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國家出臺了政策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
問:(1)現在國家不是出政策上說中小企業免征社保嘛,那對于中小企業的認定是怎么認定呢?
(2)像我們公司,總公司在A,然后在全國各地有多個分公司,那對于每個分公司是分別可以認定中小企業,還是需要以整個公司來計算規模(包括總公司和分公司)呢?
答:(1)根據人社部發[2020]11號相關規定:各省根據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結合本省實際確定減免企業對象。
據此,建議貴司參考總公司所在省市關于中小企業的認定標準。
(2)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社會保險費司的問答,本次政策是針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參保企業劃分的。所以貴司應該是以總公司為準,各個分公司不屬于本次政策適用對象。
相關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的通知》(人社部[2020]11號)
一、自2020年2月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除湖北省外)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統稱省)可根據受疫情影響情況和基金承受能力,免征中小微企業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免征期限不超過5個月;對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可減半征收,減征期限不超過3個月。
二、自2020年2月起,湖北省可免征各類參保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免征期限不超過5個月。
三、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企業,可申請緩繳社會保險費,緩繳期限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四、各省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確定減免企業對象,并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不增加企業事務性負擔。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稅務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就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具體貫徹實施工作答記者問》
問:企業比較關心自己的劃型分類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如何確定各類企業的劃型?
答:確定企業劃型是精準實施減免政策的前提。各地應按照工信部、統計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等規定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參保企業劃分類型。相關部門已有劃定結果的,直接采用現有結果;尚未明確的,可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一是根據企業現有參保登記、申報等數據按現行標準進行劃型。二是現有數據無法滿足企業劃型需要的,可實行告知承諾制,不增加企業事務性負擔。企業分支機構按其所屬獨立法人的類型劃型。參保企業對劃型結論有異議的,可提起變更申請。政策執行期間,新設企業要按時辦理參保手續,各地要對新參保企業及時做好劃型,確保其按規定享受相關減免政策。
法律關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屬于法律關系三大要素范疇。對于初級會計考生而言,法律關系主體種類及應具備的能力是比較重要的一個知識點,需要重點掌握。
法律關系主體種類
法律關系主體的種類是初級會計職稱的較高頻考點。首先能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有這些種類:
自然人,自然人包括中國公民,外國公民和無國籍人。因此并不是只有中國國籍的人才能成為我國法律關系的主體。而且還要注意的是稅法上的“個人”包括個體工商戶(商自然人)和其他個人。
組織,其中組織當中有法人組織與非法人組織之分。(其中法人組織可以獨立承擔民事責任,非法人組織不具有)法人組織又可以分為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其中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屬于營利組織,而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屬于非營利組織。而非法人組織有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等。
國家,國家在一定情況下,可以作為一個整體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例如,國家作為主權者是國際公法關系的主體,可以成為外貿關系中的債權人或債務人。
法律關系主體應具備的能力
法律關系主體是法律關系的參加者,是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受者和義務的承擔者。享有權利的一方稱為權利人,承擔義務的一方稱為義務人。要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應當具備權利能力和相應的行為能力。
權利能力。權利能力是權利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
行為能力。行為能力是指權利主體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
財務報表簡稱財報,是一套會計文件,是會計主體對外提供的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的會計報表,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附注。
三大財務報表是什么?
