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是指企業合理有效地組織、控制和監督資金運轉,正確處理財務關系的一系列工作的總稱。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企業管理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在加強宏觀控制和微觀盤活的基礎上,以提高經濟效益、壯大企業經濟實力為宗旨,財務管理工作要勤儉節約、精打細算、在企業經營中制止鋪張浪費和一切不必要的開支,減小消耗,降低成本,增加積累。
談到財務管理,很多企業都比較迷茫,不知道財務管理涉及到哪些要素,互和科技在此簡單分析幾個要點,僅供參考,希望企業在實施財務管理系統的時候,能夠多加注意:
一、資產管理
資產管理包括流動資產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無形資產以及遞延資產管理。資產管理要注意幾個方面:
1.要破除只講滿足需要,不講采購成本和資金占用的觀念;
2.要樹立低價少儲的觀念,使得儲備的物資既能滿足生產的需要,又要節約占用資金;
3.要抓好固定資產的管理,避免資產的閑置與流失,同時盤活閑置資產,使其保值增值,給企業帶來效益;
4.要重視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的形象與信譽,是給企業帶來效益的重要保障;
5.要樹立極強的經濟意識,讓企業的資產活起來,流動起來。
二、生產管理
生產管理包括產品開發、生產組織、質量管理和設備管理等。這些部門容易出現重技術,輕效益的現象,更應樹立幾個財務觀念:
1、產品開發要適銷對路,工藝安排和原料配比上不能只講質量不講成本;
2、工序配合不能只講速度,不講半成品資金占用;
3、質量管理上要謀求質量收入大于質量成本。
三、收入管理
銷售是經營的過程,而收入回款是銷售成果的實現。很多中小企業的銷售工作只管產品發運,不考慮產品成本、售價和貨款回收,結果產品是賣出去了,資金沒收回來,最終導致企業財務資金難以周轉,效益并沒有真正實現。所以在銷售工作中一定要把銷貨和回款結合起來,只有產品效益兌現,企業財務資金才能正常運轉。
四、計劃管理
企業在制定各種計劃的時候,要重點考慮資金觀念、效益觀念。如果不考慮資金約束,不進行效益分析,就會造成計劃要么半途而廢,要么損失巨大,造成資源浪費。如果計劃只以產量為中心,不講經濟效益,就會造成產品積壓,大量財務資金被占用,最后導致周轉出現問題。
財務報表流動性指標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營運資本、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銷售周轉率等。計算財務報表流動性的作用在于評估公司特定時期內的資金周轉情況,了解整體資金的使用效率,而資產流動性是指資產在保持原因價值前提下的變現能力和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的計算公式為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該公式的作用在于投資者可以通過計算流動比率來衡量短期資產變現用于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其中流動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流動負債包括應付賬款、到期的長期債務、各類應付費用。因此,在利用流動比率評估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時,應關注流動資產的組成及資產周轉情況。
速動比率
速動比率的計算公式為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該比率通常用來衡量公司現有流動資產馬上用于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其中速動資產指剔除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較差的資產后的剩余流動資產,主要包括現金和應收賬款而不包括存貨,原因包括存貨的變現速度較慢且公司一般不能通過處理存貨資產來清償債務。從流動資產中剔除不易變現的資產,其剩余部分即為可變現且可用于償付流動負債的速動資產,因此速動比率比流動比率更能清晰和準確地反映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但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計算速動比率來評價企業流動性時仍需仔細評估和考慮速動資產的構成和其他相關因素。
營運資本
營運資本的計算公式為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在評估企業的流動性風險時,一般要求公司的營運資本為正,營運資本越多,說明公司不能按時償還短期負債的風險越小。
財務工作通常包括根據財政政策和法令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機構和規章制度,根據上級發布的財務指標,結合市場和實體的實際情況,編制財務計劃,以及相關的計劃、預算和定額數據,以及按規定來源獲取和合理使用資金的情況。那么財務工作對于一個公司來說有沒有重要意義呢?
