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會計成本計價方法,是《初級會計實務》科目中的重要知識點之一。初級會計中,成本計價方法主要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這三種,考生應當注意區分,在考試中時常會遇到相關問題。
初級會計成本計價方法的分類
1、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由于品種法不需要按批計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驟來計算半成品成本,因而這種成本計算方法比較簡單。品種法主要適用于大批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采掘等。或者雖屬于多步驟生產,但不要求計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業,如小水泥、制磚等。
2、分批法,是以產品的批次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主要適用于單件和小批的多步驟生產。如重型機床、船舶、精密儀器和專用設備等。
3、分步法,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適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機械、紡織、造紙等。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計算成本,并且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初級會計確定成本計價方法時應考慮的因素
1、存貨的特點及其管理要求。企業應當根據各類存貨的實物流轉方式、企業管理的要求、存貨性質等實際情況,合理地確定存貨計價方法;
2、存貨計價方法對企業財務的影響。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會直接影響期末存貨價值的確定和銷售成本的計算,進而對企業的利潤、稅收負擔、現金流量、財務比率等產生影響。
合理進行成本計價的重要性
合理進行成本計價,有助于構建全面的企業成本管理思維,尋求改善企業成本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跳出傳統的成本控制框架,從公司整體經營的視角,更宏觀地分析并控制成本;有助于掌握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及各自的優缺點,根據情況的變化改良現有的核算體系;有助于掌握成本分析的主要方法,為決策者提供關鍵有效的成本數字支持。
中級會計存貨計價方法有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是制訂企業會計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將會導致不同的報告利潤和存貨估價,并對企業的稅收負擔、現金流量產生影響。
存貨計價方法的具體含義
1、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貨先發出或先收到的存貨先耗用,并根據這種假定的存貨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2、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根據期初存貨結余和本期收入存貨的數量及進價成本,期末一次計算存貨的本月加權平均單價,作為計算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結存價值的單價,以求得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結存存貨價值的一種方法。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每次收貨后,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價或成本的一種方法。
4、個別計價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各該次(批)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
在確定存貸計價的方法時,堅持什么標準?
1、以歷史成本為基礎。
2、堅持客觀性原則,如實反映銷售成本與期末存貨。
3、堅持謹慎性原則,保證企業所有者和潛在投資者作出決策時,盡可能規避風險,使風險收益最大化。
存貨的計價方法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具體如下:
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庫的存貨先發出”,并根據這種假定的成本流轉次序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貨以后,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計算方法。
①存貨的移動平均單位成本=(本次進貨之前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之前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的數量)
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的數量×移動平均單位成本
③月末庫存存貨的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月末存貨的移動平均單位成本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①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本月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
②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③本月月末庫存存貨的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其特征是注重所發出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之間的聯系,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存貨特點
1、與無形資產相比,存貨是一種有形資產,與存貨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存貨作為資產的組成部分,要能夠對其成本進行可靠的計量。
2、存貨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在企業中存貨往往處于不斷銷售、消費、購買或更換的過程中,具有流動性快、流動性明顯的特點。
3、存貨具有時效性和潛在損失的可能性。在正常的經營活動中,存貨可以定期折算為貨幣資產或其他資產,但對于長期不能使用的存貨,可能轉為積壓貨物或降價出售,造成企業損失。
4、存貨的狀態具有可變性。原材料被加工后成為產品,雖然原材料于產品都屬于存貨,但無論從形態、價值、作用存貨都發生了變化。
外購存貨是指企業從外部購進的各種存貨,比如商業企業的外購商品等。對于外購的存貨,應如何計價?
