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濟周期概念及其特點。
經濟周期(Businesscycle):也稱商業周期、景氣循環,經濟周期一般是指經濟活動沿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所經歷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動變化。過去把它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和復蘇四個階段,表現在圖形上叫衰退、谷底、擴張和頂峰更為形象,也是現在普遍使用的名稱。
經濟周期的特點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總就業量的波動,它以大多數經濟部門的擴張與收縮為標志。
2、經濟衰退與經濟蕭條。
經濟衰退(Recession),指經濟出現停滯或負增長的時期。不同的國家對衰退有不同的定義,但美國以經濟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為衰退的定義被人們廣泛使用。而在宏觀經濟學上通常定義為“在一年中,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連續兩個或兩個以上季度出現下跌”。但是這個定義并未被全世界各國廣泛接受。比如,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就將經濟衰退定義成更為模糊的“大多數經濟領域內的經濟活動連續幾個月出現下滑”。凱恩斯認為對商品總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要原因經濟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費者需求、投資急劇下降;對勞動的需求、產出下降、企業利潤急劇下滑、股票價格和利率一般也會下降。
經濟蕭條指規模廣且持續時間長的衰退,其明顯特征是需求嚴重不足,生產相對嚴重過剩,銷售量下降,價格低落,企業盈利水平極低,生產萎縮,出現大量破產倒閉,失業率增大。
3、經濟周期性波動的原因。
有人說是外因,也有人主張內因論,外因論認為,周期源于經濟體系之外的因素--太陽黑子、戰爭、革命、選舉、金礦或新資源的發現、科學突破或技術創新等等。內因論認為,周期源于經濟體系內部--收入、成本、投資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的必然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