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做賬的前提是會計基本假設,會計基本假設是對會計核算所處時間、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會計基本假設具體包括了哪些內容?
會計基本假設
1、會計主體
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就是會計主體。簡單來說,一家企業如果能夠設置會計人員,就可以稱其為會計主體。會計主體核算的范圍有企業、單位;某母公司;某子公司;某總公司;某分公司;某車間;某事業部。
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必然是一個會計主體。比如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法律主體,應當建立財務會計系統,獨立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是,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比如說在企業集團的情況下,一個母公司擁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雖然是不同的法律主體但是母公司對于子公司擁有控制權,為了全面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就有必要將企業集團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編制合并財務報表。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指的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與會計主體不同,持續經營界定了會計核算的時間范圍。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會計分期的前提是持續經營。會計分期的目的是方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4、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我國的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
會計的基本假設是什么?會計的基本假設又叫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前提,是對會計核算時間和空間環境等所作的合理假設,會計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一、會計的基本假設是什么?
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1.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服務的特定對象,是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空間范圍。企業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反映企業本身所從事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和其他相關活動。只要單獨核算的經濟組織都可能成為會計主體,一般來說,法人(或稱法律主體)必為會計主體,但是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2.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3. 會計分期: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會計期間分為會計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如月度、季度和半年度。
4.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時主要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來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及其結果。
二、會計核算的基礎包括什么
包括權責發生制、收付實現制
(一)權責發生制,是指以取得收取款項的權利或支付款項的義務為標志來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會計核算基礎。
1. 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者應當負擔的費用,無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計入利潤表。
2. 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二)收付實現制,是指以現金的實際收付為標志來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的會計核算基礎。
企業會計、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均采用權責發生制。我國政府會計中的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
本量利分析包括四種基本假設,具體為:相關范圍的假設;銷售收入與業務量呈完全線性關系的假設;產銷平衡的假設;產品的產銷結構穩定的假設。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設包括哪些?
本量利分析包括四種基本假設,具體為:總成本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組成;銷售收入與業務量呈完全線性關系,即表明銷售量在相關范圍內變化時,產品單價不會發生變化;產銷平衡,假設產銷平衡,在盈虧平衡分析時不考慮存貨的影響;產品的產銷結構穩定,在產銷多產品的情況下,盈虧平衡點會受到產品貢獻和產銷結構的影響,在產銷結構不變的基礎上進行盈虧平衡分析才是有效的。
本量利分析怎么理解?
本量利分析是“成本、產量、利潤依存關系分析”的簡稱,在變動成本計算模式基礎上,以數學化的會計模型與圖文揭示變動成本、固定成本、銷售量、單價、銷售額、利潤等變量間的內在規律性聯系,從而為會計預測決策和規劃提供必要財務信息的定量分析方法。本量利分析的內在原理及方法在管理會計中有廣泛用途,也是企業進行財務決策、計劃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盈虧平衡點是什么?
盈虧平衡點也稱零利潤點或保本點,是指全部銷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時的產量。
盈虧平衡點的計算公式為:
1、按實物單位計算:盈虧平衡點=固定成本÷(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2、按金額計算:盈虧平衡點=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銷售收入)。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為:稅前利潤=銷售價格×銷售量-(變動成本+固定成本);或稅前利潤=銷售單價×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固定成本。本量利分析以成本性態分析和變動成本法為基礎,基本公式是變動成本法下計算利潤的公式,反映了價格、成本、業務量和利潤各因素間的相互關系。
會計核算是一項會計活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核算原則包括真實性、相關性、一致性等。那么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包括哪些內容?
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有哪些?
會計核算的基本假設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
會計主體不同于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就是會計主體,但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
會計主體界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
2.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期間劃分為若干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在會計分期假設下,會計核算應劃分會計期間,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報告。
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
4.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財務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會計核算的原則有哪些?