財務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
1、通過績效管理降低成本。生產經營非常穩定,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剩余空間會更小。財務部有必要設法降低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的記錄、核算、統計和分析成本。此時,經濟工作變得很重要。
2、融資安排。當有好的投資項目,但財務問題無法解決時,財務部門變得重要。
3、稅務規劃。通過掌握知識,可以規劃整個業務活動的稅務問題,為管理者提供投資方案、最低的稅務負擔、如何簽訂具體合同、每次征收的最低風險等。目前,財務的作用不容忽視。
4、確保咨詢其他部門,并為管理人員提供及時的決策數據庫。所有生產經營活動的整合。由于財務部門的工作特點,只要有業務,就會有經濟反映,因此通過不同的數據和對未來事件的相對合理的預測,不同部門之間的業務關系可以更加合理地聯系起來。
5、內部控制。組織實施內部控制,確保其有效性。
6、它既是一個管理部門,也是一個服務部門,必須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做好財務控制和監督工作,包括對預算執行情況的控制、評估和分析。
7、了解并分析客戶細分。
一、財務信息的質量
1、會計造假。指會計人員在會計核算和報告過程中,不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準則制度,編制虛假財務信息的行為。會計人員可能因為業績提升、績效考核而人為調整財務信息,一些上市公司也會因為保留上市資格或因再融資等要求而提前確認收入,任意改變會計核算方法。虛假的財務信息只會誤導投資者做出錯誤的決策,因為財務分析的有效性無法得到保障。
2、錯誤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在不違背會計準則的情況下,某些經濟業務可以有多種會計處理方式,即可以進行會計政策的選擇,比如,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方法是采用加權平均法還是移動平均法、投資性房地產是采用成本模式計量還是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等。
對同樣的會計事項選用不同的會計政策,會產生不同的財務信息。會計估計也會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會計估計的運用主要依賴于會計人員的專業判斷,比如,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長短、殘值金額的多少。會計估計的結果會受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或其他因素的影響,進而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會計政策的選擇和會計估計均不能違背現行會計準則。
3、信息披露不充分。許多企業不愿主動披露財務信息或不提供詳細的財務信息,對非財務信息和自愿性披露的信息更是呈消極回避之態。尤其是當該信息的披露關系到企業法律糾紛、商業秘密或者競爭優勢時,企業一般不會主動披露。這會使財務分析人員無法獲取足夠的資料來源作為判斷依據,從而降低了財務分析的可靠性。
4、內控制度不健全。很多企業由于內控制度不完善,時常會發生資金混亂、資金挪用、小金庫私設等現象,甚至出現隱瞞、坐支預算外資金,擠占、挪用、滯留專項資金的現象,導致組織運行失常,而由此產生的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必然不高。
二、企業的外部環境
企業的生產經營不能離開外部環境,當外界的經濟、政治、社會等因素發生變化時,企業的經營做出相應的調整,財務行為也會相應發生變化。
財務分析要想客觀反映過去的財務狀況,并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必須充分考慮外界環境變化對企業的影響。而外界的金融政策、稅收制度、資本市場、外匯市場等都在不斷變化,有效的財務分析更需要撥開外界環境的迷霧,探尋企業的真實狀況。
三、分析人員的素質
財務分析人員的職業素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財務分析的有效性。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且經驗豐富、目光敏銳的分析人員,不僅能很好地解讀財務指標的意義、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分析問題,還能結合經濟環境、行業環境和企業自身的特征綜合分析,深入研究企業財務狀況,避免單純依靠個別指標而得出簡單片面的結論。
四、分析方法和財務指標
各種財務分析方法都以歷史數據作為分析依據,缺乏前瞻性。財務指標的高低通常被作為評價財務的標準,但由于不同企業所處行業不同,財務標準也應有所不同,缺乏統一的指標作為計算口徑,使財務指標計算結果缺乏可比性。
