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家族中犯罪“一人犯罪,株連九族”,把禍根連根拔起。
這樣真的可以減少犯罪嗎?還是能給世人敲響一個警鐘?
而把這種“法則”放在現在的時代,會起到作用嗎?會起到什么作用呢?
近年來,證監會加強了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證券市場業務的監管。11月21日,眾華會計師事務所因受到了證監會處罰,而被要求暫停承接新的證券業務、限期整改。此前,更負盛名的瑞華、立信兩大會計師事務所也遭受了此等被業界稱之為“連坐”的待遇,即所里一個會計師出具的文件因涉嫌信息不實而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則全所會計師出具的文件都將不被證監會受理。瑞華立信的無關會計師也因此出現了離職潮。
會計師事務所可以說是資本市場的底層設計或曰基礎設施的核心構成要件之一。財務信息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主要部分,而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就是對公司提供的招股說明書、年報半年報等文件中的財務信息進行審計,并出具獨立的審計報告。
通俗地說,會計師事務所就是避免上市公司做假賬的外圍防線,如果會計師事務所不能為公司出具標準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那基本上就能認定上市公司的財報有貓膩。反過來講,倘若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報表事后被認定為造假,那曾經為之“背書”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就會被執法者質疑,雖然會計師能以已然勤勉盡責為抗辯,實踐中,卻很難就此置身事外。而事務所應在多大程度上一起擔責,也值得探究。
類股東的隔離機制
較之各級領導相對明確、科層化的公司,會計師事務所以多個注冊會計師合伙人為一個個分中心組建(律師事務所的構架類似),相對扁平化。會計師事務所名義上是審計業務的承接方,但實際承接方是一個或多個合伙人團隊,與其他合伙人團隊相對獨立。每個團隊中,又有若干非合伙人會計,與合伙人為實質性的雇傭關系。
會計師事務所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合伙人會議。所主任、管理合伙人等“所領導”并非合伙人的業務“長官”,其承擔的一大主要職責是協調不同的合伙人之間的關系,為合伙人擬訂和執行共同的執業細則和利潤分配規則。
在法律上而言,會計師事務所被稱為“特殊的普通合伙”。其不同于股東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的現代公司,也不是部分合伙人承擔有限責任的有限合伙,又不是所有合伙人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普通合伙。《合伙企業法》第五十七條規定:
“一個合伙人或者數個合伙人在執業活動中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合伙企業債務的,應當承擔無限責任或者無限連帶責任,其他合伙人以其在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為限承擔責任。
合伙人在執業活動中非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合伙企業債務以及合伙企業的其他債務,由全體合伙人承擔無限連帶責任。”
這就是說,日常性的合伙企業債務(如辦公場所的租金)由全體合伙人承擔無限責任,但合伙人由于過錯如參與造假導致的損害賠償責任,只由“肇事人”自行承擔。其他合伙人投入合伙企業中的財產份額承擔即有限責任,賠完為止。
此等待遇意味著在遭遇他人的執業風險時,合伙人的法律地位類似于有限合伙或有限責任公司中股東的情形。而要問起這種制度安排的正當性,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有限責任制度的本意。
如本人在本版11月11日《羅永浩無限責任的教訓》一文所言,有限責任制度的基本功能是讓企業參與者“心安”,即自己只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無需過多關注企業的其他參與人的行為,無需付出太高監督成本(事實上也難以實現監督)。特殊普通合伙是“以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為客戶提供有償服務的專業服務機構”(《合伙企業法》第五十五條),在現代化越來越專業化的商事市場中,一方面,我們需要鼓勵專業服務人士的集合化,以增強專業水平。特別是在財務審計領域中,與上市公司締約時,上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能處于更不易受擺布的談判地位。另一方面,專業服務人士在解決“互相監督”時的能力和必要性仍然有限。故而,法律在執業風險領域充分豁免合伙人會計師的責任,令會計師們可以像公司小股東一樣少為他人操心,免除了聯合建所的恐懼,有利于事務所做大做強。
