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檢查與稅務稽查一字之差,兩者是一回事嗎?其實不然,可以說稅務稽查屬于稅務檢查的一部分。對此不清楚的小伙伴,來和會計網一起了解吧。
稅務檢查與稅務稽查的區別
根據《稅收征管法實施細則》規定,稅務機關應當制定合理的稅務稽查工作規程,負責選案、檢查、審理、執行的人員的職責應當明確,并相互分離、相互制約,規范選案程序和檢查行為。根據上述規定就有人理解為,稅務稽查的第二個環節是稅務檢查,稅務檢查比稅務稽查范疇更大,稅務稽查屬于稅務檢查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稅務檢查與稅務稽查還有以下幾點不同:
一、主體不同
稅務稽查的主體是稅務專業稽查機構,稅收檢查的主體可以是各類稅務機關。
二、對象不同
稅收檢查的對象可以是所有的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而稅務稽查的對象是有涉嫌違法行為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
三、程序不同
稅收檢查的程序相對簡單,而稅務稽查必須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稅務稽查工作規程》,經過選案、實施、審理、執行4個環節。
四、目的不同
稅收檢查往往是由于某種管理上的需要對納稅人的某一稅種、某一納稅事項或某一時點的情況進行檢查和審核,而稅務稽查是對涉嫌違法的納稅人進行全面、徹底的檢查。
稅務檢查進項稅額轉出的賬務處理怎么做是會計工作中的常見問題,企業購進的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的情況下,需要進行進項稅額轉出。本文就針對稅務檢查進項稅額轉出的賬務處理做一個相關介紹,來跟隨會計網一同了解下吧!
稅務檢查進項稅務轉出賬務處理
1、借:庫存商品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轉出進項稅
借:庫存商品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進項稅)
3、結轉
借:轉出進項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4、繳稅
借: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轉出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待抵扣進項稅額轉出分錄
取得增值稅抵扣憑證時:
借:應交稅費——待抵扣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轉出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交稅費——待抵扣進項稅額
進項稅額轉出是什么意思?
答:進項稅額轉出指的是企業購進的貨物發生非正常損失及將購進貨物改變用途,其抵扣的進項稅額應當通過“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科目轉入有關科目,不予以抵扣。
稅務檢查是什么?
稅務檢查指的是稅務機關依法對納稅人履行繳納稅款義務和扣繳義務人履行代扣、代收繳義務的狀況所進行的監督檢查。
稅務機關依法進行稅務檢查時,相關部門及單位應當提供支持、協助。作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接受稅務檢查時必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以上就是稅務檢查進項稅額轉出的賬務處理的全部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會計網也會繼續更新更多有關稅務檢查進項稅額轉出的內容,請大家持續關注!
會計檢查是會計部門在企業內部實施會計監督的職能,也就是會計人員對會計資料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實性和準確性進行的審查。
會計檢查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會計檢查主要方法
1.核對法。
核對法是對會計工作的真實性的一種檢查。在檢查時需要對各種相互聯系的會計資料進行翼翼的驗證。例如對企業所做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日記賬,明細賬,總賬還有財務報表進行核對檢查。
2.審閱法
審閱法是對企業做的憑證,賬簿,計劃,合同等會計資料進行審查和閱讀。進行審閱法其目的是為了尋找需要的審計證據。
3.分析法。
對企業的各類會計資料進行比對,分析這些會計數據之間所存在的聯系。
二.按檢查的順序和范圍劃分為兩種方法
1.順查與逆查
順查法是按照做賬的順序依次查驗,即先檢查原始憑證,原始憑證沒有問題,再檢查記賬憑證是否填制錯誤,然后核對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逆查法的審查順序與做賬順序剛好相反。
2.詳查與抽查。
詳查是針對企業的會計資料的檢查方法;抽查是針對企業某些事項的檢查方法。
3. 全面檢查與局部檢查。
全面檢查指對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進行普遍檢查;局部檢查則只對有關的局部方面進行檢查。
三.按檢查的期限劃分的方法
按檢查的期限劃分,可分為定期檢查和非定期檢查。
企業內控審計一般指內部控制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指的是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的內控制度的審查、分析和測試、評價,確定其可信程度,從而鑒定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一種現代審計方法。
1、內部控制關鍵崗位工作人員的管理情況