外購的存貨的計價方法
外購的存貨以采購成本計價。外購的存貨成本主要包括購買價款(扣除商業折扣)、相關稅費(關稅、消費稅、資源稅、不能抵扣的增值稅等)、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如在存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
存貨成本計價方法
存貨計價方法是一種企業會計賬務處理方法。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是制定企業會計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將會導致不同的報告利潤和存貨估價,并對企業的稅收負擔、現金流量產生影響。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各種存貨發出時,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確定其實際成本。”
1、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庫的存貨先發出”,并根據這種假定的成本流轉次序確定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2、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貨以后,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計算方法。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①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本月月初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
②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③本月月末庫存存貨的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4、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其特征是注重所發出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之間的聯系,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
資產評估的目的在于公正地評估公司資產的價值及確認所有者的財產和權益,而會計計價強調的是原始的歷史成本,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
資產評估和會計計價如何區分?
(一)二者發生的前提條件不同
1.資產計價與資產評估的前提
資產評估是用于發生產權變動、會計主體變動或者作為會計主體的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斷,以持續經營為前提的資產計價無法反映企業資產價值時的估價行為。而資產計價的前提是相反的,嚴格遵循歷史成本原則,同時是以企業會計主體不變和持續經營為假設前提的。
2.前提不同,這一區別表明:
一方面資產評估并不是也不能夠否定會計計價的歷史成本原則,因為其發生的前提條件不同;另一方面,在企業持續經營的條件下,不能隨意以資產評估價值替代資產歷史成本計價。如果隨意進行評估,不僅會破壞會計計價的嚴肅性,違背歷史成本原則,還會對企業的成本和收益計算產生不利的影響。當然,資產計價有時也需要根據物價變動情況進行估價(例如我國1992年開始試點,1995年結束的清產核資中的價值重估),但這種估價要嚴格按照會計政策的統一規定,并且只是賬面價值的調整而已,并不是我們所稱的資產評估。
(二)二者的目的不同
簡單來說,會計學中的資產計價是就資產論資產,使貨幣量能夠客觀地反映資產的實際(歷史)價值量。資產評估則是就資產論權益,資產評估價值反映資產的效用,并以此作為取得收入或確定在新的組織、實體中的權益依據。同時,會計學中資產計價的目的是為投資者、債權人和經營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資產評估價值則是為資產的交易和投資提供公平的價值尺度。
(三)執行操作者不同
資產計價是由本企業的財會人員來完成的,只要涉及與資產有關的經濟業務均需要計價,是一項經常的、大量的工作。資產評估則是由獨立于企業以外的具有資產評估資格的社會中介機構完成的。而且,資產評估工作除需要有資產評估學、財務會計知識以外,還需要工程技術、經濟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識才能完成,其工作難度和復雜程度遠超過會計計價。
資產評估方法有哪些?
資產評估方法是對企業資產價值進行評估時所采用的計算方法。實際操作中資產的評估方法通常包括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清算價格法等。他們分別適用于不同的資產類型,比如現行價格法,指以被評估資產的現行市價作為估算該項資產現值標準的評估方法。主要適用于市價波動幅度較大的資產。
資產評估的范圍:包括固定資產、長期投資、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其他資產及負債。
存貨計價方法是一種企業會計賬務處理方法,指的是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存貨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加權平均法,各優缺點具體如下:
先進先出法
(1)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較繁瑣;
(2)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
(3)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物價下降時,則會低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
移動加權平均法
(1)能夠使企業管理層及時了解存貨成本的結存情況,計算出的平均單位成本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
(2)由于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位成本,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貨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有利于簡化成本計算工作。但由于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于存貨成本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個別計價法
(1)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
(2)個別計價法適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買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存貨計價方法介紹
個別計價法:對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通常采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具體方法是:收入存貨時,逐筆登記收入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逐筆登記存貨的發出成本和結存金額。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的合計額,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的合計數,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
存貨是企業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發出存貨,其計價方法有哪些?
