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際成本計算公式為:邊際成本=總成本變動量/產量變動量。由定義得知邊際成本等于總成本(TC)的變化量(△TC)除以對應的產量上的變化量(△Q):即:MC(Q)=△TC(Q)/△Q或MC(Q)=lim=△TC(Q)/△Q=dTC/dQ(其中△Q→0)。
邊際成本的概念
邊際成本是指額外增加一單位的產量時,總成本的增加量。
邊際成本是指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成本的作用
邊際成本是研究成本的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后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邊際成本和邊際產量之間的關系
邊際成本表示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的量。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邊際產量是指增加一個單位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用MP表示。即:增加一個單位的勞動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
利潤最大化計算公式為:π(Q)=TR(Q)?TC(Q),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行為目標。利潤代表了公司新創造的財富,利潤越多則說明公司的財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公司的目標。
利潤最大化的必要條件是π對Q的一階導數為零。TR對Q的一階導數就是邊際收益MR,也就是邊際成本MC。所以,當邊際成本等于邊際收益(MC=MR),利潤達到極大化。
利潤最大化原則
利潤最大化原則指企業經營利潤的最大化原則,即企業產量的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的原則。其中邊際收益指企業每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單位產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邊際成本指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當企業產量的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時,意味著企業可以通過繼續增加產量以增加總利潤;當企業產量的邊際收益小于編輯成本時,意味著企業增加產量不僅無法增加利潤,反而會發生虧損。
利潤最大化的優點
1、有利于企業資源的合理配置。比如說,當企業在面臨兩個項目的投資時,可以依靠利潤最大化的標準去投資項目,于是,在一個30萬利潤的項目和50萬利潤的項目中,企業會偏向于為其帶來跟多利潤的那個項目。利潤大的那個項目有助于企業實現收益最大化。
2、有利于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高。企業的資源在實現合理配置之后,可以讓效益最大化,有助于企業整體利益的提高。
平均可變成本的計算方法:平均可變成本AVC=可變成本TVC/數量Q;總可變成本(TVC)=總成本(TC)-總固定成本(TFC)=平均可變成本(AVC)×產量(Q);平均成本AC=總成本TC/數量Q;總成本TC=固定成本+可變成本TVC。
什么是平均可變成本
平均可變成本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成本,即平均可變成本是總可變成本除以產量。
什么是可變成本
可變成本一般是指公司需要支付的各種變動生產要素的費用,它與公司生產或銷售的情況成正比,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上漲,隨著產量的減少而下降。可變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包裝成本、交易成本、運輸成本等,這些費用都會隨產量的增加而發生變化。
什么是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與產量無關的費用,即:無論企業是否進行生產和銷售,這些固定成本都必須支付。固定成本一般包含房屋租金、員工工資、保險和辦公用品等。無論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數量如何,公司都必須為其經營業務提供辦公和生產的場所支付租金。很顯然固定成本也并非一直不變,但其變化不與產量掛鉤。因此,固定成本常被視為是長期成本。
什么是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也叫平均總成本,是指生產每一單位產品的成本,是總成本除以總產量所得之商。平均成本分為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平均可變成本是平均每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成本。
平均可變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之間的關系
平均變動成本是平均成本的一部分,邊際成本是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的產量引起的總成本的變化量,與平均成本、平均變動成本并沒有直接的關系。
2023年ACCA考試SBR科目變化詳情如下:
1、第一大題Q1的考核形式將有所改變。Q1將在題干案例中加入有預填數字的電子表格(spreadsheet),例如草擬的合并財務報表。
2、Q1題干中會有一個問題要求考生糾正上述預填電子表格中的一系列問題。在這一新的考核要求下,考生需要使用電子表格來進行記錄、分析和展示信息,與實際工作中使用電子表格的方式一致。
3、考試仍然基于相同的會計原則進行考核和評估,只是通過使用電子表格的形式來測試相同的知識應用。這一部分的電子表格考核分值為10-14分。
1、例如,考生可能需要調整合并損益表草稿、合并資產負債表草稿或合并現金流量表草稿。考生需要處理會計差錯、會計政策變更、子公司的收購或處置等交易問題。
2、此外,題目可能要求考生確認或調整未記錄的交易,如設立受益計劃或外幣交易問題。考生還需討論這些變化對財務報表的影響,比如母公司所投資的企業是否從子公司變為聯營企業。
3、需要注意的是,題目不要求考生從頭開始編制完整的合并財務報表,只需基于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報表進行調整。
SBR中文名稱為戰略商業報告,主要介紹企業戰略、商業模式、風險管理、組織行為、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
ACCA考試科目SBR是對會計準則和各種報表的考察,因此建議大家在備考過程中對于會計準則涉及到的條目一定要準確的背下來。特別是英語不好的同學,一定要背準則,這樣才會有話可寫。至于合并報表的題目,經過大改革之后,SBR對報表的考察變少了,所以只要把書本里涉及到的準則牢牢掌握,在復習的時候可以作為參考。
Time Series中文名稱為時間序列,它是ACCA考試MA科目中一個常考的重要考點之一,歷年有很多考生都會在這個考點上失分,對此,會計網今天就為大家重點解析這個常考點內容,希望有所幫助。
01、Four components of a time series:
Trend -- underlying long-term movement over time in the values of the data recorded
趨勢:數據的潛在變化情況
Seasonal variations – short-term fluctuations
季節性波動:短期數據波動
Cyclical variations – longer than seasonal variation
周期性變化:更長期的數據波動
Random variations – caused by unforeseen circumstances
隨機事件
在MA中,通常只做短期預測,所以重點在于Trend 和Seasonal variation的掌握,不考慮Cyclical variations和Random variations.
02、Finding the Trend (T)
2.1 Moving average -- 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就是根據已知的實際數據,求出固定期數的平均值,且均值對應的時間點也是對應期數的中間點。我們來看一道例題:
(1) Take a moving average over a period of three quarters.
第一種情況便是求奇數期數的移動平均數,所以第一個平均數=Year 1 Q1 - Q3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2,第二個平均數=Year 1 Q2 - Q4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3,以此類推,結果如圖:
(2) Take a moving average over a period of four quarters.
第二種情況便是求偶數期數的移動平均數,第一個平均數=Year 1 Q1 - Q4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但是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2.5,第二個平均數=Year 1 Q2 - Year2 Q1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3.5, 所以為了得到Q3對應的平均值,還需要再進行一次Q2.5和Q3.5的均值計算,結果如圖:
【總結1】:用移動平均法求奇數期的平均數時,只需求一次移動平均;求偶數期的平均數時,則需求兩次移動平均
2.2 High-low method -- 高低點法
根據移動平均法求得的結果,我們可以提煉出來這樣的數據:
根據這些數據是可以利用線性回歸法和高低點法求出Trend的表達式的,從而用于預測后面期數的Trend值。此時,以時間為自變量x,以trend值為因變量y。
當題中給了我們自變量的取值情況,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計算。如果沒有給出,默認Year1 Q1時x1=1, Year1 Q2時 x2=2 ...... 所以本題中高低點分別為:
Year1 Q3 x3=3, y3=1391
Year2 Q2 x6=6, y6=1418
帶入高低點法公式:
Trend的最終表達式為 y = 1364 + 9x
【總結2】:移動平均法和高低點法是兩種不同的方法,同學們要區分它們的適用情況
2.3 Deseasonalization/ seasonally-adjusted figure —— 去季節化
可以用兩種模型:
(1) Additive model 加法模型 T=Y-S
(2) Multiplicative model 乘法模型 T=Y/S
(Y is the actual result in case)
【總結3】:看到Deseasonalization/ seasonally-adjusted figure的表達要知道是在讓我們求出Trend的值,注意使用的是實際的Y