會計的三大報表是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
1、資產負債表,是指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財務狀況的報表。
2、利潤表,是指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報表。
3、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報表。
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
首先準備好表格,在表頭將公司名稱和時間等基本信心填寫好,根據準備好的項目匯總表,包括資產項目、負債項目和所有者權益項目,按照表格順序填入,需要計算的,則根據會計等式將其計算好后,再填入表格。
利潤表的編制方法
利潤表包括表首和正表兩部分,填表方法和填資產負債表的方法大概一致,只需將資產負債表上已經計算好的數據填入表格即可,若在資產負債表上沒有列出,則需要另外計算。主要反映企業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收入與成本,得出營業利潤,最后得出凈利潤。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填表方法和填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的方法一樣,而且有的數據可能根據填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的的數據來填寫。
會計基本假設是會計確認、計量及報告的前提,它也是初級會計實務考試中比較重要的知識點之一,那么會計基本假設包括哪四個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的內容
會計基本假設都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以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會計分期的目的:通過會計期間的劃分,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連續、相等的期間,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縮報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吿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在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之所以選擇貨幣為基礎進行計査,是由貨幣的本身屬性決定的。
會計基本假設的作用
會計主體的作用:所謂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通俗的說就是你現在正在某個單位做會計工作,這個單位就是所謂會計主體。會計主體這個前提非常重要,在會計實務中它界定了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空間范圍:因為有的會計業務,如你單位賒銷給某公司的產品,對會計主體來講是債權。如果對于購貨單位來講,就變成債務了。
持續經營的意義:它可使會計原則建立在非清算基礎之上,從而為解決很多常見的資產計價和收益確認問題提供了基礎。
會計分期的意義:界定了會計信息的時間段落,為權責發生制、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等會計原則奠定了理論與實務的基礎。
貨幣計量假設:這一假設規定了會計的計量手段,指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成果可以通過貨幣反映。它暗示含了兩層意思,即幣種的唯一性和幣值的不變性。
企業賣廢品取得的收入如何做會計分錄?首先,我們要知道企業的納稅主體。企業納稅主體一般有兩種,分別是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納稅主體的不同,賬務處理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賣廢品的收入會計分錄
(1)如果納稅主體是一般納稅人
借:庫存現金
貸:營業外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如果納稅主體是小規模納稅人
借:庫存現金
貸: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收入含義
營業外收入亦稱“營業外收益”。指與生產經營過程無直接關系,應列入當期利潤的收入。是企業財務成果的組成部分。例如,沒收包裝物押金收入、收回調入職工欠款、罰款凈收入等等。
廢品損失會計分錄
發生可修復廢品成本:
借:廢品損失
貸:原材料
?? 應付職工薪酬
??? 制造費用
結轉不可修復廢品成本:
借:廢品損失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殘料入庫:
借:原材料
貸:廢品損失
責任人賠償:
借:其他應收款
貸:廢品損失
結轉廢品凈損失: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貸:廢品損失
會計做賬的前提是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基本假設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會計基本假設具體包括了哪些內容?
會計基本假設
1、會計主體
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就是會計主體。簡單來說,一家企業如果能夠設置會計人員,就可以稱其為會計主體。會計主體核算的范圍有企業、單位;某母公司;某子公司;某總公司;某分公司;某車間;某事業部。
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比如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法律主體,應當建立財務會計系統,獨立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是,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比如說在企業集團的情況下,一個母公司擁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雖然是不同的法律主體但是母公司對于子公司擁有控制權,為了全面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就有必要將企業集團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編制合并財務報表。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指的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與會計主體不同,持續經營界定了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會計分期的前提是持續經營。會計分期的目的是方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4、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我國的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信息所反映的單位,是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任何單位或組織。其中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會計主體是什么?
根據其主體定義:會計主體是會計人員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時采取的立場以及在空間范圍上的界定。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應當對其實際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獨立地記錄和核算企業本身各項生產經營活動。
會計主體分為哪幾類?
1、會計主體是具有能動認識和改造會計客體能力的會計工作人員。
2、能夠獨立地進行會計核算的經濟實體(如企業等)。
3、會計工作為之服務的單位。
4、指具有獨立資金和經營業務,能夠獨立核算的單位。
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的關系
在會計基本假設中,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而言,法律主體一定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會計主體大于法律主體。會計主體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由若干個企業構成的集團公司;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實體。法律主體是指活躍在法律之中,享有權利、負有義務和承擔責任的自然人。
可通過以下例子區分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
例子一:在企業集團下的母公司與子公司,集團下屬各企業在母公司的統一領導下開展經營活動,母公司與子公司是不同的法律主體也分別是會計主體,但為了能夠全面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就需要將這個企業集團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編制合并會計報表,這時的企業集團是會計主體但不是法律主體。
例子二:生產車間、管理部門與銷售部門等也可以作為會計主體來反映其財務狀況,但它們并不是法律主體。
農業會計是區別于工商業企業的一種會計主體,是以農業企業為會計主體的一種行業會計,有關農業企業的會計分錄包括哪些?
