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托的專職機構和人員,審計五要素包括審計業務的三方關系人、財務報表、財務報表編制基礎、審計證據和審計報告。
審計五要素包括什么?
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審計要素包括五個方面,即審計業務的三方關系人(1/5)、財務報表(2/5)、財務報表編制基礎(3/5)、審計證據(4/5)和審計報告(5/5)。
審計五要素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1)審計業務的三方關系人(1/5):分別指注冊會計師、被審計單位管理層(責任方)、財務報表預期使用者。
(2)財務報表(2/5):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審計對象是財務報表的內容,即歷史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現金流量,審計對象的載體是財務報表。
(3)財務報表編制基礎(3/5):針對中國境內上市實體,這里的財務報表編制基礎可以理解為企業會計準則。
(4)審計證據(4/5):指注冊會計師為了得出結論和形成審計意見而使用的必要信息。
(5)審計報告(5/5):注冊會計師按照職業道德守則和審計準則的要求,設計和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形成審計結論,發表審計意見,出具審計報告。
審計的定義是什么?
審計是由國家授權或接受委托的專職機構和人員,依照國家法規、審計準則和會計理論,運用專門的方法,對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收支、經營管理活動及其相關資料的真實性、正確性、合規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查和監督,評價經濟責任,鑒證經濟業務,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一項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
審計的職能
審計的職能有三種,即經濟監督職能、經濟鑒證職能、經濟評價職能。
1、經濟監督職能:經濟監督是審計的基本職能。
審計的經濟監督職能,主要是指通過審計,監察和督促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在規定的范圍內、在正常的軌道上進行;監察和督促有關經濟責任者忠實地履行經濟責任,同時借以揭露違法違紀、稽查損失浪費,查明錯誤弊端,判斷管理缺陷和追究經濟責任等。
2、經濟鑒證職能:審計的經濟鑒證職能,是指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及其他經濟資料進行檢查和驗證,確定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否真實、公允、合法、合規,并出具書面證明,以便為審計的授權人或委托人提供確切的信息,并取信于社會公眾的一種職能。審計的經濟鑒證職能,包括鑒定和證明兩個方面。
3、經濟評價職能:審計的經濟評價職能,是指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資料及經濟活動進行審查,并依據一定的標準對所查明的事實進行分析和判斷,肯定成績,指出問題,總結經驗,尋求改善管理、提高效率、效益的途徑。審計的經濟評價職能,包括評定和建議兩個方面。
會計六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一、會計六要素是什么?
1.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2.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3.所有者權益又稱凈資產,是指企業所有者享有的企業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后的剩余權益。
4.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5.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6.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等。
會計科目可以按其反映的經濟內容(即所屬的會計要素)、所提供信息的詳細程度及其統馭關系分類。
二、會計科目分類
1.按反映的經濟內容的分類
會計科目按其反映的經濟內容不同,可分為資產類科目、負債類科目、共同類科目、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成本類科目、損益類科目六大類。每一類會計科目可按一定標準再分為若干個具體的科目。
2.按提供信息的詳細程度及其統馭關系
會計科目按其提供信息的詳細程度及其統御關系,可分為總會計科目和明細會計科目。
(1)總分類科目:總分類科目又稱總賬科目或一級科目,是對會計要素的具體內容進行總括分類、提供總括信息的會計科目。
(2)明細分類科目:又稱明細科目,是對總分類科目作進一步分類、提供更為詳細和具體會計信息的科目。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所作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是用于反映會計主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本單位。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
會計要素有哪些?
