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大時代的背景下所產生的財務BP,是財務組織模式下的一個新興財務崗位。財務BP的出現,優化了傳統企業的經營模式。
財務BP的概述
財務BP是一種財務組織模式創新形式,是財務轉型的模式之一,同時也是新模式下的一個新興財務崗位。作為當代企業BP模式下的一塊分支,財務BP模式下的財務組織,主動將財務管理的觸覺前置到業務活動中,深入了解業務模式,追蹤業務動態,積極促進業務財務的信息流動;用組織模式的改變,推進財務跨部門合作的深度,細化財務管理的顆粒度。在經營活動流程的建立、完善、業務經營決策等各項管理活動中,財務BP既能理解業務的商業邏輯又能給到專業的財務評估,讓財務業務化,業務理性化,努力促成業務財務雙向融合,促進組織健康快速的成長。新模式的價值實現離不開人才的支持,財務BP作為新興財務崗位,發展前景大,市場需求多,崗位薪資高,是市場的熱門職業對象。
財務BP的崗位職責
1、負責建立健全財務BP服務流程;
2、負責為業務部門提供多種財務解決方案,協助處理業務部門涉及財務相關工作;
3、負責梳理及處理業務部門涉及的財務相關流程問題,為業務部門流程優化提供財務支持;
4、建立財務收益管理模型,進行財務預測、提示風險;
5、對業務部門各項目進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蹤管理,業務盈虧測算、活動測算;
6、品牌提出的其他合理需求、提供財務支持;
7、深入了解各品牌業務模式,對接業務與財務銜接工作。
財務BP的晉升方向
財務bp的晉升方向是財務管理或會計管理。財務bp是連接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關鍵紐帶,這個崗位的人即要懂財務,又要懂業務,同時還需了解財務工作的各個模塊,做好橋梁、用財務專業幫助業務部門解決問題,才是其根本價值。
財務cma就是通常所說的cma資格,CMA是注冊管理會計師,是IMA協會于1972年推出的針對管理會計領域的全球專業財會認證,CMA對財務是非常有幫助的,尤其是財務人員想往上發展的情況下。
財務cma是什么
財務cma就是通常所說的cma資格,CMA是注冊管理會計師,是“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英文的縮寫。是IMA協會于1972年推出的針對管理會計領域的全球專業財會認證,距今已有近50年的發展歷史。被譽為財會領域的三大黃金認證之一,在全球范圍內被企業財務高管所認可。它客觀的評估了學員在管理會計及財務管理方面的相關工作經驗、教育背景、專業知識、實踐技能、職業道德規范、及持續學習發展的能力。
cma對于財務是否有幫助
CMA對財務是非常有幫助的,尤其是財務人員想往上發展的情況下,大家可以去分析一下,公司在招聘財務高管的時候,不會要求一定要有CPA,更不會看你會計處理業務能力有多強,最主要還是看重你的綜合財務管理能力。
CMA是美國三大財經認證之一(CPACMACFA),不管怎么講,其證書是非常權威的。我們很多財務管理人員在企業做了很多年,也達到了一定的職位,但再想往上走,總感覺缺少一個有份量的證書,比較起來CMA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CMA的核心在于關注的是企業內部實際的經營業績和成本控制,而非對外部的財務報告,換句話講,就是和Management Team一起分析過去、控制現在和規劃未來,而不是給external user呈現一些保守、過時的故事片斷,這樣我們就需要一些更實際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經驗。而CMA的知識面廣這一特點正好符合了企業管理者的需求,它涉及管理會計、財務會計、財務分析和財務管理、內控、戰略管理、市場營銷、生產及物流管理、經濟學、量化分析、管理理論等等五花八門,實際上是一套濃縮的工商管理課程,講求如何做好一個Business Controller。
此外我還了解到CMA考試側重于財會專業人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關鍵性問題處理的能力,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而非應試。CMA持有者擁有出色的戰略思維及財務分析能力,能夠更好的支持企業的戰略決策,為企業洞察先機;CMA持有者能夠擔任企業內部戰略財務咨詢師的角色,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議,優化企業資源,運營效率得以提升。
期權費也稱期權保險費,指期權合約買方為取得期權合約所賦予的某種金融資產或商品的買賣選擇權而付給期權合約賣方的費用。期權費的計算公式為:期權費=內涵價值+時間價值。
期權怎么理解?
