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會計準則工資要不要計提是會計工作中的常見問題,也是會計人員在實務操作中必須掌握的重點內容。采用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前提下,當月工資是每個月月底發放的。本文就針對小企業會計準則工資要不要計提做一個相關介紹,來跟隨會計網一同了解下吧!
小企業會計準則工資是否要計提?
答:小企業會計準則工資是需要計提的。
如果不計提,則無法核算應付職工薪酬的總數額。
相應會計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
發放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銀行存款
小企業會計準則下福利費是否需要計提?
答:小企業會計準則下,福利費不需要計提。
小企業會計準則下,將應付工資和應付福利費科目已合并為“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福利費相應會計分錄如下:
發生福利費支出時:
借: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
貸:庫存現金等
月末結轉時:
借:管理費用——福利費
貸: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
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印花稅是否需要計提?
答:小企業準則印花稅是不需要計提的。
按照小企業會計準則相關規定,印花稅應計入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相應會計分錄如下
借:稅金及附加
貸:銀行存款
小企業會計準則交五險如何做賬務處理?
1、支付五險一金:
借: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貸:銀行存款
2、計提公司負擔部分社保時:
借:管理費用等成本費用科目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
3、職工工資計提:
借:管理費用等成本費用科目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4、發放職工工資時,扣下職工個人負擔部分社保: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社保(扣除個人負擔社保)
貸:銀行存款(實發工資)
以上就是關于小企業會計準則工資要不要計提的全部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會計網后續也會更新更多有關小企業會計準則工資的內容,請大家持續關注!
現如今代理記賬公司在整個會計行業里面說得上是開了非常多了,不管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公司賬務問題很大一部分納稅人都會選擇代賬公司整理做賬,那么在這個行業里面代理記賬公司成本的問題是如何結轉的呢?下面就由會計網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代理記賬公司和企業自行做賬的區別
1、會計和報稅的效率不同
如果企業是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在報稅問題上比較簡單,那么如果是一般納稅人企業,每天交易頻繁會產生大量憑證票據,如果企業雇傭專職會計工作者,對于與員工來說工作量大,處理數據時間長,導致效率低下,同樣如果選擇代理記賬公司,他們人員分工明細,設備比較齊全,熟悉度就更不用說了,對于會計核算和稅務處理問題比較有經驗,能夠快速完成,幫助企業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處理問題。
2、財務報表和納稅申報單的存在不同的準確性
一般企業納稅人會自己進行會計核算和納稅申報,但是由于會計人員精力有限,對會計賬目上的各種數據進行核對和比較有困難.即使有時間查賬也比較難在財務工作中找到錯誤,就容易導致企業財務和稅務數據的錯誤.如果選擇如果選擇道理記賬公司,他們有專門的人負責的領域,分工明確,可以做到相互檢查,這樣就能夠保證會計和稅務上處理問題的準確性和合法性。
3、記賬報稅的專業性不同
一般來說,納稅人和企業自己進行會計核算和納稅申報.由于專職會計人員能力有限,很難準確把握財稅政策.多付稅款是很常見的事.如果代理機構幫助企業報稅,因為代理機構的會計人員總是關注工商、財稅等方面的政策,所以代理機構可以幫助企業根據最新的政策進行報稅.同時,還可以根據企業在報稅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既能幫助企業有效規避財務和稅務風險,又能達到目標降低納稅.
代理記賬公司做賬的會計分錄如下所示:
1、 原材料/商品的采購
借:原材料/周轉材料/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賬款等
2、 領用原材料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
貸:原材料
3、 計提工資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4、 計提福利費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
5、實際發放工資
借: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6、 平時車間費用
借:制造費用
貸:庫存現金
7、 月末結轉
借:生產成本
貸:制造費用
在很多人看來,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是一樣的知識點,那么這兩者之間真的是一樣的嗎?有哪些不同呢?如果不太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有哪些不同?
