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說: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類比到考證上也是一樣,證書不是萬能的,考過不一定行,但不考肯定不行。
最近有朋友給小注留言:
“浙江一哥們,小城市公務員,聽人說CPA工資高,苦逼兩年,過了。辭職去廣州,發(fā)現(xiàn)不過如此,然后被忽悠去賣保險……”
看到留言,小注一瞬間竟語塞,心情特別復雜……
CPA無用論?
近年對考出CPA有沒有價值的質疑越來越多,小注曾看到一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話題 “考個CPA真的那么吃香嗎?”在知乎上竟高達21萬的瀏覽量,最新的數(shù)據(jù)應該更多。
大家對CPA價值的質疑,有3種說法最突出:
一、CPA已經(jīng)爛大街,含金量急劇下降?
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CPA考試的通過率近年來有明顯的提升,從2013年到2018年這6年,通過率就從21%提高到27%,并且參加CPA考試的人群也從科班出生出圈到金融從業(yè)者。所以,在一些人眼中,通過率提升=CPA門檻變低=CPA含金量下降。
圖片來源:《2018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tǒng)一考試分析報告》
然而事實上,這不就是無關痛癢的廢話嗎?知乎上一位答主回答的非常精辟:
你這不是廢話嗎?除了一線城市的房子外,你跟我說說看有什么東西是比10年前更值錢的?清北畢業(yè)生比10年前更值錢嗎?海歸比10年前更值錢嗎?985大學比10年前擴招了好幾倍,可問題是你考上了嗎?——知乎網(wǎng)友原文
小注相信但凡是有價值、有需求、專業(yè)程度高的證書考試都必然會迎來輝煌時期,然而決定要不要報考的關鍵因素在于個人能否在備考中獲得知識技能,功利地說,也在于能否接受社會的檢驗,企業(yè)的認可。
二、報考人數(shù)年年翻倍,CPA人才已飽和?
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最近幾年報考CPA的人越來越多。從CPA的報考數(shù)據(jù)分析,報名人數(shù)從2011年的55w人迅速攀升到2018年的139w人,2019年更是達到169w人,競爭越來越激烈。
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個事實:報考CPA≠能考過CPA,畢竟考過的人還是少數(shù),CPA的門檻一直都在,只是被故意弱化了。換句話說,低準入門檻行業(yè)早已過載飽和,高準入門檻行業(yè)/考證的競爭是稀缺性相對大小的問題。
而且,根據(jù)中國新聞網(wǎng)的報道,CPA人才依然是行業(yè)緊缺的。
小注想說的是,CPA不是一個“夕陽證書”,也不可能“爛大街”。把心思和時間用在備考上,不要被無關的人所誤導。
三、CPA混的慘?
文章開頭提到的浙江那哥們,小注只想說這只是個例。如果被有心人之人傳播,很可能加劇注會混得慘的謬論!
知乎有網(wǎng)友怒懟CPA混的慘,那叫一個痛快,小注分享出來,給大家參考。
當有人千方百計地想讓你放棄一件事,除了自我正視外,還有可能是你正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一件能夠跨越階層的事情,此時你需要的是清醒和堅持。
唯證書論,是你對CPA最大的誤解
手握CPA和ACCA雙證,求職四大被拒!
最近有個內(nèi)資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朋友和小注聊天,說他一直都有四大情結,想投簡歷看看能不能進四大。
這位朋友是某211本科財務專業(yè)畢業(yè),在大學就拿下了ACCA證書。但當年秋招投的簡歷都沒有回音,甚至連筆試都沒有收到過。
畢業(yè)后進入了體制做了一名普通財務,然后邊工作邊考CPA,兩年拿到了CPA證書。然而投四大,只過了簡歷和筆試,其中兩家去面試也沒有成功?,F(xiàn)在他離開體制,進入內(nèi)資所,還是執(zhí)著要不要再投四大簡歷試試。
說實話,這位朋友的條件不錯,進四大應該完全沒有問題才對。但實際情況是,學歷和證書并不能代表一切,四大也不是只招會考證的機器人。
這位朋友被四大刷下來,就是因為把重心放在了簡歷的“炫證”上,反而弄巧成拙。因為朋友對專業(yè)知識邊學邊丟,證書考過后就再也不關注專業(yè)知識和運用,導致面試官一問就露餡。
證書大于個人實力,其實是很多考生的普遍問題。財會行業(yè)實操性非常強,四大更是如此。換句話說,除了有證書,你還必須得有和證書相匹配的能力。
所以,不是考證沒用,是你得值錢,你得配得上你辛苦考來的證!
CPA的出路
從職業(yè)選擇來看的話,考出CPA,下面這些地方你可以去:
天道酬勤,每一次努力終有回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