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做一次所得稅匯算清繳,如何列報遞延所得稅,為什么要列報遞延所得稅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所得稅的列報,最常見的,就是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但這并不是所得稅的全部,細分下來所得稅還包括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
什么是當期所得稅呢?當期所得稅是當期實現的利潤,是在經過納稅調整后乘以適用利率得到的,用大白話說呢,就是一年掙下來的利潤有多少是要上繳的所得稅費用。
接下來的這個就比較難了,很多會計人都很頭疼,就是遞延所得稅費用,小編科普一下什么是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是因稅務處理的不同引起的暫時性差異,被稅務局認可且未來的差異是可以轉回的,可以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費用。
一般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的就是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
但是小編這么說,還是有很多會計人問,為什么我做了這么久的會計,還沒有遇到遞延所得稅呢?
如果是還沒適用最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公司,是不會遇到的,因為不是國家強制性一定要用的。
但小編覺得也有可能是因為遞延所得稅的影響比較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計,但最重要的原因小編還是猜因為遞延所得稅太難了,不會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小編不是故意要笑這么大聲的。
最重要的問題要來了,怎么做好所得稅的列報呢?大家可以參考上市公司的披露標準:
1、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暫時性差異項目、金額,對應確認遞延所得稅的金額;
2、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明細—項目、金額
3、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虧損到期的年度
為什么要做所得稅的列報,其實是為了下一步的所得稅的核算,上市公司列報中的標準,也就是怎么區分哪些是需要確認遞延所得稅,哪些是不需要的。
一般做完所得稅的列報,接下來就是要做核算方面的工作了,對于列報里需要考慮得遞延所得稅方面的內容,哪些是需要做確認的哪些是不用做確認的,了解清楚后,就可以開始做核算了,所得稅的核算的,總結起來分四步,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哪些稅務會產生暫時性的差異?
1、資產減值準備
2、發生虧損
3、預計負債
4、長期資產折舊的方式、年限勛在差異
5、不允許預提的職工薪酬
以上只是一部分會造成暫時性差異的一些業務。
(二)暫時性差異是否可以轉回?
大家在確認是否可以轉回的時候要注意一個問題,例如:常年虧損的公司,并且預計未來5年內都無法盈利,虧損的資金也無法轉回來的;還有一種,常年虧損的公司,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在稅法規定的5年內,也無法轉回來。所以,只有可以轉回的暫時性差異,才可以確認為遞延所得稅,不能轉回的不能確認。
(三)確認遞延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期末數=暫時性差異金額*稅率
遞延所得稅費用確認數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數-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數
遞延所得稅負債同理。
(四)處理未能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明細
一般來說,不能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的通常是虧損無法轉回的無法彌補的公司,這就需要對不能確認為遞延所得稅的對應項目進行處理。
以上就是核算遞延所得稅的四部曲,大家都看懂了嗎?
每股收益列報主要是在財務報表分析中會運用到的知識點,那么大家知道每股收益列報的知識點包括哪些內容嗎?接下來我們以一道例題說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每股收益的列報包括的內容
1、重新計算
1.1、派發股票股利、公積金轉增資本、拆股和并股;
1.2、配股
1.3、以前年度損益的追溯調整
2、列報
2.1、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
2.2、列報期間不具有稀釋性,以后期間可能具有稀釋性的普通股
2.3、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準報出日之間,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或者潛在股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
(二)案例分析
甲公司在去年和今年的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3530萬元和4380萬元,去年1月1日,甲公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為2020萬股,去年7月1日,甲公司按照每股12元的市場價格發行普通股520萬股,今年4月1日,甲公司以去年12月31日股份總額為2500萬股為基數,每10股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2股,在不考慮其他的因素的情況下,甲公司在今年利潤表中列報的去年的基本每股收益為多少?
A:1.88元
B:1.86元
C:1.84元
D:1.87元
解析:
在今年利潤表中列報的去年的基本每股收益為=3530/{2020+520*6/12}*1.2=1.86元/股
每股收益的計算其實是比較復雜的,要考慮其中的很多問題,除了基本的每股收益還有稀釋每股收益,有的公司還有復雜的股權結構,計算比較復雜的每股收益的時候,應該按照有關部門的規定執行,沒有相關規定的,應參照國際慣例指標。
想了解更多有關注冊會計師《會計》科目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哦!
