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呢,我們來了解一下,ACCA和CPA 都是特許公認的,從事的工作都是鑒證業務,主要是對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出具審計意見。
兩者區別在于,ACCA是國際認證,主要針對國際會計準則,CPA是中國注冊會計師認證,針對中國會計準則。在中國只有CPA擁有簽字權利。
再者,看個人的定位和以后的發展
1、如果去銀行等金融機構工作,兩個證書效力相當。因為銀行更看重會計能力,對證書沒有硬性要求。
2、在國內的會計師事務所,如果日后目標是經理級別,那必須要擁有CPA證書,這個是硬性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因為在國內注冊會計師證書是從業資格證,具有簽字權利。至于ACCA則沒有硬性要求。但是擁有ACCA證書的同學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就比較青睞,因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主要針對外資企業的財報審計,因此需要對國際會計準則須有深刻理解和較高的專業執業水平。
3、國企對證書沒有硬性要求,即使有或沒有CPA和ACCA證書。國企財務那塊要求的中、高級會計師。外企則注重ACCA,因為ACCA對國際財務會計準則更專業也更全面。
4、在國內發展無疑選擇CPA。走國際發展路線可以選擇考ACCA。不存在哪一種證書比較吃香,學得好、經驗豐富都吃香。
5、如果不去會計師事務所,CPA和ACCA 都差不多。但企業最主要還是看個人的工作能力和能為企業帶來多少效益。
備考ACCA或者CPA都需要一段特別漫長的過程,耗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所以在決定考CPA還是ACCA前,要規劃好自己以后的發展方向,當然個別學霸同學CPA和ACCA一起考也是沒問題的啦!
在會計道路上思考的童鞋,可以看看這篇文,希望小編的建議能給你們提供一點幫助。
關于商業票據,可能很多會計小伙伴不太了解,畢竟在我們工作中比較少接觸到。以下是關于商業票據的分類和特點相關介紹,來一起了解吧。
商業票據是什么?
商業票據是指由金融公司或某些信用較高的企業開出的無擔保短期票據。商業票據通常是不記名的,是一種無擔保的短期期票,有確定的金額及到期日。商業票據可以背書轉讓,可以貼現。
商業票據的擔保——信用擔保。
商業票據的發行人——一般為規模巨大,信譽卓著的大公司。
商業票據的發行方式 ——通過自己的銷售力量直接向投資者發行和通過商業票據交易商間接向投資者銷售。
商業票據的投資者 ——中央銀行、非金融企業、投資公司、 政府部門、基金和個人投資者。
商業票據的分類
1、按出票人不同:銀行匯票、商業匯票。
2、按承兌人的不同:商業承兌匯票、銀行承兌匯票。
3、按付款時間不同:即期匯票、遠期匯票。
4、按有無附屬單據:光票、跟單匯票。
商業票據的特點
1、票據是具有一定權力的憑證:付款請求權、追索權。
2、票據的權利與義務是不存在任何原因的,只要持票人拿到票據后,就已經取得票據所賦予的全部權力。
3、各國的票據法都要求對票據的形式和內容保持標準化和規范化。
4、票據是可流通的證券。除了票據本身的限制外,票據是可以憑背書和交付而轉讓。
在很多人看來,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是一樣的知識點,那么這兩者之間真的是一樣的嗎?有哪些不同呢?如果不太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有哪些不同?
簡單來說:準則和制度的發布都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因此兩者在內容上沒有實質性的差別,而只是制度制定的理念不一樣,前者是屬于原則導向的,而后者則屬于規則導向的。其實在這兩者之間是完全可以二選一的,而我國之所以即有準則,又有制度,正是因為當初沒有確定采取那一種理念來制定我們的制度
1、基本框架不同;企業會計準則是在基本準則的指導下,處理會計具體業務標準的規范。其具體內容可分為一般業務準則、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準則、財務報告準則三大類,一般業務準則是規范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計量要求,如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職工薪酬、所得稅等
2、頒布背景不同;會計制度的出臺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其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業自身的特色,而企業會計準則在稅收規范上,采取了和稅法更為趨同的計量規則,大大簡化了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在利稅影響因素方面,相對于《小企業會計準則》也有了具體的改進
3、特點不同;企業會計準則:在會計計量方面,要求小企業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在財務報告方面,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足稅收征管信息需求與有助于銀行提供信貸相結合:以稅務部門和銀行作為小企業外部財務報告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基于這兩者的信息需求確定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減少了職業判斷的內容,消除了小企業會計與稅法的大部分差異
以上就是有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區別,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相關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普通發票和專票是各位納稅人經常接觸的,也是各位會計人經常接觸的,那么普通發票的開具有哪些規定呢?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1、在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對外收取款項時,應向付款方開具發票,特殊情況下,由付款方向收款方開具發票;
2、開具發票應當按照規定的時限、順序、逐欄、全部聯次一次性如實開具,并加蓋單位發票專用章;
3、使用計算機開具發票,須經國稅機關批準,并使用國稅機關統一監制的機外發票,并要求開具后的存根聯按順序號裝訂成冊;
4、發票限于領購的單位和個人在本市、縣范圍內使用,跨出市縣范圍的,應當使用經營地的發票;
5、開具發票單位和個人的稅務登記內容發生變化時,應相應辦理發票和發票領購簿的變更手續,注銷稅務登記前,應當繳銷發票領購簿和發票;
6、所有單位和從事生產、經營的個人,在購買商品、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支付款項時,向收款方取得發票,不得要求變更品名和金額;
7、對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報銷憑證,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拒收;
8、發票應在有效期內使用,過期應當作廢。
以上就是有關普票開具的相關規定,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企業購進的固定資產,應按月計提折舊。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對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處理,應如何做賬?
政府會計制度固定資產折舊如何做賬?
