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分析的意義:財務報表分析首先能夠全面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情況。還可以檢查企業預算完成情況、揭示企業未來的報酬和風險、考核經營管理人員的業績等,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勵機制提供幫助。
財務報表分析的內容有哪些?
財務報表分析是由不同的使用者進行的,他們各自有不同的分析重點,也有共同的要求。從企業總體來看,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評價企業資產的營運能力,分析企業資產的分布情況和周轉使用情況。
2、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企業利潤目標的完成情況和不同年度盈利水平的變動情況。
3、分析企業的償債能力,分析企業權益的結構,估量對債務資金的利用程度。
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內容互相聯系,互相補充,可以綜合的描述出企業生產經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以滿足不同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基本需要。
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1、結構分析方法
結構分析方法又稱為垂直分析法、縱向分析法或者共同比分析法。
2、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稱為水平分析法或者橫向分析法。
3、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會計報表內兩個或兩個以上項目之間關系的分析,它用相對數來表示,因而又稱為財務比率。
4、比較分析方法
比較分析方法是通過比較不同的數據,發現規律性的東西并找出預備比較對象差別的一種分析法。
5、項目質量分析法
項目質量分析法通過對財務報表的各組成項目金額、性質的分析,還原企業對應的實際經營活動和理財活動,并根據各項目自身特征和管理要求,在結合企業具體經營環境和經營戰略的基礎上對各項目的具體質量進行評價,進而對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質量做出判斷。
6、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通過分析影響財務指標的各項因素及其對指標的影響程度。說明本期實際與計劃或基期相比較發生變動的主要原因以及各變動因素對財務指標變動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
財務報表分析的主體包括哪些?
財務報表分析的主體是財務報表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權益投資人、債權人、經理人員、政府機構和其他與企業有利益關系的人士。不同使用者出于各自目的使用財務報表,則需要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分析程序。
企業財務分析是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它能夠幫助企業家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發現潛在的風險和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然而,很多企業在做財務分析時往往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如何進行。本文將介紹企業財務分析的八個步驟,讓你輕松掌握財務分析的技巧,讓你的財務狀況一目了然!
第一步:準備數據
在進行財務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公司過去一年或幾年的財務報表數據,包括利潤表、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等。這些數據可以來自于公司的賬目、稅務報表等。
第二步:制定計劃
制定一個詳細的財務分析計劃,包括分析的日期、數據來源、分析內容、分析方法等。這個計劃可以幫助你在分析過程中不偏離主題,更加高效地完成財務分析任務。
第三步:核對數據
在進行財務分析之前,需要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核對和驗證,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這可以通過與公司賬目、稅務報表等數據進行核對,以及與其他財務報表進行比較來實現。
第四步:做出比較
將公司的財務報表與同行業、同規模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公司存在的問題和潛在的風險。同時,還可以通過比較公司的不同時期財務報表,來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變化情況。
第五步:進行財務指標分析
財務指標是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的重要指標,包括利潤率、周轉率、負債率等。通過對這些指標進行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發現潛在的問題和風險。
第六步:做出預測
通過對公司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可以預測公司未來的財務狀況和趨勢。這可以幫助企業家更好地制定未來的財務計劃和戰略,避免潛在的風險和問題。
第七步:提出建議
在進行財務分析之后,需要對發現的問題和風險提出相應的建議和解決方案。這些建議可以包括優化成本、調整銷售策略、降低負債等。
第八步:定期匯報
定期向公司高層匯報財務分析結果,讓公司高層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趨勢,同時也可以得到公司高層的反饋和建議,進一步優化公司的財務策略和計劃。
以上是企業財務分析的八個步驟,它們能夠幫助你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更加高效、準確。通過這些步驟,你可以輕松掌握財務分析的技巧,讓你的財務狀況一目了然!