注冊會計師《會計》科目考試中,也會涉及利潤表的列報,可能還會涉及到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的列報,而且是有關于企業所得稅,今天小編就以一道例題來說明,企業所得稅的在利潤表的列報是怎么樣的,會出現哪些情況?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利潤表的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一般不等于當期應交所得稅,可能會存在暫時性差異,所以會涉及到納稅調增調減,還有相關的遞延所得稅,所得稅費用等于當期所得稅加上遞延所得稅費用。
(二)案例分析
A公司以2000萬元(不含稅)購入一臺環保設備,并在當月投入使用,按照企業所得稅稅法規定,A公司對環保設備投資額的10%可以在當年應納稅額中抵免,3年后,A公司實現利潤總額為2000萬元,假定A公司未來5年內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額來抵扣可抵扣的稅款,那么A公司在3年后的利潤表中應該填列的所得稅費用為多少?
A:0萬元
B:125萬元
C:250萬元
D:500萬元
解析:
1、這道題會計上的做法按照當年的金額計提折舊,但是稅法上按照投資金額的10%稅前扣除,產生了暫時性差異;
2、暫時性差異不影響所得稅費用的金額,當年所得稅費用列報金額為2000*25%=500萬元
所以這道題的答案為D
有些會計人不懂得有關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問題,有關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問題,你都知道嗎?
其他綜合收益在報表中是如何體現的?怎么填列?其他綜合收益在資產負債表中是所有者權益的構成部分。下面具體來看看吧!
其他綜合收益在報表中是如何體現的?怎么填列?
需要在財務報表中列示。具體如下:
1、其他綜合收益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列報
其他綜合收益在資產負債表中是采用總額列報的方式進行列報的,是搜有著權益的構成部分。列示的時候,不用按照明細子目,但是所列示的總額是以扣除所得稅影響后的金額為根據。
2、其他綜合收益在利潤表中的列報
其他綜合收益在利潤表中的列報,是按照前述其他收益的大類項下分子項目進行列示。格式根據利潤表的多步式,實行分類列報。
3、其他綜合收益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的列報
其他綜合收益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的列報,是按照總額而進行的。
其他綜合收益明細科目介紹
其他綜合收益明細科目包括,因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而形成的利得和損失;權益法之下被投資單位其他所有權益變動而形成的利得及損失;因可供出售外幣非貨幣性項目的匯兌差額而形成的利得和損失;因金融資產的重分類而形成的利得與損失,套期保值而形成的利得和損失;與計入所有者權益項目相關的所得稅影響而形成的利得和損失;因存貨或者自用房地產轉換為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而形成的利得和損失。
企業對利潤表進行編制的時候,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應該怎么做會計處理?應當在利潤表“其他綜合收益”項目和“綜合收益總額”項目之下對"每股收益"項目進行增列。除此之外,應當在"綜合收益總額"項目下對 "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綜合收益總額"項目和"歸屬于少數股東的綜合收益總額"項目進行單獨列示。
我們都知道會計有四大財務報表,編制企業財務報表是會計的一項重要工作。今天會計網就為大家整理了企業編制財務報表的基本要求,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企業財務報表包括哪些?