農業企業的會計分錄
1、農業企業購買幼苗種子時,按實際成本入賬:
借:消耗性生物資產——苗木成本
貸:銀行存款
2、農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農藥、化肥、地膜等生產材料等購買支出時:
借:原材料——農藥/化肥/地膜
貸:庫存現金
使用后
借:農業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貸:原材料——農藥/化肥/地膜
3、農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進行耕、施肥、中耕、噴藥、除草、機械作業所發生的費用支出:
借:農業生產成本——機械作業費
貸:庫存現金
4、農業生產過程中人員的薪酬、福利、獎金等,當然還有機械作業人員的費用: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庫存現金
結轉人工成本:
借:農業生產成本——直接人工費
貸:應付職工薪酬
5、結轉本月生產成本:
借:消耗性生產物資
貸:農業生產成本——直接材料/人工/機械作業
6、農業企業年末結轉時,要按賬面價值進行結轉: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農產品
7、期末結轉本月銷售成本: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消耗性生物資產是什么?
消耗性生物資產指為了出售或是在將來獲得收益而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生長中的作物、蔬菜、用材林以及存欄待售的牲畜等等。
設定提存計劃指的是企業向一個獨立主體,這個獨立主體一般是基金,支付固定提存金,對于設定提存計劃,會計人員應如何做賬?
設定提存計劃的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等
貸:應付職工薪酬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銀行存款
什么是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為組織和管理生各項產經營生產活動而發生的各種費用,包括但不僅限于:企業董事會和行政管理部門在企業日常的各項經營管理中發生的,或者應當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勞動保險費、工會經費、待業保險費、業務招待費、辦公費、差旅費等。
管理費用屬于期間費用,在發生的當期就計入當期的損失或是利益。
“管理費用”屬于損益類賬戶。該科目借方登記企業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管理費用,結轉后該科目應無余額。
該科目應當按照管理費用的費用項目設置明細科目從而進行明細核算。
應付職工薪酬怎么理解?
應付職工薪酬是指企業為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或解除勞動關系而給予的各種形式的報酬或補償。職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離職后福利、辭退福利和其他長期職工福利。并且企業提供給職工配偶、子女、受贍養人、已故員工遺屬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屬于職工薪酬。
“應付職工薪酬”科目屬于負債類科目。該科目的貸方表示已分配計入有關成本費用項目的職工薪酬,借方表示實際發放的職工薪酬,包括扣還的款項等。該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付而未付的職工薪酬。
備考初級會計職稱除了多看教材外,真題的練習也是備考當中重要的環節,目前,2022年初級會計職稱備考工作已經展開,下面會計網出幾道有關《初級會計實務》真題練習,看看大家正確率如何。
《初級會計實務》 | 不定項選題
一共5道題~
1.下列有關會計主體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所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和組織
B.會計主體就是法律主體
C.由若干具有法人資格的企業組成的企業集団也是會計主體
D.會計主體界定了從事會計工作和提供會計信息的空間范圍
2.界定從事會計工作和提供會計信息的空間范圍的會計基本前提是( )。
A.會計職能
B.會計主體
C.會計內容
D.會計對象
3.承租企業將融盜租入的固定資產視為自有固定資產核算體現了( )的要求。
A.客觀性
B.重要性
C.實質重于形式
D.一貫性
4.下列各項中屬于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的有( )。
A.會計主體
B.持續經營
C.會計分期
D.貨幣計量
5.下列項目中,可以作為一個會計主體進行核算的有( )。
A.銷售部門
B.分公司
C.母公司
D.企業集團
題目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題的考點為會計主體假設的內容。會計主體與法律主體(法人)并非是對等的概念,法律主體(法人)可作為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如: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企業集團等
2.答案:B
【解析】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服務的特定對象,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3.答案:C
【解析】承租企業將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視為自有固定資產核算體現的是實質重于形式原則。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由于資金不足,或因資金周轉暫時有困難,或為了減少投資風險,借助于租賃公司或其他金融機構的資金而購入的固定資產,雖然其所有權不屬于承租企業,但是企業實質上獲得了該資產所提供的主要經濟利益,并承擔了與其有關的風險,因而基于實質重于實質原則應視為承租企業的自有固定資產。