簡單來說:準則和制度的發布都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因此兩者在內容上沒有實質性的差別,而只是制度制定的理念不一樣,前者是屬于原則導向的,而后者則屬于規則導向的。其實在這兩者之間是完全可以二選一的,而我國之所以即有準則,又有制度,正是因為當初沒有確定采取那一種理念來制定我們的制度
1、基本框架不同;企業會計準則是在基本準則的指導下,處理會計具體業務標準的規范。其具體內容可分為一般業務準則、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準則、財務報告準則三大類,一般業務準則是規范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計量要求,如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職工薪酬、所得稅等
2、頒布背景不同;會計制度的出臺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其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業自身的特色,而企業會計準則在稅收規范上,采取了和稅法更為趨同的計量規則,大大簡化了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在利稅影響因素方面,相對于《小企業會計準則》也有了具體的改進
3、特點不同;企業會計準則:在會計計量方面,要求小企業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在財務報告方面,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足稅收征管信息需求與有助于銀行提供信貸相結合:以稅務部門和銀行作為小企業外部財務報告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基于這兩者的信息需求確定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減少了職業判斷的內容,消除了小企業會計與稅法的大部分差異
以上就是有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區別,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相關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使用小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現在計提盈余公積金有哪些法律規定?
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第五十六條規定,盈余公積,是指小企業按照法律規定在稅后利潤中提取的法定公積金和任意公積金。小企業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或者轉增資本,應當沖減盈余公積。小企業的盈余公積還可以用于擴大生產經營。
因此,企業在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時需要按照法律規定在稅后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和任意公積金。具體的法律規定參考《會計法》第一百六十六條,企業分配當年稅后利潤時應當按照10%的利潤計提法定盈余公積,其中累計額達到公司注冊資本50%以上的,可以選擇不再提取。如果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彌補以前年度虧損,需要在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再計提。而任意公積金則主要在提取法定公積金后經股東會或者股權大會決議,決定提取比例再提取。
相關法規參考:《會計法》第一百六十六條 法定公積金與任意公積金
公司分配當年稅后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百分之十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為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在依照前款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公司從稅后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后,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后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
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后所余稅后利潤,有限責任公司依照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違反前款規定,在公司彌補虧損和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向股東分配利潤的,股東必須將違反規定分配的利潤退還公司。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潤。
財政部印發的小企業會計準則,主要是為了規范小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促進小企業可持續發展。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哪些企業?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企業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同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的企業(即小企業):
(一)不承擔社會公眾責任;本準則所稱承擔社會公眾責任,主要包括兩種情形:一是企業的股票或債券在市場上公開交易,如上市公司和發行企業債的非上市企業、準備上市的公司和準備發行企業債的非上市企業;二是受托持有和管理財務資源的金融機構或其他企業,如非上市金融機構、具有金融性質的基金等其他企業(或主體)。
(二)經營規模較小;本準則所稱經營規模較小,指符合國務院發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所規定的小企業標準或微型企業標準。
(三)既不是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均應當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可以按照小企業準則進行會計處理,也可以選擇執行《企業會計準則》。選擇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不得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同時,選擇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區別
首先是適用范圍不同:《企業會計制度》適用于除金融保險企業以外的所有符合條件的大、中型企業。而《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于小企業,具體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經營規模符合國務院發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所規定的小企業。
其次側重點不同:《企業會計制度》側重于對會計要素的記錄和報告作可操作性規范,確認和計量的內容只是有機地體現在會計科目及使用說明中。側重于實操。《小企業會計準則》是在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大前提下,對小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進行了簡化處理。
會計準則是什么?
會計準則,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會計核算工作的規范。它是指就經濟業務的具體會計處理作出規定,以指導和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會計準則的分類:
按其所起的作用分為: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
基本準則包括:總則;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要素;會計報表體系
具體準則包括:通用業務會計準則;特殊業務會計準則;財務報表會計準則。
按其制定主體分為:法定主義的準則和民間專業團體制定的準則。
會計準則的制訂主體有兩類:
在奉行大陸法系的國家,會計規范一般采用法定主義。即會計事務的處理規則從屬于稅法,國家制訂了一系列具體的會計法規、甚至包括統一的會計科目表,如法國、德國。
在奉行普通法的國家,會計準則由民間專業團體制訂、并在實踐上被稅法、證券法所承認,如美國的《公認會計原則》,以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國際會計準則》。
企業會計制度主要包括會計制度的原則規定、會計業務核算的具體規定等;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業自身的特色。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準則主要有哪些區別?