說到財務報表,我們經常會提到“四表一注”,“四表”指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一注”指財務報表附注。
企業編制財務報表的基本要求
為了能夠發揮財務報表的作用,編制的財務報表必須保證質量,符合以下的基本要求。
1.持續經營原則
企業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基礎,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編制財務報表不再合理的,企業應當采用其他基礎編制財務報表,并在附注中披露這一事實。
2.公允列報原則
企業在列報財務報表時,應嚴格遵循根據實際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其他各項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確認和計量,如實反映企業的交易與其他經濟事項,真實而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企業不應以附注披露代替確認和計量。
3.權責發生制原則
企業列報的財務報表,除現金流量表外應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編制財務報表。
4.信息列報的一致性原則
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應當在各個會計期間保持一致,除會計準則要求改變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或企業經營業務的性質發生重大變化后,變更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外,不得隨意變更。
5.重要性原則
企業財務報表某項目的省略或錯報會影響使用者據此做出經濟決策的,該項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應當根據企業所處環境,從項目的性質和金額大小兩方面予以判斷。性質或功能不同的項目,應當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但不具有重要性的項目除外。性質或功能類似的項目,其所屬類別具有重要性的,應當按其類別在財務報表中單獨列報。
6.抵消原則
企業財務報表中的資產項目和負債項目的金額、收入項目和費用項目的金額不得相互抵銷,但其他會計準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7.信息列報的可比性原則
企業當期財務報表的列報,至少應當提供所有列報項目上一可比會計期間的比較數據,以及與理解當期財務報表相關的說明,但其他會計準則另有規定的除外。
8.財務報表表首列報要求
企業應當在財務報表的顯著位置至少披露:編報企業的名稱、資產負債表日或財務報表涵蓋的會計期間、人民幣金額單位以及財務報表是合并財務報表的,應當予以標明。
9.報告期間
企業至少應當按年編制財務報表。年度財務報表涵蓋的期間短于一年的,應當披露年度財務報表的涵蓋期間,以及短于一年的原因。
一般來說,發現以前年度有記錯的賬,如果是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調整錯誤;如果是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可以直接在發現錯誤的當期調整錯誤。
調整以前年度錯賬的方法
調整以前年度錯賬,可以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差錯。追溯重述法是一種在發現前期差錯時,視同該項前期差錯從未發生過,從而對財務報表相關項目進行更正的方法。
調整以前年度錯賬時,如果是不重要的差錯,企業不需調整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但應調整發現當期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屬于影響損益的,應直接計入本期與上期相同的凈損益項目;屬于不影響損益的,應調整本期與前期相同的相關項目。
如果是重要的前期差錯,企業應當在其發現當期的財務報表中,調整前期比較數據。追溯重述差錯發生期間列報的前期比較金額,如果前期差錯發生在列報的最早前期之前,則追溯重述列報的最早前期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
調整以前年度錯賬的會計處理
1、涉及損益的,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費用增加、收入減少→利潤減少,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費用減少、收入增加→利潤增加,貸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最后將凈利潤的影響數轉至“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中,然后相應地調整“盈余公積”。
2、所得稅費用
①與稅法規定一致:會計差錯使利潤增加時,調增所得稅費用: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會計差錯使利潤減少時,調減所得稅費用: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②與稅法規定不一致存在暫時性差異的
會計差錯使利潤增加時,調增所得稅費用: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
會計差錯使利潤減少時,調減所得稅費用: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調整財務報表相關項目:
資產負債表:調整發現當年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余額;
利潤表:調整發現當年報表相關項目的“上年金額”欄。
納稅人當期增值稅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的情況下,就會產生留抵稅額。留抵稅額退回怎么做會計分錄?現金流量表如何列報?就以上問題,本文將做詳細解答。
留抵稅額退回會計分錄
可以分為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來寫:
1、進項稅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應付賬款
2、銷項稅
借:銀行存款 /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稅局退留抵稅額如何填寫流量現金表?
企業在收到退還的增值稅期末留抵稅額時,在現金流量表里面的“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欄目中填列,一般不在“收到的稅費返還”欄目中填列。
上其留抵稅額怎么做賬?
企業有留抵稅額,余額在借方,不需要做會計分錄。余額在貸方,說明企業需要交納增值稅。會計分錄為: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 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下月初交納增值稅時分錄: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留抵稅額是什么?
留抵稅額是指納稅人計算應納稅額過程中,如果出現當期銷項稅額小于當期進項稅額的情況,則對于不足抵扣的部分,可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取得的財政撥款、財政貼息、稅收返還及無償劃撥非貨幣性資產均屬于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會計分錄怎么做?本文就針對該問題做詳細解答。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會計處理
1、補償以后期間的成本費用或損失: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應付款/遞延收益
在以后成本費用或損失發生的期間分攤遞延收益:
借:遞延收益
貸:其他收益(總額法)
生產成本/管理費用等(凈額法)
2、補償已經發生的成本費用或損失: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總額法)
生產成本/管理費用等(凈額法)
政府補助是什么?
