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額在會計人計算的時候會很容易分不清楚,如果你對這部分內容不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什么是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納稅人在一定期間所獲得的所有應稅收入減除在該納稅期間依法允許減除的各種支出后的余額,是計算企業所得稅稅額的計稅依據
《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方法
1、直接法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
2、間接法
在會計利潤總額的基礎上加或減按照稅法規定調整的項目金額后,即為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總額±納稅調整項目金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五條
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以上就是有關應納稅所得額的相關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相關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作為財務人員,在企業實際工作中,對于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知識是必須要掌握的。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累計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意思?
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應納稅所得額為企業每一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及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
簡單來說,累計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本年度之日起至最后一次累計所得之日止本月應納稅額和累計扣除額及代扣代繳稅額。
累積應納稅企業所得額是本年截至上次我們所有累計銷售收入及各項工作累計扣除額、已預扣稅額,與本月應發和各項應扣除項一起可以計算出本月應繳納一定稅額。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與成本費用核算密切相關,直接影響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稅負。
累計應納稅所得額怎么計算?
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占根據稅法和企業所得稅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依據的財務會計制度往往是不一致的。當企業進行財務、會計信息處理管理辦法與有關稅收法律法規不一致時,應當依照國家稅收政策法規的規定計算繳納所得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62號)規定,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會計應納稅所得額的內容也是稅務內容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在實際工作中作為財務人員的我們賬務處理的時候也是需要不斷學習的,今天會計網就來給大家介紹企業年度應納稅額的有關知識點。
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意思?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納稅人在一定期間所獲得的所有應稅收入減除在該納稅期間依法允許減除的各種支出后的余額,通俗的說就是應該納稅的所得金額。應納稅所得額是計算企業所得稅稅額的計稅依據。
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怎么計算?
1、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業務成本-主營業業務稅金及附加 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投資收益 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2、應納稅所得額=利潤 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3、應納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舉個例子,假如去年公司虧損25萬,今年應納稅所得額為盈利50萬,那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是25萬。
在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企業所得稅總額每年扣除非應稅收入,免稅收入,扣除,并允許彌補由上年的盈虧平衡。
即: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A企業2011年財務會計認定的收入總額為1250萬,其中:國家財政補貼10萬元,國債利息收入20萬元。期間管理費用和成本控制支出結構及其他支出合計800萬元,A企業發展以前年度虧損20萬元,已經過國家稅務機關認可。適用稅率為25%。
通過以上公式可計算出:A企業2011年應納稅所得額=1250-10-20-800-20=400萬元。應納稅額=400*25%=100萬元。國債利息收入20萬元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減去項
以上就是有關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以權責發生制為計算原則。那么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意思?如何計算?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
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后的余額。其中收入總額具體包括銷售貨物收入,提供勞務收入,轉入財產收入,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接受捐贈收入,其他收入;不征稅收入包括財政撥款,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財政性資金;免稅收入包括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收益,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的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應納稅所得額怎么計算?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原則,收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無論是否收付款項,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對于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入,也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直接法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增加稅收是)-計算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減少額
間接法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總額±納稅調整項目金額
稅收調整項目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企業的財務會計處理和稅收規定不一致的應予以調整的金額;
2、企業按稅法規定準予扣除的稅收金額。
更多推薦:應納稅額和應納稅所得額區別
在會計的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取得收入的時候,沒有發票,那么無票收入怎么做賬呢?如果對這部分知識點不太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無票收入,與開票收入,在賬務處理上沒有任何差別,無票收入,僅是顧客購買時,因無需發票(比如有顧客去超市買了一盒煙),稅務上是可以不開發票的,但是收入要申報納稅
1、確認收入時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結轉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上月無票收入這個月補開了發票怎么做賬?
1、先做一筆沖銷上月無票收入的憑證
摘要寫:上月無票收入,本月已開票
借:現金等(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紅字)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紅字)
2、根據開具的發票入賬
借:現金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3、納稅申報時,在表一中無票收入中填負數就行了
不用開具增值稅發票的收入怎么做賬?
不開票的情況下作收入,也要進行價稅分離
借:現金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注意:月末納稅申報表列入未開票收入欄
小規模納稅人的收入不開發票怎么做賬?
