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日常運營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待結算財政款項,那這個款項代表什么意思呢?與工作會有哪些相關呢?如果你還不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什么是待結算財政款項?
是指銀行財務辦理產生的首付款科目,需要定期與財政部門進行核算的,幾乎各個銀行都設置了這個會計科目,這個科目能夠準確的反應雙方的余額,收款方的余額是指劃交財政款項,付款方是墊付財政需要收回的款項,進行待結算財政款項的支付,只有在與明細賬、總賬、上下級財務數據國庫與征收機構間進行明細對賬后,才能夠進行相應的款項結算。國庫經收處收納的預算收入,一律應通過“待結算財政款項”科目“待報解預算收入”專戶進行核算。每天將代收的各項預算收入,先進入本科目專戶,當天營業終了前匯總上劃支庫,并結清本科目專戶。
知識拓展:
企業往來結算款項主要包括什么?
主要包括:應收款項、應付款項、預收、預付款項;
往來款項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應收、應付款項及預收、預付款項。應收款項、應付款項和預收、預付款項是企業進項往來結算運用的會計科目。
單位和個人在同城或異地結算各種款項均可以使用支票嗎?
支票只能同城支付,銀行本票也是;
各種往來結算款項,至少要多長時間核對一次?
財務的一般原則:日清月結,至少每個月同對方核對一次。
以上就是有關待結算財政款項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相關的知識點,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財政補助結余是否轉入累計盈余是會計工作中的常見問題,也是會計人員在實務操作中必須掌握的內容。財政補助結余屬于資產類科目,累計盈余是凈資產類科目。本文就針對財政撥款結余是否轉入累計盈余做一個相關介紹,來跟隨會計網一同了解下吧!
財政補助結余是不是轉入累計盈余?
答:財政補助結余是轉入累計盈余的。
可以將原會計制度下的財政補助結轉、財政補助結余設在累計盈余科目的二級科目。即,累計盈余——財政撥結轉,累計盈余——財政撥款結余。
財政補助結余屬于哪個科目?
答:財政補助結余屬于資產類科目。
財政撥款結余資金可以留著作為下年部門其他項目的預算。
財政撥款結余資金,要全部統籌用于編制以后年度的部門預算。
財政撥款結轉和財政撥款結余有哪些區別?
財政撥款結轉和財政撥款結余區別具體如下:
區別1:財政撥款結轉和財政撥款結余的預算執行情況是不一樣的
財政撥款結轉指的是當年支出預算已經執行但是尚未完成,或者是因故而未執行的情況下的財政款項。而財政撥款結余指的是已經完成了支出預算的工作目標,或者因為政策變化及計劃調整等因素影響工作終止的的財政撥款。
區別2:財政撥款結轉與財政撥款結余的用途管理是不同的
財政撥款結轉資金的用途不得隨意修改,而財政撥款結余資金是可以留著用作下半年其他項目的預算。
累計盈余屬于凈資產科目嗎?
答:累計盈余是屬于凈資產科目的。凈資產指的是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
累計盈余涉及的賬務處理:
年末,可以將本年盈余分配科目的余額轉入累計盈余。借記或貸記本年盈余分配科目,貸記或借記累計盈余。
以上就是財政補助結余是否轉入累計盈余的全部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會計網后續也會更新更多有關財政補助結余的內容,請大家持續關注!
在很多人看來,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是一樣的知識點,那么這兩者之間真的是一樣的嗎?有哪些不同呢?如果不太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有哪些不同?
簡單來說:準則和制度的發布都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因此兩者在內容上沒有實質性的差別,而只是制度制定的理念不一樣,前者是屬于原則導向的,而后者則屬于規則導向的。其實在這兩者之間是完全可以二選一的,而我國之所以即有準則,又有制度,正是因為當初沒有確定采取那一種理念來制定我們的制度
1、基本框架不同;企業會計準則是在基本準則的指導下,處理會計具體業務標準的規范。其具體內容可分為一般業務準則、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準則、財務報告準則三大類,一般業務準則是規范普遍適用的一般經濟業務的確認、計量要求,如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職工薪酬、所得稅等
2、頒布背景不同;會計制度的出臺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小企業會計制度》的內容,其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業自身的特色,而企業會計準則在稅收規范上,采取了和稅法更為趨同的計量規則,大大簡化了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在利稅影響因素方面,相對于《小企業會計準則》也有了具體的改進
3、特點不同;企業會計準則:在會計計量方面,要求小企業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在財務報告方面,不要求提供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足稅收征管信息需求與有助于銀行提供信貸相結合:以稅務部門和銀行作為小企業外部財務報告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基于這兩者的信息需求確定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減少了職業判斷的內容,消除了小企業會計與稅法的大部分差異
以上就是有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區別,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相關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提到預算收入,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主要包括稅收收入、專項收入等。那么待報解預算收入是什么呢?應通過哪個科目核算?會計分錄怎么編制?大家都了解嗎?本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
待報解預算收入在什么科目中核算?
待報解預算收入指的是工業企業或非行政事業單位當月通過銀行所繳納的稅金,根據《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相關規定,待報解預算收入應當在“在途款”科目中核算。
待報解預算收入是政府會計的一個科目和財政收入的名稱,可以理解為代繳稅款或財政性款項的過度賬戶。若是屬于財政撥款的,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若是屬于稅費退還的,則應沖減原來的稅費。
待報解預算收入相關會計分錄
1、如果是當月的,則做以下分錄處理: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增值稅退稅
2、如果是收到當年的退稅,則做以下分錄處理: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增值稅退稅
3、如果是收到以前年度的退稅,則做以下分錄處理:
借:銀行存款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預算收入包括哪些內容?
預算收入包括:
1、稅收收入;
2、國有資產收益;
3、專項收入;
4、其他收入。
預算收入是實現國家職能的財力保證,指的是在預算年度內通過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計劃地籌措到的歸國家支配的資金。
以上就是關于待報解預算收入會計分錄處理的全部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會計網。
財政貼息是指政府為支持特定區域發展向承貸企業的銀行貸款利息所給予的一種補貼,當企業收到財政貼息,該如何做賬務處理?
