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過會計的同學應該知道,會計行業中有一個下屬分支叫成本會計,如果是會計專業的同學,在大學學習時候,應該也學習過這門課程,接下來和小編看看這三種方法該怎么運用。
(一)品種法
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適用于單步驟的大量、大批生產,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多步驟的大量、大批生產。
適用于發電、采掘、管理只看結果考核的行業。
計算方法:
1、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
2、成本計算期一般采用“會計期間”;
3、以“品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
4、最后,將記入產品成本明細賬的各項生產費用匯總。如果月末有未完工產品,還要將歸集的全部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進行縱向分配,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二)分批法
分批法是按照產品批別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在小批單件生產的企業中,企業的生產活動基本是根據定貨單位的訂單簽發工作號來組織生產的,按產品批別計算產品成本。適用于機械、船舶、精密工具、儀器等制造企業。以產品的生產周期作為成本計算期,生產費用一般不需要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
分批法與其他方法的成本計算最大的區別是:在整批產品交付時或銷售時才計算成本。
比如:
1.如果一張定單中要求生產好幾種產品,為了方便考核分析各種產品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加強生產管理,就要將該定單按照產品的品種劃分成幾個批別組織生產。
2.如果一張定單中只要求生產一種產品,但數量極大,超過企業的生產負荷能力,或者購貨單位要求分批交貨的,也可將該定單分為幾個批別組織生產。
3.如果一張定單中只要求生產一種產品,但該產品屬于價值高、生產周期長的大型復雜產品(如專用機床),也可將該定單按產品的零部件分為幾個批別組織生產。
4.如果在同一時期接到的幾張定單要求生產的都是同一種產品,為了更經濟合理地組織生產,也可將這幾張定單合為一批組織生產。
注:分批法的成本計算期與產品的生產周期一致,與會計報告期不一致。
(三)分步法
分步法是以產品生產步驟和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和分配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于連續、大量、多步驟生產的工業企業,如冶金、水泥、紡織、釀酒、磚瓦等企業。
1、平行結轉分步法
2、約當產量比例法(重難點)
約當產量比例法屬于按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某一分配標準的比例同時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它是將月末結存在產品的數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于完工產品的數量,即約當產量,然后按照完工產品產量(也就是完工程度為100%的約當產量)與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劃分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本月完工產品產量加上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稱為約當總產量,亦簡稱為約當產量。
計算方法:
1、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月末在產品結存數量×在產品完工百分比
2、約當產量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耗費)/(完工產品產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3、完工產品總成本=約當產量單位成本×完工產品產量
在實務中,以上3種方法的選擇要注意其適用范圍,根據成本計算對象行業分類確定適用的方法。3種方法中,分步法下的約當產量法要注意其結轉時各步驟半成品成本隨半成品實物轉移而結轉。分批法的成本計算期與產品的生產周期一致,與會計報告期不一致。
對于當期利潤及當期損益這兩個概念,究竟會計處理中有何區別呢?這是財務人員做賬常常遇到的問題之一。今天,會計網小編就在這里和大家具體聊聊當期利潤和當期損益的區別是什么?哪些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當期利潤和當期損益的區別是什么?
