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預算說明書是評估財務預算報表編制質量的重要依據,也是對年度財務預算報表的一種補充說明。那么編制財務預算說明書時,方法都有哪些?
財務預算說明書編制方法
預算報表情況說明書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一、上年度財務預算工作情況總結
(一)總結上年度預算工作情況,找出上年度預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對重要財務指標的實際完成數與調整后的預算數差異原因作出說明,結合各部門對上年度預算的反饋意見,總結出整改措施及辦法。
(二)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對上年度預算調整情況進行說明。
二、本年度預算工作組織情況
包括企業預算管理機構設置、主要管理成員構成、內部組織任務分工、年度預算工作具體組織以及預算審核情況等。
三、本年度預算編制基礎
(一)企業編制年度財務預算的基本編制依據,基本假設及其論證依據是什么。
(二)企業編制年度財務預算使用的會計制度與政策。
(三)年度財務預算報表的合并范圍。
四、預算年度生產經營情況說明
企業年度生產經營情況預測是財務預算指標的基礎,各企業應認真分析宏觀及微觀經濟形勢,詳細說明各業務板塊的生產經營情況,以及對企業產生重大影響的生產經營決策。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對預算年度行業經濟形勢進行預測分析,說明對本企業所處市場環境的影響,如:國家金融利率和匯率政策、能源、原材料及主要產品價格、市場供求關系等。
(二)根據行業發展形勢,按業務板塊進行合理的市場形勢分析預測,結合本企業整體戰略規劃、所處行業地位及市場供求關系及價格變動等情況,選取占企業主營業務較大比重的幾個業務板塊生產經營指標增減變動情況和比率;企業擬采取的重大生產經營舉措對各業務板塊的影響,如擬簽訂的重大合同、擬進行的資產及業務重組、擬整體上市、擬開展的新業務等。
(三)說明企業預算年度內擬安排的重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目的、總規模、資金來源與構成、預期收益及預計實施年限等情況。
(四)說明企業預算年度內擬安排的重大籌資項目的、長、短期籌資規模以及結構安排、相關籌資費用等情況。
(五)分項說明企業預算年度擬計劃實施的重大長期股權投資情況,包括:投資目的、預計投資規模、持股比例,以及預計收益等情況。
(六)分項目說明企業預算年度內擬安排的債券、股票、基金等金融工具投資目的、資金占用規模、資金來源和預計投資回報率等情況。
五、預算年度主要財務指標說明
財務預算指標說明主要根據企業年度業務預算,具體分析說明主要財務指標的預算目標,對比分析年度間指標變動情況。至少應包括:
(一)預算年度營業收入及成本發生情況,以及增減變動金額和原因。
(二)預算年度期間費用發生情況。
(三)預算年度企業職工薪酬情況,具體包括:
1、職工薪酬規模以及與上年度增減變動情況及原因分析;
2、職工薪酬占營業收入比重以及變動情況;
3、職工薪酬占成本費用比重以及變動情況;
4、職工、全職職工人員的變化情況及原因。
(四)預算年度預計可實現的利潤、凈利潤和凈資產收益率,以及與上年的增減變動情況及原因。
(五)預算年度企業資產和負債規模、結構,以及上年變動情況及原因。
(六)其他需要說明的財務指標。
六、可能影響預算指標的事項說明
可能影響預算指標的事項說明是企業對預算年度可能對現有預算產生重大不確定影響事項的說明,如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的變化、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企業決策中的重大不確定事項等。
七、預算執行的保障和監督措施
預算執行的保障和監督措施指企業在預算執行過程中,確保預算執行的有關制度保障和跟蹤、監督、評價、考核等措施。
八、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財務預算方法
財務預算是指根據財務戰略、財務計劃和各種預測信息,確定預算期內各種預算指標的過程。它是財務戰略的具體化,是財務計劃的分解和落實。財務預算的編制方法通常包括固定預算法與彈性預算法、增量預算法與零基預算法、定期預算法與滾動預算法
一、固定預算與彈性預算
固定預算又稱靜態預算,是把企業預算期的業務量固定在某一預計水平上,以此為基礎來確定其他項目預計數的預算方法。
彈性預算是固定預算的對稱,它關鍵在于把所有的成本按其性態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兩大部分。
固定預算與彈性預算的主要區別:固定預算是針對某一特定業務量編制的,彈性預算是針對一系列可能達到的預計業務量水平編制的。
二、增量預算和零基預算
增量預算是指在基期成本費用水平的基礎上,結合預算期業務量水平及有關降低成本的措施,通過調整原有關成本費用項目而編制預算的方法。
零基預算,或稱零底預算,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對于所有的預算支出以零為基礎,不考慮其以往情況如何,從實際需要與可能出發,研究分析各項預算費用開支是否必要合理,進行綜合平衡,從而確定預算費用。
三、定期預算和滾動預算
定期預算就是以會計年度為單位編制的各類預算。
滾動預算又稱永續預算,其主要特點在于:不將預算期與會計年度掛鉤,而是始終保持十二個月,每過去一個月,就根據新的情況進行調整和修訂后幾個月的預算,并在原預算基礎上增補下一個月預算,從而逐期向后滾動,連續不斷地以預算形式規劃未來經營活動。
定期預算與滾動預算的區別:定期預算一般以會計年度為單位定期編制,滾動預算不將預算期與會計年度掛鉤,而是連續不斷向后滾動,始終保持十二個月。
財務預測是基于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況及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對未來一段期間內的經營結果進行的預測。由于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財務預測的結果不能以準確來進行衡量,而是需要分析預測與實際的偏差大小以及出現偏差的原因。
如果你做出的財務預測,與實際狀況相差十萬八千里,那么預測就失去了本身的指導和警示作用。
Q:為什么要做財務預測?