主要包括是否構建員工培訓、考核、輪崗等制度;員工是否具備相應的資質和能力,尤其是內部控制關鍵職位的員工是否具備與其職位相適應的資質和能力。是否按照會計法的規定設立會計機構,并配備具有相應資格和能力的會計人員。是否加強內控關鍵職位員工的職業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其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
2、內控管理制度的完善情況
主要包括內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實施是否有效。不兼容職位是否剝離,薪酬管理體系是否健全完善,內部授權審批控制制度,重大事項決策會簽制度是否健全完善,是否依據本單位具體情況和權責平等原則成立聯合工作組,是否確定領導部門或領導人員對有關經濟活動實行統一管理。是否加強預算對經濟活動的管束,使預算管理貫穿于經濟活動的整個過程。是否構建資產的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盤點制度,采用資產記錄、實體保管、定期盤點、會計核算等措施,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成。是否建立健全本單位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加強會計檔案管理,明確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處理程序。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本單位經濟活動的業務流程,在內部管理制度中是否明確規定了各種經濟活動所涉及的表格和票據,并要求相關人員按規定填寫、審核、歸檔和保管。是否建立健全與經濟活動有關的信息披露制度,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本單位具體情況,確定信息披露的內容、范圍、方法和程序。
3、收支管理情況
主要包括是否實現收入的集中管理,是否按規定及時向財務會計部門提供相關收入憑證,是否按規定保管和使用印章、票據;是否按規定審核各類支出憑證的真實性、合法性,是否存在利用虛假票據獲取資金的情況。
4、預算管理情況
主要包括本單位各部門在預算編制過程中是否有足夠的溝通和協調,預算編制是否與資產配置相結合,預算編制是否與具體工作相對應;預算是否按照皮膚的金額和支出范圍執行,進度是否合理,是否沒有預算,是否超支等;最終賬目是否完整及時。
5、資產管理情況
主要包括資產是否實現集中管理,使用責任是否明確,資產是否定期清點,賬實不符是否及時處理,資產是否按規定處置。
6、政府采購管理情況
主要包括政策采購業務是否按照預算、計劃和政策采購規定組織實施,驗收程序是否按照政策采購規定執行,政府采購相關檔案是否按照規定保存。
7、合同管理情況
主要包括是否實現合同案例管理,明確應簽訂合同的經濟活動范圍和條件,有效監督合同履行情況,構建合同爭議協調機制。
8、建設項目管理情況
主要包括是否按預算投資,嚴格履行審批程序,構建有效的招標控制制度;是否存在截留、挪用、挪用或挪用建設項目資金的行為;建設項目相關檔案是否按規定保管,交接手續是否及時辦理。
1、內部控制環境,即評價以公司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和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在內的內部控制環境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影響。
2、風險評估,即分析企業風險控制目的設置的合理性,評價開展風險評估范疇的全面性、風險評估結果的有效性和風險應對策略的科學性。
3、控制活動,即評價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設置的內部控制措施的科學性和控制效果的有效性。
4、內部控制信息和溝通,即評價企業內部控制相關信息在收集、處理和傳遞程序的科學性,分析信息技術在內部控制信息和溝通中所發揮作用的情況,判斷企業在反舞弊工作重點領域相關工作機制的有效性。
5、內部監督制度,即分析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和其他內部機構在內部監督中的職責權限情況,判斷企業實施內部監督的程序、方法、目的等要求的科學性,有效性。
1、預防保護作用
內部審計機構通過對會計部門工作的在監督,有助于強化單位內部管理控制制度,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堵塞管理漏洞,減少損失,保護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提高會計資料的真實、可靠性。
2、服務促進作用
內部審計機構作為企業內部的一個職能部門,熟悉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等情況,工作便利。因此,通過內部審計,可在企業改善管理、挖掘潛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3、評價鑒證作用
內部審計是基于受托經濟責任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經營管理分權制的產物。隨著企業單位規模的擴大,管理層次增多,對各部門經營業績的考核與評價是現代管理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通過內部審計,可以對各部門活動作出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和意見,起到評價和鑒證的作用。
偷逃稅是嚴重的違法行為,所有企業都應該遵守法律法規,按時繳納稅款。稅務檢查是經常發生的事,如果公司在稅務檢查期間被發現申報少繳稅,要求補正申報補繳稅款,那么稅務檢查期間補正申報補繳稅款是否會被認為是偷稅呢?
稅務檢查期間補正申報補繳稅款是否影響偷稅行為?
