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延收益屬于負債類科目,而其他收益屬于損益類科目,兩者具體含義不同,應如何區分?
遞延收益和其他收益區別
遞延收益是指尚待確認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說是暫時未確認的收益,它是權責發生制在收益確認上的運用。
其他收益科目用以核算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但不宜確認收入或沖減成本費用的政府補助,屬于損益類科目。
遞延收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企業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xx資產”或其他資產類科目,貸記本科目。在相關的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分配遞延收益時,借記本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等科目,處置該資產時,將該資產對應的遞延收益科目余額轉入資產處置收益(營業外收入)科目。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在以后期間確認相關費用時,按應予以補償的金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等科目;用于補償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借記本科目,貸記“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管理費用”等科目。
其他收益的賬務處理
案例:加計抵減的增值稅額計入其他收益的話,增加企業的企業所得稅嗎?其他收益如何賬務處理?
其他收益期末結轉至本年利潤,結轉后該科目無余額
借:其他收益
貸:本年利潤
在報表列示方面,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該項收益屬于企業的營業利潤。
增加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也就是說如果企業是盈利的,這一筆其他收益是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的。
其他綜合收益屬于哪一類的會計科目?哪些收益要計入這個科目?如果對這部分內容不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其他收益屬于什么科目?
其他收益是新政府補助準則下新設的會計科目。2017年5月10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其他收益”是本次修訂新增的一個損益類會計科目,應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在該項目中反映。該科目專門用于核算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但不宜確認收入或沖減成本費用的政府補助
其他綜合收益是什么類科目?
其他綜合收益類科目是損益類科目。拓展說一下,科目分類包括資產類科目,負債類科目,損益類科目,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收入支出都屬于損益類科目,現金銀行存款存貨等屬于資產類科目,未分配利潤資本公積等科目屬于權益類科目,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等屬于負債類科目
哪些收益要記入“其他綜合收益”科目?
1、會計準則9號-職工薪酬,有設定收益計劃形式離職后福利的企業應當重新計量設定收益計劃凈負債或者凈資產導致的
2、會計準則2號-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方在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被投資單位發生的其他綜合收益,投資方按照持股比例份額,計入單體報表中的其他綜合收益
3、會計準則22號-金融工具,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除減值損失和外幣貨幣性業務形成的匯兌差額外,應當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增值稅稅收返還是計入其他收益科目嗎?
關于印發修訂《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通知(財會〔2017〕15號第十一條規定: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按照經濟業務實質,計入其他收益或沖減相關成本費用。與企業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應當計入營業外收支
以上就是有關其他綜合收益的相關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其他收益,是新增的一個損益類會計科目,科目代碼是6117。該科目專門用于核算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但不宜確認收入或沖減成本費用的政府補助。
根據財政部修訂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其他收益是本次修訂新增的一個損益類會計科目,應當在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項目之上單獨列報“其他收益”項目,計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補助在該項目中反映。
其他收益包括哪些?
根據現行會計制度的規定,其他收益反映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但不在營業收入項目核算的經濟利益流入,具體包括:部分政府補助;個稅扣繳手續費;特定納稅人加計抵減稅額;債務人以非金融資產償債的債務重組收益。
其他收益怎么進行賬務處理?
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于補償企業已經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或者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或者沖減相關成本,具體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貸:其他收益
政府補助是什么意思?
政府補助是企業從政府無償取得的貨幣性資產或非貨幣性資產,主要形式包括政府對企業的無償撥款、稅收返還、財政貼息以及無償給予非貨幣性資產等。
政府補助應劃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以及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其中,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指企業取得的、用于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的政府補助;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指除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外的政府補助。
什么是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利潤,是企業最基本經營活動的成果,也是企業一定時期獲得利潤中最主要以及穩定的來源。
留存收益是指企業從歷年實現的利潤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業的內部積累,那么,留存收益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呢?