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準則區別
首先是適用范圍不同:《企業會計制度》適用于除金融保險企業以外的所有符合條件的大、中型企業。而《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于小企業,具體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經營規模符合國務院發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所規定的小企業。
其次側重點不同:《企業會計制度》側重于對會計要素的記錄和報告作可操作性規范,確認和計量的內容只是有機地體現在會計科目及使用說明中。側重于實操。《小企業會計準則》是在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大前提下,對小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進行了簡化處理。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有哪些影響?
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實施,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主力軍,因此,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能夠有效促進市場的和諧穩定,而這離不開制定一套新的更有效、更全面的會計標準。當前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著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完善、運作不夠規范等問題,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制約了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所以,也要通過制定規范的會計標準來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質量,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實施,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需要。我國搞經濟體制改革,搞對外開放,一靠誠信,二靠法制。會計既與誠信有關,也與法制有關,是一個基礎。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已經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了實質性趨同,同時,新準則作為促進共同發展的趨同標準和可比互通的統一信息平臺,可以降低在國際資本市場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我們的企業“請進來”和“走出去”。
我們原來有一些會計準則,但不夠全面,而且從整體制度層面來分析基本上是國內制度,與國際準則尚有一定差距。從世界范圍看,現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本市場,對其上市公司執行的會計準則有不同要求。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范圍是什么?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同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的企業:
1、不承擔社會公眾責任;
2、經營規模較小;
3、既不是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
《小企業會計準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004年發布的《小企業會計制度》同時廢止。以下將主要介紹小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內容。
小企業會計準則指的是什么?
2011年10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以財會〔2011〕17號印發《小企業會計準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小企業會計準則》分為十章九十條,如下所示: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第四條
第二章:資產,第五條——第四十四條
第三章:負債,第四十五條——第五十二條
第四章:所有者權益,第五十三條——第五十七條
第五章:收入,第五十八條——第六十四條
第六章:費用,第六十五條——第六十六條
第七章:利潤及利潤分配,第六十七條——第七十二條
第八章:外幣業務,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八條
第九章:財務報表,第七十九條——第八十八條
第十章:附則,第八十九條——第九十條
頒發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背景
小企業與大企業的概念是相對的,小企業是指規模較小或處于創業和成長階段的企業,包括規模在規定標準以下的法人企業和自然人企業。
頒發《小企業會計準則》,主要是為了促進小企業發展以及財稅政策日益豐富完善,形成以減費減免、資金支持、公共服務等為主要內容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政策體系。
實施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意義
《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出臺,對《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作了較大的改變,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核算方法上又具備了小企業自身的特色。尤其是稅收規范方面,大大簡化了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相比《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利稅影響因素上有了更具體的改進。
財政部發布的《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簡化了核算要求。那么小企業會計準則適合哪些企業?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范圍
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總則第二條:
本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
下列三類小企業除外:
(一)股票或債券在市場上公開交易的小企業。
(二)金融機構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質的小企業。
(三)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前款所稱企業集團、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定義與《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相同。
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其他規定
1、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若是本準則對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未作規范,則可以參照《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2、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同時,不得執行本準則的相關規定。
3、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的,應當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因經營規模或企業性質變化導致不符合本準則第二條規定而成為大中型企業或金融企業的,應從次年1月1日起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4、上市公司、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已經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不得轉為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小企業會計準則特點
1、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簡化了核算要求。
(1)會計計量上,要求小企業采用歷史成本計量;
(2)財務報告上,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權益變動表。
2、滿足稅收征管信息需求,有助于銀行提供信貸相結合。
小企業外部財務報告信息的主要使用者為稅務部門和銀行,在這兩者的信息需求的基礎上確定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職業判斷的內容隨之減少,可以消除小企業會計與稅法的大部分差異。
3、《小企業會計準則》與《企業會計準則》合理分工,形成有序銜接。
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核算方面相對簡化,兼具小企業自身的特色。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小企業會計準則要計提壞賬準備嗎?