1、沒票的收入和有票的收入一樣做主營業務收入,沒有發票是可以確認收入的
2、進貨沒有成本發票就比較麻煩了,就不知道是不是核定征收的(僅對企業所得稅而言),若是核定征收的就沒有關系了,因為它對成本核算要求比較低,它是針對銷售額來確定所得稅的
3、如果是查賬的就必須有進貨發票或必須有收條
以上就是有關無票收入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企業生產運營過程中,將自己擁有的技術所有權和使用權轉讓出去可以取得相應的收入。以下將介紹技術轉讓收入的相關內容。
技術轉讓收入是什么?
技術轉讓是指轉讓者將其擁有的專利和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向他人進行有償轉讓的行為。技術轉讓收入是指單位和個人轉讓專利技術、計算機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植物新品種、生物醫藥新品種,以及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確定的其他技術所有權或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技術轉讓收入是否屬于營業收入?
技術轉讓收入不屬于營業收入,屬于營業外收入。
根據《小企業會計準則》第四十二條規定,處置無形資產,處置收入扣除其賬面價值、相關稅費等后的凈額,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或營業外支出。
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因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而取得的各項收入,由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構成。比如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收入,生產加工企業的產品銷售收入等。
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收入是指與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種收入,也就是一種純收入,不是由企業經營資金耗費所產生的。
總結:由于技術轉讓所取得的收入與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因此應將其計入營業外收入核算,并不屬于營業收入。
技術轉讓收入要繳納增值稅嗎?
技術轉讓收入免征增值稅。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三《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過渡政策的規定》第一條第二十六項規定:
一、下列項目免征增值稅
(二十六)納稅人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
1.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是指《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注釋》中“轉讓技術”、“研發服務”范圍內的業務活動。技術咨詢,是指就特定技術項目提供可行性論證、技術預測、專題技術調查、分析評價報告等業務活動。
2.備案程序。試點納稅人申請免征增值稅時,須持技術轉讓、開發的書面合同,到納稅人所在地省級科技主管部門進行認定,并持有關的書面合同和科技主管部門審核意見證明文件報主管稅務機關備查。
現在有很多把直播當做事業的主播,那么這些人的收入是否需要納稅呢?如果對這部分知識點不太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在計算主播的稅額的時候,不能夠按照公司薪金所得,也不屬于偶然所得,可以按照勞務報酬所得這個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至于在微博問答等等平臺,回答問題的大V(網絡意見領袖),回答問題可以視為一種提供咨詢,那么它也屬于勞務報酬所得的征稅范圍,也可以按照勞務報酬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
怎么繳稅呢?是公司幫忙繳稅還是個人自己繳稅?
這就要分情況討論了,第一種如果資金是打到平臺賬戶,再由平臺向支付工資薪金一樣,支付給網紅,那么網紅的收入就是平臺支付的,平臺應該代扣代繳,或者是這個錢直接進了主播的個人賬戶,那就要主播自己申報繳納了,實際上微博打賞就屬于這種模式,平臺不經手一分錢,按照現行的法律依據是不負有代扣代繳義務的。
主播的直播收入是怎么繳稅的?
這要分幾種情況來進行說明:
1、主播是和平臺直接簽約;
2、是平臺和經紀公司合作,由經紀公司來協調主播來進行直播;
3、普通人直接使用直播軟件進行直播
如果是和平臺直接簽約的,那主播的收入為工資薪金所得,應該按照3%到45%的稅率來繳稅,由平臺扣繳,就是和普通上班族是一樣的。另外打賞所得是屬于勞務費用,這部分要繳20%的個稅。
以上就是有關主播直播收入繳納稅費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會計更多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一般來說沒有發票是沒辦法報稅的,那么小規模納稅人沒有發票的收入應該怎么報稅呢?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一般來說,發生的正常銷售而客戶沒要發票,就視為無票銷售。無票銷售是正常的銷售,在很多小規模納稅人中普遍存在。例如便利店、餐飲、等個人消費者較多的生活服務行業。它與有發票的銷售一樣處理,正常反映收入并計算銷售稅金。
如果小規模納稅人的申報表,不開票的收入只填寫到第一行(一)應征增值稅不含稅銷售額和本期應納稅納;如果銷售額不超3萬元,填寫(三)免稅銷售額其中“小微企業免稅銷售額”。以及“本期免稅額”其中小微企業免稅額”。
小規模納稅人沒有發票的銷售收入應該怎么入賬?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沒有開票的收入,也就是未開票的收入,在實際銷售中,有的銷售金額很小,且是對自然人銷售的,很多都不開發票(比如買包鹽)。但是這部分收入也是經營者的應稅收入,需要依法申報納稅的。法律許可條件下,在實際銷售中會有金額很小且是對自然人的銷售,開發票沒有實際意義。但這部分收入也是經營者的應稅收入,需要依法申報納稅,這部分收入就是未開票收入。
以上就是有關小規模納稅人沒有開票的收入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的會計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過程中取得的收入除了主營業務收入,也包括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屬于哪類科目?借貸方向表示什么?