固定資產會計分錄,看取得情況
外購的固定資產不需安裝的
借:固定資產
貸:財政撥款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應付賬款/銀行存款等
預算會計:
借:行政支出/事業支出/經營支出等
貸:財政撥款預算收入/資金結存
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財務會計:
借: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等
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固定資產折舊是什么意思?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企業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機器設備、食品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商業折扣和現金折扣雖然都屬于折扣,但這兩者的賬務處理是有區別的,當企業的業務涉及到現金折扣與商業折扣時,應如何做賬務處理?
商業折扣和現金折扣的賬務處理
(1)涉及商業折扣時的的會計分錄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注意:商業折扣一般是不需要作會計處理的,在銷售實現時直接從收入中扣除的)
(2)涉及現金折扣時的的會計分錄
銷售實現時: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銷售實現時同時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發生現金折扣時:
借:財務費用
貸:應收賬款
商業折扣與現金折扣的定義
商業折扣:企業為促進商品銷售而在商品價格上給予的優惠,商品銷售涉及商業折扣的應當按照扣除商業折扣后的金額確定銷售商品收入金額,商業折扣一般體現在同一張發票上。
現金折扣:是鼓勵客戶提早付款而給予的價格上的優惠,不需要體現在同一張發票上
商業折扣和現金折扣的區別
(1)目的不同。現金折扣是為鼓勵客戶提前付款而給予的債務扣除;商業折扣是為促進銷售而給予的價格扣除。
(2)發生折扣的時間不同。現金折扣在商品銷售后發生,企業在確認銷售收入時不能確定相關的現金折扣,銷售后現金折扣是否發生應視買方的付款情況而定;而商業折扣在銷售時即已發生,企業銷售實現時,只要按扣除商業折扣后的凈額確認銷售收入即可,不需作賬務處理。
票據的種類非常多,不僅有支票、匯票、本票。那么其中的商業本票和商業匯票之間有什么區別呢?
商業本票和商業匯票的區別
1、證券性質不同。匯票為委付證券,本票為自付證券。匯票是出票人要求他人付款的委托或指示,本票是出票人自己付款的承諾。
2、主債務人不同。本票為自付證券,出票人為主債務人;匯票為委付證券,主債務人承兌人,無承兌人時,則無主債務人。
3、承兌的不同。匯票除見票即付的匯票外均可以或應當請求承兌,本票無需承兌。
4、有無資金關系不同。本票為自付證券,一般都不需要有資金關系;但是由于匯票為委付證券,所以一般都必須有資金關系。
5、出票人和背書人責任不同。匯票的出票人應負擔保承兌和擔保付款的責任,背書人也應負承兌和付款的擔保責任;本票的出票人應負絕對付款責任,背書人僅負付款的擔保責任。
6、付款人的責任不同。本票的出票人即為付款人,自出票之后即應負絕對付款責任;匯票的付款人不在承兌時,可以不負任何票據責任,只有經承兌而成為承兌人后,才負付款責任。
7、票據種類不同。匯票包括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兩種;而本票僅指銀行本票,一般不使用商業本票。
8、付款方式不同。匯票可以見票即付、定日付款、出票后定期付款、見票后不定期付款,而本票僅限于見票即付。
9、付款期限不同。匯票的付款期限無此特別限制;而本票的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不得超過2個月。
商業本票的介紹
本票是和匯票相對的一個概念,本票是債務人向債權人發出的支付承諾書,承諾在約定期限內支付一定的款項給債權人。
對于企業信用愈好的商業本票,其市場的流通性愈佳,在此級市場的市場價格會愈好,這是因為發行公司的信用等級不同而有的差異。
基本上,商業本票可分為企業因實際交易行為,以付款為目的而簽發的;企業為籌措短期資金而發行的,稱之為融資商業本票。
銀行本票和匯票的相同點
匯票的付款、出票、背書、拒絕證書以及追索權等規定基本上都可適用于本票。二者之間有許多共同之處。
本票:承諾自己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是出票人簽發的。需要注意:我國的票據法所稱本票,是指銀行本票。
匯票: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或者在見票時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是出票人簽發的。是最常見的票據類型之一。
商業承兌匯票貼現的優點
1、降低融資成本:利用自身信用完成貨款結算。
2、操作手續簡便:客戶可以根據需要靈活簽發商業承兌匯票。
3、可以有效降低手續費支出,相對于銀行承兌匯票來說。
4、有助于企業培植自身良好的商業信用。
商業匯票貼現的會計分錄
1、貼現時的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實收貼現金額)
財務費用(貼現息)
貸:應收票據——面值(本利和)
2、轉逾期貸款
借:應收賬款
貸:短期借款
匯票如今是企業日常經營結算中十分常見的一種票據,匯票又分為了商業匯票和銀行匯票,那么兩者之間有什么區別?