期權是一種選擇權,指能在未來某一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賣出一定數量的某種特定商品的權利,是在期貨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金融工具,給予買方或持有者購買或出售標的資產的權利。
期權的分類有哪些?
1、按期權執行時間:期權可以分為歐式期權和美式期權。其中歐式期權只能在到期日執行;美式期權可以在到期日或到期日前的任何時間執行。
2、按合約授予期權持有人權利的類別:期權可以分為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其中,看漲期權指期權賦予持有人在到期日或到期日前,以固定價格購買標的資產的權利,授予權利的特征是“購買”,也可以稱為“擇購期權”或“買入期權”;看跌期權指期權賦予持有人在到期日或到期日前,以固定價格出售標的資產的權利,其授予權利的特征是“出售”,也可以稱為“擇售期權”或“賣出期權”。
期權行權后權利金可以退還嗎?
期權行權后權利金不可以退還。期權的權利金是在進行期權交易的時候,選擇做買方的期權投資者為了獲得期權合約的權利,需要給賣方支付一定的費用,具體價格由雙方決定。期權買方在投資時靠權利金的支付,為了能獲取期權合約的權利而給賣方支付的費用,相當于直接買下該期權,權利金也是不能退還的。
公司由于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發生的財務費用,若是出現負數,具體反映了什么?
財務費用是負數反映什么?
財務費用為負數指的是財務費用出現了貸方余額是負數,這意味著公司銀行存款形成的利息收入高于相關費用,財務費用為負數,說明企業的財務風險很小,不用為債權籌資支付大額利息費用。
財務費用是指企業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等而發生的籌資費用,包括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損益以及相關的手續費、商業匯票貼現發生的貼現利息、企業發生或收到的現金折扣等。
財務費用借貸方向表示什么?
發生的財務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相關對應科目;發生的應沖減財務費用的利息收入、匯兌收益,則借記相關對應科目,貸記本科目;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在利潤表中,單設“財務費用”項目反映企業發生的財務費用,并根據“財務費用”科目的發生額,即期末結轉的余額分析填列。
財務費用明細科目包括什么?
財務費用二級科目是對財務費用科目作較詳細分類的科目。
財務費用的明細科目設置:
財務費用-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收入
財務費用-利息支出:貸款利息支出及其他籌資方式下支付利息支出;
財務費用-匯兌損失:外幣兌換價差
財務費用-手續費:各種銀行收支業務產生的手續費
在日常會計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個詞,就是“計提”。分開來看,就是計算和提取。通過規定的公式計算,把某項費用中的部分費用提取出來,計入規定的科目。那么,財務為什么要計提呢?今天小編說說這個問題。
會計上為什么需要計提呢?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現在大部分的企業都會要求實行權責發生制。而在權責發生制的前提下,會預先發生某些費用,但實際上并未支付。
比如供電公司,先給你供電,但是一般要下個月你才會來交電費。
比如企業發工資,一般都是下個月才會發這個月的工資。
比如機器設備的損耗,其實每天的使用都在損耗,但是賬面上并沒有資金體現這部分損耗。
這時,在進行當月會計賬務處理的時候,就需要將這筆在期間內發生的費用計提出來,后續資金到位的時候,再結轉。
那么哪些科目需要計提呢?
一般來說工資、職工福利、各項稅費、折舊、銀行利息等科目都需要計提。
計提職工薪酬
1、職工薪酬及福利
借:管理費用——管理人員、行政財務人員、供應部人員等辦公室職員工資
營業費用——銷售人員工資
制造費用——制造部經理及技術人員工資
生產成本——工人工資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薪金
應付職工薪酬——五險一金
應付職工薪酬——職工教育經費、福利費等
應付職工薪酬——工會經費
計提各類應交稅費
2、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3、稅金及附加
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教育附加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車船稅等。
借:稅金及附加——各項稅目
貸:應交稅費—各項稅目
其中增值稅還應分為未交稅金部分和多交稅金部分,未交部分要計提,多交部分要轉出。
計提各類折舊及攤銷
4、固定資產折舊
借:管理費用——管理用固定資產
銷售費用——銷售用固定資產
制造費用——生產用固定資產
貸:累計折舊
5、無形資產攤銷
借:管理費用——管理用無形資產
銷售費用——管理用無形資產
制造費用——管理用無形資產
貸:累計攤銷
6、長期待攤費用
借: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制造費用
貸:長期待攤費用
7、資產減值損失
借:資產減值損失-存貨
資產減值損失-長期股權投資
資產減值損失-固定資產
資產減值損失-投資性房地產
資產減值損失-無形資產
資產減值損失-應收賬款
貸:存貨跌價準備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投資性房地產減值準備
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壞賬準備
其它
8、借款/貸款利息
借:財務費用
貸:應付利息
以上列舉,只是最普通最常見的計提分錄,具體情況還應該根據企業本身以及當期的業務狀況來處理。除了計提的時候要根據實際情況,也要時時刻刻關注會計準則的要求,按照最新準則的規定,以免計提計算錯誤,給企業帶來損失。
別看計提只是一個小小的會計分錄,但是一個不小心,也會造成企業當期或者年度的各項指標失衡,嚴重的還有可能影響到企業的年度報告和對下一年度的規劃。
會計們弄懂了嗎?