其他業務收入的借貸方向
其他業務收入屬于損益類科目,增加在貸方,減少在借方。
其他業務收入賬戶用于核算企業除主營業務收入以外的其他銷售或其他業務的收入,如材料銷售、代購代銷、包裝物出租等收入。在“其他業務收入”賬戶下,應按其他業務的種類,本賬戶期末應無余額。
其他業務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區別
其他業務收入屬于日常收入,影響營業利潤,是企業除主營業務以外獲得的收入,比如處置原材料收入,投資性房地方轉讓收入,投資性房地產租金收入等。
營業外收入不屬于日常收入,不影響營業利潤,它屬于當期利得,影響當期利潤總額,營業外收入包括幾種:捐贈收入,罰款收入,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價款超過賬面價值部分,收到政府補貼等。
其他業務收入的會計分錄
1、出售貨物和提供勞務時收到價款(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借:銀行存款(賒賬的用“應收賬款”科目)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款)
2、結轉其他業務成本: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原材料
公司取得的營業收入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除了主營業務收入外的其他利得。
營業收入和營業外收入如何理解?
營業收入是核算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收入;營業外收入是核算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非貨幣性交易收益、出售無形資產收益、罰款凈收入等。
營業收入如何計算?
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或營業收入=產品銷售量(或服務量)×產品單價(或服務單價)
營業收入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經常性的、主要業務所產生的收入。
如制造業的銷售產品、半成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作業的收入;商品流通企業的銷售商品收入;旅游服務業的門票收入、客戶收入、餐飲收入等。
主營業務收入在企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較大,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其他業務收入,是指除上述各項主營業務收入之外的其他業務收入。
包括材料銷售、外購商品銷售、廢舊物資銷售、下腳料銷售,提供勞務性作業收入,房地產開發收入,咨詢收入,擔保收入等其他業務收入。
企業一般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從以一般納稅人當中衍生出來的概念“輔導期一般納稅人”,具體是指什么?
輔導期一般納稅人的介紹
輔導期一般納稅人指的是實行納稅輔導期管理制度的一般納稅人。新認定為一般納稅人的小型商貿批發企業實行納稅輔導期管理的期限為3個月;其他一般納稅人實行納稅輔導期管理的期限為6個月。
主要核實為以下幾個內容是否正常:
(1)納稅評估的結論是否正常;
(2)實地查驗的結果是否正常;
(3)企業申報、繳納稅款是否正常;對增值稅的進銷稅是否能核算正常。
做好當地的審核調查工作情況,確定審批意見,《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申請認定表》需要返還給納稅人,做好歸檔工作。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納稅人實行輔導期管理執行:
(1)偷稅額達到增值稅應納稅額的百分十以上,以及金額在十萬人民幣以上。
(2)有騙稅的違法情形(出口稅)。
(3)違法違規開增值稅專業發票抵扣。
(4)國家稅務局的其他規定情形。
輔導期一般納稅人增值稅抵扣的賬務處理
企業認證后:
借:庫存商品(或其他相關科目)
應交稅費-待抵扣進行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其他相關科目)
收到比對結果后: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交稅費-待抵扣進行稅額
企業、團體或個人已繳納稅費后會有納稅證明,這是一種制式文書,有別于完稅證。對于納稅證明,應如何理解?