03、Find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 (S)
3.1 Additive model -- 加法模型
(1) S = Y – T
以上面數字為例
(2) 加法模型下季節性波動的總和為0,也就是
舉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5,Q2對應的S2= -3,Q4對應的S4= -4,讓我們求Q3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根據這個結論求出S3= 0 - (+5 -3 -4)= +2
(3) 對應期間的S是相等的
解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5,Q2對應的S2= -3,Q3對應的S3= +2,Q4對應的S4= -4,讓我們求第二年Q2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直接將S2= -3代入計算
3.2 Multiplicative model -- 乘法模型
(1) S = Y /T
以上面數字為例
(2) 加法模型下季節性波動的總和為n,也就是
舉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1.1,Q2對應的S2= 0.8,Q4對應的S4= 1.4,讓我們求Q3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根據這個結論求出S3= 4 - (1.1 + 0.8 + 1.4) = 0.7
(3) 對應期間的S是相等的
解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 1.1,Q2對應的S2= 0.8,Q3對應的S3= 0.7,Q4對應的S4= 1.4,讓我們求第二年Q2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直接將S2= 0.8代入計算
【總結4】:沒有找到所求期間的季節性波動不要慌,仔細閱讀一下題目看是否能夠根據其他方式得到。
04、Finding the Forecast figure (Y)
4.1 Additive model -- 加法模型
Y = T + S
4.2 Multiplicative model -- 乘法模型
Y = T * S
兩種方法下的T和S可以先根據之前介紹的方法確定,再帶入公式進行計算就能得到最終的預測量了。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審題,找到關鍵的提示信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時間序列相關的全部考點啦,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
來源:ACCA學習幫
在ACCA考試中,Time Seriest一個比較核心重要的高頻考點,也是考生備考時必須要理解和掌握的考點內容,為了幫助考生們進一步清晰理解這方面考點,下面會計網為大家著重講解關于Time Seriest相關知識點。
01、Four components of a time series:
? Trend -- underlying long-term movement over time in the values of the data recorded
趨勢:數據的潛在變化情況
? Seasonal variations – short-term fluctuations
季節性波動:短期數據波動
? Cyclical variations – longer than seasonal variation
周期性變化:更長期的數據波動
? Random variations – caused by unforeseen circumstances
隨機事件
* 在MA中,通常只做短期預測,所以重點在于Trend 和Seasonal variation的掌握,不考慮Cyclical variations和Random variations.
02、Finding the Trend (T)
2.1 Moving average -- 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就是根據已知的實際數據,求出固定期數的平均值,且均值對應的時間點也是對應期數的中間點。我們來看一道例題:
(1) Take a moving average over a period of three quarters.
第一種情況便是求奇數期數的移動平均數,所以第一個平均數=Year 1 Q1 - Q3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2,第二個平均數=Year 1 Q2 - Q4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3,以此類推,
(2) Take a moving average over a period of four quarters.
第二種情況便是求偶數期數的移動平均數,第一個平均數=Year 1 Q1 - Q4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但是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2.5,第二個平均數=Year 1 Q2 - Year2 Q1實際銷售數量的平均數,時間點對應的是Year1 Q3.5, 所以為了得到Q3對應的平均值,還需要再進行一次Q2.5和Q3.5的均值計算,結果如圖:
【總結1】:用移動平均法求奇數期的平均數時,只需求一次移動平均;求偶數期的平均數時,則需求兩次移動平均
2.2 High-low method -- 高低點法
