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存貨計量時,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發生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情況,應計入存貨跌價準備科目核算,相關會計分錄是什么?
期末存貨計量如何做賬?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準備
存貨成本:是指期末存貨實際的成本。
可變現資產凈值:是指在企業日常生活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完工時所發生的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進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存貨期末計價的會計分錄
存貨的期末計量,如果計算出企業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賬面資金成本,那么就涉及存貨跌價準備的核算。
1.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
存貨跌價準備通常應按單個存貨項目計提;數量多單價低的存貨也可以分類計提。
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準備
2.存貨跌價準備的轉回
當以前減記存貨價值的影響因素已經逐漸消失,減記的金額應當及時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
轉回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資產減值損失
3.存貨跌價準備的結轉
企業已計提存貨減值準備,部分存貨已售出的,企業在結轉成本的同時,應當同時結轉存貨減值準備。
結轉存貨跌價準備的會計分錄:
借:存貨跌價準備
貸:主營業務成本
在結轉時,需要按照比例計算。
存貨的期末余額計算公式為:“存貨”=“原材料”+“庫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資”+“周轉材料”+“材料采購”+“在途物資”+“發出商品”+“材料成本差異”(借方為加,貸方為減)-“存貨跌價準備”。
“存貨”項目應根據“材料采購”“原材料”“庫存商品”“周轉材料”“委托加工物資”“發出商品”“生產成本”“受托代銷商品”等科目的期末余額合計數,減去“受托代銷商品款”“存貨跌價準備”科目期末余額后的凈額填列。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以及庫存商品采用計劃成本核算或售價核算的企業,還應按加或減材料成本差異、商品進銷差價后的金額填列。
存貨余額如何理解
存貨包括主要包括成品(產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原材料、輔料、包裝物、在途物資、委托加工物資、存貨跌價準備等這些資產類科目。存貨余額即這些科目的月末賬面余額。
存貨期末計量原則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
存貨成本是指期末存貨的實際成本,若是采用計劃成本法、售價金額核算法等簡化核算方法,則成本應為調整后的實際成本。
存貨期末余額與實際存貨期末余額不一致的原因
存貨賬、實不符的原因一般為:
1、處理進銷存單據出錯;
2、賬實調整時數據出錯;
3、庫存匯總數據顯示的數據有誤;
4、涉及到庫存量變化的單據對應的相關參數設置不準確;
5、結賬年月設置或選擇錯誤;
6、毀損或丟失等;
存貨計量方法
存貨的計量包括初始計量,存貨的后續計量以及存貨的期末計量。存貨的后續計量中,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包括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
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持有的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等,均屬于存貨范疇,期末存貨具體如何計量?
期末存貨如何計量?
期末存貨的計量方法: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1)存貨成本:是指期末存貨的實際成本。
(2)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完工時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準備
存貨跌價準備是資產的備抵類科目,可以視為一個資產科目來理解,只不過這個資產類科目代表的是反向資產,即是資產的減項。存貨跌價準備賬戶用于核算企業提取的存貨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如由于存貨遭受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貨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應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差額提取,并計入存貨跌價損失。由于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原成本,而對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種穩健處理。
存貨的初始計量如何做會計分錄?
1、外購的存貨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等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加工取得的存貨: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等
貸:生產成本
3、投資者投入的存貨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等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實收資本
資本公積——資本溢價
為了更好地對存貨進行控制和管理,企業每到期末一般會對存貨進行清查,對于期末存貨計量,該如何做賬務處理?
期末存貨計量的會計分錄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存貨跌價準備
什么是存貨跌價準備?
存貨跌價準備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遇到一些原因,包括但不僅限于如存貨遭受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于成本等,使存貨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應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差額提取,并計入存貨跌價損失。
“存貨跌價準備”賬戶屬于資產類賬戶,其在貸方表示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意思是準備的增加;在借方表示準備的減少,期末存貨的可變現凈值增加了,需要轉回已計提的準備,沖減資產減值損失或者存貨處置以后結轉存貨跌價準備。
什么是資產減值損失?