在開展每一項財務工作前,我們都需要思考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明確通過這項工作想要達成的目標或想要得到的結果,能夠找到工作的重心,為怎樣開展工作提供思路。
財務預測的需求一般出自管理層,這是一個自上而下提出需求再自下而上滿足需求的過程。大體上可以將財務預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滿足定期經營管理復盤和分析需求的常規性財務預測,一類是為了滿足特定需要的專項財務預測。
每個月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會根據分析中發現的變動原因建立假設,再基于假設進行滾動預測來提示風險,這種財務預測就屬于常規性預測,是財務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有固定的模板以及工作流程,需要定期向管理層進行提交。
相比之下,專項財務預測會比較復雜,主要是由于需求多樣性導致的。例如管理層想要開展新業務,需要按照新業務的業務模式搭建財務模型進行預測;或者企業目前資金出現周轉困難,需要針對資金進行預測,來評估資金風險的大小以及尋求外部資金支持的緊迫性。專項財務預測的需求在經營活動中會隨時產生,可能需要特別定制相應的預測模板,預測的目的性會更加強烈,有效的預測能夠為專項決策提供良好的支持作用。
財務預測是建立在需求上的,如果忽視需求而按照自己的想法來進行預測,那么結果必然得不到管理層的重視。并且由于需求的多樣性以及不同人員所關注的重點上的區別,意味著財務預測不能使用同樣的模板,對于專項需求需要特別定制模板進行預測。
常規性預測主要是為了滿足企業定期對經營活動的復盤,查看預測結果與目標之間的差異,提前揭示風險并尋找解決方案,將風險降到最低;專項財務預測更側重于決策支持,將業務方面的規劃轉化為財務數據,通過更直觀的形式展現未來發展的趨勢,或是通過對某一方面經營數據更深度的挖掘來尋找隱藏的問題,評估此問題對于未來的影響。
Q:財務預測誰來做?
財務預測確實是財務部的工作,但在預測的過程中,不能忽視業務部門的輔助作用。
預測需要自下而上地進行信息收集并整理的過程,信息不止來源于財務部,還包括從業務部門及其他部門收集的信息,這部分非財務信息對于財務預測的結果會產生重要影響。所以,從信息來源看,財務預測并不應該是財務部的工作,還需要其他部門的配合。
除去信息來源的限制,財務人員本身的視角局限也會影響財務預測的結果,導致與實際情況出現偏離。如果想要預測某產品未來三個月的銷量以及收入,根據歷史積累的各期財務數據之間的變化和趨勢,不難推測出未來的銷量和收入,但這種預測忽略了外部市場環境變動以及企業可能隨之產生的業務方向調整帶來的影響。這些未在財務數據中體現的信息就需要從站在業務流程前端的部門獲取,也就是直接與客戶接觸的銷售部門。
銷售部門熟悉客戶需求、市場趨勢、政策動向等,會根據這些外部環境變動來調整銷售策略,但由于銷售部門不了解財務規則,無法將調整后的銷售策略轉化為財務數據, 或者銷售數據與財務數據存在口徑上的差異,例如銷售會按照簽約合同金額進行收入統計,統計結果會與財務收入存在很大差異,所以基于不同口徑的數據,銷售與財務做出的預測會存在差別。
財務部門一方面需要從其他部門收集影響財務預測的信息,另一方面要進行充分溝通,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和溝通的結果對財務預測的假設或模型進行調整,讓財務預測更符合實際情況,確保預測能夠發揮作用。
Q:怎樣減小財務預測的偏差?