會計核算原則是指進行會計核算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則和要求。
真實性
真實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依據,如實地反映經濟業務、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真實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可靠性和可驗證性三個方面,是對會計核算工作和會計信息的基本質量要求。
相關性
相關性原則是指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管理的要求,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滿足企業加強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一致性
一致性原則是指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這樣才便于同一企業的不同會計期間的會計信息進行比較,從而對企業不同期間的經營管理成果有一個直觀的了解。
可比性
可比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只有遵循可比性原則,一個企業才可以同本行業的不同企業進行比較,了解自己在本行業中的地位,存在哪些優勢和不足,從而制定出正確的發展戰略。
及時性
及時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保證會計信息與所反映的對象在時間上保持一致,以免使會計信息失去時效。
清晰性
清晰性原則是指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都應當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能清楚的反映企業經濟活動的來龍去脈及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配比性
收入與費用配比原則是指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配比。
重要性
重要性原則是指在選擇會計方法和程序時,要考慮經濟業務本身的性質和規模,根據特定經濟業務對經濟決策影響的大小,來選擇合適的會計方法和程序。
謹慎性
謹慎性原則是指在有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作出判斷時,保持必要的謹慎,不抬高資產或收益,也不壓低負債或費用。對于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應當加以合理估計。
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哪些聯系?
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的聯系:會計核算與會計監督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會計核算是會計監督的基礎,沒有會計核算提供的各種信息,監督就失去了依據;會計監督又是會計核算質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沒有監督,就難以保證核算提供信息的質量。
會計的監督職能,又稱會計控制職能,是指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和相關會計核算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檢查。
會計監督是一個過程,它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
會計核算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4)資本、基金的增減
(5)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7)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會計小白初學會計時,首先就需要了解與會計相關的基礎知識,比如會計的基本特征,會計的核算職能等,那么有關會計的前提假設有哪些?
會計的前提假設
一、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信息所反映的單位,一個會計主體是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任何單位或組織。
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應當對其本身發生的交易或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獨立地記錄和核算企業本身各項生產經營活動,而不能核算、反映企業投資者或者其他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
二、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企業將會按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如果判斷企業不會持續經營下去,就應當改變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原則和方法,并在企業財務報告中作相應披露。
在持續經營假設下,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以企業持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為前提。
三、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會計期間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且均按公歷起訖日期確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稱為會計中期。
由于會計分期,才產生了當期與其他期間的差別,從而形成了權責發生制和收付實現制不同的記賬基礎,進而出現了應收、應付會計處理方法。
四、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
在貨幣計量的前提下,我國的會計核算應以人民幣作為記賬本位幣。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也可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向外編送財務報告時,就應折算為人民幣反映。
會計八大原則有哪些?
會計八大原則: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
1、可靠性:要求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
2、相關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
3、可理解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清晰明了,便于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1)縱向可比: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一致的會計政策,不得隨意變更。
(2)橫向可比:不同企業同一會計期間發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采用統一規定的會計政策,確保會計信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業按照一致的確認、計量和報告要求提供有關會計信息。
5、實質重于形式: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者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僅僅以交易或者事項的法律形式為依據。
6、重要性: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反映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
7、謹慎性:要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8、及時性:要求企業對于已經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應當及時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會計的含義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專門的方法,對企業、機關單位或其他經濟組織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地反映和監督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
會計工作內容包括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使用會計科目、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管理會計檔案、辦理會計交接等方面。
會計工作職責包括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擬訂本單位辦理會計事務的具體辦法。參與擬定經濟計劃、業務計劃,考核、分析預算、財務計劃的執行情況。辦理其他會計事務。
會計假設是會計核算的基礎,假如會計假設不成立,會計核算也失去了意義。那么會計基本假設具體包含了哪些內容呢?
會計基本假設包括的內容
1.會計主體假設;
2.持續經營假設;
3.會計分期假設;
4.貨幣計量假設。
什么是會計主體?
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就是會計主體。會計主體是指會計信息所反映的單位,一個會計主體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就被稱為會計主體。比如,A是B公司的會計,則該公司就是會計主體。并且A在空間上被限制了,不能為別家公司做賬,只能給B公司做賬。
企業、單位、某母公司、某子公司、某總公司、某分公司、某車間、某事業部等都屬于會計主體的范圍。
什么是持續經營?
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假如不存在明顯的反證,企業將正常經營下去。舉個反例,企業不能持續經營,應付賬款在未來的某一天就會變成營業外收入,意味著企業不用償還賬款。這顯然不合理。
什么是會計分期?