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
1、先進先出法
優點:能夠隨時計算發出存貨及結存存貨的成本,方便日常的管理。但同時它的收發業務較頻繁。
缺點:單價的變動幾率大,所以其工作量也較大。比如,如果物價上漲,用早期的較低的成本與現行收入對比,會高估企業的利潤。
2、加權平均法
優點:簡化了平時的記賬工作量,計算結果較為均衡。很難出現成本偏高或者偏低的現象。
缺點:這種方法全部計算工作集中在月末進行,平時不能從賬上反映發出及結存存貨的單價與金額,不利于加強對存貨的管理和控制。
3、移動平均法
優點:發出及結存存貨的成本比較客觀,方便日常管理。
缺點:因為每次入庫后都要重新計算加權平均單價,當發出次數多時,計算工作量較大,手工操作麻煩。
4、個別計價法
優點:個別計價法可以精確計算出成本,主要適用于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計價。
缺點:它的操作較繁瑣,困難較大。
什么是存貨?
存貨是企業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產成品、庫存商品、包裝物等。
存貨是有形資產,具有較強的流動性,變現能力較快的特點,并且具有時效性和發生潛在損失的可能性。
對于公司存貨,發出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成本核算,那么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都有什么?
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
存貨發出有兩種核算方法,包括實際成本核算以及采用計劃成本核算。
一、采用實際成本法,則在存貨發出時,要在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中作出選擇。
二、按照計劃成本進行存貨核算,則要對存貨的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進行單獨核算,最終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存貨成本是存貨在訂貨、購入、儲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以及存貨短缺造成的經濟損失。
包括:
(1)購置成本。指購買貨物、取得貨物所有權所花費的費用,通常包括貨物的買價、運雜費、裝卸費、保險費、相關稅費等。它主要取決于購貨數量和單位購置成本兩個因素。
(2)訂貨成本。指訂購貨物所發生的有關費用,包括采購部門費用、訂貨過程中的文件處理費、郵電費等。可用一定的方法將其分為變動性和固定性兩部分,其中變動性訂貨成本是與訂貨次數直接相關的費用,固定性訂貨成本是維持采購部門正常活動所必須的費用。
(3)儲存成本。指在儲存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包括倉庫房屋的折舊費、修理費、保險費和占用資金的利息等。也可用一定的方法將其分為變動性和固定性兩部分,其中變動性儲存成本是指與儲存數量直接相關的費用,固定性儲存成本則是維持一定的儲存能力所必須的費用。
(4)缺貨成本。指因未能儲存足夠存貨滿足生產經營需要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如存貨短缺引起的停工損失、少生產產品而損失的邊際利潤、因延期交貨而支付的罰金以及在商譽上的損失等。缺貨成本取決于保險儲備量,保險儲備量越高,缺貨的可能性越小,缺貨成本越低;反之,缺貨的可能性越大,缺貨成本越高。
生產型企業核算材料可以選擇計劃成本法,也可以選擇實際成本法,具體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作為公司財務,必須要掌握計劃成本計價會計分錄的處理。一起來了解下吧!
計劃成本計價會計分錄
1、企業在采用計劃成本核算材料時,購入材料時按實際成本計入“材料采購”科目:
借: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庫存現金/銀行存款/應付賬款/應付票據等
2、驗收入庫后按計劃成本計入“原材料”,兩者的差額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中核算:
借:原材料(計劃成本)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
貸:材料采購(實際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異)
3、發出材料時結轉發出材料的節約成本差異時,做以下分錄:
借: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貸: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
發出材料時結轉發出材料的超支成本差異時:
借: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管理費用
貸: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4、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計劃成本法核算
計劃成本法指的是企業存貨的日常收入、發出和結余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外設置“材料成本差異”,它是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聯系的紐帶,可以用來登記實際成本及計劃成本的差額。月末,再通過對存貨成本差異的分攤,將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和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進行反映的核算方法。
計劃成本材料采購會計分錄
1、原材料是計劃成本,材料采購是實際成本,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可以計入材料成本差異:
借:原材料——計劃
貸:材料采購——實際
材料成本差異(節約) ——計劃減實際節約部分
借:原材料——計劃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 ——實際減計劃超支的部分
貸:材料采購——實際
實際成本大于計劃成本的會計分錄
借:材料成本差異
貸:原材料
實際成本小于計劃成本的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
貸:材料成本差異
計劃成本法是不是按月分攤結轉?