商業匯票和銀行匯票的區別
1、意義不同:商業匯票是出票人簽發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銀行匯票是指由出票銀行簽發的,由其在見票時按照實際結算金額無條件付給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
2、當事人不同:商業匯票的出票人是企業,而銀行匯票的出票人是銀行。商業匯票的收款人是商業匯票上實際載明的收取匯票金額的人,而銀行匯票的收款人指的是從銀行提取匯票所匯款項的單位或者個人。商業匯票的付款人是對商業匯票金額實際付款的人,而銀行匯票付款人指的是負責向收款人支付款項的銀行。
3、適用范圍不同:各企業、事業單位之間只有根據購銷合同進行合法的商品交易,才能簽發商業匯票,而銀行匯票不僅適用于在銀行開戶的單位、個體經濟戶和個人,而且適用于未在銀行開立帳戶的個體經濟戶和個人。
4、使用對象不同:商業匯票的使用對象是在銀行開立賬戶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而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戶等的附屬單位等不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或個人以及雖具有法人資格但沒有在銀行開立賬戶的單位都可以使用銀行匯票。
商業匯票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付款單位簽發商業承兌匯票時:
借:應付賬款
貸:應付票據——商業承兌匯票
商業匯票到期支付票款時:
借:應付票據——商業承兌匯票
貸:銀行存款
收款單位收到已承兌的商業承兌匯票時:
借:應收票據——商業承兌匯票
貸:應收賬款(或其他有關科目)
將到期的商業承兌匯票交存開戶銀行辦理收款手續,并接到銀行收款通知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票據——商業承兌匯票
向銀行申請銀行匯票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申請時:
借: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匯票
貸:銀行存款
取得匯票時:
借:應付票據
貸:其他應付款——辦理匯票
支付匯票給往來單位:
借:應付賬款
貸:應付票據
匯票到期:
借:其他應付款——辦理匯票
銀行存款——匯票利息
貸:其他貨幣資金——銀行匯票
財務費用——利息
收到銀行匯票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借:應收票據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會計主管和財務主管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的職責范圍以及負責事務的不同,會計主管是企業會計機構的負責人,所以會計主管職責范圍會更為具體,也會更為專業;而財務主管一般是一個單位負責財務工作的主管,因而財務主管的職責范圍更大。
1、會計主管的職責主要是,依據國家法規制定企業財務制度;提交財務報告,匯報財務工作;組織分析活動,參與經營決策;督促管理人員足額上繳稅款;參與合同審查,維護企業利益;組織籌備資金,做好節源開流;組織會計人員學習,對會計人員進行評價和調配。
2、財務主管的職責主要是,制定本企業的會計制度;及時繳稅;組織統領財會部門工作;定期做財產清查;加強日常財務管理和成本控制;擔任高級管理人員的財務管理助理;做好財務部門的人力資源管理。
1、堅持原則,廉自潔奉公;
2、具有會計專業技術資格;
3、主管一個單位或者單位內一個重要方面的財務會計工作時間不少于2年;
4、熟悉國家財經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掌握本行業業務管理的有關知識;
5、有較強的組織能力;
6、身體狀況能夠適應本職工作的要求。
1、在會計事務所擔任會計員、成本會計、審計、管理會計、出納員等工作崗位。
2、在銀行從事理財規劃等工作。
3、在國企或者私企從事財務管理等相關工作。
4、在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從事資金管理、投資規劃等工作。
5、進入財務管理相關科研單位進行財務管理相關的科研工作,或者是進入高校成為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的老師。
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是一個備受矚目的職業,它代表著高素質的財務人才。ACCA考試是全球公認的財務領域最具含金量的考試之一,因其高標準和廣泛的認可而備受推崇。本文將探討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的職業發展前景,以及ACCA的含金量。
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證書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證書,擁有該證書的人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尋求職業機會。ACCA在全球范圍內受到認可的國家有很多,包括英國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歐洲聯盟(EU)、歐洲經濟共同體(EEA)、及瑞士、土耳其等多個國家。
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的職業發展前景廣闊。該證書可以為您提供一系列的職業選擇,如審計、財務、稅務、管理會計等等。此外,這個證書還可以讓您在職業發展中獲得更高的薪資和更多的晉升機會。擁有ACCA證書的人可以在世界范圍內的大型跨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中尋求職位。
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的就業前景非常廣闊,該證書的持有者可以在不同的行業和領域中找到工作。ACCA證書持有者可以在會計師事務所、企業、銀行、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中找到工作。此外,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還可以在政府機構和非營利組織中找到工作。
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的就業前景非常廣泛,這是因為ACCA證書持有者可以擔任許多不同的職位,如財務主管、審計師、稅務顧問、財務分析師、投資銀行家、風險管理顧問等等。此外,ACCA證書持有者還可以選擇自己的職業道路,如成為老板,開設自己的會計師事務所等等。
ACCA國際注冊會計師證書是全球公認的最具含金量的財務領域證書之一。該證書考試需要考生具備廣泛的財務和商業知識,以及高度的專業素養。該證書的持有者可以在全球范圍內尋求職業機會,其職業發展前景也非常廣闊。
