰略規劃指導業務計劃,業務計劃驅動全面預算。因而,首先基于BEM解碼模型,解碼戰略規劃,年度業務計劃承接解碼結果。然后就是資源配置問題,有了目標與計劃,在通過全面預算管理工具計算出達成公司目標,所需要的資源支持。
預算編制啟動,業務部門開始編制運營預算,提出下一年的行動方案,同時還編制資源配置預算,提出實施行動方案所需要的人、財、物的消耗需求。
各業務部門提出明年的目標和資源的需求之后,提交給預算委員會,我們稱之為預算草案。經過期間幾輪的博弈和平衡之后,最終達成確定方案。
在預算編制過程中的博弈和平衡,一般通過幾上幾下溝通與博弈后,最終達成的財務預算結果(利潤、風險、資金)要告知投資人,并滿足投資人要求。
利潤預算是基于業務預算的實現目標和資源消耗編制的,在財務預算中比較簡單。
由于利潤與風險是共生的,所以在財務預算編制中,要把風險預算考慮進來,風險預算的目的是把風險可能造成的危害性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之內。
而以上利潤的實現,風險的防范最終是圍繞一個現實,即:錢,也就是資金。編制資金預算是財務預算的核心。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事實上,很多企業的財務預算往往忽略了資金這個重要的方面。
cfa道德的學科框架包括基礎概念,7條大準則和GIPS三大部分。Ethics作為貫通CFA的重點科目,在學習的過程中涉及學習的案例會很多。這也就非常考驗大家在學習道德準則的過程中,是否真正理解、吃透了協會所制定的道德手冊內容,把準則順利應用到金融實務當中。
第一部分:
基礎概念是對Ethics、Code of Ethics、Ethical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的解析。
這部分內容需要基本了解。
第二部分:
道德可以分為7條大準則,其中每一條準則下又有2-4個小準則。
要求大家要理解、掌握好每條準則,并對準則下的一些特殊事件和措施有正確的判斷。
第三部分:GIPS
GIPS即全球投資業績的標準,是針對企業制定的準則,因不同公司在衡量業績的標準不同,所以創造出GIPS方便對投資業績做標準化核算。
CFA一級僅要求大家對GIPS做初步了解,等到了CFA三級才會對其進行深入的學習。
道德這門學科最終考查的還是對準則的理解與記憶。對于這種需要記憶的內容,建議是放在最后一門課來進行學。畢竟,你早看了其實也沒用,也是會忘的。
另外,CFA道德科目考察不涉及計算題,都是定性類的題目,其中定性類題目也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種題型:記憶類
這種就很簡單,比如考察以下哪一個選項不屬于Codes里面的內容,屬于記住就可以選對,不會就只能靠猜的類型。
這種類型的就要求大家考前把重要的點記住,做這些題目完全沒有問題。
第二種題型:案例分析(Case Study)
這種類型的考題主要集中在7大條準則,更側重大家對于準則的理解。
例如:案例中描述某位CFA持證人或者Candidate的某個行為,考生根據其行為判斷ta是否違反CFA道德準則以及具體違反了哪個條款或者如何避免違反準則。
所以七大條準則大家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應該是側重于理解,同時結合看配套的案例來加深理解。
Ethics在一級的考試中占比大,且大部分考題用在考察準則的部分(第二部分),所以不能放棄,要作為復習的重點。
而根據過往的考試真題來看,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一般只有5-6題,且主要考察的是概念的辨析。
道德考察的還是對準則的理解和記憶,建議大家可以將其分成2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先掌握準則框架,理解和記憶案例;
第二階段需要進行大量的習題聯系,加深準則的情景學習,幫助進一步理解。
以上就是CFA道德怎么學的全部內容,更多CFA備考信息,請繼續關注融躍CFA官網。
為了讓對CFA感興趣的伙伴們更好的了解CFA考試的相關知識,更好地進行學習,我們準備了免費的CFA金融知識配套資料,直接戳下方圖片↓↓,即可免費報名聽課,立即解鎖Get金融英語詞匯手冊、金融英語課程、CFA練習題等更多禮包!助力大家攻破CFA考試難題,順利上岸!