財政貼息的賬務處理?
對于財政將貼息資金撥付給貸款銀行,由貸款銀行向企業以政策性優惠利率提供貸款的,企業進行相應會計處理,主要有以下方法:
1、以實際收到的借款金額作為借款的入賬價值,按照借款本金和該政策性優惠利率對相關借款費用進行計算;
2、以借款的公允價值作為借款的入賬價值,并且根據實際利率法對借款費用進行計算,對于實際收到的金額與借款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應確認為遞延收益。
遞延收益在借款存續期內,會計人員可以采用實際利率法攤銷,沖減相關借款費用。
另外財政將貼息資金直接向企業撥付的,企業應當對應的貼息沖減相關借款費用。
財政貼息會計分錄
財政撥款的貸款貼息,可以計入營業外收入,做以下分錄: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
不屬于基本建設中央財政貼息的情況下,根據政府補助準則做以下分錄處理:
1、如果存在借款利息資本化
如果在建期間的貸款利息已經資本化計入在建工程,則收到的財政貼息應做以下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2、工程轉資后,進行分攤:
借:遞延收益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
另外,工程竣工后在還發生利息支出的前提下,取得財政貼息。做以下分錄: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政府補助
2、如果不存在借款利息資本化
如果不存在資本化利息,則將收到財政貼息直接計入營業外收入核算。
財政貼息是什么?
財政貼息是指為鼓勵企業開發先進產品、采用先進技術,國家財政對使用某些特定用途的銀行貸款的企業,為其支付全部或部分的貸款利息。包括兩種方式,其一是財政直接向受益企業撥付貼息資金;其二是將財政向貸款銀行撥付貼息資金,然后由貸款銀行按照政策性優惠利率向企業提供貸款。
企業會計制度主要包括會計制度的原則規定、會計業務核算的具體規定等;小企業會計準則在制定方式上借鑒了《企業會計準則》,在核算方法上又兼具小企業自身的特色。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準則主要有哪些區別?
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準則區別
首先是適用范圍不同:《企業會計制度》適用于除金融保險企業以外的所有符合條件的大、中型企業。而《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于小企業,具體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經營規模符合國務院發布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所規定的小企業。
其次側重點不同:《企業會計制度》側重于對會計要素的記錄和報告作可操作性規范,確認和計量的內容只是有機地體現在會計科目及使用說明中。側重于實操。《小企業會計準則》是在遵循《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的大前提下,對小企業的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進行了簡化處理。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有哪些影響?
新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實施,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主力軍,因此,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資源配置,能夠有效促進市場的和諧穩定,而這離不開制定一套新的更有效、更全面的會計標準。當前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著法人治理結構不夠完善、運作不夠規范等問題,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制約了資本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所以,也要通過制定規范的會計標準來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質量,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會計準則體系的發布實施,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需要。我國搞經濟體制改革,搞對外開放,一靠誠信,二靠法制。會計既與誠信有關,也與法制有關,是一個基礎。中國企業會計準則已經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實現了實質性趨同,同時,新準則作為促進共同發展的趨同標準和可比互通的統一信息平臺,可以降低在國際資本市場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我們的企業“請進來”和“走出去”。
我們原來有一些會計準則,但不夠全面,而且從整體制度層面來分析基本上是國內制度,與國際準則尚有一定差距。從世界范圍看,現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本市場,對其上市公司執行的會計準則有不同要求。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范圍是什么?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同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的企業:
1、不承擔社會公眾責任;
2、經營規模較小;
3、既不是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
2020年10月20日,財政部印發了《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解釋第3號》,就《政府會計準則制度》實施過程中的部分問題進行進一步明確,一起來了解吧。
政府會計準則制度解釋第3號
一、關于接受捐贈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行政事業單位(以下簡稱單位)按規定接受捐贈,應當區分以下情況進行會計處理:
1.單位取得捐贈的貨幣資金按規定應當上繳財政的,應當按照《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以下簡稱《政府會計制度》)中“應繳財政款”科目相關規定進行財務會計處理。預算會計不做處理。
2.單位接受捐贈人委托轉贈的資產,應當按照《政府會計制度》中受托代理業務相關規定進行財務會計處理。預算會計不做處理。
3.除上述兩種情況外,單位接受捐贈取得的資產,應當按照《政府會計制度》中“捐贈收入”科目相關規定進行財務會計處理;接受捐贈取得貨幣資金的,還應當同時按照“其他預算收入”科目相關規定進行預算會計處理。
(二)單位接受捐贈的非現金資產的初始入賬成本,應當根據《政府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第十一條、《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第十二條、《政府會計準則第4號——無形資產》第十三條、《政府會計準則第5號——公共基礎設施》第十三條、《政府會計準則第6號——政府儲備物資》第十條等規定確定。
上述準則條款中所稱“憑據”,包括發票、報關單、有關協議等。有確鑿證據表明憑據上注明的金額高于受贈資產同類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30%或達不到其70%的,則應當以同類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確定成本。
上述準則條款中所稱“同類或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一般指取得資產當日捐贈方自產物資的出廠價、所銷售物資的銷售價、非自產或銷售物資在知名大型電商平臺同類或類似商品價格等。如果存在政府指導價或政府定價的,應符合其規定。
(三)單位作為主管部門或上級單位向其附屬單位分配受贈的貨幣資金,應當按照《政府會計制度》中“對附屬單位補助費用(支出)”科目相關規定處理;單位按規定向其附屬單位以外的其他單位分配受贈的貨幣資金,應當按照《政府會計制度》中“其他費用(支出)”科目相關規定處理。
單位向政府會計主體分配受贈的非現金資產,應當按照《政府會計制度》中“無償調撥凈資產”科目相關規定處理;單位向非政府會計主體分配受贈的非現金資產,應當按照《政府會計制度》中“資產處置費用”科目相關規定處理。