納稅證明的介紹
納稅證明指的是可以作為證明納稅人具備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的憑據,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對后退還納稅人留存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表》就是納稅人證明。
增值稅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超過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
納稅是指稅收中的納稅人的執行過程,就是根據國家各種稅法的規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
完稅證明和納稅證明的區別
1、稅的種類不同
根據《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的規定,完稅證明的種類有:各種完稅證、繳款書、印花稅票以及其他完稅證明,。
常見的完稅證明有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境外公司企業所得稅完稅證明、車船購置完稅證明、契稅完稅證明等。
而納稅證明種類有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車船使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船舶噸稅、耕地占用稅、車輛購置稅、關稅、契稅、煙葉稅。
2、具體程度不同
納稅證明,記錄了納稅人個人納稅情況的補充,包括納稅人每次的申報收入額、繳納稅額、稅款所屬期、征收機關和稅款的入庫時間等信息,讓人對納稅人的納稅情況清晰明了。
而完稅證明則沒有詳細列出具體的明細記錄。
3、注重的方向不同
完稅證明更加注重的是稅收環節上的整體性,代表著稅收事項的完結。
而納稅證明只能說明稅收事項的納稅過程,并沒有突出整體稅收的完結閉環,突出納稅這件事的結果。
4、開具部門不同
完稅證明由工商部門開具,而納稅證明由稅務部門開具。
按規定繳納稅款是每個納稅人應盡的義務,稅務籌劃是站在一個整體布局上來看,財務上每個地方都可以稅務籌劃,大到一個企業的整體環境布局,小到一個科目的設置都可以稱之為稅務籌劃。
納稅籌劃的介紹
納稅籌劃,是指通過對涉稅業務進行策劃,制作一整套完整的納稅操作方案,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納稅籌劃有其固有的特征,主要表現在:納稅籌劃的合法性、納稅籌劃的政策導向性、納稅籌劃的目的性、納稅籌劃的專業性和納稅籌劃的時效性等幾方面。
合理的納稅籌劃有利于企業經濟行為有效率的選擇,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實現國家稅法的立法意圖,充分發揮稅收杠桿作用,增加國家收入。納稅籌劃的內容包括避稅、節稅、規避“稅收陷阱”、轉嫁籌劃和實現零風險五個方面。
納稅籌劃的意義
雖然說利用籌劃的手段進行節稅并不道德的,其行為與稅法的本意相違背,只是利用現有稅法的漏洞來謀取自己的私利,導致了國家稅收的減少。但是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現有稅法并不健全。通過對節稅問題的研究,可以完善國家的稅收制度,有助于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而且納稅人在節稅之前,會對稅法進行研究,這能夠幫助納稅人知法懂法,樹立法制觀念和依法納稅意識,從而提高納稅人素質。
小規模納稅人是指年銷售額在規定標準以下,且會計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規定報送有關稅務資料的增值稅納稅人,其取得收入時該如何做賬務處理?
小規模納稅人取得收入的會計分錄
1、取得收入時的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2、同時,結轉銷售成本,其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3、小規模納稅人月收入不足15萬元,對于直接減免的稅款,做以下分錄: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
貸:營業外收入
什么是主營業務收入?
是指企業從事本行業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營業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根據各行業企業所從事的不同活動而有所區別,如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產品銷售收入”;建筑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工程結算收入”;房地產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房地產經營收入”。企業在填報主營業務收入時,一般根據企業會計“損益表”中有關主營業務收入指標的上年累計數填寫。
什么是增值稅?
是對于商品生產、流通或者是勞務服務等環節的新增加值或者是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種流轉稅。在中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是提供加工和修理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是增值稅的納稅人,都是需要根據增值稅的條例規定繳納增值稅。增值稅一般來說都是由消費者負擔的,商品沒有增值的部分是不增稅的,是有增值的部分才需要征稅。
企業經營如果獲得收入就應該繳納企業所得稅,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但有時出現支出大于收入的情況時,應納稅所得額為零,那這時候企業還需要申報納稅嗎?
企業沒有收入是否要申報納稅?