政府補助是指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主要形式體現為無償撥款、財政貼息、稅收返還及無償給予非貨幣性資產。主要特征為無償性,來源于政府的一種經濟資源。具體可以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企業取得的、用于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等。
政府補助在利潤表上如何列示?
1、對于總額法核算的政府補助,應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通過“其他收益”項目單獨列報;
2、在營業外收支項目中,對與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進行列報;
3、在相關成本費用項目中反映由凈額法核算沖減相關成本費用的政府補助。
教育培訓機構在運營過程中,取得的營業收入,應該如何確認收入?相關的會計分錄是什么?
答:對于教育培訓機構而言,如每次只收取本會計期間的收入的,可以在收到收入之時確認收入,并核算對應的稅費。如果企業一次性收取超過一個會計期間的收入,則應該在收到款項時,計入到預收賬款科目,然后在受益期間內進行攤銷。
相關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貸:預收賬款
攤銷時:
借:預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預收賬款是什么?
預收賬款是指企業向購貨方預收的購貨訂金或部分貨款。企業預收的貨款待實際出售商品、產品或者提供勞務時再行沖減。預收賬款是以買賣雙方協議或合同為依據,由購貨方預先支付一部分(或全部) 貨款給供應方而發生的一項負債,這項負債要用以后的商品或勞務來償付。
1.“預收賬款”的雙重性。
企業在收到預收款項時,先列入“預收賬款”的貸方,此時該項目表現為一項負債;等到企業發出商品時,按總的價稅款列入“預收賬款”的借方,由于預收款會小于實際價稅款,在企業發出商品后“預收賬款”的余額一般為借方,其本質為應收的性質,等同于“應收賬款”。在期末列報時,如果截止期末“預收賬款”為借方余額則應列入應收賬款項,如為貸方余額則列入預收賬款項。如果企業在預收賬款業務不多時,可用“應收賬款”來代替,其列報方式等同。
2.“預收賬款”的列報方法
根據“應收賬款”和“預收賬款”明細賬的借方余額之和記入“應收賬款”項,而根據明細賬的貸方余額之和記入“預收賬款”項。
財務報告反映了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編寫財務報告時,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財務報告編寫需要注意什么?
財務報告編寫時需要注意:
1.持續經營原則:
企業應當以持續經營為基礎,以持續經營為基礎編財務報表不再合理的,企業應當采用其他基礎編財務報表,并在附注中披露這一事實。
2.公允列報原則:
企業在列報財務報表時,應嚴格遵循根據實際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其他各項會計準則的規定進行確認和計量,如實反映企業的交易與其他經濟事項,真實而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企業不應以附注披露代替確認和計量。
3.權責發生原則:
企業列報的財務報表,除現金流量表外應按權責發生原則編財務報表。
4.信息列報的一致性原則:
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應當在各個會計期間保持一致,除會計準則要求改變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或企業經營業務的性質發生重大變化后,變更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外,不得隨意變更。
企業財務報告的組成內容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新的會計準則要求在年報中披露)、附表及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企業財務報告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書面文件,編制財務報告的目的是為了向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政府部門及其他機構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信息,以有利于正確地進行經濟決策。
三大財務報表的編制方法
1、資產負債表的編制方法
首先準備好表格,在表頭將公司名稱和時間等基本信心填寫好,根據準備好的項目匯總表,包括資產項目、負債項目和所有者權益項目,按照表格順序填入,需要計算的,則根據會計等式將其計算好后,再填入表格。
2、利潤表的編制方法
利潤表包括表首和正表兩部分,填表方法和填資產負債表的方法大概一致,只需將資產負債表上已經計算好的數據填入表格即可,若在資產負債表上沒有列出,則需要另外計算。主要反映企業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收入與成本,得出營業利潤,最后得出凈利潤。
3、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填表方法和填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的方法一樣,而且有的數據可能根據填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的的數據來填寫。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報表,其中列報的其他收益項目,主要包括什么內容?