1、當期利潤一般情況下指的的會計期間利潤多少,即,利潤總額。隨著會計期間不一樣,當期利潤也有所區別。假設以月為會計期間,則當期利潤=本月利潤。假設以年為會計期間,則當期利潤=本年利潤。
而當期損益指的是與當期及最終利潤有關的收益和支出是多少。可以用當期損益=當期凈利潤/虧損這一等式來表示。月底的時候,對于會計科目表中的損益類科目,需要結轉到本年利潤賬戶中。
2、當期損益,表現形式為利潤/虧損。也就是一定時期內,企業因生產經營活動而取得的相應財務成果。當期損益通常等于收入及費用之間的差額,即,當期損益的加項需計入企業營業收入、投資收益及營業外收入等,其中從當期損益中將期間費用和營業外支出等進行抵減,最后余額則是當期損益。
3、損益指的是損益類科目。其利得和損失均不在經常性范圍內,所以不能放在利潤上。
哪些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答:主營業務收入、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銷售費用、 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成本、 其他業務收入、 其他業務成本、 資產減值損失、 營業外支出、 所得稅費用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應當計入當期損益。
注:
營業外收入=利得直接計入當期利潤
營業外支出=損失直接計入當期利潤
當期利潤和當期損益有哪些區別呢?如果對這部分知識點不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二者是有區別的
1、當期利潤也就是本會計期間的利潤(通常指利潤總額),依據會計期間不同而不同,如會計期間是月,則當期利潤就是本月利潤;如會計期間是年,則當期利潤就是本年利潤
2、當期損益是指當期和最終利潤直接相關的收益和支出,通俗的說,就是當期的凈利潤或者虧損。會計科目表中損益類科目在月底都是要結轉到本年利潤賬戶中去的
3、當期損益即企業在一定時期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財務成果,表現為利潤或虧損。通常把收入與費用的差額作為當期損益,把企業營業收入、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等計入當期損益的加項,而將營業成本、期間費用和營業外支出等從當期損益中抵減出來,其余額就是當期損益
4、損益是指損益類科目,包括: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投資收益、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收入等。按照這個說法,可以解釋為利得和損失不屬于經常性,,因此不應放在利潤里面,只能放在損益里面
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是要結轉到什么科目?
直接計入本核算期的損益類科目,就是結轉到損益類科目
損益類科目,打個比方,管理費用、營業外支出、營業外收入等都是損益類科目。本年利潤是用來歸結損益類科目的,核算當期凈利潤或者凈虧損的。相關業務的金額不能直接計入本年利潤科目
以上就是有關當期利潤和當期損益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想了解更多的相關內容,請多多關注會計網吧!
最近,會計網收到不少會計朋友的私信,詢問關于產品成本核算的相關問題。而在進行產品成本核算時,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之間的歸集和分配,可以說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今天會計網就來分析講解一下在產品成本核算中,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那些事兒。
01、定義
在理解生產費用歸集與分配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在產品與完工產品的勾稽關系。
產品成本大致由兩個流程組成,分別為正在生產中的產品成本與已經結束生產的產品成本,即在產品成本與完工產品成本。
在進行產品成本核算時,需要先解決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問題。如此,就需要運用上產品分配的常用公式:
02、方法
在進行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時,一般分為以下幾種方法:
其中,1、2、3、5這幾種方法屬于“倒擠法”的情況,而4、6是屬于“分配法”。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約當產量比例法是運用較廣泛的分配方法,所以接下來我就仔細講解一下這個方法,大家可要認真往下看了。
在進行產品分配時,每次都要進行分配率的核算,而核算分配率的過程中,少不了公式的運用,以下就是產品成本分配常用公式:
約當產量比例法
01、計算公式
02、完工程度的計算
需要注意一點,在不同步驟下,約當產量比例法的計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03、適用條件
04、注意事項
舉個栗子,輕松理解
會計網有限公司生產一批空調,需要經過兩道工序加工完工,分為A、B兩道工序進行,我們采用約當產量法分配各項生產費用。
8月份空調的完工產品600件;月末在產品數量為:A工序200件,B工序320件,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1)原材料分為A、B兩道工序進行,并且在每道工序開始時都是一次性投入;A工序的消耗定額為24千克,B工序的消耗定額為36千克。空調月初在產品和本月發生的材料費用共計234,000元。
(2)空調的工時定額為60小時,其中A工序為36小時,B工序為24小時。每道工序內在產品的加工程度均為50%。空調月初在產品和本月發生的直接人工共計219,840元,制造費用共計123,660元。具體分配核算如下:
第一步:先核算直接材料的分配情況(開始時都是一次性投入)。
A工序投料程度
=本工序累計材料消耗定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100%
=24/60*100%=40%
B工序投料程度
=本工序累計材料消耗定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100%
=(24+36)/60*100%=100%
A工序約當產量=月末在產數量*A工序投料程度=200*40%=80
B工序約當產量=月末在產數量*B工序投料程度=320*100%=320
約當總產量=完工產品+在產品約當產量=600+80+320=1,000
直接材料費用分配率
=直接材料費用總額/約當總產量