答:計劃成本法下,本期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當按月分攤結轉。
計價增值稅稅款會計分錄是什么是會計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增值稅屬于價外稅,征收范圍十分廣泛。每年幾乎所有企業都要按時申報增值稅。本文就針對計價增值稅稅款做一個相關介紹,來跟隨會計網一同了解下吧!
計價增值稅稅款會計分錄
第一種:月底,如果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那么不進行賬務處理,直接作為留抵稅額;
第二種:月底,如果銷項稅額大于進項稅額,則做以下會計分錄:
(1)計算應交增值稅:
銷項稅額-進項稅額-以前留抵進項稅額=本期應交增值稅
(2)結轉: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未交稅金
(3)繳納: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未交稅金
貸:銀行存款
減免增值稅會計分錄怎么做?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減免稅額
貸:營業外收入——減免稅額
一般納稅人月末增值稅結轉會計分錄怎么做?
1、一般納稅人上交增值稅的會計處理如下所示: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已交稅金)
貸:銀行存款
如果企業收到稅務機關退回多繳的增值稅時,則作相反的會計分錄。
2、月份終了,企業應將當日發生的應交未交增值稅稅額自“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科目轉入“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具體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交稅金——應支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3、當月上交上月應交未交的增值稅時,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交稅全——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增值稅介紹
增值稅屬于價外稅,是一種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征收的流轉稅。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
增值稅有著不重復征稅,具備中性稅收的特征。稅收范圍比較廣泛,能夠平衡稅負,促進公平競爭。
增值稅征稅范圍包括四個環節,分別是貨物的生產、批發、零售和進口。另外,加工和修理修配勞務也在增值稅征稅范圍內。增值稅稅收類型包括生產型增值稅、收入型增值稅和消費型增值稅。
以上就是關于計價增值稅稅款會計分錄是什么的全部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會計網后續也會更新更多有關增值稅的內容,請大家持續關注!
發出存貨一般是指庫存商品從倉庫發出,期間需要進行成本核算,核算時一般涉及企業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具體包括哪些計價方法呢?
企業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1、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先發出為假設條件,按照貨物購入的先后順序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實際成本的方法。具體方法是:收入存貨時,逐筆登記收入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出存貨時,按照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逐筆登記存貨的發出成本和結存金額。
2、后進先進法。它是指以后購入的存貨先發出為假設條件,確定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實際成本的方法。
后進先進法也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也較為繁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但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將低于市價,而發出成本偏高,利潤偏低。
3、加權平均法。它是指以期初存貨數量和本期收入存數量為權數,于月末一次計算存貨平均單價,據以計算當月發出的存貨和月末結存存貨實際成本的方法。
4、移動加權平均法。它是指在每次進貨以后,立即為存貨計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作為下次發貨計價基礎的一種方法。
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能夠使管理當局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由于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價,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貨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5、個別計價法。它是指每次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按其購入時的實際成本分別計價的方法。
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
企業存貨成本是指訂貨、購入或儲存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費用支出及存貨短缺造成的經濟損失,實務中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主要有哪些?
發出存貨成本計價方法
實際成本核算方式下,企業可以采用的發出存貨成本的計價方法包括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企業發出的存貨,可以按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計劃成本核算。
1、個別計價法
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采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
對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通常采用個別計價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2、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4、移動加權平均法
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
存貨成本包括哪些內容?