企業半年或年度結束,都會進行財務分析。財務分析的內容和結構因不同行業或企業而千差萬別。但基本內容應該是趨同的。現發布一篇基本的財務分析模式,供各位網友參考。
第一部分 主要經濟指完成情況
1、各項指標的計算口徑和格式按財務簡報的要求和格式填列。
2、各項指標除與計劃數對比外,還應與上年同期數進行對比說明。
第二部分 經營業績分析
從銷售、產值、回款、利潤等方面對公司本期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評價。
1、銷售收入、回款、產值的趨勢分析
通過圖表的形式,對以上指標的月度發展趨勢、與去年同期對比等數據進行
簡要評價,重點是銷售回款的完成情況分析。
2、利潤構成的分析;
3、利潤的穩定性和真實性評價
收入與成本關系的合理性分析;
提示應收帳款、不良資產、投資收益、補貼收入、各種計提對利潤的影響;
提示影響利潤的其它因素。
第三部分 成本費用分析
主要看成本費用項目與收入和利潤的關系,看支出的提高或降低是否帶來了利潤的增加,而不是簡單地看成本費用支出的變化情況。
1、成本費用控制總體情況及評價;
2、材料耗用:比較分析原材料消耗與上期對比增減變化情況,對變化原因作出分析說明;
3、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與財務費用的增減變化情況并分析變化的原因,對業務費、銷售片區費用等大額支出單列分析。
第四部分 資產結構分析
1、從資產的質量、資產的流動性、資產的贏利能力的變化及其與負債的關系等方面分析、判斷資產結構的合理性,即:增產(資產)是否增收、增收是否增利、增利是否增效(效益)、增效是否增債等。
對發生重大變化的有關資產和負債項目作分析說明(如長期投資等)。
對數額較大的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的形成原因和攤銷情況作分析。
對其他影響企業效益和財務狀況較大的項目和重大事件作分析說明。
2、存貨分析
根據產品銷售率分析本公司產銷平衡情況;分析存貨積壓的形成原因及庫存產品完好程度;分析本期處理庫存積壓產品的情況,包括處理的數量、金額及導致的損失等。
3、應收賬款分析
分析金額較大的應收賬款形成原因及處理情況,包括催收的進度情況;本期未取得貨款的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比例,如比例較大的應說明原因;應收賬款中非應收貨款部分的數量,包括預付貨款、定金及借給外單位的款項等。
半年、年度分析應對應收賬款(包括其他應收款)進行賬齡分析,予以分類說明。
第五部分 贏利能力分析
主要對產品、工程項目、資產的贏力能力進行分析評價。
第六部分 現金流量分析
從現金流入、流出結構,現金滿足程度,自由現金流量,企業造血功能等方面進行合理性評價。
第七部分 經營風險分析
從企業發展規模、償債能力、贏利能力、營運及發展能力等方面,綜合評價財務狀況的優劣,提示財務風險和資金危機,進行虧損預警和異常波動警示。
第八部分 措施與建議
根據財務分析和企業實際,針對企業經營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或合理化建議。
(一)結合具體產業情況,對企業生產、經營提出合理化建議;
(二)對前期反映出的矛盾和問題進行跟蹤,要說明當前采取的應對措施和進展情況,要從制度建設上找到防微杜漸的方法;
(三)對現行財務管理體系和制度提出建議;
財務管理是指企業合理有效地組織、控制和監督資金運轉,正確處理財務關系的一系列工作的總稱。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管理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在加強宏觀控制和微觀盤活的基礎上,以提高經濟效益、壯大企業經濟實力為宗旨,財務管理工作要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在企業經營中制止鋪張浪費和一切不必要的開支,減小消耗,降低成本,增加積累。
談到財務管理,很多企業都比較迷茫,不知道財務管理涉及到哪些要素,互和科技在此簡單分析幾個要點,僅供參考,希望企業在實施財務管理系統的時候,能夠多加注意:
一、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包括流動資產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無形資產以及遞延資產管理。資產管理要注意幾個方面:
1.要破除只講滿足需要,不講采購成本和資金占用的觀念;
2.要樹立低價少儲的觀念,使得儲備的物資既能滿足生產的需要,又要節約占用資金;
3.要抓好固定資產的管理,避免資產的閑置與流失,同時盤活閑置資產,使其保值增值,給企業帶來效益;
4.要重視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的形象與信譽,是給企業帶來效益的重要保障;
5.要樹立極強的經濟意識,讓企業的資產活起來,流動起來。
二、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包括產品開發、生產組織、質量管理和設備管理等。這些部門容易出現重技術,輕效益的現象,更應樹立幾個財務觀念:
1、產品開發要適銷對路,工藝安排和原料配比上不能只講質量不講成本;
2、工序配合不能只講速度,不講半成品資金占用;
3、質量管理上要謀求質量收入大于質量成本。
三、收入管理
銷售是經營的過程,而收入回款是銷售成果的實現。很多中小企業的銷售工作只管產品發運,不考慮產品成本、售價和貨款回收,結果產品是賣出去了,資金沒收回來,最終導致企業財務資金難以周轉,效益并沒有真正實現。所以在銷售工作中一定要把銷貨和回款結合起來,只有產品效益兌現,企業財務資金才能正常運轉。
四、計劃管理
企業在制定各種計劃的時候,要重點考慮資金觀念、效益觀念。如果不考慮資金約束,不進行效益分析,就會造成計劃要么半途而廢,要么損失巨大,造成資源浪費。如果計劃只以產量為中心,不講經濟效益,就會造成產品積壓,大量財務資金被占用,最后導致周轉出現問題。
為滿足不同的需求,企業內部的財務分析,除了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等指標分析外,還可以針對財務報表里的每個項目逐一展開。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下可以做分析的一些內容。
1、資金情況:資金余額有多少,資金使用情況,收了多少錢,支了多少錢?收支是否平衡?