小企業會計準則要不要計提壞賬準備?
答: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不計提壞賬準備,不設置“壞賬準備”科目。
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第十條規定:
小企業應收及預付款項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減除可收回的金額后確認的無法收回的應收及預付款項,作為壞賬損失:
(一)債務人依法宣告破產、關閉、解散、被撤銷,或者被依法注銷、吊銷營業執照,其清算財產不足清償的。
(二)債務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蹤、死亡,其財產或者遺產不足清償的。
(三)債務人逾期3年以上未清償,且有確鑿證據證明已無力清償債務的。
(四)與債務人達成債務重組協議或法院批準破產重整計劃后,無法追償的。
(五)因自然災害、戰爭等不可抗力導致無法收回的。
(六)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應收及預付款項的壞賬損失應當于實際發生時計入營業外支出,同時沖減應收及預付款項。
由以上規定可知,小企業會計準則不計提壞賬準備,對于應收及預付款項的壞賬損失,在實際發生時可計入營業外支出,同時進行沖減。
小企業會計準則介紹
1、《小企業會計準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該《準則》包括10章90條規定,10章分別是總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及利潤分配、外幣業務、財務報表、附則。
2、《小企業會計準則》制定方式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又有著小企業自身的特色。尤其在稅收規范上,采取了和稅法更為趨同的計量規則,大大簡化了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
3、出臺的《小企業會計準則》,特點體現在核算要求簡化;滿足稅收征管信息需求及有助于銀行提供信貸相結合;與《企業會計準則》進行合理分工并能有序銜接。
更多推薦:小企業會計準則適合哪些企業?
可能大家平時的口頭語都會說公司而非企業,那么到底是企業的規模大一些還是公司呢?如果你對這部分內容不太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公司和企業的區別在哪里?
1、規模大小
首先我們來說說規模大小,一般合伙企業的規模是比較小的,是依靠信用基礎建立的,所以規模不會太大,但是公司一般拿股份有限公司舉例,規模是比較大的,而且股東人數也比較多,但是也有合伙企業的規模是比較大的,但一般合伙企業的規模都比公司的要小。
2、注冊資本
設立合伙企業沒有最低的注冊資本的限額規定,但是設立公司是有最低的限額規定的,有限責任公司的法定最低注冊資本額為10W-50W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法定注冊資本額為1000W元。
3、主體地位不同
公司是法人企業,它能夠以自己的財產對外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合伙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所以它不能對外以企業的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合伙企業的財產不夠償還債務時,還要靠合伙人的個人財產來償還。
以上就是有關公司和企業的一些不同的地方,希望能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出口退稅政策,一般適用于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那么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出口退稅,主要區別是什么?
生產企業和外貿企業出口退稅有何區別?
首先,在出口貨物退(免)稅的計算略有不同,由于出口企業類型的不同,從而在稅方面的計算就大不一樣。增值稅在這里會運用到三種計算方法:即退(免)稅、免抵退稅、免稅。消費稅則有兩種計算方法:即退稅和免稅。相比計算方法而言,增值稅比消費稅多了一種。
一、生產型企業實行免、抵、退稅三種方法,并且生產型企業只能出口本企業經營范圍內的產品。
外貿企業則實行免、退稅方法,對本環節中的增值部分免稅,進項稅額退稅;所退稅額是國內采購部分發生的增值稅。
二、外貿型企業對于出口商品其實并沒有限制,只要是在國內購買并且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產品都可以退,當然商品退稅率不能為0。
來了解一下免、抵、退的含義:
免:在通俗的解釋下代表著去除,免去的意思,而在會計的學習中,可理解為對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免征本企業生產銷售環節增值稅。
抵:有抵消之意,指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動力等所 含應予退還的進項稅額,抵頂內銷貨物的應納稅額。
退:指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應抵頂的進項稅額大于應納稅額時,對未抵頂完的部分予以退稅。
出口退稅的賬務處理
貨物出口并確認收入實現時,根據出口銷售額(FOB價)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等)
貸:主營業務收入(或其他業務收入等)
月末根據《免抵退稅匯總申報表》中計算出的"免抵退稅不予免征和抵扣稅額"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月末根據《免抵退稅匯總申報表》中計算出的“應退稅額”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補貼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月末根據《免抵退稅匯總申報表》中計算出的"免抵稅額"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收到出口退稅款時,做如下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收款——應收補貼款
企業發生的營業成本和生產成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般營業成本分為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而生產成本是生產產品的成本費用。
營業成本和生產成本如何區分?