包括:購置成本、訂購成本、存儲成本、缺貨成本。存貨成本是存貨在訂貨、購入、儲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以及存貨短缺造成的經濟損失。
存貨和庫存商品的區別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并已驗收入庫、合乎標準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托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于銷售的各種商品。
兩者的核算要求不同:
庫存商品的核算要求:庫存商品盤點溢缺的賬務處理與商品購進發生溢缺的賬務處理基本相同,在未查明原因前,應先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賬戶調整“庫存商品”賬戶的賬面記錄,查明原因后再分別不同情況從“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賬戶轉入有關賬戶。
存貨的核算要求:確認一項存貨是否屬于企業的存貨,其標準是看企業對該存貨是否具有法人財產權(或法定產權)。凡是在盤存日期,法定產權屬于企業的物品,不論其存放在何處或處于何種狀態,都應確認為企業的存貨。反之,凡是法定產權不屬于企業的物品,即使存放于企業,也不應確認為企業的存貨。
兩者的范圍不同:
庫存商品的范圍:
企業應設置“庫存商品”科目,核算庫存商品的增減變化及其結存情況。商品驗收入庫時,應由“生產成本”科目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對外銷售庫存商品時,根據不同的銷售方式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在建工程等領用庫存商品,應按其成本轉賬。
存貨的范圍:
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存儲以備出售的存貨。這是指企業在正常的過程中處于待銷狀態的各種物品,如工業企業的庫存產成品及商品流通企業的庫存商品。
為了最終出售正處于生產過程中的存貨。這是指為了最終出售但目前處于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各種物品,如工業企業的在產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資等。
為了生產供銷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務以備消耗的存貨。這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耗用而儲備的各種原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
公司固定資產主要是為經營需要所購入的使用年限為1年以上的資產,比如機器設備等。對于固定資產,可采用的計價方法有哪些?
固定資產計價方法
固定資產的計價方法主要有原始價值、重置完全價值、凈值。
(1)原始價值
原始價值是指保險公司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可供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原始價值是固定資產的基本計價標準,其主要優點是它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原始價值適宜于保險公司確定新購建固定資產的計價和作為計提折舊的依據。
(2)重置完全價值
重置完全價值是指在當時的生產技術和市場狀況下,重新購建同樣的固定資產所需要的全部支出。重置完全價值的特點是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的現時價值,但也會帶來一系列復雜的問題,會計實務操作也較為復雜,因此不宜作為普遍的計價基礎。保險公司購入舊的固定資產或發生盤盈固定資產時,無法確定其原始價值,可以采用重置完全價值計價。
(3)凈值
凈值也稱為折余價值,是指固定資產原始價值或重置完全價值減去累計已提折舊后的凈額。凈值是固定資產現有的賬面價值,反映實際占用在固定資產上的資金數額和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
固定資產會計分錄
(一)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等
(二)購入需要安裝等的固定資產:
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借:在建工程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等
借: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
(三)分期付款購買固定資產,具有融資性質:
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購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
借:固定資產(購買價款現值)
未確認融資費用(未付的利息)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長期應付款(未付的本息和)
銀行存款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后攤銷:
借:財務費用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固定資產折舊是什么?
固定資產折舊是指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其中,應計折舊額是指應當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的原價扣除其預計凈殘值后的金額;已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還應當扣除已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累計金額。預計凈殘值是指假定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壽命已滿并處于使用壽命終了時的預期狀態,企業目前從該項資產處置中獲得的扣除預計處置費用后的金額。預計凈殘值預期能夠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終了后收回,因此計算折舊時應將其扣除。
企業發出存貨,選擇不同的計價方法,一般對企業稅收負擔及現金流量有一定的影響。那么企業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包括哪些?
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有:
1.個別計價法(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
假設存貨具體項目的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按照各咱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扣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
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因此,這種方法適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制造的存貨以及提供的勞務,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2.先進先出法:
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此方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發收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
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3.月末加權一次平均法:
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除以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計算發出存的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存貨成本 + 本月進貨存貨成本)÷(月初存貨數量+ 本月進貨存貨數量)
本月發出存貨成本 = 存貨單位成本 × 本月發出存貨數量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 = 存貨單位成本 × 月末庫存存貨數量
4.移動加權平均法:
以每次進貨成本加原有庫存存貨成本的合計金額,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原有庫存存貨數量的合計數,據以計算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存貨單位成本 = (原有庫存存貨成本 + 本次進貨存貨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 + 本次進貨存貨數量)
本次發出存貨成本 = 存貨單位成本 × 本次發出存貨數量
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 = 存貨單位成本 ×月末庫存存貨數量
存貨成本有哪些?