利潤表中其他收益包括哪些?
其他收益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在該項目中反映。該科目專門用于核算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但不宜確認收入或沖減成本費用的政府補助。
其他收益的會計分錄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
總額法:
收到的時候:
借:銀行存款
貸:遞延收益
借:固定資產
貸:銀行存款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
借:遞延收益
貸:其他收益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
用于補償企業已經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或者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沖減相關成本。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收益
管理費用
企業發生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企業打算且持有到期的債權證券,應在長期資產中列報。對于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應怎么做會計分錄?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分錄
資產負債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資發生減值的,按應減記的金額,做如下分錄,
借:資產減值損失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
已計提減值準備的持有至到期投資價值以后又得以恢復,應在原已計提的減值準備金額內,按恢復增加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已計提但尚未轉銷的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
企業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會計分錄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面值)
應收利息(實際支付的款項中包含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差額,也可能在貸方)
貸:銀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資指的是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確定,且企業有明確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產。企業在持有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會計期間,應當按照攤余成本對持有至到期投資進行計量。
持有至到期投資屬于資產類會計科目。列示在資產負債表的非流動資產下。 非流動資產是指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應收款、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長期待攤費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
固定資產是企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固定資產的增加或減少一定會對企業的資產總額造成影響,那么固定資產原值增加的賬務處理要怎么做?
固定資產原值增加的會計分錄
增加固定資產初始價值,屬于會計估計變更,應使用追溯法調整。采用追溯調整法時,將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調整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和列報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較數據也應當一并調整。
首先,將期初固定資產原值調整到估值:
借:固定資產(增加的價值)
貸:資本公積
同時調整應計提的折舊(因固定資產原值調整而增加的累計折舊):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是什么?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公司購進的固定資產,應按月計提折舊。當固定資產拆分減少時,應設置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核算,相應的會計分錄該如何編制?
固定資產拆分減少分錄處理
固定資產價值減少,實物數量不變,可以通過折舊進行。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累計折舊”賬戶屬于資產類的備抵調整賬戶,其結構與一般資產賬戶的結構剛好相反。
“固定資產清理”是指企業因出售、報廢和毀損等原因轉入清理的固定資產價值及其在清理過程中所發生的清理費用和清理收入等。固定資產清理借方表示固定資產轉入清理的凈值和清理過程中發生的費用。貸方表示出售固定資產的取得的價款、殘料價值和變價收入。
固定資產原值增加累計折舊會計分錄
增加固定資產初始價值,屬于會計估計變更,應使用追溯法調整。采用追溯調整法時,將會計政策變更累積影響數調整列報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關項目的期初余額和列報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較數據也應當一并調整。
首先,將期初固定資產原值調整到估值,
借:固定資產(增加的價值)
貸:資本公積
同時調整應計提的折舊(因固定資產原值調整而增加的累計折舊)
借:管理費用
貸:累計折舊
會計做賬一般是從填制憑證開始到編制報表結束的一整個過程,是會計人員的基本技能,相關的流程包括哪些?
會計做賬流程
1、根據出納轉過來的各種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后,編制記賬憑證。
2、根據記賬憑證登記各種明細分類賬。
3、月末作計提、攤銷、結轉記賬憑證,對所有記賬憑證進行匯總,編制記賬憑證匯總表,根據記賬憑證匯總表登記總賬。
4、結賬、對賬。做到賬證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5、編制會計報表,做到數字準確、內容完整,并進行分析說明。
6、將記賬憑證裝訂成冊,妥善保管。
在會計做賬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1、每月的月底結賬之前,會計人員需要把原始憑證粘在黏貼單上;
2、在憑證上面,會計人員如果做錯了,就要重新做一份憑證,憑證上一般不可以出現紅色的痕跡;
3、會計人員應該以公司的持續經營為基礎編制財務報表;
4、會計人員列報的財務報表,除了現金流量表以外,應該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編制財務報表;
5、會計人員對干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應該在各個會計期間保持一致,除了會計準則要求改變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或者公司經營業務的性質發生重大變化后,變更財務報表項目的列報能夠提供更可靠,更相關的會計信息外,不能隨意變更。
債券是政府、企業、銀行等債務人為籌集資金,按照法定程序發行并向債權人承諾于指定日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企業購買債券時,如何寫會計分錄?