留存收益包括什么?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未分配利潤是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經過彌補虧損、提取盈余公積和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后留存在企業的、歷年結存的利潤,是企業所有者權益的組成部分。盈余公積是指企業按照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積累資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等,盈余公積是有特定用途的累積盈余,是企業按照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積累資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等。盈余公積用于彌補公司的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者轉為增加公司資本。但是,資本公積金不得用于彌補公司的虧損。
留存收益的會計分錄
1、追加投資時:
借:銀行存款等
貸:實收資本等
2、提取盈余公積時: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貸:盈余公積
借:利潤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貸:盈余公積
3、宣告分配現金股利時:
借:利潤分配—應付現金股利或利潤
貸:應付股利
4、實際發放現金股利時:
借:應付股利
貸:銀行存款等
5、實際發放股票股利時:
借:利潤分配
貸:股本
6、資本公積轉增資本時:
借:資本公積
貸:股本
或:
借:資本公積
貸:實收資本
留存收益的核算
企業應設置“盈余公積”科目,核算盈余公積的提取和使用等增減變動情況,并在“盈余公積”科目下設置“法定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和“法定公益金”三個明細科目,分別核算企業從凈利潤中提取的各項盈余公積及其使用情況。
企業未分配利潤應通過“利潤分配”科目進行核算。年度終了,企業應將全年實現的凈利潤,自“本年利潤”科目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并將“利潤分配”科目下的其他有關明細科目的余額,轉入“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結轉后,“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的貸方余額,就是累積未分配的利潤數額。如出現借方余額,則表示累積未彌補的虧損數額。對于未彌補虧損可以用以后年度實現的稅前利潤進行彌補,但彌補期限不得超過五年。
遞延收益是權責發生制在收益確認上的運用,遞延收益的處理和所得稅的問題息息相關,是企業會計做賬環節的重要一環,那么遞延收益的定義具體是什么?
遞延收益的含義是什么?
遞延收益是指尚待確認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說是暫時未確認的收益,它是權責發生制在收益確認上的運用。與國際會計準則相比較,在中國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中,遞延收益應用的范圍非常有限,主要體現在租賃準則和政府補助準則的相關內容中。
遞延收益和所得稅問題
企業在進行遞延收益處理時,應特別注意與此相關的所得稅問題。根據《關于企業補貼收入征稅等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5]081號)第一條:除國務院、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國家財政補助和其他補助所得不計入損益外,應當計入實際收到補助所得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根據本規定,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的會計要求,企業在未來收到政府補助金額時,應當在年度所得稅匯總清算中,在滿足遞延所得稅負債確認條件時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企業當期收到政府補助金額的,在年度匯算清繳時,在滿足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條件時,確定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收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1、與企業資產有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或其他資產科目,貸記本賬戶。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分配遞延收益時,借記該賬戶,貸記“其他收益”賬戶。處置資產時,將資產對應的遞延收益賬戶余額轉入資產處置收益(營業外收入)賬戶。
2、與收入有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借記“其他應收款”、“銀行存款”,貸記本賬戶。相關費用在以后期間確認時,按待補償金額借記該賬戶,貸記“營業外收入”賬戶;用于補償相關費用或損失的,借記本賬戶,貸記“營業外收入”、“管理費用”等賬戶。
3、返還政府補助時,按返還金額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科目和“其他應付款”。
在會計實務中,遞延收益指的是“遞延收益”會計科目,其屬于負債類科目,按目前相關法規:“遞延收益”科目的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其他流動負債”欄填列。
遞延收益的解釋
遞延收益,是指尚待確認的收入或收益,是會計上權責發生制的運用體現。即:遞延收益是暫時未確認的收益,從本質而言遞延收益就是指企業未來可以有的收益。
遞延收益借貸方向
遞延收益分為兩種,一種是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另一種是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借貸方向為貸方金額表示所取得的未確認的收益部分,借方金額表示分配的遞延收益,期末在貸方,本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應在以后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
遞延收益核算什么
1、遞延收益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應在以后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
2、遞延收益科目可按政府補助的項目進行明細核算。
遞延收益主要賬務處理
1、企業收到或應收的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借記“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等科目,貸記“遞延收益”科目。在相關資產使用壽命內分配遞延收益,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2、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于補償企業以后期間相關費用或損失的,按收到或應收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在發生相關費用或損失的未來期間,按應補償的金額,借記“遞延收益”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用于補償企業已發生的相關費用或損失的,按收到或應收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等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邊際收益產品是指在其他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固定不變時追加一單位的某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所帶來的收益。它等于投入的邊際產品(乘以廠商的邊際收益(關于產量的函數MR)。
在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上,單個廠商面臨的需求彈性無窮大,競爭廠商的邊際收益等于產品價格,所以有邊際收益產品等于邊際產品乘以產品的價格。而在壟斷市場上,廠商的邊際收益小于產品價格,所以邊際收益產品小于邊際產品價值。
邊際收益產品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邊際收益產品的計算公式為MRP(x)=MP(x)*MR(y),其中x代表生產要素使用量,y代表產量。生產要素指進行社會生產經營活動時所需要的各種社會資源,是維系國民經濟運行及市場主體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因素。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信息、數據五種。產量是指一定時期內生產某種物品的數量。
邊際收益產品和邊際產品價值區別是什么?