=234,000/1,000=234
完工產品直接材料費用
=直接材料費用分配率*完工產品數量
=234*600=140,400
在產品直接材料費用
=直接材料費用分配率*在產品約當產量
=234*(80+320)=93,600
第二步:再核算直接人工費用的分配情況。
A工序完工程度
=(前面各道工序工時定額之和+本道工序工時*50%)/產品工序工時定額*100%
=36*50%/60=30%
B工序完工程度
=(前面各道工序工時定額之和+本道工序工時*50%)/產品工序工時定額*100%
=36+24*50%/60=80%
A工序約當產量=月末在產數量*A工序完工程度=200*30%=60
B工序約當產量=月末在產數量*B工序完工程度=320*80%=256
約當總產量=完工產品+在產品約當產量=600+60+256=916
直接人工費用分配率
=直接人工費用總額/約當總產量
=219,840/916=240
完工產品直接人工費用
=直接人工費用分配率*完工產品數量
=240*600=144,000
在產品直接人工費用
=直接人工費用分配率*在產品約當數量
=240*(60+256)=75,840
第三步:最后核算制造費用的分配情況。
制造費用分配率
=制造費用總額/約當總產量
=123,660/916=135
完工產品制造費用
=制造費用分配率*完工產品數量
=135*600=81,000
在產品制造費用
=制造費用分配率*在產品約當數量
=135*(60+256)=42,660
最后一步:匯總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所有成本費用。
完工產品總成本
=完工產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制造費用
=140,400+144,000+81,000=365,400
在產品總成本
=在產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費用+直接人工費用+制造費用
=93,600+75,840+42,660=212,100
具體產品成本分配明細表如下所示:
好了,以上所講知識就是本文的所有內容,看到這里,大家都理解了嗎?有什么疑問或者建議的,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為會計小師妹公眾號原創首發,作者:拾方。如需引用或轉載,請留言授權,并務必在文首注明以上信息。@會計小師妹 保留所有權利。
對于工業企業的會計人員而言,平時做賬經常會碰到成本核算的問題,核算成本時,一般有哪些步驟?
工業企業成本核算步驟
1.區分應計入產品成本的成本和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費用。即對企業的各項支出、費用進行嚴格地審核和控制,并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來確定計入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產品成本的構成項目)。
2.將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成本,區分為應當計入本月的產品成本與應當由其他月份產品負擔的成本。
3.將應計入本月產品的各項生產成本,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歸集和分配,計算出每種產品的成本。
4.對于月末未全部完工的產品,要將該種產品的生產費用(月初在產品生產費用與本月生產費用之和),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計算出該種完工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其基本做法是:
第一步,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率(完工程度)
第二步,計算費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產品應分配的費用)
費用分配率(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成本)/(完工產品產量+月末在產品約當量)
第三步,求出完工產品的成本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數量×費用分配率
第四步,求出在產品的成本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成本-完工產品成本
(5)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
(6)定額比例法。
生產成本如何結轉?
結轉生產成本: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制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制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制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
每個會計期末,都需要及時結轉公司的當期損益,結轉當期損益,其實就是需要及時的核算每個會計期間的利潤。那么當期損益結轉的會計分錄該怎么做?
當期損益結轉會計分錄
一、結轉收入時
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
貸:本年利潤
二、結轉成本、費用及稅費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稅金及附加等
三、結轉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如果是虧損時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本年利潤
當期損益的概述
當期損益是指當期和最終利潤直接相關的收益和支出,通俗的說,就是當期的凈利潤或者虧損.會計科目表中損益類科目在月底都是要結轉到本年利潤賬戶中去的。
當期損益,指的是在一定時期內,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之后,取得的財務成果。通常,當期損益表現為利潤或虧損。我們一般把收入與費用的差額作為當期損益,也就是把營業收入、營業外收入和投資收益等計入當期損益的加項,同時把營業成本、期間費用和營業外支出從損益中抵減出來。進行上述操作之后,余額就是當期損益。通過核算當期損益,我們可以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管理工作的質量,同時可以評估企業的盈利能力,從而給廣大投資者以決策依據。
企業在核算當期所得稅的時候,一般計入所得稅費用、應交稅費等會計科目中,具體的會計分錄該怎么寫?