關于稅務檢查期間補正申報補繳稅款是否影響偷稅行為的定性問題,國家稅務總局給出公告:
稅務機關確定納稅人不繳納或者少繳稅款是否屬于逃稅,應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的有關規定。納稅人未在法定期限內繳納稅款,其行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的構成要件的,構成逃稅。逾期補繳稅款不影響行為定性。
納稅人在稽查局稅務檢查前主動更正納稅申報和補繳,稅務機關沒有證據證明納稅人有主觀逃稅意圖的,不屬于逃稅。
稅務檢查是什么?
稅務檢查是稅務機關內部和外部檢查監督的總稱。內部檢查是指各級稅務機關根據國家稅收政策法規、稅收管理制度和稅務人員管理制度,對下級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執行稅收政策、法規和制度的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的一種方式。其中,各級稅務機關對稅務人員的檢查通常被稱為“稅務監督”。外部檢查是指稅務機關根據國家稅收政策、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對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進行檢查和監督的一種方式。它通常被稱為“稅務檢查”或“納稅檢查”。稅務機關內部檢查和外部檢查的目的、任務和職能不同。
各位考生在考試前一定要注意檢查自己的護照信息是否有效,具體方法如下:
1、護照有效期:
確保護照在考試當天沒有過期。
如果考生的護照在考試當天已經過期,考生需要辦理新護照,并帶新護照參加考試。
考生不需要在CFA協會賬戶中更新護照號碼,但是如果姓名的拼寫和報名時發生變化,考生需要更新姓名。
2、個人姓名:
確保CFA協會賬戶護照信息部分顯示的姓名與考試當天攜帶的有效護照上的姓名一致。
如果出現姓名信息不匹配的問題,包括但不限于錯別字、拼寫錯誤、昵稱及護照上未顯示的后綴,考生將無法進入考場。強烈建議考生現在就查看護照信息,必要時及時更新。
如何更新護照姓名信息?
1、第一次參加考試的考生
登錄“護照信息(Passport Details)”頁面進行更新。
考生需要在考試窗口開始日期前至少10天完成更新。如果您錯過了截止日期,您可以嘗試通過如下所述在線提交申請來更改您的姓名。
2、不是第一次參加考試的考生
在線提交申請并更改姓名。說明需要更改姓名,并提供以下信息:
?。?)考生全名
(2)CFA協會ID
護照信息頁(包含身份證照片的頁面)的掃描件或照片(請確保掃描件或照片上的文字清晰可見)。
重要提示:請在預定考試日期前至少30天提交您的申請。如果考生未能提前至少30天提交變更申請,CFA協會將無法保證提交的申請能夠及時處理和完成。
辦理護照費用
普通護照200元/本;加注20元/項。拍照和快遞費用大概50元左右。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計價格(2000)293號、國家物價局、財政部(1993)價費字164號。
cfa考試考場時間安排
上午考試時間為9:00-12:00
8:00考試入場
8:30以后停止入場
下午考試時間是14:00-17:00
13:00開始入場
13:30以后停止入場
范圍檢查法一般包括詳查法、抽查法、重制法,范圍檢查法是指在實施查賬過程中,以檢查范圍大小,內容多少、查賬手續粗細而劃分的各種查賬方法,具體解釋如下:
詳查法
詳查法是指對被審計的某類經濟業務和會計資料的全部內容毫無遺漏地進行全面詳細審查的方法。
詳查法不同于全部審計。全部審計是按審計范圍大小進行的分類,與局部審計相對。全部審計不一定采用詳查法。
優點:可以有效地查出會計資料中存在的各種差錯,不易出現遺漏,收集到完整證據,使審計質量有可靠的保證。
缺點:必須安排足夠的人員和時間才能完成審計任務,工作量大,費時費力,審計成本相對較高。
適用范圍:經濟業務比較簡單、內部控制比較薄弱以及可能存在重大違反財經法紀行為的被審計單位,可考慮采用詳查法。
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對被審計單位的部分經濟業務和會計資料進行檢查,并根據檢查結果推斷總體狀況的方法。
根據確定樣本數量和以樣本推斷總體所依據的方法不同,抽查法可以分為統計抽樣法和非統計抽樣法。
統計抽樣是指同時具備下列特征的抽樣方法:1、隨機選取樣本項目;2、運用概率論評價樣本結果,包括計量抽煙風險。不同時具備上述兩個特征的抽樣方法為非統計抽樣。
抽查法不同于局部審計。抽查法作為一種審計方法。局部審計作為審計類別的一種,則是按審計范圍大小不同對審計進行的分類。局部審計不一定采用抽查法。
優點:極大地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節省審計資源,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缺點:以部分資料的檢查結果去推斷總體的狀況,因而有可能對審計質量產生影響。尤其是對于那些發生頻率不高的錯弊行為,該方法的運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抽查法的適用范圍:比較廣泛,凡對規模較大、經濟業務多、內部控制健全有效、會計基礎工作較好、組織機構健全的單位進行審計,都可運用抽查法。
重制法
重制法是在不能使用詳查法和抽查法時所采取的方法,是在對金融機構應審經濟資料進行整理和重記的基礎上,根據需要而進行的檢查。
會計日常工作中,除了要掌握正確做賬的方法外,也要把握錯賬檢查的方法。錯賬是指記賬過程中發生各種差錯,會計平時處理賬務時,應如何檢查錯賬?