邊際收益產品和邊際產品價值區別是產品的邊際收益是產量增加帶來的收益,邊際產品價值是要素增加帶來的收益。產品的邊際收益或者簡稱邊際收益通常是對產量而言,故稱為產品的邊際收益;邊際產品價值則是對要素而言,是要素的邊際產品價值邊際產品價值曲線的位置高低取決于MP(L)和P。隨著價格水平的上升或要素的邊際產品函數上升,邊際產品價值曲線將向右上方移動,反之則向左下方移動。
什么是邊際產品價值?
邊際產品價值(VMP)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廠商增加一單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產品的價值。它為一種投入品的邊際產品(也就是額外一單位投入品所導致的額外產出)乘以產品的價格,即VMP=P×MP,表示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廠商增加使用一個單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
綜合收益總額反映凈利潤和其他綜合收益扣除所得稅影響后的凈額相加后的合計金額。綜合收益是指在會計期間除所有人投資和所有人派得以外的全部所有者權益變動。
其他綜合收益是指企業根據其他會計準則規定未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其他綜合收益的稅后凈額是指其他綜合收益扣除所得稅影響后的凈額。
其他綜合收益影響營業利潤嗎?
其他綜合收益為所有者權益類科目,不是損益類科目,本身不影響營業利潤,但其他綜合收益會轉入其他業務成本,會影響到營業成本從而影響了營業利潤。
利得和損失怎么理解?
利得是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其增加計入貸方,減少計入借方;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其損失的增加計入借方,減少計入貸方。
其他綜合收益和當期損益有什么區別?
其他綜合收益是指根據其他會計準則規定沒有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的各類利得和損失,屬于所有者權益類科目;當期損益是指企業在一定時間內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的財務成果,屬于損益類科目,通常表現為利潤和虧損。
其他綜合收益通常用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企業年金未實現收益的計量、外幣匯率報表折算形成的報表折算差額等,適用范圍相對較小;當期損益主要計量當期收入、成本、費用科目的當期損益結轉,適用范圍較廣。
資產處置收益是核算企業出售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或處置組時確認的處置利得或損失,以及處置未劃分為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生產性生物資產及無形資產而產生的處置利得或損失。
資產處置收益是什么意思?
資產處置收益是核算企業出售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或處置組時確認的處置利得或損失,以及處置未劃分為持有待售的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與無形資產產生的處置利得或是損失。金融工具、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除外。
資產處置收益和資產處置損益的區別是什么?
資產處置收益是利潤表中的報表項目,新增的“資產處置收益”報表項目,應根據“資產處置損益”科目的發生額進行分析填列;資產處置損益主要用來核算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因出售或轉讓原因,產生的處置利得或損失,屬于損益類的科目,若發生處置凈損失的,借方登記“資產處置損益”,如果為凈收益,則貸記“資產處置損益”。
資產處置損益會計分錄
1、將固定資產轉入固定資產清理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2、產生清理費用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銀行存款
3、對外銷售或取得補償等: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4、繳納增值稅: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結轉凈損益時:
凈損失:
借:資產處置損益
貸:固定資產清理
凈收益: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資產處置損益
固定資產清理怎么理解?