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
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要素是資產負債表的構成要素,是資金運動的靜態表現;而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要素是利潤表的構成要素,是資金運動的動態表現。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所有者權益,就是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又稱為股東權益。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是一種收獲。
會計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會計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三個等式來表示,即:
1、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2、收入-費用=利潤
3、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第1個等式可以稱之為靜態等式,反映企業特定時點的財務狀況;第2個等式可以稱之為動態等式,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的獲利能力;第3個等式反映了在企業期末結帳之前,第1個等式和第2等式之間的辯證關系。
資產的特征
1、資產應為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
2、資產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3、資產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資產的確認條件:
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負債的特征
1、負債是企業承擔的現時義務;
2、負債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3、負債是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
負債的確認條件:
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會計要素借貸方向口訣
會計六大要素借貸方向口訣: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借增貸減是資產,權益和它正相反。成本資產總相同,細細記牢莫弄亂。損益賬戶要分辨,費用收入不一般。收入增加貸方看,減少借方來結轉。
鉆石模型四要素是生產要素;需求條件;相關與支持性產業;企業戰略、企業結構和同業競爭的表現。
其中,波特把生產要素分為初級生產要素和高級生產要素,初級生產要素通過被動繼承或者簡單的投資就可獲得;高級生產要素需要在人力和資本上先期大量和持續地投資才能獲得。
在鉆石模型中,需求條件主要是指國內市場的需求。
相關與支持性產業是指產業和相關上游產業的競爭力。波特認為,單獨的一個企業以至單獨一個產業,都很難保持競爭優勢,只有形成有效的“產業集群”,上下游產業之間形成良性互動,才能使產業競爭優勢持久發展。
波特認為,企業的戰略、組織結構和管理者對待競爭的態度,往往同國家環境相關,同產業差異相關。一個企業要想獲得成功,必須善用本國的歷史文化資源,形成適應本國特殊環境的企業戰略和組織結構,融入當地社會,并符合所處產業的特殊情況。
波特菱形理論又稱波特鉆石模型、鉆石理論及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的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于1990年提出的,用于分析一個國家如何形成整體優勢,因而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競爭力。
鉆石模型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鉆石模型的影響因素有主要機遇、政府功能、產業創新。其中,機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可以影響四大要素發生變化。波特指出,對企業發展而言,形成機會的可能情況大致有幾種:基礎科技的發明創造;傳統技術出現斷層;外因導致生產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機);金融市場或匯率的重大變化;市場需求的劇增;政府的重大決策;戰爭。政府功能是指波特指出,從事產業競爭的是企業,而非政府,競爭優勢的創造最終必然要反映到企業上。即使擁有最優秀的公務員,也無從決定應該發展哪項產業,以及如何達到最適當的競爭優勢。產業創新
與其他國際貿易理論相比,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有多方面的重大突破。它不僅對當今國際經濟和貿易格局進行了理論上的概括和總結,而且對國家未來貿易地位的變化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預見性,為我們從事國際經濟貿易理論研究及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鉆石模型的理論要求有哪些?
鉆石模型的理論要求有對企業的要求是企業應有不畏風險的創新精神;企業要建立創新環境預警系統;企業創新應以國內為本;在與國外廠商的合作中,爭做元帥,不當士兵。對政府要求是政府不僅要承擔一些基本、公用事業的職責(例如,初、中級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全民醫療保健等,政府應根據國力,逐年加大對它們的投資),同時還應特別注重對國內專門要素的培育,這里的專門要素是指那些高級、且與特定產業關聯,并對形成競爭優勢有特殊意義的那些生產要素,如一些專門性高級技工、與新興工業直接接軌的科研機構等。
政府預算會計是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用來核算、反映和監督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政府預算會計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與預算結余。
政府預算會計要素有哪些?
政府預算會計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與預算結余。
1、預算收入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預算年度內依法取得的并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流入。
2、預算支出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預算年度內依法發生并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流出。
3、預算結余是指政府會計主體預算年度內預算收入扣除預算支出后的資金余額,以及歷年滾存的資金余額。預算結余包括結余資金和結轉資金。
(1)結余資金是指年度預算執行終了,預算收入實際完成數扣除預算支出和結轉資金后剩余的資金。
(2)結轉資金是指預算安排項目的支出年終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因故未執行,且下年需要按原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什么是預算會計?
預算會計是指對政府預算資金活動過程及其結果所實施的一種管理活動,是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用來核算、反映和監督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連續、系統、完整的反映和監督。
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
1、適用范圍不同
預算會計適用于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各級行政單位和各類事業單位,適用對象具有明顯的非營利性,所以又稱為非營利組織會計。而企業會計適用于以營利為目的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各類企業。
2、會計核算的基礎不同
預算會計中,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以收付實現制為會計核算基礎;事業單位會計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分別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企業會計均以權責發生制為會計核算基礎。
3、會計要素構成不同
預算會計要素分為五大類: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企業會計要素分為六大類: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即使相同名稱的會計要素,其內容在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上也存在較大差異。
4、會計等式不同
預算會計的恒等式為:資產十支出=負債+凈資產十收入。企業會計的恒等式為:資產=負債十所有者權益。
預算會計的作用
1、預算會計改革具有強化監管作用。
2、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具有硬化預算的作用。
3、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后并不影響單位的合法權益。
會計要素不僅是組成會計報表的基本單位,也是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更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那會計六要素主要指什么?