中級經濟師考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試,備考期間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非常關鍵的。本文將為您提供中級經濟師備考心理建設的一些建議,幫助您保持良好的備考心態。
一、認識中級經濟師考試
在備考中級經濟師考試之前,首先要了解考試的內容和難度。中級經濟師考試是一個綜合性的考試,內容包括經濟學、管理學、法律、會計學等多個方面,難度較大。因此,備考中級經濟師考試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
二、制定合理的備考計劃
制定合理的備考計劃是保持良好備考心態的關鍵。備考計劃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包括備考時間、備考內容、備考方法等。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制定一個可行的計劃,避免過于緊張和過度放松的情況出現。
三、保持積極的心態
備考中級經濟師考試需要有積極的心態。在備考期間,要保持樂觀、自信的心態,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通過考試。同時,也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要放棄,堅持到底。如果遇到困難,可以向老師或同學尋求幫助,共同進步。
四、注意休息和放松
備考中級經濟師考試需要有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因此,在備考期間,要注意休息和放松。可以通過運動、聽音樂、看書等方式緩解壓力,調整心態。同時,也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保證營養均衡。
五、總結經驗,不斷提高
備考中級經濟師考試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在備考期間,要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備考計劃和備考方法。可以通過做模擬題、參加培訓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備考水平。同時,也要注意學習方法,掌握好學習技巧,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中級經濟師備考心理建設非常重要。通過認識考試、制定合理的備考計劃、保持積極的心態、注意休息和放松、總結經驗、不斷提高等方式,可以幫助您保持良好的備考心態,取得優異的成績。
財務管理和會計的區別體現在定義和范疇;目標和職責以及時間維度的不同。
1. 定義和范疇:
會計是一門專業,主要關注記錄、分類和報告財務信息的過程。而財務管理是一個更廣泛的概念,涵蓋了會計以外的財務決策、資金管理、投資分析等方面。
2. 目標和職責:
會計的目標是提供準確和可靠的財務信息,以滿足內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需求。財務管理的目標是優化公司的財務資源,以實現公司的財務目標和戰略。
3. 時間維度:
會計主要關注過去的財務信息,通過記錄和報告歷史數據來提供決策依據。財務管理更關注未來的財務決策和規劃,以支持公司的長期發展。
4. 范圍和內容:
會計涵蓋了財務報表編制、會計準則遵循、審計等方面的內容。財務管理涵蓋了財務規劃、預算控制、投資決策、風險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財務管理和會計的聯系:
1. 數據來源:
財務管理的決策和分析需要依賴會計提供的財務數據。會計是財務管理的基礎,提供了財務信息的基礎數據。
2. 決策支持:
會計提供的財務信息為財務管理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和參考。財務管理依靠會計信息進行預測、分析和決策。
3. 目標一致:
會計和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都是為了實現公司的財務目標和利益最大化。會計提供準確的財務信息,為財務管理提供決策支持,以實現公司的長期發展。
4. 信息共享:
會計和財務管理之間需要進行信息共享和溝通,以確保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一致性。財務管理需要了解會計的原則和規定,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釋財務信息。
財務杠桿又稱資本杠桿、融資杠桿,或者是負債經營。財務杠桿是由于企業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簡單地說,財務杠桿就是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賺取更多的利潤。
我們知道,企業資本結構是企業長期資本來源的構成和比例關系。一般情況下,企業的資本有長期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構成,不同的資本結構對企業運營狀況和結構的影響是不同的。財務風險與財務杠桿的關系。現實中,我們知道,財務風險是由于企業運用了債務融資方式而產生的喪失償付能力的風險,而這種風險最終是需要由普通股股東承擔的。企業在經營中經常會發生借入資本去進行負債經營,但不論經營利潤多少,其需要承擔的債務利息是不變的。當企業在資本結構中增加了債務這類具有固定融資成本的比例時,固定的現金流出量就會增加,特別是在利息費用的增加速度,超過了息稅前利潤增加速度的情況下,企業會因為負擔較多的債務成本,并將會影響凈利潤的減少,同時企業發生喪失償債能力的概率也會增加,導致財務風險增加;反之,當債務資本比率較低時,財務風險就小。
財務杠桿系數。對財務杠桿計量的主要指標是財務杠桿系數,也就是,財務風險的大小一般用財務杠桿系數表示,財務杠桿系數是企業計算每股收益的變動率與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之間的比率。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表明企業財務杠桿作用越明顯,但財務風險也就越大;反之,如果財務杠桿系數越小,表明財務杠桿作用越小,財務風險也就越小。應該說,在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中,債務利息或優先股股息這類固定融資成本是基本因素。
在一定的息稅前利潤范圍內,債務融資的利息成本是不變的,隨著息稅前利潤的增加,單位利潤所負擔的固定利息費用就會相對減少,從而單位利潤可供股東分配的部分會相應增加,則普通股股東每股收益的增長率將大于息稅前利潤的增長率。反之,當息稅前利潤減少時,單位利潤所負擔的規定利息費用就會相對增加,從而單位利潤可供股東分配的部分相應減少,普通股股東每股收益的下降率將大于息稅前利潤的下降率。如果不存在固定融資費用,則普通股股東每股收益的變動率,會與息稅前利潤的變動率保持一致。這種在某一固定的債務與權益融資結構下,由于息稅前利潤的變動引起每股收益產生更大變動程度的現象,被稱為財務杠桿效應。固定融資成本是引起財務杠桿效應的根源,但息稅前利潤與固定融資成本之間的相對水平決定了財務杠桿的大小,即財務杠桿的大小是由固定融資成本和息稅前利潤共同決定的。我們知道,負債比率是可以控制的。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安排資本結構,適度負債,使財務杠桿利益,抵消風險增大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總之,財務杠桿是由于企業債務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大于息稅前利潤變動的杠桿效應。簡單地說,財務杠桿就是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賺取更多的利潤。財產杠桿的計量是財務杠桿系數,其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財務杠桿作用越明顯,但企業的財務風險越大。