(四)單位使用、處置受贈資產,應當按照《政府會計制度》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處置受贈資產取得的凈收入(取得價款扣減支付的相關稅費后的金額),按規定上繳財政的,應當通過“應繳財政款”科目核算;按規定納入本單位預算管理的,應當通過“其他(預算)收入”科目核算。
二、關于政府對外投資業務的會計處理
(一)《政府會計準則第2號——投資》(以下簡稱2號準則)所稱“股權投資”,是指政府會計主體持有的各類股權投資資產,包括國際金融組織股權投資、投資基金股權投資、企業股權投資等。政府財政總預算會計應當按照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相關規定對本級政府持有的各類股權投資資產進行核算。
(二)根據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授權、代表本級人民政府對國家出資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單位,與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國家出資企業之間不存在股權投資關系,其履行出資人職責的行為不適用2號準則規定,不作為單位的投資進行會計處理。通過單位賬戶對國家出資企業投入貨幣資金,納入本單位預算管理的,應當按照《政府會計制度》中“其他費用(支出)”科目相關規定處理;不納入本單位預算管理的,應當按照《政府會計制度》中“其他應付款”科目相關規定處理。
本解釋施行前有關單位將國家出資企業計入本單位長期股權投資的,應當自本解釋施行之日,將原“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余額中的相關賬面余額轉出,借記“累計盈余”科目(以前年度出資)或“其他費用”科目(本年度出資),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并將相應的“權益法調整”科目余額(如有)轉入“累計盈余”科目。
(三)單位按規定出資成立非營利法人單位,如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等,不適用2號準則規定,出資時應當按照出資金額,借記“其他費用”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同時,在預算會計中借記“其他支出”科目,貸記“資金結存”科目。單位應當對出資成立的非營利法人單位設置備查簿進行登記。
本解釋施行前單位出資成立非營利法人單位并將出資金額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的,應當自本解釋施行之日,將原“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余額中對非營利法人單位的出資金額轉出,借記“累計盈余”科目(以前年度出資)或“其他費用”科目(本年度出資),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
三、關于政府債券的會計處理
根據《政府會計準則第8號——負債》(以下簡稱8號準則)第七條規定,政府發行的政府債券屬于政府舉借的債務。有關政府債券的會計處理規定如下:
(一)財政總預算會計的處理。
政府財政總預算會計應當按照8號準則和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相關規定對政府債券進行會計處理。
(二)使用政府債券資金的單位的會計處理。
1.單位實際從同級財政取得政府債券資金的,應當借記“銀行存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等科目,貸記“財政撥款收入”科目;同時在預算會計中借記“資金結存”等科目,貸記“財政撥款預算收入”科目。
按照預算管理要求需對政府債券資金單獨反映的,應當在“財政撥款(預算)收入”科目下進行明細核算。例如,取得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的,應當根據地方政府債券類別按照“地方政府一般債券資金收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收入”等進行明細核算。
2.同級財政以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單位原有負債的,單位應當借記“長期借款”、“應付利息”等科目,貸記“累計盈余”科目。預算會計不做處理。
3.單位需要向同級財政上繳專項債券對應項目專項收入的,取得專項收入時,應當借記“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應繳財政款”科目;實際上繳時,借記“應繳財政款”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預算會計不做處理。
4.單位應當對使用地方政府債券資金所形成的資產、上繳的專項債券對應項目專項收入進行輔助核算或備查簿登記。
四、關于報告日后調整事項的會計處理
(一)單位應當按規定的結賬日進行結賬,不得提前或者延遲。年度結賬日為公歷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即《政府會計準則第7號——會計調整》(以下簡稱7號準則)所稱的年度報告日。年度終了結賬時,所有總賬賬戶都應當結出全年發生額和年末余額,并將各賬戶的余額結轉到下一會計年度。單位不得對已記賬憑證進行刪除、插入或修改。
7號準則規定的“報告日以后發生的調整事項”(以下簡稱報告日后調整事項)是指自報告日至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生的、單位獲得新的或者進一步的證據有助于對報告日存在狀況的有關金額作出重新估計的事項,包括已證實資產發生了減損、已確定獲得或者支付的賠償、財務舞弊或者差錯等。報告批準報出日一般為財政部門審核通過后,單位負責人批準報告報出的日期。
對于報告日后調整事項,單位應當按照7號準則第十八條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具體規定如下:
1.在發生調整事項的期間進行賬務處理:
(1)涉及盈余調整的事項,通過“以前年度盈余調整”科目核算。調整增加以前年度收入或調整減少以前年度費用的事項,記入“以前年度盈余調整”科目的貸方;反之,記入“以前年度盈余調整”科目的借方。
(2)涉及預算收支調整的事項,通過“財政撥款結轉”、“財政撥款結余”、“非財政撥款結轉”、“非財政撥款結余”等科目下“年初余額調整”明細科目核算。調整增加以前年度預算收入或調整減少以前年度預算支出的事項,記入“年初余額調整”明細科目的貸方;反之,記入“年初余額調整”明細科目的借方。
(3)不涉及盈余調整或預算收支調整的事項,調整相關科目。
2.調整會計報表和附注相關項目的金額:
(1)報告日編制的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期末數或(和)本年發生數。
(2)調整事項發生當期編制的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或(和)上年數。
(3)經過上述調整后,如果涉及報表附注內容的,還應作出相應調整或說明。
(二)單位在報告日至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現的報告期以前期間的重大會計差錯,應當根據7號準則第十五條第一款和第十八條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具體規定如下:
1.按照本條(一)關于報告日后調整事項賬務處理的規定,在發現差錯的期間進行賬務處理。
2.調整會計報表和附注相關項目的金額:
(1)影響收入、費用或者預算收支的,應當將會計差錯對收入、費用或者預算收支的影響或者累積影響調整報告期期初、期末會計報表相關凈資產項目或者預算結轉結余項目,并調整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期末數或(和)本年發生數;不影響收入、費用或者預算收支的,應當調整報告期相關項目的期初、期末數。
(2)調整發現差錯當期編制的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或(和)上年數。
(3)經過上述調整后,如果涉及報表附注內容的,還應作出相應調整或說明。
(三)單位在報告日至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現的報告期間的會計差錯或報告期以前期間的非重大會計差錯、影響或者累積影響不能合理確定的重大會計差錯,應當根據7號準則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執行,具體按照本條(一)的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五、關于生效日期
本解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企業購進的固定資產,應按月計提折舊。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對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處理,應如何做賬?