當期所得稅的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計提遞延所得稅費用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期末將所得稅費用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什么是應交稅費?
應交稅費是指企業根據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營業收入、實現的利潤等,按照現行稅法規定,采用一定的計稅方法計提的應交納的各種稅費。應交稅費包括企業依法交納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以及在上繳國家之前,由企業代收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等。
企業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履行納稅義務,對其經營所得依法繳納的各種稅費。這些應繳稅費應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進行確認、計提,在尚未繳納之前暫時留在企業,形成一項負債(應該上繳國家暫未上繳國家的稅費)。企業應通過“應交稅費”科目,總括反映各種稅費的繳納情況,并按照應交稅費項目進行明細核算。該科目的貸方登記應交納的各種稅費,借方登記已交納的各種稅費,期末貸方余額反映尚未交納的稅費;期末如為借方余額反映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稅費。
免抵稅額就是出口應退稅額抵內銷稅額的部分,這部分是不退稅的。對于當期免抵稅額,一般計入其他應收款等科目處理,相關的會計分錄怎么寫?
當期免抵稅額的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另一種處理方式是:
1、收到退稅審批通知單后,
借:應收賬款-應收出口退稅款-增值稅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2、在收到出口退稅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賬款-應收出口退稅款-增值稅
什么是應收賬款?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因銷售商品、產品、提供勞務等業務,應向購買單位收取的款項,包括應由購買單位或接受勞務單位負擔的稅金、代購買方墊付的包裝費各種運雜費等。
什么是其他應收款?
其他應收款是指企業除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股利、應收利息、應收代位追償款、應收分保賬款、應收分保合同準備金、長期應收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種應收及暫付款項。
應交稅費是什么?
應交稅費是指企業根據在一定時期內取得的營業收入、實現的利潤等,按照現行稅法規定,采用一定的計稅方法計提的應交納的各種稅費。
包括企業依法交納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以及在上繳國家之前,由企業代收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等。
在企業日常經營的時候,常常會遇到退稅的情況。在企業進行納稅申報時,有可能會遇到多交納了稅款的情況,這時候對于當期應退稅額,該如何做會計分錄?
當期應退稅額會計分錄
一、如果退的是當年的
借:銀行存款
貸:所得稅費用
二、如果退的是以前年度的
收到退稅款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結轉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同時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免稅收入會計分錄
如果確認免交,先按正常的分錄做,然后把免交稅金轉入“營業外收入”科目核算;
發生是做:
借:應收賬款/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出口退稅的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增值稅)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目前對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的增值稅一律實行“免、抵、退”稅的管理辦法.
退稅是指生產企業自營出口或委托外貿企業代理出口自產貨物,因應抵頂的稅額大于應納稅額而未抵頂完時,經主管出口退稅稅務機關批準,對未抵頂完的稅額部分予以退稅。
其中,①“免”是指,對于生產企業出口自產貨物,免征生產銷售環節的增值稅;②“抵”是指以本企業本期出口產品應退稅額,抵頂內銷產品應納稅額.③“退”是指,按照上述過程生產企業出口的自產貨物在當月內搜索應抵頂的進項稅額大于應納稅額時,對未抵頂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稅。
企業會計人員核算當期應交所得稅時,應設置所得稅費用科目、應交稅費科目進行處理。相關會計分錄是什么?
當期應交所得稅會計分錄
本月計提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本月結轉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下月繳納時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當期應交所得稅怎么算?