即使相同行業的企業也會因為所處的生命周期、經營決策、財務決策等不同,無法使用同行業標準進行橫向比較。指標衡量標準的不可比,給企業財務指標體系的有效性帶來了障礙。
隨著IT系統的普及,業務活動將被計量得越來越精確,這會使傳統業務會計角色的記賬負擔越來越重,如果不能從出發點上進行理性的糾偏,無論技術取得怎樣的進步,都無法把會計從工作繁重的低價值活動區中真正解放出來。
當下會計圈提倡業財融合,就是要把會計人員從對企業歷史成果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來,思考以何種方式形成推動力,最后形成成本改善能力。我們更多需要思考,如何構建價值創造性財務體系,如何在業務過程中以管理的角色支持業務。
01
財務助力業務發展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 角色定位模糊不清,追趕熱潮
近幾年企業財務管理出現一系列高頻熱詞。財務轉型、業務財務融合、財務BP等名詞在財務界風行。這種熱是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大家都強調不能只做傳統的核算型會計,要轉型突破,要向業務要財務價值。
這種觀念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風向,但我們不能偏激地理解傳統的會計核算就是低級的,或者企業核算管理都沒有打牢固,就想要精細化管理、價值管理。
不管當下或者未來,核算的工作交給機器人,但是精細化核算規則,必須是財務人員參與去設定的。財務要推動業務,首要任務是把核算的事情做精準,然后再來推動業務財務融合,成為業務的合作伙伴。核算是財務管理的基石,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因此脫離了精準核算的財務管理都是空中樓閣。
(二) 業務與財務立場對立,矛盾重重
只要業務財務之間存在對立,業務和財務部門就難以成為最佳拍檔,甚至業務和財務成為死對頭。
業務部門認為財務部門總是出臺各種管控制度、流程,總想控制業務部門的手腳。而財務部門則認為,按照財務數據和風險管控,業務總有各種風險,必須加強預防,最后業務和財務陷入了無休止的爭吵和扯皮過程中。
傳統的財務控制理念,在財務業務融合中不做變通,必然會有不適應。在業務人員看來,財務不懂業務,修訂一系列的制度和工具,是想控制業務人員手腳,外行指導內行。在財務人員看來,稍微不加強對業務人員管控,可能就會產生各種舞弊行為。
02
財務推動業務發展中發揮的作用
面對當前中小企業一系列財務困局的現狀中,財務數智化在IT技術發展下,必將是未來發展趨勢。而財務人員需要思考在未來數智化時代下,要先轉變思維,而不是活在機器代替人的焦慮情緒中。
現有環境因無法改變現狀,但是我們的思維是可以先行改變,首先要做好財務角色的清晰定位,財務服務職能在前,監督職能在后,財務不能只是用管控的思維對待業務,同時在深入學習業務知識后,還要起到服務業務、幫助業務的作用。
而業務部門也需要了解最基礎的財務知識,了解業務部門在財務視角的數據構成,另外,需要有共同一致性的目標,且大家都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只有這樣,才不會被業務視為只是財務人員強化對其的監督管控,而是幫助業務部門達成預算目標,協同發展,彼此相互成就,只有建立業務和財務的同頻思維,才有可能真正落地。
(一) 財務推動業務發展的輔助支撐
1、做好精細化財務核算
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實現財務價值前,我們先要把核算做好,因為精細化的財務核算才是財務管理的根基。因此,要精準核算,我們必須擺脫傳統的數據接收者角色,轉換為介入者。
傳統的核算,我們扮演的是數據接收者,也就是各部門將單據和數據傳遞到財務或系統中,然后我們根據會計準則,根據具體企業數據歸集和分攤依據進行數據處理。
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作為數據介入者,介入到業務前端,參與到數據源的管控。因此我們接收的數據,存在“假數據”“偽數據”“粗數據”等數據源,造成核算出來的結果,無法反映真實的業務,更無法推動業務。
很多人普遍認為介入者說來容易,實務中財務很難介入業務前端。這種現象是存在的,此時就必須對于企業流程進行改善,底層邏輯就是利用向上管理思維,說服公司領導,將財務管控嵌入到業務前端,了解真正業務發生的動因,保持財務、業務口徑一致,只有這樣,財務核算的結果才能得到更高價值的運用。
2、做好數據共享支持
在做好精細化財務核算基礎上,我們會進入第二個層次,那就是數據展示者。我們會在精準的核算下,利用財務分析手段和工具,將數據以各種方式展示出來。將財務數據共享給相關的業務部門,主要目的是為了消除部門之間的信息差,這樣各部門在進行溝通的時候,是基于相同的信息來源開展討論,如果業務部門根據業務數據、財務部門依據財務數據,這樣無論溝通多少次,也是無效溝通。
(1)財務數據共享的關鍵問題一是共享哪些數據?