監督合伙人的可靠機制
所以,對“犯事”會計師所在的事務所實行“連坐”,可能不符合法律對特殊普通合伙的基本定位。盡管行政責任和民事責任的性質存在不同,但在如何防范執業過失的發生機理上是一致的。“連坐”的本意自然是為了強化事務所內部的監督機制,從源頭實施治理。這種監督方式有兩條路徑,一是讓合伙人彼此監督,二是強化事務所的主體本位,讓事務所來監督。
合伙人的彼此監督,如前所述,不太可行。首先,特殊普通合伙的基本架構是合伙人的“平行世界”分別展開,而審計是需要大量人力和時間投入的細致活動,不是外圍查看、略加過問、偶爾抽查便能實現有效監督,故彼此監督不僅會造成人際關系的嚴重摩擦,也會監督者的大量精力,占用妨礙會計師的本職工作(審計)的質量。其次是“監督監督者”的困境,即便甲會計師愿意犧牲收入,深度進入乙會計師的團隊展開監督,以打消自己的疑慮,其他會計師仍然會有“能否相信甲”的疑慮。而要所有合伙人同時監督所有合伙人,顯然是不可能的。
會計師事務所本身實施的監督,本來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制度推動組建事務所,而不是讓注冊會計師們以“個體戶”的方式執業,本來就是為了通過組織化的品牌效應來更好地激勵和監督會計師們。事務所可以通過制定詳盡的培訓和執業細則,以集體摸索出來的質量檢控方式,輪流安排或專職安排資深會計師來監督合伙人們的工作。
然而,“連坐”的監管措施(由于被施加人本身并未違法,故尚不構成行政責任形式)卻反而可能打消了這種組織層面的監督努力。這是因為事務所本身的人合性很強,對新建的、人數較少的事務所而言,事務所幾乎只是純粹的合伙人的集合,合伙人離職換所的成本很低。反而是瑞華、立信這樣規模大、歷史久、信譽本來較好的事務所的合伙人離職換所時會承受較大的品牌溢價損失。易言之,“好所”本來能起到監督、制約合伙人的作用,但在遭遇“連坐”的泰山壓頂時,由于合伙人基本生計受到了影響,而且主要的會計業務仍然“跟人走”而不是“跟所走”,我們看到的景象就會是為免受池魚之災,無關的合伙人紛紛退伙,導致事務所本身趨于瓦解,部分直接被事務所雇傭的初階會計師又會成為新的池魚。
當然,這可能符合監管者的本來目的,即令無關合伙人承受必須換所、眼見原所的品牌價值滅失之痛,倒逼事前的監督機制。可是,既然事務所而非其他合伙人才是可以真正依賴的內部監督力量,合伙人離開事務所的難度又遠遠低于事務所開革合伙人的難度,監管的打擊力直接指向事務所時就會出現意外的反應。
假設扣除少數有錯合伙人以外的所有無關合伙人集體組織一個新所,如瑞華的無關合伙人集體組建一個“華瑞”所,換湯不換藥,換瓶不換湯,那監管的打擊力未免落空。假設無關合伙人們四散到各個所,那原所本來形成的組織層面的、或許行之有效、甚至是個別合伙人自身不遵循才“闖禍”的制度規則就會喪失殆盡。當被打擊的事務所本身的組織化制度還優于合伙人們可能投奔的新所時,便會產生“得不償失”的問題。
當一個有形的工廠產品出現質量缺陷時,這或許是全廠的設計、工藝或流水線的瑕疵所致,故而下架全部同款產品有時(但非永遠)是一個良策。但特殊普通合伙的“產品”是分頭作業的產物,一份審計報告有問題,未必是全所的質控流程的問題。監管者對此可以適當予以區別對待,實現精準監管。當有理由懷疑全所存在普遍性的執業操作風險時,才應對全所適用暫停承接新業務等“一刀切”措施。一般而言,對組織體的責任應限于依法作出的罰款等形式,因為這種責任形式可以在組織內部重新分配到相應的真正責任方。
(作者系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經濟觀察報管理與創新案例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一般情況下,企業通過先回購庫存股再注銷的方式,可以減少實收資本。當企業實收資本減少時,怎么做會計處理?如何做賬?會計網整理了以下幾種情形,來一起了解下吧!
實收資本減少會計處理
1.有限責任公司減少實收資本的賬務處理
借:實收資本
貸:銀行存款
2.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采用回購本公司股票方式減資
如果回購股票支付的價款大于面值總額,則做以下會計分錄:
回購時:
借:庫存股
貸:銀行存款
如果回購股票支付的價款小于面值總額,則做以下會計分錄:
回購時:
借:庫存股
貸:銀行存款
注銷時:
借:股本
貸:庫存股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實收資本轉出的賬務處理
實收資本轉出,實際上就是股東撤資,則做股東撤資相應的賬務處理即可,如下所示:
借:實收資本——A
貸:銀行存款
一般一個股東撤資,則由新股東或者原股東接收,賬務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貸:實收資本——B
實收資本減少的原因
實收資本減少常見原因包括:企業發生重大虧損,企業經營規模下降或者資金利用不起來等而導致的資金過剩,回購股份用于獎勵員工。
實收資本會計處理的案例分析
C公司收到D公司以無形資產投入的資本,經過評估C公司投入無形資產價值500萬元,請問相關會計處理怎么做?