4.答案:ABCD
【解析】ABCD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會計的基本假設,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5.答案:ABCD
【解析】本題的考點為會計主體的范圍。會計主體界定的是會計核算的范圍,所以會計主體必須能夠獨立核算,本題四個選項都符合會計主體的定義。
題目來源:初級會計職稱app(高頓)
對于納稅的主體,可以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等。不同的主體適用的規定就不同。那么一般納稅人是季度申報還是月度申報?
一般納稅人季度申報還是月度申報?
一般情況,增值稅是月報,所得稅是季報,個人所得稅是月報。財務報表是季報。
其他稅種的申報情況要看稅局核定情況,可以通過電子稅局的企業信息,稅種核定查看下,以免還有其他稅種申報發生遺漏,進而罰款和影響信用等級。
一般納稅人的概念
一般納稅人是指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以下簡稱年應稅銷售額,包括一個公歷年度內的全部應稅銷售額)超過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納稅人。
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區別
(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可以自行開具17%增值稅專用發票,購進貨物可以取得17%或3%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繳納增值稅時按照銷項稅額減進項稅額的差額進行納稅,相對稅負較低;
(二)而小規模納稅人在銷售貨物時只能夠委托稅務機關代開3%增值稅專用發票,購進貨物時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是不可以抵扣的,在繳納增值稅時按照銷售收入3%的簡易稅率計算納稅。
(三)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同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相比,有以下兩弱點:
1、繳納增值稅時,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按照銷售收入乘以3%的簡易稅率計算納稅,而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按照銷項稅額減進項稅額的方法計算納稅后,應交增值稅占銷售收入的比例一般要低于3%,有很多企業遠遠低于3%;
2、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在銷售貨物時只能委托稅務機關代開3%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一來很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就不會選擇從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公司購貨,因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在購貨時由于不能從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那里取得17%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抵扣銷售稅款,所以就會取消同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業務往來,從而使得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失去很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客戶;因此,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企業要想實現更大的發展,拓展更大的市場,就得成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2022年一般納稅人可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有哪些?
(一)財政支持獎勵
如果企業可以在稅收洼地中設立自己的子公司,或者新公司正常納稅,他們可以申請財政支持獎勵,即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存留的30%-70%。也就是說,企業納稅越高,退稅就越多,一般是當月納稅、季度或次月退稅。
(二)核定征收
企業可以在稅收洼地中設立小規模納稅人個人獨資企業或個體工商戶,承擔企業相關服務獲取收入。由于個體經營者和個體獨資企業的稅收較少,無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紅外,還可以享受核定征收,稅負可低至0.5%,綜合稅負可大大降低。
(三)其他政策
同時,也有一些西部大開發政策和高新技術企業政策,其中企業可以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可以按15%的稅率繳納。進入西部大開發區的企業可以按1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這也可以降低企業的稅收。
政府預算會計是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用來核算、反映和監督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政府預算會計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與預算結余。
政府預算會計要素有哪些?