一、企業財務風險的含義及形成財務風險是指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受各種難以預料或控制的因素影響,造成財務狀況不確定而使企業有蒙受損失的可能性(這里指純粹風險)。財務風險是企業風險貨幣化的表現形式,根據形成過程劃分,一般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籌資風險;二是投資風險;三是信用風險。
二、企業財務風險評價指標設置一些學者認為,財務風險評價指標應包括盈利能力、資產管理能力、償債能力、發展潛力,將企業短期財務指標與發展潛力指標相結合,互相補充。還有學者研究財務預警指標,以現金流量為基礎,重點把握兩類指標:現金盈利值和現金增加值。這些觀點在定量分析方面有重要的貢獻,但財務風險是復雜的,筆者認為基本的財無風險評價指標應包括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管理能力、成長能力、現金能力指標,因為這些都可能影響一個企業的財務:沒有足夠的盈利能力,企業不能生存;不能到期償債,企業可能宣告破產;資產的使用效率不高,會影響盈利能力;沒有利潤的增長,企業不會持續生存。另外,企業在可能的情況下還應設置定性指標,如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財務人員的流動性、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等。
因為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這些因素既反映企業基本財務狀況,又影響財務活動、財務決策。財務風險本身具有綜合性,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有風險最終都反映在財務風險中,使決策科學化和合理化是防范財務風險的重要手段,所以企業必須建立科學的決策機制。公司董事會與財務經理人員是委托與代理的關系,公司財務經理人員受聘于董事會,在權限范圍內財務經理有權對日常財務經營活動,包括組織實施公司年度經營計劃和投資方案,擬定公司具體財務制度等進行決策,其他人不得隨意干預,同時董事會對財務經理人員的經營績效進行評價和監督。"
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著兩大類風險:一類是經營風險。經營風險通常是由于企業產品成本過高、市場占有率低、管理效率低下、發展戰略錯誤等造成的,經營風險可以通過加強內部管理、開拓市場以及加強新項目的可行性論證來避免。另一類風險就是財務風險。通俗來講,就是企業不能償還到期債務的風險。如果企業不能到期償還債務,債權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債務人破產清算來清償債務。應對財務風險,需要保證企業有足夠的現金,加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財務風險可以通過企業的變現能力來評價。網上曾有人形象地寫過一副對聯,上聯是“拆東墻補西墻墻墻不倒”,下聯是“借新債還舊債債債還清”,橫批是“資本運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財務風險的含義,短期債務是企業最迫切需要償還的債務,長期債務則可以通過新的融資來償還,所以,資產變現能力是衡量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指標。變現能力也稱為短期償債能力。
通常采用的指標有: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一般來說,流動比率越高,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就越強。但是,流動資產過多,也會影響資產的使用效率。因此,綜合考慮,流動比率不是越高越好,合理的流動比率是2
2、速動比率
速度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流動資產中存貨的變現能力相對較差,而且容易發生損壞,當存貨積壓或成本與市價之間存在較大差距時,就會無法實現盈利。比如服裝制造企業,如果服裝不能及時賣出去,過季之后就只能“揮淚大甩賣”,其售價常常不及成本的一半。一般來說,存貨約占流動資產的一半,因此合理的速動比率為1.但是該指標也會因為行業的不同而可能存在差異,比如大量使用現金銷售的商店,幾乎沒有應收賬款,大大低于1的速動比率也是正常的。
3、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貨幣資金+有價證券)/流動負債
現金比率反映的是企業的即時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現金比率越高,說明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現金比率一般認為應在20%以上為好。現金比率偏低,說明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還是有一定的風險,應縮短收賬期,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以加速應收賬款資金的周轉。在進行財務分析的時候,從較長的趨勢進行分析會更有意義,選擇恰當的標準也是很重要的。
企業財務分析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它能夠幫助企業家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發現潛在的風險和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然而,很多企業在做財務分析時往往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本文將介紹企業財務分析的八個步驟,讓你輕松掌握財務分析的技巧,讓你的財務狀況一目了然!
第一步:準備數據
在進行財務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公司過去一年或幾年的財務報表數據,包括利潤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等。這些數據可以來自于公司的賬目、稅務報表等。
第二步:制定計劃
制定一個詳細的財務分析計劃,包括分析的日期、數據來源、分析內容、分析方法等。這個計劃可以幫助你在分析過程中不偏離主題,更加高效地完成財務分析任務。