資產減值損失是指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經過對資產的測試,判斷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而計提資產減值損失準備所確認的相應損失。
“資產減值損失”賬戶屬于損益類賬戶,借方代表損失的增加,貸方代表損失的減少,并且應當按照資產減值損失的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應該注意的是: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的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中級會計實務應該是大部分同學認為是三科中最難的一科了,不僅章節數比另外兩科多,而且內容也是錯綜復雜,不僅本科目知識點互通,跟經濟法和財務管理的知識點也有互通的地方,考驗考生們跨章節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于中級會計實務中存貨期末的計量原則和方法相關內容,快來一起看看吧!
一、存貨期末計量原則
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日常活動中,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
可變現凈值=售價-銷售費用-相關稅費-進一步加工成本
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凈值的,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計入當期損益。
二、存貨期末計量方法
(一)存貨減值跡象的判斷
存貨存在下列情況之一的,通常表明存貨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
1.該存貨的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無回升的希望;
2.企業使用該項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成本大于產品的銷售價格;
3.企業因產品更新換代,原有庫存原材料已不適應新產品的需要,而該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又低于其賬面成本;
4.因企業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過時或消費者偏好改變而使市場的需求發生變化,導致市場價格逐漸下跌;
5.其他足以證明該項存貨實質上已經發生減值的情形。
存貨存在下列情形之一,通常表明存貨的可變現凈值為零:
1.已霉爛變質的存貨;
2.已過期且無轉讓價值的存貨;
3.生產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4.其他足以證明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中級會計實務應該是大部分同學認為是三科中最難的一科了,不僅章節數比另外兩科多,而且內容也是錯綜復雜,不僅本科目知識點互通,跟經濟法和財務管理的知識點也有互通的地方,考驗考生們跨章節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于中級會計實務中存貨期末計量的相關內容,快來一起看看吧!
一、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鑿證據
1.原材料-取得的外來原始憑證
2.在產品-生產成本資料、生產成本賬簿記錄
3.產成品-產成品時長銷售價格、相同或類似產品市場銷售價格、銷售方提供的有關資料等
二、持有存貨的目的
持有存貨的目的主要為了出售或者繼續加工
三、在確定資產負債表日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時應當考慮哪些內容?
1.以資產負債表日取得最可靠的證據估計的售價為基礎并考慮持有存貨的目的;
2.資產負債表日后發生的事項為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狀況提供進一步證據,以表明資產負債表日存在的存貨價值發生變動的事項。
四、不同情況下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確定
(1)直接用于銷售的存貨(無合同):可變現凈值=預計售價-銷售費用-相關稅費
(2)用于出售的材料(無合同):可變現凈值=預計售價-銷售費用-相關稅費
(3)需要經過加工的材料存貨:可變現凈值=該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至完工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該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
(4)為執行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而持有的存貨:其可變現凈值應當以合同價格為基礎而不是估計售價,減去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確定。
如果企業持有的同一項存貨數量多于銷售合同或者勞務合同訂購的數量的,應當分別確定其可變現凈值,并與其相對應的成本進行比較,分別確定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或轉回金額。
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貨的可變現凈值,應當以一般銷售價格為基礎計算。
在注冊會計師考試里,存貨跌價準備的知識點也是常考的,一般是出現在選擇題里比較多,出現在綜合題的可能性不太大,我們今天就來說說期末存貨的計量也就是存貨跌價準備的知識點,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期末存貨的計量
在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該按照成本和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成本高于可變現凈值的,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并計入當期損益。
(二)案例分析
去年年初,A公司有甲材料30噸,每噸20萬元,材料用于加工乙產品,能生產10件乙產品,預計加工費用120萬元,銷售每件乙產品時預計銷售費用為5萬元,A公司已經簽訂了不可撤銷的出售合同出售乙產品給B公司,每件的銷售價格為40萬元,年末,甲材料的市場價為每噸36萬元,預計銷售每噸甲材料會發生0.4萬元銷售費用,計算一下A公司期末對于甲材料,應該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為多少萬元?