檢查錯賬的方法
一、差數法
差數法:是按照錯賬的差數查找錯賬的方法。其表現形式是,借方金額遺漏,會使該金額在貸方超出;貸方金額遺漏,會使該金額在借方超出。
二、除2法
除2法是指以差數除以2來查找錯賬的方法。當某個借方金額錯記入貸方(或相反)時,出現錯賬的差數表現為錯誤的2倍,將此差數用2去除,得出的商就是反向的金額。
三、除9法
除9法是指以差數除以9來查找錯賬的方法。分為以下三種
1、將數字些小
2、將差數寫大
3、鄰數顛倒
四、尾數法
尾數法:對于發生的角、分的差錯可以只查找小數部分,以提高查找差錯的效率。
錯賬類型有哪些?
1、登賬數據錯誤導致的錯賬
登賬數據錯誤,主要包括對單據、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報表相關數據核算處理時,由于各種原因導致數據計算或登記入賬錯誤。如在提取固定資產折舊時,由于折舊方法掌握不熟練,致使折舊金額計算錯誤;原始憑證數據模糊不清,致使誤判誤填等。
2、記賬科目適用不當導致的錯賬
記賬科目適用不當,主要指會計人員由于疏忽大意或誤解而產生的錯誤。如將本應記入“應付賬款”的金額由于概念理解偏差而記入“其他應付款”等。
3、會計政策誤用導致的錯賬
會計政策誤用,主要指對國家會計、稅收等經濟政策、法規、制度誤解或誤用而導致記賬錯誤。如對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新會計準則頒布后,取消了后進先出法,而會計人員仍然采用,導致存貨入賬成本不實等。
4、當期結賬前發生的錯賬
當期結賬前發生的錯賬,主要指業務發生的當期會計處理在結賬前發生的錯誤。這類錯賬有可能影響當期利潤發生變化,有可能不影響當期利潤發生變化。
會計人員日常工作中,記賬時可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錯誤,產生錯賬。那么檢查錯賬、記賬筆誤的方法有哪些?
一.檢查錯賬的方法
1.順查法
順查法是按照做賬的順序依次查驗,即先檢查原始憑證,原始憑證沒有問題,再檢查記賬憑證是否填制錯誤,然后核對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最后在核對企業的財務報表是否準確無誤。
2.逆查法
逆查法的審查順序與做賬順序剛好相反。首先檢查財務報表的填制,然后檢查企業相關的日記賬、明細賬和總賬,接下來進行記賬憑證的核對,最后再檢查原始憑證。逆查法會比較省時省力,但有的時候可能會遺漏一些重大錯誤。
二.重記,漏記的情況
可以通過點計發生額筆數進行初步判斷。一般來說,當賬面上的發生額筆數與記賬憑證對應方的筆數不等時,就表明出現了漏記、重記的差錯。
首先應該先檢查總賬,將總賬中各個賬戶的金額再進行加減匯總,看得出的金額是否與最后的相符。然后再對日記賬進行檢查核對,看日記賬的增減發生額是否與總賬相符,若其中出現差額,則說明存在重記漏記的情況。
三.記賬筆誤的查找方法
?、贁底皱e位,就是把數字的位數記錯,錯賬金額能被9整除,則商為記錯位的數字。然后,在賬內查找此數,將商放大10倍或縮小10倍。
?、跀底诸嵉咕褪前褦底种械那昂髢蓚€數字書寫顛倒。
?、蹖戝e或寫掉角、分尾數就是在記賬過程中,把帶有角、分的尾數丟掉或寫錯,查找方法需要與原始憑證逐一核對。
稅務會計從名稱上就知道主要從事的是有關企業稅務、財稅等方面的工作崗位。但由于企業日常涉及的財稅問題會比較多,為了防止錯漏,財會人在日常工作上需要用什么技巧來應對?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1、善于做筆記
畢竟企業日常涉及到的稅收業務會比較多,財會人不注意就會很容易出現出錯的情況。為了避免這個問題發生,建議財會人自己對企業每月正常業務以及臨時性業務都做一個筆記,將這些業務統一分清和記錄下來,在每月結算的時候可以查看一下筆記,這樣就可以防止錯漏,
2、發票份數要記清
企業日常的賬務支出都會涉及到發票,但發票也有很多種類,對于業務繁多、發票數多的企業如果不去分清楚,只能給財會人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因此,像企業的專用發票、運費發票這些不同項目的發票,財會人一定要分清,最好把每個項目的發票份數都寫在一張本子上,在核對清單時也方便做統計。
3、蓋章要清晰
財務會計其中一個工作事務,就是每月都需要在稅局開具通用稅收繳款書,而當中就會涉及到企業蓋章的問題。假如繳款書上的印章蓋得不清晰,大部分的銀行看到這種情況都會拒收,從而就會帶來很多麻煩,所以為了保證事情能夠一次性辦妥,建議財會人在蓋完章之后一定要檢查好,看看印章是否清晰,然后再到稅局、銀行辦理相關手續。