包括:購置成本、訂購成本、存儲成本、缺貨成本。存貨成本是存貨在訂貨、購入、儲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以及存貨短缺造成的經濟損失。
1、購置成本
指購買貨物、取得貨物所有權所花費的費用,通常包括貨物的買價、運雜費、裝卸費等。
2、訂貨成本
指訂購貨物所發生的有關費用,包括采購部門費用、訂貨過程中的文件處理費、郵電費等。
3、儲存成本
指在儲存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包括倉庫房屋的折舊費、修理費、保險費和占用資金的利息等。
4、缺貨成本
指因未能儲存足夠存貨滿足生產經營需要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如存貨短缺引起的停工損失、少生產產品而損失的邊際利潤、因延期交貨而支付的罰金以及在商譽上的損失等。
存貨成本屬于哪類會計科目?
屬于資產科目。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作為資產。
資產按照流動性可以劃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其中,流動資產是指可以在1年內或者超過1年的1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耗用的資產,包括存貨、現金、銀行存款、短期投資、應收及預付款項、待攤費用等。
存貨成本是存貨在訂貨、購入、儲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以及存貨短缺造成的經濟損失。
企業購入的機器設備、運輸工具等,均屬于固定資產范疇。確定固定資產入賬價值時,主要有哪些方法?
固定資產的計價方法
固定資產的計價方法主要有原始價值、重置完全價值、凈值。
(1)原始價值
原始價值是指保險公司購建某項固定資產達到可供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原始價值是固定資產的基本計價標準,其主要優點是它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原始價值適宜于保險公司確定新購建固定資產的計價和作為計提折舊的依據。
(2)重置完全價值
重置完全價值是指在當時的生產技術和市場狀況下,重新購建同樣的固定資產所需要的全部支出。重置完全價值的特點是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的現時價值,但也會帶來一系列復雜的問題,會計實務操作也較為復雜,因此不宜作為普遍的計價基礎。保險公司購入舊的固定資產或發生盤盈固定資產時,無法確定其原始價值,可以采用重置完全價值計價。
(3)凈值
凈值也稱為折余價值,是指固定資產原始價值或重置完全價值減去累計已提折舊后的凈額。凈值是固定資產現有的賬面價值,反映實際占用在固定資產上的資金數額和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
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方法
企業應當根據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合理選擇固定資產折舊計算方法。
可選用的折舊計算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等。固定資產的折舊計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1.年限平均法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預計使用年限
=原價×(1-預計凈殘值/原價)÷預計使用年限
=原價×年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1-預計凈殘值率)÷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3.雙倍余額遞減法
年折舊額=期初固定資產凈值×2/預計使用年限
最后兩年改為年限平均法
4.年數總和法
年折舊額=(原價-預計凈殘值)×年折舊率
年折舊率用一遞減分數來表示,將逐期年數相加作為遞減分數的分母,將逐期年數倒轉順序分別作為各年遞減分數的分子。
固定資產是什么?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者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固定資產是企業的勞動手段,也是企業賴以生產經營的主要資產。從會計的角度劃分,固定資產一般被分為生產用固定資產、非生產用固定資產、租出固定資產、未使用固定資產、不需用固定資產、融資租賃固定資產、接受捐贈固定資產等。
初級會計職稱考試雖說比較簡單和基礎,不過因為涉及的知識點范圍比較廣,考生們在備考中一定要注重全面理解,不留任何死角。今天,會計網繼續為大家詳解關于《初級會計實務》科目另一個重要考點內容,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內容導航 | 初級會計高頻考點 | 初級會計報考指南 |
初級會計命題規律 | 初級會計報考理由 |
今日核心考點
2020年初級《初級會計實務》核心考點6: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
核心考點思維導圖
核心考點概述
1.先進先出法
是指以先購入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種存貨實物流動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