借:無形資產 500
貸:實收資本 500
實收資本增加的賬務處理:
1.投資者追加投資
借:銀行存款
貸:實收資本/股本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
2.資本公積或盈余公積轉增資本
借:資本公積/盈余公積
貸:實收資本/股本
企業按規定對其經營所得依法繳納的各種稅費,稱為應交稅費。若是應交稅費的銷項稅額減少了,這種情況下該怎么做會計分錄?
應交稅費的銷項稅額減少會計分錄
舉例:納稅檢查調整的銷售額減少了4792.3元,銷項稅額減少623元。請問具體的會計分錄應該怎么做?
這種情況說明了你有623元未交的增值稅,只需要在本月繳納即可,具體的會計分錄下: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623
貸:銀行存款 623
注意:如果確定沒有少申報,則是由于前期差錯沒有調整造成的銷項稅額減少。
應交稅費是什么?
應交稅費是指企業根據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營業收入、實現的利潤等,按照現行稅法規定,應當交納的各種稅費。包括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教育費附加、礦產資源補償費、耕地占用稅以及在上繳國家之前,由企業代收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等。
銷項稅額是什么?
銷項稅額是指增值稅納稅人銷售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按照銷售額和適用稅率計算并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稅額。計算時,分為兩種情況:
1、銷項稅額=(不含稅)銷售額×稅率
2、銷項稅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稅率
企業庫存商品減少,由于銷售方式不同,其賬務處理也會有所區別。一般設置“庫存商品”科目核算庫存商品的增減變化及結存情況。
庫存商品減少分錄
庫存商品的減少應根據不同的銷售方式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銷售商品導致庫存減少的: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因其他部門領用而減少的,以管理部門領用庫存商品為例,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
貸: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期末盤點時,實際盤存量小于賬面數量的,按盤虧處理,按照對應處理結果轉入對應科目:
借:待處理財產損益
貸:庫存商品
借:管理費用(單位承擔部分)
其他應收款(保險、個人賠償部分)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4、將商品用于捐贈或投資導致庫存減少的:
借:營業外支出
貸:庫存商品
以上分錄只是做結轉成本的舉例,如果涉及銷售的,還應制作庫存商品銷售分錄。
庫存商品會計分錄
購進存貨:
借:庫存商品
進項稅額(一般納稅人)
貸:銀行存款
銷售:
借:銀行存款
主營業務收入
銷項稅額(一般納稅人)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庫存商品是什么?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已驗收入庫,合乎標準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
企業應設置"庫存商品"科目,核算庫存商品的增減變化及其結存情況。商品驗收入庫時,應由"生產成本"科目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對外銷售庫存商品時,根據不同的銷售方式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在建工程等領用庫存商品,應按其成本轉賬。
庫存商品明細賬應按企業庫存商品的種類、品種和規格設置明細賬。如有存放在本企業所屬門市部準備出售的商品、送交展覽會展出的商品,以及已發出尚未辦理托收手續的商品,都應單獨設置明細賬進行核算。庫存商品明細賬一般采用數量金額式。
固定資產是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資產,也是企業的一種勞動手段。固定資產增加和減少,應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固定資產增加和減少怎么做賬?
固定資產增加時,如是舊的,則以凈值入賬,例如購置: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固定資產減少時: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資產減值: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資產發生了減值,應當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并把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
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固定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固定資產的成本,是指企業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這些支出包括直接發生的價款、相關稅費、運雜費、包裝費和安裝成本等,也包括間接發生的,如應承擔的借款利息、外幣借款折算差額以及應分攤的其他間接費用。
實收資本是指投資者作為資本投入企業的各種財產,是企業注冊登記的法定資本總額的來源,它表明所有者對企業的基本產權關系。當企業的實收資本減少時,相關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實收資本減少的會計分錄
1、當企業發生重大虧損,
借:實收資本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當企業經營規模變小,資金不能充分利用,使相關的資本成本上升,造成很多資金的浪費,這叫做資本過剩,當面對此類情況下,
借:實收資本
貸:銀行存款
3、當回購股份用于獎勵職工,
借:實收資本
貸:應付職工薪酬
4、當中外合資企業按照協議歸還股東投資,
借:實收資本
貸:其他應付款
什么是實收資本?