納稅申報是企業依照有關稅法的規定,向稅務機關提交稅務事項書面報告的行為。它是履行納稅義務和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要依據。然而,許多企業認為,由于沒有業務、沒有收入、應納稅額為零、不符合納稅標準,因此沒有必要進行納稅申報。對此,會計網提醒大家,無論企業是否有收入,都要辦理納稅申報。企業在納稅申報期間無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的,可以向稅務機關申請零納稅申報,并表明企業本期無應納稅項目。
雖然零申報很好地解決了企業納稅申報問題,但并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零申報。一般來說,它只適用于初創企業和季節性企業在淡季和旺季。但許多企業認為,即使他們的公司不屬于這兩類企業,但他們也已經達到了零申報的情況,應該允許他們申請零申報。企業享受零申報有一定限制。如果企業強制實行零稅申報,屬于違法行為,將給企業帶來嚴重后果。
季節性企業是什么?
季節性生產企業是指根據自然季節的變化、社會需求和趨勢以及經濟階段的發展,在一定季節或時段內生產,在其他季節或時段內停止生產的生產組織形式。例如,戶外加工(受氣候,環境影響大,生產不正常)、無證經營(說開就開,說停就停)、現金交易、賬外循環、位置偏遠、頻繁轉包等類型的企業多屬于季節性企業。
未開具發票的收入一直是稅務局的薄弱監控領域,是納稅人逃稅的重災區。許多納稅人往往不申報這部分收入。一旦被稅務局發現,不僅要納稅,還要面臨相應的懲罰。那么不開票收入怎么申報納稅?
不開票收入申報納稅的方法
1.小規模納稅人填寫申報表
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申報表相對簡單。無發票收入直接填入第一欄,以區分其屬于商品和服務還是服務、房地產和無形資產。第一欄包括發票收入和未發票收入。
2.一般納稅人填寫申報表
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申報表比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申報表復雜。發生的未開票收入直接填入附表一的未開票收入一欄。
如果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補開發票,應該沖抵該收入,否則此時將形成重復征稅,不允許以負數填寫在未開具發票欄次,應當沖減開具發票收入.自2018年3月1日開始,未開具發票收入不能以負數形式填寫。
什么是增值稅發票?
增值稅專用發票在國家稅務總局的監督下設計和印制,僅供一般增值稅納稅人使用。它不僅是納稅人反映經濟活動的重要會計憑證,也是記錄賣方納稅義務和買方進項稅的法律憑證;在增值稅的核算和管理中,它是一種重要的、決定性的法定專用發票。
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實施是增值稅改革的關鍵一步。與普通發票不同,它不僅具有商業憑證的功能,而且由于發票上注明的稅款扣減,還必須向賣方支付增值稅。具有納稅憑證功能。更重要的是,增值稅專用發票將產品從初始生產到最終消費的各個環節聯系起來,維護了稅收的完整性,體現了增值稅的作用。
中國居民個人在境外取得的收入,這一部分收入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有一些人不知道應在何時辦理納稅申報,從而會導致錯過申報期限。那么取得境外收入什么時候辦理納稅申報?
取得境外收入辦理納稅申報的時間
申報期限:納稅人在境外取得所得,在境外納稅年度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應當自該納稅年度終了并在所得來源國完稅之日起30日內向中國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取得境外所得時結清稅款,或者根據來源國稅法在境外免征個人所得稅的,應當自次年1月1日起30日內向中國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什么是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公民、境內居民和境外個人從本國所得征收的所得稅。在一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要稅種,占財政收入的很大比例,對經濟影響很大。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包括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居民納稅人有完稅義務,從中國境內或者境外取得的全部收入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非居民納稅人僅就其在中國境內的收入繳納個人所得稅。
2018年8月31日,修訂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獲得通過,基本費用扣除標準調整為每月5000元,自2018年10月1日起執行。2021年12月29日,李克強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年度一次性獎金從當月工資收入中扣除,并實行月度分稅,直至2023年底。
作為社會中具有社會屬性的個人,需要利用國家各級部門提供的各種服務。這些服務基本上是免費的。當然,這些服務對居民來說是免費的,但它們也會消耗國家的財政支出。因此,當居民個人獲得收入時,需要納稅以幫助國家能更好地運轉。
銀行定期存款未到期,計提的財務費用-利息收入,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時,是否需要納稅調減,在實際收到的年份做納稅調增?