優缺點:
①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較繁瑣。
②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
③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于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2.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是指以本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出本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公式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 [月初結存存貨的成本+∑(當月各批進貨的實際單位成本x當月各批進貨的數量)]÷(月初結存存貨數量+當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3.移動加權平均法
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的合計額,除以每次進貨數量與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公式如下:
存貨單位成本= (原有結存存貨的成本+本次進貨的成本)÷ (原有結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優缺點:
①采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能夠使企業管理層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以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
②但由于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位成本,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貨較頻繁的企業不太適用。
4.個別計價法
(1)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相一致。
(2)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
優缺點: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
2021年的報考時間還未確定,以下是沿用2020年的報考簡章
1、首先是報名時間,2021年的還沒出,2020年的報考時間是2019年的11月1日至30日,報考的時間其實是比較長的,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很多資料不齊全的同學可是也會錯過報名。
2、報名入口:全國會計資格評價網
3、報名條件:根正苗紅且具有國家部門認可的高中學歷以上。根正苗紅就包括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熱愛工作等。
4、報名繳費:有兩種形式,分為網上繳費和現場審核繳費;必須要報名繳費后確認報名成功才是已經成功報了名的。
5、考試時間:2020年考試時間為5月9日開始(時間較去年提前了)
6、考試科目:還是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
7、考試形式:依舊是無紙化
8、考試題型:全是客觀題、無主觀題
9、考試內容難度:近年來,已經有多位考生反應,題目是越來越難,知識點越來越細了,聽以前的前輩說,他們那時候考試可沒有那么難,知識點只要記住都能推理出個大概來,國家為了篩選人才也在不斷的更新知識點,還有考試時的題目難度,考試是為了測試你掌握到了多少知識,掌握好知識點,一般都是可以通過的。
命題規律1:命題范圍廣,涉及考點多
從往年初級會計考情來看,初級會計考試命題上很明顯的一個規律是:命題范圍很廣,涉及的考點也多,考查得相對細致。有些考生問到:考試會不會出現原題?建議各位考生還是打消這一念頭,因為每次考試試題并不會出現重復。
初級會計考試考題偏向于基礎性知識,出現難題的概率比較小。由于初級會計考試涉及考點廣泛,因此,備考時全面學習教材十分重要。
應對方法1:建議各位考生,無論初級會計的備考到了哪一階段,都應全面研讀教材,及時回顧知識。才能應對更靈活的考題。
命題規律2:重點知識的考查十分突出,年年考
過來人都清楚,初級會計考試很明顯的一個考查特點就是核心考點,年年考。每年,試卷上都會出現必須要掌握的一些重點知識。設置的提問方式雖然不一樣,但考查的知識點是一樣的。因此,2020年初級會計考試的復習中,考生一定要掌握相應重點內容。
應對方法2:時間緊迫的前提下,建議考生可以先將重點知識一一羅列,重點學習重要考點。待學習框架建立起來了,針對知識弱項,繼續查漏補缺。
命題規律3:命題靈活化,各章節內容相互聯系
每年初級會計考試結束后,都有考生反映:“這次的題型好靈活,而且都是綜合知識的考查。”說明了初級會計考試雖然涉及的題型很多,但出題都是相對靈活的。可以單單考查一個知識點,也可以多個知識點綜合考查。因此,考生復習時更應當學會將知識點相互聯系,學會舉一反三。
應對方法3:初級會計考試出題靈活,各章節內容又相互聯系。考生備考切忌死記硬背,應當理解記憶并掌握,并且學會畫思維導圖,掌握其知識框架。
為什么要考初級會計證書?