企業在確定當期所得稅時,對于當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不同的,應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按照適用稅收法規的要求進行調整,計算出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按照應納稅所得額與適用所得稅稅率計算確定當期應交所得稅。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所得稅費用包括什么?
所得稅費用包括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計算公式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一)當期所得稅的計算
當期所得稅即為當期應交所得稅。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企業所得稅稅率
應交所得稅=(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企業所得稅稅率
(二)遞延所得稅的計算
遞延所得稅包括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為正數(增加),記入借方。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為負數(減去),記入貸方。
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
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為正(增加)數,記入貸方。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為負數(減少),記入借方。
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
當期損益即企業在一定時期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財務成果,表現為利潤或虧損。結轉當期損益時,如何做會計分錄?
結轉當期損益的會計分錄
一、結轉收入時,
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
貸:本年利潤
二、結轉成本、費用及稅金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稅金及附加等
三、結轉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如果是虧損時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本年利潤
當期損益的會計核算內容
當期損益是指當期和最終利潤直接相關的收益和支出,通俗的說,就是當期的凈利潤或者虧損。會計科目表中損益類科目在月底都是要結轉到本年利潤賬戶中去的。
新企業會計準則下具體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資產減值損失、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當期損益即企業在一定時期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財務成果,表現為利潤或虧損。通常把收入與費用的差額作為當期損益,即把企業營業收入、投資收益和營業外收入等計入當期損益的加項,而將營業成本、期間費用和營業外支出等從當期損益中抵減出來,其余額就是當期損益。
通過當期損益的核算,不僅可以反映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管理工作的質量,而且可以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是廣大投資者作出正確判斷和決策的重要依據。
企業將原材料當作廢品賣出,其取得的廢品收入,可計入營業外收入科目或者其他業務收入科目核算,相關的會計分錄如何編制?
原材料當廢品賣如何做賬?
1、非正常損失報廢的材料銷售收入,沖原存貨存本及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后作為營業外支出處理。
2、因公司技改等正常原因使原料不能滿足生產需要而銷售的收入,作其他業務收入處理。
3、正常的生產、試驗等廢料銷售收入,一般作其他業務收入或營業外收入處理,無明確、嚴格的規定,兩者都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不是工業企業的廢品收入,可作以下分錄:
借: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
如果是工業企業的廢品收入,可作以下分錄:
借: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
貸:其他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
并結轉成本
借:其他業務成本
貸:原材料
原材料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過加工改變其形態或性質并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購半成品,以及不構成產品實體但有助于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原材料具體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
原材料的日常收發及結存可以采用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原材料驗收入庫分錄
1、貨款已支付,發票賬單已到,材料已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如果貨款尚未支付,發票賬單已到,材料已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3、如果貨款尚未支付,發票賬單未到,材料已驗收入庫:
暫估入賬: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下月初用紅字編制會計分錄沖回:
借: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
貸:原材料
4、貨款已經支付,發票賬單已到,材料尚未驗收入庫:
借:在途物資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材料收到,并驗收入庫:
借:原材料
貸:在途物資
如果想學好CMA,必須把聽課和做題結合起來,以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對知識點的總結尤為重要,會計網為大家整理好生產預算的相關知識點。
CMA重要知識點之生產預算
1、根據第n期的銷量、期初和期末存貨量,第n期的預算產量(完工的產成品)
當期預算產量(完工)=(期末量-期初量)+當期預算銷量
2、根據第n期的產量、期初和期末的在產品數量,第n期的預算產量(開工投料的約當產量)
當期預算產量(開工)=(期末在產品量-期初在產品量)+當期預算產量(完工)
3、期末存貨量為下一期銷售量的X%,或期初存貨量為當期銷售量的X%,第n期的產量
當期預算產量=當期銷量+下期銷量*X%–當期銷量*X%=當期銷量×(1–X%)+下期銷量×X%
制造成本預算
材料采購量=預計生產量×每件產品需要的原材料數量+要求的期末原材料庫存一原材料的期初存貨
期初直接材料+當期采購數量-當期領用數量=期末直接材料
期初材料成本+當期采購成-當期領用成本=期末材料成本
生產中所需的直接人工工時數=預期產量*單位產品所需的直接人工工時數
直接人工成本的預算額=生產中所需的直接人工工時數*接人工工時的單位成本
當期銷貨成本預算
期初產成品+當期完工數量-當期銷售數量=期末產成品
期初產成品成本+當期完工產品成本-銷貨成本=期末產成品成本
生產預算相關例題
一個公司預計接下來兩個期間(期1和期2)的銷售量分別是20,000個和22,000個。公司在每個期末保持下一期銷售量15%的存貨。每個產品需要2個直接人工小時來完成,每小時工資$15。假設所有的存貨標準都是滿足的,期1的直接人工預算是多少?