這個其實并不能只是財務根據自身的判斷,想當然地進行輸出,而是需要與業務部門溝通,清楚業務部門的需求。
例如:業務部門想知道目前還有哪些沒有收回的應收賬款,同時也想知道這些應收賬款目前是否超期,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業務部門了解哪些應收賬款的回款比較迫切,哪些可能會出現壞賬風險,需要加緊催款或是考慮采用法律手段來降低公司損失。但是財務部門沒有了解過業務的需求,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發送財務數據,包含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看似數據全面但實際上忽略了最關鍵的部分。這樣的數據很難引起業務部門的重視,久而久之也就會讓業務部門忽視財務部門的作用。
(2)財務數據共享的關鍵問題二是定期發送的期限如何確定,這個定期發送的期限,同樣也需要和業務部門進行溝通確定。
一般企業周一都會有各部門的例會,例會上各部門負責人都會總結上一周的工作同時討論本周的工作計劃。在進行上一周工作總結的時候,業務部門通常需要給出本部門已經完成的收入情況,這個收入數據是財務提供的?還是業務部門自己整理的?如果周例會上需要通報收入等相關的財務數據,這些數據是否需要從財務部門統一輸出?這樣就產生了財務數據共享的需求,也就是每周一需要統計各部門實時的收入情況,形成收入周報。
每個月在財務結賬后,也會根據歷史財務數據來進行財務分析,輸出財務分析報告,同樣這些報告也需要將各部門數據進行拆分,將信息同步發送給各部門的負責人,方便各部門負責人了解目前部門的業績完成進度、預算剩余額度、存在的問題和風險等等。
同樣依據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以及管理層的需求,還可能有財務季報、半年報等等,這些財務數據同樣也需要和業務部門進行共享,最大限度消除部門間的信息差,避免溝通中因為信息差而引起的歧義,提升溝通效率和效果。
3、做好財務數據整合
企業的經營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業務決策,例如,企業的資源是否支持開展新業務、目前的營銷渠道和投入費用是否需要調整等等。
在決策的過程中,除了業務部門基于自身專業進行的判斷,也需要財務部門將業務規劃轉化為財務數據,提供直觀的量化結果來展現決策可能導致的財務結果,通過數據來幫助管理層和業務部門進行判斷。
財務作為掌握公司各部門數據的部門,應該利用各部門數據,介入到業務前端,并通過數據起到串聯各部門,整合資源的作用。從前端業務介入,到從數據引導各部門檢討分析然后改善生產經營,再到資源整合。如此才能做到業務財務融合,才能創造價值,為財務數據賦能。傳統財務我們是做報表的,但是如果我們以資源整合者來看到財務工作,我們會發現財務工作的內在價值。
4、做好財務問題解答
為業務部門解答財務方面的問題,這個可能是日常中最常見的財務支持工作。
例如,個人工作費用沒有發票怎么辦?銷售方不能開專票只能開普票怎么辦?普票發票能不能報銷等等,這些問題是業務部門隨時都會來問的。
如果每天隨時都要解答業務部門的問題,可能不同的人過來的問題都是一樣的,這種重復性的溝通工作會影響財務本身工作的效率,但是也不能不解答。建議將業務部門提出的相同或相似的問題進行歸類整理,視情況對相關部門進行培訓,或者將這些內容納入到新員工的財務培訓中,這樣可以降低對于重復性問題的解答溝通。
同時也可以將這些問題以及答案整理到文檔中,在企業內部進行共享,這樣業務部門在有疑問時也可以自行查閱文檔尋求解決辦法。
這些問題其實也可以幫助財務部門來檢視目前企業的流程是否存在缺陷,或者業務中是否存在問題和風險,這些信息可以輔助財務人員進行財務分析,同時也可以幫助財務人員改善現有的流程制度。
(二) 財務推動業務發展的內控體系搭建
當下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是事后的管理,而業財融合下講究財務管理需要全程嵌入業務,核心動作就是嵌入。以下總結為財務構建業務決策方式的5大關鍵要素:
1、參與公司戰略目標的制定
財務人員要參與公司年度戰略的制定,學習并理解公司年度戰略目標的制定和落實的總體思路,以及對財務的要求。
2、財務戰略節點細化
根據公司整體戰略目標和財務戰略目標,明確各項財務支持工作重點和方向;年度財務戰略規劃需要包含能滿足這些需求的“行動方案”“預算”“業績考核指標”“關鍵財務指標”“評價標準”以及所需要的協助等。
3、建立財務支持流程
根據業財融合的整體規劃以及業務需求,梳理業務性態和財務要求,確定財務支持工作關鍵流程;通過與相關部門一起討論,明確與上下游部門間的對接和職責,設計和制作關鍵財務支持流程,規劃財務支持業務開展的路徑。
4、財務支持業務流程的關鍵點
梳理財務支持業務主要環節點,并建立財務支持業務固化流程,且嚴格執行財務支持流程體系,并要求相關部門嚴格執行此流程,確保流程的落地。
5、業務財務分析的關鍵點