理由如下:
1、初級會計證書是進入會計界的“入場券”
以前大家都知道還有一個證書叫會計從業證,現在從業證取消了,再上去就是初級會計證書了,雖然國家沒有明文規定一定要考下初級會計證書才能從事會計工作,但是這早在會計界就是不成文的規定了,誰有證才能工作,就像以前額會計從業證書一樣,沒有證書是很難給你安排工作的。
2、自身能力的體現
證書其實就是能夠證明自己是擁有這項工作能力的,很多人把考證的初衷都本末倒置了,為什么這么說呢,我們考證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考試中的內容和知識,才要去考證,以后出去面試還是應聘也好證明自己是有這樣的能力的,但是現在很多人考試,真的只是為了考試而考試,考下證書就萬事大吉的心態是絕對不可取的。
3、敲門磚
證書一方面是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表現出這個面試者的態度,如果真心要學習,真心想求一份工作的,那么肯定會花一些時間去證明自己的能力,憑空說,誰都可以,如果能直接拿出證書來證明,起碼你是一個愿意把時間花在學習上的人,招聘公司也會優先考慮擁有證書的你。
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可以作為固定資產,但不計提折舊。根據相關規定,企業應當對所有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但已經提足折舊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以及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除外。
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是指該土地的價值和地上建筑物分開,并且企業已經將它單獨分開,計入無形資產科目核算的土地。
單獨計價入賬的土地為什么不計提折舊?
把土地單獨估價作為固定資產入賬不予計提折舊,因為土地不同于其他固定資產,無論年限多長,還是同樣一塊土地,土地的價值會發生變化,但其本身并不存在損耗的問題,價值的變化只是由于供求關系的變化和其他一些原因而造成的,并不是土地被消耗了,因此不需要計提折舊。
固定資產是什么?
固定資產屬于資產類的科目,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時間超過12個月的,價值達到一定標準的非貨幣性資產,具體包括房屋、建筑物、機器、機械、運輸工具以及其他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設備、器具、工具等。
什么是折舊?
折舊一般指固定資產折舊,也就是在固定資產使用壽命內,按照確定的方法對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折舊同時也是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因損耗逐漸轉移到新產品中去的那部分價值的一種補償方式。
折舊的方法通常包括:直線折舊法,將資產原值扣除凈殘值后,在預計使用年限內平均攤銷;雙倍余額遞減法,資產使用前期提取較多折舊,在使用年限內盡早得到價值補償;年數總和法,將固定資產的原值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的折舊額。
雙十一相信大家都買了很多東西,很多店的包裝都是很好的,這其實也是公司為了達到銷售的目的,但是其實費用消費者都承擔了。隨同商品出售而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怎么做賬?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成本計入什么費用?
隨同商品出售而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應該將其成本計入當期的銷售費用。因為不單獨計價,所以沒有收入確認,這個包裝物的作用就是為了促進銷售,所以相應的成本計入到銷售費用。 隨同商品出售而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應于包裝物發出時,按其實際成本計入銷售費用,會計處理如下:
借:銷售費用
貸:周轉材料-包裝物
材料采用計劃成本核算的,借記銷售費用科目,按其計劃成本,貸記周轉材料-包裝物科目,按其差額,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為什么計入銷售費用?
通俗的理解,不單獨計價的包裝物,也就是說我不計入成本,雖然賣了但是沒有收入。這些包裝物是在商品銷售過程中,或為商品的保管提供方便、或為商品的美觀考慮、或為顧客提供方便等而伴隨著商品一同出售,不單獨向顧客收取價款的,可以理解為是我為了促進銷售的一種手段,故計入到銷售費用當中。
包裝物是指為包裝產品而儲備的各種包裝容器,如桶、箱、瓶、壇、袋等用于儲存和保管產品的材料。 包裝物指在生產流通過程中,為包裝本企業的產品或商品,并隨同它們一起出售、出借或出租給購貨方的各種包裝容器。如桶、箱、瓶、壇、筐、罐、袋等。用來容納、保護、搬運、交付和提供商品,其范圍從原材料到加工成的商品,從生產者到使用者或消費者。
以上就是有關包裝物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會計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