實收資本是指企業按照章程規定或合同、協議約定,接受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本。出資方式可以是貨幣出資,也可以是非貨幣出資。非貨幣出資應滿足:可以用貨幣估價;可以依法轉讓(法律另行規定的除外)。股份有限公司使用股本科目核算,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業采用實收資本科目核算。
其他應付款是什么?
其他應付款是指與企業的主營業務沒有直接關系的應付、暫收其他單位或個人的款項,如應付租入固定資產和包裝物的租金、存入保證金、職工未按期領取的工資等。
利潤分配是什么?
利潤分配是企業在一定時期(通常為年度)內對所實現的利潤總額以及從聯營單位分得的利潤,按規定在國家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分配。
公司的注冊資本,也稱為法定資本,是指公司的登記機關依法登記的資本額,減少注冊資本時,應怎么做?
注冊資本如何減少?
(1)股東會決議。該決議內容包括:
①減資后的公司注冊資本;
②減資后的股東利益、債權人利益安排;
③有關修改章程的事項;
④股東出資及其比例的變化等。
公司做出減資決議時,應注意公司減少資本后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法定的最低限額;
(2) 編制資產負債表及財產清單;
(3) 通知或公告債權人。公司應當自作出減少注冊資本決議之日起10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30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自接到通知書之日起30日內,未接到通知書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45日內,有權要求公司清償債務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
(4) 變更登記。
注冊資本和實收資本的關系是什么?
注冊資金與實收資本的關系:一般情況下注冊資金與實收資本是一致的。
注冊資本是法律上規定的強制性要求,而實收資本則是企業在實際業務中遵循法律規定的結果,二者不是同一個概念,但在現行制度下,它們在金額上又是相等的。
注冊資本也可以稱之為法定資本,是公司制企業章程所規定的公司全體股東或者發起人承諾認繳的出資額數或者認購的股本總額,并且在公司登記機關中依法登記了的。
公司注冊資本,如果選擇認繳制的話可以一次或者分次繳足到位,但首次出資額不得低于總額度的20%,其余部份在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之內繳足(規定投資公司可以在5年內繳足)。
而實收資本指的是公司全體股東已經投入到該企業的實際出資額。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注冊資本是公司全體股東的計劃出資額;實收資本是公司全體股東實際出資額在公司財務上的表示。
實收資本是小于或者等于注冊資本。注冊資本就是指在做工商登記注冊時,要求企業擁有的法定資本金,實收資本,一般指投資者按照企業的章程或者合同以及協議類的約定,實際投入到企業的資本金。
公司增加注冊資本的方式有哪些?
公司增加資本的方式有限公司與股份有限公司因其資本和股東出資的構成形式不同,增資的形式亦有所不同。根據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增加注冊資本時,股東認繳新增資本的出資,依照法律設立有限責任公司繳納出資的有關規定執行;股份有限公司為增加注冊資本發行新股時,股東認購新股,依照法律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繳納股款的有關規定執行。但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增加資本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增加股份金額,簡稱擴大資本,是指公司在不改變原有股份總數的情況下增加每股金額。通過這種方式可以達到增加資本的目的。例如,法定公積金、應分配股利保留以及股東新繳納的股款,均可記入每一股份中,從而使其票面價值增加。
(2)增加股份總數,簡稱增發新股。股份有限公司可以采取發行新股的方式來增加股份。發行新股既可以向社會公眾募集,也可以由原有股東認購。通常公司原有股東享有優先認購權。這種發行新股的方式不受公司原資本總額所限。當然公司可以既增發新股,又擴大股本,即上述兩種方式并行采用。
(3)增加資本。有限責任公司如果需要增加資本,可以按照原有股東的出資比例增加出資,也可以邀請原有股東以外的其他人出資。如果是原有股東認購出資,可以另外繳納股款,也可以將資本公積金或者應分股利保存轉換為出資。
(4)債轉股。當債權轉換為股權時,公司負債消滅,股本增加。股份有限公司增加股份數額還可以采取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為公司股份的方式,這是債轉股的一種特別形式。可轉換公司債券是一種可以轉換為公司股票的債券,如果將該種債券轉換為公司股份,則該負債消滅,公司股本增加。
公司購進的固定資產,應按月計提折舊。當固定資產拆分減少時,應設置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相應的會計分錄該如何編制?