答:不用調整。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本條例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相關法規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九條 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本條例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八條 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下列利息支出,準予扣除:
(一)非金融企業向金融企業借款的利息支出、金融企業的各項存款利息支出和同業拆借利息支出、企業經批準發行債券的利息支出;……”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34號規定:“六、關于企業提供有效憑證時間問題企業當年度實際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由于各種原因未能及時取得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企業在預繳季度所得稅時,可暫按賬面發生金額進行核算;但在匯算清繳時,應補充提供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
納稅申報表一般來說指的是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按期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期應繳稅額時應填報的表格。當企業取得處置固定資產收入時,該如何填寫納稅申報表?
處置固定資產的收入要如何填寫納稅申報表?
1、填寫附表1:按照開票或未開票應將銷售額與3%的稅款填寫至第11行對應的欄次,其中銷售額=含稅銷售額(即固定資產處理價格)÷(1+3%);
2、填寫申報表主表:應將3%的稅款填寫至第21行“簡易計稅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申報表一般會自動引用附表1的數據;
3、填寫申報表主表:同時將1%的減免稅額(即含稅銷售額÷(1+3%)×1%),填寫至23行“應納稅額減征額”。
什么是納稅申報表?
納稅申報表指的是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按期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期應繳稅額時應填報的表格。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暫行條例》規定,納稅人必須按照規定進行納稅申報,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和有關納稅資料,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就應稅收入、應稅所得、稅種、稅目、稅率,應納稅額和其他應稅資料,如實填寫納稅申報表。
如何打印納稅申報表?
打印增值稅申報表,操作如下:
1、百度搜索當地的稅務局網站,點擊進去,進去后會看到登陸入口,輸入你公司的納稅識別號,密碼和驗證碼;
2、進去后點申報征收,在申報表查詢中選擇你要打印增值稅申報表還是企業所得稅申報表,再來選擇要打印的月份,點擊查詢,出現的頁面中有一個應征憑證序號,點擊那序號進去,可以進去查看和打印,拉到頁面最下面,點擊打印,即可完整打印。
納稅申報表保管期限是多少年?
納稅申報表保管期限10年。
可以在國稅的申報軟件上瀏覽,里面有“反饋查詢”按鈕,然后選擇你要查詢的日期就可以了。
稅務報表的概念狹義上的稅務會計報表是指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以會計核算資料為主要依據,總括反映納稅人在一定時期內各項稅款的形成、計算占繳納情況的報告文件。
廣義上的稅務報表其實就是每個月月初去稅務局報稅交的表,主要包括:納稅申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分配表、個人所得稅納稅申報表。
納稅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又稱為“納稅義務人”、“課稅主體”,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納稅人權利有哪些
一、知情權
納稅人有權向國家稅務總局了解國家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及與納稅程序有關的情況,包括:現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和稅收政策規定;辦理稅收事項的時間、方式、步驟以及需要提交的資料;應納稅額核定及其他稅務行政處理決定的法律依據、事實依據和計算方法;與稅局在納稅、處罰和采取強制執行措施時發生爭議或糾紛時,納稅人可以采取的法律救濟途徑及需要滿足的條件。
二、保密權
納稅人享有保密權。國家稅務總局將依法為納稅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保密,主要包括技術信息、經營信息和納稅人、主要投資人以及經營者不愿公開的個人事項。
注意:根據法律規定,稅收違法行為信息不屬于保密范圍。
三、稅收監督權
納稅人對國家稅務總局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如稅務人員索賄受賄、徇私舞弊、玩忽職守,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濫用職權多征稅款或者故意刁難等,可以進行檢舉和控告。同時,也可以對其他納稅人的稅收違法行為有權進行檢舉。
四、納稅申報方式選擇權
納稅人可以直接到辦稅服務廳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也可以按照規定采取郵寄、數據電文或者其他方式辦理上述申報、報送事項。但采取郵寄或數據電文方式辦理上述申報、報送事項的,需經納稅人主管稅務機關批準。
五、申請延期申報權
納稅人如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向國家稅務總局提出書面延期申請,經核準,可在核準的期限內辦理。經核準延期辦理申報、報送事項的,應當在稅法規定的納稅期內按照上期實際繳納的稅額或者國家稅務總局核定的稅額預繳稅款,并在核準的延期內辦理稅款結算。
六、申請延期繳納稅款權
如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稅務局批準,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計劃單列市稅務局可以參照省稅務機關的批準權限,審批納稅人延期繳納稅款申請。