營業成本和生產成本區別有定義不同、核算內容不同和科目類別不同。
營業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于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制造費用。
直接支出包括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
制造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修理費、維修費及其他制造費用。
營業成本計算公式
營業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它與營業收入相對應,其計算公式為: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等科目組成。
主營業務成本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常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主營業務成本也就是"產品銷售成本",是從"產成品"、"自制半成品"、"生產成本"等項目結轉過來的。企業一般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其他業務成本是指企業確認的除主營業務活動以外的其他日常經營活動所發生的支出。比如出租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出租無形資產的攤銷額、銷售材料的成本等。
生產成本是什么?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費+直接工資+其他直接費用+分配轉入的間接費用。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
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期初在產品成本,減去期末在產品成本,便能計算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初在產品成本 + 本期發生生產費用 =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末在產品成本
所得稅匯算清繳是指所得稅在年度終了后的稅款匯總結算清繳工作。實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情況下,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應怎么做賬?
小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賬務處理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后的賬務調整應該是:
1. 賬面上計提金額大于實際繳納金額
也就是說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后,“應交企業所得稅”余額大于0。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企業沒有考慮到稅收優惠政策等,比如固定資產一次性扣除等。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所得稅費用
2. 賬面上計提金額小于實際繳納金額
即,上年底結賬的時候可以計提的企業所得稅少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計提時僅僅根據企業會計利潤計提的,沒有考慮到視同銷售等稅會差異的納稅調整。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適用《小企業會計準則》在經過上述調整后,“所得稅費用”直接結轉至“本年利潤”,不需要再調整以前年度損益。
《小企業會計準則》這種處理是為了簡化核算,采用了收付實現制原則而不是權責發生制。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的相關會計分錄
應補繳稅額的: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繳納稅款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調整未分配利潤: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多繳稅額的: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調整未分配利潤: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經營所得和企業所得稅的性質內容不一樣,經營所得包括日常生產經營所得,一般指個人或個體經營者日常經營所得,并適用于個人所得稅“經營所得”項目的計征。企業所得稅是指企業在我國境內取得收入的其他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及其他所得所征收的稅款。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
經營所得的范圍包括?
1、個體工商戶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所得,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合伙企業個人合伙人來源于境內注冊的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生產、經營的所得;
2、個人依法從事教育、醫療、咨詢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所得;
3、個人承包、承租、轉包、轉租等所得;
4、個人從事其他生產、經營活動所得。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有查賬征收和核定征收兩種。查賬征收就是要查清企業的收入和支出的各個項目,每一筆收支,然后確定企業有多少收入(即利潤),然后按照適用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是稅務機關針對企業所得稅征收采取的一種簡易征收方式,對于因各種原因不能結帳的企業,稅務局可以通過流水(即營業收入)的方法對其征稅進行核定。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企業所得是指企業在每一年的收入總額中扣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以前年度允許彌補的虧損后的余額。
定額稅和企業所得稅兩者的區別在于征收的形式不同,定額和定率都屬于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方式下的內容。
企業所得稅定額征收指由主管稅務機關通過調查核實納稅人的經營情況,然后核定納稅人在一定營業額范圍內按照規定的數額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形式。
企業所得稅定率即核定納稅人應稅所得率,指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的生產經營行業特點、地理位置、經營規模、收入水平等因素綜合評估決定納稅人的應稅所得率,然后納稅人按期將營業額與應稅所得率一并計算并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的形式。
企業所得稅定額征收的條件為?