固定資產拆分減少分錄處理
固定資產價值減少,實物數量不變,可以通過折舊進行。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累計折舊”賬戶屬于資產類的備抵調整賬戶,其結構與一般資產賬戶的結構剛好相反。
“固定資產清理”是指企業因出售、報廢和毀損等原因轉入清理的固定資產價值及其在清理過程中所發生的清理費用和清理收入等。固定資產清理借方表示固定資產轉入清理的凈值和清理過程中發生的費用。貸方表示出售固定資產的取得的價款、殘料價值和變價收入。
固定資產原值增加累計折舊會計分錄
增加固定資產初始價值,屬于會計估計變更,應使用追溯法調整。采用追溯調整法時,將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調整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和列報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較數據也應當一并調整。
首先,將期初固定資產原值調整到估值,
借:固定資產(增加的價值)
貸:資本公積
同時調整應計提的折舊(因固定資產原值調整而增加的累計折舊)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
資本公積是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投資者投入資本超過的部分。當企業的資本公積減少時,可能用于轉增資本或彌補虧損,具體的會計分錄是什么?
資本公積減少的會計分錄
資本公積的主要用途有兩個,一是轉增資本,二是彌補虧損。
(1)轉增資本分錄
借:資本公積
貸:實收資本
(2)彌補虧損分錄
借:資本公積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什么是資本公積?
資本公積是指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由于接受捐贈、股本溢價以及法定財產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積金。資本公積是與企業收益無關而與資本相關的貸項。資本公積是指投資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業、所有權歸屬于投資者、并且投入金額上超過法定資本部分的資本。
實收資本是什么?
實收資本是指企業實際收到的投資人投入的資本。按投資主體可分為國家資本、集體資本、法人資本、個人資本、港澳臺資本和外商資本等。
實收資本是指投資者作為資本投入企業的各種財產,是企業注冊登記的法定資本總額的來源,它表明所有者對企業的基本產權關系。實收資本的構成比例是企業據以向投資者進行利潤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據。
利潤分配是什么?
利潤分配是企業在一定時期(通常為年度)內對所實現的利潤總額以及從聯營單位分得的利潤,按規定在國家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分配。
實收資本是指企業實際收到投資者投入的資本,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減少實收資本的情況,相關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減少實收資本的會計分錄
1、企業發生重大虧損
借:實收資本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資本過剩(說明企業經營規模下降,資金利用不起來,使資金成本的上升,造成資金的浪費。)
借:實收資本
貸:銀行存款等
3、回購股份用于獎勵職工
借:實收資本
貨:應付職工薪酬
4、中外合資企業按照協議歸還股東投資等。
借:實收資本
貸:其他應付款
增加實收資本的會計分錄
1、接受現金資產投資
借:銀行存款(實際收到的金額)
貸:實收資本(按合同約定的投資者在注冊資本中所占份額部分)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收到的金額超過注冊資本中所占份額的部分)
2、接受非現金資產投資
借:固定資產(按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
原材料(按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
無形資產等(按投資合同或協議約定的價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實收資本(合同或協議約定的投資者在企業注冊資本中享有份額)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差額)
實收資本是什么?
“實收資本是指企業按照章程規定或合同、協議約定,接受投資者投入企業的資本。出資方式可以是貨幣出資,也可以是非貨幣出資。實收資本屬于所有者權益類科目,借方登記減少額,貸方登記增加額,期末余額一般在貸方。
實收資本是指企業實際收到的投資人投入的資本。當企業的實收資本減少時,一般會涉及到利潤分配等科目處理,相應的會計分錄怎么寫?
實收資本減少的會計分錄
實收資本減少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因此會計分錄也不一樣:
(1)企業發生重大虧損時,
借:實收資本
貨: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資本過剩時(說明企業經營規模下降,資金利用不起來,使資金成本的上升,造成資金的浪費。)
借:實收資本
貸:銀行存款等
(3)回購股份用于獎勵職工時,
借:實收資本
貨:應付職工薪酬
(4)中外合資企業按照協議歸還股東投資等時,
借:實收資本
貸:其他應付款
什么是實收資本?
實收資本是指投資者作為資本投入企業的各種財產,是企業注冊登記的法定資本總額的來源,它表明所有者對企業的基本產權關系。實收資本的構成比例是企業據以向投資者進行利潤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據。
利潤分配是什么?