會計六要素具體指什么?
會計六大要素包括
企業會計主要有六大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1、資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在過去的交易或事項中形成的資源,并且該資源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
2、負債: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企業經濟利益流出。負債按流動性分為長期負債與流動負債兩類,其劃分的標準為一年,一年以上的負債為長期負債,一年以下的負債為短期負債。
3、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也稱凈資產,是指企業所有者享有的企業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后的剩余權益。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在我國主要分為資本和留存收益。其中資本包括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
4、收入:收入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5、費用: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6、利潤:利潤是企業家的經營成果,綜合反映了企業的經營效果,也具體體現了其最終成果。
會計六要素之間的關系
1、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反映企業在特定時點里的財務狀況;
2、收入—費用=利潤: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中的獲利能力;
3、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會計六要素的借貸方向
1、資產類科目借方增加,貸方表示減少;
2、負債類科目貸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減少;
3、所有者權益類目同負債類科目;
4、收入借方表示減少,貸方表示本期增加;
5、費用借方表示本期發生的費用,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
6、利潤借方表示虧損,貸方表示盈利。
CMA作為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難度已經到了c級,考生們對于備考的思路一直在摸索階段,今天會計網就來說說CMA的備考要素有哪些?
CMA的備考要素
1、自身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決定是否自學CMA的首要因素。除了對知識的自我把握和理解,學習能力還包括學習的決心,即學習的意志力。一個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自學意味著獨自備戰。如果你報名上課,你將在老師和同學的陪同下一起戰斗。同時,老師可以幫助你指導知識點。多年的教學經驗往往使教師掌握得更透徹。如果他們自己學習,他們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無法掌握測試場地。他們在通常不進行測試或分數權重較低的地方花費了大量精力,并以兩倍的努力獲得了一半的收獲。
2、備考時間
在考慮自學CMA是否可行時,首先問問自己,你計劃贏得CMA的時間有多長。一年兩門課程的考試強度與三年不同。一般來說,備考時間越長,越適合自學CMA。然而,戰爭準備時間拖得越久,人們就越容易分心。這也需要考慮。
3、備考身份
根據CMA注冊會員身份,考生可以分為專業會員,學生會員和教師會員。小編認為不同的會員是否適合自學CMA的情況不可一概而論。學生會員有時間可以自學,教師會員可以利用寒暑假也可以進行自學。專業會員一般是在職工作人士,只能利用業余時間進行學習,那么這擠出來的時間如何高效利用就至關重要了。會計網還是建議報班,在周末面授課時全天學習,還可以向老師請教平時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查漏補缺。
預算會計要素是構成會計報表結構的基礎,主要包括什么內容?
答:預算會計是指對政府預算資金活動過程及其結果所實施的一種管理活動,是各級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用來核算、反映和監督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的會計。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各級政府財政部門和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連續、系統、完整的反映和監督。
預算會計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與預算結余。
1、預算收入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預算年度內依法取得的并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流入。
2、預算支出是指政府會計主體在預算年度內依法發生并納入預算管理的現金流出。
3、預算結余是指政府會計主體預算年度內預算收入扣除預算支出后的資金余額,以及歷年滾存的資金余額。預算結余包括結余資金和結轉資金。
(1)結余資金是指年度預算執行終了,預算收入實際完成數扣除預算支出和結轉資金后剩余的資金。
(2)結轉資金是指預算安排項目的支出年終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因故未執行,且下年需要按原用途繼續使用的資金。
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區別
1、核算主體的微觀性
財務會計是以某一企業為主體,核算內容只能是本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活動,一切與本企業經濟活動相聯系的、應歸屬于對方的核算內容,則不應該在本企業進行核算,這也是企業會計主體內在的質的規定;而預算會計是以整個國家預算執行為中心來組織核算,它既要核算各個非物質生產部門的預算收支情況,也要核算物質生產部門的經濟效益和利稅上繳情況。