七、申請退還多繳稅款權
對納稅人超過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經國家稅務總局發現后,將自發現之日起10日內辦理退還手續;如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三年內發現的,可以向國家稅務總局要求退還多繳的稅款并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國家稅務總局將自接到退還申請之日起30日內查實并辦理退還手續,涉及從國庫中退庫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國庫管理的規定退還。
八、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權
納稅人應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書面申請減稅、免稅。減稅、免稅的申請須經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減稅、免稅審查批準機關審批。減稅、免稅期滿,應當自期滿次日起恢復納稅。減稅、免稅條件發生變化的,應當自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向國家稅務總局報告;不再符合減稅、免稅條件的,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九、委托稅務代理權
納稅人有權就以下事項委托稅務代理人代為辦理:辦理、變更或者注銷稅務登記、除增值稅專用發票外的發票領購手續、納稅申報或扣繳稅款報告、稅款繳納和申請退稅、制作涉稅文書、審查納稅情況、建賬建制、辦理財務、稅務咨詢、申請稅務行政復議、提起稅務行政訴訟以及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業務。
十、陳述與申辯權
納稅人對我們作出的決定,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如果納稅人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行為合法,國家稅務總局就不得對其實施行政處罰;即使納稅人的陳述或申辯不充分合理,國家稅務總局也會解釋實施行政處罰的原因,不會納稅人的申辯而加重處罰。
十一、對未出示稅務檢查證和稅務檢查通知書的拒絕檢查權
國家稅務總局派出的人員進行稅務檢查時,應當向納稅人出示稅務檢查證和稅務檢查通知書;對未出示稅務檢查證和稅務檢查通知書的,納稅人有權拒絕檢查。
十二、稅收法律救濟權
納稅人依法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國家賠償等權利。
十三、依法要求聽證的權利
十四、索取有關稅收憑證的權利
國家稅務總局征收稅款時,必須給納稅人開具完稅憑證。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時,納稅人要求扣繳義務人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時,扣繳義務人應當開具。
納稅人義務有哪些
一、依法進行稅務登記的義務
納稅人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持有關證件,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登記主要包括領取營業執照后的設立登記、稅務登記內容發生變化后的變更登記、依法申請停業、復業登記、依法終止納稅義務的注銷登記等。
二、依法設置賬簿、保管賬簿和有關資料以及依法開具、使用、取得和保管發票的義務
納稅人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賬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記賬,進行核算;從事生產、經營的,必須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保管期限保管賬簿、記賬憑證、完稅憑證及其他有關資料;賬簿、記賬憑證、完稅憑證及其他有關資料不得偽造、變造或者擅自損毀。
三、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軟件備案的義務
納稅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件,應當報送國家稅務總局備案。納稅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抵觸的,應依照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計算應納稅款、代扣代繳和代收代繳稅款。
四、按照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的義務
國家根據稅收征收管理的需要,積極推廣使用稅控裝置。納稅人應當按照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不得損毀或者擅自改動稅控裝置。如未按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或者損毀或者擅自改動稅控裝置的,國家稅務總局將責令限期改正,并可根據情節輕重處以規定數額內的罰款。
五、按時、如實申報的義務
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我們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國家稅務總局根據實際需要要求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六、按時繳納稅款的義務
納稅人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國家稅務總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
七、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
如納稅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
八、接受依法檢查的義務
納稅人有接受國家稅務總局依法進行稅務檢查的義務,應主動配合國家稅務總局按法定程序進行的稅務檢查,如實地反映自己的生產經營情況和執行財務制度的情況,并按有關規定提供報表和資料,不得隱瞞和弄虛作假,不能阻撓、刁難國家稅務總局的檢查和監督。
九、及時提供信息的義務
納稅人除通過稅務登記和納稅申報提供與納稅有關的信息外,還應及時提供其他信息。如納稅人有歇業、經營情況變化、遭受各種災害等特殊情況的,應及時向國家稅務總局說明,以便稅局依法妥善處理。
十、報告其他涉稅信息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