運用財務分析工具對業務部門經營狀況進行分析,找出短板并推進改進,促進業務部門經營目標的達成;組織對同業競爭進行分析,通過搜集同業公司的財報等數據,對同業公司進行綜合分析,以借鑒同業優秀經驗,提升經營水平;運用財務專業知識,對擬開展項目進行財務測算,輸出關鍵財務指標結果并給予財務意見和風險提示。
03
中小企業案例分析(以應收賬款為例)
應收賬款的管理,總結起來就是需要在合同審核的階段進行財務介入,審核合同相關的結算條款,評估賬期風險,在回款的過程中進行跟蹤,特別是一些金額大、賬期長的客戶,需要重點關注,定期給業務部門發送應收賬款明細表,提示應收賬款超期的風險,必要時聯系法務部門進行干預,最大限度減少壞賬風險。
(一)對于應收賬款管理制度的關鍵是設立執行業務流程,建立應收賬款規則事項
比如,制度中設置:對逾期賬款,采取分類追收和處理程序。
1、逾期一周內,回收可能性在90%以上:電話提醒。
2、逾期15天以上(含):上門拜訪。
3、逾期30天以上(含):財務發出催款函。
4、逾期60天以上(含):不得發貨,必須收回前期欠款后,才能發貨。但若客戶過往信譽良好,本次欠款非惡意欠款,對前期欠款和本次發貨貨款有詳細回款計劃,且確實有備貨和銷售需要,在原合同、協議額度內,總經理同意可發貨。
5、逾期超過180天(含):財務通知法務發律師函。
6、逾期超過180天(含),當出現以下情況之一時:進入財產保全及訴訟程序。
(1)客戶明示拒絕還款;
(2)客戶轉移財產、轉行其他事業、失蹤;
(3)客戶雖然有還款意愿,但其經營狀況急劇惡化,短期內沒有好轉的可能。
7、認定為壞賬:賬面提足壞賬準備,確定管理責任和處罰安排。
(二) 在客戶授信、管理授信合同、控制發貨、授信額度預警中,我們能夠以數據分析提供授信支持
通過分析和預警應收賬款,參與追收貨款,監督客戶擔保手續的執行情況;以資金時間價值角度,利用數據為在合同簽訂時,為訂單應收賬款信用期提供利潤分析保障;通過對客戶信息分析,及時進行財產保全和賬款訴訟管理;基于企業風險考慮,對于“逾期賬款”“壞賬”“隱瞞事實和風險”“通過壞賬準備調節利潤”等可能對給公司資產造成損失的事項,構建考核和處罰細則。
綜上所述,在企業管控過程中,一切規則如果都是由其他部門制定,財務只是以參與者、被動執行者的角色來配合提供數據,分析數據,很難推動業務發展。所以我們必須通過設定制度、清單、績效考評等方式,將資源整合者身份嵌入到流程、過程、細節全過程中。
同時以財務支持業務思維基礎上構建價值創造性的財務體系,如何在業務過程中以管理者的角色支持業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企業資源的整合,才能更好地助推業務的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
“管理出效益,管理也是生產力”。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與發展,企業必將越來越重視管理。
1、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當前企業經營方式轉變過程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如何進一步促進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的改革與發展,從而使財務管理更具有適應性和有效性,是企業管理理論與實務工作者一個共同關心的話題。要發展壯大企業,不僅需要發揮好財務管理的職能,還要發揮好企業管理各方面的管理職能,充分調動好各方面的積極性,不斷增強企業的經濟實力,這樣企業就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當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活動日益復雜和財務風險日益加劇時,要明確認識到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加強財務管理工作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財務管理在企業組織機構中屬于較高層次,是對企業價值的綜合管理。所以說財務管理在管理控制、資源分配、業績評價中起著核心主導作用,能夠對與決策有關的諸多要素進行平衡,從而在經營決策中起到核心作用。
財務管理處于企業管理核心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其一,企業的經營活動是由購、產、供、銷等幾個環節組成的,財務活動貫穿于這些活動之中,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基礎。財務管理通過對資金供求關系的掌控,為企業的經營活動保駕護航;同時財務管理又為企業的整個經營活動提供了可供參考的資料,財務信息是各個部門相互協調一致的重要依據。
其二,財務管理可以通過投資決策、籌資決策和分配決策為企業創造更多的獲利機會,是企業目標實現的根本保證。