固定資產清理是因磨損、遭受非常災害和意外事故而喪失生產能力,或因陳舊過時,需要淘汰更新的固定資產,其所辦理的鑒定、報廢、核銷資產及處理殘值等各項工作總稱。它也指會計上的“固定資產清理”科目,用來核算企業因出售、報廢和毀損等原因轉入清理的固定資產凈值及在清理過程中發生的清理費用和清理收入,借方登記固定資產轉入清理的凈值和清理過程中的費用;貸方登記出售固定資產取得的價款、殘料價值與變價收入。
負債一般按其償還速度或償還時間的長短劃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兩類,那么遞延收益屬于負債嗎?
遞延收益屬于負債嗎?
遞延收益,是指尚待確認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說是暫時未確認的收益,按本質來說遞延收益就是指企業未來可以有的收益。就此來看,遞延收益是屬于負債的。
企業的遞延收益是流動負債還是長期負債呢?
按現在法律規定:“遞延收益”科目的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其他流動負債”欄填列。
遞延收益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企業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按應收或收到的金額:
借:銀行存款/其他應收款等
貸:遞延收益
在相關的資產的使用壽命內分配遞延收益時:
借:遞延收益
貸:管理費用/營業外收入等
返還政府補助時,根據應返還的金額
借:營業外支出/遞延收益
貸:其他應付款/銀行存款等
什么是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支出是指除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支出等以外的各項非營業性支出,如罰款支出,捐贈支出,非常損失等。
企業發生各項營業外支出時,記入這個賬戶的借方;期末結轉損益時,從貸方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的借方,結轉后該賬戶無余額。
什么是營業外收入?
營業外收入亦稱“營業外收益”。指與生產經營過程無直接關系,應列入當期利潤的收入。
在企業的“利潤表”中,營業外收入需單獨列示。
留存收益大家可能在期末的時候會碰到多一些,那么關于留存收益你知道多少呢?留存收益包括哪些內容你知道嗎?如果對這部分內容不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吧。
什么是留存收益?
留存收益是企業從歷年實現的利潤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業的內部積累,留存收益是企業從李年實現的利潤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業的內部積累,包括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兩類
1、利潤分配
利潤分配是企業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企業章程、投資者協議等,對企業當年可供分配的利潤所進行的分配
企業當年實現的凈利潤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潤(或減去年初未彌補虧損)和其他轉入后的余額,為可供分配的利潤。可供分配的利潤,按下列順序分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2)提取任意盈余公積
(3)向投資者分配利潤
2、盈余公積
盈余公積是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積累資金。公司制企業的盈余公積包括法定盈余公積和任意盈余公積。法定盈余公積是企業按照規定的比例從凈利潤中提取的盈余公積,任意盈余公積是企業按照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提取的盈余公積,企業提取的盈余公積可用于彌補虧損、擴大生產經營、轉增資本或派送新股等
3、未分配利潤
未分配利潤是企業實現的凈利潤經過彌補虧損、提取盈余公積和向投資者分配利潤后留存在企業的、歷年結存的利潤
以上就是有關留存收益的是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會計相關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其他綜合收益會計科目是哪一類的?這個會計科目會影響營業利潤嗎?如果對這部分知識點不太了解,那就和會計網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其他綜合收益”作為一級科目核算,未在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扣除所得稅影響后的凈額。原來記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現記入“其他綜合收益”科目的情況,進行了科目轉換,如此變化,主要是因為其他綜合收益是指,企業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未在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扣除所得稅影響后的凈額。以后終究會歸入損益類科目核算,只是當時業務還不適合直接歸入損益核算。
其他綜合收益影響營業利潤嗎?