根據移動平均法求得的結果,我們可以提煉出來這樣的數據:
根據這些數據是可以利用線性回歸法和高低點法求出Trend的表達式的,從而用于預測后面期數的Trend值。此時,以時間為自變量x,以trend值為因變量y。
當題中給了我們自變量的取值情況,按照題目要求進行計算。如果沒有給出,默認Year1 Q1時x1=1, Year1 Q2時 x2=2 ...... 所以本題中高低點分別為:
Year1 Q3 x3=3, y3=1391
Year2 Q2 x6=6, y6=1418
帶入高低點法公式:
Trend的最終表達式為 y = 1364 + 9x
【總結2】:移動平均法和高低點法是兩種不同的方法,同學們要區分它們的適用情況
2.3 Deseasonalization/ seasonally-adjusted figure —— 去季節化
可以用兩種模型:
(1) Additive model 加法模型 T=Y-S
(2) Multiplicative model 乘法模型 T=Y/S
(Y is the actual result in case)
【總結3】:看到Deseasonalization/ seasonally-adjusted figure的表達要知道是在讓我們求出Trend的值,注意使用的是實際的Y
03、Find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 (S)
3.1 Additive model -- 加法模型
(1) S = Y – T
以上面數字為例
(2) 加法模型下季節性波動的總和為0,也就是
舉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5,Q2對應的S2= -3,Q4對應的S4= -4,讓我們求Q3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根據這個結論求出S3= 0 - (+5 -3 -4)= +2
(3) 對應期間的S是相等的
解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5,Q2對應的S2= -3,Q3對應的S3= +2,Q4對應的S4= -4,讓我們求第二年Q2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直接將S2= -3代入計算
3.2 Multiplicative model -- 乘法模型
(1) S = Y /T
以上面數字為例
(2) 加法模型下季節性波動的總和為n,也就是
舉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1.1,Q2對應的S2= 0.8,Q4對應的S4= 1.4,讓我們求Q3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根據這個結論求出S3= 4 - (1.1 + 0.8 + 1.4) = 0.7
(3) 對應期間的S是相等的
解釋:當題目提供給我們第一年Q1對應的S1= 1.1,Q2對應的S2= 0.8,Q3對應的S3= 0.7,Q4對應的S4= 1.4,讓我們求第二年Q2的預計銷量,那么此時就可以直接將S2= 0.8代入計算
【總結4】:沒有找到所求期間的季節性波動不要慌,仔細閱讀一下題目看是否能夠根據其他方式得到。
04、Finding the Forecast figure (Y)
4.1 Additive model -- 加法模型
? Y = T + S
4.2 Multiplicative model -- 乘法模型
? Y = T * S
兩種方法下的T和S可以先根據之前介紹的方法確定,再帶入公式進行計算就能得到最終的預測量了。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注意審題,找到關鍵的提示信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時間序列相關的全部考點啦,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
本文為ACCA學習幫原創文章,獨家版權歸于本平臺,受到原創保護。任何渠道的轉載請后臺留言聯系授權,侵權必究。
馬上就要到2020年ACCA12月考季時間了,AFM同樣是一門難度比較高,涉及考點內容較多的科目,為了提高大家備考效率,今天會計網為大家講解下關于AFM科目核心考點及相關必做考題。
Part D
Corporate reconstruction and re-organisation 核心考點和必做題
企業的重組重構這塊內容主要包括2個部分:
01
一塊內容是企業進行財務重組后,對于兩張報表SOFP和SPL的restructuring,以及各個stakeholders的影響。比較典型的題目是2015 Dec Q3 Fluffort這題和2017 Sep/Dec Q1 Conejo (b)問的(iii)(iv)。
這里可能還會涉及對于企業financial performance的ratio analysis,這類題目建議從四個方面入手:①Profitability;②Liquidity;③Gearing;④Shareholder’s ratios (share price, P/E ratio),練習的話可以做一下2018 Sep Q2 Tillinton的(a)問。
02
另一塊內容就是企業重構,需要評估企業重構后公司的整體變化,以及對比公司可以選擇的不同的企業重組形式各自的優缺點。計算和文字比較典型的考法可以參考2015 Jun Q3 Bento和2017 Jun Q1 Chrysos。
Part E
Treasury and advanced risk management techniques核心考點和必做題
最后一個part,每次考試至少會有一題涉及這塊內容,要么涉及匯率風險對沖,要么涉及利率風險對沖。
對于匯率風險對沖,有三道經典必做題建議大家完成:
2016 Jun Q1 Lirio;
2013 Jun Q3 Kenduri;
2014 Jun Q1 CMC.
對于利率風險對沖,有三道經典必做題建議大家完成:
2013 Dec Q2 Awan;
2015 Jun Q4 Daikon;
2015 Dec Q2 Armstrong.
注意:對于collar,此次考綱沒有進行任何調整,不過最新的syllabus專門將這個derivative單拎出來強調它是屬于考察范圍內的,所以對于collar,希望大家能夠熟練掌握其計算和產品的特點。
Armstrong和Daikon這兩題對于如何運用collar來hedge未來deposit和borrowing可能會面臨的利率變動風險進行的考察,建議大家好好練習一下這兩題。
這個part 的文字題包括但不限于:
Treasury department設置形式的優缺點:centralized/ decentralized, use junior/senior staffs;
Future的mark to market;
PPPT,IRPT等理論;
Swap,netting等風險對沖手段/工具的優缺點
寫在最后的話
AFM考試,現在考卷上的三道題都是必做題,選擇困難癥的同學不用浪費時間在糾結做哪道題上了,三道題都得做。
要想順利通過考試,除了系統掌握Syllabus覆蓋的所有內容和進行充分地真題練習外,考場上的時間管理time management特別重要。
大家一共有195分鐘的時間去完成100分的試卷,所以建議大家嚴格按照分值分部安排三道題的答題時間。時間到了,不論這題是否答完,都請move on到下一題。
建議大家三道題嚴格遵守下列時間進行作答:
Q1 (50 marks):15:00——16:45
Q2 (25 marks):16:45——17:30
Q3 (25 marks):17:30——18:15
最后,會計網在這里真心祝愿大家都能在12月順利通過AFM考試。
來源:ACCA學習幫
發票蓋章,在會計人眼里就是舉手一起一落的事情,非常的簡單輕松。但,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越是簡單的操作就越容易出錯,相信很多會計朋友都遇到過開票時“發票章蓋歪了”或“發票章蓋模糊了”又或者直接忘了蓋發票章等等的開票細節錯漏情況,這該怎么辦呢?而當你收到這類發票,又該怎么處理呢?
今天會計網就給大家集齊開票蓋章的要求及注意點,如果下次再遇到開票蓋章相關疑問,就來這里找答案吧!
Q:發票章蓋反了,這張發票還有效嗎?
A:只要蓋的發票專用章是完整清晰的,發票有效。
Q:發票章蓋重疊了,發票還能用嗎?
A:應作廢發票重開,蓋章不可與原章重疊;如蓋發票章模糊,可在旁再蓋一個完整、清晰的章。
Q:發票可以蓋財務章業務章、或者公章嗎?
A:不行,必須發票章!
Q:發票章上的信息與發票銷售方不一致發票有效嗎?
A:如果是稅局代開的發票,發票專用章名稱與實際銷售方名稱不一致,是正常的。如果不是,發票無效!
Q: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有什么要求?
A:開具及通車統一銷售發票,應在發票聯加蓋發票章,報稅聯和抵扣聯不得加蓋發票專用章。
Q:如果所蓋的發票章上沒有社會統一信用代碼,發票有效?
A:發票無效!三證合一后,正規發票專用章的中心必須有18位“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無18位代碼的發票印章為無效印章。
Q:發票銷售清單,蓋公章還是發票專用章?
A:需蓋發票專用章!
Q:定額發票蓋公章還是發票專用章?
A:需加蓋發票專用章!
Q:為什么收到電子發票沒有加蓋發票章呢?
A:開票人通過電子發票平臺開具的電子發票已采用電子發票章其法律效力與發票專用章相同,所以無需另外加蓋!