政府會計制度固定資產折舊如何做賬?
固定資產會計分錄,看取得情況
外購的固定資產不需安裝的
借:固定資產
貸:財政撥款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應付賬款/銀行存款等
預算會計:
借:行政支出/事業支出/經營支出等
貸:財政撥款預算收入/資金結存
按月計提固定資產折舊時,財務會計:
借: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經營費用等
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固定資產折舊是什么意思?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企業在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
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在用的機器設備、食品儀表、運輸車輛、工具器具;季節性停用及修理停用的設備;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出的固定資產和以融資租賃式租入的固定資產。
為了鼓勵企業開發名牌產品和采用先進技術,國家財政對以銀行貸款為特定用途的企業支付全部或部分貸款利息。那么財政貼息的賬務處理該怎么做?
財政貼息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
如何理解銀行存款?
銀行存款是儲存在銀行的款項,是貨幣資金的組成部分。根據我國現金管理制度的規定,每一企業都必須在中國人民銀行或專業銀行開立存款戶,辦理存款、取款和轉賬結算,企業的貨幣資金,除了在規定限額以內,可以保存少量的現金外,都必須存入銀行,企業的銀行存款主要包括:結算戶存款、信用證存款、外埠存款等。銀行存款的收支業務由出納員負責辦理。每筆銀行存款收入和支出業務,都須根據經過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
在會計中,銀行存款屬于資產類。期末余額就在借方。在會計分錄中,借方表示增加。貸方表示減少。
如何理解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收入是企業財務成果的組成部分,主要是指與企業日常營業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各項利得。營業外收入主要包括:企業合并損益、盤盈利得、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政府補助、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罰款收入、捐贈利得等。為了總括反映和監督企業營業外收入情況,企業應設置“營業外收入”賬戶。該賬戶貸方登記企業發生的營業外收入額,借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數額,經結轉后該賬戶期末無余額。
常見財政票據包括政府性基金票據、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罰沒票據、政府非稅收入票據等,若是企業會計人員不慎丟失了財政票據,該種情況應如何處理?
丟失財政票據的處理方法
財政票據或《財政票據領購證》遺失的,應在發現之日起3天內登報聲明作廢,及時查明原因,并以書面報告報送原核發財政票據的財政部門。
財政票據分類
財政票據是單位財務收支的法定憑證和會計核算的原始憑證,也是銀行代理政府非稅收入業務的重要憑證,是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進行監督檢查的重要依據。其分類如下:
一、非稅收入類票據
1、非稅收入通用票據:是行政事業單位依法收取政府非稅收入時開具的通用憑證。
2、非稅收入專用票據:是特定的行政事業單位依法收取特定的政府非稅收入時開具的專用憑證,主要包括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政府性基金票據等。
3、非稅收入一般繳款書:是實施政府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的行政事業單位收繳政府非稅收入時開具的通用憑證。
二、結算類票據
只包括資金往來結算票據一種,是行政事業單位在發生暫收、代收和單位內部資金往來結算時開具的憑證。
三、其他財政票據
其他財政票據包括:公益事業捐贈票據、醫療收費票據、社會團體會費票據和其他應當由財政部門管理的票據。
稅務發票、票據法中所稱票據與財政票據的區別
稅務發票是商業經營和服務活動的體現買賣雙方業務時間、商品名稱和價格及稅收等內容的憑證。廣義的票據可以理解為一切記錄經營活動的憑證,狹義的票據一般是指企業開出由銀行負責承付的銀行支票、本票和承兌匯票等。財政票據則是財政性收費向支付單位和個人出具的收費憑證。相同的是它們都是財務記賬的原始憑證,不同的地方在于經營活動主體和內容方面有區別。
財政電子票據能否入賬報銷?
根據財政部官方消息,自2021年1月1日起,社會公眾可以直接使用財政電子票據進行報銷,相關單位也可以直接使用財政電子票據進行財務入賬和檔案管理。
CMA考試內容涉及許多方面和領域,考生越早進入備考階段,學習時間就越豐富,總預算的內容需要花時間記憶,會計網為大家整理了總預算的相關知識點。
CMA重要知識點之總預算
總預算也叫靜態預算,也叫全面預算,又稱年營運/營業計劃或年利潤計劃,是實體的所有預算及其子單位的經營活動計劃的全面匯總。
1、總預算通常以年為基礎編制,主要包含營業預算與財務預算。
(1)營業預算: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直接材料預算、直接人工預算、間接費用預算以及銷管費用預算,這六類預算最終會在預算利潤表中體現出來。
(2)財務預算:包括資本支出預算、現金預算、預算資產負債表和模擬現金流量表。
2、總預算與組成要素之間的關系:
總預算的相關例題分析
在公司預算和計劃流程中,以下哪一項需要首先完成()
A.銷售預算
B.財務預算
C.成本管理預算
D.戰略計劃
【答案】D
【解析】戰略計劃制定公司整體目標,為公司未來發展制定一個大致的方向和指引,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計劃和預算以達到這樣的目標。A選項銷售預算是總預算的起點。在CMA管理會計考試中,涉及的基本概念相對較少,更多的問題將側重于案例分析,結合實際工作應用,并根據當前的業務服務做出相應的戰略決策。這些都是相對全面的,檢查的是考生應用CMA知識的能力。
政府預算會計是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用來核算、反映和監督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政府預算會計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與預算結余。
政府預算會計要素有哪些?