ACCA知識框架體系是ACCA考試科目一共有15門,分為兩個階段,分別是基礎階段(F1-F9)和專業階段,其中基礎階段包括知識模塊(F1-F3)和技能模塊(F4-F9),專業階段包括核心模塊(SBR、SBL)和選修模塊(P4-P7四選二)。
這十五門考試科目并不是隨便你怎么報考就行的,得有順序,ACCA官方規定了考試科目順序為按照階段順序和模塊順序報考,也就是說先考基礎階段的科目再考專業階段的科目,基礎階段的科目也要按照先知識模塊科目再考技能模塊科目來進行,專業階段科目要按照先核心模塊再選修模塊進行,模塊內部的科目可以打亂順序。
ACCA如何備考
ACCA的備考方法主要是多學習、多總結、多刷題!ACCA考試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在國內最受歡迎的考試除了CPA就是ACCA了,考ACCA是當下中國在校生都會考慮的事情!ACCA被稱為國際注冊會計師,在國際上受到官方權威認證,也被稱為“國際財會界的通行證”,ACCA專業學的還挺多的,作為一個國際注冊會計師證書,學的會計師知識都是國際化的,而且考試科目總共有十五門,每門科目都不一樣,大家學ACCA考試會包含稅務、審計、管理等多個方面。
考下ACCA有什么用
1、轉型管理會計
能夠被中大型和跨國企業、外企認可,更注重財務能力、管理能力的提升,能讓考生從記賬會計轉為管理型會計,ACCA還被譽為國際財經領域的通行證和金鑰匙。
2、獲得入職四大的機會
四大更需要全能型人才,不僅精通國內相關的會計法律知識,國外的也要熟知,所以ACCA可以幫助想進入四大的會計人,成為入職四大的籌碼,對于財會基礎薄弱的會計人,更是能夠提升一定的專業能力。
3、入職各大財務咨詢、金融機構
主要會涉及財務管理和金融相關的工作,在很多財務咨詢的招聘中,ACCA的持證人已經成為了錄取的優先條件,還有一些公司把ACCA的持證條件列為晉升條件之一。
總授信額度是指一個自然月內,試點納稅人發票開具總金額的上限額度,包括試點納稅人通過電子發票服務平臺開具的全面數字化的電子發票、增值稅紙質專用發票和增值稅紙質普通發票的上限總金額,以及可以通過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開具的紙質專票、紙質普票、增值稅普通發票、增值稅電子專用發票和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的上限總金額。
可用授信額度是指一個自然月內,試點納稅人開具金額總額度扣除掉已使用額度。已使用額度包括試點納稅人通過電子發票服務平臺開具的發票金額,以及通過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開具的紙質專票、紙質普票、卷式發票、增值稅電子專用發票和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的領用份數和單張發票最高開票限額之積。
內容來源國家稅務總局廈門市稅務局,會計網整理發布。
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于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那么成本的概念是什么?
什么叫成本?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成本的分類是什么?
1、根據應用情況可以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2、根據形成的時間可以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3、根據生產經營的范圍可以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4、根據與決策的關系可以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
成本的構成內容有哪些?
1、原料、材料、燃料等費用,表現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對象的價值。
2、折舊費用,表現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資料(手段)的價值。
3、工資,表現生產者的必要勞動所創造的價值。
成本的特定含義是什么?
1、成本屬于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
即成本是構成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品生產中生產要素耗費的貨幣表現;
2、成本具有補償的性質
它是為了保證企業再生產而應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的價值;
3、成本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犧牲
它作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可以是多種資源的價值犧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資源價值犧牲;甚至從更廣的含義看,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在經營決策中所用的機會成本就有這種含義。
審計主體具體包括:國家審計機關,即審計署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審計機關;審計人員,即各級審計機關具體從事審計業務的人員;授權性主體,包括審計機關授權實施審計的審計特派員等。
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其審計管轄范圍內派出審計特派員,審計特派員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進行審計工作,也可以向一些管理、使用預算資金比較多的部門派出審計機構,負責審計所在部門及其下屬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情況,審計機關還可以聘請具有與審計事項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參加審計工作。
審計主體解釋
審計主體是指在審計活動中主動實施審計行為,行使審計監督權的審計機構及其審計人員。審計主體貫穿著審計信息產生過程的始終,對審計信息質量起著決定作用,是制約審計信息質量的第一因素。
審計解釋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托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準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審計的分類
按審計活動執行主體的性質分類,審計可分為政府審計、獨立審計和內部審計三種,具體如下
1、政府審計
政府審計是由政府審計機關依法進行的審計,在我國一般稱為國家審計。我國國家審計機關包括國務院設置的審計署及其派出機構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置的審計廳(局)兩個層次。
2、獨立審計
獨立審計,即由注冊會計師受托有償進行的審計活動,也稱為民間審計。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CICPA)在發布的《獨立審計基本準則》中指出:“獨立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依法接受委托,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及其相關資料進行獨立審查并發表審計意見。”
3、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指由本單位內部專門的審計機構和人員對本單位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實施的獨立審查和評價,審計結果向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報告。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信息所反映的單位,是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任何單位或組織。其中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會計主體是什么?