文章來源:本文由會計小師妹原創整理發布,編輯:Gaga,部分素材來源網絡。如需引用或轉載,請在公眾號留言申請授權,并務必在文首注明以上信息。違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會計小師妹 保留所有權利
在學習CMA時,我們應該重點把握常考考點,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果。其中供應鏈管理的物料需求計劃是CMA學習的重要知識點,下面會計網將對此進行詳細介紹。
供應鏈管理-物料需求計劃相關概念
1、供應鏈管理是指對產品流轉的管理,它包括原材料、在產品以及完工產品從取得到消耗時的流轉和儲存情況。
2、物料需求計劃:指根據產品結構各層次物品的從屬和數量關系,以每個物品為計劃對象,以完工時期為時間基準倒排計劃,按提前期長短區別各個物品下達計劃時間的先后順序,是一種工業制造企業內物資計劃管理模式。
3、基本前提:預測需求
4、某一生產原材料需求量的計算:
要素n最終采購量={[(Q S-Q I)×R 1-Q 1]×R 2-Q 2}×R n-Q n
Q S=產成品的銷售量;
Q I=產成品的存貨量;
R 1=生產一單位產成品所需消耗要素1的數量;
Q 1=要素1的存貨量;
R 2=生產一單位要素1所需消耗要素2的數量;
Q2=要素2的存貨量;
Rn=生產一單位要素(n-1)所需消耗要素n的數量;
Qn=要素n的存貨量。
物料需求計劃圖:
物料需求計劃優缺點
1、物料需求計劃的優點:
(1)只需按照計劃執行,部門間協調要求低;
(2)基于預測需求生產,可以降低需求的不確定性;
(3)基于精確的計劃可以獲取大宗采購的折扣;
(4)基于精確的計劃可以有效的控制存貨。
2、物料需求計劃的缺點:
由于生產是基于預測的需求,所以可能會造成在產品的積壓。
當中級會計考試成績公布后,如何正確、有效地查詢成績,成為了許多考生關心的問題。本文將針對中級會計成績查詢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解答。
Q1:中級會計成績查詢的入口在哪里?
答:中級會計成績查詢的入口是財政部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網址為http://kzp.mof.gov.cn/。
Q2:中級會計師考試成績查詢是否需要準考證號?
答:中級會計師成績查詢不需要準考證號。
Q3:查詢成績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答:中級會計職稱成績查詢需要輸入證件號(身份證號)、姓名和驗證碼。建議考生在查分前準備好身份證或護照等報名時提供的相關證件,為確保數字輸入的準確性,也可以直接拿證件的原件或復印件比對輸入。
Q4:如果查分入口擁堵無法進入怎么辦?
答:如果由于查詢人數過多導致查分入口擁堵,無法正常進入,可以嘗試刷新頁面或等待一段時間再查詢。也可以嘗試更換瀏覽器。
Q5:輸入證件號碼后無法查詢到考試成績怎么辦?
答:如果輸入證件號碼后無法查詢到考試成績,首先應保持冷靜,再次檢查自己輸入的證件號碼是否正確,并再次進行查詢。注意,身份證號碼最后一位為X的考生在輸入證件號碼時,必須使用大寫字母。
Q6:中級會計考試多少分算是通過?
答:一般情況下,中級會計師考試成績達到60分即算通過考試。但是請注意,部分偏遠地區的合格標準可能有所不同,建議以當地公布的合格標準為準。
Q7:中級會計考試成績有效期是多久?
答:中級會計師考試需要在連續的兩個考試年度內通過所有科目的考試。例如,如果今年通過一科,明年必須通過剩余的兩科才能獲得證書;如果今年通過一科,明年只通過一科,那么今年通過的科目成績將作廢,明年通過的科目成績保留,后年需要再通過剩余的科目。
Q8:對成績有疑義可以申請復核嗎?
答:是的,如果考生對自己的中級會計考試成績有疑義,大部分地區可以申請成績復核。請留意當地財政局的相關通知。
Q9:如果成績為59分,申請成績復核還有用嗎?
答:即使考了59分,也可以申請成績復核。根據本地區官網發布的相關流程申請成績復核。但請注意,成績復查一般情況下只向考生提供各題分值,不復查原始試卷,不組織重新評卷。
Q10:改分的消息或電話可信嗎?