政府預算會計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與預算結余。
1、預算收入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預算年度內依法取得的并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流入。
2、預算支出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預算年度內依法發生并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流出。
3、預算結余是指政府會計主體預算年度內預算收入扣除預算支出后的資金余額,以及歷年滾存的資金余額。預算結余包括結余資金和結轉資金。
(1)結余資金是指年度預算執行終了,預算收入實際完成數扣除預算支出和結轉資金后剩余的資金。
(2)結轉資金是指預算安排項目的支出年終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因故未執行,且下年需要按原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什么是預算會計?
預算會計是指對政府預算資金活動過程及其結果所實施的一種管理活動,是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用來核算、反映和監督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連續、系統、完整的反映和監督。
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
1、適用范圍不同
預算會計適用于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各級行政單位和各類事業單位,適用對象具有明顯的非營利性,所以又稱為非營利組織會計。而企業會計適用于以營利為目的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各類企業。
2、會計核算的基礎不同
預算會計中,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會計核算基礎;事業單位會計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分別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企業會計均以權責發生制為會計核算基礎。
3、會計要素構成不同
預算會計要素分為五大類: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企業會計要素分為六大類: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即使相同名稱的會計要素,其內容在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上也存在較大差異。
4、會計等式不同
預算會計的恒等式為:資產十支出=負債+凈資產十收入。企業會計的恒等式為:資產=負債十所有者權益。
預算會計的作用
1、預算會計改革具有強化監管作用。
2、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具有硬化預算的作用。
3、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后并不影響單位的合法權益。
財政應返還額度屬于資產類科目,是核算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事業單位應收財政返還的資金額度。該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貸方表示減少。
財政應返還額度屬于哪類科目?
財政應返還額度屬于資產類科目,是核算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事業單位應收財政返還的資金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借方表示增加,貸方表示減少。財政應返還額度設置財政直接支付、財政授權支付的明細科目。年度終了時根據本年度財政直接支付預算指標數與實際支出數之間的差額,借記財政直接支付,貸記財政補助收入科目;年度終了依據代理銀行對賬單作注銷額度,借記財政授權支付科目,貸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科目。“財政應返還額度”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事業單位應收財政返還的資金額度。
財政應返還額度的來源有哪些?
1、每年末,財政部門會收回各單位零余額賬戶的用款額度,此收回并不代表財政部門將資金永久性收回,它仍然屬于單位資金,所以單位要核算這部分資金,即將其從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轉移到財政應返還額度。
2、直接支付指標額度不會進入單位零余額賬戶,不存在轉移的問題。對于全年來說,財政給下達的所有預算指標即為單位財政撥款收入,為了收入核算的完整性。要將尚未支付的直接支付指標以及未申請用款計劃的授權支付指標金額全部計入財政應返還額度中,同時增加我們的財政撥款收入。
財政應返還額度與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的關系
財政撥款結轉結余合計與財政應返還額度不一定相等,財政應返還額度是年末財政將零余額賬戶沒有支付出去的指標收回;而財政補助結轉是當年由于某種原因沒有實施的項目結轉下年實施。
財政結余是指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相抵后大于支出的結果。財政結余,也稱“預算結余”。各級財政機關執行年度預算收支的結余。在各級總預算單位中,其年終的預算收入、上級補助收入、下級上解收入、調入資金等的全年收入合計,大于其預算支出、上解支出、補助支出等的全年支出合計,其差額即為本年財政結余。
財政結余可以反映在預算上,也可以出現在預算執行結果上,編制預算時出現的結余稱預算結余,預算執行結果出現的結余稱決算結余。
從預算執行結果來看又有:當年結余,指當年預算執行結果收入大于支出的余額;滾存結余,指以前年度結余和當年結余的累加;凈結余,指滾存結余扣除結轉下年支出的余額。
從中國社會主義的實踐來看,保持適量的財政結余,可以避免出現財政赤字給國民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并可作為以后年度的財政后備,有利于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但財政結余過多,又意味著社會產品的積壓,商品流通的阻滯,資金周轉的緩慢和國家財政職能未能充分實現。因此,中國一貫堅持“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基本原則。
能否動用財政結余,要從財政信貸綜合平衡考慮。在財政結余真實,銀行信貸資金來源充裕,國家物資儲備有保證的前提下,適當動用以前年度的財政結余,有利于財政資金的充分運用和國家財政職能的充分實現,不會對國民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在動用財政結余的問題上一直存在爭論。一種觀點認為,在一般情況下,財政結余作為銀行的信貸資金來源,已經貸給工商企業用于物資庫存,如果財政動用結余,就會發生一筆資金同時作兩種安排的現象,從而引發貨幣購買力與商品供應之間失去平衡。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動用結余只是財政收支在年度之間的調劑問題,如果要求財政年年有結余,結余又不能動用,那么多年以后略有節余就會變為巨額結余,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根據江蘇省財政廳發布的《關于2023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初、高級資格考試(江蘇考區)考務日程安排及有關事項的通知》,江蘇蘇州初級會計師考試在“江蘇會計考試”(http://kjexam.jsczt.cn/)報名,考試報名時間為2023年2月13日至2月28日。
1、登錄“江蘇會計考試”(http://kjexam.jsczt.cn/),進行實名認證。
2、填報信息并保證信息真實準確
3、上傳照片。用于準考證、考試進場人臉識別驗證、會計資格證書。照片必須為本人原圖,不能P圖,否則將無法通過考試進場人臉識別驗證。
4、打印“2023年度全國會計專業技術初級資格考試網上報名考生信息表”,由本人簽名。
5、上傳審核資料(原件掃描上傳)。
初級資格考試科目包括《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初級資格考試于2023年5月13日—17日舉行,共分為10個批次。《初級會計實務》科目考試時長為105分鐘,《經濟法基礎》科目考試時長為75分鐘,兩個科目連續考試,時間不能混用。另外考生須在1個考試年度內通過全部科目的考試,方可取得初級資格證書。
1、考生需在規定時間內及時打印準考證,避免因沒有準考證無法進入考場而錯過考試的情況發生。
2、攜帶好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證。是考生進入考場必要的證件,注意是有效期內的居民身份證,若身份證到期,必須提前安排好。
3、提前熟悉考場路線。準考證上會有考點的具體地址,在考試當天提前30分鐘到達考場,若考試超過30分鐘,則無法進入考場。
會計科目是對會計要素對象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類目。會計科目一般分類包括:資產類,負債類,共同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損益類等6大類,162個小科目。以下是最易忘最易弄錯的科目:
【工會投資科目】
工會投資科目是根據《工會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151,屬于資產類科目,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工會持有投資的金額。投資科目核算工會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工會的相關規定,以貨幣資金、實物資產等方式向其他單位進行的一種投資活動。