企業購買債券的會計分錄
購入債券編寫會計分錄時,根據購買的目的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短期購買賺差價,會計分錄為: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
貸:其他貨幣資金或銀行存款。
2、持有至到期日,獲得利息,會計分錄為: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
貸:其他貨幣資金或銀行存款
3、持有目的不明確,會計分錄為: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貸:其他貨幣資金或銀行存款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核算
持有至到期投資是指企業打算并且能夠持有到期的債權證券。如果這些證券在一年或企業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到期,那么它們應在流動資產中列報;如果到期時間超過一年或一年以上的一個營業周期,那么持有至到期投資應在長期資產中列報。所有持有至到期投資在購入時都要以成本入賬利息收入則要在賺得時入賬。
企業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通過“持有至到期投資”科目核算。本科目可按持有至到期投資的類別和品種,分別“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等進行明細核算。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
審計認定可以分為與所審計期間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認定;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與列報和披露相關的認定。具體包括發生、完整性、準確性、分類與截止、存在、完整性、權利與義務、計價與分攤、準確性和計價等。
審計認定包括什么內容?
審計認定可以分為與所審計期間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認定;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與列報和披露相關的認定。與所審計期間各類交易和事項相關的認定包括發生、完整性、準確性、分類與截止;與期末賬戶余額相關的認定包括存在、完整性、權利與義務、計價與分攤;與列報和披露相關的認定包括發生以及權利和義務、完整性、分類和可理解性、準確性和計價。
審計認定具體怎么理解?
審計師對審計期間的各類交易和事項運用的認定通常分為五種:
1、發生:記錄的交易和事項已發生且與被審計單位有關;
2、完整性:所有應記錄的交易和事項都已記錄完整;
3、準確性:與交易和事項有關的金額及其他數據都已恰當記錄;
4、分類:交易和事項已記錄在正確的賬戶;
5、截止:交易和事項已記錄在正確的會計期間。
審計師對期末賬戶余額運用的認定通常分為四種:
1、存在:資產、負債與所有者權益是真實存在的;
2、完整性:所有應記錄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都已記錄完整;
3、權利和義務:被審計單位擁有或控制資產的權利,負債是被審計單位的義務;
4、計價和分攤: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都已恰當的金額反映在財務報表中,之后的計價或分攤調整已恰當記錄。
審計師對列報與披露運用的認定通常分為四種:
1、發生及權利和義務:披露的交易、事項和其他情況已發生且與被審計單位有關;
2、完整性:所有應包括在財務報表中的披露都已包括;
3、準確性和計價:財務信息與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金額準確;
4、分類和可理解性:財務信息已被恰當地列報和描述,披露內容表述清楚,易于理解。
審計認定的層次有哪些?
審計認定指管理層對財務報表組成要素的確認、計量和列報作出明確或隱含的表達,對企業的經濟活動的認定按既定的標準進行的重認定,認定可以分為財務報表層次與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兩個層次。
發生和存在認定的區別是什么?