利潤分配是企業在一定時期(通常為年度)內對所實現的利潤總額以及從聯營單位分得的利潤,按規定在國家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分配。
其他應付款是什么?
其他應付款是指企業在商品交易業務以外發生的應付和暫收款項,具體包括應付經營租入固定資產和包裝物租金;職工未按期領取的工資;存入保證金(如收入包裝物押金等)等方面的內容。
實收資本是股東按照章程或協議規定實際投入企業的資本,一般企業實收資本與注冊資本一致,對于實收資本減少的情況,該如何做會計分錄?
實收資本減少的會計分錄
一、如果企業發生了特別重大虧損時,則需要減少實收資本。如果企業時因為資本過剩而導致減資,則需要發還股款。
如果是有限責任公司,就按發還投資的數額時,相關的會計分錄為:
借:實收資本
貸:銀行存款
二、當股份公司發展到一定時期,資本結構相應地就會發生變化。一般是通過股票回購的方式來減少公司實收資本,以便達到調節資本結構的目的。
1、當有限責任公司減少實收資本時的會計分錄為:
借:實收資本
貸:銀行存款
2、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回購公司股票的方式進行減資時的會計分錄為
(1)如果股份有限公司回購的股票支付的價款大于面值總額,則回購時的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股
貸:銀行存款
股份有限公司在注銷公司的股份時相關的會計分錄為:
借:股本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借方差額)
貸:庫存股
(2)如果股份有限公司回購的股票支付的價款小于面值總額,則回購時的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股
貸:銀行存款
股份有限公司在注銷公司的股份時相關的會計分錄為:
借:股本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貸:庫存股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貸方差額)
實收資本增加的會計分錄
1、以人民幣現金投資,應以實際收到或者存入企業開戶銀行的時間和金額確定入賬。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貸:實收資本
2、實物(固定資產、材料物資):需審計等權威機構認定其入賬價值來核算其實收資本。會計分錄如下:
借:固定資產/原材料/工程物資
貸:實收資本
3、無形資產:一般不得超過企業注冊資金的70%,按投資各方確認的價值作為實收資本入賬。會計分錄如下:
借:無形資產
貸:實收資本
當企業出現當月固定資產減少時,是需要財務會計進行做賬處理的。一般來說,當月固定資產減少應計入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來處理。那么,當月固定資產減少的會計分錄是什么?
當月固定資產減少的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資產減值會計核算
資產減值:指的是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資產發生了減值,應當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并把資產的賬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
在確認了資產減值損失之后,應當在未來期間對減值資產的折舊或者攤銷費用作出相應的調整,使得該資產能夠在剩余使用壽命內,系統地分攤調整后的資產賬面價值(扣除預計凈殘值)。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一旦確認了資產減值損失,則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以前期間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也需要等到資產處置時才可轉出。
固定資產折舊分錄
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可選用的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
借:制造費用(生產車間計提折舊)
管理費用(企業管理部門、未使用的固定資計提折舊)
銷售費用(企業專設銷售部門計提折舊)
其他業務成本(企業出租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研發支出(企業研發無形資產時使用固定資計提折舊)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中使用固定資產計提折舊)
貸: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原值是指固定資產的原始成本,是計算折舊的主要依據。對于企業固定資產原值減少的情況,應如何做會計分錄?
固定資產原值減少的會計分錄
固定資產原值不受計提折舊影響而減少的,計提折舊是減少賬面凈值,不減少原值的。固定資產原值減少說明是固定資產處置了。固定資產轉為清理的賬務處理是: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清理收入:
借:銀行存款等科目
貸:固定資產清理
結轉清理凈損益的賬務處理:
借:資產處置損益
貸:固定資產清理(或相反分錄)
固定資產原值是“固定資產原始價值”的簡稱,亦稱“固定資產原始成本”、“原始購置成本”或“歷史成本”,固定資產原值反映企業在固定資產方面的投資和企業的生產規模、裝備水平等。它還是進行固定資產核算、計算折舊的依據。
什么是固定資產減值?
固定資產減值是指固定資產出現損壞、技術陳舊等其他原因,致使其可變現價值低于賬面價值。當可變現凈值比賬面價值低時,應當按照二者的差額計提減值準備計入當期損益。那么當企業發生固定資產減值時,我們應該對減值的固定資產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具體會計分錄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壞賬指是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因為壞賬而發生的損失稱為壞賬損失或壞賬費用。壞賬準備減少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壞賬準備核銷;二是賬面上的壞賬準備余額超出了計提的壞賬準備的數額,需要沖減壞賬準備。那么壞賬準備余額減少該如何做會計分錄?