1、生產、經營規模小;
2、確實沒有建賬能力;
3、經過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報經縣級以上稅務機關批準可不設置賬簿或者暫緩建賬的個體工商戶。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一般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而以下企業存在例外:
1、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稅率為15%;
2、小型微利企業,稅率為20%;
3、非居民企業,稅率為20%。不同企業存在不同的所得稅稅率是受到國家政策的影響的。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
定額稅的征收范圍包括?
定額稅是按稅率分類的一類稅。指按定額稅率計征的各種稅。如我國現行的鹽稅、車船使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占用稅、資源稅、燒油特別稅等。定額稅計算簡便,適用于從量計征的稅種,一般對那些價格穩定,質量和規格標準較統一的產品課征。
企業在完成企業所得稅征收方式的核定或變更后,應當定期通過網上申報或現場申報的方式完成企業所得稅稅費的申報和繳納。
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境內的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發票稅一般指的是發票上的增值稅,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一種流轉稅。
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的征稅對象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范圍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增值稅的征收對象是達到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標準的,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以及進口貨物的個人或單位。
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的計稅依據
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
增值稅的計稅依據是流轉額。
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收入確認的原則
企業所得稅收入確認原則包括商品銷售合同已經簽訂,企業已將商品所有權相關的主要風險和報酬轉移給購貨方、企業對已售出的商品既沒有保留通常與所有權相聯系的繼續管理權,也沒有實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已發生或將發生的銷售方的成本能夠可靠地核算。
增值稅收入確認原則包括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進口貨物,為報關進口的當天,增值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
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計算公式
企業所得稅計算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彌補虧損,或者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項目金額;
增值稅計算公式為:一般計稅方式的增值稅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上期留抵稅額+當期進項稅額轉出額;簡易計稅方式下的增值稅應納稅額=當期銷售額×征收率。
承包和承租企業所得稅的區別是: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對企事業單位實行承包經營、承租經營取得所得征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4](179號)第一條規定,“企業實行個人承包、承租經營后,如果工商登記仍為企業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應先按照企業所得稅的有關規定做納企業所得稅。”
根據以上規定,在確定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時,只需考慮相關經營主體是否屬于獨立的企業法人,不需考慮承包、承租情況。
什么是承包經營?
承包經營是將企業承包給其他單位或個人,承包人以開發商的名義或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經營,開發商的承包收入直接與承包經營有關的業務形式。合同規定的業務結果。
什么是承租經營?
租賃經營是將企業出租給其他單位或個人進行經營,承租人將租金支付給出租人,出租人的租金收入與租金直接相關,但與合同經營成果不直接相關的業務形式。租賃經營是指企業的租賃。租賃的對象是企業而不是單一財產。企業租賃的特點是在獲得財產的同時,還獲得了租賃企業的一定生產經營權。
承包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稅額是什么?