答:在中級會計考試中,會有一些接近60分的考生因為幾分的差距而選擇尋找改分的途徑。這類考生常常成為騙子的目標,他們聲稱自己是內部人員,可以修改分數。但實際上這些都是騙局,請考生不要輕信此類信息或電話,以平常心看待考試成績并付出相應的努力才是通過考試的正確途徑。
在2023年9月ACCA考試戰略商業報告(SBR)科目將迎來新的變化,具體如下:
1、考試的第一大題Q1將改變考核的形式。Q1將在題干案例中加入已有預填數字的電子表格(spreadsheet),例如草擬的合并財務報表。
2、Q1題干中的其中一個問題會要求學員糾正上述預填電子表格中的一系列問題。在這一新的考核要求下,學員需要使用電子表格(spreadsheet)來進行記錄、分析和展示信息,這與財會人員在實際工作場景中使用電子表格的方式一致。
3、用來考核和評估的會計原則并未改變,考試僅僅是要求通過使用電子表格(spreadsheet)的方式來測試相同的知識應用。這部分電子表格考核的分值是10-14分。
·例如,學員可能需要調整合并損益表草稿、合并財務狀況表草稿或合并現金流量表草稿。學員需要處理諸如會計差錯(accounting errors)、會計政策變更(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收購或處置子公司(the acquisition or disposal of a subsidiary)等交易問題。
·另外,題目中可能會有未記錄的交易需要進行確認或調整,比如設定受益計劃(defined benefit plan)或外幣交易(foreign exchange)問題。此外,學員需要討論這些變化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例如,母公司所投資的企業是否已經從子公司(subsidiary)變為聯營企業(associate)。
·值得注意的是,題目并不要求學員從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單獨報表出發從零開始來編制完整的合并財務報表(包括合并現金流量表)。
題目將要求學員使用預設的電子表格(spreadsheet)回答相關問題,以下一些建議可以支持你應對這些變化。
·學員需要在財務報表下的工作區使用電子表格來展示workings,將不能使用復制和粘貼功能把word processor的內容粘貼到電子表格(spreadsheet)中,因此請僅使用電子表格(spreadsheet)進行展示以節約時間。
·學員需要在workings中清晰展示電子表格中的調整是如何得到的,從而有助于考官給分。考試不特意為公式運用或電子表格(spreadsheet)的運用能力賦予分值,因此學員只需要使用簡潔的workings展示過程,閱卷官將復核電子表格每個單元格的計算過程。
·現有的判分原則不變。需要注意的是,電子表格中的負數以負號來顯示,而不是括號。
用來考核和評估的會計原則并未改變,考試僅僅是要求通過使用電子表格(spreadsheet)的方式來測試相同的知識應用。這部分電子表格考核的分值是10-14分。
AICPA考試是考取周期比較短的證書,大多數考生基本1年考完,未通過全科之前單科成績有效期18個月,也就是說通過1門科目后要在18個月內通過剩余的三科考試,否則最先通過的科目成績會被作廢需要重新參加考試,所以一是因為AICPA成績有效期的限制建議做好計劃有序進行。
AICPA考試有四門,這四門科目分別是財務會計與報告FAR、審計AUD、商業環境與理論BEC、法律法規REG,考試時間是1年12個月都可以參加考試,需要說的是美國節假日及周末除外,單科18個月有效期內考試無次數限制,每年通過率均在50%左右。
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考試,建議越早準備考試的申請和注冊越好,因為考生面臨很多考試的限制包括NTS(準考通知)的六個月限制,并要在十八個月內完成所有考試,所以考生必須做好充分的時間規劃,國內考生申請考試一般需要2-3個月的時間,取得NTS后建議考生在考前45天去預約考試日期以確保能參加考試。
2024年USCPA核心科目考試時間:
Q1考季時間:1月10日-3月26日
Q2考季時間:4月1日-6月25日
Q3考季時間:7月1日-9月25日
Q4考季時間:10月1日-12月26日
2024年USCPA選修科目考試時間:
Q1考季時間:1月10日-2月6日
Q2考季時間:4月20日-5月19日
Q3考季時間:7月1日-7月31日
Q4考季時間:10月1日-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