【工會上級補助收入科目】
工會上級補助收入科目是根據《工會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403,屬于收入類科目,本科目期末結轉后無余額。
該科目用于核算本級工會收到的上級工會補助的款項。
【工會財政撥款結余科目】
工會財政撥款結余科目是工會組織依據《工會會計制度》而設置的“財政撥款結余入”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332,屬于凈資產類科目,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縣級以上工會滾存的財政撥款結余資金數額。
【財務會計權益法調整科目】
財務會計權益法調整科目是指各級總會計依據《財政總會計制度》而設置的“權益法調整”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3041,屬于凈資產類科目。該科目用于核算政府財政在被投資主體除凈損益和利潤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權益變動中累計享有(或應享有)的金額。
【政府會計所得稅費用科目】
政府會計所得稅費用科目是事業單位依據《政府會計制度》而設置的“業務活動費用”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5801,屬于費用類科目。
該科目用于核算有企業所得稅繳納義務的事業單位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所形成的費用。
【總會計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科目】
總會計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科目是各級總會計依據《財政總會計制度》而設置的“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3042,屬于凈資產類科目。
該科目用于核算政府財政在預算執行中因各種原因需要進行調節的資金數額。
【財務會計以前年度盈余調整科目】
財務會計以前年度盈余調整科目是指各級總會計依據《財政總會計制度》而設置的“以前年度盈余調整”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3051,屬于凈資產類科目。
該科目用于核算單位本年度發生的調整以前年度盈余的事項,包括本年度發生的重要前期差錯更正涉及調整以前年度盈余的事項。
【財務會計本期盈余科目】
財務會計本期盈余科目是指各級總會計依據《財政總會計制度》而設置的“本期盈余”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3011,屬于凈資產類科目。
該科目用于核算單位本年度各項收入、費用相抵后的余額。
【政府會計預計負債科目】
政府會計預計負債科目是指各級總會計依據《財政總會計制度》而設置的“預計負債”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3052,屬于凈資產類科目。
該科目用于核算單位本年度發生的預計負債事項,包括本年度發生的重要前期差錯更正涉及預計負債的事項。
【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會計科目】
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會計科目,根據《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相關規定,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時,應當編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科目。
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財庫〔2015〕192號)相關規定執行。
【民間非營利組織捐贈收入科目】
民間非營利組織捐贈收入科目包括:限定性收入和非限定性收入。其中,限定性收入是指捐贈人有條件限制捐贈的使用范圍,如用于特定項目或特定用途;非限定性收入是指捐贈人沒有限制捐贈的使用范圍,如用于一般公益事業。
【金融公司短期投資科目】
金融公司短期投資科目是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依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會計制度》而設置的“短期投資”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1101,屬于資產類科目。短期投資科目應按短期投資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
【預算周轉金預算會計科目】
預算周轉金預算會計科目是各級政府財政部門為調劑預算年度內季節性收支差額,保證及時用款而設置的周轉金。預算周轉金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要求設置。預算周轉金的主要賬務處理如下:
-設置和補充預算周轉金時,借記“一般公共預算結轉結余”科目,貸記本科目。
-將預算周轉金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科目。
【金融公司待攤費用科目】
金融公司待攤費用科目是指已經支出但應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別負擔的各項費用,如低值易耗品攤銷、一次支出數額較大的財產保險費、租入固定資產的租金等。在籌建期間發生的期間發生的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項費用,應作為“長期待攤費用”之一,它表示已經支付但不能作為當期費用的支出。
根據我國會計制度,低值易耗品也可列入待攤費用。待攤費用的概念基礎是權責發生制配比原則類型定義。
【金融公司利潤分配科目】
金融公司利潤分配科目是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依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會計制度》而設置的“利潤分配”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3141,屬于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本科目年末余額,反映公司歷年積存的未分配利潤(或未彌補虧損)。
【金融公司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科目】
金融公司短期投資跌價準備科目是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依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會計制度》而設置的“短期投資跌價準備”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1102,屬于資產類科目。
該科目用于核算公司歷年積存的未分配利潤(或未彌補虧損)。
【金融公司無形資產科目】
金融公司無形資產科目是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依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會計制度》而設置的“無形資產”會計科目,科目編號為1901,屬于資產類科目。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強調了無形資產的可辨認性。
財政援助是指援助國或國際組織為滿足受援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解決其財政困難而向受援國提供的資金或物資援助。具體解釋如下:
財政援助的解釋
財政援助又稱官方發展援助。各國政府利用其財政預算資金直接或間接向他國政府提供的各種資金和物資援助的總稱。財政援助是以雙邊援助或多邊援助方式進行的,具有官方經濟援助性質的一種國際援助。其主要目的在于支持受援國的經濟發展或幫助其解決財政困難,有時也是一種配合外交活動的經濟手段。
財政援助分為哪幾種
財政援助分贈款和貸款兩種,貸款又分無息貸款和低息優惠貸款。財政援助在資金的使用方式上又可以分為官方發展援助,其他非官方資金以及混合貸款。
①官方發展援助是發達國家和收入較高的發展中國家的官方機構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贈款或其贈與成分不低于25%的優惠貸款。其特點是援助資金是由政府機構實施,援助的目標是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改善其人民生活水平,援助條件必須是寬松和優惠性的。根據聯合國有關規定,發達國家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官方援助應不低于其國民生產總值的0.7%,目前發達國家對外援助水平只達到了大約o.24%,遠遠低于聯合國的標準。
②其他官方資金也是政府性質的資金,其贈與成分也必須是不低于25%。與官方發展援助所不同的是,其他官方資金不是由援助國政府及其機構實施的援助,而是由政府指定專門銀行或基金會通過出口信貸方式向受援國提供援助。
③混合貸款是指對外援助中,部分使用政府的贈款或優惠貸款.部分使用出口信貸,實際上是官方發展援助和其他官方資金結合起來的一種方式。
財政援助和技術援助有什么區別
財政援助和技術援助的區別在于定義不同,技術援助是指技術先進的國家和多邊機構向技術落后的國家在智力、技能、咨詢、資料、工藝和培訓等方面提供資助的各項活動。技術援助分有償和無償兩種。有償的技術援助是指技術提供方以優惠貸款的形式向技術的引進方提供各種技術服務;而無償的技術援助則是指技術的提供方免費向受援國提供各種技術服務。技術援助的資金主要來自官方發展援助。
2023年高級經濟師財政稅收考試已結束,小編這里根據學員反饋收集整理了2023年高級經濟師財政稅收試題及答案解析(考生回憶版),供大家參考!