2、核算過程的復雜性
財務會計的核算過程要涉及供應、生產、銷售三個過程,而且每一過程都涉及收付兩個方面,核算過程復雜;而預算會計的核算過程只涉及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兩個方面,沒有生產和銷售環節,核算過程相對簡單。
3、核算目的的營利性
財務會計核算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核算,使企業以最少的資金耗費,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而預算會計核算的目的在于體現預算收支政策的執行情況,不在于營利。
關于中級會計實務中的會計要素知識點,按照其性質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有關收入、費用和利潤相關的內容,小編為大家整理在下面,快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收入的定義及確認條件
(一)收入的定義
收入,是指企業日常活動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入不能確認為收入,而應當計入利得。
(二)收入的確認條件
收入應當在企業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約義務,即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或服務控制權時確認。
二、費用的定義及確認條件
(一)費用的定義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流出不能確認為費用,而應當計入損失。
(二)費用確認的條件
費用的確認除符合費用的定義外,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
2.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
3.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三、利潤的定義及確認條件
(一)利潤的定義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二)利潤的來源構成
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三)利潤的確認條件
利潤的確認主要依賴于收入和費用以及利得和損失的確認,其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于收入、費用、利得和損失金額的計量。
關于中級會計實務中的會計要素知識點,按照其性質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有關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內容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資產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一)資產的定義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二)資產的確認條件
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企業取得的資產沒有發生實際成本或者實際成本很小,但是如果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話,也應認為符合資產能夠可靠計量的確認條件。
二、負債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一)負債的定義
負債,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二)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需要符合負債的定義,并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三、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及其確認條件
(一)所有者權益的定義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
(二)所有者權益的來源構成
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其他綜合收益)、留存收益等。
(三)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條件
所有者權益體現的是所有者在企業中的剩余權益,因此,所有者權益的確認主要依賴于其他會計要素,尤其是資產和負債的確認;所有者權益金額的確認也主要取決于資產和負債的計量。
拿到一份財務報表,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下手,其實分析企業財務一般從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分析,能從財務分析的各維度,各指標了解財務的情況。
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
財務報表的分析,最需要遵循的原則是——整體性。
這里又分為財務報表的整體性和行業的整體性,單獨的分析某一個報表和某一家公司沒有意義,要綜合對比。
簡單來說分為幾個步驟:
1、關鍵的財務數據和比率
2、與行業競爭者進行對比
3、分析數據驅動因素
4、形成結論。
【獲利能力分析】
營業毛利率:成本控制是否得到
營業凈利率:主營業務是否賺錢
所有者權益報酬率:融資能力如何
資產報酬率:資產配置效率如何
【償債能力分析】
流動比率: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
利息保障倍數:(稅前凈利/本期利息)支付利息能力
【經營效率分析】
存貨周轉率:賺錢的效率
應收帳款周轉率:市場營銷的效率
總資產周轉率:整體的運營效率
【財務結構分析】