想要減小財務預測與實際的偏差,需要關注兩個問題,第一是假設是否合理,第二是模型是否合適。
在財務分析過程中,對于數據變動以及實際與目標之間的差異分析得出的結論,都會成為財務預測的假設基礎。例如收入分析中發現部分客戶流失,導致收入下降,放任這種狀況會對未來幾個月的收入利潤造成怎樣的影響?因為政策限制導致進口材料價格上漲,成本提高會導致未來的利潤下降幾個百分點?企業組織結構調整,一部分部門進行整合,人員結構進行調整,調整后的人工成本會有怎樣的變化?這些都構成財務預測的假設,需要評估這些導致財務數據出現變動的原因持續的時間以及影響的金額大小。
想要確保假設的合理性,需要提高財務數據的質量。 基于會計核算產生的財務數據如果無法如實反映經營結果,會影響財務分析的結論。其中的偏差會直接導致預測假設出現問題,導致過于樂觀或是過于悲觀地看待企業未來的發展。
上面提到,假設的基礎除了財務數據,還包括非財務數據,特別是與外部環境變化相關的信息。例如行業發展趨勢、產品更新換代、競品價格調整、相關政策限制、客戶需求變化等,這類變化企業無法改變,只能通過調整經營策略進行適應。經營策略的調整會對預測假設造成影響,歷史積累的財務信息可能在未來并不適用,需要根據調整后的策略結合財務信息來建立新的假設。
行業競爭加劇,競品價格紛紛下調,這時企業會調整營銷策略,考慮通過增加發放的優惠券數量和金額來替代KOL推廣,那么之前KOL推廣與收入建立的關聯在后續一段期間內就不再適用,需要調整預測模型來進行修正。
假設的建立需要財務人員運用專業判斷,專業判斷的過程會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也就是會由于人為的主觀偏見產生偏差,這樣的假設應用于預測時,就會導致預測結果與實際情況產生很大的差異。
預測模型是否合適,需要考慮模型與業務的適配性。搭建財務預測模型,很多時候都需要跳出既定的財務報表的思路,更多地考慮怎樣能方便非財務人員理解預測結果,將復雜的數據關系通過簡單直觀的形式加以展現。模型建立后也并非一成不變,需要根據需求的變動以及業務的變化來進行調整。
由于財務預測是一種預估,跟實際情況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差異。需要對差異進行復盤,仔細核查差異產生的原因并對其進行修正,最終形成一種數據和經驗的積累。復盤-修正-積累的過程,能夠幫助我們發現財務預測基礎中不合適的部分,可能是數據上的錯誤,也可能是假設或模型的不合理,及時修正將避免錯誤的延續,提升財務預測的質量。
財務預測并沒有想象的那樣復雜,只是需要找到一個思路。預測的思路也并不是唯一的,假設中本來就存在很多變量,可以基于這種不確定性,出具很多預測結果。
例如進行電影項目的利潤預測,投資合同中已經約定了投資比例以及不同類型的收入怎樣進行分配,相應的制作成本和宣發費用已經發生,在這個財務預測模型中,最大的變量就是電影的票房收入,依據電影上映的檔期以及歷史上同類型同檔期上映的電影票房情況,可以對票房收入做出樂觀、持平、悲觀三個檔位的預測,預測結果能夠覆蓋最好的狀況和最差的狀況,這種區間形式的預測結果也能夠為管理層提供幫助。
變量更多的時候,需要找出影響最大的兩個變量,例如管理層想對加大營銷投入后的收入進行預測,假設在單價不變的情況下,加大營銷投入的比例和銷量的增長比例就是兩個重要的變量,可以建立敏感性分析模型,來考察不同變量組合下的利潤狀況,輔助營銷策略的調整。
財務預測并沒有特別固定的模板,需要根據企業的情況進行搭建,收入預測需要細化到何種程度,成本費用怎樣分類,這些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可以根據不同的思路進行預測,然后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哪個思路更符合企業實際,從而找到有效的財務預測方法。
《財務與會計》科目大綱主要變更如下:一是在篇幅上進行了大幅度的精減,包括刪除了合并財務報表整個章節;二是更突出實務性和操作性,在內容里增加了相關的案例。
稅務師《財務與會計》大綱變動情況
《財務與會計》科目大綱主要變更如下:一是在篇幅上進行了大幅度的精減,包括刪除了合并財務報表整個章節;二是更突出實務性和操作性,在內容里增加了相關的案例。
1、將第一章與第二章進行合并,內容上進行簡化;
2、將第四章中的第一節與第二節進行合并,內容上進行簡化;
3、刪除第五章中的分立及分拆上市的效應分析;
4、將原第十章中的第二節原材料的核算、第三節其他存貨的核算等相關內容進行精減后分別并入第一節、第四節;
5、刪除第十二章中的合營安排內容,將有關企業合并的內容及第二十章中控制的內容并入第三節;
6、第十六章補充增加了財政部新頒布的收入案例;
7、刪除第二十章合并財務報表的全部內容。
稅務師考試的定義
稅務師是指通過全國稅務師統一考試,取得《稅務師職業資格證書》,同時注冊登記、從事涉稅鑒證和涉稅服務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2014年7月,國務院取消了注冊稅務師職業資格許可,所以注冊稅務師更名為稅務師,更名后,稅務師仍屬于國家職業資格。稅務師資格的取得實行考試和認定制度。稅務師職業資格證書實行登記服務制度,稅務師職業資格證書登記服務的具體工作由全國稅務師行業協會負責。