其他綜合收益不影響營業利潤。但是其他綜合收益會轉入其他業務成本,會影響到營業成本以致影響營業利潤;其他綜合收益是指企業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未在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扣除所得稅影響后的凈額;企業在計算利潤表中的其他綜合收益時,應當扣除所得稅影響;在計算合并利潤表中的其他綜合收益時,除了扣除所得稅影響以外,還需要分別計算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其他綜合收益和歸屬于少數股東的其他綜合收益。這是一個由新會計準則中新設定的科目,替代以前“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部分用途。
營業利潤是指物流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中取得的利潤,是物流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營業利潤等于主營業務利潤加上其他業務利潤,再減去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后的金額。是企業最基本經營活動的成果,也是企業一定時期獲得利潤中最主要、最穩定的來源。
2006年財政部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30號財務報表列報中已對營業利潤進行了調整,將投資收益調入營業利潤,同時取消了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的提法,補貼收入被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利潤減營業外收支調整即得到利潤總額。
以上就是有關其他綜合收益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想了解更多的會計知識,請多多關注會計網!
投資簡單來說就是開公司、找項目、做生意、賺錢。不管是廣義的投資還是狹義的投資,都有一個投資回報率的問題。我們不管做生意還是股票投資,都是要計算投資收益率的。
什么是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是指對外投資所取得的利潤、債券利息及股東分紅等報酬收入減去該項投資所產生的相關損失后的凈收益。
確切地說,投資收益既包括相應的貨幣收入,也包括資產的回收收入,資產回收收入包括回收的固定資產等。
總的來說,投資收益就是指投資人從某項投資中所獲得的報酬。
什么是投資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又指投資利潤率。
它是指某項投資在正常年份中的凈收益總額與投資總額的比率,投資收益率是評價某項投資是否盈利的指標。如果某項投資在正常的各個年份內,收益率變化幅度較大,則該項投資應最終考慮各年的平均投資收益率。
投資收益率的公式是什么?怎么提高?
投資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
投資收益率=年均息稅前利潤 / 項目投資總額*100%
其中,息稅前利潤=銷售收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凈利潤/(1-所得稅稅率)+利息總額
=凈利潤+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
=利潤總額+利息費用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是炒股的,那么,你的專業程度將決定你的投資收益率。
同樣地,其他行業的投資也是如此,專業程度是決定投資回報的主要因素。
此外,也可根據投資收益率的計算公式中的因素來提高其金額。
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關系是指邊際成本的一個重要性質,就是當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相等的時候,邊際利潤等于零,企業就能實現的利潤最多。邊際成本和邊際貢獻可以反映產品給企業做出貢獻的能力。
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的區別
1、兩者的作用不同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邊際收益是廠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利潤最大化的一個必要條件是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此時邊際利潤等于零,達到利潤最大化。
2、效果不同邊際成本對于一個單位來說可以視為新增生產或者購買的產品所帶來的總成本增量;邊際收益就一個單位而言能看作為了增加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
3、兩者的概念不同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邊際收益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單位產品的售出所取得的收益。
邊際收益的計算公式
邊際收益的計算公式:MR=△TR/△Q;總邊際收益(TCM)=總銷售收入(TR)?總變動成本(TVC);單位邊際收益(C)=單位銷售收入(P)?單位成本(V)。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為:MC(Q)=△TC(Q)/△Q或MC(Q)=lim=△TC(Q)/△Q=dTC/dQ(其中△Q→0)。△TC為總成本變動量,△Q為產量變動量。
邊際貢獻的計算公式
邊際貢獻總額=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量=單位邊際貢獻×銷售量=固定成本總額+營業利潤。
資產處置收益是核算企業出售劃分為持有待售的非流動資產,但金融工具、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性房地產除外,或處置組(子公司和業務除外)時確認的處置利得或損失,以及處置未劃分為持有待售的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與無形資產產生的處置利得或是損失。
利得是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損失是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凈流出,具體包括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盤虧、毀損、報廢損失,轉讓財產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損失及其他損失。
資產處置收益和資產處置損益的區別是什么?
資產處置收益是利潤表中的報表項目,新增的“資產處置收益”報表項目,應根據“資產處置損益”科目的發生額進行分析填列;資產處置損益主要用來核算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因出售或轉讓原因,產生的處置利得或損失,屬于損益類的科目,若發生處置凈損失的,借方登記“資產處置損益”,如果為凈收益,則貸記“資產處置損益”。
資產處置損益怎么進行賬務處理?