A:10萬元
B:20萬元
C:30萬元
D:40萬元
解析:
1、乙產品的成本為=30*20+120=720萬元
2、乙產品的可變現凈值=40*20-5*20=700萬元
3、乙產品的成本大于可變現凈值,說明乙產品發生了減值,同時也說明甲材料也發生了減值;
4、甲材料的成本為=30*20=600萬元
5、甲材料的可變現凈值=700-120=580萬元
6、甲材料計提減值準備=600-580=20萬元
所以此題的答案為B
期末存貨的計量考點,除了會考單選題之外,還可能會涉及相關的會計分錄,各位考生一定要多注意,想了解更多有關注冊會計師《會計》科目有關的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哦!
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的《會計》科目,可謂貫穿了整個注會考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材料存貨的期末計量知識點,材料存貨的期末價值應該怎么確定?有哪幾種方法?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材料存貨期末計量
應當以所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與成本的比較為基礎加以確定。
1、如果生產的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高于產成品的生產成本,材料應該按照成本計量;
2、如果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那么應按可變現凈值計量,按照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二)案例分析
甲公司主要生產A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生產A產品的主要材料是B,B材料屬于完全外購材料,在去年12月31日,甲公司財務報表中的B材料成本為5700萬元,要是將庫存的B材料全部加工為A產品,那么甲公司還需要發生成本1900萬元,預計加工好的A產品的售價為8000萬元,預計相關的銷售費用和稅費達400萬元,如果將庫存的B材料全部出售,那么價值能達到6000萬元,假設甲公司持有B材料的目的就是為了A產品的生產,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甲公司在對B材料進行期末可變現凈值計算,可變現凈值是多少萬元?
A:4600萬元
B:5600萬元
C:5700萬元
D:3700萬元
解析:B材料的可變現凈值為=(8000-400)-1900=5700萬元
(三)可變現凈值相關內容
1、產成品的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那么應按可變現凈值計量,按照差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損益類科目)
貸:存貨跌價準備
2、什么時候可變現凈值為零?
2.1、已經變質的存貨;
2.2、過期后沒有價值的存貨;
2.3、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的存貨;
以上就是有關材料存貨期末計量的一些內容,想了解更多注冊會計師的《會計》科目的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會計人員的工作是為企業處理各種數據,不論是稅務的內容處理還是賬務的內容處理,以及期末結轉的內容處理,都是會計工作人員需要不斷學習的內容。會計網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關于期末結轉損益分錄的知識點,希望能幫到你。
期末結轉損益就是期末要把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收入等,還有費用支出等這些科目都要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去。
本年利潤的會計分錄分以下四步:
1、先結轉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
借:其他業務收入
借:營業外收入
貸:本年利潤
2、結轉成本、費用和稅金: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貸: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其他業務支出
貸:營業費用
貸:管理費用
貸:財務費用
貸:營業外支出
貸:所得稅
3、結轉投資收益:
凈收益的:
借:投資收益
貸:本年利潤
凈損失的:
借:本年利潤
貸:投資收益
4、年度結轉利潤分配:
將本年的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結出的本年實現的凈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如果是虧損: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本年利潤
企業銷售貨物,到期末時一般會進行結轉成本處理,結轉成本時,應設置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核算,相應的會計分錄如何編制?
結轉銷售成本如何做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銷售貨物成本
貸:庫存商品
主營業務成本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營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企業應當設置“主營業務成本”科目,按主營業務的種類進行明細核算,用于核算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借記該科目,貸記“庫存商品”、“勞務成本”等科目。期末,將主營業務成本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借記“本年利潤”,貸記該科目,結轉后,“主營業務成本”科目無余額。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已驗收入庫,合乎標準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
銷售貨物會計分錄
銷售時:
借: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銷售成本怎么計算?