A.$600,000
B.$609,000
C.$690,000
D.$699,000
【答案】B
【解析】期1必須生產的產品數量計算:預算的生產量=預算的銷售量+期末存貨量-期初存貨量20,000+3,300(22,000x15%)-3,000(20,000x15%)=20,300,因此直接人工預算是20,300x2小時x$15=$609,000
CMA備考需要一些專業指導,根據課程各個領域的表現,更好的準備備考,會計網小編整理了分步成本法的知識點提供給各位考生學習。
CMA必背知識點之分步成本法
分步成本法的定義:通過流程或部門來歸集產品或服務成本,成本按部門來歸集。
分步成本法的適用范圍:
適用于高度自動化或重復的生產流程,也適用于大量同質或近似的成本對象,如電子產品、煉油、油漆、面粉、糖果、橡膠、玻璃、食品加工、采礦、汽車生產線、塑料、制藥、造紙、木材加工、皮革制品、金屬制品、運動設備、水泥和制表業等。
需要將當期的總制造成本(期初在產品存貨以及當前發生的成本費用)在完工產品與期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以確定完工產品成本。
分步成本法與分批成本法的區別是什么?
大多數公司,尤其是兼有特制產品/服務和大規模生產的產品/服務時,均同時采用分批成本法和分步成本法。
約當產量的計算之完工率是什么?
由于轉換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費用)是均勻發生的,所以轉換成本的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率。
由于投料點與完工率并不一致,所以直接材料的約當產量取決于投料的方式
1、如果是連續投料,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率。
2、如果是一次性投料:
(1)期初投料,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
(2)投料點的完工率<期末在產品的完工率,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
(3)投料點的完工率>期末在產品的完工率,約當產量=0;
(4)期末投料,約當產量=0。
CMA考試有很多知識點和很多的問題,同時CMA考試也更加注重實踐,加權平均法和先進先出法是在實踐中使用較多的知識點。
CMA必背知識點之加權平均法和先進先出法
約當產量的計算
1、約當產量=當期完工數量+期末在產品的數量×當期期末完工率。
2、可能需要分別計算材料和轉換成本的期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成本分配
1、當期轉出產品的成本=當期轉出的數量×加權平均的單位成本。
2、期末在產品的成本=期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加權平均的單位成本。
3、可能需要分別計算材料和轉換成本的期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先進先出法之約當產量的計算
1、約當產量=加權平均的約當產量–期初在產品的約當產量=(當期完工數量+期末在產品的數量×當期期末完工率)–期初在產品的數量×上期期末完工率。
2、約當產量=期初在產品的數量×(1–上期期末完工率)+當期開工且完工的數量+期末在產品的數量×當期期末完工率。
3、可能需要分別計算材料和轉換成本的期初/期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成本分配
1、當期轉出產品的成本=期初在產品上期發生的成本+期初在產品在當期繼續加工的成本+當期開工且完工的成本。
2、期初在產品在當期繼續加工的成本=[期初在產品×(1–上期完工率)]×先進先出的單位成本。
可能需要分別計算材料和轉換成本的期初在產品本期完工的約當產量
1、當期投產且完工的成本=當期開工且完工的數量×先進先出的單位成本。
2、期末在產品的成本=期末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先進先出的單位成本。
3、可能需要分別計算材料和轉換成本的期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約當產量法注意點
在采用約當產量法計算單位成本(分配率)時,分子的待分配成本與分母的約當產量在范圍上必須保持一致:
加權平均法下的約當單位成本,是本期所有完工產品的單位成本。
先進先出法下的單位成本(分配率)=本期追加成本/(本期新增的)產品的約當產量
平行結轉分步法也被稱為不計算半成品成本的分步法。在平行結轉分步法下,半成品的成本并不會隨著半成品實實物的轉移而結轉。
平行結轉分步法的概念
平行結轉分步法是指各生產步驟只歸集計算本步驟直接發生的生產費用,不計算結轉本步驟所耗用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且各生產步驟分別與完工產品直接聯系,本步驟只提供在產品成本和加入最終產品成本的份額,平行獨立、互不影響地進行成本計算,平行地把份額計入完工產品成本。
平行結轉分步法的優缺點
優點:
1、各生產步驟月末可以同時進行成本計算,不必等待上一步驟半成品成本的結轉,從而加快了成本計算工作的速度,縮短了成本計算的時間;
2、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成本的構成,有助于進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缺點:半成品成本的結轉同其實物結轉相脫節,各步驟成本計算單上的月末在產品成本與實際結存在該步驟的在產品成本就不一致,因而,不利于加強對生產資金的管理。