政府預算會計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與預算結余。
1、預算收入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預算年度內依法取得的并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流入。
2、預算支出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預算年度內依法發生并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流出。
3、預算結余是指政府會計主體預算年度內預算收入扣除預算支出后的資金余額,以及歷年滾存的資金余額。預算結余包括結余資金和結轉資金。
(1)結余資金是指年度預算執行終了,預算收入實際完成數扣除預算支出和結轉資金后剩余的資金。
(2)結轉資金是指預算安排項目的支出年終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因故未執行,且下年需要按原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什么是預算會計?
預算會計是指對政府預算資金活動過程及其結果所實施的一種管理活動,是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用來核算、反映和監督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連續、系統、完整的反映和監督。
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
1、適用范圍不同
預算會計適用于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各級行政單位和各類事業單位,適用對象具有明顯的非營利性,所以又稱為非營利組織會計。而企業會計適用于以營利為目的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各類企業。
2、會計核算的基礎不同
預算會計中,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會計核算基礎;事業單位會計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分別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企業會計均以權責發生制為會計核算基礎。
3、會計要素構成不同
預算會計要素分為五大類: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企業會計要素分為六大類: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即使相同名稱的會計要素,其內容在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上也存在較大差異。
4、會計等式不同
預算會計的恒等式為:資產十支出=負債+凈資產十收入。企業會計的恒等式為:資產=負債十所有者權益。
預算會計的作用
1、預算會計改革具有強化監管作用。
2、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具有硬化預算的作用。
3、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后并不影響單位的合法權益。
子公司,也稱為附屬公司,在法律上獨立于母公司,屬于法律主體,因此也屬于會計主體。
子公司屬不屬于會計主體?
子公司屬于會計主體,子公司既是法律主體,也是會計主體,子公司因為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所以子公司是法律主體。
法律主體和會計主體的區別
法律主體和會計主體的區別在于定義不同、涉及領域不同以及包容性不同。
1、定義不同
法律主體是指活躍在法律之中,享有權利、負有義務和承擔責任的人;會計主體既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若干個企業組織起來的集團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實體,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為其服務的特定單位或組織,是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核算時采取的立場以及在空間范圍上的界定。
2、涉及領域不同
法律主體涉及司法領域,會計主體涉及會計核算和會計行為領域。
3、包容性不同
一般情況下,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未必是法律主體,會計主體大于法律主體。
會計主體的具體含義
會計主體是現代會計學的基本概念,指的是會計信息所反映的單位,一個會計主體是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任何單位或組織,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獨立地記錄和核算企業本身各項生產經營活動,而不能核算、反映企業投資者或者其他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
子公司和分公司有什么區別?
子公司和分公司最明顯的區別是:子公司是獨立的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而分公司不是獨立的法律主體,其民事責任由總公司承擔。
除此之外,設立子公司,必須嚴格按照設立公司的要求提出申請,依法取得營業執照、辦理相關手續后方可營業;而分公司是總公司的分支機構,設立時只需辦理簡單的登記和開業手續即可。
征稅主體又叫征稅人,是指在稅收法律關系中行使稅收征管權,依法進行稅款征收行為的一方當事人。判斷和認定某一主體是否為征稅主體,主要應看其行使的權利和實施的行為的性質。
征稅主體,是指稅務主管機關,包括各級稅務機關、海關等。由海關負責征收的稅種主要有:關稅、船舶噸稅;由海關代征的稅種主要有:進口環節的增值稅、消費稅。稅務機關征收:其他所有稅種。
1、稅收立法權:包括參與起草稅收法律法規草案,提出稅收政策建議,在職權范圍內制定、發布關于稅收征管的部門規章等。
2、稅務管理權:包括對納稅人進行稅務登記管理、賬簿和憑證管理、發票管理、納稅申報管理等。
3、稅款征收權:包括依法計征權、核定稅款權、稅收保全和強制執行權、追征稅款權等。
4、稅務檢查權:包括查賬權、場地檢查權、詢問權、責成提供資料權、存款賬戶核查權等。
5、稅務行政處罰權:對稅收違法行為依照法定標準予以行政制裁的職權。
6、其他職權:例如,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限內,對納稅人的減、免、退、延期繳納的申請予以審批的權利;阻止欠稅納稅人離境的權利;委托代征權;估稅權;定期對納稅人欠繳稅款情況予以公告的權利;上訴權等。