1、如果運用加權平均法,公式為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此方法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一般適用于經營品種較少,前后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2、如果運用個別計價法,公式為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
3、如果運用順算法,公式為銷售成本=銷售數量×進貨單價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此方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
期末損益結轉是企業會計人員在期末對本期發生的成本與費用進行的結轉處理,從而獲取本期利潤相關數據來對企業經營效果進行分析,那么期末損益結轉的會計分錄怎么做?
結轉本期損益的會計分錄
1、將本期各項收入及利得轉入本年利潤中
借:主營業務收入
其他業務收入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投資收益
營業外收入
資產處置損益
貸:本年利潤
2、將本期各項費用、損失類科目結轉進本年利潤中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其他業務成本
稅金及附加
銷售費用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資產減值損失
信用減值損失
營業外支出
經過上述結轉后,“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余額即為稅前會計利潤(利潤總額),借方余額即為虧損。
什么是損益?
會計中講的損益是指收入和費用,包含在會計的損益類賬戶中。損益類科目,是會計科目的一種,這類科目是為核算“本年利潤”服務的,具體包括收入類科目、費用類科目;在期末(月末、季末、年末)這類科目累計余額需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結轉后這些賬戶的余額應為零。損益類科目是指核算企業取得的收入和發生的成本費用的科目,它具體包括:
1、收入類科目: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
2、費用類科目: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資產減值損失、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所得稅費用等;
3、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營業外收入;
4、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營業外支出。
期末留抵稅額也是很多會計人需要了解的知識點,畢竟日常工作都是在和稅賬打交道,如果你對這部分內容不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關于期末留抵稅額
期末的留抵的進項稅額也就是指本期的銷項稅額小,進項稅額大,兩者抵消后進項稅仍然大于銷項稅,這就是期末留抵的進項稅額,該項目不用任何賬務處理,就在進項稅的借方保留就可以
期末留抵稅額的相關會計分錄
1、掛賬留抵時
借:應交稅費——增值稅留抵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2、通過貨物和勞務銷項稅額占比計算,允許抵扣的部分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交稅費——增值稅留抵稅額
留抵稅額可以一直留抵嗎?
根據新修訂的《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四條的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后的余額,因當期銷項稅額小于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進項稅額抵扣沒有期限規定,當期沒有抵扣完,可以在下一期繼續抵扣。如果企業直到注銷都沒有抵扣完,可以將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轉入存貨成本,在清算所得稅時扣除
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是: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知識拓展
1、本月進項有留抵,賬務不必作多交增值稅處理,僅是賬務的處理的話.則不用處理進項稅
2、留抵稅金是累計的,可以用以后月份的銷項稅額進行抵扣,沒有時間的限制
3、已認證的進項稅沒發生銷項稅,是可以留抵到下個月用銷項稅減去前一個月的進項稅合計
以上即是有關期末留抵稅額相關的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會計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期末需要對增值稅的內容進行結轉,這時候該如何做賬務處理呢?為了讓各位會計人員能夠全面的了解期末結轉以及增值稅處理的內容,會計網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了以下有關內容,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期末增值稅結轉的會計分錄
“應交增值稅”科目,每月的明細科目借貸方余額可不結平,但在年底必須要結平各明細科目。
結轉進項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
結轉銷項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根據“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科目差值,轉入“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借或貸。若“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借方有余額為有留的進項稅;若貸方有余額,則為應交的稅費。
實際交納時: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小規模納稅人需要結轉增值稅嗎?
結轉增值稅就是年末的時候把增值稅下三級科目結平,一般納稅人如果平時沒有結轉,就需要年末進行結轉。對于小規模納稅人來說。在上繳增值稅時,應按實際繳納的稅款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不用設置增值稅明細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