壞賬準備余額減少的會計分錄
如果記在借方的壞賬準備,一般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是核銷壞賬,比如有一筆壞賬出來,要核銷,會計分錄如下:
借:壞賬準備
貸:應收賬款
第二種情況是賬面上的壞賬準備余額,超出了計提的壞賬準備的數額,需要沖減壞賬準備,會計分錄如下:
借:壞賬準備
貸:信用減值損失
壞賬準備期末余額比期初余額少,說明了什么?
首先需要理解備抵法下計提壞賬準備的原理,備抵法是指在壞賬損失發生前就依據權責發生制則估計損失,并同時形成壞賬準備。期末計提壞賬準備,就是按照你期末的應收款項余額,估算一個可能收不回壞賬的比例。
壞賬準備期末余額比期初少,主要需要看看是在什么情況下才會出現這樣的狀況。是你期末已經計提壞賬之后還是之前。如果你期末的應收款余額減少了(比期初收了),那么就表示期末計提之后的壞賬余額比期初少。
如果是計提之前比期初少,那就是當期發生了收不回的壞賬,需要用壞賬準備去沖銷。
信用減值損失是什么?
信用減值損失是企業因購貨人拒付、破產、死亡等原因無法收回,而遭受的損失。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2017年)應用指南,金融資產減值準備所形成的預期信用損失應通過“信用減值損失”科目核算。因此,企業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2017年)后,其發生的壞賬準備應通過“信用減值損失”科目核算,不再通過“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核算。
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計算金融工具預期信用損失。如果該預期信用損失大于該工具當前減值準備的賬面金額,企業應當將其差額確認為減值損失,借記“信用減值損失”科目,根據金融工具的種類,貸記 “壞賬準備”等科目。
實收資本是指投資者作為資本投入企業的各種財產,是企業注冊登記的法定資本總額的來源,當我們遇到減少實收資本的情況,該如何做會計分錄?
減少實收資本的賬務處理
有限責任公司減少實收資本(需要按法定程序報經批準)
借:實收資本
貸:銀行存款
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采用回購本公司股票方式減資
如果回購股票支付的價款大于面值總額的(即庫存股大于股本);
回購時:
借:庫存股(按照實際支付的回購價款)
貸:銀行存款
如果回購股票支付的價款小于面值總額的(即庫存股小于股本)。
回購時:
借:庫存股(按照實際支付的回購價款)
貸:銀行存款
注銷時:
借:股本(按股票面值×注銷股數)
貸:庫存股(按注銷庫存股的賬面余額)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貸方差額)
庫存股是指已公開發行的股票但發行公司通過購入、贈予或其他方式重新獲得可再行出售或注銷的股票。庫存股股票既不分配股利,又不附投票權。
資本公積是企業收到投資者出資額超出其在注冊資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額的部分,以及其他資本公積等。資本公積包括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和其他資本公積等。資本溢價是指投資者繳付企業的出資額大于其在企業注冊資本中所占份額的數額。股本溢價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溢價發行股票時實際收到的款項超過股票面值總額的數額。
對于減少實收資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處理方式大有不同。那么這兩種類型的公司在減少實收資本時,應如何做會計分錄?
減少實收資本的會計分錄
1、有限責任公司減少實收資本(需要按法定程序報經批準)
借:實收資本
貸:銀行存款
2、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采用回購本公司股票方式減資
如果回購股票支付的價款大于面值總額的(即庫存股大于股本);
回購時:
借:庫存股(按照實際支付的回購價款)
貸:銀行存款
如果回購股票支付的價款小于面值總額的(即庫存股小于股本)。
回購時:
借:庫存股(按照實際支付的回購價款)
貸:銀行存款
注銷時:
借:股本(按股票面值×注銷股數)
貸:庫存股(按注銷庫存股的賬面余額)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貸方差額)
例如:B公司2020年12月31日的股本為100000000股(面值為1元),資本公積(股本溢價)30000000元,盈余公積40000000元。經股東大會批準,B上市公司以現金回購本公司股票20000000股并予以注銷。如果B上市公司按每股2元回購股票,不考慮其他因素,B上市公司相關的會計分錄應如何編制?