平行結轉分步法的計算公式
平行結轉分步法約當產量計算:
某步驟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本步驟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后續步驟在產品數量×每件耗用本步驟完工半成品的數量。
在產品=該步驟狹義在產品+后續步驟狹義在產品
在平行結轉分步法中,“完工產品”指的是企業“最后完工的產成品”,某個步驟的“在產品”指的是“廣義在產品”,包括該步驟尚未加工完成的在產品和該步驟已完工但尚未最終完成的產品。
在平行結轉分步法中,計算某步驟的廣義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時,實際上計算的是“約當該步驟完工半成品”的數量,由于后面步驟的狹義在產品耗用的是該步驟的完工半成品,所以,計算該步驟的廣義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時,對于后面步驟的狹義在產品的數量,不用乘以其所在步驟的完工程度。
約當產量的計算公式為:某工序在產品的約當產量=該工序在產品數量×該工序在產品完工率。約當產量是指將月末在產品的數量,按照其完工的程度折算為相當于完工產品的產量。
約當產量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約當產量法是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計算方法,其適用于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末在產品數量的變化較大,產品成本中直接材料和各項加工費用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大的情況。
約當產量法指將月末實際結存的在產品數量,按其完工程度折算成相當于完工產品產量,再將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產量和在產品約當產量之間的比例進行分配,從而計算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的方法。采用約當產量法分配生產費用,關鍵在于準確確定在產品的完工程度,還應考慮原材料投入生產的方式。
約當產量法的完工程度怎么算?
約當產量法的完工程度的計算公式為:各工序在產品的完工程度=本工序投入的原材料累計消耗定額÷原材料的消耗定額合計。
在產品和完工產品是什么意思?
在產品是指原材料投入生產后,尚未最后完工的產品,具體包括制作過程中的在產品、已加工完成入庫但不能對外銷售的半成品。在產品不屬于會計科目,在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計入生產成本,期末通過存貨或庫存商品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應;完工產品是在一個企業內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按規定標準檢驗合格,并且可供銷售的產品,其屬于庫存商品科目。
當期損益包括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投資收益、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資產處置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以及所得稅費用。
當期損益解釋
當期損益是指當期和最終利潤直接相關的收益和支出,也是損益類科目的當期發生額,企業一般將收入與費用的差額作為當期損益,表示當期的凈利潤或者虧損。
“當期”衡量時間,一般以一個會計年度為一個期間,“損”指費用以及損失,“益”指收入及利得,“損益”可以理解為企業一定時期內的稅后凈利潤。
結轉當期損益分錄
1、結轉各項收入、利得類科目
借:主營業務收入
其他業務收入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投資收益
營業外收入
資產處置損益
貸:本年利潤
2、結轉各項費用、損失類科目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其他業務成本
稅金及附加
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資產減值損失
信用減值損失
營業外支出
經過上述結轉后,“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余額即為稅前會計利潤(利潤總額),借方余額即為虧損。
當期損益和投資收益區別
當期損益是指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財務成果,具體表現為利潤或虧損。當期損益中,包括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是指企業對外投資所得的收入(所發生的損失為負數),如企業對外投資取得股利收入、債券利息收入以及與其他單位聯營所分得的利潤等。
注會考試通過率是多少?注會考試的通過率,其實并不高,畢竟注會考試的難度很大,所以能夠通過注會考試的小伙伴其實并不多。小編整理了歷年注會考試的通過率數據情況,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直接戳下文了解。
一、注會考試通過率是多少?