根據其主體定義:會計主體是會計人員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時采取的立場以及在空間范圍上的界定。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應當對其實際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獨立地記錄和核算企業本身各項生產經營活動。
會計主體分為哪幾類?
1、會計主體是具有能動認識和改造會計客體能力的會計工作人員。
2、能夠獨立地進行會計核算的經濟實體(如企業等)。
3、會計工作為之服務的單位。
4、指具有獨立資金和經營業務,能夠獨立核算的單位。
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的關系
在會計基本假設中,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而言,法律主體一定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會計主體大于法律主體。會計主體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由若干個企業構成的集團公司;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實體。法律主體是指活躍在法律之中,享有權利、負有義務和承擔責任的自然人。
可通過以下例子區分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
例子一:在企業集團下的母公司與子公司,集團下屬各企業在母公司的統一領導下開展經營活動,母公司與子公司是不同的法律主體也分別是會計主體,但為了能夠全面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就需要將這個企業集團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編制合并會計報表,這時的企業集團是會計主體但不是法律主體。
例子二:生產車間、管理部門與銷售部門等也可以作為會計主體來反映其財務狀況,但它們并不是法律主體。
當今,因為財務風險而導致倒閉破產的公司有很多,由此看來,不可以忽視財務風險給公司帶來的后果,財務風險是包含有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的風險和股東收益的可變性。
財務風險的含義
財務風險是包含有企業可能喪失償債能力的風險和股東收益的可變性。隨債務、租賃和優先股籌資在企業資本結構中所占比重的提高,企業支出的固定費用將會增加,結果使企業喪失現金償付能力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企業財務風險的另一方面涉及股東可能得到的收益的相對離差。總之,企業的財務風險包含了股東未來收益的可變性和企業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性。這兩方面都同企業的經營風險,即預期營業收益離差直接相關。
企業財務風險貫穿于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可將其劃分為:資金籌資風險、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四個方面。主要特征表現在:
一是客觀性
即風險處處存在,時時存在。也就是說,財務風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無法回避它,也無法消除它,只能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應對風險,進而避免風險。
二是全面性
即財務風險存在于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在資金籌集、資金運用、資金積累、分配等財務活動中均會產生財務風險。
三是不確定性
即財務風險在一定條件下、一定時期內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
四是收益與損失共存性
即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風險越小收益越少,風險越大收益也就就越高。
毛利潤是衡量企業盈利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那么毛利潤的概念是什么?
什么是毛利潤?
毛利潤是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后的差額,是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之和。毛利潤=銷售價格-原料進價-人工費。
毛利潤變動影響因素:
影響毛利變動的因素可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大方面:
1、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市場供求變動而導致的銷售數量和銷售價格的升降以及購買價格的升降:
2、影響毛利變動的內部因素包括:
(1)開拓市場的意識和能力。
(2)成本管理水平(包括存貨管理水平)。
(3)產品構成決策。
(4)企業戰略要求。
此外還應注意:銷售毛利率指標具有明顯的行業特點。一般說來,營業周期短、固定費用低的行業的毛利率水平比較低;營業周期長、固定費用高的行業,則要求有較高的毛利率,以彌補其巨大的固定成本。
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跨國企業和地區總部在中國的數量逐年增加,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日益突出。大部分企業內部控制、管理和運營的優化已成為冰山一角,并逐漸浮出水面,共享服務勢在必行。在眾多共享服務之中,財務共享是最流行的,那么財務共享含義的是什么?