2、企業風險決定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風險造成收益的不確定性。由于存在各種無法預料和無法控制的因素,企業的收益往往偏離預期目標。可以說風險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經濟活動,而財務管理的風險預警能力,可以有效幫助企業預知風險,從而采取合理措施規避風險。
其發揮作用的具體過程如下:財務管理可以通過財務資料的分析,建立風險預警機制,提前預知風險。當企業出現財務危機時,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能夠提前預測,從而可以幫助企業采取合理措施規避風險,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3、財務管理的涉及面廣
首先就企業內部而言,財務管理活動涉及企業生產、供應、銷售等各個環節,企業內部各個部門與資金不發生聯系的現象是不存在的。每個部門也都在合理使用資金、節約資金支出、提高資金使用率上,接受財務的指導,受到財務管理部門的監督和約束。同時,財務管理部門本身為企業生產管理、營銷管理、質量管理、人力物資管理等活動提供及時、準確、完整、連續的基礎資料。
其次,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也涉及企業外部的各種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在市場上進行融資、投資以及收益分配的過程中與各種利益主體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主要包括:企業與股東之間,企業與債權人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企業與供應商之間,企業與客戶之間,企業與內部職工之間,等等。
4、財務管理的綜合性強
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企業管理是一個由生產管理、營銷管理、質量管理、技術管理、設備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物資管理等諸多子系統構成的復雜系統。誠然,其他管理都是從某一個方面并大多采用實物計量的方法,對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某一個部分實施組織、協調、控制,所產生的管理效果只能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局部起到制約作用,不可能對整個企業的營運實施管理。財務管理則不同,作為一種價值管理,它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權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這是一項綜合性強的經濟管理活動。正因為是價值管理,所以財務管理通過資金的收付及流動的價值形態,可以及時全面地反映商品物資運行狀況,并可以通過價值管理形態進行商品管理。
也就是說,財務管理滲透在全部經營活動之中,涉及生產、供應、銷售每個環節和人、財、物各個要素,所以抓企業內部管理需要以財務管理為突破口,通過價值管理來協調、促進、控制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5、財務管理的靈敏度高
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成為面向市場的獨立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為經濟效益最大化,這是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投入資本實現保值增值所決定的,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要求所決定的。
因為,企業要想生存,必須能以收抵支、到期償債。企業要發展,必須擴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著人、財、物相應增加,都將以資金流動的形式在企業財務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對財務指標的完成發生重大影響。因此,財務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礎、管理的中心。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是指企業以短期獲利為目的持有,準備近期內出售而持有的債券投資、股票投資和基金投資。這種資產具有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能夠通過活躍市場獲取。那么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財務處理是什么?