征稅主體的權利主要有稅收管理權、稅款征收權、稅務檢查權、稅務行政處罰權等;其義務主要有依法征稅、依法減免稅、為納稅人服務、保守秘密、依法回避、依法進行稅務檢查等。
審計主體具體包括:國家審計機關,即審計署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審計機關;審計人員,即各級審計機關具體從事審計業務的人員;授權性主體,包括審計機關授權實施審計的審計特派員等。
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可以在其審計管轄范圍內派出審計特派員,審計特派員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進行審計工作,也可以向一些管理、使用預算資金比較多的部門派出審計機構,負責審計所在部門及其下屬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情況,審計機關還可以聘請具有與審計事項相關專業知識的人員參加審計工作。
審計主體解釋
審計主體是指在審計活動中主動實施審計行為,行使審計監督權的審計機構及其審計人員。審計主體貫穿著審計信息產生過程的始終,對審計信息質量起著決定作用,是制約審計信息質量的第一因素。
審計解釋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托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準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審計的分類
按審計活動執行主體的性質分類,審計可分為政府審計、獨立審計和內部審計三種,具體如下
1、政府審計
政府審計是由政府審計機關依法進行的審計,在我國一般稱為國家審計。我國國家審計機關包括國務院設置的審計署及其派出機構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置的審計廳(局)兩個層次。
2、獨立審計
獨立審計,即由注冊會計師受托有償進行的審計活動,也稱為民間審計。我國注冊會計師協會(CICPA)在發布的《獨立審計基本準則》中指出:“獨立審計是指注冊會計師依法接受委托,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及其相關資料進行獨立審查并發表審計意見。”
3、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指由本單位內部專門的審計機構和人員對本單位財務收支和經濟活動實施的獨立審查和評價,審計結果向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報告。
好消息來了!市場主體歇業期間稅收業務辦理更簡便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簡化辦理市場主體歇業和注銷環節涉稅事項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22年第12號)的規定,2022年7月14日起,與正常經營期間相比,市場主體歇業期間在納稅申報方面將適用更為簡便的政策,具體規定為:市場主體歇業期間可以選擇按次申報繳納資源稅(不含水資源稅);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可以改為按季預繳申報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市場主體恢復經營的,按歇業前方式辦理資源稅申報,可按歇業前期限或繼續按季預繳申報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其中歇業當年恢復經營且已調整預繳申報期的當年不再變更。需要注意的是,被稅務機關認定為非正常戶的市場主體,在解除非正常狀態之前,歇業期間不適用本公告規定的簡化納稅申報方式,在解除非正常狀態之后,歇業期間可以適用本公告規定的簡化納稅申報方式。
內容來源國家稅務總局,會計網整理發布。
減稅降費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稅收政策,是我國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穩定市場預期的重要政策手段,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撐,對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深遠意義。具體如下:
減稅降費實施的意義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減稅降費有助于在生產、交換環節“做大蛋糕”,有利于促進商品要素資源更加暢通流動、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進一步鞏固和擴展市場資源優勢、建設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一方面,減稅降費能夠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企業有更多資金投入擴大再生產,有助于投資乘數效應的發揮,形成良性循環。尤其是針對數量大、分布廣的中小微企業出臺大力度的減免稅和延緩征稅舉措,有助于緩解其資金短缺、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另一方面,減稅降費通過改變商品相對價格影響部分領域成本利潤,鼓勵企業更加重視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提高企業效益,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而使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促進共同富裕目標實現。減稅降費有助于在分配環節“分好蛋糕”,實現發展成果全民共享。利用稅收再分配功能,提高個人所得稅免征額,減輕中低收入人群稅負壓力,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撬動消費增長。針對不同家庭具體情況,實施更加精準的政策措施,增加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及時有效回應群眾關切。通過對政府收入做“減法”,換取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加法”和社會消費的“乘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鋪就共同富裕之路。
