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機關通過對黨政領導干部、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及其所在地區、部門、單位財政財務收支以及相關經濟活動的審計,以監督、評價和鑒證其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行為。
所謂經濟責任,是指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因其所任職務,依法對本地區、本部門(系統)、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當履行的職責、義務。
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一種內生的國家政治制度安排,是國家審計機關依法運用權力監督制約權力的重要方式,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和進步,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我國經濟責任審計的發展歷程
1986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廠長工作條例》首次提出“廠長離任前,企業主管機關可以提請審計機關對廠長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議”。同年12月,國家審計署發布《審計署關于開展廠長離任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幾個問題的通知》,對企業廠長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作了具體規定。此后經濟責任審計成為審計機關的一項新的任務。1998年1月,中紀委二次會議明確提出將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一項制度在全國實行,“對國營企業、縣(市)直屬部門和事業單位,鄉(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干部,要實行離任審計制度,未經審計不得離任。有條件的地方可擴大范圍。”1999年,中辦、國辦印發《縣級以下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和《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對審計的目的、意義、程序、審計內容、審計對象、審計時機等具體問題作了詳細規定,標志著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正式納入國家審計范圍。2010年10月,中辦、國辦印發《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經濟責任審計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經濟責任審計產生的理論基礎
經濟責任審計產生的理論基礎是委托代理理論。
經濟責任實質上是一種“公共受托經濟責任”,即政府官員應當按照法律規定取得公共資源,合理合法并經濟地使用公共資源,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福利。公共資源的受托責任概念對于國家的治理過程非常關鍵,政府官員能夠在多大程度上意識到自己所承擔的受托責任、法律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證政府官員勤勉盡職履行受托責任,是判斷一個國家民主和法治程度的重要指針。
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
經濟責任審計的特點包括:
1、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監督與干部監督管理的結合。
2、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是財政財務收支審計。
3、經濟責任審計由審計機關與紀檢、組織、監察、人事等部門共同組織。
4、經濟責任審計的審計評價和責任追究側重于以領導干部為對象。
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
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是:
1、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
2、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權力規范運行,促進反腐倡廉。
3、促進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促進領導干部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將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的要求落到實處。
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
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主要有:
1、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正職領導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職領導干部;
2、中央和地方各級黨政工作部門、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等單位的正職領導干部或者主持工作一年以上的副職領導干部;上級領導干部兼任部門、單位的正職領導干部,且不實際履行經濟責任時,實際負責本部門、本單位常務工作的副職領導干部;
3、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含國有和國有控股金融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根據黨委和政府、干部管理監督部門的要求,審計機關可以對上述企業中不擔任法定代表人但實際行使相應職權的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等企業主要領導人員進行經濟責任審計。
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
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必須聚焦“經濟責任”,即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對其管轄范圍內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經濟方針政策、決策部署,推動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管理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防控重大經濟風險等有關經濟活動應當履行的職責。實施審計時,應當以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的管理、分配和使用為基礎,以領導干部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情況為重點,充分考慮領導干部管理監督需要、履職特點和審計資源等因素,依法依規確定審計內容。審計內容重點包括: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經濟方針政策及決策部署情況;地區(部門、單位)發展規劃的制定、執行和效果情況;重大經濟事項的決策、執行和效果情況;財政財務管理和經濟風險防范情況、生態文明建設項目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在經濟活動中落實有關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和遵守廉潔從政(從業)規定情況;以往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等內容。
經濟責任審計的形式
經濟責任審計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任中審計。根據干部管理監督的需要,可以在領導干部任職期間,對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情況進行任中經濟責任審計。
2、離任審計。根據干部管理監督的需要,也可以在領導干部不再擔任所任職務時,對領導干部在其任職期間經濟責任履行情況進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
3、任期內輪審。經濟責任審計采用任中和離任審計結合的方式,逐步建立健全重點部門、重點單位和關鍵崗位領導干部任期內輪審制度,確保對重點領導干部任期內經濟責任履行情況至少審計一次。
4、同步審計。根據干部管理監督的需要,按照黨委、政府的要求,對地方黨委和政府、高校校長和黨委書記、企業法定代表人和不擔任法定代表人但行使相應職權的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等主要領導干部進行同步經濟責任審計。
5、經濟責任審計與其他審計相結合。經濟責任審計與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地方財政收支審計、金融機構財務收支審計、國有企業財務收支審計、政府投資項目審計等相結合,實現不同審計項目之間的資源共享。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意義
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為各級黨委政府正確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據,進一步完善了干部管理監督制度。經濟責任審計成果運用有助于把領導干部的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用客觀數據和經濟指標評價經濟業績和任期經濟責任,增強了干部監督部門對領導干部考核的透明度和準確性。
二是提高了領導干部認真履行經濟管理職責的能力,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中關于財政財務收支狀況、重大經濟決策情況、個人廉政情況等的評價,不但為干部管理使用提供了依據,而且有助于領導干部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三是增強了領導干部遵守和執行國家財經紀律的自覺性,促進了黨風廉政建設,通過經濟責任審計,對干部任期履行經濟責任情況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使政績突出的干部得到充分肯定,違反財經法紀的干部受到查處,促進了領導干部認真履行職責,依法行政,自覺遵守財經法紀。
更重要的是,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一種經常性的審計監督,可以發現和糾正一些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避免問題繼續擴展和蔓延,幫助被審計單位完善制度,除腐敗賴以滋生,遏制腐敗行為。
會計網所有內容信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820538167。
滬公網安備 31010902002985號,滬ICP備19018407號-2, CopyRight ? 1996-2025 kuaiji.com 會計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互聯網舉報中心 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