出售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會計分錄
會計分錄(以債券為例)
(1)出售所持某債券款實收金額:
借:銀行存款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債券(成本)
交易性金融資產——債券(公允價值變動)
投資收益
(2)將已經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轉出: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貸:投資收益
如何界定交易性金融資產
(1)屬于衍生工具。即一般情況下,購入的期權等衍生工具,應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因為衍生工具的目的就是為了交易。但是,值得值得注意的是,不能隨時交易衍生品工具不能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中包括有屬于財務擔保合同的衍生工具、被指定且為有效套套期工具的衍生工具、與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且其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權益工具投資掛鉤并須通過交付該權益工具結算的衍生工具。
(2)屬于進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認金融工具組合的一部分,且有客觀證據表明企業近期采用短期獲利方式對該組合進行管理。
(3)通過取得該金融資產的目的進行判斷,如果是為了近期內出售或回購。如購入的擬短期持有的債券,那么這就可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合理管理各類負債是維持企業穩健運營的關鍵。借款性負債作為企業常見的負債類型之一,其管理狀況直接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和財務穩定性。同時,隨著風險管理意識的提升,再保險分入業務成為保險公司分散風險、保持財務健康的重要手段。本文將探討借款性負債的分類,特別是直接隱性負債的概念,以及再保險分入業務對保險公司財務狀況的影響,重點關注分保費收入和履約現金流量的變化。
首先,我們來了解借款性負債。借款性負債是指企業為了獲取資金而與債權人建立的債務關系,包括銀行貸款、發行債券、應付票據等。這些負債通常具有明確的償還期限和利息支出,對于企業的現金流和利潤分配產生直接影響。在財務報表中,借款性負債通常體現在負債表的短期負債或長期負債項目中,需要企業定期支付利息并按計劃償還本金。
在借款性負債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直接隱性負債。直接隱性負債是指那些并不明顯但可能隨時需要償還的負債,如銀行透支額度、即時貼現的商業承兌匯票等。這些負債雖然沒有明確的到期日,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銀行的要求或特定事件的發生,可能會立即轉化為需要償還的負債。因此,企業在進行財務規劃時,必須對這些潛在的負債進行評估和監控,以確保能夠應對突發的償債壓力。
接下來,我們關注再保險分入業務。再保險分入業務是指保險公司為了分散承保風險,將部分保險責任轉嫁給其他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行為。通過再保險分入業務,保險公司可以減輕自身的風險負擔,提高風險承受能力。在財務上,再保險分入業務會產生分保費收入,即再保險公司支付給原保險公司的保險費。這部分收入增加了公司的現金流入,有助于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
然而,再保險分入業務也會影響公司的履約現金流量。履約現金流量是指企業為了履行合同義務而發生的現金流出,對于保險公司而言,主要包括賠付款項的支付。當保險公司承擔的保險責任減少時,未來可能產生的賠付支出也會相應減少,從而降低了未來的履約現金流量需求。這對于保險公司的現金流管理和長期財務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借款性負債和直接隱性負債的管理對于企業的財務穩定性至關重要。同時,再保險分入業務作為一種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不僅能夠為保險公司帶來分保費收入,還會影響其未來的履約現金流量。企業應當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制定合理的財務管理策略,以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和市場競爭力。
財務狀況是一個公司最為核心的機密之一,而公司的財務工作則由財務總監全權負責,所以財務總監這個職位對于就職者的素質和條件要求都非常高。那么財務總監對企業的發展具體發揮著什么作用?
財務總監的重要性
1、財務總監積極為公司投資決策提供科學建議和決策支持,即加強公司管理信息系統建設。
2、就良好的財務管理技能而言,財務總監為企業的資金資源進行外部融資、資金安排和監控。
3、向公司利益相關者提供真實、完整、正確、及時的財務信息,并經常以各種方式與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和協調。財務總監應與法定代表人和會計機構負責人一起在財務報告上簽字蓋章,向股東和公司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真實、完整、正確、及時的財務信息。
4、做好內部財務管理和資金運作。
(1)建立規章制度,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用科學嚴格的管理制度規范企業財務行為。
(2)加強成本管理。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控制和降低成本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作為財務總監,要督促各成本中心,牢牢抓住降低成本的牛鼻子,走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的道路,不斷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降低和提高各種現代材料的成本和利用率。
(3)積極為資本運營提供建議。一是研究影響資本運營成敗的各種因素,防范風險,進行有必要的計算投資的預期收益水平,預測投資風險、投資成本、融資條件、投資管理和投資環境。二是預測最優融資方案,獲得綜合融資效益。三是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資金。四是進行財務分析,評估資本運營績效。財務管理是資本管理的真正主角,因為規范的財務管理可以使資本管理走向市場化和國際化。
財務總監的職能有哪些?