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減稅降費政策有助于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中央與地方的稅權劃分以及逆周期調節與跨周期調節的關系。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減稅與退稅并舉,退稅資金直達企業,有助于營造要素資源自由流動、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減少稅收對市場機制的干擾和扭曲。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后繼續保持增值稅中央與地方稅收劃分“五五分享”比例不變,后移消費稅征收環節并穩步下劃地方,拓展地方收入來源。通過稅費調整實現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均衡,短期性稅費緩繳和長期性減稅降費有機結合強化逆周期與跨周期宏觀調控作用,熨平經濟波動,保持市場預期基本穩定,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長期均衡。
減稅降費是什么意思
減稅降費是指國家實施的稅收減免政策和降低企業或個人費用負擔的政策。“減稅”指通過稅收減免措施降低納稅人負擔,主要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降費”指降低費用負擔,涉及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會保險基金繳費。
2023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對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2023年7月28日上午舉行國家稅務總局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279億元,為激發市場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積極支持。
減稅降費與財政的可持續性
很多人把我國從2015年開始推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美國的供給學派作類比,其實二者有很大的不同。以美國經濟學家拉弗等人為代表的主流供給學派強調減稅、降低政府支出以及減少政府干預,以實現激發自由市場經濟活力以及政府收支平衡的目標。而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矯正生產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商品供給對需求的適配度與滿足能力。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假設是我國的消費能力已處于較高水平,但我國的供給質量難以跟上,這導致我國居民的大量消費轉向了國外,進而削弱了我國的經濟持續增長能力。為了降低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強調減稅,但同時又采取了凱恩斯學派的經濟政策主張,強調以政府干預來解決問題,這不可避免地需要擴張政府支出,在經濟增長所提供的有限財力不能抹平二者缺口的情形下,財政收支缺口就會持續擴大。
2018—2022年,我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支缺口分別為37544.29億元、48468.29億元、62765.15億元、43118.36億元、56905.69億元。從近幾年的財政赤字率來看,基本在歐盟《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的3%紅線標準上下波動。為了彌補財政赤字,2018至2022年全國整體政府債券發行規模(包括國債、地方政府一般債券、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分別為78872.89億元、86497.22億元、136423.01億元、143713.74億元、170592.97億元,2023年的發債規模也進一步擴大。從累計規模來看,2022年全國整體政府債務余額609344億元,2023年規劃的中央財政國債限額298608.35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限額165489.22億元,專項債務限額256185.08億元,總額為720282.65億元,而債務的發行是需要支付利息的,利息支出也是財政的一個重要負擔。
為了激發企業活力、支持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增長,需要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但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形勢下,應高度關注財政的可持續問題。
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對資金的優化配置和風險的有效控制至關重要。企業在進行投資、融資和經營活動時,往往會涉及多個主體之間的合作與交易。其中,“在其他主體中的權益”和“結構化主體”的概念日益成為財務分析和策略制定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同時,合營安排、可回售工具以及分部費用的管理也是企業需要關注的重要領域。本文將圍繞這些關鍵詞展開討論,旨在提供對企業多主體財務管理的深入理解。
首先,“在其他主體中的權益”指的是企業在不完全控制的子公司或聯營企業中的所有權份額。這種權益通常包括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它們可能涉及不同的風險和回報特性。企業需要對這些權益進行細致的會計處理和公允價值評估,以確保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透明度。此外,這些權益的變化會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業績表現,因此企業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
其次,“結構化主體”是一種特殊目的實體,通常用于資產證券化、融資租賃或其他金融交易。結構化主體可以使企業獲得資金、分散風險或進行稅務籌劃。然而,結構化主體的使用也帶來了復雜的會計問題,如控制權的判斷、合并報表的范圍以及收益和費用的分配等。企業在使用結構化主體時,需要遵循相關的會計準則和法律法規,確保其財務操作的合規性。
接下來,“合營安排”是指兩個或多個獨立主體為了共同控制某項經濟活動而建立的合作關系。在這種安排下,各參與方共享收益和風險,并對合營活動有重大影響。合營安排的會計處理取決于參與方對合營主體的共同控制程度,可能涉及到權益法或合并報表的應用。企業需要對合營安排進行詳細的合同分析和風險評估,以確保其在合營活動中的權益得到妥善管理。
“可回售工具”是一種金融工具,持有者在某些特定條件下有權將其賣回給發行者。這種工具通常用于提供流動性和減少投資者的風險。在會計上,可回售工具的處理取決于其性質和條件,可能被視為負債或權益。企業在選擇使用可回售工具時,需要考慮其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以及對現金流和風險管理的要求。