第三步:核對數據
在進行財務分析之前,需要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核對和驗證,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這可以通過與公司賬目、稅務報表等數據進行核對,以及與其他財務報表進行比較來實現。
第四步:做出比較
將公司的財務報表與同行業、同規模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公司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風險。同時,還可以通過比較公司的不同時期財務報表,來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變化情況。
第五步:進行財務指標分析
財務指標是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包括利潤率、周轉率、負債率等。通過對這些指標進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發現潛在的問題和風險。
第六步:做出預測
通過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可以預測公司未來的財務狀況和趨勢。這可以幫助企業家更好地制定未來的財務計劃和戰略,避免潛在的風險和問題。
第七步:提出建議
在進行財務分析之后,需要對發現的問題和風險提出相應的建議和解決方案。這些建議可以包括優化成本、調整銷售策略、降低負債等。
第八步:定期匯報
定期向公司高層匯報財務分析結果,讓公司高層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趨勢,同時也可以得到公司高層的反饋和建議,進一步優化公司的財務策略和計劃。
以上是企業財務分析的八個步驟,它們能夠幫助你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更加高效、準確。通過這些步驟,你可以輕松掌握財務分析的技巧,讓你的財務狀況一目了然!
企業半年或年度結束,都會進行財務分析。財務分析的內容和結構因不同行業或企業而千差萬別。但基本內容應該是趨同的。現發布一篇基本的財務分析模式,供各位網友參考。
第一部分 主要經濟指完成情況
1、各項指標的計算口徑和格式按財務簡報的要求和格式填列。
2、各項指標除與計劃數對比外,還應與上年同期數進行對比說明。
第二部分 經營業績分析
從銷售、產值、回款、利潤等方面對公司本期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評價。
1、銷售收入、回款、產值的趨勢分析
通過圖表的形式,對以上指標的月度發展趨勢、與去年同期對比等數據進行
簡要評價,重點是銷售回款的完成情況分析。
2、利潤構成的分析;
3、利潤的穩定性和真實性評價
收入與成本關系的合理性分析;
提示應收帳款、不良資產、投資收益、補貼收入、各種計提對利潤的影響;
提示影響利潤的其它因素。
第三部分 成本費用分析
主要看成本費用項目與收入和利潤的關系,看支出的提高或降低是否帶來了利潤的增加,而不是簡單地看成本費用支出的變化情況。
1、成本費用控制總體情況及評價;
2、材料耗用:比較分析原材料消耗與上期對比增減變化情況,對變化原因作出分析說明;
3、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與財務費用的增減變化情況并分析變化的原因,對業務費、銷售片區費用等大額支出單列分析。
第四部分 資產結構分析
1、從資產的質量、資產的流動性、資產的贏利能力的變化及其與負債的關系等方面分析、判斷資產結構的合理性,即:增產(資產)是否增收、增收是否增利、增利是否增效(效益)、增效是否增債等。
對發生重大變化的有關資產和負債項目作分析說明(如長期投資等)。
對數額較大的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的形成原因和攤銷情況作分析。
對其他影響企業效益和財務狀況較大的項目和重大事件作分析說明。
2、存貨分析
根據產品銷售率分析本公司產銷平衡情況;分析存貨積壓的形成原因及庫存產品完好程度;分析本期處理庫存積壓產品的情況,包括處理的數量、金額及導致的損失等。
3、應收賬款分析
分析金額較大的應收賬款形成原因及處理情況,包括催收的進度情況;本期未取得貨款的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例,如比例較大的應說明原因;應收賬款中非應收貨款部分的數量,包括預付貨款、定金及借給外單位的款項等。
半年、年度分析應對應收賬款(包括其他應收款)進行賬齡分析,予以分類說明。
第五部分 贏利能力分析
主要對產品、工程項目、資產的贏力能力進行分析評價。
第六部分 現金流量分析
從現金流入、流出結構,現金滿足程度,自由現金流量,企業造血功能等方面進行合理性評價。
第七部分 經營風險分析
從企業發展規模、償債能力、贏利能力、營運及發展能力等方面,綜合評價財務狀況的優劣,提示財務風險和資金危機,進行虧損預警和異常波動警示。
第八部分 措施與建議
根據財務分析和企業實際,針對企業經營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或合理化建議。
(一)結合具體產業情況,對企業生產、經營提出合理化建議;
(二)對前期反映出的矛盾和問題進行跟蹤,要說明當前采取的應對措施和進展情況,要從制度建設上找到防微杜漸的方法;
(三)對現行財務管理體系和制度提出建議;
財務BP,這是會計圈近幾年流行起來的詞匯。BP中的B指的是Business,是業務、商業的意思,P指的是Partner,是伙伴、同伴、同伙的意思,財務BP連起來就是指財務人員是業務的伙伴。從字面意思解讀,能得出一個結論,財務BP需要走進業務,融入業務,理解業務。
一、財務BP任職的技能要求
現在大型企業的財務部普遍設立了財務BP崗,財務BP崗等于從傳統的財務管理崗中分離出來,成為了企業財務管理的一個新的分支。財務部會把財務BP派駐到各業務口,派駐過去后,財務BP就具備了業務管理人員的身份,成熟的財務BP應是業務口的核心管理人員之一。
在組織關系上,財務BP身在財務部,心在業務端,他是聯系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紐帶。正因為財務BP兼具雙層身份,所以他有兩方面的工作職責要求,一方面他要把財務管理的要求落實到業務管理之中,另一方面他要協助所在業務口的一把手抓好業務,致力于識別風險、提高效率、降本增效,與其他業務負責人一道推動經營目標完成。
履職財務BP,沒有特殊的財務技能要求,他一般不負責業務口的賬務核算與納稅申報,主要是借助預算、分析、內控、考核等財務工具做好業務管理。除財務專業技能外,財務BP需要具備較綜合的管理能力,包括但不限于溝通能力、協調能力、領悟能力、彌合能力。
二、財務BP的發展潛力
財務BP本質仍是管理會計,只是這個管理會計的定位更加明確,他是聚焦于某一具體業務事項的管理會計。如投資型財務BP聚焦投資項目,市場型財務BP聚焦銷售管理與客戶管理,項目型財務BP聚焦工程項目。
大型企業的財務BP一般由資深財務人員擔任,成熟的財務BP是財務人里最懂業務的,是業務人里最懂財務的。財務BP發展的空間較大,既能擔任子公司CFO,也能回總部擔任財務部門負責人,還可以轉崗擔任業務負責人。可以這么說,“業務”是財務BP創造價值的天地,“財務”是打開這片天地的鑰匙。
三、客戶導向是財務BP履職的出發點