所有者權益比率:是否主要靠股東投資或者自身獲利經營
負債比率:是否主要靠負債經營
以上的四點,要綜合四個財務報表進行綜合的分析,要避免片面分析,比如有的企業獲利能力不錯,但是償債能力比較差,就有突然崩盤的風險。
財務報表在哪里看
我們可以簡單粗暴的把公司分為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
非上市公司就只能靠企業自主提供了。非上市公司每個月都會有財務報表,如果能拿到的話,那就挨個月看吧。
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屬于需要公開的資料,一般在公司自己的官方網站上和交易所指定的披露網站上可以看到。上市公司則會按照季度(勤快的)或者半年(懶惰的)發布自己的財務報表,所以只能按照他的節奏來了。
財務報表如何看
(1)歷史盈利能力
一個企業存在的目的一般都是掙錢(慈善機構和特殊目的公司不在此列),所以盈利能力是第一要務。那如何評價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呢?私以為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書本上一定不會這么教你的,所以你看看就好,千萬別拿這個去挑戰老師,畢竟考試分數是掌握在他(她)手上的):
a. 凈營運資產的年收益率
凈營運資產=營運資產-營運負債
凈營運資產年收益率=扣除借款利息和研發支出后的年凈利潤÷凈營運資產
b. 凈資產收益率
這個屬于標準指標,就不廢話了,可以放心大膽食用。
(2)預期盈利能力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看企業也是一樣,不僅需要關注過去是否是一名優等生,還要擔心未來會不會變成一個渣男。
a. 存量(現存業務)主要依據公司歷史上的經營狀況進行推演,各種趨勢性指標都值得一看,收入增長率、毛利率變動、費用率變動、凈利潤增長率、凈利潤率變動等。指標都比較標準。
b. 增量(新增業務)增量業務和增項業務
(3)重大風險
盈利能力再強的企業,也可能被這些風險給坑沒了,所以看完了好的方面,接下來就要學習避坑指南了。
a. 現金流風險
b.減值風險
財務核算六要素是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我們一一來聊一下這六個要素。
所謂資產,按照正宗的解釋,就是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也就是說這個資產是首先是要有來源的,不管是別人投資的,借的別人的錢,還是別人白給的,總得有個來源,而且這個資源是企業可以支配的,不能支配的不能算企業的資產。
比如別人放在企業這里代為保管的東西,這不能算做企業的資產。這好比我們把錢放在銀行,讓銀行保管,對銀行來說是負債,而不是資產。
所謂支配就是我說了算,相信大家都了解我說了算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很不錯的,對吧。
最后一點是這個資源是要給帶來收益的,其實說白了,就是要增值。當然,如果經營不好,也可能會減值。
負債比較好理解,就是欠別人的錢,是企業要承擔的義務,這個義務可能是現時的,也可能是將來的,這種義務的承擔通常會導致資產的減少。
所有者權益即投資者投給企業的錢,這個錢從法律上講是不需要還的,不過要分紅,或者投資者要獲得企業的所有權。
通俗理解,負債就是企業借別人的錢,將來要還的,逾期還要收利息的,所有者權益就是為了創建企業由投資者投入的錢,這個錢不需要還,不過這個錢是要增值的,是要分紅的。
所謂收入就是企業銷售商品(有形的產品或無形的軟件、權利等)或者提供勞務(無形的,比如服務)產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就是企業掙的錢,收入會增加企業的資產,未必會增加所有者權益,這取決于收入是否大于支出。
支出就是企業的花費,具體可分為成本和費用兩類。成本是指為生產某個產品或者提供某種服務發生的需要對應到收入的部分,費用則是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研發費用,這些費用通常和收入無法對應,而是作為企業整體費用的一部分。
利潤則是指收入減去成本的部分,有利潤企業未必有錢(因為利潤要轉換成錢,這里的錢是指現金,必須盡快回收應收款),沒利潤企業一定沒錢(如果有,一定是借來的或者天上掉下來的)。
總結:資產的來源有兩塊,一塊是企業所有者的投入(即所有者的權益),一塊是借別人的(即負債),所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收入的增加會增加資產或者減少負債,成本(費用)會減少資產或者增加負債,收入減成本(費用)的利潤會增加所有者權益,利潤就是企業增值的部分。
舉例:一個人出資10萬,借款5萬成立一個公司,那么剛成立時公司資產是15萬(等于所有者權益10萬加負債5萬),為了生產產品,公司購買原材料花了3萬(成本),為工人工資支付了4萬(成本),為了賣出產品,和客戶溝通請客吃飯花了0.2萬(銷售費用),我作為總經理個人領取工資0.3萬(管理費用),產品一共生產了7件,每件成本1萬(3萬加4萬除以7),銷售出去了4件產品,每件產品售價1.2萬,那么到目前為止公司的財務狀況如下:
資產:15萬(期初成立時資產總金額)-3萬(支付原材料)-4萬(支付工人工資)-0.2萬(銷售費用)-0.3萬(管理費用)+3萬(未銷售出去的產品)+ 4.8(收入形成的應收款)=15.3萬。
負債:5萬(假設所有購買材料,支付工人工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全部為現金支出),不變。
所有者權益:10萬(期初自己投入的錢)+0.3(利潤)萬=10.3萬。
收入:1.2*4=4.8萬。
成本(費用):4萬(銷售出的產品)+0.2萬+0.3萬=4.5萬。
利潤:4.8萬(收入)-4.5萬=0.3萬。
滿足資產15.3萬 =負債 5萬+所有者權益10.3萬的條件。
稅收實體法具體是指稅收立法權的立法主體,規定稅收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的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法律。那么關于稅收實體法有哪些要素呢?
稅收實體法的要素
(1)納稅義務人;(2)課稅對象;(3)稅率;(4)減稅、免稅;(5)納稅環節;(6)納稅期限。其中,課稅對象是稅法中規定的征稅的目的物,是國家據以征稅的依據,是一種稅區別于另一種稅的最主要標志;稅目代表了征稅的廣度;稅率代表課稅的深度。
什么是納稅義務人?