注會考試通過率其實并沒有一個固定的數值,但是總的來說,注會整體考試的通過率并不高,專業階段考試的通過率數據約25%,綜合階段的考試通過率約70%。注冊會計師考試因專業階段考試科目很多,專業性較強,所以整體考試難度較大,考試的通過率也相對較低,注會綜合階段的考試難度相對較低,所以考試的通過率比較高。
二、注會考試科目搭配方案怎樣搭配?
不同基礎的考生,科目搭配的方案是不同的,合理搭配科目,可以提升我們整體的學習效率,并且能夠讓我們更快通過注會考試。小編根據注會考試科目的特點及不同考生的情況,整理了注會考試科目的搭配方案,大家可以參考。
1、有基礎也有時間的可以嘗試1年備考3科
第一年:會計+稅法+經濟法
第二年:審計+財管+戰略
2、在職0基礎的可以1年備考2科
第一年:會計+稅法
第二年:審計+戰略
第三年:財管+經濟法
三、注冊會計師各科目準備多久合適?
注冊會計師各科目的準備時間因個人情況而異,但一般來說,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1、會計:350-400小時。
2、審計:300-350小時。
3、財務成本管理:350-400小時。
4、稅法:250-300小時。
5、經濟法:200-250小時。
6、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150-200小時。
具體備考時間可以結合注冊會計師的考試大綱和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安排。同時,建議多做模擬題和真題,注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說明: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會計網注冊會計師考試頻道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單選題考察的是考生對單個知識點的熟悉程度,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排除法,先排除最不可能的選項,最后留下正確的選項,題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下面是一些財務管理的單選題習題,大家可以試著做做看 。
1. 假定某企業的權益資本與負債資本的比例為3:2,據此可斷定該企業()
A. 只存在經營風險
B. 經營風險大于財務風險
C. 經營風險小于財務風險
D. 同時存在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
【答案】D
【解析】根據權益資本和負債資本的比例可以看出企業存在負債,因此存在財務風險;只要企業經營,就存在經營風險。但是無法根據權益資本和負債資本的比例判斷出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誰大誰小。
2.某企業的研發部門在編制預算時認為,本部門的費用數額比較穩定,則該研發部門編制預算時可以采用()。
A.固定預算編制方法
B.彈性預算編制方法
C.增量預算編制方法
D.定期預算編制方法
【答案】A
【解析】固定預算編制方法,又稱靜態預算編制方法,是根據預算期內正常的、可實現的某一業務量水平為基礎來編制的預算。一般適用于固定費用或者數額比較穩定的預算項目。
3.甲企業A產品經過兩道工序加工完成。生產成本在完工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采用約當產量比例法。
2019年2月與A產品有關的資料如下:(1)A產品單位工時定額100小時,其中第一道工序60小時,第二道工序40小時,假定各工序內在產品完工程度平均為50%;(2)本月完工產成品600件。月末在產品數量為:第一道工序400件,第二道工序600件。
2019年2月在產品約當產量為()件。
A.120
B.1 000
C.480
D.600
【答案】D
【解析】在產品約當產量=60x50%:100x400+(60+40x50%)-100x600=6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