做好財務BP,有兩點很重要,一是要有業務思維,要懂得立足業務去思考財務的問題,二是恪守服務本分,扔掉財務監督的執念,從里到外把自己當成業務人。
華為有一個管理理念,滿足客戶需求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這個管理理念也適用于財務人員。以財務BP為例,多數情況下財務BP并不直接面向客戶,又該如何體現客戶導向呢?在這里我想做個說明,我們不要狹隘地理解客戶這個概念,外部客戶是客戶,內部客戶也是客戶。財務BP服務的對象有外部客戶,更多的是內部客戶。
業務部門就是財務工作最主要的內部客戶。財務工作一般不能直接為公司創造價值,其價值需要通過業務來體現。因此,財務人員要具備服務意識,主動做到為經營服務,為一線服務,為作戰服務。財務BP如何踐行客戶導向呢?做好常規服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換位思考,對業務可能出現的例外問題、突發問題要預先謀劃、特事特辦、事后規范。
任正非先生提出,財務服務要實現高鐵化,讓客戶感受到的永遠是簡便、快捷。財務服務要方便業務,把復雜的程序和工作留給自己,然后通過自身努力把復雜工作人工智能化,進一步解放自己。通俗地講,財務服務應該是“潤物細無聲”,時刻都在為業務服務,都在為業務拓展保駕護航,卻又讓業務感受不到服務的存在。財務服務高鐵化,非常形象的表達,我們不妨將之視作財務BP是否堅持客戶導向的評價原則。
會計恒等式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稍有財務基礎的同學都可以脫口而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等式源于15世紀的意大利,左邊描述公司擁有多少資產,右邊描述資產的產權歸屬。這是一個天才的設計,一經問世便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最終成為全世界記賬者的圭臬。
然而,這個等式是完全站在做賬人的角度說的,如果站在看賬人的角度,還有一個等式,即會計=經濟真相+計量差錯+偏見,會計信息不可避免地被計量差錯和信息提供者的偏見所影響。從使用目的來看,會計報表是企業管理層做出的、提供給外部第三方使用的、了解企業經營信息的一套語言體系。和漢語、英語一樣,既然是語言,那么它就不僅有紀實功能,還有文學功能。
因此,閱讀報表、了解會計準則不能止于熟練,很多時候我們還要站在會計準則制定者的角度,思考會計制度的底層邏輯,把握會計核算的發展趨勢,而不僅僅是記住當下的每一條規定。隨著現代社會經營活動越來越復雜,會計準則在不斷變化,變得越來越煩瑣,時常令從業者苦不堪言。
但是換一個角度看,制度制定者之所以要讓準則變得煩瑣,就是想讓會計報表中蘊藏更多的信息,更加全面地展示企業的經營情況,這實際上是送給從業者的大禮。只不過,更多的信息可能不在利潤表或者任何一個單一報表中,在慣性思維下盯住一張報表看可能會產生重大偏誤。
如果我們能夠完全吃透三張報表,那么可以看到會計準則的歷次修訂其實都是有利于投資者的,真正不利于投資者的,是那些不體現在報表中的交易或協議,在報表中出現的權利或者義務,從信息量的角度看,其實是越復雜越好。
整體來看,會計核算有四大發展趨勢,這四大趨勢正是歷次會計準則修訂的原動力。
第一,在所有資產中,企業金融資產的占比正在變得越來越高,由此導致金融資產的計量方式越來越細化、越來越煩瑣。與生產類資產、營運資產相比,金融資產本質上是一種產權安排,是對別人的生產類資產、營運資產的占有。隨著生產方式的復雜化、產業鏈分工的深化,股權投資、交叉持股、衍生品套期、財務管理愈發成為企業的“經常性業務”,為了更好地描述這些產權安排,金融資產的計量方式正在快速迭代,按照各種情況分類,最終將形成一個準則矩陣。
第二,公允價值計量的適用面變得越來越廣。從會計計量的底層原則來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規則制定者本身也在糾結,會計報表究竟是描述歷史還是面向未來,應該采用成本計量還是公允價值計量。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目的是多樣的,因此規則制定者必須在多方面需求之間尋求平衡,謹慎又謹慎。
但是從近年來歷次準則修訂來看,會計核算的發展方向是面向未來的,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科目正在快速擴容。這個趨勢與第一條中金融資產占比提升是一脈相承的,金融資產最大的特點是擁有更高的流動性,從而為公允價值計量提供條件。除此之外,資產的定期減值測試、匯兌損益調整等都是廣義的公允價值計量。
預計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定價功能的完善、審計行業監管的成熟,公允價值計量的范圍還會進一步擴大,使得報表更加面向未來。
第三,管理層的意圖正在成為會計核算方法的影響因素。以少量、非重大影響的股權投資為例,按照財政部2017年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如果管理層打算長期持有,則計入“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或“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如果打算短期持有,則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管理層的持有意圖是該項資產計量方式的核心參考因素。這種規定毫無疑問增加了報表的調節空間,但是同時也讓投資者可以從計量方式中得知管理層的持有意圖,增加信息量。
第四,表外項目越來越少,凡是能夠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的、和企業經營活動有關的交易安排,都要盡可能地體現在報表中。以保修條款、消費積分、經銷商返利等為例,凡是因企業當期經營行為而產生的潛在義務,都要按照估計量,在本期報表中計提“預計負債”“預提費用”“其他流動負債”等。至于估計量是否準確,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這項潛在義務必須體現在報表中。
最新的變化是有關租賃資產的,自2021年1月1日起,A股報表全面執行租賃新規。在此之前,租賃分為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兩種,其中經營租賃屬于表外租賃,除了每年計入利潤表的租賃費用外,我們從報表中看不到租賃資產本身的任何情況。2021年之后,所有的租賃資產都必須按照未來租賃金額的現值,同時增加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類似的規定還有套期會計中的衍生金融資產和衍生金融負債,新規則讓報表變得越來越臃腫,但是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作為專業的投資者,我們不僅需要知道這些變化及當前最新的會計規定,更要知道這些變化背后的邏輯。會計報表里面記載了公司的過去和現在,財務分析既是投研決策的起點又是邏輯驗證的終點,但這也僅僅是投研決策中的一個環節。
更進一步地說,把財務分析技巧都背下來其實不叫財務功底好,它僅僅是一項工具,我們需要的是將財務分析融入整個投研流程中,為投研工作賦能。就像管理學大師大衛·梅斯特在其著作《專業主義》中所說,專業的對立面不是不專業,而是熟練。