(1)回購本公司股份時:
根據題意,計算庫存股成本:20 000 000×2=40 000 000(元),回購本公司股份分錄為:
借:庫存股 40 000 000
貸:銀行存款 40 000 000
(2)注銷本公司股份時,可做以下分錄:
借:股本 20 000 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20 000 000
貸:庫存股 40 000 000
固定資產是企業經營中必不可少的一項資產,當固定資產發生增加和減少的情況時,會計人員一般計入固定資產、信用減值損失等科目進行核算,相關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固定資產增加和減少的會計分錄
1、固定資產增加時,如是舊的,則以凈值入賬,例如購置時的會計分錄: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2、固定資產減少時的會計分錄:
借:信用減值損失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固定資產是什么?
固定資產是一種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資產: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信用減值損失是什么?
信用減值損失是指因應收賬款的賬面價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額而造成的損失,其對應科目是壞賬準備。信用減值損失是損益類科目,該科目增加記借方,減少記貸方。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是什么?
固定資產發生損壞、技術陳舊或者其他經濟原因,導致其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這種情況稱之為固定資產減值。如果固定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應當按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減值準備,并計入當期損益。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貸方登記增加額,備抵類的增加計在貸方。
在生產過程中,固定資產的價值會隨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而轉移到產品成本中去,構成產品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固定資產的折舊通過“累計折舊”科目核算,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從下月開始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需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當月減少當月是否需要計提折舊?
企業應當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所以固定資產當月減少當月仍然需要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提足折舊后,不管能否繼續使用,均不再提取折舊;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也不再補提折舊。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非貨幣性資產,其包括土地、房屋及建筑物、機械設備、運輸設備、馬達儀表、工具、什項設備(各公司自分事務性什項設備及機電性什項設備)等。但耐用年數在二年以下,不具生產性,未超過一定金額者(各公司自訂)應以費用科目列帳,而不得以固定資產科目列賬。
所謂折舊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使用該固定資產而使其損耗導致價值下降,剩余一定殘值(也可能沒有),其原值與殘值的差額(即固定資產耗費)在其使用年限內進行分攤。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
1、年限平均法,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的折舊額是相等的,是把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平均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內。
2、工作量法,這種方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計提折舊額的。
3、雙倍余額遞減法,這種方法需要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凈值平均攤銷。
4、年數總和法,這種方法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
《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明確表示,應當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機器設備、運輸車輛、器具、工具;季節性停用和大修理停用的機器設備;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以及財政部規定的其他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固定資產。
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已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前年度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已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折舊的分錄
1、計提累計折舊時:
借:管理費用等——折舊費(根據所屬部門計入相關科目)
貸:累計折舊
2、固定資產清理時結轉累計折舊: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已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損失
貸:固定資產
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應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
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需不需要計提折舊?
當月減少的固定資產當月應計提折舊,從下月起停止計提折舊;當月增加的固定資產,當月不計提折舊,從下月起計提折舊。
資產分類指資產按流動性質可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無形資產、固定資產、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流動資產是可以在一年內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耗用的資產,包括現金及各種存款、存貨、短期投資以及應收及預付款項等。長期投資是不可能或不準備在一年內變現的投資,包括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和其他投資。
固定資產為什么要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長期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沒有實務形態的變化,但價值卻逐漸降低,因部分價值已經逐步轉移到產品中或構成費用。隨著產品銷售以及貨款收回,部分價值得到補償,固定資產的折舊是固定資產的損耗即逐漸轉移出去的價值。
計提折舊可以真實反映產品的成本構成,反映固定資產的剩余價值,若不計提折舊,則一直按全新的價值分攤到產品價格中,產品價格和成本會始終較高,所繳納的稅收相比計提折舊的要少很多,所以會計準則要求固定資產需要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范圍包括哪些?
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房屋建筑物;
2、正在使用的機器設備、運輸車輛、儀器儀表、工具器具等;
3、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不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
1、以前年度已經估價單獨入賬的土地;
2、已提足折舊但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
3、提前報廢的固定資產;
4、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哪些?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工作量法和年數總和法等。
年限平均法也叫直線法,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勻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期使用壽命內的方法,該方法計算出的每期折舊額都相同;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以年限平均法折舊率的兩倍作為折舊率,再乘以逐年遞減的固定資產期初凈值即原值減去折舊,得出各年應提折舊額的方法;
工作量法指按實際工作量計提固定資產折舊額的方法,一般按固定資產可以工作的小時數、公里數等平均計算折舊額;
年數總和法是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法的其中一種,將固定資產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凈額乘以逐年遞減的分數以計算確定固定資產折舊額的方法,年數總和法的折舊率是以預計使用年數總和為分母和以尚可使用年數為分子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