納稅義務人是稅法上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法人或自然人,也是納稅的主體。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否則按照稅法規定,應承擔法律責任。
課稅對象的具體解釋
(1)課稅對象是構成稅收實體法諸要素的基礎性要素;
(2)課稅對象是一種稅區別于另一種稅的最主要的標志;
(3)課稅對象體現著各種稅的征稅范圍;
(4)其他要素的內容一般都是以課稅對象為基礎確定的。
什么是稅源?
稅源是指稅收收入的經濟來源,它主要是指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當年創造的國民收入或往年累積的國民收入。
什么是稅率?
稅率是對征稅對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額度。稅率是計算稅額的尺度,也是衡量稅負輕重的重要標志。中國現行的稅率主要有比例稅率、超額累進稅率、超率累進稅率、定額稅率。
納稅環節是什么?
納稅環節,主要是指稅法規定的征稅對象在從生產到消費的流轉過程中應當繳納稅款的環節。納稅環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納稅環節指全部課稅對象在再生產中的分布情況。狹義的納稅環節特指應稅商品在流轉過程中應納稅的環節。
2020年中級會計考試報名已經結束,意味著距離考試時間也越來越近了。考生除了努力備考之外,要想順利通關考試,必須要對考試情況了解和準備充分,為了讓大家能夠有充分的準備,下面會計網分享關于中級會計考試的四大要素,考生們必須要清楚了解。
一、考試時間
在四個要素當中,中級會計考試時間可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要知道,考生一旦錯過了考試時間,只能再等上一年才能報考,所以考生一定要重視。
根據往年的情況,中級會計考試時間一般都是固定的,都會安排在每年的9月份開考。根據國家財政部的安排,2020年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分為了三個批次,具體時間分別是9月5號,9月6號,9月7號。具體如何安排,考生還是要以準考證上的時間為準。
二、考試科目
關于中級會計師考試科目,各位考生同樣也不能夠忽視,中級會計考試科目一共分為了3門,分別為中級會計實務、經濟法、財務管理。至于如何報考、報考哪個科目,考生需具體根據自身情況來進行安排。
三、考試范圍
除了考試時間、考試科目等最基本的考試信息外,中級會計考試的范圍也是考生們最為關注的一個要素。關于中級會計考試范圍,根據歷年的考試情況,一般都會以中級會計職稱考試大綱為準,考題、考點內容基本都不會超出大綱里面的范圍。
四、考試題型
關于中級會計考試的題型,同樣每年都是固定的,并且每個科目考試題型都會有所不一樣。
《中級會計實務》科目試題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計算分析題、綜合題。
《財務管理》科目試題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計算分析題、綜合題。
《經濟法》科目試題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綜合題。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中級會計考試基本都是采取閉卷+機考的考試形式,所以對計算機操作不熟悉的考生,建議大家提前熟練好,以免影響自己考試的答題時間。
會計要素主要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那么企業的會計六要素確認條件分別是什么?
資產要素的確認條件
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并由企業控制或者擁有,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確認條件:
(1)與該資源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資產的賬面價值=資產的賬面余額-資產折舊或攤銷-資產減值準備
負債要素的確認條件
負債是由企業過去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確認條件:
(1)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2)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能夠可靠地計量
所有者權益要素的確認條件
所有者權益是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數量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
確認條件:
所有者權益的確認主要依賴于其他會計要素,尤其是資產和負債的確認;所有者權益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于資產和負債的計量。
收入要素的確認條件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確認條件:
(1)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經濟利益流入企業的結果會導致企業資產的增加或者負債的減少;
(3)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地計量。
費用要素的確認條件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確認條件:
(1)與費用相關的經濟利益應當很可能流出企業;
(2)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
(3)經濟利益的流出額能夠可靠計量。
利潤要素的確認條件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
確認條件:
要依賴于收入和費用以及利得和損失的確認,其金額的確定也主要取決于收入、費用、利得、損失金額的計量
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資本了。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本而付出的代價就是資本成本,一般由籌資費和占用費兩個要素構成。
資本成本是什么意思?
可以從企業和投資者兩個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資本成本。
站在企業的角度:
舉個例子,某企業需要100萬用于生產經營,于是到銀行借了100萬,并向銀行支付了一筆手續費。這筆手續費實質上就是該企業想銀行籌集資金時所需付出的代價。還有企業借了這100萬之后,每年都需要支付銀行利息,這些利息實質上也是企業使用資本所付出的代價。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
企業的資本成本就是投資者要求的必要報酬。舉個例子,某企業向銀行借了100萬。如果該企業付出的資本成本為20 萬,于該企業而言就是為了得到100萬的銀行借款而付出的代價。
但是對于銀行而言,該公司將20萬支付給銀行既是銀行的收益,又是銀行的報酬。如果該企業只向銀行支付10萬,銀行就可以將100萬借給別家企業。要想獲得100萬的借款,該企業就得付出20萬的代價,這就可以看出資本成本也屬于必要報酬。必要報酬相當于是最低的收益。
構成資本成本的要素有哪些?