最后,“分部費用”是指企業在分部層面發生的各種成本和費用。分部費用的管理對于企業的成本控制和利潤分析至關重要。企業需要建立有效的分部費用核算和控制系統,確保費用的合理性和效率。此外,分部費用的信息也是投資者和管理層評估企業運營績效的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企業在進行多主體財務管理時,需要綜合考慮在其他主體中的權益、結構化主體、合營安排、可回售工具和分部費用等因素。通過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業可以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風險,提高財務透明度,從而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價值創造能力。
2024年初級會計考試已經結束了,考生也可以繼續學習相關知識,溫故而知新。
一、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基礎和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考點 1:會計基本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是對會計核算所處的時間、空間所做的合理假定,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前提。
具體包括: 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服務的特定對象,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注意:區分“企業”和“業主個人”;
區分“會計主體”和“法律主體”: 法律主體一定是會計主體;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如:某分公司、某事業部 、某生產線、 某項目、某企業集團,都是會計主體,不是法律主體。
【經典考題-多選題】以下關于會計主體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
A. 會計主體可以是獨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B. 會計主體一定是法律主體,法律主體不一定是會計主體
C. 會計主體可以是一個企業,也可以是企業中的一個特定組成部分
D. 會計主體可能是單一企業,也有可能是幾個企業組成的企業集團
【答案】ACD
【解析】選項 B:法律主體一定是會計主體,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2、持續經營
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保持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3、會計分期
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年報、半年報、季報、月報),會計分期的目的,旨在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連續、相等的期間,據以編制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企業的財務信息
【經典考題-判斷題】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以便與公歷年度
保持一致。( )
【參考答案】錯誤
【答案解析】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會計主體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以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
制財務會計報告。
4、貨幣計量
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選擇貨幣這一統一尺度進行計量,能夠全面、綜合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
v 【經典考題-單選題】會計主要的計量單位是( )
A.勞動量 B.時間 C.人民幣 D.貨幣
【參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會計主體在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距離2024年中級經濟師考試僅剩最后5個月,是時候開始復習啦,今天帶大家學習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高頻考點——政府會計要素!政府財務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
(1)資產:指政府會計主體過去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形成的,由政府會計主體控制的,預期能夠產生服務潛力或者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經濟資源。
(2)負債:指政府會計主體過去的經濟業務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資源流出政府會計主體的現時義務。
(3)凈資產:指政府會計主體資產扣除負債后的凈額。
(4)收入:指報告期內導致政府會計主體凈資產增加的、含有服務潛力或者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的流入。
收入的確認應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①與收入相關的含有服務潛力或者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很可能流入政府會計主體;
②含有服務潛力或者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流入會導致政府會計主體資產增加或者負債減少;
③流入金額能被可靠地計量。
(5)費用:指報告期內導致政府會計主體凈資產減少的、含有服務潛力或者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的流出。
①與費用相關的含有服務潛力或者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很可能流出政府會計主體;
②含有服務潛力或者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流出會導致政府會計主體資產減少或者負債增加;
③流出金額能被可靠地計量。
(資產、負債和凈資產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收入和費用應當列入收入費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