案例分析題(共3道,第興道20分,第二道25分,第三道25分)
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2022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2]20號),明確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的方向。1.簡述政府間事權劃分的外部性原則、信息復雜性原則和激勵相容原則的內涵。
[參考答案](1)外部性原則
外部性原則也稱受益范圍原則,即如果某項支出對區域外的其他地區產生影響,具有一定外部性,就應當由更高級次政府負擔。根據外部性原則,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根據公共服務的受益范圍確定公共服務成本的轄區范圍,使成本分擔的地理邊界同受益范圍一致,據以實現成本和受益在地理范圍上的完全內部化,而不至于外溢到其他轄區。
(2)信息復雜性原則
要考察不同的政府職責如何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進行劃分,需要考慮信息處理的復雜性。在信息處理上;不同級別政府具有不同的比較優勢。層級越高的政府越可能不了解基層情況,從而導致收集和處理信息的難度越大。地方政府最重要的比較優勢就在于它收集和加工差異性信息的能力明顯比中央政府強。因為地方政府熟悉基層事務,比中央政府容易識別信息不對稱,因此,信息處理越復雜、越可能造成信息不對稱的事項,越應讓地方管理。從信息的復雜程度出發,信息復雜程度越高的事務越適合于基層來管理,信息復雜程度低一點,屬于全局性的事務適合于國家來管理,而往往屬于全局性信息的事務,其外部性也是全局性的,因此也應由中央來管理這與外部性原則也相符。
(3)激勵相容原則
激勵相容原則也稱調動積極性原則,要求財政事權劃分要充分體現權責匹配,從而有利于各級政府主動履行職責和激勵相容,實現總體利益最大化。要設計一種體制,使得所有的參與人即使按照自己的利益去運作,也能導致整體利益最大化,這種體制就是激勵相容的。從政府角度而言,如果在某種制度安排下,各級政府都按劃定的職能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使全局利益最大化,那么這種制度安排就是激勵相容的。
[出題角度]本題考查政府間事權劃分的原則。
2.《指導意見》如何清晰界定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
[參考答案](1)合理劃分省以下各級財政事權。結合本地區實際加快推進省以下各級財政事權劃分改革,根據基本公共服務受益范圍、信息管理復雜程度等事權屬性,清晰界定省以下各級財政事權。適度強化教育、科技研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糧食安全、跨市縣重大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重點區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國土空間規劃及用途管制、防范和督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方面的省級財政事權。將直接面向基層、由基層政府提供更為便捷有效的社會治安、市政交通、城鄉建設、農村公路、公共設施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務確定為市縣級財政事權。
(2)明晰界定省以下各級財政支出責任。按照政府間財政事權劃分,合理確定省以下各級財政承擔的支出責任。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政府承擔支出責任,市縣級財政支出責任根據其履行的財政事權確定。共同財政事權要逐步明確劃分省、市、縣各級支出責任,按照減輕基層負擔、體現區域差別的原則,根據經濟發展水平、財力狀況、支出成本等,差別化確定不同區域的市縣級財政支出責任。推動建立共同財政事權保障標準,按比例分擔支出責任,研究逐步推進同一市縣不同領域的財政支出責任分擔比例統一。上級財政事權確需委托下級履行的,要足額安排資金,不得以考核評比、下達任務、要求配套資金等任何形式,變相增加下級支出責任或向下級轉嫁支出責。
[出題角度]本題考查政府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的調整改革。
會計恒等式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稍有財務基礎的同學都可以脫口而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個等式源于15世紀的意大利,左邊描述公司擁有多少資產,右邊描述資產的產權歸屬。這是一個天才的設計,一經問世便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最終成為全世界記賬者的圭臬。
然而,這個等式是完全站在做賬人的角度說的,如果站在看賬人的角度,還有一個等式,即會計=經濟真相+計量差錯+偏見,會計信息不可避免地被計量差錯和信息提供者的偏見所影響。從使用目的來看,會計報表是企業管理層做出的、提供給外部第三方使用的、了解企業經營信息的一套語言體系。和漢語、英語一樣,既然是語言,那么它就不僅有紀實功能,還有文學功能。
因此,閱讀報表、了解會計準則不能止于熟練,很多時候我們還要站在會計準則制定者的角度,思考會計制度的底層邏輯,把握會計核算的發展趨勢,而不僅僅是記住當下的每一條規定。隨著現代社會經營活動越來越復雜,會計準則在不斷變化,變得越來越煩瑣,時常令從業者苦不堪言。
但是換一個角度看,制度制定者之所以要讓準則變得煩瑣,就是想讓會計報表中蘊藏更多的信息,更加全面地展示企業的經營情況,這實際上是送給從業者的大禮。只不過,更多的信息可能不在利潤表或者任何一個單一報表中,在慣性思維下盯住一張報表看可能會產生重大偏誤。
如果我們能夠完全吃透三張報表,那么可以看到會計準則的歷次修訂其實都是有利于投資者的,真正不利于投資者的,是那些不體現在報表中的交易或協議,在報表中出現的權利或者義務,從信息量的角度看,其實是越復雜越好。
整體來看,會計核算有四大發展趨勢,這四大趨勢正是歷次會計準則修訂的原動力。
第一,在所有資產中,企業金融資產的占比正在變得越來越高,由此導致金融資產的計量方式越來越細化、越來越煩瑣。與生產類資產、營運資產相比,金融資產本質上是一種產權安排,是對別人的生產類資產、營運資產的占有。隨著生產方式的復雜化、產業鏈分工的深化,股權投資、交叉持股、衍生品套期、財務管理愈發成為企業的“經常性業務”,為了更好地描述這些產權安排,金融資產的計量方式正在快速迭代,按照各種情況分類,最終將形成一個準則矩陣。