構成資本成本的要素包括:籌資費、占用費。
籌資費:籌資費是指企業在資本籌措過程中為獲取資本而付出的代價。比如借款手續費、借款公證費、債券發行費等都屬于籌資費。
占用費:占用費是指企業在資本使用過程中因占用資本而付出的代價。比如利息和股利等都屬于占用費。
影響資本成本的要素有哪些?
1.總體經濟環境;
2.資本市場條件;
3.經營狀況和融資狀況;
4.籌資規模和時限。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投資人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一般隨著總資產和總負債的變動而發生增減變化。那么所有者權益會計要素主要包括什么?
所有者權益會計要素
所有者權益類會計要素通常由股本(或實收資本)、資本公積(含股本溢價或資本溢價、其他資本公積)、其他綜合收益、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構成。
所有者權益是什么意思?
所有者權益,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權益。
資產減去負債后的余額也稱為凈資產,因此,所有者權益實際上是投資者(即所有者)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
所有者權益特征
1.所有者權益在企業經營期內可供企業長期、持續地使用,企業不必向投資人返還資本金。而負債則須按期返還給債權人,成為企業的負擔。
2.企業所有人憑其對企業投入的資本,享受稅后分配利潤的權利。所有者權益是企業分配稅后凈利潤的主要依據,而債權人除按規定取得利息外,無權分配企業的盈利。
3.企業所有人有權行使企業的經營管理權,或者授權管理人員行使經營管理權。但債權人并沒有經營管理權。
4.企業的所有者對企業的債務和虧損負有無限的責任或有限的責任,而債權人對企業的其他債務不發生關系,一般也不承擔企業的虧損。
所有者權益計算公式
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余公積+未分配利潤。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的期初數,四項中有多少填多少沒有就不填。
所有者權益包含所有者以其出資額的比例分享企業利潤。所有者權益是企業投資人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它受總資產和總負債變動的影響而發生增減變動。
預算管理是一種有效的財務管理工具,它有助于組織管理者制定、實施和監督預期的財務目標。在進行預算管理時,有一些基本原則和要素需要被考慮和遵循。下面是預算管理的基本原則和要素的概述。
1、適應性:預算管理應該適應組織的特定需求和目標。預算方案應該與組織的戰略規劃保持一致,并能夠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2、可實施性:一個好的預算方案應該是可實施的。這意味著預算的目標和指標必須是合理和可達到的,而且預算制定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資源的可用性。
3、靈活性:由于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預算管理需要具備一定的靈活性。管理者必須能夠適時地調整預算方案以適應新的發展和條件。
4、可度量性:預算管理應該依賴于可度量的指標和目標。這些指標和目標應該能夠衡量組織的績效,并用于評估預算執行的結果。
5、參與性:成功的預算管理需要廣泛的參與。各級管理者和關鍵利益相關者應該參與預算制定和解釋過程,以確保他們對預算方案的理解和支持。
6、監控和控制:預算管理包括對實際績效的監控和控制。與預算目標進行實際績效比較,識別差距并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調整。
預算管理的要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預算制定:這是預算管理的基礎。預算制定涉及確定預算的目標、時間周期和資源分配等方面。它需要考慮組織的戰略目標和市場需求。
2、預算執行:一旦預算方案制定完成,就需要著手執行。這包括將資源分配到各個部門和項目、確保預算的準確實施以及監督和評估執行過程。
3、預算控制:預算控制是確保預算執行符合預期的過程。它涉及到檢查和解釋實際績效與預算目標之間的差距,并采取糾正措施。
4、預算溝通:預算管理需要有效的溝通和信息共享。這包括向員工、管理層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傳達預算方案、目標和預期結果,以便他們能夠理解和支持預算管理的目標。
綜上所述,預算管理的基本原則涉及適應性、可實施性、靈活性、可度量性、參與性和監控和控制。同時,預算管理的要素包括預算制定、預算執行、預算控制和預算溝通。遵循這些原則和要素可以幫助組織實現有效的預算管理,并實現財務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