承包、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稅額是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承包經營、承組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的收入所得時,按照規定通過應納稅所得額及個人所得稅稅率計算出的應向稅務機關繳納的個人所得稅稅費。
承包、承租經營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屬于個人所得稅征稅范圍中的經營所得項目,而個人所得稅征稅范圍的其他項目還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及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
企業所得稅抵免應納稅所得額: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一百條的規定,企業購置專用設備投資額的10%可以從企業當年的應納稅額中抵免;當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抵免,并且應當按照先后順序進行抵免。
企業所得稅抵扣應納稅所得額:財稅〔2018〕55號規定,公司制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直接投資于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以下簡稱初創科技型企業)滿2年的,可以按照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公司制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直接投資于初創科技型企業滿2年的,其法人合伙人可以按照對初創科技型企業投資額的70%,抵扣法人合伙人從合伙創投企業分得的所得;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企業所得稅抵扣賬務處理
借:存貨/費用/固定資產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
(1)財稅[2018]99號,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六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條第(二)項所稱企業安置殘疾人員所支付的工資的加計扣除,是指企業安置殘疾人員的,在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支付給殘疾職工工資的100%加計扣除。
企業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是企業在經營活動中需要繳納的兩種主要稅種。雖然它們都是稅收形式,但在征收對象、計稅依據、稅率和稅基、稅務申報以及納稅義務等方面存在一些明顯的區別。了解這些區別對企業合規納稅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以財稅專業的角度,具體分析和比較企業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區別,以便企業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相關稅務問題。
一、征收對象的區別
1、企業增值稅的征收對象是企業在銷售貨物、提供勞務或進口貨物時產生的增值部分。適用于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2、企業所得稅的征收對象是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實現的利潤。適用于各類企業。
二、計稅依據的區別
1、企業增值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銷售額或進口貨物的完稅價格。根據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的差額計算應納稅額。
2、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的實際利潤額。一般通過減除費用、損失等來計算應納稅額。
三、稅率和稅基的區別
1、企業增值稅的稅率是根據不同貨物或勞務的性質和政策規定而定,一般設有多個稅率。稅基是銷售額或完稅價格。
2、企業所得稅的稅率是根據企業所在地區和類型而定,通常有一個稅率。稅基是企業的利潤額。
四、稅務申報的區別
1、企業增值稅征稅周期一般是按月申報、按季納稅,納稅期限在次月15日或次季最后一天。
2、企業所得稅一般采用年度匯算清繳的方式,企業每年需要在指定的時間內提交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表。
五、納稅義務的區別
1、企業增值稅是企業在銷售貨物、提供勞務或進口貨物時產生的增值部分需要繳納的稅款。
2、企業所得稅是企業根據實際利潤額計算并繳納的稅款。
六、稅收政策的區別
1、企業增值稅在政策層面上可設立不同的稅率,優惠政策針對小型微利企業等特定對象,以鼓勵經濟發展。
2、企業所得稅的稅率和優惠政策則主要由國家稅務部門制定,旨在調整企業經濟和財務狀況,促進經濟增長。企業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是企業經營過程中兩個重要的稅種,它們的區別在于征收對象、計稅依據、稅率和稅基、稅務申報以及納稅義務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深入了解和適應相關稅收政策,對企業的稅務規劃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和稅法規定,合理規劃和履行相關稅務義務。
在新會計準則的加持下,當前企業在財務分析方面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對財務分析工作缺乏正確的認識,財務報表數據具有滯后性,導致數據的不準確,從而影響到了企業的決策。因此,我們需要對新會計準則下,企業在財務運營和分析方面的問題做相關研究。
1、對財務分析缺乏正確認識
許多企業對財務分析缺乏正確的認識,這是因為在新會計準則下產生了許多的會計準則變更。這些變更顯然需要更多的人力成本進行學習和研究,如果不能對新會計準則產生正確的認識,就容易把財務分析的重要性置于不顧,從而導致了財務分析的結果不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讓企業的財務管理質量產生風險。
因此,在具體的時間工作開展當中,企業要著重增強對財務分析工作的正確性和重要性的認識,及時有效地控制成本,讓企業的發展從更長遠的目光來看,要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對于財務人員的工作當中也要給予充分的支持,不能夠只注重當下的盈利情況,更要立足于長遠考慮,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有所考量。
