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CCA考試中,成本法可是PM學科里比較重要的學習內容,大家在學習成本法時,很多考生都會將當中的考點進行混淆,下面會計網給大家詳解PM成本法這方面的內容。
在成本核算中,大家需要掌握的成本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
activity-based costing(ABC)作業成本法
life cycle costing生命周期成本
target costing目標成本
throughput accounting產量會計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環境會計
接下來我們具體來看看每種對應的內容:
Activity-based costing
ABC的學習更多是與核算相關所以考試可能會以計算形式出現,需要大家做到掌握以下兩點:
首先需要大家掌握的是它的適用性 - 我們說ABC適用于固定成本較高的企業,也適用于生產環境復雜的產品。相比較Absorption costing(AC)則更合適固定成本占比低的企業。因為AC是將固定生產成本統一分配,成本預估不夠準確,所以相對的ABC盈利能力核算也會相對更加精準。
除了適用性,ABC的計算也是很常見的考法,所以計算步驟也是需要同學們能夠熟練使用的:
1. 確定活動(activities),
2. 根據具體活動找到對應的成本池子(cost pool)的大小,
3. 依據成本動因(cost drivers)進行分配(這里跟大家強調一下,活動對應的成本動因有可能存在多個),
4. 用第2步中找到的成本量除以第3步,計算OAR per cost drivers,
5. 將計算出來的OAR per cost driver轉換成OAR per unit(注意:可能涉及加總需要仔細審題)。
另外,相比較優點而言,ABC的缺點是更需要注意的,除了耗時費力之外,因為復雜的環境可能會產生多樣的成本動因,從而導致成本預估的偏差,而且有些活動因為過于復雜,對應的成本池子是不太容易進行劃分的。
除了ABC之外,剩下的幾種成本核算更多的是在企業進行業績管理的過程中幫助管理者進行計劃和決策的:
Life cycle costing
Life cycle costs是對于新產品長期計劃使用的,包含產品發生的所有成本。而life cycle costing需要target cost來輔助成本控制,因為TC可以通過減少non-value added的活動來降低或控制成本。
從定價的角度講,需要強調的是life cycle costing并不適合定價,因為生產周期成本法考慮了所有的成本,如果用生命周期成本法來定價的話,可能會產生定價過高的問題。然而,從定價策略的角度,life cycle costing能夠告訴我們價格需要改變。
計算也是需要掌握的,life cycle costing的計算公式為total costs of product over its entire life/total number of units,而重點需要注意分子的total cost當中是不包含像或有成本或者機會成本這樣的不確定的成本的。
Target costing
如果說life cycle costing是long-term planning,那么target costing就是short-term與cost control有關的內容:與cost plus pricing不同,target cost關注外部環境,首先需要確認一個外部可以接受的target price,然后再通過減去target profit來計算。
而在這部分知識點中,需要大家重點掌握的是target cost gap的計算和調整。
首先來看計算:cost gap = estimated cost(EC) - target cost(TC),如果EC小于TC,則cost gap不存在。如果后期無論如何調整都無法消除cost gap,不能說產品沒有利潤,只能說沒有達到目標利潤。
說到調整cost gap,需要遵循兩點:
1 只能調整EC,TC不可以變;
2 調整需要保證質量不變(如果質量發生改變,目標規格會受影響從而使得目標價格會發生變化)。
最后相比較服務業,target costing更適合生產制造業,需要注意的是不適用并不等于不能用。另外,免費的服務是找不到目標利潤的,TC的步驟無法執行下去,所以無法使用target costing。
Throughput accounting
關于這個知識點,大家需要掌握2個假設,1個相關計算,以及1個運用。
兩個假設在theory of constraints中分別是:
1. 短期內原材料成本(MC)是唯一的變動成本(VC),
2. 短期內人工成本(LC)是固定成本(FC)。
所以和Marginal costing相比,throughput accounting的區別就在于LC在短期內不是變動的。
一個相關計算則是throughput accounting ratio(TPAR)的計算:
throughput return per bottleneck hour/factory cost per bottleneck hour,TPAR>1說明把所有的限制資源分給這個產品的性價比高,而TPAR<1 說明是不劃算的,但是需要注意,不劃算不代表這個產品無利可圖的,因為TPAR是假設問題,假設可用時間全部留給這個資源是不劃算的,實際上因為一個公司通常會生產多種產品,所以對于固定成本是有分攤的,不會出現讓某一種產品全部承擔的情況,所以成本上是沒有假設中這么多的。
當然TPAR還會涉及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我們可以分別從分子和分母的角度進行研究,而分子對應的就是效率,分母則對應的是產能,常見的比如提高瓶頸資源的使用效率或者獲得更多的瓶頸資源
而一個運用是指當企業存在多產品的時候,是如何通過運用throughput accounting得到最佳生產計劃。而這里的最佳生產計劃則是用來對稀缺資源進行分配的。
大家在這里很容易煩的錯誤就是在計算過程中用throughput per unit來進行排序,但實際上是需要對throughput per unit of bottleneck來進行排序的。
最后強調一點:瓶頸是一直存在的,對于瓶頸管理也從來沒有說過可以消除瓶頸,只是可以幫助管理者進行管理和改善。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這部分內容關于environmental costs的分類,重點掌握internal/external failure的區分(污染已經發生),還需要大家掌握兩點:關于核算環境成本的手段需要對 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AC)和Input/outflow analysis進行區分,而MFCA包含:material,system和delivery and disposal,關注的是efficiency。而input/outflow analysis 則強調投入的量一定等于產出,而產出可以分為positive和negative。
第二點是在ABC下environment-related cost和environment-driven cost的定義,環境相關成本是指像污水處理廠,焚化爐這種產生成本能夠直接追溯的,所以是可以算作是直接成本的。而環境驅動成本通常是隱藏在傳統成本計算系統中無法追溯的間接費用。
以上就是對于成本相關內容的重點易錯點的歸納,希望對大家更好的消化對應知識點有所幫助~
來源:ACCA學習幫