1、將固定資產轉入固定資產清理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
貸:固定資產
2、產生清理費用時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銀行存款
3、對外銷售或取得補償等
借:應收賬款或銀行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4、繳納增值稅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5、結轉凈損益
凈損失:
借:資產處置損益
貸:固定資產清理
凈收益: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資產處置損益
投資收益屬于權益類賬戶,投資收益借方代表投資的損失,貸方表示投資的收益。投資收益指企業或個人對外投資所得的收入,如企業對外投資獲得股利收入、債券利息收入及與其他單位聯營所分得的利潤等。
投資收益借方代表什么意思?
投資收益屬于權益類賬戶,投資收益借方代表投資的損失,貸方表示投資的收益。投資收益指企業或個人對外投資所得的收入,如企業對外投資獲得股利收入、債券利息收入及與其他單位聯營所分得的利潤等。
什么時候確認投資收益?
企業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期間所獲得的現金股利或債券利息,但不包括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當確認為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的賬務處理
1、確認投資收益時: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2、實際收到投資收益時: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股利
3、投資收益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或損失,期末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科目結轉后無余額。
若為凈收益:
借:投資收益
貸:本年利潤
若為凈損失:
借:本年利潤
貸: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率是什么?
投資收益率也稱投資利潤率,即稅后投資收益占投資成本的比率,也是評價投資方案盈利能力的靜態指標。投資收益率表明投資方案正常生產年份中,單位投資每年所創造的年凈收益額。對運營期內各年的凈收益額變化幅度較大的方案,可計算運營期年均凈收益額與投資總額的比率。投資收益率的計算公式為:投資收益率=投資收益÷投資成本×100%。
投資收益在借方表示減少,在貸方表示增加。投資收益屬于損益類科目,是對外投資所取得的利潤、股利和債券利息等收入減去投資損失后的凈收益。
投資收益借方表示什么?
投資收益借方表示減少,貸方表示增加。投資收益指企業或個人對外投資所得的收入,如企業對外投資獲得股利收入、債券利息收入及與其他單位聯營所分得的利潤等。
什么時候確認投資收益?
企業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產期間所獲得的現金股利或債券利息,但不包括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支付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應當確認為投資收益。
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區別
投資收益指企業對外投資所得的收入,如對外投資獲得的股利收入、債券利息收入及與其他單位聯營所分得的利潤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企業以各種資產,如投資性房地產、非貨幣交換、債務重組以及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主要區別在于投資收益一般是已實現的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只是在賬面上體現的一種價值波動,不一定會有實際的變現。
投資收益影響營業利潤嗎?
投資收益計入營業利潤,會對其產生影響,具體計算為: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資產處置收益(-資產處置損失)+其他收益。
投資收益免稅范圍
投資收益免稅范圍包括地方政府債券利息收入、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股息及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來自于居民企業。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指在不同籌資方式下,每股利潤相等的息稅前利潤,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計算公式為:每股收益=[(息稅前利潤-每年支付的利息)×(1-所得稅稅率)-優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數。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公式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息稅前利潤-每年支付的利息)×(1-所得稅稅率)-優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數=[(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每年支付的利息)-優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數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是什么意思?
每股利潤無差別點指在不同籌資方式下,每股利潤相等的息稅前利潤,表明籌資企業的一種特定經營狀態或盈利水平。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的決策原則是什么?
如果預期的息稅前利潤大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運用負債籌資方式;若預期的息稅前利潤小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則運用權益籌資方式。
成本無差別點法怎么理解?
成本無差別點分析法以成本高低作為決策依據,在備選方案業務量事先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尤其是各備選方案的預期收入相等時,成本無差別點法可通過計算比較不同方案總成本相等時的業務量,即成本無差別點來選擇預期成本較低的方案。
成本無差別點法如果預計未來業務量在成本無差別點之下時,應選擇固定成本較低的方案;若預計未來業務量在成本無差別點之上時,選擇固定成本較高的方案。
收益性支出包括為實現當期生產經營的外購材料支出、工資支出及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支出。企業所繳納的各項稅費,也屬于企業收益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包括哪些費用?