2、應收賬款:可以知道訂單接了多少?開了多少票?銷售毛利是多少?賒銷占有的資金情況,應收賬款比上個月增加了多少,是什么原因增加的。
銷售部門如何控制應收賬款情況,有多少錢是應收未收回來的,業務部門對沒收回錢有什么措施,是否會影響公司的經營情況。是否需要貸款?
3、存貨:有多少存貨是有訂單的,有多少是備貨的,有多少是退貨的?或是材料不良導致退貨的,是要追究生產部、采購部責任的。
4、固定資產:有哪些設備正在使用的,使用情況怎么樣?有哪些是快要報廢的,還有哪些是閑置的,需要處理的。
5、應付賬款:就可以看我們的應付期限,哪些付款條件是符合公司的經營服務,有哪些是提前支付,是什么原因。
6、費用分析:包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采購費用、研發費用是按部門劃分,還是按單位劃分,各部門的費用是怎么樣的?有哪個部門費用超標。
管理費用比上期多花了多少錢,花到哪里去了?
稅費有多少沒繳,每個月實繳的稅費是多少,各項稅費明細是多少?
薪資也可以分析,哪個部門的薪資最高,生產部的單位時薪是否合理,哪個部門的加班工資最高,是否符合訂單需求情況。一般訂單需求減少,加班工資會降低。反之,就不符常理。如果生產效率降低,那加班工資還在增加,就說明生產計劃不合理。
7、成本分析:在制造業還有成本分析。一種概念是生產成本、銷貨成本、還有一種概念是完全成本。
一般計算產品毛利,要用到的是生產成本。銷貨成本,會加上運費。完全成本,會加上運費、還有期間費用,比如說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就是整個公司的成本費用都會考慮進去。
很多公司報價,是要用到完全成本,就是很多公司根據產品的材料成本、加上生產人工、費用、加上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還有其他費用,最后加上公司的毛利進行報價。
8、收入分析:收入的確認、構成有哪些?收入中有多少來自關聯業務?收入與應收賬款的配比關系等。
最后,財務分析報告,還是要看受眾是誰,主要是劃重點,有問題的分析項目可以重點匯報。
大多數財務分析都是從報表開始的,通過各種財務指標的計算得出一個結論,比如資產負債率過高,流動性差,固定資產占比過高等等,如果分析人是投資機構或債權人,一般也夠用了。如果是為企業的管理者提供財務分析的報告,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得分析業務,分析各種管理制度,分析企業文化,甚至分析人性。
下面我就舉個案例,也是我目前做過最好的一個財務分析,主要講思路,你可以把它當偵探故事看。
背景公司是一家大型出版集團,集團有十家出版社,合并報表上顯示三年多的時間,集團的圖書庫存從7個億漲到了10個億,集團領導和上級主管都很崩潰,大會小會都開了,目標也很明確,壓庫存,可庫存就是壓不下來,原因到底在那?