財務管理大綱與2021年度一致,但調整了部分考點的相應能力水平。特別是第十六章,可變成本法,計算息稅前利潤的順序和全成本法的核心差異是重點,應提高所需的能力水平,并予以關注。
《財務成本管理》教材變動情況
財務管理大綱與2021年度一致,但調整了部分考點的相應能力水平。特別是第十六章,可變成本法,計算息稅前利潤的順序和全成本法的核心差異是重點,應提高所需的能力水平,并予以關注。
《財務成本管理》科目考試內容
1、財務管理基礎:財務管理基本原理,財務報表分析和財務預測,價值評估基礎;
2、長期投資決策:資本成本,投資項目資本預算,債券、股票價值評估,期權價值評估,企業價值評估;
3、長期籌資決策:資本結構,長期籌資,股利分配、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
4、營運資本管理:營運資本的投資和籌資管理;
5、成本計算:產品成本計算,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
6、管理會計:本量利分析,短期經營決策,全面預算,責任會計,業績評價。
《財務成本管理》的重點章節
《財務成本管理》的重點章節有財務報表分析、企業價值評估、以及股權分配、長期籌資,后面的重點章節都涉及到計算,所以考生要多花時間在第十三章到十九章的學習上。建議考生將每一個公式都推導一遍,對公式理解和記憶會有很大幫助。
會計的日常工作中,除了做賬報稅,最重要的就是出具會計報告,財務會計報告主要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能夠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等情況。來看看會計網給大家整理的具體內容吧。
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
財務會計報告包括: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
1、會計報表
會計報表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主體和核心,是指企業以一定的會計方法依據會計賬簿的數據編制而成,能夠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企業會計報表主要分為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股東權益)變動表。而里面的相關附表是對主報表的補充說明。例如利潤分配表以及國家統一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附表。
2、會計報表附注
會計報表附注是對會計報表起到解釋說明的作用,方便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注是財務會計報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財務情況說明書
財務情況說明書是企業分析總結對通常為一年的時期的財務、成本等情況的說明。通常講述過去一年企業的財務,預算,成本的情況以及存在問題。企業資產,現金的的使用情況及增減變化的原因,為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提供建議。
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為了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為企業管理者和所有者提供經營決策的有用信息。
上市公司財務會計報告的內容
上市公司年度報告中財務會計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審計報告、會計報表和會計報表附注三部分。
審計報告:如果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拒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則在年度報告摘要中將公布完整審計報告、會計報表及報表附注全文。如果上市公司被出具了有解釋性說明或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則在年度報告摘要中將公布完整審計報告、會計報表及解釋性說明或保留意見涉及事項的有關附注。
會計報表:包括合并會計報表和母公司會計報表。具體包括比較式資產負債表、比較式利潤表及利潤分配表,以及現金流量表。
會計報表附注:由上市公司按照《會計報表附注指引》進行編制。會計報表附注包括外幣會計報表核算方法、壞帳核算方法、存貨核算方法、短期投資核算方法、長期投資核算方法、固定資產計價和折舊方法、收入確認原則、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合并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控股子公司及合營企業、公司承諾事項(或有事項)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