企業最重要的資源是人力資源和財務資源。企業是由一系列契約組成,由財務資源的提供者(股東和債權人)將原始的財務資源—貨幣資金轉化為一系列的人力資源,各類有形和無形的資產來創造一個商業系統從而為社會提供價值,通過增值的價值服務而達到為股東創造價值的社會組織。
所以財務總監的職能是在企業中協助股東對企業財務資源進行管理,以期貨幣資本價值ROI最大化。
財務資源是一個由貨幣形態到一系列實物和非實物狀態并最終轉化為貨幣形態的資源(表內各要素科目和表外要素)。當然其中最重要的是貨幣資金,因為資金流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就如同一個人的血液,很多企業并不是倒在企業本身資產形態或者價值形態的損耗,而是死在盲目擴張中資金流斷裂和在面對消費習慣變化時未能有足夠的資金流及時轉型的過程中。
那么管理好財務資源我們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我認為最重要的2個工具:會計信息統計系統和管理報表系統(注意是管理報表而不是報表管理)
會計信息統計系統
會計信息統計是財務的基本功能,按一定的強制性規則和行業慣例將財務資源在企業各個流程節點的形態進行統計,從而形成我們經常用的三表一注。會計語言首先是一門商業語言,按這一套系統的語言統計出來,從而我們可以對企業歷史情況(縱向)和行業競爭對手、上下游產業鏈(橫向)進行比較經營成果和資產狀況分析,從而評價財務資源的轉化率(ROI)。
管理報表系統
注意我理解的是管理報表而不是報表管理,我認為報表管理是先產生了報表對報表進行優化(比如為達到某種考核目標的盈余管理和監管方需要或者商業伙伴的關系維護等目的),管理報表是意味著在報表產生前,我們對財務資源的配置,業務計劃和商業安排,戰略過程的管理和評價,以期按會計系統產生的報表達到我們預期的商業效果。其中包含如下2個模塊:
預算和評價系統
預算是財務資源配置最好的工具,預算不是說年初定一個目標,按目標分解成年度預算就一定按預算去執行,有預算就花錢,沒有預算就不能花錢。首先預算管理應該是一個滾動預算的概念,在我們商業環境和產品服務越來越短的生命周期和變化下,一個行業可能半年都是一個變化。所以商業的競爭周期是越來越快,特別是在TMT領域很多產品周期是以月為單位,而不是年的概念,所以傳統的預算按年來計劃和配置資源已經不符合經濟發展的周期,預算就是要綜合考慮在哪些方面該投入和通過過程控制,不斷優化資源整合來評價,最終達到商業安排的目的,而不是盲目的認為預算就是該花多少錢,超過預算多少錢就不能去開支,商業競爭瞬息千變萬化,我們要按零基預算和滾動預算理念去開展。
資本預算:財務資源從何來,資本結構和資本成本是一個管理者必須考慮的問題,如何獲得低的資本成本,最優化的資本結構對應不同的商業項目,由于目前金融產業未完全市場化,所以對于民營企業很多財務總監的首要職能是如何取得資金(銀行貸款和A股上市),所以目前市場對于一個財務總監的價值判斷更多是搞的來錢搞不來錢的能力,這是特定時期對財務總監這個崗位賦予的特定的職能。但是我判斷在未來利率市場化等金融市場完全開放后,財務總監更重要的思考不是搞錢的問題,而是應該去看我的資本結構、資本成本和項目之間的關系。比如我一個集團有房地產的項目,那么對于這種杠桿較大和利潤率高于債務成本的項目肯定要配置的是債務資本,如果一個集團下面有連鎖便利店的項目就不能按債務資本去配置,因為你的息稅前利潤率還不夠債務成本率。
經營預算:經營預算我理解的是對已經成型的商業項目,去按商業流程規劃財務資源,在人力資源的投入,在資產資源的投入等。要在深刻了解產業競爭狀態和企業自身能力后制定出長期和短期的財務資源配置,包括信貸政策,存貨流轉和資產的重置、貨幣形態和非貨幣形態資源的轉化等。
創新項目預算:企業不是在創新失敗中死去就是在創新的革命中死去,所以創新是企業長青的DNA,而創新也意味著風險和失敗,所以我們要慎重對待創新項目,用小本錢做大買賣,最低的成本達到建立商業嘗試和競爭壁壘是任何一個企業都想擁有的機遇,就像國家工信部每年安排一部分資金做技改資金一樣,一個企業應該在每年的利潤和資本中安排單獨安排一部分創新的項目,有必要對這部分財務資源進行單獨預算,監管和評價。
戰略的驗證和風險控制:不管是經營預算還是創新項目預算,財務總監應該針對行業和企業的戰略目標建立一套財務模型,階段性對預算項目去評價和驗證,比如我投資一個3年期的O2O店鋪,第一個半年估計還是建設階段,那么建設階段我匹配多少財務資源,第二個,第三個半年其又產生多少商業利益,如何去配置資源和評價資源,需要用財務模型去驗證下,并在后續的每一個半年中去觀察是否實現效果和預期驗證模型的吻合性,有可能第三個半年都未達到預期效益,那么就得評價是策略的問題還是執行的問題,如果是策略的問題就得考慮將項目投資損失降低到最低的水平。通過不斷地驗證和測試觀察,及時預警和評價,做到財務資源在戰略項目的最大轉化。
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保證企業的財務資源在企業內部科學高效運行的一套制度安排,并保證財務資源在最后形成客觀準確的報告體系的有力工具,具體可參照財政部關于內控的各項指引,應該結合所屬的行業進行細化和調整,其中現金安全的控制是尤為重要的,除了日常各賬戶的運行安排,還有對資金流的預測并對盈余資金的管理收益化,還有信貸政策、供應商采購和有形資產的保管及運行等。
2財務總監的思維模式:財務思維和業務思維
源于一次招聘:招聘財務經理,我面試的是一個從事軟件外包企業出來的女孩,面試的時候詢問了其成本核算流程,收入結算流程和公司組織架構及財務部運行結構,從財務的角度還是了解清楚了其業務流程和財務核算流程的,但是后面老板面試完后給我的反饋是:應聘的人不了解其公司業務,說不清楚公司業務流程。
后面我就想可能存在的二點:1、老板用的是業務思維去詢問,而應聘者要么理解不了業務思維的邏輯,要么是用財務思維思考和用財務語言回答這個問題,導致溝通的偏差。2、老板問專業的問題,比如你們市場渠道是如何做營銷如何看待競爭策略的這些,對于一個財務經理來說,他可能還沒有深入到那個層次,財務只知道那個營銷渠道花了多少錢,銷售占比多少,沒有去洞悉具體競爭的營銷手段有哪些,營銷工具有哪些和潛在的競爭。
所以作為一個財務管理者,當你的上級是非財務型的領導的時候或者你需要和業務部門深入溝通的時候,你應該把問題轉化為業務思維并用簡單的業務語言去描述問題和溝通解決方案,因此很多企業的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的分歧較多,而一個財務知識卓越的管理者如果他的直接上司是一個財務專業出身的人的時候,很好溝通和理解,但是面對非財務型領導的時候,雙方的落差比較大,這一點需要我們財務管理者去思考,如何運用有效的溝通工具,如何在不同的場合,將財務語言簡化、轉化來解決問題。
3、財務總監的管理境界:越規則越人文
在中國這個市場下,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很多老板既想做大又不想按法律履行義務,這些都是企業和財務人的底線。
在具體企業的業務運行中,業務部門和老板對這些的認識和財務經常是有分歧的(經常的說辭是別的企業都這樣做可行,言下之意你的財務水平有限),所以財務人要把握在底線規則的前提下,如何區分罪與非罪,抓大放小,一定要和業務部門提前溝通,在業務發生前就規劃好這筆業務如何在賬面體現和處理,最終對報表的影響是什么,事項的處理需要哪些合同和票據的支持。做到在事前溝通好并把握好規則,只要風險提示和把控到位就已經盡職了。這就是我理解的該規則的東西要按按規則走,該人文的事情要人文,越規則越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