第一個層面——財務指標分析
為了壓庫存集團財務出過很多財務分析報告,很多都停留在這個層面,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圖書分類,圖書庫齡,圖書種類,各種數據都有。大部分都是無用功,幾十頁紙的報告,主要結論就是圖書庫存大,但這有什么用?把三年報表拿出來一對比就行了,外行也可能看出來,庫存漲了!你把大家都知道的事換個花樣再說一遍有什么用,問題是為什么漲對不對?!
第二個層面——分析業務實質
財務是發現問題,造成問題的責任人還是業務,所以財務分析報告一定要分析業務。集團的財務人員當然也會從業務上找原因。大家認為圖書庫存的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印多了賣不掉!有可能是市場誤判,一本書編輯很看好,一印就是二萬冊,結果只賣了五千,剩下的就積壓了,所以有人建議加強市場調研,加大對當事人的獎懲,在選題時就把印數壓下來。
又有人出來說這都是表面現象,圖書多印的主要原因是多印的印制成本低,在印刷廠的報價里,印五百本書和印五千本書的價格是一樣的(當然紙張成本不一樣),為了降低單書成本,所以社里才多印的,解決辦法是更新印刷設備(印刷廠也是集團內部的),把印制成本降下來,如果五百本的印制成本只有五千本的十分之一,出版社當然會選擇先少印點,不夠再加嘛!
還有人說是渠道問題,因為傳統出版社的銷售渠道以門店為主,一個門店放五十本書,一百個門店就要放五千本了,印少了發貨的門店就少,會影響銷售。解決的辦法是調整渠道,加大線上銷售的比重,比如在當當、淘寶上做推廣,網店不用放那么多書,誰賣直發過去就行,可以實現零庫存。
我的意見是:以上說法都有道理,也都是圖書庫存積壓的主要原因,但這些問題三年前也存在,十年前也存在,為什么以前庫存量比較穩定,這三年漲了那么多?所以關鍵問題還是沒找到。
第三個層面——分析人心
我分析了公司近三年的庫存結構,發現庫存商品總額變化并不大,雖然也有增長,但都是隨著營收同比增加的。只有發生商品,3個億的存貨增長,有2.2億是發出商品增長導致的,說明問題出在發出商品上面的。
發出商品為什么增加?這就要從集團公司的資金管理政策和考核制度說起。三年前這家出版集團推出了資金集中管理制度,要求所有下屬單位的銀行存款都要實時向上歸集,由集團本部統一管理,本來大家手里有點錢可以買買理財,現在不行了,每年分點利息和一年期存款差不多。雖然資金集中管理對整個集團有利,但算小賬下屬單位沒得到好處。
這也就算了,考核卻一年比一年嚴,收入要增長,利潤更要增長,利潤考核指標的權重達到了70%以上,不達標就影響個人收入。
于是大伙就想到了把資金放出去生利的主意,直接對外放款是不可能的,上級單位也不會批準,但可以換一個形式呀。出版社與書商銷售結算貨款一般是半年一次,現在可以放寬,改成一年,甚至一年半結算一次,這就相當于把自己的錢無償借給書商使用。當然真免也不至于,利息不收,扣點可以多加一點,這樣一年銷售額沒怎么增長,毛利率卻增加了,年度績效考核完成任務就有了保證。
為什么不開票放在存貨科目里?因為不開票就可以不結算,這就相當于藏錢在客戶那里,什么時候有需要了想開多少就有多少,方便調節,放在應收賬款科目就不方便了,目標太明顯。
看到這里你應該明白了,所謂存貨增加是表面現象,其實增加的是債權,是沒開票的應收賬款。所謂圖書毛利增加也是表面現象,真正增加的利息收入。
不管存貨增加還是應收賬款增加,錢放在客戶手里總是有風險的,而且有求于人,利息收入不可能按市場價收,甚至可能不收落到了個人口袋,本來集團加強考核、歸集資金是為了防范經營財務風險,現在風險反而加大了。
怎么解決?很簡單,考核方面要加大現金流量指標的考核比重,要求出版社不僅要保利潤更要保回款;嚴查圖書銷售合同條款,超過半年回款的必須說明理由,否則不得超期結算;適當提高各社歸集戶存款收益,提高各社存款積極性。
財務分析就是這樣,只要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能很容易找到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