收益性支出包括為實現當期生產經營的外購材料支出、工資支出及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支出。企業所繳納的各項稅費,也屬于企業收益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指支出的效益與本會計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相關的支出。是指企業單位在經營過程中發生、其效益僅與本會計年度相關、因而由本年收益補償的各項支出。這些支出發生時,都應記入當年有關成本費用科目。
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區別
1、概念不同。收益性支出指企業單位在經營過程中發生、其效益僅與本會計年度相關、因而由本年收益補償的各項支出;資本性支出指通過它所取得的財產或勞務的效益,可給予多個會計期間所發生的那些支出;
2、計入科目不同。收益性支出發生時,應記入當年有關的成本費用科目;資本性支出應進行資本化,先計入資產類科目,然后再分期按獲得的效益,轉入適當的費用科目。
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劃分原則是什么?
會計核算應嚴格區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正確計算各期損益。收益性支出指受益期不超過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支出,發生該項支出是為了取得本期收益;資本性支出指受益期超過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支出,發生該項支出不只是為取得本期收益,也是為了取得以后各期收益。
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效益性支出原則要求在會計核算中首先對其進行區分,然后將收益性支出計入費用賬戶,作為當期損益列入損益表;將資本性支出計入資產賬戶,作為資產列入資產負債表。前者為支出費用化,后者是支出資本化。資本化支出隨著每期對資產的耗費,按照受益原則和耗費比例通過轉移、折舊和攤銷等方法也逐漸轉化為費用。
收益性支出錯記為資本性支出影響的后果?
1、收益性支出如果錯記為資本性支出,該計的費用未列支,所以當期費用少計;
2、當期費用少計,相應地當期利潤多計;
3、稅前利潤多計,導致當期多交所得稅;
4、稅前利潤多計,從而也多計凈利潤;
5、凈利潤多計,多計當期利潤分配;
6、收益性支出如果錯記為資本性支出,資產科目多計,造成資產負債表資產項目多計。
必要收益率表示投資者對某資產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和風險收益率的合計值就是必要收益率。那么具體怎么計算呢?
必要收益率的計算公式
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風險價值系數×標準離差率=Rf+b·V
Rf:表示無風險收益率
b:為風險價值系數;
V:為標準離差率。
例1:短期國債利率為6%,某股票期望收益率為20%,其標準差為8%,風險價值系數為30%,則該股票必要收益率為18%。
其中:風險收益率bV=30%×(8%÷20%)=12%;
必要收益率=Rf+bV=6%+12%=18%。
例2:已知某公司股票的β系數為0.5,短期國債收益率為6%,市場組合收益率為10%,則該公司股票的必要收益率為:
必要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β(平均風險股票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
根據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必要報酬率=6%+0.5×(10%-6%)=8%
必要收益率、無風險收益率和風險收益率的含義
1、必要收益率也稱最低必要報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表示投資者對某資產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2、風險收益率指某資產持有者因承擔該資產的風險而要求的超過無風險利率的額外收益。
風險收益率的大小取決于兩個因素:
①風險的大小
②投資者對風險的偏好
3、無風險收益率也稱無風險利率,它是指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
無風險收益率=純粹利率(資金的時間價值)+通貨膨脹補貼
無風險資產一般滿足兩個條件:
①不存在違約風險;
②不存在再投資收益率的不確定性。
一般情況下,通常用短期國債的利率近似地代替無風險收益率。
必要收益率與必要報酬率的區別
必要收益率又叫最低必要報酬率或最低要求的收益率,表示投資者對某資產合理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必要報酬率”指的是投資人根據投資風險要求得到的“最低報酬率”,按照“期望報酬率”折現計算得出的是證券的“買價”,期望收益率=必要收益率。
必要報酬率是折現率嗎?
在進行股票價值評估時,折現率應當是投資者期望的最低收益率,一般可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確定。在進行債券估值時,應選擇市場利率作為折現率。在進行項目投資決策時,應選擇項目的必要報酬率或項目所在行業的平均收益率作為折現率。在進行企業價值評估時,一般選擇加權資本成本作為折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