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經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就是會計分期。進行會計分歧假設的目的是方便分期結算賬目和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會計期間可以分為年度和中期。其中,中期是指短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報告期間,具體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
什么是貨幣假設?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經濟業務。簡單來說,就是會計做賬時以貨幣為計量單位。
人民幣作為我國的會計核算的記賬本位幣。如果業務收支以外幣為主的企業,允許選擇某種外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不過在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時應當折算為人民幣反映。舉個例子,某企業的主要業務是出口美國,在設置記賬本位幣時可以選擇美元,在編制財務報告時,應將美元折算成人民幣。
會計基本假設是會計確認、計量及報告的前提,它也是初級會計實務考試中比較重要的知識點之一,那么會計基本假設包括哪四個假設?
會計基本假設的內容
會計基本假設都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會計主體,是指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空間范圍。持續經營,是指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以當前的規模和狀態繼續經營下去,不會停業,也不會大規模削減業務。
會計分期,是指將一個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為一個個連續的、長短相同的期間。
會計分期的目的:通過會計期間的劃分,將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成連續、相等的期間,據以結算盈虧,按期縮報財務報告,從而及時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信息。
貨幣計量,是指會計主體在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吿時以貨幣計量,反映會計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在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過程中之所以選擇貨幣為基礎進行計査,是由貨幣的本身屬性決定的。
會計基本假設的作用
會計主體的作用:所謂會計主體是指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特定單位或組織。通俗的說就是你現在正在某個單位做會計工作,這個單位就是所謂會計主體。會計主體這個前提非常重要,在會計實務中它界定了會計核算和監督的空間范圍:因為有的會計業務,如你單位賒銷給某公司的產品,對會計主體來講是債權。如果對于購貨單位來講,就變成債務了。
持續經營的意義:它可使會計原則建立在非清算基礎之上,從而為解決很多常見的資產計價和收益確認問題提供了基礎。
會計分期的意義:界定了會計信息的時間段落,為權責發生制、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等會計原則奠定了理論與實務的基礎。
貨幣計量假設:這一假設規定了會計的計量手段,指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成果可以通過貨幣反映。它暗示含了兩層意思,即幣種的唯一性和幣值的不變性。
累計憑證的類型有限額領料單、費用限額卡等,具體如下:
1、限額領料單包含領料單位、材料用途、材料類別、材料名字及規格、價格、領料額度、具體領料及其額度盈余等信息。
2、費用限額卡包含核酸單位、摘要、限額、實際發生額、結余、超支原因分析等信息。
累計憑證解釋
累計憑證,是指在規定期限(如一個月)內,隨著經濟業務的多次、連續發生,分次填列,連續反映某一種經濟業務,能夠多次使用的自制原始憑證。累計憑證直到期末求出總數以后,才能最后完成憑證的填制手續,才作為記賬的原始依據。
累計憑證主要特點
累計憑證的特點是在一張憑證內可以連續登記相同性質的經濟業務隨時結出累計數及結余數,并按照費用限額進行費用控制,期末按實際發生額記賬。累計憑證是多次有效的原始憑證。
累計憑證填制方法
下面以限額領料單為例說明累計憑證的填制方法:
限額領料單是多次使用的累計領發料憑證。在有效期間內(一般為一個月),只要領用數量不超過限額就可以連續使用。
限額領料單由生產、計劃部門根據下達的生產任務和材料消耗定額按每種材料用途分別開出,一料一單,一式兩聯,一聯交倉庫據以發料,一聯交領料部門據以領料。
填制流程如下:
1、領料單位領料時,在該單內注明請領數量,經負責人簽章批準后,持往倉庫領料。
2、倉庫發料時,根據材料的品名、規格在限額內發料,同時將實發數量及限額余額填寫在限額領料單內,領發料雙方在單內簽章。
3、月末在此單內結出實發數量和金額轉交會計部門,據以計算材料費用,并做材料減少的核算。
注意:使用限額領料單領料,全月不能超過生產計劃部門下達的全月領用限額量。由于增加生產量而需追加限額時,應經生產計劃部門批準,辦理追加限額的手續。由于浪費或其他原因超限額用料需追加限額,應由用料部門向生產計劃部門提出申請,經批準后追加限額。在用另一種材料代替限額領料單內所列材料時,應另填一次“領料單”,同時相應地減少限額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