本文為財稅智囊團公眾號原創首發,作者:會計視角。如需引用或轉載,請留言授權,并務必在文首注明以上信息。違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征收教育費附加目的是為了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教育費附加具有專款專用的性質。那么會計中所提到的教育費附加稅是指什么呢?
教育費附加稅的定義
是對在城市和縣城凡繳納增值稅、消費稅的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的兩種稅稅額征收的一種附加。教育費附加是以各單位和個人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的稅額為計征依據,分別以增值稅、消費稅同時繳納。
教育費附加稅的計征依據
計征依據:納稅義務人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的稅額。
計算公式:應納教育費附加=(實際繳納的增值稅+消費稅)×3%
繳納教育費附加稅的賬務處理
1、計提時:
借: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教育費附加
2、上繳教育費附加時:
借:應交稅費-教育費附加
貸:銀行存款
教育費附加屬于稅還是費?
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都是屬于稅務局征收的費用,不是稅種。
教育費附加費從1986年開始已經征收,教育費附加是由稅務機關負責征收,同級教育部門統籌安排,同級財政部門監督管理,專門用于發展地方教育事業的預算外資金。
地方教育附加費是省、直轄市、自治區內征收的政府性基金,是非全國同步征收的費種,最早的征收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具體征收依據都是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頒布的。
稅與費的區別在于:
稅收具有無償性,而費則具有有償性。費是向受益者收取的代價,是提供某種服務或
準許某種作用權力而獲得的補償。
征收的主體不同。稅收的征收主體是代表國家的各級稅務機關和海關,而費的收取主體有的是政府部門,有的是事業機關,有的是經濟部門。
稅收具有穩定性,而費則具有靈活性。稅法一經制訂對全國有統一效力,相對具有穩定性,而費的收取一般由不同部門、不同地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確定,具有靈活性。
兩者的使用方向不一。稅收收入是由國家預算統一安排使用,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物資儲備、文教、行政、國防、援外等支出,而費一般有專門的用途,專款專用。
在當前經濟環境下,公司財務管理已經成為公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幫助公司提升財務管理能力,本文將介紹一系列實戰技能提升課程和政策盤點,包括專精特新公司的IPO之路、鄉鎮財務集中培訓方案、財務后備人才培訓方案、內部培訓財務分析方案、國有糧庫財務培訓方案、稅務業務融合培訓方案、政府機關財務培訓方案、員工財務基礎知識培訓方案、國有公司財務培訓計劃方案以及疫情后公司減稅降費政策大盤點等。
首先,專精特新公司的IPO之路課程可以幫助公司了解和掌握IPO的流程和方法,從而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公司的財務結構和降低稅負的風險。
其次,鄉鎮財務集中培訓方案可以幫助鄉鎮公司了解和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從而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公司的財務結構和降低稅負的風險。
第三,財務后備人才培訓方案可以幫助公司培養和選拔優秀的財務后備人才,從而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公司的財務結構和降低稅負的風險。
第四,內部培訓財務分析方案可以幫助公司了解和掌握財務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公司的財務結構和降低稅負的風險。
第五,國有糧庫財務培訓方案可以幫助國有糧庫了解和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從而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公司的財務結構和降低稅負的風險。
第六,稅務業務融合培訓方案可以幫助公司了解和掌握稅務業務融合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公司的財務結構和降低稅負的風險。
第七,政府機關財務培訓方案可以幫助政府機關了解和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從而更好地規劃和管理政府的財務結構和降低稅負的風險。
第八,員工財務基礎知識培訓方案可以幫助公司員工了解和掌握財務基礎知識,從而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公司的財務結構和降低稅負的風險。
第九,國有公司財務培訓計劃方案可以幫助國有公司了解和掌握財務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從而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公司的財務結構和降低稅負的風險。
最后,疫情后公司減稅降費政策大盤點可以幫助公司了解和掌握疫情后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從而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公司的財務結構和降低稅負的風險。
綜上所述,公司財務培訓和減稅降費政策是公司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實戰技能提升課程和政策盤點,公司可以更好地規劃和管理公司的財務結構和降低稅負的風險,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平常進行相關會計科目核算時,很多會計新手不清楚個人勞務費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當中涉及的個人所得稅怎么計算,下面會計網就跟大家一一講解。
個人勞務費內容包括哪些?