第二,公允價值計量的適用面變得越來越廣。從會計計量的底層原則來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規則制定者本身也在糾結,會計報表究竟是描述歷史還是面向未來,應該采用成本計量還是公允價值計量。會計信息使用者的目的是多樣的,因此規則制定者必須在多方面需求之間尋求平衡,謹慎又謹慎。
但是從近年來歷次準則修訂來看,會計核算的發展方向是面向未來的,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科目正在快速擴容。這個趨勢與第一條中金融資產占比提升是一脈相承的,金融資產最大的特點是擁有更高的流動性,從而為公允價值計量提供條件。除此之外,資產的定期減值測試、匯兌損益調整等都是廣義的公允價值計量。
預計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定價功能的完善、審計行業監管的成熟,公允價值計量的范圍還會進一步擴大,使得報表更加面向未來。
第三,管理層的意圖正在成為會計核算方法的影響因素。以少量、非重大影響的股權投資為例,按照財政部2017年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如果管理層打算長期持有,則計入“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或“其他權益工具投資”;如果打算短期持有,則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管理層的持有意圖是該項資產計量方式的核心參考因素。這種規定毫無疑問增加了報表的調節空間,但是同時也讓投資者可以從計量方式中得知管理層的持有意圖,增加信息量。
第四,表外項目越來越少,凡是能夠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的、和企業經營活動有關的交易安排,都要盡可能地體現在報表中。以保修條款、消費積分、經銷商返利等為例,凡是因企業當期經營行為而產生的潛在義務,都要按照估計量,在本期報表中計提“預計負債”“預提費用”“其他流動負債”等。至于估計量是否準確,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這項潛在義務必須體現在報表中。
最新的變化是有關租賃資產的,自2021年1月1日起,A股報表全面執行租賃新規。在此之前,租賃分為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兩種,其中經營租賃屬于表外租賃,除了每年計入利潤表的租賃費用外,我們從報表中看不到租賃資產本身的任何情況。2021年之后,所有的租賃資產都必須按照未來租賃金額的現值,同時增加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類似的規定還有套期會計中的衍生金融資產和衍生金融負債,新規則讓報表變得越來越臃腫,但是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作為專業的投資者,我們不僅需要知道這些變化及當前最新的會計規定,更要知道這些變化背后的邏輯。會計報表里面記載了公司的過去和現在,財務分析既是投研決策的起點又是邏輯驗證的終點,但這也僅僅是投研決策中的一個環節。
更進一步地說,把財務分析技巧都背下來其實不叫財務功底好,它僅僅是一項工具,我們需要的是將財務分析融入整個投研流程中,為投研工作賦能。就像管理學大師大衛·梅斯特在其著作《專業主義》中所說,專業的對立面不是不專業,而是熟練。
隨著財政年度的結束,各級政府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都需進行重要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年終清理工作。這一過程不僅是對過去一年財務活動的總結,也是確保新一年度預算編制和財務管理順暢進行的關鍵環節。在年終清理過程中,繼續涉入負債、繼續涉入資產以及合同取得成本減值準備等項目都是需要特別關注的重點。
繼續涉入負債是指在財政年度結束時,由于一些長期負債項目的存在,如跨年度的借款或者未到期的債券等,使得相關債務需要在新的財政年度中繼續承擔。在進行年終清理時,會計人員必須對這些繼續涉入的負債進行認真核算,并對未來財務影響進行評估,以確保這些負債在新的財政年度得到妥善處理。
同時,繼續涉入資產則涉及到那些跨越財政年度的資產項目,如正在進行中的工程項目或者尚未完工的基礎設施等。這些資產雖然在當前財政年度未能完全形成可用狀態,但由于已經發生了相關的成本或投入,因此需要在年終清理時對其進行估值和記錄。這一過程對于評估政府或企業的真實資產狀況和財務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另一個需要關注的會計項目是合同取得成本減值準備。在執行長期合同或者項目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實際成本超過預期或者合同無法順利完成的情況,導致合同取得成本出現減值。為了反映潛在的風險和損失,會計人員需要根據相關會計準則和政策,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以應對可能的財務風險。
在進行年終清理時,除了上述關鍵項目的處理,還需要完成以下常規流程:
1.賬目核對與結賬:確保所有的財務交易都已經被正確記錄,并且賬戶余額準確無誤。
2.收支整理:對所有收入和支出項目進行分類整理,確保各項收支的正確性和合法性。
3.預算執行情況分析:對比年初制定的預算和實際發生的財務活動,分析預算執行的效率和效果。
4.財務報表編制:根據清理結果編制年度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為外部審計和內部決策提供依據。
5.審計與公開:完成內部審計工作,并將財務報告向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監督。
6.預算調整與規劃:根據年終清理的結果,對未來一年的預算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規劃。
總之,財政總預算會計年終清理是一個綜合性的財務管理過程,它不僅涉及到準確的財務數據整理,還包括對未來財務狀況的預測和規劃。通過這一過程,可以確保政府和企業以透明和負責任的方式,向公眾展示其財務管理的狀況,并為新一年的經濟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