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尤其是財會行業涉及到財務資金問題,作為財會人來說一定要加強自身的工作意識,減少出錯風險。
費用控制體現的是節流的思維。日常費用發生頻繁,單筆金額一般不大。基于成本效益原則,對其控制不宜過細。應依據日常費用的特點,對各類日常費用區別對待,通過制度流程將日常費用控制的規范化。
財務管控趨勢:
1、 信息化(財務管控的基礎):對財務信息的管控已是全面信息化的趨勢,費用管控只是其一的體現,取得財務基礎信息的效率、真實、準確對決策產生極大影響。現在已全面淘汰手工賬,電子賬也僅僅是輔助,所以有這類的企業和從事的財務人員必須盡快采取措施改變現狀。(趨勢:財務軟件-erp-綜合體-財務中心)。
2、 財務人員格局:對財務人員提出的新要求,格局寬視野寬、格局大手腳大、格局大就要整體觀對財務分析就有側重,要學會管理會計思維。
費用該如何控制
費用控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預算控制,這是量入為出方式的細化,主要適用于日常可控費用,如辦公費、差旅費等;
2、總額控制,適用于項目類費用、薪酬等;
3、比率控制,適用于銷售類費用;
4、人均額度控制,適用于通信費、福利費等;
5、事先報備控制,適用于招待費。
總之,企業的費用名目繁多,不能一種控制方式管到底。
控制費用的好方法
1、建立費用預算制度——防患于未然
企業管理者應該充分利用公司財務部門所提供的歷史財務數據,結合企業本年度的發展目標和計劃,再根據實際情況,特別是本企業、本部門的業務特點,建立一套費用預算體系。通過定期采集數據,制定各項費用的預算定額,編制費用預算報表。特別要將各項預算指標通知給各部門,使所有職工了解和明確本期費用開支計劃,通過上下員工一起努力,最終達到事前控制費用的目的。
2、日常管理——事中控制
企業的各項費用不是集中一次性發生的,而是不均勻地分散在各個時期,日日、時時不斷地發生的。因此,加強對費用的日常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個階段,通常對實際發生的各種費用進行控制、指導和監督,以保證原定費用目標得以實現。我們認為進行事中控制的最佳途徑是建立標準成本費用制度,即通過精確的調查分析與專業測定制定的,用來評價實際成本費用、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種預定的成本費用。在標準成本費用中,基本上排除了不該發生的“浪費”,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應該成本”。標準費用制度體現了企業的目標和要求,也可作為評價業績的尺度,以此來督促職工去努力實現目標,具有激勵性。
3、分析總結——亡羊補牢
事后控制既是上一個會計期間內費用事后控制的總結,又是下一個會計期間費用控制的開始。經過了費用的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進行事后控制可以找出在這一工作流程中采取的哪些措施是有效的、哪些措施存在著不足,從而為下一個工作流程的開始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更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為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由于成本費用大部分是在事前控制(設計階段)和事中控制(執行階段)形成的,因此我們應該建立完整的費用控制系統,把重點放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上,把事后控制作為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必要總結和補充。
4、嚴格執行獎懲制度,強化激勵約束
費用控制要落到實處,必須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獎懲考核制度,明確規定各種考核指標及辦法,使費用指標真正同職工切身利益掛起鉤來。一定要嚴格執行獎懲制度,做到獎罰分明,不能隨意改變考核獎懲辦法。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費用指標的完成,確保費用控制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