發生認定針對交易和事項,主要與利潤表項目有關,例如虛增收入,違反了與收入相關的發生認定;存在認定針對的是期末賬戶余額,主要與資產負債表項目有關,如虛構應收賬款,則違反了與應收賬款有關的存在認定。
列報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方法有兩種:直接法和間接法,具體如下: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列報方法
在直接法下,一般是以利潤表中的營業收入為起算點,調節與經營活動有關的項目的增減變動,然后計算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在間接法下,將凈利潤調節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實際上就是將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的凈利潤調整為現金凈流入,并剔除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對現金流量的影響。
采用直接法編報的現金流量表,便于分析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的來源和用途,以預測企業現金流量的未來前景;采用間接法編報的現金流量表,便于將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進行比較,以了解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差異的原因,從現金流量的角度分析凈利潤的質量。
所以,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采用直接法編報現金流量表,同時要求在附注中提供以凈利潤為基礎調節到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信息。在我國,現金流量表補充資料應采用間接法反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情況,以對現金流量表中采用直接法反映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進行核對和補充說明。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主要內容
在現金流量表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包括:
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②收到的稅費返還;
③收到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④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
⑤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
⑥支付的各項稅費;
⑦支付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合理性分析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對企業運營現金的流動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確保企業現金充足和穩健的關鍵指標。而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合理性在于經營活動凈流量金額為正,且金額越大越好。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有三種狀態,即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正數、為負數,以及等于零。不同的狀態對企業的現金流和運營資金產生的影響也不同
1、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正數。也就是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入量大于經營性現金流出量,這說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的能還是比較強的,基本可以滿足企業的資金周轉需要。
但是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正,還不能說明企業現金的支付能力很強,還要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作比較,另外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還消耗了固定資產折舊和無形資產攤銷等非付現的成本,也就是說,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應能補償經營中的非付現成本,以便為企業未來的設備等固定資產購置提供資金保障。否則很難保證企業的持續運營和發展。當然,反之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會持續確保企業運營資金和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2、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零。也就是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入量等于現金流出量,如果企業賬面有凈利潤,那么公司實現的利潤真的就是賬面利潤,也可能存在虛假的成分,另外也說明企業的現金能夠滿足日常經營需要,但當企業經營出現困難時,企業的現金就會面臨較大的問題,且持續出現這種狀況,其經營活動現金流的質量較差。
3、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為負。說明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流入量小于經營活動現金流出量。這種狀況如果的常態化,那么企業的現金會非常緊張,且企業的現金流入更多的是依賴外部資金。此時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不足以維持企業日常所需要資金的支付。
如果企業處于初創階段,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很少或沒有經營現金流入,則是正常狀態,但進入正常經營過程后,還持續出現這種情況,就說明企業的經營狀況較差,企業將會面臨嚴重的資金斷裂的風險。
具體審計目標包括一般審計目標和個別審計目標。一般審計目標是進行相關項目審計時均應達到的目標;個別審計目標是按每個審計項目分別確定的目標,只適用于特定的審計項目,具體如下:
審計具體目標包括哪些
財務審計項目而言,一般審計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總體合理性:記錄或列報的金額在總體上的正確性程度。通常是指審計人員使用分析性復核方法或實施適當的審計程序后對被審計單位所記錄或列報的金額在總體上的正確性程度所做的估計。
2.真實性:記錄或列報的金額是實際存在或發生的。(沒多計)
3.完整性:實際存在或發生的金額均已記錄或列報。(沒少計)
4.權利和義務:記錄或列報的金額確屬本單位所有或所欠。
5.計價正確性:記錄或列報的金額經過正確的計量、計算與分攤。(金額沒錯)
6.截止期正確性:各類業務記錄于正確的會計期間。(時間沒錯)
7.過賬和匯總正確性:記錄或列報的金額經過正確的過賬和匯總,勾稽關系正確。
8.分類正確性:各類業務記錄于恰當的賬戶,列報的金額經過恰當的分類和描述。(科目、報表項目沒錯)
9.披露正確性:財務報表正確反映了記錄的金額和有關的披露要求。
10.合法性:記錄的各類業務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審計目標解釋
審計目標是指人們通過審計實踐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理想境界或最終結果,或者說是指審計活動的目的與要求。
審計目標可分為審計總體目標和審計具體目標兩個層次。審計總體目標就是被評價的受托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審計具體目標是審計總體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
審計總體目標
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準則第1101號一一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標和審計工作的基本要求》規定:在執行財務報表審計工作時,注冊會計師的總體目標是:
(一)對財務報表整體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錯誤導致的重大錯報獲取合理保證,使得注冊會計師能夠對財務報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適用的財務報告編制基礎編制發表審計意見;
(二)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根據審計結果對財務報表出具審計報告,并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