財務共享的本質是什么?
隨著企業管理的不斷精細化,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應用的深入,與企業采購和商務旅行消費相關的交易和財務環節相對獨立的系統設計已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而通過交易和金融環節的要求更為迫切。傳統的財務共享基本上是解決財務部門傳統工作流程的優化,以及共享中心建設帶來的組織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財務共享中心(FSSC)本質是一個信息化的平臺。企業通過建立和運行財務共享平臺,使財務組織和財務流程得以再造,使一些簡單的、易于流程化和標準化的財務工作,包括核算、費用控制、支付等,集中到統一的信息化平臺上來。共享服務中心所集中的通常是諸如財務、信息系統、人力資源、法律、采購、研發等職能,通過這種方式,既可以發揮規模效應、節約成本,同時也有助于保證這些職能的質量和一致性。
隨著金稅工程的推進,企業的稅收遵從性變得更加敏感。一個可預見的發展方向是,財務共享將成為企業的業務中心和數據中心。隨著更多業務系統的引入,行業財稅共享中心將成為更強大的業務中心和數據中心
什么是財務共享中心平臺?
財務共享中心平臺涵蓋總賬共享、應收應付共享、費用報銷與支出控制共享、資金結算共享、稅務發票管理共享、采購共享、資產管理共享、合同管理共享等完整的財務共享功能,會計檔案管理共享,以及任務分配、工作審計、績效管理等運營管理功能。通過這些財務共享功能,系統內部滿足員工各種申請、貸款和報銷業務的管理需求,外部滿足供應商和合作伙伴的付款申請和付款管理;實現預算、費用、資產、合同、資金、會計等數據共享;同時,通過共享調度、成像系統、性能管理等運營支撐環節,為共享服務模式提供支持。
商業匯票是會計們常常需要面對的票據,一些經濟業務處理會運用到該類票據,那么商業匯票的概念是什么?
商業匯票的概念
商業匯票是出票人開出的一種票據,委托付款人在未來某一固定日期無條件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特定金額的款項。商業匯票可分為兩種類型: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
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是什么?
商業承兌匯票由銀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兌,這就決定了商業承兌匯票的流通能力要低于銀行承兌匯票,因為收款人或持票人要承擔票據被承兌前付款人不能支付到期款項的風險。
銀行承兌匯票,簡稱為銀行匯票。它是由買方出具的票據,適用于買方的存款銀行,并由銀行審查和批準后接受。它保證在票據到期日無條件地支付給收款人或持票人一定的金額。
電子承兌匯票的期限有多久?
銀行承兌匯票是有一定的期限時效,為免長期匯票帶來的較大的支付結算風險,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市面上流通的銀行承兌匯票也有三個月和四個月的。承兌期限的計算從出票日期起,至匯票到期日止。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期限要更長些,一般最長為1年。
如何接收電子商業匯票?
第一步,用戶在電腦上登錄自己的企業網銀賬戶。
第二步,進入網銀頁面后,找到電子匯票(有的銀行不同,還是電子承兌,匯票管理),找到相關匯票簽收按鈕。
第三步,輸入查詢條件后,出現待收匯票,點擊匯票號碼,查看匯票信息;點擊匯票簽收按鈕,企業網銀會主動跳轉到提交信息確認頁面。
第四步,確認相關信息后,電子貨幣訂單待定,點擊確定按鈕,提示選擇證書檢查簽名并確認提交;整個簽收過程基本完成。
征稅主體又叫征稅人,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行使稅收征管權,依法進行稅款征收行為的一方當事人。判斷和認定某一主體是否為征稅主體,主要應看其行使的權利和實施的行為的性質。
征稅主體,是指稅務主管機關,包括各級稅務機關、海關等。由海關負責征收的稅種主要有:關稅、船舶噸稅;由海關代征的稅種主要有: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稅務機關征收:其他所有稅種。
1、稅收立法權:包括參與起草稅收法律法規草案,提出稅收政策建議,在職權范圍內制定、發布關于稅收征管的部門規章等。
2、稅務管理權:包括對納稅人進行稅務登記管理、賬簿和憑證管理、發票管理、納稅申報管理等。
3、稅款征收權:包括依法計征權、核定稅款權、稅收保全和強制執行權、追征稅款權等。
4、稅務檢查權:包括查賬權、場地檢查權、詢問權、責成提供資料權、存款賬戶核查權等。
5、稅務行政處罰權:對稅收違法行為依照法定標準予以行政制裁的職權。
6、其他職權:例如,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限內,對納稅人的減、免、退、延期繳納的申請予以審批的權利;阻止欠稅納稅人離境的權利;委托代征權;估稅權;定期對納稅人欠繳稅款情況予以公告的權利;上訴權等。
征稅主體的權利主要有稅收管理權、稅款征收權、稅務檢查權、稅務行政處罰權等;其義務主要有依法征稅、依法減免稅、為納稅人服務、保守秘密、依法回避、依法進行稅務檢查等。
子公司,也稱為附屬公司,在法律上獨立于母公司,屬于法律主體,因此也屬于會計主體。
子公司屬不屬于會計主體?