勞務費,即個人所得稅中的勞務報酬。是指個人獨立從事各種非雇傭的各種勞務所取所得的,它與工資薪金所得的區別在于勞務報酬是獨立個人從事自由職業取得的所得,而工資薪金所得屬于非獨立個人勞務活動。即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任職、受雇而得到的報酬,存在雇傭與被雇傭關系。
勞務報酬是指所得:指個人從事設計、裝潢、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計、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個人所得稅工資所得內容包括哪些?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簡單來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個人所得稅征收對象有哪些?
法定對象
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是在中國境內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國境內居住而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包括中國國內公民,在華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和港、澳、臺同胞。
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是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當承擔無限納稅義務,即就其在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納稅義務人
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個人,是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承擔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
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是指什么?一次性列支是什么意思?如果對這部分知識點不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開辦費主要是指開辦期間的費用,開辦期間界定一般要靠職業判斷或者以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判斷:比如商店開業、工廠開工、開始簽訂提供勞務或銷售合同的月份之前為開辦期間,還有個簡單的方法是在工商登記稅務登記結束之前為開辦期間,開辦期間發生的一切費用支出(除代墊代扣項目)都應計入“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開辦期間終止后一次計入當期費用,但在5年內的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應分5年在稅前抵扣
長期待攤費用一次性列支是什么意思?
新會計制度規定,長期待攤費用待企業開始生產經營當月起一次計入開始生產經營當月的損益,不再分期攤銷了,按照稅務局的說法就是讓公司把長期待攤費用全部轉入到管理費用里,如果公司還沒開始經營,可以向稅務局解釋,不過還是最好是按照國家規定的來,因為便于管理,還是不能有特例的,最后還是要按照稅務局規定來做事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已經支出,但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項費用,包括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在1年以上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股票發行費用等,應當由本期負擔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為長期待攤費用處理
以上就是有關長期待攤費用開辦費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減稅降費是指國家實施的稅收減免政策和降低企業或個人費用負擔的政策。“減稅”指通過稅收減免措施降低納稅人負擔,主要涉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稅種;“降費”指降低費用負擔,涉及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社會保險基金繳費。
減稅降費呈現的基本特征
我國減稅降費歷程主要呈現以下三方面特征。
第一,減稅聚焦增值稅和所得稅,總體稅基減小。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作為我國三大主體稅種,其政策變化時刻影響市場主體的生產、轉型以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稅基是計稅依據之一,在稅率未變情況下,擴大稅基會增加稅額,縮小稅基會減少稅額。通過減稅,計稅依據范圍收窄,稅額呈現總體減少態勢。具體來看,在增值稅方面,稅基變化表現在起征點提高、進項稅整體抵扣范圍拓寬以及設置免稅項目。在所得稅方面,稅基變化主要是應納稅所得額上限提高、免征額標準提高、設置免稅以及扣除項目。
第二,簡并稅率檔次,降低稅率水平。稅率結構的簡化優化貫穿減稅降費全流程。在增值稅方面,稅率改革以“快降高檔、緩降中檔、維持低檔”為主要思路,將四檔稅率簡并為三檔稅率,并以兩檔稅率為目標。在個人所得稅方面,以“降稅率、擴級距”為主。一方面,不斷縮小勞動所得與資本所得的稅率差距,兼顧效率與公平,對綜合所得稅率以及經營所得稅率進行優化。另一方面,擴大級距,更加注重稅負公平,主要包括拉長三檔低稅率級距、縮短中間稅率級距,降低中低收入群體稅負。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優惠政策呈現出以產業傾斜為主、區域優惠為輔的特征。利用稅率政策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對于需要重點扶持的行業,實行免征、減半征收等優惠,并從法律層面加以明確,保證政策的規范性、有效性。對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并可根據地方差異,動態調整不同地區具體優惠政策。