2、財務報表數據具有滯后性
當前在新會計準則下,許多企業的財務運營部門對于財務報表數據的呈現都具有一定的滯后性,一旦財務數據產生之后,就會使得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現金流量資產負債率等方面的數據不具有真實性,因為這些數據最大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們的及時性,如果產生滯后,就會無法及時準確地反映企業的運營情況,不能夠在對管理人員進行財務分析和政策制定上產生幫助。
因此要保證財務數據的及時性,就要及時地更新財務信息系統,新會計準則的引入就是要搭建信息化系統和平臺,相關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要提高對信息化系統的應用程度,普及到所有的員工,對于信息化系統的協同性也要加以建設,幫助財務管理人員在更廣泛的程度來避免數據的主觀性,提升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雖然在新會計準則下,企業財務分析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但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問題制定具體的方針政策,來幫助企業更加優化財務分析管理,可以從明確新會計準則的具體變化、做好企業盈利結構的反映來入手。
注重財務報表的制定合理性和科學性,加強財務信息系統的整體化建設,進一步提高財務分析人員的從業素質。以下將對這些能夠優化企業財務分析能力、提高企業財務運營能力的對策進行分析。
1、明確新會計準則的變化
對于原本的會計準則而言,新會計準則具有它的進步性,企業的成本和資源配置在新會計準則下,能夠更加嚴格準確地被管理,企業的利益擴展和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了擴大的趨勢,而新會計準則的一些漏洞也會隨著企業分析方法的改變而被補全。新會計準則下,使得財務人員在幫助企業進行財務分析和管理時要以企業的經營情況為評估標準,進一步地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意見和建議。
2、做好企業盈利結構反映
企業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進行盈利,如果不能夠充分合理地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資金使用情況以及成本控制資源配置等方面,就無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調配。
因此在企業進行財務報表的整理和考察時,就需要對企業的各個部分支出和收入進行研究,將企業的盈利結構科學、合理、準確地反映出來,對于企業資產的結構分析,也會影響到后續企業資金投入計劃的制定,因此財務管理人員要加強企業財務結構分析工作,對盈利能力和結構進行真實的反映,提升企業的經營能力,將企業的經營模式和市場實際競爭狀況進行結合研究和分析,詳細地了解和掌控企業的盈利管理模式。
企業財務人員在新會計準則下,應當有更加詳細的分工,對于企業內部的資金流向和使用要有更加詳細的了解,及時地監控企業的發展情況。
3、注重財務報表的制定合理性
企業在新會計準則下進行財務分析,也要注重企業財務報表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如果財務報表的項目和條款不能夠符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要及時地進行修正。
在一般企業的運行當中企業的資金使用情況、經營情況、成本支出控制等,都需要做進企業的財務報表,最后還要分析企業的盈利結構、企業利潤表,以及企業的資產負債力、償債能力、資金管理效率等,通過一些系統和工具化的信息化軟件來幫助減少財務報表的滯后性,及時有效地更新財務報表,加強企業各個部門對財務管理工作的了解。
4、加強財務信息系統建設
在新會計準則下,對企業的科學化信息系統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系統能夠利用大數據互聯網平臺和計算機工具,讓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之間能夠具有一定的協同性,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財務聯系,讓企業的最新財務狀況能夠及時有效地得到更新和反饋。
同時企業信息系統的財務核算功能也能夠更加科學化,幫助企業執行財務分析,同時利用信息化系統的建設,能夠將企業的發展情況和最新的市場動態以及政策引入企業內,建立一個新型的模型來幫助企業進行經營的分析和管理。
這樣一來市場的經營政策變化都能夠在財務系統內得到體現,也能夠通過信息化平臺得到更詳細和深入的分析,從而使得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能夠根據市場和財務政策的變化,及時有效地制定出應對財務風險的措施和策略。
5、進一步提高財務分析人員素質
在新會計準則下必然要有一部分財務人員被淘汰,從而保證具有更高素質的財務分析人員能夠脫穎而出。因此,在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要及時地對財務分析人員的素質進行提升,加強對他們的培訓,降低工作中的誤差。通過各種各樣的工具,尤其是信息化系統和平臺的建設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風險。
企業可以定期地展開內部的分享交流會,讓有經驗的財務分析人員展開分享學習,同時派出相關的財務人員進行外部的培訓,了解市場上可能存在的風險和財務管理分析方法。設置一定的招聘門檻和考核形式,將財務人員的素質動態化地進行考察和長期保持在高水平區間,與時俱進地提高自身的財務管理能力。
總而言之,新會計準則下企業的財務運營能力提升是十分重要的,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運營情況,加強財務信息系統建設的科學性,注重培養提升財務運營人員的素質,注重財務報表和數據的有效性和真實性,做好企業盈利模式和結構的研究,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長遠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企業要遵守新會計準則的市場規律,嚴格地做好企業內部的自我監督和審計,督促反思自身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把握好行業導向和政策動態,更好地將市場反饋納入企業發展方向政策的制定當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