1、向公司高級管理層提供決策建議。財務總監通常需要通過財務系統對公司的發展方向做出專業決策。
2、管理公司的正常財務運營和資本運營。公司的命脈在于財務,財務總監應通過建立公司制度,不斷規范員工的行為,使其正常運轉。同時,財務總監應始終把握市場方向,分析資本市場環境,為公司資本運營提供可行性意見。
3、對公司股東負責,與其他與公司有關的利益集團保持密切聯系,并與他們進行協調和溝通。
4、監督內部資金和外部資金的籌措。資金流的去向以及公司流動資金的管理都是財務總監的本職工作。
在企業會計和財務活動中,精確地處理各種財務項目對于維護公司財務穩定和增強市場競爭力至關重要。諸如累計攤銷、遞延所得稅資產、吸收存款、同業存放以及貼現負債等項目,都需要精心管理,以確保企業遵循會計原則,同時優化資金利用。本文將探討對這幾個關鍵財務要素的管理策略。
累計攤銷是無形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等長期資產的價值損耗。管理累計攤銷的過程涉及選擇適當的攤銷方法,如直線法、余額遞減法等,并將資產成本系統地分攤到預計的使用壽命中。這有助于合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本和利潤水平。財務部門需要定期復核無形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并在必要時進行減值測試,確保賬面價值不超過資產的實際價值。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指因計稅基礎與會計處理差異而在未來期間可能用來抵減所得稅的資產。其管理要求企業對暫時性差異進行全面分析,并據此計算遞延稅款。若預測未來期間能夠轉回這些暫時性差異,則應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這一過程需要稅務籌劃的專業知識,只有恰當的管理遞延所得稅資產,企業才能在合法范圍內最大化稅收優勢。
吸收存款是銀行和類金融機構的一種負債,代表著客戶的存款資金。管理吸收存款時,企業需遵守相關金融監管規定,并確保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此外,還需要通過有效的資金運用,提高存款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盈利能力。在利率風險管理方面,固定和浮動利率存款的組合調整是關鍵,可以在保持一定流動性的同時,減輕市場利率波動的影響。
同業存放是指金融機構之間的短期資金存放活動,通常作為管理流動性和獲得利息收入的手段。在管理同業存放時,財務部門需要評估合作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避免集中存放于單一機構,以分散風險。同時,應對利率變動保持敏感,抓住時機進行存放期限和規模的調整,以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
貼現負債是企業為了獲取即期現金而提前兌付的商業票據或其他應收款項。在管理貼現負債時,企業必須權衡即期現金流的需求與長期盈利的影響。一方面,過度依賴貼現負債可能會增加財務成本,另一方面,適時的票據貼現可以提升企業的資金周轉率和經營靈活性。因此,企業在決定是否貼現時應考慮市場條件、資金需求和成本效益。
總而言之,累計攤銷、遞延所得稅資產、吸收存款、同業存放及貼現負債的妥善管理反映了企業財務管理的深度與廣度。透過細致的策略規劃和風險控制,企業不僅能夠符合會計和稅務法規,還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健全的財務狀況和良好的現金流動性。
中級會計師證書是財務人員職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獲得該證書對于在財務管理領域從事相關職業的人員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獲得中級會計師證書對于財務管理的重要性。
1.提高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
中級會計師證書要求考生具備較為全面、深刻的財務管理知識體系,其中包括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方面。獲得該證書,意味著你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也能更好地勝任財務管理工作。
2.增強職業競爭力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競爭加劇,各行各業的職場也愈加殘酷。獲得中級會計師證書可以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增強職業競爭力,更可能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機會。
3.提高財務管理效率
中級會計師證書認證的學員在獲取證書的過程中,需要做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實際操作,這使他們可以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更好地解決公司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取得該證書能夠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4.提升企業形象
對于企業來說,擁有中級會計師證書的人員往往被認為是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這也能提升企業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企業將會受益于人才的培養和投資。
總之,中級會計師證書對于在財務管理崗位上從事職業的人員而言,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通過考試獲取該證書不僅能夠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和競爭力,還可以為公司打造一個能夠有效解決問題的財務專業人才團隊,促進企業的發展。
財產收入是什么意思?財產收入是指參加社會活動或者通過投資而賺來的收入。今天會計網給大家帶來了財產收入的相關知識內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財產性收入的意思
財產性收入也稱資產性收入,指通過資本、技術和管理等要素參與社會生產和生活活動所產生的收入。財產性收入是從擁有的動產(如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不動產(如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所獲得的。
財產性收入主要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等。
財產性收入增長的條件:
1、就業保障機制。
2、縮小貧富差距的機制
3、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
4、提高公共保障覆蓋面和力度
財產性收入的主要來源
1.通過對自己動產或不動產的交易、出租等方式獲得財產性收入,
2.通過儲蓄、股票、債券、保險、理財產品等金融產品獲得財產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