第三,減稅與降費并重,確保普惠性。一方面逐步推進費改稅,發揮稅收杠桿作用引導市場主體行為。費改稅是在清理整頓部分不合理政府收費的基礎上,用稅收籌集替代行政收費。稅收具有內在穩定器的功能,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而收費旨在抵消政府成本,一般用于特定用途和特定服務。費改稅包括取消收費和規范收稅兩步。首先是清理整頓收費項目,將行政收費費率降為零,取締地方違規設立的收費基金項目,按照“清費立稅”原則,規范稅費關系,減輕企業不合理負擔。其次是設計合理的稅收規則。例如,資源稅實施從價計征改革,以銷售額作為計稅依據,使資源稅收入與產品價格掛鉤,緩解資源產品高價格與資源稅低稅額之間的矛盾。另一方面,擴大降費受惠范圍。為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我國連續取消、停征、免征多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呈現出降費政策數量多、力度大、覆蓋范圍廣的特點。2011年至今,中央層面已經累計取消、停征、減免超過500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涉及農林牧漁業、制造業、金融業等國民經濟重要行業。2013年以來,降費每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超過1000億元,減負效果明顯。
減稅降費的重要性
減稅降費是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增長,重新激發市場活力的一項重要舉措。穩定和完善經濟政策,要進一步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政府出臺減稅降費政策的最終目的是搞活經濟,解決和適應經濟“新常態”下出現的新問題,尤其是要通過企業,通過“減稅降費”最終實現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
減稅降費政策的緣起與演進
我國減稅降費政策的發端、演進和我國經濟形勢密不可分,且二者互相影響。
1994—2011年,我國稅收平均名義增長率為17.75%,遠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長率,除了1995年和1996年,其他年份均出現了稅收超經濟增長的情況。彼時,政府部門與專家學者尤其是理論界的學者們,開始密切關注稅收與經濟的協同增長以及長期稅收超經濟增長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大家普遍認為,宏觀稅負的過快上漲不利于經濟持續增長能力的涵養,所以在2008—2011年,我國推出了結構性減稅政策。
2011年以后,由于我國人均資源稟賦的約束以及環境污染壓力,由生產要素的堆積而產生的外生性增長模式難以為繼,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轉向以制度和技術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內涵式增長模式,同時也強調基于綠色發展的可持續增長。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新常態”的概念,這是基于當時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作出的正確分析和準確研判。經濟新常態的內涵基本可以概括為,經濟增速由超高速轉變為中高速,發展模式更注重基于效率提升的內涵式發展與綠色發展,宏觀調控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保持經濟高速增長,而是轉向平衡和協調的高質量發展。但是,我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需要維持一定的經濟增速以維持人們的既有生活水平,以及緩解和減少經濟轉型中所出現的社會矛盾,所以2012—2017年我國實施了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
為了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激發企業活力,我國從2018年開始又逐步推出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2018年,全年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2019年,全年減稅降費2.36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2%,拉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其中新增減稅1.93萬億元。2020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為399萬戶納稅人辦理延期繳納稅款292億元。2021年,全年累計新增減稅降費約1.1萬億元;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稅額3333億元;累計為3.1萬戶制造業企業辦理留抵退稅1322億元。2022年,推出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4.2萬億元,其中累計退到納稅人賬戶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2.46萬億元、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億元、緩稅緩費超7500億元。在新的減稅降費一攬子方案中,包括減稅、降費、退稅等直接降低企業負擔的方式,也包括暫時緩減企業支出壓力的緩稅緩費措施。
在三年疫情的沖擊下,各行各業都承受了很大的經營壓力,緩稅緩費政策的出臺可以說是一個具有針對性且效果良好的創舉,既有利于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也避免了財政的進一步減收,從現實情況來看,非常符合當時政策設計的預期。隨著疫情逐步緩解,各行各業開始全面復蘇,一些階段性的措施將逐步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