子公司屬于會計主體,子公司既是法律主體,也是會計主體,子公司因為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所以子公司是法律主體。
法律主體和會計主體的區別
法律主體和會計主體的區別在于定義不同、涉及領域不同以及包容性不同。
1、定義不同
法律主體是指活躍在法律之中,享有權利、負有義務和承擔責任的人;會計主體既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若干個企業組織起來的集團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實體,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時采取的立場以及在空間范圍上的界定。
2、涉及領域不同
法律主體涉及司法領域,會計主體涉及會計核算和會計行為領域。
3、包容性不同
一般情況下,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未必是法律主體,會計主體大于法律主體。
會計主體的具體含義
會計主體是現代會計學的基本概念,指的是會計信息所反映的單位,一個會計主體是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任何單位或組織,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獨立地記錄和核算企業本身各項生產經營活動,而不能核算、反映企業投資者或者其他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
子公司和分公司有什么區別?
子公司和分公司最明顯的區別是: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而分公司不是獨立的法律主體,其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除此之外,設立子公司,必須嚴格按照設立公司的要求提出申請,依法取得營業執照、辦理相關手續后方可營業;而分公司是總公司的分支機構,設立時只需辦理簡單的登記和開業手續即可。
普通股資本成本是指公司為了籌集和使用普通股資本所支付的各種費用,即投資必要收益率,是使普通股未來股利收益折成現值的總和等于普通股現行價格的折現率。
普通股資本成本的概念
普通股資本成本是指公司為了籌集和使用普通股資本所支付的各種費用,包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其計算公式為:普通股資金成本=第一年預期股利/【普通股籌資金額*(1-普通股的籌資費率)】*100%+股利固定增長率。
留存收益成本與普通股成本的區別
1、普通股股利通常不固定,并且普通股股利是以稅后利潤支付。
2、公司的留存收益由公司的稅后凈利形成,它屬于普通股股東的權益。公司留存收益作為一種資本來源,表面上看,不存在籌資成本,但實際上存在著一種機會成本。
3、留存收益成本的確定方法與普通股成本的確定方法基本相同。但由于使用留存收益資本不需要支付發行費用,因而不需要考慮籌資費用。
什么是普通股?
普通股是享有普通權利、承擔普通義務的股份,是公司股份的最基本形式。普通股的股東對公司的管理、收益享有平等權利,根據公司經營效益分紅,風險較大。
優先股與普通股的區別
所謂優先股,就是享有優先權的股票。而普通股就是享有普通權利的股份,也是公司股份最基本的形式。優先股其實就是在利潤分紅以及剩余財產分配的權利方面要優先于普通股。
1、收益不同:
優先股會預先約定好股息分配率,之后無論公司的經營如何,都是按照這個分配比例來分配利潤的。而普通股的收益就得看公司的經營狀況,如果公司經營得好,那么分配的股息就多;而若是經營得不好,那分配的就少。
2、權利不同:
優先股通常是沒有參與公司管理決策的權利的,也沒有發言權和投票表決權。而普通股則是有參與公司管理決策的權利的。
3、資產分配順序不同:
當公司破產清算的時候,優先股是可以優先獲得公司剩余資產的分配的,其清償順序在普通股之前。
4、退股情況不同:
優先股不能退股,但可以通過贖回條款回售給公司。而普通股不僅不能退股,還只能在二級市場上變現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